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公卫执业医师】
观于跳成语篇一
《包含-"跳"-字的成语》
1▲暴跳如雷 △bàotiàorúléi △典故: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例子:他脾气很坏,一遇不顺心的事,就~。 2▲狗急跳墙 △gǒujítiàoqiáng △典故: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出处:《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例子: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3▲虎卧龙跳 △hǔwòlóngtiào △典故: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出处: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4▲欢蹦乱跳 △huānbèngluàntiào △典故: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例子:匀出你们~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和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5▲鲤鱼跳龙门 △lǐyútiàolóngmén △典故: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出处:《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
鲤或然。” 6▲龙跳虎卧 △lóngtiàohǔwò △典故: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出处: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肉跳心惊 △ròutiàoxīnjīng △典故: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8▲三尸暴跳 △sānshībàotiào △典故: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9▲上窜下跳 △shàngcuànxiàtiào △典故:比喻坏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10▲跳到黄河洗不清 △tiàodàohuánghéxǐbùqīng △典故: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11▲跳梁小丑 △tiàoliángxiǎochǒu △典故:跳梁:腾跃跳动;小丑:对人的卑称。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出处:《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国语·周语上》:“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 △例子:这些~,真正是何足道哉!(陈白尘、贾霁《宋景诗》第三章) 12▲跳丸日月 △tiàowánrìyuè △典故:跳丸:跳动的弹丸。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唐·韩愈《秋怀》诗:“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唐·杜牧《寄浙东韩乂评事》诗:“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13▲小丑跳梁 △xiǎochǒutiàoliáng △典故: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闹事作乱。 14▲心惊肉跳 △xīnjīngròutiào △典故: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例子: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
观于跳成语篇二
《包含-"跳"-字的成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成语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暴跳如雷bàotiàorúléi急怒叫跳,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他脾气很坏,一遇不顺心的事,就~。“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狗急跳墙gǒujítiàoqiáng比喻坏人在走《敦煌变文集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人急造反,~””,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虎卧龙跳hǔwòlóngtiào形容字势雄浑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欢蹦乱跳huānbèngluàn形容青少年健匀出你们~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和炉鲤鱼跳龙门lǐyútiàolóngm古代传说黄河《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龙跳虎卧lóngtiàohǔwò比喻文笔、书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肉跳心惊ròutiàoxīnjīng形容担心祸事三尸暴跳sānshībàotiào形容人气愤到上窜下跳shàngcuànxià比喻坏人上下跳到黄河洗不tiàodàohuáng比喻无法摆脱跳梁小丑tiàoliángxiǎoc跳梁:腾跃跳《庄子·逍遥游》:这些~,真正是何足道哉!(陈白尘、贾霁《宋“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跳丸日月tiàowánrìyuè跳丸:跳动的唐·韩愈《秋怀》诗:“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唐·杜牧《寄浙东韩乂评事》小丑跳梁xiǎochǒutiàol指起不了什么心惊肉跳xīnjīngròutiào形容担心灾祸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
,~”,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上滚下来的和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白尘、贾霁《宋景诗》第三章)
淑娴现在想起还~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
观于跳成语篇三
《包含-"观"-字的成语》
1▲傍观冷眼 △bàngguānlěngyǎn △典故: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 △出处:《脂砚斋评红楼梦》第二回:“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顺问傍观冷眼人。’” 2▲察言观色 △cháyánguānsè △典故: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例子:我没有~的能力。 3▲大有可观 △dàyǒukěguān △典故:指很值得看,很值得重视。 △例子:这个捐款也就~了。(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dāngjúzhěmí,pángguānzhěqīng △典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例子: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5▲等量齐观 △děngliàngqíguān △典故: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例子:他们二人的工作成绩不可~。 6▲东观续史 △dōngguānxùshǐ △典故: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7▲洞若观火 △dòngruòguānhuǒ △典故: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出处:《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例子: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8▲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ěrwénshìxū,yǎnguānwéishí △典故: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例子:“~”,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不迟。(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 9▲隔岸观火 △géànguānhuǒ △典故: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出处:唐·乾康《投谒齐已》:“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例子:他原是在~呀。(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 10▲公听并观 △
