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雨的世纪

| 公卫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公卫执业医师】

带有雨的世纪篇一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有感》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有感

作者:杨静

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6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从而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文本+生活=活语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

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从文中你体会到什么?”的提出,让学生的朗读找到了情感基点。然后,抓住文中“千树万树梨花开”和第四五自然段等重点句段进行了有效的重点朗读指导。诸如“你从他的读中听到了什么?”等都是对自主阅读、个性化朗读的诠释。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

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课中,我牢牢抓住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那时候,没有

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在农耕社会还没有什么);20世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感受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同时,使学生在搜集、运用资料,模仿语言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语文的各项训练。

通过这样的预设与实施,学生的课堂表现都比较活跃,这应该是把文本与生活有机融合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吧!

二、兴趣——有效教学的基石

何为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能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 “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要想达到这些目的,我认为先决条件是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激励性评价等,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齐读、指名读等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伙伴的存在;自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可以“我”做主;师生对话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无限乐趣;学法的指导、小结、迁移,让学生感到:学习原来很简单……

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兴奋的状态,营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因为老师的赞扬,成功的喜悦,以及同伴在集体中地位的提高,都很好地激励着学生更加努力发奋。

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三、引导——教学的过程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而且,学生只有在课前搜集掌握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认知,产生新的体验。

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课前参与能力,体现在生活中学习的大语文观。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平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我长大了要……”的畅想活动,有的孩子说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长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四、总结

当然,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也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的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扣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只有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育改革理念,广泛提取成功经验,运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思考,适应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带有雨的世纪篇二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有感》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有感

作者:杨静

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6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从而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文本+生活=活语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

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从文中你体会到什么?”的提出,让学生的朗读找到了情感基点。然后,抓住文中“千树万树梨花开”和第四五自然段等重点句段进行了有效的重点朗读指导。诸如“你从他的读中听到了什么?”等都是对自主阅读、个性化朗读的诠释。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

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课中,我牢牢抓住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那时候,没有

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在农耕社会还没有什么);20世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感受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同时,使学生在搜集、运用资料,模仿语言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语文的各项训练。

通过这样的预设与实施,学生的课堂表现都比较活跃,这应该是把文本与生活有机融合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吧!

二、兴趣——有效教学的基石

何为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能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 “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要想达到这些目的,我认为先决条件是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激励性评价等,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齐读、指名读等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伙伴的存在;自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可以“我”做主;师生对话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无限乐趣;学法的指导、小结、迁移,让学生感到:学习原来很简单……

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兴奋的状态,营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因为老师的赞扬,成功的喜悦,以及同伴在集体中地位的提高,都很好地激励着学生更加努力发奋。

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三、引导——教学的过程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而且,学生只有在课前搜集掌握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认知,产生新的体验。

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课前参与能力,体现在生活中学习的大语文观。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平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我长大了要……”的畅想活动,有的孩子说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长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四、总结

当然,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也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的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扣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只有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育改革理念,广泛提取成功经验,运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思考,适应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带有雨的世纪篇三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呼风唤雨、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根据语言现象,进行语言、说话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语言简洁与条理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 呼风唤雨的世纪

(1)解词: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什么?为什么?

(2)你知道一个世纪多少年吗?我们现在是几世纪?刚刚过去的是20世纪。从1900——1999年。(你真了不起,知识面还真广!)路甬祥爷爷提到的呼风唤雨的世纪就是20世纪。

二、围绕“20世纪”,读通句子,学习字词

路甬祥爷爷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你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从文中找出带有“20世纪”一词的句子?编上序号。(出示自学要求: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从文中找出带有“20世纪”一词的句子,并编上序号,谈谈自己的体会。) 交流后,课件出示5个句子:

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 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三、精读课文,感受内容

1.咱们先来看第一句。(出示第一句)大家来读一读,你读出什么来了?(路甬祥爷爷写这篇文章时心情激动、自豪、高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统领全文,是总起句。)

是的,第一小节显然就是全文的总起句,让我们带着自豪、坚定、不容置疑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读着读着,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①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板书:人类 科学技术)

出示这句话,一、二组读提问部分,三、四组读回答部分。表达同样的内容,如果我把句子改成这样:②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你觉得哪句更好些?为什么? (强调了答案)

2.(出示第二小节的第2句)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从“那么多、奇迹、出乎意料”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成就之大。)(相机板书:发现和发明)

(2)再读。

3.课文中提到了20世纪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出示第四句)(指导朗读) 交流后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对两者的理解:“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4.是的,作者通过一个个例子向我们介绍了一些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这样的说明方法叫举例子(板书:举例子)。

5.那你还知道20世纪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吗?

