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之声七个孩子的性格

| 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电影音乐之声七个孩子的性格篇一
《影片_音乐之声_女主人公玛丽亚性格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影片《音乐之声》女主人公玛丽亚性格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王文渊

(无锡商学院外语系 江苏无锡 214063)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影片《音乐之声》中女主人公玛丽亚的现,上校是用严格的军人纪律来束缚他那些早已失去母爱的孩子们

性格特点,指出该片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塑造了玛丽亚这一完美的

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告诉人们,爱与追求是通向和谐幸福之路。作者同时也指出,玛利亚是以简·爱为代表的西方新女性形象的继续和延伸。

[关键词]《音乐之声》;玛丽亚;性格特点;理想的女性形象 《音乐之声》是一部优秀的西方音乐片,由欧丽斯特.莱曼编剧,克里斯托弗.普鲁默和朱莉.安德鲁丝主演。自1965年公映后,该片一直享誉全球,上座率经年不衰,甚至打破了好莱坞上座率最高的影片《飘》的纪录。这部影片之所以如此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对音乐力量的表现,便是其中之一。但笔者以为,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塑造了玛丽亚这一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告诉人们,爱与追求是通向和谐幸福之路。同时,玛丽亚这一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女性形象是以简·爱为代表的西方新女性形象的继续和延伸。

的活泼天性的。她从孩子们的口中了解到,前几位家庭教师曾对孩子们的调皮行为给予挖苦、训斥,这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感情。为了改变孩子们呆板的生活方式,她要求女管家和上校购买一些布料,以便给孩子们做游戏时穿的便装。而那七个孩子,因为不愿意过严加管束的生活,就不断地用恶作剧捉弄先前的那几位家庭教师,并以此寻求乐趣,或者引起父亲的关注。对于玛丽亚的到来,他们采取了同样的不友好的态度。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孩子们的恶作剧,玛丽亚没有生气,而是对孩子们的挑衅表现出了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当孩子们在她的口袋里放了一只癞蛤蟆时,她却说:“今天上午你们在我的口袋里放了一件珍贵的礼物,我谢谢大家。”吃晚餐时,孩子们在她的椅子上放了一个大松果,使她十分难堪,几乎受伤,但她却没有当着上校的面一语道破此事,而是向上校解释说这只不过是“关节炎”而已,并又一次原谅了孩子们,致使他们感动得当场哭了起来。可喜的是,玛丽亚所表现出来的无限爱心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雷声隆隆,受惊的孩子们一个个玛丽亚的性格特点之一:热爱自然

影片的主人公玛丽亚十分热爱大自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她的来到了她的房间,和玛丽亚一起唱歌。在歌声与欢笑声中,孩子们召唤。电影的片头就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春光明媚的世界:蔚蓝色的忘记了惊恐,开始和她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后来,上校应施夸德男晴空,积雪皑皑的山顶,幽深静谧的峡谷,翠绿的山泉,银色的山爵夫人之邀去了维也纳,玛丽亚用窗帘布给七个孩子做了游戏服,林,平静的湖面,绿色的山坡。面对这些美景,玛丽亚感到她简直教他们唱歌,带他们去远足,终于和孩子们建立了水乳交融的深厚不能和大自然分开,她情不自禁地要在林间、泉边奔跑,并放声歌感情。冯.特拉普上校出身海军。自从他妻子去世后,他就好像在军唱。虽然玛丽亚曾因屡次跑出修道院而又改不了唱歌的爱好而被惩舰上一样,用军事化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致使他的家罚,并因此被迫离开了修道院,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对大自然的无中既没有音乐,也没有笑声。玛丽亚很快就意识到,上校之所以如限热爱。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之后,她经常带着上校的孩此,是因为他心中失去了爱,所以他的家中便失去了和谐,没有了子们爬山、爬树、野餐、划船、玩球、使他们有机会接近大自然,欢乐与幸福。玛丽亚用爱心与音乐使上校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发生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了重大变化,最终消除了上校家中呆板凝滞的气氛,并使上校意识

到了歌声的价值,抱起吉它,唱起了自己最喜爱的《雪绒花》。他那玛丽亚的性格特点之二:热爱音乐

玛丽亚酷爱音乐,对歌唱十分迷恋。小时候,她爬到树上,向浑厚的歌声不仅充分表现了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坚修道院的花园里张望,看修女们工作,听她们一路唱着歌去做晚祷。强性格,同时也是他无意之中当着男爵夫人的面献给玛丽亚的。后进入修道院后,她无法作到遵守院规,到哪儿都忍不住要唱歌。这来,当世故的男爵夫人在舞会上向纯洁善良而又性格单纯的玛丽亚

