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公卫执业医师】
两头三面同义词篇一
《_金瓶梅_方言与伍家沟民间土语之比较献疑》
《金瓶梅》方言与伍家沟民间土语之比较献疑
程明安
李征康同志的“《金瓶梅词话》方言与伍家沟民间土语
)①,把的比较研究”一文(简称“研究”《金瓶梅词话》中的
尽管《辞典》,,,方言词语与中国民间故事村———伍家沟的民间土语进行比较,试图从语言学、民俗学、故事学的角度证明“:梅词话》,,。敢断言,,。”给我们的印象似乎是《金瓶梅词话》。这种运用方言比较得出考据学结论的方法,如果运用得恰到好处,的确能使人耳目一新。即如李文,我们也觉得不失为一种方法,只不过所选取的材料要证明如此重大的问题,似乎显得力度不够,我以为在以下方面还在在一些问题,因而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进一步考察李文的260个词语,我们发现有不少词语都见于《金瓶梅词话》之前的相关著作,也就是说这些词语不能视为《金瓶梅词话》中独有的方言词语,而是渊源有自的古白语词语。
有的是前代使用已久的词语,有些词还具有多义性。例如:
(1)烧酒:唐・白居易《荔枝楼对酒》“荔枝新熟鸡冠:
色,~初开瑚王白香。”
(2)煞:迷信中指争神恶鬼之类。唐・张读《宣室志・补
一、数量不充分
“研究”一文共收集了与《金瓶梅词话》相同的词语
(以下简称)共收260条,而《金瓶梅鉴赏辞典》《辞典》《金
②
遗》“:俗传人之死,凡数日,当有禽自柩中而飞者曰‘~’”。
(3)嘴头子:指说话或说话的口气。唐・鸟《朝野佥张族
载》卷二:“陆余庆,笔头无力~;一朝受词讼,十日判不竟。”
(4)千里鹅毛:亦称“千里寄鹅毛”。宋・罗泌撰《路史》
瓶梅》方言俗语1902条,两相对比“,研究”一文中所收的词语,仅占《辞典》的1316%,而且在这仅有的260条词语中,还有177条《辞典》并没有作为方言词语加以收录。如果把这一部分排除在外,则二者相同的只有83条,仅占《辞典》的4136%,我们分析这些未予收录的词语,大抵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有些本是常用词语,不能视为方言俗语。如:黄酒、脐带、狗日、脚踏板、龌龊、慢条斯礼、不是常法……等;二是有些过于粗俗的词语,虽然是方言词语,也未收录,这类词数量不多。如:獠子日的、尸日、鸡巴、日尸攫尸穴、穴、穴淡、日捣、倒扦花、隔山取火、老和尚撞钟……等;三是有些成语、谚语,所以《辞典》没有收录。如:上梁不正下梁歪、千里姻缘着线……等;四是有些方言词语因整理疏漏而未收录。如:压碟儿、锅头灶脑、紧隔壁、身上来了、小花子儿、头男、交生、洗换身上、阴阳宣、摔盆、纸盆、薜爷、打平和、两头白面、赶热被窝儿、囚根子、对衿、不耐污、帮子、霸拦、白爵人、挤撮、苛岑、猖扬、支便、搅缠、背工、少条失教、鼓捣、手脚不称、撒腰拉夸、骗嘴、巴户计、腌月赞计、抓寻、钝刀子锯处、挨磨、当家理纪、徐顾、抛撒、丢搭、夜头早晚、正景、三只脚的蟾、叉口、时毛女、细法、伶范、卖良姜……等。
82
载:云南俗传,古代土官缅伯高送天鹅给唐朝,过沔阳湖,鹅飞去,坠一翎。缅伯高只好将一翎贡上,并说“:礼轻人意重,~。”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据此,则伍家沟故事乃由此衍化而来,时间也不止四百多年。
(5)笼络:拉拢,控制。宋・陈亮《上教宗皇帝第一书》:
“今乃驱委庸人,~小儒,以迁延有为之岁月,臣不胜愤悱。”
(6)生受:有受苦、辛苦之义。宋・欧阳修《与梅圣俞
书》“:今后只看他人书亦可为乐,不能~得也。”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前日如此快乐,今日这般~,想造物好无定也。”
(7)勒肯:多义词。一义为“强迫”。《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我自半路遇见娘子,偶然伴他行一程,路途上有甚皂丝麻线,要~找回去?”二义为故意为难,推脱。《西游记》“:哥哥,你~哪个哩?不做和尚也容易,只消半年不剃毛,就长出毛米也。三义为勒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休息肯与人方便,一片害人心,~了养家钱。”《金瓶梅》用第二义项。伍家沟方言用第三义项。
(8)光棍:一义为地痞,流氓。元・萧德祥《杀狗劝夫》年,却只是不中用。”
