唐朝李白的诗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执业医师】

唐朝李白的诗篇一
《“诗仙”“诗圣”与唐代璀璨的诗词文化》

“诗仙”“诗圣”与唐代璀璨的诗词文化 ①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②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③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④晚唐诗歌。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杜甫在诗中对李白是这样赞许的:庾信的诗清新而不俊逸,鲍照的诗俊逸而不清新,而李白的诗兼而有之,其清新俊逸之风实在是无人可以匹敌的。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两人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两人的诗,是各有长处的。

李白是我国古代最具有争议性的一位诗人,他兴趣广泛,文采飞扬,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少年时就游历四方。其为人“不屈己,不干人”,希望能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正因如此,在他的骨子里面有着一种浪漫主义情怀,反映在诗歌上就是其作品“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吟沧州”。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恰恰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了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神游九天之外,梦回八荒之间”。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

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喜欢的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特别契合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他好象要登涉这些山川,与天地星辰同呼吸,和神仙鬼灵相往来。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梦境的诗句中,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撰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入仙境,更完全是彩色缤纷的神话世界。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写出了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好象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李白在他的诗歌里边写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样一些诗人,这样一些诗歌,非常明显,都是具有庄子的精神,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逍遥的超越的,这样一种精神境界。第三个方面,我想要讲的是游世。游世呢,也就是具有享乐主义精神的,这样一种情趣,游世者的人生哲学,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以物质的享乐,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对现实、对人生,采取一种游戏的态度,客观地说,享乐和自私都是人的天性,每个人的灵魂的深处,都有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倾向,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每一个人呢,都是具有理性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社会性的,所以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人,都是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研究杜甫喜爱杜甫的人非常多,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把杜甫看成一位诗圣,看成诗坛上的圣人。在封建时代,杜甫的地位非常高,对杜甫的评价,认为杜甫最主要的是忠君,苏东坡说杜甫是,每饭不忘君的,而到了建国以后,我们对杜甫的评价依然很高,这个时候,我们说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忠于皇帝的呢,还是他是热爱人民,似乎是对立的,但实际上在杜甫这儿是统一的,因为杜甫他就是,有一颗仁者的心,他用仁者的心来看待社会,来看待自然,他对所有的人,都是怀着一颗仁者的心去看待的,这是我们所讲的第一个方面,是淑世的情怀。我们想要讲的,第二个方面是超世,从士人、诗人的,个体生命的历程来观察,在社会政治黑暗的时代,在诗人的身心受到了,压抑、创伤、挫折的情况下,诗人容易出现超世的情调,所谓的超世的情调也就是说,他的精神超越于污浊的世俗之外,进入到一个逍遥自由的境界,前边我们说了,淑世的情怀,最主要来自儒家的思想,而我们现在所说的超世的情调,毫无疑问,它是来自于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庄子的思想。

杜甫与李白不同,他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从二十岁开始,进行了一系

列的“壮游”经历。而在“安史之乱”后,由于自己的人生历程的坎坷以及理想的破灭,他也曾想过退隐。但为国为民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走上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杜甫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中的侠客,即使在自己最为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忘民间疾苦。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以,杜甫的山水诗中总是自然地流露出一种对民生的哀怜。如:

《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芳七绝句》其二

在第一首诗中,我们看到杜甫并不是以个人的喜好为喜好的,他对雨的态度是以雨能否对人民有所好处而确定自己的观点的。他着力渲染雨的美好,最后一句点明了他的题旨:雨的美好是因为它能让人民的生活中多一些好的事物。而《江畔独步寻芳七绝句》是杜甫一生中少有的闲适之作,但即使在如此闲适的作品内,我们夜不难发现隐含其中的忧患之情。至于他的《秋兴》八首,更是首首怀情。

在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的诗,即使是山水诗也忘不了对世事人情的关注,总是一幅悲天悯人的侠义心肠。并由此而使其诗歌创作沉浸在一种沉郁悲壮的气氛中,产生一种完全区别于李白的独特风格。

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唐代诗歌创作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给后世文学以深远影响。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百姓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

大唐古道,一诗仙,一诗圣,两个身影,行色匆忙,一个经常向外去闯,一个经常向家中去看望。

唐朝李白的诗篇二
《李白与唐代中国》

李白与与唐代中国

09理工科基础部—地理科学(创新班) 40909247 刘宏宇

摘要:李白生于唐朝国力炽盛之时,社会稳定,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

一生漫游天下,周览名山大川,留下大量山水诗作。表现出的豪放飘逸与傲岸不羁的情态,影响了中唐代以后诗作甚至是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使后人不自觉地为其吸引和敬仰。

