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唐彦谦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执业医师】

垂柳唐彦谦篇一
《柳树》

柳树

柳树

柳树,枝条细长而低垂,褐绿色,耐寒,耐旱,喜温暖至高温,日照要充足。 目录

展开

柳的意义

柳树在古代及现代有多种说法:

1、柳树因通“留”,故有惜别之意。

2、柳树传说为古代四大鬼树之一,有聚集阴魂的迷信之说。

3、柳树有对女子阴柔赞美之说。

4、柳树为阳性树种,民间多用于避邪及招风水。

5、柳树在泉城,树、泉、人和谐相伴,素有“家家清泉,户户垂柳”之胜境。柳文化 柳文化集锦 柳是报春的使者,杜甫有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它告知杨柳是春天气息的预报员,因而自古以

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 插柳 我国古代寒食节,清明节,那天家家门前有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扫墓时把柳条插坟头上以示纪念,这种习俗也就是由此而来的。 折柳 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折柳”一词最早见于六朝无名氏所撰的《三辅黄图》一书。此后“折柳”在诗文中为送别的同意语。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戴柳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含有愿春色长留人间,永葆青春的意思,表现了人们珍惜春光的良好心愿,此为其一,其二,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柳既是很容易扦插的树种,又是极易长大的速生树木,可谓生机蓬勃,戴柳又有前程发达之意。相传,黄巢起义时,曾规定戴柳为号,就是取其生机勃发、容易成功的寓意,现在我国北方及闽台等还有清明戴柳的习俗。 射柳 据有关资料讲,这是古人在清明前后开展的一项娱乐活动,即在距离柳树一百步远的地方,用弓箭射击悬挂的柳叶。这一活动起始于战国,流行于汉朝,至唐时,被官方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以后,不知何人又出新招,把原来射柳叶改成射葫芦:在葫芦里装一只鹁鸽,挂于百步之外的柳树上,射中葫芦,惊飞鹁鸽,以命中率高低决定胜负。虽是射葫芦,仍旧叫“射柳”。 赏柳 清明是踏青的大好时机。《武林旧事》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艳妆饰,金翠琛玉,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踏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看柳,这点,从许多关于清明的诗词可以看出来,如,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喻柳 柳是美好的象征。柳叶初生,似睡眼刚展,故称“柳眼”。李商隐《二月二日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女子秀眉细长为柳叶,喻为“柳眉”。王衍诗《甘州曲》:“柳眉桃脸上胜春”。女子身腰若柳条柔软,故称“柳腰”。韩屋诗:“柳腰莲脸本忘情。”晋代卫灌的书像柳叶,世称“柳叶篆”。柳絮散落为絮绵,又称“柳绵”。晏殊《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苏东坡有“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词句。 咏柳 历代诗人以柳入题,歌咏不绝。古代的《诗经》中所写的“杨柳依依”,早已成为人们吟咏的佳句。唐以后,咏柳的诗词名篇迭出,如“柳絮飞来片片红,夕阳方明桃花坞”,“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等等。但是在咏柳的诗词中,把柳树的柔美形象描绘得最真切动人的,要数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爱柳 春秋时,有个柳下惠,原来不姓柳,因为很爱柳才改姓,于是,他的后代都姓柳了;东晋陶渊明,特意在堂前栽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北宋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溏掘土种植柳树,人称“欧公柳”;唐代文成公主在拉萨的大昭寺前栽植一柳树,后人名之为“唐柳”;明末清初的蒲松龄临泉卜居,泉边栽柳,便自称“柳泉居士”;清末名将左宗棠出征西北时,命令军队在河西走廊沿途种柳,长达数千里,人称“左公柳”。现代画家丰子恺曾将屋子取名为“小柳屋”;现代史学家陈寅恪也特别爱柳,他的书房叫“寒柳堂”,其著述编为《寒柳堂集》。 咏柳诗 柳诗文 “春风杨柳万千条”,柳树在春风中吐绿绽芽,随风起舞,摇曳生姿,极具风流,很早就赢得了国人的喜爱,成了历代文人题颂讴歌的对象,写下了大量的咏柳诗文。纵观古代诗文,有关“柳”的形象比比皆是,如“章台柳”、“灞桥柳”、“水边柳”、“隋堤柳”、“青门柳”、“江边柳”、“城边柳”、“东门柳”、“亭柳”、“河柳”、“垂柳”、“新柳”、“秋柳”、“烟柳”、“风柳”、“问柳”、“柳色”、“柳絮”“杨柳曲”、“折杨柳”、“杨柳枝”、“柳枝词”等诸多柳诗、柳赋、柳记、柳词、柳曲,构成“柳文化”的重要内容。柳作为文学形象出现是在先秦时期,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采微》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之句,西汉枚乘《忘忧馆柳赋》是第一篇柳赋。魏晋六朝时期伴随着咏物诗的产生,出现了以柳为题材的咏柳诗,梁简文帝《折杨柳》则是第一篇咏柳诗。纵观历代咏柳诗文,则以唐贺知章的《咏柳》诗最著名、最传神,诗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为文学作品中的“柳意象”最具象征意义是表达“离情别意”的符号。柳色如烟,柳条曼长,犹如亲友间缱绻的柔情,仿佛离人不尽的别恨,加之“柳”与“留”谐音,人们乐意把柳当做情感的寄托物和负载体,产生了“折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风俗。长期以往就把柳视为别离的代名词,从而植根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自春秋时期产生“折柳”风俗以后,代代相传。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折柳枝》(又名《折杨柳》、《杨柳枝》)的乐府诗。《宋书•五行志》载:“晋太康末,京洛为折杨柳之歌,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辞。”《唐书•乐志》也载:“梁乐府有鼓吹歌云:‘上马不提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此歌辞源出北国,即鼓角横吹《折杨柳枝》是也”。梁•简文帝《折杨柳》就有“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的诗句。唐代以后诗咏折柳极为兴盛,如唐•王之涣《送别》有“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诗句,孟郊《古离别》诗有“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李白《劳劳亭》诗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白居易《青门柳》诗也有“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许浑《重别》诗有“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犹有远行人”,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有“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施肩吾《折柳枝》有“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宋•韩琦《新柳》有“驿路行人东复西,等闲攀折损芳枝;