点破上校和玛丽亚之间的真挚情感时,玛丽亚不辞而别,重返修道一天,她又一次未经允许,就跑到山谷里唱了起来:

院。最后,经过修道院院长的开导,玛丽亚认识到人世间的男女之音乐之声响彻群山,歌声千年回荡。

爱同样也是神圣的,才解除了内心矛盾,勇敢地回到了上校的身边,音乐之声注入心间,

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永久的和谐与幸福。 我的心想把听到的每支歌儿高唱。

我的心要像振翅的鸟儿,从湖面飞到树上。 玛丽亚的性格特点之四:坚持真理,据理力争 我的心要像教堂的钟声, 玛丽亚给上校的孩子们带来的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化,恰恰是乘着清风飞扬。 强调严明纪律的上校所完全不能容许的。上校把严明的纪律视为管我的心想欢笑,如溪流 教孩子的至高无上的法宝,而玛丽亚则用自己的爱心关怀孩子,让跳过涧石,一路流淌。 他们的生活充满欢乐与笑声。上校原本以为,当他携男爵夫人从维我的心想彻夜歌唱,如云雀学着祈祷上苍。 也纳归来时,自己的七个孩子会像纪律严明的沙兵那样,在花园旁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 列队欢迎她,而自己也可以乘机向她夸耀一番自己家庭教育的成功我就走向那层峦叠嶂。 之处。然而,当他驱车归来时,却十分惊讶地看到自己的孩子们正我知道,我会听见往昔的歌声荡漾。 在狂呼乱嚷地从湖上划船归来。而且,由于兴奋过度,孩子们从船我的心将充满音乐之声, 上翻到了水里,一个个成了落汤鸡。面对这种尴尬的场面,上校严我将再次欢唱。 厉指责玛丽亚带坏了自己的孩子,于是两人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玛丽亚不但自己十分喜欢唱歌,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声,还教会了辩论。玛丽亚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坚持自己的观点,理直气壮地上校家的孩子们唱歌,并通过歌声消除了自己、孩子们以及上校三指出,上校一点点也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上校对此十分生气,命令方相互之间的隔阂与距离,达到了和谐的关系,并最终成为一家人。 玛丽亚立即回到修道院去。恰在此时,从客厅传来了孩子们优美的

歌声。这歌声吸引了上校,温暖了他冰冷已久的心田,唤起了他对玛丽亚的性格特点之三:充满爱心、追求与情感

影片《音乐之声》通过各种场景和对话,表明玛丽亚是一个热久已忘却的青春岁月的无限回忆,使他的心灵恢复了和谐,使他内爱生活的女性,心中充满了爱。玛丽亚一听自己是冯.特拉普上校家心的痛苦得到了安慰,他不由自主地加入了孩子们的合唱。事后,

他向玛丽亚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她道了歉。 请的第十二个家庭教师时,马上就问:

“孩子们有什么毛病吗,先生?”而她得到的回答是:“孩子们玛丽亚的性格特点之五:沉着勇敢、不畏艰险 什么毛病也没有,只是那些家庭教师有毛病。”紧接着,她吃惊地发正当上校和玛丽亚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之中时,不祥的阴影也随

111

《说文解字注》中的词义引申现象

徐娜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本文详细分析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词义引

申现象,归纳总结了词义引申的一些规律。并且对段注中引伸义与假借义的混淆现象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字]段注;引申规律;引申义;假借义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为一部字典,仅对词的本义进行了研究。后人段玉裁所著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在本义的基础上有所阐发,在文中大量谈到了词义引申问题。他在《经韵楼集》卷一中谈到:“守其本义而弃其余义者其失也固;习其余义而忘其本义者,其失也蔽。”可见,他注意到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同样重要,这样就使多义词的主要意义有了着落。本文就段注中所涉及到的词义引申现象进行系统的归类和总结。

假借。”

还有少数先注假借义,再注引申义。如:

肉部:“肖,骨肉相似也。”段注:“汉刑法志假宵。列子假俏。释经传之言不肖。此肖 之引伸也。”

 部:“ ,小食也。”段注:“此 口部 音 皆同。玉藻、少 作 。假借字也。引伸之   也、已也。”