(27)日头《水浒传》:“:杨志戴了遮~凉笠儿,身空破
楔子“:却给着这两个~,搬坏了他一家儿也。二义为单身汉。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一折“:哄俺弟子都做~,一生没个老婆。”三义为好汉。如“~不吃眼前亏。”《金瓶梅》用第一义。今伍家沟方言三义皆用,尤以二、三义为多。
有的见于元明戏曲,例如:
(9)抬举:元・王实甫《西厢记》“:莺莺,我怎生~你来,
布衫,手里倒提着朴刀。”
(28)游气《水浒传》:“:李逵看任原时,跌得昏晕,倒在
献台边,口内只有些~。”
(29)护短《水浒传》:“:长老只是~,我等只得从他。(30)匹手《水浒传》:“:那汉看见,抢来~夺住,望桶里
今日做这等的勾当。”
(10)本分:元・王实甫《西厢记》“:你道是官人则合做
一倾,便盖了桶盖,将飘望地下一丢。
(31)行李铺盖《水浒传》:“:武松谢了,收拾~。”(32)抱腰:意为接生。《水浒传》“:‘:老身为
官人,信口喷,不~。”
(11)盘桓:元・王实甫《西厢记》“:小僧取钥匙,开了佛
头的是做媒):,玄德乃
殿、钟楼、罗汉堂、香积厨、~一会,师父敢待回来。”
(12)娇养:元・高明《琵琶记》“:他久别双亲,封之音信?汝从来~,安能涉万里之程途(13)奚落:元・,。“:皇叔即君侯也,何德~乎?”
)回灵《太平广记》:“:今则~尘埃,训我弟子,周目
自妆乔?”
(14)“:念程婴年已四旬
五浊,劳神臭腥。”
(36)晌午《大宋宣和遗事》:“:徽宗敕下,差甄守中做监斩官。是那~时分,押往市曹。”
(37)花里狐哨:形容花言巧语,耍弄花招。《西游记》:
有五,,未经~。”
(15)食水:元・马致远《汉宫秋》“:多管是春秋高,筋力
短;莫不是~少,骨毛轻?”
(16)两头白面“:意为两面讨好。元・杨文奎《儿女团
“我家是清凉瓦屋,不象这个害黄病的房子,~的门扇。”按:此义乃来源于形容颜色错杂、艳丽的“花狸狐哨”“,花里胡哨”。
(38)匾食:水饺。《西游记》“:就似人家包~,一捻一个就囫囵。”
其它还有:
香油、断气、拆洗、搪塞、堂屋、耽搁、正经、青红皂白、鞋脚……等见于《西游记》;美言、不争气、笼络、手忙脚乱、护头、回出、不断头……等见于《水浒传》;忍气吞声、妨碍、提拔、对过、五七、四七、掠……等见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临月、真武庙、撑船儿……等见于《太平广记》。
以上所见这些词语,既然源远流长,使用如此广泛,若把它们当作《金瓶梅》的方言词语加以引用,并作为立论的依据,显然是不妥的。
圆》“: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也作“两头三面”。元・关汉卿《蝴蝶梦》“:若是我两三番将他留恋,教人道后尧婆~”。
(17)水米不打牙:方言又云“:水米不沾牙”。指未进
饮食。元・王实甫《西厢记》“:那生呵,二三日来~”。
(18)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指不靠长辈
余荫,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元・无名氏《举案齐眉》“:常言道‘:好男不吃婚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19)栗暴:谓将食指、中指弯曲起来敲击人头顶的动
作。元・无名氏《黄花峪》“:我去你秃头上直打五十个~。”
(20)笑话:讥讽。嘲笑。元・王晔《桃花女》:昨日你家
做一场亲事,……没酒没浆,不成道场,也被人~。”
其它还有:吆喝、殷勤、推辞、老婆、镇压、不好、见外、自在、正房、回门、调戏、铺床、指教、淘气、收拾、指望、寻常、落后、一向、德行、丢了、衲、针脚儿、早办、年时、花木瓜、营生……等。
有的见于前人的小说,例如:
(21)酒醉饭饱《西游记》:“:趁如今~,我共师兄去,手
三、解释不精确
本文的征引及解释,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引例与词条不符。例如:
(1)食水Π登时做出一大锅稗稻豆子干饭。[说明]伍
到擒来!”
(22)阴山背后《西游记》:“:我若把真阳丧了,我就身
家沟人称蒸熟的白米饭叫干饭,书中指的是参豆子的蒸米饭。伍家沟人称豆豆干饭。
(2)丢了Π哪消三岁,出痘疹丢了。[说明]人死后,把
堕轮西,打在哪~,永世不得翻身!”