有生自是无根物,忍向东风赠别离”,欧阳修《咏柳》有“长亭送客兼迎雨,费尽春条赠别离”,周邦彦《六丑》词有“长条故意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明•晏铎《咏柳》有“河桥杨柳半无枝,多为行人赠别离”,等等,不胜例举。学者罗宗涛先生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的以柳象征“别离”原因时说:“我国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杨柳,有人说‘中国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树木是杨柳’,似有道理。杨柳是别离的象征,而中国人喜聚不喜散,最怕与别人与朋友分开。但在人生旅途中,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别离又是经常发生的,于是在我国诗歌中,别离成为最重要的主题,诗人笔下经常出现那依依的柳条,飘舞的柳絮,以及笛声鸣咽的折杨柳曲。”[36] 正是如此。古代诗文中还出现“折柳寄远”的亚意象符号意义。如唐•许景先《折柳篇》诗有“折芳远寄相思曲,可惜容华难再持”,卢照邻《折杨柳》诗有“攀折将安寄,军中音信稀”,张九龄《折杨柳》诗有“纤纤折杨柳,持取寄情人”,张旭《柳》诗有“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李贺《致酒行》诗有“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彦谦《柳》诗有“春思春愁一万枝,远村遥岸寄相思”,等等,都是诗咏折柳寄远的事象,借此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祈盼早日归来。 编辑本段柳树的用途 柳树材质轻,易切削,干燥后不变形,无特殊气味,可供建筑、坑木、箱板和火柴梗等用材;木材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和人造棉原料;柳木、柳枝是很好的薪炭材;许多种柳条可编筐、箱、帽等;柳叶可作羊、马等的饲料;蜜源植物;为优美的观赏树种。 柳树极易成活,姿态婆娑,清丽潇洒,适于配植于池边湖岸,如间植花桃,则绿丝婀娜,红枝招展,尤为我国江南园林中的春景特色。 适应性强,树形优美,多作庭园绿化树种。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抗性弱,受害后有落叶和枯梢现象,不宜栽植于大气污染地区。树皮含鞣质;材质较旱柳差,可作器具和造纸原料;柳絮可填塞椅垫和枕头;枝和须根能祛风除湿。 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在中药里,柳树入药亦多显功效。

概况

学名:Salix babylonica

别名:水柳、垂杨柳、清明柳

生物学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杨柳目、杨柳科

原产地:中国大陆南方

有无毒性:微毒

叶 :形状为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6~14cm,宽约5~11mm,边缘有细锯齿。

花 :每年的2~3月开花,花序是属于葇荑花序,雄花序长2~4cm,雌花序长约2cm。

其它的特性:落叶大乔木,柳枝细长,柔软下垂,性喜湿地,高可达20 -30 公尺,径50 -60 公分,生长迅速;树皮组织厚,纵裂,老龄树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枝条无毛;冬芽线形,密着于枝条。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 -15 公分,宽6 -12 毫米,两端尖削,边缘具有腺状小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为绿灰白色,两面均平滑无毛,具有托叶。花开于叶后,雄花序为葇荑花序,有短梗,略弯曲,长1 -1.5公分。果实为蒴果,成熟后2 瓣裂,内藏种子多枚,种子上具有一丛绵毛。插枝繁殖。台湾,约于明朝末年时引进,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对空气污染及尘埃的抵抗力强,适合于都市庭园中生长,尤其于水池或溪流边。

有毒部位:叶子及树皮。

中毒症状:误食后引起冒汗、口渴、呕吐、血管扩张、耳鸣、视觉模糊,严重时呼吸困难、昏睡终日、丧失知觉、呼吸深而慢、脉搏则变快等症状。

柳树进行生物能源生产和环境治理:

中国林科院

瑞典通过栽培短轮伐期柳树矮林(以下简称柳树矮林)获得生物能源,其造林地主要是农地,所生产的生物量在地区供热厂中用于联合热电生产。 在生物能源生产的同时,柳树矮林还可起到清除污染物和治理环境的作用。近年来,瑞典已成功地将柳树矮林用于城市废水、垃圾沥出物、工业废水(如贮木厂喷浇原木后的废水)、下水道污泥和锯沫等处理,主要是通过植物吸收来减少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和过多的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这个过程被称为植物整治。