其次,从所注词义引申的格式来看。段注中最常见的格式“某引申为凡某之称”。例证如下:

言部:“ , 言也。”段注:“  之言也。耳  相入曰 。引伸之凡  曰 。”

足部:“   ,一足也。”段注:“…….,引伸之凡物 曰 。”

一、段注中的词义引申规律

首先,从段注中所注词义的顺序来看。段玉裁注释词义的顺

序,一般先注本义,再注引申义。例证如下:

言部:“ , 教也。”段注:“ 教者、 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伸之凡顺者皆曰 。如五品不 、闻六律五声八音七始 以出内五言是也。”

工部:“工,巧 也。”段注:“引伸之凡善其事曰工。” 也有先注本义,次注引伸义,后注假借义。如:

也有一般格式,“甲引申为乙”。如:

巾部:“幅,布帛广也。”段注:“引伸为邪幅。”

曰部:“曹,狱两曹也。”段注:“曹之引申为辈也。群也。”

还有引用古文献来阐明引申义的。如:

竹部:“籁,三孔龠也。”段注:“庄子人籁、地籁、天籁,引伸 也。” 京部:“就,高也。”段注:“广韵:就,成也。迎也。即也。皆其引伸 义也。”

刀部:“ ,等 物也。”段注:“等 物者,定其差等而各 介 也……引伸之 再次,从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来看,也就是从词的意义方面

来看。引申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新义,这样本义和引申义法 。假借之   。”