gōngtīngbìngguān △典故: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出处:《三国志·魏书·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见于理而物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文武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11▲观过知仁 △guānguòzhīrén △典故: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出处:《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例子:~,斯亦可矣。(明·李贽《初潭集·君臣七》) 12▲观今宜鉴古 △guānjīnyìjiàngǔ △典故:宜:应该;鉴:镜子。观察当今的社会,应以古代为镜子加以借鉴。 △出处:《增广贤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例子:后代年轻朋友,更可以从这些历史经验中吸以一些‘~’的教训。(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自序》) 13▲观眉说眼 △guānméishuōyǎn △典故:比喻挑眼,说闲话。 △例子:叫你大娘寻家儿人家,你出身去罢,省得~,在这屋里叫人骂没主子的奴才。(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 14▲观往知来 △guānwǎngzhīlái △典故: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 △出处:《列子·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15▲观望不前 △guānwàngbùqián △典故: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例子:接连又得知弟浣密书,教他切勿入朝,入朝必死,他越加恐惧,~。(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六回) 16▲观衅伺隙 △guānxìnsìxì △典故:衅、隙:破绽、漏洞。探察对方的破绽、漏洞,以待时机。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且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暂息进取小规,以蓄士民之力,观衅伺隙,庶无悔吝。” 17▲观者如堵 △guānzhěrúdǔ △典故: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出处:《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例子: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 18▲观者如云 △guānzhěrúyún △典故:观看的人就象行云一样密集。形容围看的人非常多。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言适为项王相召饮酒,欲醉方返。溪滨观者如云。” 19▲静观默察 △jìngguānmòchá △典故:不
动声色,仔细观察。 △例子: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 20▲镜里观花 △jìnglǐguānhuā △典故:镜子里头看花。指虽看得见,却得不到或摸不着。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 21▲冷眼旁观 △lěngyǎnpángguān △典故:指不参与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发展。 △出处:宋·朱嘉《朱文公文集续集·一·答黄直卿》:“故其后复申炎所陈,荐举之说,乃是首尾专为王地,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例子: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顺问傍观冷眼人。”(《脂砚斋评红楼梦》第二回) 22▲明若观火 △míngruòguānhuǒ △典故: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出处:《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23▲旁观者清 △pángguānzhěqīng △典故: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见审。” △例子:俗话说:“~。
观于跳成语篇四
《成语》
12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直译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理解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得到了那人的关心。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猕猴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猕猴们听了都趴在地上,感到很高兴。
13一鸣惊人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译文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欢躲藏起来,彻夜陶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将国事委托卿大夫。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身边近臣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大鸟,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这是什么鸟?”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长官来朝奏事,奖赏能办事的官员,杀掉贪污无能的官员,;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三十六年。
14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译文: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劝阻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因为什么呢?”楚庄王说:“(越国)政治混乱,兵力疲弱。”庄子说道:“我见识不多但为这件事担忧。一个人的智慧就好比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蹻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国家政治混乱军