一、以生物量生产为目标的柳树栽培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伴随石油燃料被新能源取代的趋势,短周期柳树矮林的栽培被引入瑞典。瑞典曾进行大量研究,寻找可通过集约经营生产能源的速生树种,结果表明以矮林形式经营的柳树是最适合用于生产能源的。柳树的养分利用和林分经营比其它木本树种更具有成本效益。短周期柳树矮林是能够保持二氧化碳平衡的可持续燃料生产方式,因为其生物量燃烧所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等于它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目前瑞典约生长着1.6万hm2短周期柳树矮林,主要为蒿柳Salix viminalis、毛枝柳S. dasyclados和S. schwerinii的不同无性系和杂交种。

瑞典的柳树栽培从造林到采收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在造林的最初阶段,每公顷约1.5万条插穗呈双行栽植,以利于将来的除草、施肥和采收。造林后采用传统无机肥进行施肥。柳树每3~5年采伐1次,采伐季节是冬

垂柳唐彦谦篇二
《柳》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

赠柳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章台从掩映,

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

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

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

青楼扑酒旗。

赠柳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章台从掩映,

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

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

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

青楼扑酒旗。

【注释】: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咏垂柳,既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却栩栩如生,现于毫端。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蕴藉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物诗。

“绊惹春风别有情”,起句突兀不凡。撇开垂柳的外貌不写,径直从动态中写其性格、情韵。“绊惹”,撩逗的意思。象调皮的姑娘那样,在春光明媚、芳草如茵、江水泛碧的季节,垂柳绊惹着春风,时而鬓云欲度,时而起舞弄影,真是婀娜多姿,别具柔情。柳枝的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偏不老实道来,而要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着春风。“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了,真是出神入化之笔。明杨慎《升庵诗话》举了唐宋诗中用“惹”字的四例:“杨花惹暮春”(王维),“古竹老稍惹碧云”(李贺),“暖香惹梦鸳鸯锦”(温庭筠),“六宫眉黛惹春愁”(孙光宪),说它们“皆绝妙”。其实,唐彦谦的“绊惹”,列入“绝妙”之中,当亦毫无愧色。

第二句,“世间谁敢斗轻盈?”把垂柳写得形态毕肖。“轻盈”,形容体态苗条。这里,垂柳暗以体态轻盈的美人赵飞燕自喻,是紧承上句,以垂柳自夸的口气写出其纤柔飘逸之美。“谁敢斗轻盈”问得极妙,这一问,从反面肯定了垂柳的美是无与伦比的;这一问,也显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

诗人极写垂柳美,自有一番心意。后二句“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

“江”,可以理解为长安附近的曲江。《中朝故事》载:唐代曲江江畔多柳,号称“柳衙”。“楚王”,楚灵王,也暗指现实中的“王”。此二句是说,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诗人并不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而发。试想当时晚唐朝政腐败,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之能事。这种邀宠取媚的伎俩不也很象“饿损纤腰”的楚王宫女吗?“楚王江畔无端种”,“无端”二字意味深长,江畔种柳,对楚王来说,也许是随意为之,而在争宠斗艳的宫女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她们自以为揣摩到楚王爱细腰的意向了,而竞相束腰以至于饿饭、饿死……。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是多么含蓄而深刻呵。

比唐彦谦稍早的诗人曹邺,他在《捕鱼谣》中写道:“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真是直陈时弊,淋漓痛快。《垂柳》所讽刺的对象,同《捕鱼谣》一样,但他采取了迂回曲折、托物寄兴的手法,“用事隐僻,讽喻悠远”(《升庵诗话》),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二者可谓殊途同归,各尽其妙。

写法上,唐彦谦旨在写意,重在神似,他虽无意对垂柳进行工笔刻画,但垂柳的妩媚多姿,别有情韵,却无不写得逼似,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增补诗话总龟》引《吕氏童蒙训》谓:“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垂柳》的妙处,正是这样。

杨慎在评论唐彦谦《垂柳》时说:“咏柳而贬美人,咏美人而贬柳,唐人所谓尊题格也”。(《升庵诗话》)可惜这个评论只说对了表面现象,他只在“尊题格”上做文章,而未能看出诗人“咏柳而贬美人”的实质。

垂柳唐彦谦篇三
《诗歌鉴赏练习2》

诗歌鉴赏练习

1、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这首小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

(2)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⑴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3分)

⑵“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 气氛。(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三、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秦观的《春日》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2)这首诗都运用了哪些手法?分别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

2.指出下面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并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1)卖花声·怀古元·张可久

美人自吻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2)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3.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4.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杜甫《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5.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答案参考

1.(1)惜春之情。(2)“万丝”比喻春雨,写出了春雨的轻柔和细密。“含春泪”“卧晓枝”是拟人,写出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弱的状态。

2.(1)对比。美人、英雄青史留名,而平民百姓却在史书中难觅踪影;前三句用典的文雅与后两句的俚俗相对比,符合元曲小令的特点。(2)托物寄兴。讽刺了晚唐朝政腐败,一些邀宠取媚之辈为迎合统治者的欢心而极尽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第二句的反问,不仅写出了垂柳的纤柔飘逸之姿,同时也显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