关键词:李白 山水诗 旅游 自由精神 浪漫主义 文化影响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游名山游”。世人皆知李白是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由于他长于唐朝国力炽盛之时,社会稳定,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给了李白机会去周游四方,他自称"十五游神仙",足迹几乎遍布于唐代所有名山盛水,历代文人无出其右着。

喜好周游四方游的习惯造就了李白是为用生命来追寻浪漫与逍遥的诗人,是对天长吟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是迎风立于船头,充满自信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在他一生游览名山大川过程中留下的著作表现出的豪放飘逸与傲岸不羁的情态,影响了中唐代以后诗作甚至是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使后人不自觉地为其吸引和敬仰。

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现实中,诗人追求独立人格、不愿低眉谄媚,屡屡受挫。但在漫游山水中,诗人融桀骜不驯,独立不群之情于山水,个体生命的对自由的向往与舒展获得实现。在他的山水诗中,诗人真率的个性在自然中得到舒展。在山水人生中追求生命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看到自我价值的存在意义。在这里,诗人达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李白的诗气象雄逸!,他的山水是更具有寥廓无际,恢弘大气与豪放的境界。一方面,李白把自己置于与宇宙间自然山水平等的地位,具有了胸怀宇宙的宏大气魄。作为与天地同等,与宇宙同一的形象,具有超人的能力和气魄。另一方面,李白将山水视为与已相通的生命体,当作精神交流的对象。诗人在山水人生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由此产生一种移情作用,凡与己精神、自由思想相通之物,就与己融为一体,物有我情,我亦具有物情。

一、李白山水诗自由与豪放精神

李白的一生是以自由为主旨的山水人生,在山水人生中追求现实人生的自由。李白生当盛唐,自负才华,并有身没不朽期,但是他才华横溢却又天真狂傲,缺乏政治眼光。他在现实中一再受挫,孤独、压抑。人在现实中越是不自由,追求自由的愿望越是强烈。于是,诗人转向了山水,在大自然的名山秀水中,诗人内心的痛苦获得某种解脱。在山水中,犹闲云野鹤,宁静淡泊,暂忘尘俗,心旷神怡。

尽管李白对功名有着强烈的追求,但决不愿向权贵向世俗低头。他说“安

二、李白山水诗的浪漫主义情怀

作为中国文化历史上最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之一,被后人冠于“诗仙”之称。李白的政治思想是作帝王之师,希望世治而自退,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一生对其理想锲而不舍,一直在执着的追求着。故文学家称“李白他是想以自身奇特的想象来包容整个世界„„可以说,他是一个从‘无’中产生 ‘有’的诗人,他的

政治理想是崇高的,明朗的。

在他的脑海中经常横亘着一幅清晰的个人理想的蓝图,并希望通过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他不屑于参加当时读书人所仰慕的进士考试,雁塔题名,而是希望任侠隐居,结交社会名士与社会贤达,通过他们的揄扬、推荐,从而名动京师,得到皇帝的征召,一鸣惊人,轻而易举登上卿相的宝座。他时时刻刻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切美好的事物而对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态度,李白诗中,狂放,抑郁,希望,痛苦等相互交织、冲突。他的狂笑长吟中笑出了吟出了他的“大济苍生”的抱负和人们无力笑出吟出的眼泪。他那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的诗中又不免包含着自己的抑郁不得志,自己的怀才不遇、知音难寻的情感。

总结:

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

所以伟大,是因为它的痛苦与幸福的根深深地仲向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它是社会的时代、人类思想和感情的代表。”李白伟大也就在于此。在诗歌艺术风格方面,李白豪放,飘逸豪迈,谈吐自然。如表现主体则情感激烈,格调激昂,志向高远,襟怀坦荡,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表现客体则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限。

正因为李白的此种浪漫和自由、豪放的诗歌写作形式,才使得中唐以后诗歌革新运动完成,剔除了诗歌在齐梁级初唐表现的糜颓与浮艳风格。综上所述,在唐代诗歌革新的运动中,李白以其清真的诗歌内容、自然清新的语言把求变的两个方面推进了一大步,同时于体式方面也有所推动。使得中唐后诗歌在内容、语言和体裁上

三者更加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罗宗强.《李白的人格特征》

[2]茆家培,《李子龙编谢朓与李白研究》 [3]袁行霈.《论李白的宇宙境界中国李白研

究》

[4]康震. 《李白道家文化人格的哲学意义

兼论李白生命价值的对立统一》

唐朝李白的诗篇三
《李白的诗》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

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 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吴小如)

(部分诗词没有注释,我们正在完善,请谅解!)