(23)尝新《西游记》:“: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
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
(24)坐月子《西游记》:“:沙僧道‘:哥哥,洗不得澡,~
尸体放那里叫“停”。伍家沟人停放尸体是有讲究的,停尸时间不能太长,尸上要放铧铁,以防“惊尸”。尸体要睡“刺簿子,盖蒙脸纸等。当家人称老父老母,要停在正房内。书中官歌儿属小儿,只能停在厢房。”
按其说明,前者无“食水”一词,当指“豆子干饭”。后者无“丢了”一词,当指“停”或“停尸”。
83
的人弄了水浆致病。’”
(25)托生《西游记》:“:阎王差人送我上中华富地长者
人家~去了。”
(26)样范《西游记》:“:师父,你这戎芦长大,有~,好
二是引例与词义不符。例如:
(3)正条Π原来是一个眼里火,拦桃行货子,想有此什
按迷信说,这孩子八字硬,克其他人。武当山人们认为此不吉利。
按其说明“,交生”不等于“过生”“;脚硬”与“命硬”也只是同义词关系,而不是同词关系。
么好正条儿。[说明“]正条”本是武当山带席上的蒸肉、红肉,按老规矩,一席八人,一碗只有八块,一人一块,不能多吃,所以叫正条。这书里的正条,比例人的行为正经与否。
(4)辣菜根子Π看怒出他旺官娘子,原来也是辣菜根
四、推理不严密
(山人出版社)引言及李文引用了台湾版《金瓶梅》《金
子。[说明]辣菜是伍家沟蔬菜的一种,比白菜味差,冬天栽,春季收。味辣,农户用作腌菜或作酸菜。书里用辣菜根子比作人泼辣。
(5)搂搜Π我几时恁般大起来,搂搜索落。[说明]土语
瓶梅考证》中的两段话:其一是“:金瓶梅中,有许多词语,是当时地方上的习用语,,才能了,,。”“:,而不,,,把以,金瓶梅中的。”
,李文推论出关于《金瓶梅词话》中方言的三种观点“:①书中一些方言,现在大都不常用了。②书中一些方言俗语,现在不能完全解释透。③书中一些方言,就是山东人,也不能完全习用,换句话说,书中有些方言,并不是山东话。”
在我们看来,李文推论的第三个观点在原文中是无法找到理据的。山东人不能完全习用,并不等于就一定不是山东话。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发展变化,都可能导致今天的山东人不完全习用,语言中变化最快的就是词汇,如果仅仅因为今天山东不习用,我们就说他不是山东方言,是否有点武断呢?
鉴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金瓶梅》方言与伍家沟民间土语的可比性是十分有限的,如要证明《金瓶梅》的作者,恐怕还有待其他方面的努力。
注:
①《十堰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增刊。
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月第一版。该书由上海市红楼梦学会、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编,其中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戏曲曲艺、风俗游艺、宗教哲学、官制礼仪、历史典故、方言俗语、时令地理、经济贸易、服饰饮食、陈设器用、园林建筑、生物医药等部分。所收词语虽难免疏漏,但总体看来,基本上反映了《金瓶梅词话》用词用语的实际。
③《金瓶梅》台湾天下周刊社出版,第346页。
含有麻烦、打搅、反复颠波(簸)的意思,如说小孩子“你莫搂搜人。”如说坐车:在车上叫人搂搜吐了。按其说明,原书中的词义与武当山方言用法并不相同。“搂搜”一词有二义,一为吝啬,明・李翊《俗呼小录》“:二为奚落取笑,故意找碴。第二义。“,有别。
。例如:
(6)窄狭Π地方窄狭,恐怕哥受屈。
(7)推脱Π你不收拾拟托一般。[说明]土语指推辞,借
故不愿做。
(8)撮弄Π不知怎的捉弄陪着不是,还要回炉复帐。[说明]土语制“设圈套让人去做”的意思,如“你不该捉弄
我!”
③例(6)中的“窄狭”《金瓶梅》,第四十回作‘窄趔’:
“月娘道:‘我只上他家楼梯子窄趔,不知怎的一脚滑下来。’”而“窄狭”一词是唐宋以来的常用词。例如:杜甫《潼关吏》“:丈人视要处,~容单车。”《朱子语类》卷九“:见只是见,见了后却有行,有不行。若不见后,只要硬做,便所成者~。”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怎奈此城地方~,亦无粮草,怎生与他拒敌。”例(7)与例(8)都出现了引例非原词,若不是作者之误,就是印刷之误,致使文不对题。“撮弄”一词有二义,一为变戏法、戏弄、教唆等义。宋・周密《武林旧事乾淳奉亲》“:又有踏混木,水傀儡,水百戏,~等,各呈技艺。”二为“教唆”义。《西游记》第七六回“:~他出战”。
四是引词与方言词形不符。例如:
(9)交生Π今交生四岁。[说明]生、生日有简称,今日
伍家沟人称过生日叫“过生”。
(10)脚硬Π这孩儿甚是脚硬。[说明]脚硬也叫命硬。
(作者单位 郧阳师范高专 责编 柯湛)
84
上一篇:伤感有意义的句子
下一篇:五颜六色义词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