3.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4.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5、写思亲,从侧面设想对方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6、把对金陵城的昔胜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经照古人”的“旧时月”之上,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人世的沧桑。

1、答案:(1)梅花(或“白梅”);耐寒、高洁、芬芳、报春(答对2点即可);(2)衬托,以冰雪林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对2点即可)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答案:⑴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糜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学生答此题,不必求全。上述各点可任选,意思对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赏析。

⑵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感,亦可。)

3、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垂柳唐彦谦篇四
《2008届广东省高三语文试卷》

2008届广东省高三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吮(shǔn)吸 勋(xūn)绩 谑(xuè)而不虐 敷衍塞(sè)责

Bjū) qǐ) jiē)来之食 chāi)

C.伉俪(kàng) 崔嵬(wěi) 扪(mén)心自问 妍媸(chī)毕露

Dzī)询 nǎn) gān)食 cù)额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出国游方兴未艾,但在走出国门感受异域文明时,有些人的言行却不那么“文明”,让人尴尬汗颜。 ....

B.黄金周第二天,北京图书大厦的读者比平时多了一倍,很多家长逛西单,孩子被寄存在了这书香门...第。 .

C.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自己逐渐与许多朋友形同陌路,甚至怀疑和对方曾经有过熟稔的情分。 ....

D.高三的时候,我们做很多模拟卷,在殚精竭虑中一点一点虔诚地期许自己的未来。 ....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晚明是一个讲究生活情调的时代,也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虽然它最终未能抵挡住满清的金戈铁马,但当斯文扫地之时,能够 柳如是、李香君、陈圆圆这样的人物, 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一个 的美梦,给严酷的晚明历史带来了片刻的温馨和宁静。

A.出现 必然 亦真亦幻

C.出现 仍然 昙花一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退役运动员近80%下面临不同程度的失业、伤病、贫困等生存问题的困扰,两会期间,体育组委员们纷纷就这一问题献计献策。

B.高考填报志愿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格外关注,但他们对这些专业了解不多,他们看的主要是就业情况。

C.在清明节,一群网络组织起来的年轻人,身着中国传统服装“汉服”,来到民族英雄袁崇焕墓前深深下拜,告慰英雄在天之灵。

D.学者韩兆琦讲《史记》时,除了注意历史经验、人生思考等思想内容,还注意司马迁表现历史人物的故事、立场、感情的艺术方法。

二、本大题6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陈侍中宪之后。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起处士,授试校书郎。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御史中丞韦贞伯闻之,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南诏毕牟寻内属。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擢祠部郎中,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 惠来一中第 1 页 共 13 页 B.涌现 必然 昙花一现 D.涌现 仍然 亦真亦幻

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

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

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

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俄而高霞寓败,帝思以恩信倾贼,且滋尝云云,乃授彰义节度使,侨治唐

州。又以滋儒者,拜阳旻为唐州刺史,将其兵。滋至治,去斥候,与元济通好。贼围新兴,滋卑辞讲解,

贼因是易滋,不为备。时帝责战急,而滋至六月,以无功贬抚州刺史。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

愠。薄居处衣食。能为《春秋》尝以刘恽《悲甘陵赋》褒善斥恶戾《春秋》指然其文不可废乃著后序工篆

隶有古法子均右拾遗郊翰林学士。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黜陟使赵赞荐于朝,起处士,授试校书郎。 起:被„„推荐。 ..

B.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直:说明 ..

C.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舍:放弃。 ..

D.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 劲:强大。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 以杨于陵代之 ..

B.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 宜广方略,离溃其心 ..

C.人皆罗拜,乃得去 乃授彰义节度使 ..

D.出财为偿所亡 贼因是易滋,不为备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袁滋天资聪颖,善读书,被黜陟使赵赞推荐做了校书郎,后来又官至侍御史。他执法严明,因为替

赵赞的下属洗清冤屈,刑部、大理都对他有所畏惮。

B.袁滋胸有大义,能替朝廷分忧,持节南诏不辱使命。为官以慈惠为本,深得民望。

C .吴元济拥强兵谋反,朝廷一时难以平定吴元济,便希望以恩信来安抚,于是派袁滋前往。袁滋忍辱

负重,与敌周旋,但是并没有得到朝廷的理解,还是无功而返。

D.袁滋为人宽厚,性情随和,心胸坦荡,生活俭朴。他长年为官,行事条序井然,这种作风终其一生。

8.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黑体字断句。(3分)

能为《春秋》尝以刘恽《悲甘陵赋》褒善斥恶戾《春秋》指然其文不可废乃著

后序工篆隶有古法子均右拾遗郊翰林学士。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惠来一中第 2 页 共 13 页

②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

顺可天子意,乃得还。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注释】① 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

感特点。(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圣心备焉。 《劝学》荀子

(2) 少焉,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赤壁赋》苏轼

(3)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莲, 。

(周敦颐《爱莲说》)

(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 《短歌行》曹操

三、阅读下列论述文段,完成11-14题(18分) 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节选)