6.这样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有了这么多的成就,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出示第三句话)

简介: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用来形容边关下大雪后的景象的。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科技发展之快、成就之多)

7.科学造福了人类的生活,作者说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我们再来读读带有20世纪的第五句话。(出示第五句)

那20世纪前的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板书:农耕社会

1、 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 交流拓展:

读好文中句:那时没有( 电灯 ),没有( 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就直接让学生接说没有——没有——没有——

想象:孩子们,没有这样的东西,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老师给你句式想象

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没有( ),只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社会什么都没有,人们的生活多么不方便)于是古人充满了幻想,他们幻想有——

古代有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千里马——嫦娥奔月—

作为二十世纪出生,长在二十一世纪里的孩子,请你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会怎么读?(自豪)

四、写话训练:

20世纪的科学发明和发现真是奇迹,让人出乎意料。它让我们的生活舒适和方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那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呢?这儿路甬祥爷爷没有举例子,我们也来举个例子说说,活学活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小的提示:

出示:当我看电视时,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清晰的画面就会展现在眼前;当我

交流,学生写的话。

小结: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回文第一自然段,再读第一自然段。

(自豪地读,骄傲地读)

20世纪已经过去了,那就让我们带着憧憬,畅想21世纪吧!

板书: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20世纪,1900年——1999年)

100年,

现代科学技术

设问 举例子 对比

带有雨的世纪篇四
《呼风唤雨的世纪11》

一、聚焦“呼风唤雨”,引出话题

1.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词语,你们看:【板书】呼风唤雨。一起读一读。透过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围绕呼风唤雨这个词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板书课题】读题。理解“世纪” 一世纪等于(100年)。20世纪就是从1900年到1999年。

2.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完整地说说课题(打开课文找一找)

二、学习词组,感知“呼风唤雨”

(一)就让我们赶紧走进这神奇的20世纪,去打开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大门!,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并且要一边读,一边找:哪些语句特别让你感受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它划出来。

(二)学习词语(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幻想 千里眼 顺风耳 腾云驾雾 农耕社会

成就 因特网 原子核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科学技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分组出示词语:读后理解

第一组:

“农耕社会”:你了解吗,那个时代是怎样的?(耕田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动工具简单,劳动是多么辛苦。)理解后再读农耕社会

引导读词:因为那个时代科学技术很不发达,所以那时候的人们常常对现实生活充满了——(幻想),他们幻想(千里眼、顺风耳),还有——(腾云驾雾)的神仙!这就是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写照!(接着看第二组词语)

第二组:(再读带有动词的词语)

“洞察”的意思你理解吗?猜猜看。(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真不错,那仅仅是一般的观察吗?)

20世纪,人们创造了许多——(成就)!我们可以足不出户,随时踏上信息高速路——因特网;我们可以探索——(原子核)的奥秘;还可以——(潜入深海),甚至飞向太空,(洞察天体)!

第三组:读了后,你想说什么?这呼风唤雨,靠的不是神仙的法力,靠的是科学技术。

通过刚才三组词语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这句话的魅力:【出示,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品味语言,深悟“呼风唤雨”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同学们在课文中已经划出了句子,留下了思考的痕迹,我来交流交流,课文

中哪个句子特别让你感受到这句话的魅力?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吧。

(2)、20世纪的科学成就到底有哪些呢?你们能从这段中找出来吗?

(3)、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科学成就吧。

(4)、欣赏了这些科学成就,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

(电视新闻让我们了解世界;电话使人们的联系更方便。不管你在哪个国家,都可以通过电话来交流、沟通;网络就更方便了,在网上可以和地球上所有的人进行交流,对话。这网络比千里眼还千里眼。

地球真成了一个“小村子”。)

大家的发言更让老师科技发展快,科技成果多,这么多的高新技术,这么多的科技成就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觉得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科学技术带给了我们方便、舒适、快捷、带给了我们精彩纷呈的生活!