【出处】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81_13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其他作品赏析】(查看李白的所有作品)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句 越女词其三 南奔书怀 古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风其二十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寻雍尊师隐居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远别离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古风其二 送贺宾客归越 过汪氏别业其一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幽涧泉 登瓦官阁 太华观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

行路难 其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行路难》: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其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简析】:

《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

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余恕诚)

(部分诗词没有注释,我们正在完善,请谅解!)

【出处】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62_12

【其他作品赏析】(查看李白的所有作品)

秋夕旅怀 凤台曲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赠崔咨议 哭宣城善酿纪叟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拟古其一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白头吟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送王孝廉觐省 句 赠新平少年 北上行 结袜子 舍利弗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

战城南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去年战,桑乾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

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

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1]

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

征战无已时。[2]

野战格斗死,

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鸢啄人肠,

衔飞上挂枯树枝。[3]

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注释】

[1]“避”一作“备”

[2]“征战”一作“长征”

[3]一作“衔飞上枯枝”

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萧士赟说:“开元、天宝中,上好边功,征伐无时,此诗盖以讽也。”所评颇中肯綮。

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宗宗严酷的事实,汇聚到诗人胸中,同他忧国悯民的情怀产生激烈的矛盾。他沉思,悲愤,内心的呼喊倾泻而出,铸成这一名篇。

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铺排点染的笔墨。“万里”二句是本段的结语。“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军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战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一点矫情的喧呶叫嚣之感。

“匈奴”以下六句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如果说第一段从横的方面写,那么,这一段便是从纵的方面写。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说,匈奴“业在攻伐,事在射猎”,“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扞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殪仆。”以耕作为喻,生动地刻画出匈奴人的生活与习性。李白将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两句诗。耕作的结果会

唐朝李白的诗篇四
《李白经典诗词总汇》

李白的著名诗句(经典中的经典)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李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诗人那么简单。他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吹拂着我们,使我们拾不得睁开现实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间便彷佛溢满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便彷佛擂动着豪气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贵的帝王御手调羹。

念他的名字,掌权的高傲奴才也为他脱革化。

低声,念他的名字,他们看见水月轻晃,连死亡也也因为他变得浪漫,柔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请暂且放下一些琐事,让我们同天上谪仙人——李白,共醉一场绝美不似人间的酒宴。

2.生平梗概:

李白(七0一~七六二),字太白,出生在碎叶(唐朝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今哈萨克境内),生于唐武后大足元年,卒于肃宗宝应元年,年六十二岁。大约五岁那年,李白随父迁居到蜀中的江油,年少;的李白博览群书,很快学会了写诗

作文。那时,苏 为益州长史,对李白的才华相当讶异,他说:「是子天才奇特,稍益以学,可比相如」。大约二十五岁,李白开始漫游蜀中的名胜古迹,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春,李白告别四川,沿长江而下,漫游各地,他说自己年轻游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又曾在今湖北安陆住过相当长的时间,所谓「酒隐安陆」,在此期间,他既和友人元丹丘,元演在中原到处游览饮宴,更「学剑来山东」,寓家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等会徂徕山,酣饮纵酒,号竹溪六逸。可见其生活的一斑。李白的这段漫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他的许多诗都已充份显示他的艺术才华。天宝初年,他应召八京,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玄宗对他很重视,让他供奉翰林院,起草诏诰。后来李白被高力士所谗,玄宗赐金让其还山,浮游四方,与杜甫成为莫逆之交。

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队伍,想协助他平乱,从来,肃宗忌之,杀李璘,李白因「从逆」被补,理当杀头,由于得到朝中大将郭子仪的营救,才免除死罪,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遇赦而还,开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次漫游。这次漫游历时三年多,地点主要在今安徽省南部。相传他醉欲捞水中之月,因溺死。

3.代表著作:

春夜宴桃李园序:本文选自李太白集,虽名为序,但与序跋不同,应属杂记类古文。李白的散文虽然不多,但往往独辟蹊径,颇具特色。春夜宴桃李园序写的不过是日常生活中宴酒咏诗的寻常场景,但李白却下笔不凡,于诗情画意中别见一番豪迈之气。