钮卫星

①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

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

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

信击败。

惠来一中第 3 页 共 13 页 ②①

②这样一部有点令人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

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

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由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

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至今走在居住区内和附近的马路上,还经常遇

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一种无害的民俗——至

少在污染环境这个层面上是有害的,它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③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原本比较复杂的古代术数系统,现在退化为

只通过某种方言对数字的发音来附会吉凶宜忌,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

的,等等。于是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某省甚至把

认为是不吉利的车牌号人为地删除,以便避免用得起小车的富人们花钱买不吉利。而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

办时间定在“8月8日8时”之类,显然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

④伯纳姆在书中提到了导致在大众层面上“科学失败、迷信胜利”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剥离了具体

知识背景,采用新闻、广告宣传模式支离破碎地介绍科学的产品或成果,往往同时还伴随着追求轰动效应

的煽情主义和商业利益的追逐;二是科学家撤出了科普阵地,把科学普及的任务拱手让给了媒体从业人员

和初等教育人员。这两个问题在当前中国也同样存在。 ⑤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这种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

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对飞船搭载物品的

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如,一些搭载的纪念品、

会徽、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是毫无理性基础和科学意义的。

⑥在美国科学普及史上出现过一些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

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他们出版科普书籍,为杂志撰写科普文章,把理性带入到生活

的各个方面。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这样的科学家从科普阵地上撤退了。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

过这样一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

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

⑦伯纳姆著作描述的科普历史确实不容乐观,但它是一剂清醒剂,帮助我们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也就

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科学毕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力量,科学活动也占据越来越多的

自然和社会资源。现在有这样一个说法:“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通过科学普及让

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毕竟,人们对他们要参与并要发

表决策性意见——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的东西,应该先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是最起码的。

节选自《〈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译序》

11.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如今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

条通道,最终将被迷信击败。

B.作者认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的做法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C.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月8日8时”之类,是出于想通过数字的发音来避凶趋吉的心理。

D.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来得到普及。

E.作者认为航天活动首先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应是一种政治活动。

F.本文通过美国科普现状和中国科普现状进行对比,指出了问题所在,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12.以下各项中不能证明“中国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将一团团药渣泼洒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

B.人们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

C. 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

D. 一些科学家从曾经坚守的科普阵地上撤退了。

惠来一中第 4 页 共 13 页

13.“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请从科学和公众两个角度概括这句话所强调的意思。

(4分)

14.鲁迅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它来当饭吃。”请结合本文的观点和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科学和迷信的看

法。(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7题。

孙 犁 论 贾平凹

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画,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

有任何病疾的自在。好文章好在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在孙犁那里难寻着技巧,也无法看到才华横溢处。

孙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地去,却没有仙风道骨气,还是一个儒,一个大儒。

数十年的文坛,题材在决定着作品的高低,过去是,现在变个法儿仍是,以此走红过许多人。孙犁的

文章从来是能发表了就好,不在于什么报刊和报刊的什么位置,他是什么都能写的,写出来的又都是文学。

一生中凡是白纸上写出的黑字都敢堂而皇之地收在文集里,既不损其人亦不损其文,国中几个能如此?作

品起码能活半个世纪的作家,才可以谈得上有创造,孙犁虽然未大红大紫过,作品却始终被人学习,且活

到老,写到老,笔力未曾丝毫减弱,可见他创造的能量多大!

评论界素有“荷花淀派”之说,其实哪里有派而流?孙犁只是一个孙犁,孙犁是孤家寡人。他的模仿者

纵然万千,但模仿者只看到他人风格,看不到他的风格是他生命的外化;只看到他的语言,看不到他的语

言有他情操的内涵,便把“清”误认为了“浅”,把“简”误认为了“少”。因此,模仿他的人要么易成名而不成

功,为一株未长大就结穗的麦子,麦穗只能有蝇头大,要么望洋兴叹,半途改弦。天下的好文章不是谁要

怎么就可以怎么的,除了有天才,有夙命,还得有深厚的修养,佛是修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常常有这

样的情形,初学者都喜欢拥集孙门,学到一定水平了,就背弃其师,甚至生轻看之心,待最后有了一定的

成就,又不得不再来尊他。孙犁是最易让模仿者上当的作家,孙犁也是易被社会误解的作家。

孙犁不是个写史诗的人,但他的作品直逼心灵。到了晚年,他的文章越发老辣得没有几个人能够匹敌。

单一个例子,舞台上有人演诸葛,演得惟妙惟肖,可以称得“活诸葛”,但毕竟不是真正的诸葛。明白了要

做“活诸葛”和诸葛本身就是诸葛的含义,也就明白了孙犁的道行和价值所在。

15.分析以下句子加线词表达的意义。

①孙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地去,却没有仙风道骨气,还是一个儒。(2分) ②一生中凡是白纸上写出的黑字都敢堂而皇之地收在文集里,既不损其人亦不损其文,国中几个能如

此?(2分)。

③孙犁只是一个孙犁,孙犁是孤家寡人。(2分)

16.作者在文中间接批评了哪些现象?请你列举三种。(3分)