所以课文中说——出示: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5)、我们接着看这些句子,作者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他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写?

(7)、同学们,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比比看,我们还有哪些地方比他们过得更加舒适、更加方便呢?

师: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为20世纪自豪吧!你能读出自豪感来吗?

(5)指名读、齐读。 *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为了说明20世纪取得的巨大科学成就,作者在这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2、预设:学习第3自然段:

是呀,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想都不敢想的。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古代的农耕社会吧!

(1)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类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指名读。

说说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2)、在农耕社会里,“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仅仅是没有这些吗?你还能说说那时没有什么?

(3)祖先的愿望是什么?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20世纪都帮他们实现了吗?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呢?请同学们同桌说说,待会儿交流。课件箭头显示“千里眼“------望远镜、网络视频;“顺风耳”------电话、耳麦;腾云驾雾------航天飞机。

何止这3个幻想,人类上百万年的很多幻想20世纪都一一实现了。你随便代祖先说一个幻想,现在一定能实现。嫦娥奔月------宇宙飞船;去海底------潜水艇等。

是的,古代人们的愿望都变成了现实,现在咱们是想上天就上天,想入海就入海,我们有这么幸福的日子全靠现代科学技术啊。

(3)古今对比 2.导语:人类靠科学技术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自豪地对王公贵族说:(齐读第四段)

3.引读:难怪路爷爷会这样形容20世纪的成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示)

千树万树的梨花本来是指纷纷扬扬的大雪,在这里千树万树的梨花指的是什么呢?(20世纪的成就)那吹开这梨花的春风又指的是什么?(现代科学技术。)

20世纪相对于人类历史百年得历史来说是短暂的,作者用一个诗句把他的变化之大,速度之快表现的淋漓尽致,多让人惊叹啊!让我们用感叹的语气再来读读诗句。

(4)了解说明方法

师:这两段话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作者用了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 举事例和作比较(祖先的幻想就是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课文中还有哪里有对比?跟王公贵族比,说明现在生活的美好。)

师: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师:这些方法、这些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更加生动了通过对比,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科技带给我们的舒适方便。回望过去,放眼今天,不得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让我们再一次自豪的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交流第二自然段:

师:第2自然段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 师:同学们,是什么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生:科学。

师板书:科学

师: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是不是?师板书:人类 发现、发明

师:你们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3)理解“发现“与”发明“

举书中例子,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说说发明和发现的区别。

4.除了文中的发现发明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找到一些资料,一起看看吧!

是呀,二十世纪的发明发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

——人类

20世纪又靠什么呼风唤雨?

——现代科学技术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是啊,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引用诗句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五、总结全文 2、同学们,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来到。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我们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更多的发现和发明,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一个个奇迹。呼风唤雨的世纪(100年)

20(1900~1999)

人 类 举例子

↙ ↖ 引用

科学技术 → 发现和发明 作比较

带有雨的世纪篇五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灵川中心小学四年级郑兰香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因特网、腾云驾雾、归根到底“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比较、举例子、引用等说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20世纪科学发展变化的材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因特网、腾云驾雾、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比较、引用的说明方法,体会用词准确、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区分“发现和发明”,体会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范围之广,数量之大。 教学重、难点:区分“发现和发明”,学习作比较、引用的说明方法,体会用词准确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解词导入

1、出示词语:“呼风唤雨”。

2、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能够使其刮风下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大自然或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3、揭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同学们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学习生字词和长句。

1、出示词语:依赖农耕哲学家潜入深海远洋船舶腾云驾雾

2、出示带有生字的长句,指导长句的读法。

①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指导:“上百万年”是一个语群)

②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指导书写“耕”。讲解耕字左右两部分部件含义及演变:“耕”字左边的这个字

读“耒lěi”,是古时候的一种农具,由古文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耒”字,右边的“井”表示纵横交错的田地,合起来就是“耕”,“耕地”的“耕”。)

字谣指导书写:耒似锄头井似田,手持耒儿在耕田。

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横画之间疏密匀称。

(三)、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段写的?

