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古詩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执业医师】

希望的古詩篇一
《古诗词意象归类整理》

常见意象口诀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希望的古詩篇二
《九下古诗赏析》

亲爱的同学,九(下)的古诗共七首,它们非常重要.下面老师帮你们把各首诗进行了整理,希望它们能对你有所

帮助!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们背熟了,加油!爱你们的,黄

江城子密州出猎

[赏析]

背景: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的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虽订立过屈辱的和约,可是军事上的威胁还是很严重的。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1、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2、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3、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1、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2、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也可写成“自喻”),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句话写出了苏轼虽然被贬、但他仍希望自己能为国效力的爱国热情。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游山西村

1、简述全诗思想内容。

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民风,流露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画面:

山西村山形水势幽深曲折,处处宜人的美景。远眺,重峦叠嶂,溪流潺潺,山水挡住了去路,仿佛前面无路可走了。可是走到跟前,峰回路转,在柳树掩映的地方,又是一个郁郁葱葱、山花烂漫的村庄。

哲理:

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现在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情感:

暗喻了陆游虽然在政治上受到打击,壮志得不到实现,但他并不灰心,继续寻找自己的前途和出路。

3、“疑”和“又”用得好在哪里?

疑:疑虑,猜想;

又:表示出乎意料的惊愕、喜悦,含喜出望外的意思。

正当疑惑难以排解的时候,竟忽然发现一个美丽的所在——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这两个字用得自然朴素,恰到好处,妙手天成。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画面:月光皎洁,山影倒映在溪水中,拄着拐杖的老人在月色溶溶的晚上兴致辞勃地去找同龄人聊天,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向往的安适和乐、怡然自得的农家生活图画啊!

观沧海

1、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出,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场面。

在这水波摇荡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3、为什么作者笔下的秋天环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这种境界和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情景。

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4、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的理解。

这四句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将眼前实景融进自己的想像和夸张,展现出天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表达了诗人宏传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乐观气度。

饮酒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2、“心远”是什么意思?“心远地自偏”与“而无车马喧”有何联系?

心远:思想远离官场。而无车马喧:指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静,没有什么人来打扰。心既然远离尘嚣,那么处于众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净之地了。

诗人归隐之后,停止了和旧日仕途友人的来往,天长日久,自然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3、“采菊东篱下,悠然山南山”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您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表现诗人怎样的志趣?

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情致。

4、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一样吗?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是无意间看见,如好友相见,表现了诗人把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看”和“望”是有意的欣赏,使人和物拉开了距离。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景物描写的含义。

山间的云气到傍晚的时候显得很美,这时飞鸟也结伴归巢了。诗人从自然景色中领略到无限的乐趣,而飞鸟的归巢自然会勾起诗人辞官司归隐的联想。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的真意是什么?

真意: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诗人本想说一说这种“真意”,却没有说,因为他认为既然已经领悟到了,就不需要用言辞来表达了。

行路难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2、诗中具体写行路难的两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运用典故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最能体现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宴席档次很高,但诗人心里者得慌,酒也喝不下去,菜也难以下咽。这两个短语体现了诗人内心极度的苦闷。

4、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想像自己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典故由来:

上句:姜太公曾在渭河旁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下句: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经过,后被商汤任用,助商灭夏。

这两位古人开始在政治上都不得志,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

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

表现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姜太公、伊尹一样被朝迁任中,建功立业。

6、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现诗人相信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

诗人在仕途上受到重大的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已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2、“八月秋高风怒号”一句的“风怒号”写得好在哪里?

风怒号:写风势之大,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从而使该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3、体会诗中: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等动词的作用。

这些动词,细致地写出了茅草的情状;这一个接一个的动作牵动了诗人的视线,拨动着诗人痛苦的心弦。 诗人寓情意于客观的描写之中。

我们读这几句,分明看到了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努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零乱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脸上流露出焦灼和怨愤之情。

4、理解“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的作用。

这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5、如何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语双关。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自己、国家不都在风雨飘摇之中挣扎吗?深重的灾难,什么时候才能到尽头?

6、“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件事?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歌反映了这一事件? 安史之乱 《春望》

7、你认为这首诗之所以难震撼读者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魅力外还有什么?

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国的情感。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小令,从壮丽的河山中,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老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所表现的画面,并体会其作用。

画面:群山连绵起伏,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过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作用:写出了“峰峦”和“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出了潼地势的险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生动形象,说说你的理解。

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这两个字写出了“峰峦”和“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在“聚”、“怒”的动态意象中,暗含着一幅千军聚集、万马怒吼的朝代争斗的历史画卷。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千古名句,揭示了什么历史规律?

这句话揭示了历代王朝或兴或亡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兴,则大兴土木,建宫殿,修楼阁,筑池苑,围猎场„„滥用民力,劳民伤财;

亡,则兵荒马乱,人民死亡流散,田园荒废。

希望的古詩篇三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代表的意思》

古诗中

常见意象所代表的意思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2、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

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

[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

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

白《送友人》)。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金风:秋风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器物类 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

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6、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希望的古詩篇四
小学古诗词大全》

小学古诗词大全——五言: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古郎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学古诗词大全——七言: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希望的古詩篇五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

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在高考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臵,且具有“选材范围扩大、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考点分布广、切入角度小、以主观表述题为主”的特点,分值11分。诗词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的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现就常见的古诗词题材归纳例举如下,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和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例1: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答案】(D)(E)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①、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②、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例2: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案】(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例3: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

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答案】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体现的思想情趣?【答案】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如何体现的?【答案】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

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二、送别诗:

古诗中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

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故又称“山水送

别诗”如学过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雨霖铃》(柳永)等。

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如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兰舟等。