惠来一中第 5 页 共 13 页

垂柳唐彦谦篇五
《课内基础题 文档》

课内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石栈(zhàn)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b.喧豗(huī) 砅崖(pīng ) 吮吸(shǔn) 黄鹄(hú)

c.崔嵬(wãi) 峥嵘(zhēnɡ) 扪参(shēn) 万壑(hâ)

d.猿猱(náo) 秦塞(sâ) 咨嗟(jiē) 趑趄(zījū)

【答案】 d(“塞”读“sài”)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湓浦口(pãn) 贾人(ɡǔ) 六幺(yāo) 迁谪(dí)

B.转轴(zhóu) 拨弦(xián) 幽咽(yâ) ?花朝(zhāo)

C.船舫(fǎnɡ) 衣裳(shánɡ) 信手(xìn) 虾蟆陵(há)

D.慢捻(liǎn) 荻 花(dí) 钿头(diàn) 琵琶行(xínɡ)

提示:A项迁谪zhã; C项衣裳chánɡ; D项慢捻niǎn。

答案:B

5.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提示:A、C、D三项互文。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各国游客在北京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热情,大家相敬如宾,京城处处洋溢着和谐、友好的气氛。

B、美国认为俄罗斯没有兑现从格鲁吉亚撤军的承诺,但是在如何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美欧却同床异梦,各有打算。

C、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打破100米世界记录的消息传回国内,牙买加十室九空,人们纷纷走向街头庆祝。

D、今年秋季,安徽省教育厅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新举措。消息一经发布,大家相互转告,口耳相传。

2、B(A、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用于此错用对象。C、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户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用于此不合语境。D、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往下传授(知识、经验、技艺等)。用于此望文生义。)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

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3、B.(A项,成分残缺,缺少“解决”的宾语,应在“房源不足”后加“的问题”。C项,句式杂糅,“将围绕„„为主题”应改为“将以„„为主题”。D项,“奠定”与“宝座”搭配不当。“奠定”宜与“基础”搭配)

(2006广东珠海测试,1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7—19题。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①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17.这两首唐诗按诗歌体裁分类都是__________,按内容分类都是_____________。

18.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19.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参考答案:17.七言绝句 咏物诗

18.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逐”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唐诗“绊惹”用法同李诗“逐”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

19.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两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两句笔锋一转,联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1.流人:流人江湖的乐人;2.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找出诗中点明季节的词语。由该词语可以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送别时描写环境的哪一句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句中“泪痕深”描写形象新鲜,请简析其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请作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枫林。枫叶荻花秋瑟瑟(2分)

(2)一是晚年贬官远赴外地,离别亲人朋友,容易牵动愁情而落泪;二是沆落江湖的乐人演奏了哀切的水调子,与诗人被冷落的心境相吻合,产生了同是沦落人的感慨,因而流泪多。(4分)

(3)第一句写景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为筝曲的演奏提供了典型环境);第三句写景侧重描写音乐,运用通感手法,想象出“千重万重雨”的视觉形象,表达听音乐时的复杂心情。(4分)

(2006广东花都测试,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月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3.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兰溪一带________季的_________(两个景物)之美。诗中的“___________”既写出了月色的秀朗,又点出了雨后_____________的气候。

1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13.春季 山、水、月、潮(写出两个即可,写一个不给分) 凉月 凉爽宜人

14.首先,运用了比喻手法,首句的“如眉”,写出了月儿犹如美女那弯弯的眉毛,让人感到无比惬意;第二句的“镜中”比喻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 其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静景,后两句是动景。动静结合把整个画面写活了。

再次,借景写人,借景抒情,全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但诗人将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总之,全诗借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溪水的盎盎上涨、鲤鱼的滩头嬉戏,抒发了从心底漾起的欢乐之情。

垂柳唐彦谦篇六
《古诗词鉴赏专练》

唐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答:

(2)从整首诗的内容看,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1)有人说该诗开篇一句突兀不凡,妙笔绘柳,请简要分析。

答:

(2)该诗后两句“言在此,而意在彼”,请说明诗人之“意”是什么?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请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前两句突出了所写之物的什么特点?

答:

(2)该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两句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请简要分析。

答:

(2)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该诗的颈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经炀帝行宫

刘 沧

此地曾经翠辇过, 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 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 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思, 古渡月明闻棹歌。

(1)后人评论,该诗首联最为警策,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答:

(2)请分析颔联“尽”与“多”两字在表意上的妙处。

答:

宋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草

俞紫芝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1)有人评论该诗的颔联所写的草,比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更有意境,简要分析好在哪里?

答:

(2)颈联从金谷园的草写到石头城的草,用意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事理?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1)古人作诗讲求“起手贵突兀”,说明该诗是怎样体现的?

答:

(2)简要分析该诗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纳凉

秦 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1)该诗短小精美,试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简要说明。

答:

(2)秦观厌弃官场的竞奔,该诗的创作意图隐藏在诗句背后,你认为诗的意图

是什么?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春田园杂兴

范成大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1)“蝴蝶双双入菜花”一句在景物描绘方面有什么特征?