文章开篇,既不写春,也不点宴,而是宕开一笔:「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两句整饰工丽的骈文,抒写天地之博大,光阴之永恒。「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写如梦之人生,面对着永恒的时空,不禁感叹起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两句,将人们从悠悠的玄思拉入桃李芳园纵情欢娱的场景,召「群季」,集「俊秀」,把酒揽月,赏花咏诗,高谈畅饮之际,更当如惠连、康乐一般述志写情,一泄胸中奇才壮采。全文明快欢畅之音转为泪扬奔放。「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诗人们任兴所趋,尽情地诉说自己生命的美丽、信心和渴望。充满了对自我豪迈的肯定。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措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长相思:

『长相思』,乐府『杂曲歌辞』旧题。题意取自古诗:「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这首诗描写思妇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深沉含蓄,韵律参差错落,艺术上很有创造性。同时,又采用典型景物的烘托、渲染,很好地表达了思妇的离别之苦。

【关山月】为乐府鼓角横吹十五曲之一,多写离别的感伤,李白此诗沿用乐府古题,反映战士们戍守边疆、思念家乡的心情。气象雄浑,令人赞赏。

赠孟浩然;孟浩然(六八九——七四O),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是盛唐著名诗人。隐居当地鹿门山,在四十岁时才出游京师,很受当时上层人物的赞誉,但终未出仕。这首诗赞扬孟浩然不愿仕宦、醉酒隐居、风流儒雅的个性和生活。从中二联看,本诗当是在孟浩浩然离开长安归襄阳后所作。

《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辞旧题。齐梁以来,诗人多以此题描写蜀道的艰险。李白此诗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远远超出了以往的同类作品。它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路线,抓住沿途各处的景色特点来展示蜀道之难和山势的高危;用泼墨山水式的笔力,酣畅淋漓地描绘出山川的壮丽;以丰富的想象,将神话、传说与现实融为一体。诗人还设想,万一有人据除险守关,便会为非作歹,从中寄寓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全诗句式长短错落,音节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堪为李白浪漫主义诗篇的代表作。

《清平调》是唐代大曲名。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花,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命写了这三首诗。诗的内容是歌咏名花与美人。第一首赞颂贵妃美如仙女。第二首写贵妃胜过巫山神女和赵飞燕。第三首说名花与美人为君王带来了愉悦。全诗构思精巧,写得清丽自然,咏花咏人,难分难辨,表现出诗人极高的描绘能力。

行路难:李白的《行路难》共有三首,均写于天宝三载(七四四)李白离开长安以后,天宝元年(七四二),李白满怀豪情来到长安。唐玄宗叫他供奉翰林,诗人得到的不过是御用文人的待遇,宏大的理想和热切的期望都化为泡影。诗人又受才言离间,被迫离开长安。

独坐敬亭山: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风景幽美秀丽,山上旧有敬亭,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吟咏处。此诗写得平淡如水,若秋云行空,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态度。

早发白帝城:干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长流夜郎,行至 州奉节县白帝城,遇赦得释,回到江陵。本诗就是途中所作。诗中抒写了他遇赦后欣喜的心情。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东。

4.轶事:

皇帝「御床赐宴」

李白初到长安时,是十分荣耀的。据说,他面见皇帝那天,玄宗降辇步行迎接他的到来。一见面,玄宗就说:「你没有官职,而我竟能知道你的名字,可见你一定是个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在交谈中,玄宗见李白对答如流,写的诗篇绚丽多彩,人又长得仪表非凡,甚为高兴。他让李白坐在七宝御床上,设宴款待他,这叫做「御床赐宴」。由于有一碗汤太烫了,玄宗还亲自拿起汤匙,为他调凉点,这叫做「御手调羹」。

宠奴才脱靴

李自不仅看不惯宫中的生活,而且也看不起那些只顾谋求个人私利的权贵,甚至连皇帝及其身边受宠的「红人」都不放在眼里。时间一长,有些人便制造谣言,在皇上面前大讲李白的坏话。其中说李白坏话最多的两个人,是高力士和杨贵妃。 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宠信的太监,皇太子管他叫「阿哥」、王公大臣管他叫「阿爹」。朝中的许多大官都是靠拍他的马屁才爬上来的。然而,李白却十分鄙视他。有一天,皇上想让李白写些东西,正赶上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内侍们急忙把他弄醒,扶入宫中。李白坐下来,伸出脚,对高力士说:「脱靴!」由于玄宗在场,高力