例1: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例2: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三、边塞诗(战争诗):

边塞诗是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边塞诗:这一时期的边塞诗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

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如范仲淹的《渔

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边塞诗常见意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

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例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

【答案】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四、咏物诗:

咏物诗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

常用手法:象征,比拟等。代表作品有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

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咏物诗有两大特点:

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

感受。

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情感。

【简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例1: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 ” 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例2:

咏白海棠 薛宝钗 咏白海棠 林黛玉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问题:请赏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五、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抒写个人的抱负、恨别、怀远、离愁、感时等,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正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代表作品有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其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此诗的典范。

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借古伤今、借古讽今;⑵、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⑶、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

主要表现手法有比兴、象征、联想等。

例1: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回答问题。

赤 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 ” 与上面诗歌中的 “___________” 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 一句同说一事。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 ( 如景和情的关系 ) 写一段鉴赏文字 (80字左右 )。

【答案】(1)对仗(或:对偶)

(2)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3)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六、记行诗(行旅诗):

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羁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不可视作山水诗。

表思想怀亲之情时常用意象:明月、鸿雁、家书、梦境等,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节日。

明月皎夜光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希望的古詩篇六
《自编古诗(4首)》

《走进那自由的心灵殿堂》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向往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

快乐,自由,你在哪儿?

那唠叨老妈,

那暴力老爸,

那淘气老妹,

都拜拜了。

抬头望,天,云、、、

闭上眼,马,草原、、

好想,好想、、、

站在世界最安静的地方。 好想,好想、、、

骑着马儿在草原上狂奔。

世界上如果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 一个人待在那里,

一个人,一辈子,多好。

《人生》

人生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有时候要把她抛在脑后。 就让风更大,就让雨狂下。 一个人,相信自己就好。

一切终究会过去。

人生,就是从困难中走出来的路。

《阳光》

雨缠绵不断的下着,

心,没有知觉的冰着。

在我的记忆中,

冬天是从没有太阳的。

总会有大雨过去的一天, 总会有太阳发光的一天。 那个时候,微笑,

就好出现在我的脸上。

《牙齿》

牙齿,牙齿,你真坏。

说你坏呀,哪里坏?

有你能吃饭, 没你不说话。 可你老师掉, 让人叫“哇哇”。

希望的古詩篇七
《怎样作古诗词》

怎样作古诗词

怎样作古诗词,是一个既简单又不太简单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只针对古诗词的结构进行解说,希望广大爱好古典诗歌的朋友能从中获益。

一、 诗体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

二、律诗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1、 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2、 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

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2、 只能押平声韵。3、 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4、 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

三、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用韵也叫“押韵”。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学过拼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拼音包括声母和韵母两大类。比如“公”字,拼音为“gong”,其中“g”是声母,而“ong”是韵母,押韵也就是押韵母相同的字。凡是同韵的字都

可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保持诗歌声律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之美。律诗的韵古人写律诗,是严格依照韵书来压韵的。例如清代人一般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过去所指“诗韵”就是指这个来说的。通行的诗韵共有108韵,因为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所撰写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过去韵书加以合并简化后列出107韵,所以这些诗韵也称“平水韵”。后世略有增加至108韵。“平水韵”包括平声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律诗只能押平声韵,由于平声韵目多,又被分为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这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前面提到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至宋以后,语音变化较大,再照韵书押韵,声律反而不见得谐和,因此,今人写古诗,不一定非要依照韵书压韵。就律诗而言,现在不但首句可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属于平声,也是可以的。

四、四声、平仄、对仗四声,指汉语中的四种声调。声调,由汉语的语音高低、升降、长短构成。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现在的普通话,就包含阴平声(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高),阳平声(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一个低升调或低平调),去声(一个高降调)古汉语中也有四声,但与今天略有不同: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部分变为去声去声:

这个声调没有多大变化入声:这是个发音短促的声调。也是与今天差别最大的声调。在普通话以及大部分地方方言中,平声分化为阴平与阳平而调,入声则分化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调之中。但是,现在江、浙、闽、粤、桂等地区方言还保留有入声。四声和韵的关系比较密切,,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作诗词时,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说说平仄。平仄律诗起于南北朝,当时有部分诗人认为作诗必须四声协和,却造成词句越用越窄,不能达意的后果。通过隋唐人的总结,认为把四声分为平声和不平声两大类,这里的不平声,就是仄声。在诗歌中,如果平仄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就能使音调多样化,不至于单调。这里的平声,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而仄声包括了上声、去声和入声。平仄在诗词中怎样交错呢,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错的。2、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第五、六两句第五句:“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金沙(平平)后面跟水拍(仄仄),这就是本句中的交替。金沙(平平)对大渡(仄仄),水拍(仄仄)对桥横(平平)就是对句中的对立。如何辨别平仄:如果方言中有入声的(譬如说江浙人、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容易解决。其他地方的人主要在于辨别入声字有难处,一般的,可以查字典或韵书解决。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术语的来历。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她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例如“抗美援朝”,“抗美”和“援朝”形成对偶。

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实际上,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律诗的对仗有自己的规则,就是1、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2、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此外,对联(对子)是从律诗中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平仄和对仗标准。

五、律诗的平仄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也是词曲的基础,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是讲平仄。(一) 五律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基础上梢有变化罢了。1、仄起第一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括弧字表示可平可仄,下同。)例: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事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胜,平声,读如升,簪字有zan\zen两读,这里押侵韵,读zen。)仄起第二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从军行·扬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平起第一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希望的古詩篇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13:54:07出处:

初中语文的学习当中,有一部分古诗词是需要背诵的,下面我们列举了课内和课外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汇总。

1.课内古诗背诵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酷学网提供)

2.课外古诗词背诵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