答:

(2)该诗后两句别具匠心,试从句间关系简要说明。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落星寺四首(其三)

黄庭坚

落星开士①深结屋,龙阁老翁②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绝妙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释】①开士:指和尚。②龙阁老翁:指的是诗人的舅父李公择,李公择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1)“小雨藏山客坐久”中“藏”字用得绝妙,请说说它的妙处。

答:

(2)全诗围绕一个字展开,你认为是哪个字?请简要说明。

答: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①。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②。

【注释】①白璧招:用“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的事,说明项判官为官廉洁,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②鸡翘:是做官的人乘坐的鸾旗车的别称。

(1)分析该诗的首联,请说明诗人送别的季节、地点和时间。

答:

(2)诗的颔联命意造景,别开生面,请对此简要分析。

答:

(3)该诗后四句抒情,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

答:

宋词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1)“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2)结合该词的表达方式,说明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酹江月•淮城感兴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

垂柳唐彦谦篇七
《诗歌鉴赏》

垂柳唐彦谦篇八
《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各位考生顺利!

第Ⅰ卷(33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长堤 提防 啼笑皆非 贬谪 嫡系 醍醐灌顶 ......

B.茸毛 绒布 融会贯通 峥嵘 容貌 戎马倥偬 ......

C.豇豆 缸盆 天罡地煞 山冈 门岗 力能扛鼎 ......

D.崛起 挖掘 精神矍铄 倔强 角逐 茕茕孑立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妨碍 磋商 名列前矛 一言以弊之

B. 厮杀 度假 桀骜不驯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 脉博 编纂 惹事生非 可望不可即

D. 寂寥 拖沓 戳力同心 有志者事竟成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他的这种丑恶行径为人所 。

(2)时隔数年,又是在他乡异地,偶然与当年单位里的同事 ,我们都感慨不已。

(3)谢徐二美人各出所有,把杜十娘 得焕然一新。

A. 不齿 相遇 装扮 B. 不耻 邂逅 装扮

C. 不耻 相遇 妆扮 D. 不齿 邂逅 妆扮

4.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老头儿想:这也许是一场梦。我不能阻止它不来害我,但是也许我可以捉住它。

B. 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的热情;也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

C. 他想:你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买去换东西吃。你弄死它是为了光荣,所以你是个打鱼的。

D. 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西施亡吴之谜

吴王夫差是一个亡国之君,却不同于一般昏君;恰恰是一个霸才。他最显著的弱点是刚愎自用,轻敌拒谏。吴越是世仇,都想问鼎中原。越王勾践恰好是个阴谋家。《国语·越语》记勾践曾对范蠡说“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云云,这是从敌人方面说的坏话;从《国语·越语》及《史记》看,看不出他怎样沉湎于酒色。吴强越弱时,越国遣大夫文仲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越人便以美女八人献与太宰,太宰向夫差说了好话,夫差

就答应了越国,接受美女的的是太宰。这人是从楚国逃亡出来,后来成为吴国罪魁。夫差的致命伤是容许卧榻之侧的强敌安然存在。

说到吴国灭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可在《国语》《史记》中,却一句没有提到西施。 先秦载籍中,《墨子·亲士》曾这样说:“西施之沉,其美也。”这当是最早提到西施名字的史料,但西施为什么会因美而被沉在水中,没有明说。这以后,西施便成为美女的共名。《孟子·离娄》的“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西子之称,自此始。《庄子·天运》有西施病心而颦,邻居丑人效之的故事。《荀子·正论》里也提到她。说明在先秦时,西施已成为美人的典型,并且有故事在流传着。

西施作为美人计的宠儿,始于后汉人赵烨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和文仲商量后,“乃使相者国中,得宁罗山鬻薪之女西施、郑旦,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蠢进曰„„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这完全是小说家的笔法,还有是后汉袁康的《越绝书》卷八,内容相类,文字更简单。至于馆娃宫之类,全出于后人的附会铺张。

当吴王夫差接受越国二女时,伍子胥立即反对:“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这话原是老生常谈,却又很重要,因为这三个美女,都是被征服部落故意以美女进献的。到了后汉的赵烨、袁康时,由于西施在战国时已享有艳名,而袁康又是越人,便把她补了进去,成为亡国之君生活上一种连锁性的取败特征,实际仍不脱女祸论的习见。总之,在《国语》《史记》时代尚无西施亡吴之说,否则,以史公的好奇,岂不有刻画之理?(《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摇曳生姿),《墨子》里“西施之沉,其美也”二语,《墨子间诂》引苏时学说,以为与《吴越春秋》所记的“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之说符合,那是以后说来弥逢前说,《墨子》原意究竟如何,尚可不知。

5. 从文中内容看,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吴国灭亡原因的一项是( )

A. 吴王夫差是霸才,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昏君,他刚愎自用,对伍子胥的进谏不加理睬。

B. 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美女西施、郑旦,放松了警惕,“淫于乐”,加上“逆天时”,而导致亡国。

C. 吴王夫差轻视当时战败的越国,他没有把越国看成一个潜在的威胁,并且轻信了太宰的花言巧语。

D. 吴王夫差对身边太宰这样贪图美女、不值得信赖的人丧失警惕,并让他做了高官。

6. 以下各项不属于作者否定“西施亡吴”之说时所使用证据的一项是( )