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关系。本文试从哲学、修辞学、逻辑学、语 竹部:“竿,竹梃也。”段注:“引伸之木直者亦曰竿。凡干旄、干 、干旌皆竿之

~~~~~~~~~~~~~~~~~~~~~~~~~~~~~~~~~~~~~~~~~~~~~~~~~~~~~~~~~~~~~~~~~~~~~~~~~~~~~~~~~~~~~~~~~~~~~~~~~~~~~~~~~~~~~~ 之而来--法西斯德国侵占了奥地利。上校刚刚度完蜜月归来,纳粹人公都是性格坚强,个性鲜明,有孩子,爱上了家庭教师并冲破重当局就迫不及待地强迫他参加纳粹海军,上校断然拒绝,并决定逃重阻力和她结婚;女主人公都是出身低微但品质善良,具有独立的往瑞士。当天晚上,维也纳正好举行一年一度的奥地利民谣音乐节,思想和人格,敢于追求自己人格的独立和幸福的爱情,对孩子具有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设法摆脱纳粹士兵和叛徒的监视,寻机出境,无限的爱心。另外,两部作品的故事情节也有相似甚至雷同之处。离开奥地利。奥地利民谣音乐节是在敌人戒备森严的音乐厅举行的,读者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简·爱为代表的西方新女性形并且由卖国贼泽尔亲自坐镇听众席,等待上校一家演唱完毕后就送象虽然是十九世纪女作家笔下的人物,但在二十世纪却一点也没有上校去上任。上校全家从容不迫,登台演唱。上校自己演唱的一首过时,仍然是人们心目中完美女性的代表。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二《雪绒花》,激起了所有奥地利人的爱国热忱,使音乐节达到了高潮,十一世纪,这一形象是否还能够经的起时间的考验,我们只有拭目上校一家则利用颁奖的时间迅速逃走,先是住进了蒙代尔修道院,以待了。 最后终于摆脱纳粹分子的搜查和追捕,进入奥地利边境的群山之中。参考文献: 在这一紧张激烈的斗争过程中,玛丽亚毫不畏惧,一直和上校、孩1.欧丽斯特·莱曼.杨慎生(译注).音乐之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子们在一起,勇敢而又镇静地面对一切。当孩子们问她:“要是我们2.陈枝英等.唱起来—英语歌曲122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唱《我最喜爱的东西》,会有用吗?”她镇定地回答说:“没用,亲3.《音乐之声》(光盘).南昌: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2000. 爱的,这次没用,你们必须保持安静,紧紧抓住我。” 4.常耀信.漫话英美文学(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结 语

这就是影片《音乐之声》所塑造的玛丽亚。她不但心地善良,温柔体贴,富有活力,热爱生活,而且个性鲜明,不畏权势,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愿意为理想、信念和人生的幸福而不断斗争,不断追寻。影片《音乐之声》的成功之处即在于塑造了玛丽亚这样一个十分完美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表明爱与追求是生命中所不可或缺的。有了爱,有了追求,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会达到和谐与幸福,充满光明和希望。所以,影片是在这样的歌声中结束的:

梦想需要你付出全部的爱, 和你每日的生命, 只要你生命犹在。

爬过每座高山,涉过每条溪流,

追随每道彩虹,寻求你向往的事物。

影片《音乐之声》所塑造的玛利亚这一典型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思想,和这部电影本身一样,在西方世界是很受欢迎的,因为玛利亚是十九世纪女作家笔下所塑造的以简·爱为代表的西方新女性形象在二十世纪的继续和延伸。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影片《音乐之声》和小说《简·爱》在诸多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男主

5.刘文荣.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Temper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ia—the Heroine of The Sound of

Music and Their Realistic Significance

Wang Wenyua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214063, Jiangsu, 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an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temper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ia, the heroine of The Sound of Music,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film owes its success mainly to the portrayal of the image of Maria, an ideal woman who embodies the moral that love and pursuit lead to harmony and happiness, and that Maria is nothing but the image of an ideal women in the western mind originated in the 19th century from Jane Eyre portrayed by Charlotte Bronte.

Key Words: The Sound of Music,;Maria; temperamental characteristics; image of an ideal woman

作者简介:王文渊(1969--),男,甘肃省崇信县人,新加坡南洋理工

大学PGDELT项目研究生,无锡商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教学和英语文学。

收稿日期:2004-12-27

112

电影音乐之声七个孩子的性格篇二
《《音乐之声》鉴赏》

什么成就了电影《音乐之声》

李晓龙(材强1001班 07号,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电影音乐之声描写了见习修女玛利亚与冯.特拉普上校一家交往和情感发展的动人故事,电影中的所体现的教育理念,音乐艺术以及人格特色至今感动着许多的人,电影中所运用的技巧从创作之初至今被无数人模仿,本文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解释《音乐之声》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音乐之声》 ;教育理念 ;音乐艺术; 人格特色

1.教育理念