1、 学生汇报交流。

2、 小结:找中心句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三、解开重重疑惑

(一)自问自答学设问

1.了解设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吗?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这一连串的问题你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找到了答案?自由读、找、画。

师生合作读体会设问的作用和作为人类的自豪感。(板书:人类、科技) 作者料到我们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所以开篇就自问自答,这种自己问自己答的写作手法叫做设问(板书:设问),这种写法既吸引人,还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2、尝试设问。

我们也尝试一下,这部分内容,如果也用设问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前面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一生问,全班齐答。为什么这个问题作者不再问了呢?引导学生发现:设问的形式偶尔用一用能吸引人的注意,千篇一律就没有新意了,而且简短的问题和回答比较适合用设问。

(二)区分发现和发明

过渡:“超过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说明20世纪的发明很——(广),数量很——(多)。老师收集了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你们想看吗?大声说出来。

A你认为“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B 总结:发现:人们看到或找到本来就有的事物或规律;(点红“本来就存在”)

发明: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点红“不存在”)

C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图片呈现的内容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

D出示选词填空,巩固所学。

发明 发现

爱迪生()金属丝通电后会发出强烈的白光,于是他( )了电灯. 科学家( )蝙蝠能发出超声波,于是( )了雷达.

四、回归农耕社会

过渡: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对人类生活的改变竟然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那么在过去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呢?

1、出示: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2、

出示句子: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

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1) 可能变成了哪些现实?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2) 这里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写的呢?

(3) 出示对比句“我们的祖先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

们的那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感受用词的准确性。

3、 这么多,这么快的变化,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诗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意是指一夜之间大雪挂满枝头,作者在这里是通过引用这句诗是来说明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引用也是一种说明方法。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

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

所以,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20世纪确实是一个——(引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课堂总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20世纪的一些发现和发明,但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远不止这些,20世纪还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呢?请同学们课后再查找资料,下节课,我们还将到那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去探索。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两遍。

2、推荐书目:《发现发明全知道》。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设问

做比较

做引用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带有雨的世纪篇六
《《呼风唤雨的世纪》详》

29.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

执教: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陈小红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

2.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品悟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4.体会举例子、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对说明事物的作用,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重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词语游戏”

每个小组单列参加游戏,另一列作为监督员。第一个学生抽一张纸条,默记纸条上的四字词语3秒钟,游戏开始后,以悄悄话的形式说给下一个同学听,以此类推,最先传递给最后一个同学的小组(而且说对纸条上的词语)为优胜组。

游戏规则:1.传话的声音尽量小一点,不被隔壁组听到;

2.监督员负责监督其他小组有没有违规现象;

3.最后一个同学请大声地说出你听到的词语。

一、设置悬念,揭题感知

1.师:游戏进行得很顺利!刚才我们传递的这些词语都带有“风”字和“雨”字,其中有一个词和我们今天的课有关。(师贴板书“呼风唤雨”)

2.揭题:什么是“呼风唤雨”?见过谁“呼风唤雨”?…看来各路神仙的法术非常了得啊!不过今天来“呼风唤雨”的却是人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的世纪,齐读课题)

师:你觉得课题里的“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你预习得很不错,这里的“呼

风唤雨”指的是人类有了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课题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词,我们可别忽视了——“世纪”。

2.师:知道“世纪”是什么?

①出示“世纪线段图”:从公元1年开始,到公元100年是第一个世纪,101年—200年是第二个世纪,201年—300年是第三个世纪,由此可见一个世纪就是100年。以次类推,1901年—2000年是20世纪。我们现在是处于哪个世纪呀?(21世纪)对,从2001年开始,我们就进入了21世纪。

②师:那么课题中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20世纪)(板书:20世纪) ③对比20世纪前后(师用手势协助):20世纪的人类生活是在此之前人们所意料不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3.把课文读通顺。

师:我的要求是,请在3分钟内把课文大声地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读课文)

师:大家都读得很用心!相信这几个带有生字的词语是不会难倒大家的。

(1)出示词语:

①依赖自然 农耕社会 腾云驾雾

②潜入深海 程控电话 远洋船舶

(2)指名读词语,正音。

(3)引导发现这两组词语:你发现这两组词语的秘密了吗?…你说的对,每个词语都有丰富的内涵,第一组和农耕社会有关,第二组和20世纪有关。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过渡:那么20世纪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请同学们快速找到课文的一句话来告诉大家。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

