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公卫执业医师】
喝荼的对联篇一
《茶的对联大全》
茶 的 对 联 大 全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郑板桥笔下的杰作,仿佛看到了山中烹茗煮茶的的张天师,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
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类比。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喝荼的对联篇二
《古今茶对联》
古今茶对联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
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郑板桥笔下的杰作,仿佛看到了山中烹茗煮茶的的张天师,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
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类比。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竹粉含新意;松风寄逸情。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送水送茶,热情备至;问寒问暖,体贴入微。
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歇一歇消消暑气;喝二杯品品香茗。
此处有家乡风月;举杯是故土人情。
佳肴无肉亦可佳;雅淡离我尚难雅。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龙井茶香飘宇高;虎跑水溢满寰瀛。
南峰紫笋来仙品;北苑春芽快客谈。
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淡心。
来不招去不辞礼仪不拘;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闲情常品茗;豪气快登楼。
美不美家乡水;香不香故园茶。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观古俗,赏绝艺,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吃饭穿衣。
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也好息肩聊坐凳;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何妨歇脚品斟茶。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蒙山顶上茶。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三楚远来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随手烹茗化白鹤,绿地垂柳钓青钱。
喝荼的对联篇三
《关于茶的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新占一枝春。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龙井茶香飘宇高,
虎跑水溢满寰瀛。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竹雨松风蕉叶影,
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
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山静无音水自喻,
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
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
却有蒙山顶上茶。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随手烹茗化白鹤,
绿地垂柳钓青钱。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喝荼的对联篇四
《茶 对 联》
喝荼的对联篇五
《有茶的对联》
茶对联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更多关于茶的对联:
1.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2.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3.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4. 扫地焚香得清福,粗茶淡饭足平安。
5.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6.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7.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8.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9. 龙井茶香飘宇高,虎跑水溢满寰瀛。
10.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11.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12.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13.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14. 虽无扬子江中水, 却有蒙山顶上茶。
15.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16.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17. 疑成云雾顶,茗出晨露香。
18.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19.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20.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香茶需用好壶,敬请品鉴钦州坭兴陶
喝荼的对联篇六
《茶的对联》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武夷宫石坊楹联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像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喝荼的对联篇七
《茶文化诗词对联》
1. 元代诗人刘秉忠 ——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尝云芝茶》)
2. 杨万里的咏茶诗曰
犀日何缘是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枪。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只是香。(《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3. 西晋左思的《娇女》 “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
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
4. 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5. 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6. 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
身”
7.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8. 回文诗: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在题名为《记梦回文
二首并叙》诗的叙中,苏轼: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9.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 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 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诗曰: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元好问的《茗饮》一诗,就是天人和一在品茗时的具体写照,契合自然的绝妙诗句。
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前。 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
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 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诗圣杜甫的一首品茗诗写道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全诗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虚实相生。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 “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钜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武夷宫石坊楹联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像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 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 九曲夷山采雀舌,
竹院浮烟荡俗尘。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分花上露; 煮沸三江水,
香宜竹里煎。 水吸石中泉。 同饮五岳茶。
泉从石出情宜冽, 竹雨松风蕉叶影, 虽无扬子江中水,
茶自峰生味更圆。 茶烟琴韵读书声。 却有蒙山顶上茶。
诗写梅花月,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茶煎谷雨春。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一杯春露暂留客, 只缘清香成清趣,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全因浓酽有浓情。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摆开八仙桌, 随手烹茗化白鹤,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招徕十六方。 绿地垂柳钓青钱。
龙井茶香飘宇高, 扫来竹叶烹茶叶, 一帘春影云拖地, 虎跑水溢满寰瀛。 劈碎松根煮菜根。 半夜茶声月在天。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得与天下同其乐,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不可一日无此君。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客至心常热, 泉从石出情宜冽, 山静无音水自喻, 人走茶不凉。 茶自峰生味更圆。 茗因有泉味更香。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青山似欲留人住,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香茗何妨为客尝。
菜在街面摊卖,
春其山中采, 茶在壶中吐香。
香宜竹里煎。
四海咸来不速客,
客到座中宜数碗, 一堂相聚知音人。
水是人间第一泉。
识得此中滋味,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觅得无上清凉。
凝成云雾顶,瓢出晨露香。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关于茶联还有一些小故事:
相传梁启超幼年时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对句尤是拿手好戏,被当地人称为“神童”。一日,来了位客人,手捧香茗,细啜慢漱,有心考考梁启超,遂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 “饮茶龙上水”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刚刚写完,小启超就毫不迟疑地指着桌上的字, 张口应出下联:“写字狗扒田”。四周围观人们哄堂大笑。客人十分尴尬,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的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虽为戏言,但童心观物,倒也天趣自然。
还有一副茶联,出于抗战时期重庆某茶馆。联文为:
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
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寥寥数语,平淡无奇,感伤时局,却见真情,隐刺官家,令人啼笑不得,荡荡民心,尽在言外。
几十年前,在西安莲湖公园上出现一个“奇园茶社”,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奇乎? 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 是园,是园非园!
上下联第一字把“奇园”二字分别嵌入,别至有味,然而当时人们只知是一副趣联,却不了解其中的真意。直到后来,报纸披露该茶社原是西安地下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人们才明白“不奇亦奇,是园非园”奥秘。
绍兴驻跸岭茶亭曾挂过这样一副对联: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联中措施辞含蓄,寓意深刻,既表达甘泉佳茗给路人带来一丝清香,又道出人生旅途的几分艰险。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就层出新意,寓以新的内容。比如: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茶与对联
易心堂辑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茶联,很多已经找不出作者来了。目前有记载的,数量又比较多的,多出自清代;而留有姓名的,尤以郑板桥为最。
郑板桥: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山光四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茗外风清赏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其它: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采茶时。
为爱清香请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菜在街头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紫笋茶。
疑成云雾顶,茗出晨露香。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扁乎?不扁,不扁亦扁!
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圆耶?是圆,是圆非圆!
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 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摆开八仙桌,招徕十六方。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上一篇:山水的诗句
下一篇:做爱时女人怎么做让男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