队疲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像自己的眼睛(看不到睫毛)一样。”楚庄王于是就取消了攻打越国的打算。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认清别人,而在于认清自己。所以说:“能够认清自己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15独善其身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16自知之明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译文:楚庄王要讨伐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庄王答道:“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士兵战斗力差。”庄子说:“臣认为智慧就像眼睛一样,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地方,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曾经兵败给秦国、晋国,丧失了几百里的土地,这就是士兵战斗力弱了。庄蹻在楚国境内当强盗为害百姓,官吏却不能将其拿获,这就是政治混乱了。大王政治之乱,兵力之弱,似乎也不在越国之下,但却想讨伐越国,这就说明了大王的智慧也像那眼睛一样了(看得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庄王于是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智慧不在于他能够评价别人,而在于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因此说:“能够自我评价才称得上有智慧。”
17井底之蛙
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视)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译文:一口浅井里的一只青蛙对从东海中来的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休息就蹲在残破的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面颊;踩泥巴时,泥深只能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回头看一看那些赤虫、螃蟹与蝌蚪一类的小虫吧,哪个能同我相比哪一天!并且,我独占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乐极了!您为什么不常来我这里参观参观呢?” 海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于是,它在井边慢慢地徘徊了一阵就退回来了,把大海的景像告诉青蛙,说道:“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控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 浅井的青蛙听了这一番话,惶恐不安,两眼圆睁睁地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
18愤世嫉俗
谈生之为《崔山君传》,称鹤言者,岂不怪哉!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昔之圣者,其首有若牛者,其形有若蛇者,其喙有若鸟者,其貌有若蒙其者。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可谓之非人邪?即有平肋曼肤,颜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又恶可谓之人邪?然则观貌之是非,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翻译作者谈氏在他写的《崔山君传》里说,那些声称自己如仙鹤般长寿能知往事的人,实在太荒谬了。但据我观察,能够尽到人的本性而不象禽兽那样的人太少了,而这些人又愤世嫉俗、隐居避世,这是为什么呢?昔时的圣人们,有的头象牛,有的身体象蛇,有的嘴巴象鸟,还有的面貌象蒙倛那样方而且丑陋,但是他们仅仅是与那些野兽外貌相似,而本性却完全不同,我们能够说他们不是人吗?而有的人身材丰满,皮肤细嫩滑泽,面色红润有如朱砂,美丽非凡,他们的外表是人,而本性却象禽兽一般。那么是否还能够把他们称作人呢?所以以貌取人,不如观其言察其行来的正确。鬼神之说,我们儒家弟子从不轻信,所以我就从这个故事中选择了愤世嫉俗的一面,来发表一些感想而已。
19秋水时至20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
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等⑦。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听独奏,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观于跳成语篇五
《常见成语多面观》
常见成语多面观
社旗县桥头三中 朱金全
1.苏教版古诗文蕴含的成语一览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折戟沉沙 琼楼玉宇 悲欢离合 明察秋毫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择善从之 举一反三 一隅三反 三人行必有我师 扑朔迷离 门庭若市 无人问津 不知所言 辗转反侧 愚公移山 一鼓作气 豁然开朗 一碧万顷 喜气洋洋 妄自菲薄 人去楼空 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 气象万千 落英缤纷 柳暗花明 老骥伏枥 得道多助 庞然大物 黔驴之技 肉食者鄙 辙乱旗靡 再衰三竭 醉翁之意不在酒 峰回路转 觥筹交错 世外桃源 杳如黄鹤 秋水伊人 蒹葭伊人 不足为外人道 梦寐以求 不亦乐乎 剪烛西窗 作奸犯科 不蔓不枝 出淤泥而不染 水落石出 百废俱兴 地利人和 先忧后乐 似曾相识 磨刀霍霍
2.励志成语
戒骄戒躁 力争上游 开卷有益 精益求精 救世济人 后生可畏 光风霁月 龙马精神 磨杵成针 鹏程万里 意气风发 一帆风顺 马到成功 青出于蓝 勤能补拙 见贤思齐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择善从之 凌云壮志 琴心剑胆 春兰秋菊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天道酬勤
3.易错的成语
按部就班 不省人事 不假思索 垂涎三尺 陈词滥调 跋山涉水 屈指可数 钟灵毓秀 指手画脚 惴惴不安 直截了当 再接再厉 越俎代庖 源远流长 有条不紊 油然而生 优柔寡断 义愤填膺 其乐无穷 眼花缭乱 严惩不贷 鸦雀无声 喧宾夺主 销声匿迹 乌烟瘴气 甘拜下风 雨后春笋 不计其数 川流不息 变本加厉 巧夺天工 迫不及待 岌岌可危 人声鼎沸 焕然一新 饥肠辘辘 分庭抗礼 分道扬镳 风云变幻 脍炙人口 宁缺毋滥 汗流浃背 咄咄逼人 改邪归正 略见一斑 独出心裁 叱咤风云 和蔼可亲 各行其是 金碧辉煌 瞠目结舌 勉为其难 流离颠沛 病入膏肓 谈笑风生 投机取巧 怨天尤人 出谋划策 万事亨通 流连忘返 大有裨益 不知所措 刚愎自用 好高骛远 一筹莫展 励精图治 鞭辟入里 戒骄戒躁 蜂拥而上 如火如荼 通宵达旦 若即若离 受益匪浅 蓬荜生辉 水泄不通 心宽体胖 引吭高歌 惩前毖后 如火如荼 世外桃源病入膏肓 沁人心脾
4.三字成语
变色龙 挑大梁 侃大山 炮筒子 跑龙套 定心丸 地头蛇 撂挑子 软骨头 笑面虎 烂摊子 吃小灶 寄生虫 借东风 打水漂 老江湖 紧箍咒 炒鱿鱼 拦路虎 落汤鸡 吃错药 千里马 铁公鸡 唱反调 空城计 纸老虎 打官腔 丧家犬 三只手 闯红灯 中山狼 小广播 爆冷门 替罪羊 马后炮 眼中钉
小儿科 香饽饽 门外汉 窝里斗 走过场 下台阶 睁眼瞎 登龙门 鸟兽散 东道主 安乐窝 落水狗
观于跳成语篇六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二十六、 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二十七、 首尾同字的成语
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举不胜举 人外有人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二十八、 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门庭若市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如雷贯耳 守口如瓶 浩如烟海 高手如林
二十九、 表示稀少的成语
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宁缺毋滥 前所未有 屈指可数 三三两两 铁树开花 微乎其微 一麟半爪 一丝一毫 百里挑一 沧海一粟 千古绝唱
观于跳成语篇七
《疯狂猜成语牛跳水什么成语 牛跳水成语答案》
疯狂猜成语牛跳水什么成语 牛跳水成语答案
疯狂猜成语一只牛跳水答案是什么?这一关能够猜出什么成语呢?这里百度攻略&口袋巴士
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这一关的答案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一关的正确答案是:泥牛入海
百度攻略&口袋巴士 提供,更多精彩攻略访问gl.baidu.com1
上一篇:格列佛游记精彩片段摘抄
下一篇:苹果五屏幕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