(2)指出中心句,作批注。

师:速度真快!这句话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提示,它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因此,这句话就是文章的…?(生:中心句。)

师:没错,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来,让我们拿起笔,把这个中心句画起来,并在末尾写上“中心句”三个字。这种边读书边做批注的学习方法最能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动笔做批注)

(3)再齐读第1自然段:中心句对理解课文内容很重要,来,一起把书上的这句话读一读。(板书:呼风唤雨)

2.学习第2自然段

(1)体会设问句的作用

师:是谁来呼风唤雨呢?(生: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呼风唤雨呢?(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刚才我们读的句子就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设问句。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像你刚才这样自己问自己回答的句子就叫设问句。(副板书:设问句)

②师:这个句子包含了两个设问句(课件出示),第一个设问句的意思就是“当然是人类来呼风唤雨”(课件出示:当然是人类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个设问句呢?(指名生说,课件再出示: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两个设问句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指名生说,课件再出示: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

③体会设问句的表达作用。

A师:大家觉得哪种表达好?自己读读句子,体会体会。…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设问句强调了要说明的内容——人类 现代科学技术)

师小结:是的,巧妙地使用设问句,就强调了我们要说明的内容。谁再来把句子读一次?

④指名读(或师范读,对比领悟)——齐读(指导读得肯定一些)。

师评价:我听出了你的强调…两位同学读的感觉都差不多,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听出强调的部分了吗?…那就像这样一起把句子读一读。

B运用:现在请想想,如果要说咱们班是全校最棒的班级,怎么用设问句的方式来强调呢?

预设:全校最棒的是哪个班级?当然是四()班!

(2)品悟“发现”和“发明”

过渡:说得多好呀!我听出了你们的自豪!同样的,20世纪也是一个令人自豪的世纪,“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相机指导长句的停顿)

①师:老师听出来了,这个句子读得不太整齐,但不怪你们。因为这是一个长句,应该注意停顿。自己再试着读一读,体会体会。…谁能读好这句话了?你来!…很好,就是这样读,全班齐读一遍。

(生齐读句子——试着自己断句——指名读——师范读——生齐读)

②区分“发现”和“发明”:发现——探索 发明——创造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的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特别相似,是哪两个词?…你能区分“发现”和“发明”吗?…很好,你抓住了两个词的本质区别。“发现”是对已知的一种探索,“发明”是前所未有的创造。一字之差就有不一样的意思,我们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要像作者一样仔细琢磨,做到用词准确。

③课文中有个地方谈到了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你能找到吗?

(课件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这个句子很长,你能很快地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吗?…是的,你找的很准确。作者独具匠心,在句子中间使用了一个标点,这个小小的分号就提示我们前半句是讲“发现”,后半句是讲“发明”。

(引导发现分号)

师:来,同桌配合着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认真读书的孩子最可爱!作为奖励,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些图片。(课件出示图片,欣赏图片)

④师:从你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一种惊叹与自豪。那就带着这种自豪感把这句话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句子)

⑤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科技方面的发现和发明,你们知道哪些?

(指名生说)挺了不起的,你举的例子里有20世纪的,也有最新的科技成就。课前老师也去了解了一些关于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出示:20世纪的发现——电子、X射线、放射线、维生素、青霉素、激光、DNA、太阳风„„

20世纪的发明——计算机、人造卫星、核武器、空调、洗衣机、霓虹、冰箱、立体电影、数字音乐、无线电、塑料 、试管婴儿、石英钟、拉链、圆珠笔„„) 师:有医学方面的,有信息技术的,也有生活用品的……

师小结:20世纪的科技成就远不止我们现在所了解到的,但是在众多的事例中作者就选择了最典型的例子,才能令读者信服。(副板书:举例子)

⑥学以致用:老师这里选了几个典型的例子,你们来分辨一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课件出示: 发现 发明

A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

B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指名口头填空)师:是这样的吧?