A. 《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摇曳生姿。以史公的好奇,不可能不写到西施。在《国语》《史记》中,却一句也没有提到西施。

B. 《墨子》里有“西施之沉,其美也”,作者认为是与《吴越春秋》相照应的,而原意究竟是否因为吴人亡国之恨而浮之于江,不得而知。

C. 《孟子·离娄》记载“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墨子·亲士》曾这样记载“西施之沉,其美也”,由人们的态度可知西施的作为。

D.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情节生动,作者认为完全是小说家的手法,《越绝书》文字简单,更是后人的附会铺张,都不足为据。

7. 对文章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吴王夫差并不是一个胸无大志而沉湎于酒色的君王,这也说明“西施亡吴”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B. 作者认可“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的说法,因为这是公认的事实,但认为西施不该列入其中。

C. 作者不同意美女亡国之说,作者认为吴王成为亡国之君,是由于越王勾践是个阴谋家,更由于吴王自己的弱点。

D. 作者认为“女祸论”是一种习见,只看到现象而没有注意到本质,它只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推脱亡国罪责的托辞而已。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12分,每小题3分)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年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注]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魏国公:韩琦,河南相州人,北宋著名的大臣。

8. 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 穷:不得志,不显贵 .

B. 买臣见弃于其妻 见:看见,发现 .

C. 矜名誉为可薄 薄:轻视,认为可耻 .

D. 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措:放置,治理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 B.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 ..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D. 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

但以刘日薄西山,危在旦夕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10.下列四组句子,分别能表现魏国公的远大志向和丰功伟绩的一组是( )

A.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 B.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出入将相,勤劳王家 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C. 铭彝鼎而被弦歌者 D. 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

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11. 对本文的有关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前两段写世人追求富贵,以衣锦还乡为荣,为下文写魏国公做陪衬。

B. 文章第三段先写魏国公的身世和经历,然后重点写魏国公的志向和抱负。

C. 文章运用对比,态度鲜明;叙事简洁,议论精辟,含蓄隽永。

D. 本文对昼锦堂的营建情况和周遇的环境只字未提,目的只是为了更集中地写魏国公。

第Ⅱ卷(117分)

四、译文、断句、诗歌鉴赏、默写(20分)

12. 译文、断句(9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以耀后世而垂无穷。(3分)

译文: ②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3分)

译文:

(2)用/ 线给下面文段断句(3分)

绝 圣 弃 智 民 利 百 倍 绝 仁 弃 义 民 复 孝 慈 绝 巧 弃 利 盗 贼 无 有 此 三 者 以 为 文 不 足 故 令 有 所 属 见 素 抱 朴 少 私 寡 欲 绝学 无 忧。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6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注:乐游春苑:又称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

13. 同是咏柳,又不尽相同,按要求比较两首诗(每小题2分)

① 从时令上看:李诗 唐诗 ② 从内容上看:李诗 唐诗 ③ 从主旨上看:李诗 唐诗

14. 补写句子空缺部分(任选一组)。(5分)

第一组:

①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 这次第, ?

③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④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第二组:

① 梧桐更兼细雨, 。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③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

④ 沧海月明珠有泪, 。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新闻类的文章,完成15—17题。(8分)

一个未婚女人和她的六个儿女

“妈妈是一根青藤,/柔韧而坚挺;/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是爬在上面的6枚小小的苦瓜;/妈妈紧紧地拉着我们,/我们紧紧地偎依着她,/我们一起沐浴着风吹和雨打„„/尽管我们没有相同的血缘,/可我们的血脉和心灵早已相通。/因为,她心中承载着的,/是酸楚的泪和无私的母爱;/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她艰辛的汗水„„”

这首名为《青藤妈妈》的小诗字字含情、句句泣血,以清秀的笔体整洁地记录在大女儿唐孟兵日记的扉页上。

“青藤妈妈”名叫唐兵。

27年前——1976年5月19日,唐兵在下班途中被一辆货车撞成重伤并丧失了做母亲的权利。

她曾迷茫和绝望。一则新闻报道让20岁的她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报道说,有一位古稀老人一连收养了几位孤儿,并供他们考上了大学„„

1983年6月15日,唐兵邂逅了生命里第一个可爱的“小天使”—— 一个刚刚出生两天,就遭受遗弃的女婴——大女儿唐孟兵。

一个残疾的母亲,一个可怜的弃婴,艰辛的生活由此拉开序幕。如果说一开始,人们对唐兵收养女弃婴的做法,还能够理解的话,那么随后的20年里,唐兵近乎“疯狂”的举动却让许多人感到不解,甚至“匪夷所思”——

1985年冬,拣回了第二个女弃婴,取名唐孟欣;

1987年夏,收养了一对6个月大、父母双亡的孪生姐弟——唐孟博、唐孟伟; 1996年6月,又接纳了一个6岁的流浪男孩儿——唐孟辉;

2000年8月,收养了一名13岁的孤儿,小女儿——唐云天„„

尽管来自五湖四海,尽管血管里流淌着不一样的血,可同样凄惨的身世、同样辛酸的泪水,让6个“苦瓜”一样的孤儿走到了一起,他们紧紧地偎依在妈妈唐兵这根柔韧坚挺的青藤上„„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