士只好耐着性子给他脱了。这件事可把高力士气坏了。因此,他伺机要对李白进行报复。有一天,他见杨贵妃正在兴冲冲地吟唱李白写的《清平调词》,她唱到「可怜飞燕倚新装」这句时,高力士乘机在一旁煽动说:「这李白真是胆大包天,他竟敢在词中将你比作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那赵飞燕虽然才貌出众,但后来由于作风放荡,被皇帝废黜了。李白的这种比喻,显然是别有用心的!」这样一来,杨贵妃也恨起李白了。从此以后,他们串通起来,经常在玄宗面前说李白如何如何不好。玄宗也慢慢对李白冷淡了。在这种情况下,李白深知,长安已不是他所能待的地方了。他上书皇帝,请求离去。玄宗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送了他一些钱,就把他打发了。李白也不在乎,「高歌大笑」着走出了长安。

5.评价: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造性地运用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抒发个人的种种感受,歌颂中国的壮美河山等等。正如一位诗歌史专家所说:在中国诗歌史上,还没有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像李白那样广阔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艺术上,他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从而把浪漫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李白的诗歌成就对唐代及以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中国人民最熟悉最热爱的诗人,也是世界人民喜爱的诗人。他的诗歌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朝李白的诗篇五
《李白诗三首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二 诗的唐朝》

唐朝李白的诗篇六
《李白二十首诗 (1)》

⑴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⑵秋下荆门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⑶越中览古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⑷金陵酒肆留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⑸子夜吴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6)清平调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7)清溪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8) 秋浦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9)宣城见杜鹃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10)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⑿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刬(chǎn)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⒀玉阶怨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⒁山中问答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⒂听蜀僧濬弹琴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6) 少年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17)太原早秋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18)送贺宾客归越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19)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20)谢公亭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唐朝李白的诗篇七
《李白诗集》

唐诗三百首

李白

诗人档案:李白(701年—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疑:怀疑,以为。

举头:抬头。

【译文】

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2、《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

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3、《古朗月行》(节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4、《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缘:因为。

秋霜:秋天的白霜,这里用来形容白发。

似 个:这个。

【译文】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5、《越女词》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

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县南面。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佯:假装

【译文】

若耶溪有一个采莲的女子,看见客人来了便唱着歌儿回返。唱着笑着进入了荷花丛里,还假装害羞不肯出来。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恐怕。惊:惊吓。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释】

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

【译文】

玉砌的台阶已经铺满了白露,也已经很深,我一直伫立着,露水浸湿了我的袜子。我只好回到屋里。放下水晶帘子,独自隔着窗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7、《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注释】

刬却:铲掉

平铺:平稳

醉杀:醉得厉害

【译文】

铲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这样湘水就可以直接流入湖中。这浩瀚的湖水就像那无尽的美酒,使我们沉醉在洞庭湖的秋色里。

7、《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香炉: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

紫烟:山上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

前川:山前面的河水。

银河:天河。

九天:天空最高处。

【译文】

在阳光照射下香炉生起紫色烟霞,遥望瀑布像白色绸带挂在山川间。 飞流直下的水像似有几千尺,使人怀疑那是银河泻落到人间。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释】

想:联想起

槛:栏杆

群玉:神话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瑶台:西王母的宫殿。

【译文】

彩云就像是她的衣裳,鲜花就像是她的姿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水滋润着娇艳的花。这样的美人如果不是在仙山上见过,就一定曾相逢在月下仙子的住地。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注释】

飞燕:赵飞燕,汉代的美女。

【译文】

你如同那艳红的牡丹花,叶满清香,你与君王无比欢爱。传说的楚王与神女在巫山相会,一经和你比较,真是大为逊色。请问昔日汉宫之中谁能像你这样美艳?大概只有能作掌上舞的赵飞燕吧。

8、《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汪伦:桃花潭附近居民。

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译文】

李白乘上小船就要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水深达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的情谊啊!

9、《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东梁山与对岸和县西梁山的合称。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10、《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朝:早晨。

白帝: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

辞:告别。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尽:消失。

唯见:只见。

天际:天边。

【译文】

老朋友从西边辞别黄鹤楼,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去繁华的扬州。孤独的帆船远去的影子在蔚蓝的天空里消失了,只看到长江水向天边奔流。

12、《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兰陵:地名,在今山东峄县。

郁金香:一种香草,古人用它来泡酒。

琥珀:一种化石,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但使:只要。

【译文】

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管它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13、《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半轮:半圆形。

平羌江:即青衣江

清溪: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

渝州:即重庆一带。

【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14、《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洛城:今河南洛阳。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表达离愁别绪。

玉笛:精美的笛

故园:故乡,家乡。

【译文】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阳城。这种夜晚听《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15、《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余:我

栖:居住

唐朝李白的诗篇八
《李白诗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28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