⑦第一次扣读:20世纪,这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拥有这么多伟大的成就,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是啊,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那么,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生活在怎样的社会呢?(板书:农耕社会)

(1)体会“农耕社会”的落后

①课件出示“耕”字:仔细观察 “耕”字,左边是“耒”léi(是装有排齿的

木桩,一种农具),右边是“井”(指井田,也就是土地),意思是用农具翻地松土,为播种作准备。

②指导写“耕”字,师范写:我们一起来把“耕”字写一写。左边的“耒”字横画有长有短,右边的“井”字注意笔画穿插。(学生一起书空)

③在条件简陋的农耕社会里,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生活的?文中是怎么说的?(学生找文中的句子,课件依次出示)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师:那时没有电灯,只能……没有电视,只能……没有收音机,只能……也没有汽车,只能……

(课件依次出示“只能___”,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出示,引读“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

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小结:是啊,生活在这样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人类只能依赖自然。(板书:依赖自然)指导书写“赖”,注意右边是“负”。

(2)句子训练,体会“作比较”(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到“千里眼”让你联想到现代的……(望远镜、视频等),看到“顺风耳”让你想到……(电话、手机等),看到“腾云驾雾”让你联想到……(飞机、宇宙飞船等)。但是在农耕社会,你们的这些想法就只能是幻想!那到了20世纪呢?(出示句子,指名生说)

“20世纪有了___,就能_ __;有了___,也就能_

师:一句话,有了这些科技成就,人们就能呼风唤雨。

(3)出示:正如课文里所说的,请你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指名生读——相机指导停顿,理解“上百万年”即“足足有百万牛年”——齐读) 师:根据这句话的说法,我们可以来列个算式:20世纪的改变﹥上百万年的总和(中间用上哪个数学符号?)。…这个大于号让老师非常震撼,短短100年的改变竟然超越上百万年的总和。如此巨大的差距,经过作者一比较,就让我们一目了然。(副板书:作比较)

(5)第二次扣读:不仅如此,课文将整个农耕社会的落后与20世纪的辉煌成就作比较,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所以我们说——(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过渡:同学们,面对这些伟大的成就,作者不禁想起这么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课件出示图片及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带有雨的世纪篇七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神仙)

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出示课题、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3.板书:发明、发现,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4.用“发现,发明” 练习说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

3. 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

4.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出示诗句)

5.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2.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如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图片等)。

3.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5.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小练笔:请爸爸妈妈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2.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30《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体会作者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感受科学的神奇,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乐于探索科学知识。

课前准备

1、电脑住宅设计平面图(教师)

2、电脑的诞生、发展,给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

3、学生调查作业:你知道有哪些现代化设施上使用了电脑。

教学过程:

[导入]

1、检查学生作业,并交流。

2、师简介电脑的诞生、发展及给现代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揭题:看了课题,你想说什么?

[学文]

一、初步感知并读通课文

(一)布置预习

1、默读课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自学生字。

2、与同学交流不明白的地方,生字的识记方法和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检查交流

1、指名读课文,适时纠正。

2、同学推荐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二、自读感悟,探索并交流

1、默读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怎样工作?

2、请用下表呈现你的学习成(关键词提供:装置、密码锁),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完成。

3、师生交流。适时出示电脑住宅平面设计图。

三、语言训练并展开想象

1、请试着以主人的身份介绍“电脑住宅”。(看表自由练说--指名介绍)

2、你还能给“电脑住宅”增加什么设施?能介绍一下它的功能和工作方式吗?

[课后作业]

练笔:将你或同学的介绍用文字记录下来,仿照本文的介绍方式进行润色,修改。

[问题]

1、课前预习中“如果由你来设计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这样的问题真的适合我们的学生吗?

2、我们的教学是否应该追求“精致的朴素”?拓展延伸性的训练是否可以放到课后?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练习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或光盘。

2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飞向蓝天的—————”让学生自由填空。

教师板书“恐龙”补齐课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的兴趣。

2出示各种恐龙和各种鸟儿的动态画面。根据资料说说你知道他们有哪些特点?

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自学生字。

(2)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恐龙、熊猫、笨重、迟钝、描绘、轻盈、敏捷、不仅、顿时、十吨、崭新、凌空翱翔、欣喜若狂、形态各异。

(3) 指导书写生字,对易错的字和笔划要予以重点指导。

(4) 同桌同学互相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41246.html

    【带有雨的世纪】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