刻板的制度总是在压抑人性,影响创造,使人看不到希望和快乐。电影中所选取的两个主角:玛利亚和孩子们,有着相同的命运——玛利亚深陷修道院压抑和沉寂的气氛而孩子们深受其父亲军事化制度压迫。这与以后玛利亚和孩子们的创作以及快乐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谴责刻板的制度以及对学生天性的忽视和压抑。这充分反映了传统教育的特点和弊端,现代教育所对应的传统教育只强调老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关心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用僵化和刻板的制度和规章去要求学生抹煞了儿童的天赋和个性,其结果也就使得上校家中没有欢笑和快乐孩子们极端压抑总是和老师作对传统教育的弊端在此处暴露无遗[1]。 于此相反的是玛利亚所使用的教育方式。玛利亚给孩子们教歌曲时,为了便于孩子们学习和掌握,她别出心裁地使doe成了一头鹿,一头小母鹿;ray是一缕金色的阳光;me是我在叫自己;far要跑很远很远的路;sew 是针儿穿着线;la是跟着sew来的音符;tea喝茶加面包和果酱,这把我们又带回do 。果然孩子们很快学会了。后来玛利亚安排孩子们按照个子的高矮和跳楼梯的形式来形象地表演。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创新就是提高学生效率最有效的方式。还有少校的晚 会上孩子们的《晚安再见》就体现出玛利亚的因材施教,七个孩子的表演凸显他们不同的个性,大女儿要香槟,最小的孩子随着楼梯,边往上坐边歌唱,最后斜躺在楼梯上也很有创意[2]。中国的教育方式还很落后,甚至落后于这部40多年前的电影。因此,这部电影应该对教育工作者有一定启示。

2.音乐艺术

电影中使用了大量的音乐来衬托环境气氛、描述剧情、刻画人物心理;无疑,

这些音乐的使用对整部电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电影开始部分,作者运用了一段管弦乐来配合描绘阿尔卑斯山的画面,秀丽辽阔的阿尔卑斯山的自然风光与恢宏壮丽的交响乐效果融为一体,生动地向观众展示了剧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和平而美丽的奥地利。 当女主人公玛利亚出场后,随即演唱了一段无限深情的“音乐之声”,歌曲中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真实而生动的刻画了玛利亚的内心世界。而修道院里,其它修女正在议论令他们哭笑不得的“玛利亚”。她们的对话采取了类似宣叙调的演唱方式,使整个场景看上去轻松、活泼而生动。既描绘了剧情也调动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兴趣[3]。如果说人物是山的话,那音乐就是那山上的花花草草。这部电影中的音乐有个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比如《doe re mi》之歌,《雪绒花》 ,《晚安再见》 ,这些歌曲属于那种简单到只听一遍就能让人记住的那种。而电影的导演也别出心裁,很多的场景的背景音乐再次用这些歌曲,既强化了对这些音乐的记忆,又给观众一中相识的共鸣。这或许就是《雪绒花》 , 《doe re mi》之歌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传唱的原因。

音乐作为本片的线索始终贯穿整个剧情发展的始末,以音乐特有的音响艺术功效,一次又一次向观众诠释着主题思想。音乐无处不在,音乐使每一场景、每一人物的刻画,透彻而真切。它在有声的世界里,描绘出丰富多彩灿烂的画面,概括起来音乐为影片不仅创造了优良的艺术效果,同时,更重要的起到了非凡的社会功效:1、揭示了主题思想、奠定了影片风格,创造了选定的意境。2、音乐的抒情功能推动着剧情的发展。音乐的抒情性是音乐最具感染力的功能,在影片中的音乐更能充分地展现这一功能,并推动剧情发展。3、音乐塑造了人物形象,使观众在听到某一音乐主题时,就明确地建立起相对应的剧中人物形象,使音乐与人物紧密相连,使主人公更加生动鲜活。4、音乐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了观众的联想。音乐艺术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和多变性的。通过音乐的旋律、音色以及色彩的明暗程度不同,所给人们提供的想象要素也不尽相同。因此,多角度的丰富音乐语言,能从更加广泛的方面和意义上使影片给观众带来无尽的遐想。

《音乐之声》及其经典音乐,就是在时间的河床上,经过岁月之流的无情淘洗,而依然闪光的金子。它所产生的音乐艺术感染力和广泛的社会意义,将不断为世人和后代带来真善美的光辉,和崭新的教育和启迪[4]。

3.人格特色

该电影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他的教育理念,他的音乐艺术更体现在电影人物塑造方面。电影的片头就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春光明媚的世界:蔚蓝色的晴空,积雪皑皑的山顶,幽深静谧的峡谷,翠绿的山泉,银色的山林,平静的湖面,绿色的山坡[5]。玛利亚奔跑着,歌唱者,这体现了主人公热爱自然,热爱自由的性格特点,这也或许说明了她不适合修道院的原因。

主人公热爱或者说痴迷于音乐,电影的开头,离开修道院前往captain家路上,下雷雨的那个夜晚,captain离开后玛利亚带孩子们去野外唱《doe re mi》之歌等等,音乐成就了玛利亚,治愈了captain,快乐了一家人。

玛利亚充满爱心,有着非凡的创造力。captain不同意给孩子买布料的时候,玛利亚就用窗帘给孩子们做了漂亮的衣服;玛利亚知道孩子们个性张扬,喜欢自然,她就利用captain离开之际,带孩子们去体验自然,还创造性的改编了《doe re mi》之歌使孩子们很容易的就学会了;当她知道captain喜欢那个男爵夫人的时候,为了不给captain造成麻烦,她毅然离开了他。这些无不体现主人公非凡的创造力,以及无私伟大的爱心。

玛丽亚不畏强暴,坚持真理。当玛利亚带孩子们游湖归来的时候由于兴奋过度,孩子们从船上翻到了水里,一个个成了落汤鸡。面对这种尴尬的场面,上校严厉指责玛丽亚带坏了自己的孩子,于是两人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玛丽亚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坚持自己的观点,理直气壮地指出,上校一点点也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玛利亚之个性,此处尽现。

在20世纪60年代,那是个女性个性不怎么张扬的时代,导演或许想借助这部电影或者说借助玛玛利亚这个独特的人物去启发引导女性向往自由,张扬个性,在男人面前她们和他们有一样的高度。

4.结语

这部影片所体现的教育理念,音乐艺术以及人格特色,互相交融形成了一部神奇的视听大餐,不仅对教育工作者,也不仅对电影创作者,对于我们的普通大众来说都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电影创作者把音乐剧用于电影创作,不仅不唐突,反而取得了一种,影,乐,人完美的结合,这对各行各业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启发。成功在于创新,而创新就在你所知事物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谭 斌 徐 琳; 电影《音乐之声》和它所体现的教育理念; 《当代教育科学》第八期

[2]骆艳利; 电影《音乐之声》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海外英语》

[3]冯丽娜; 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 《影视评论》

[4] 李丽; 论《音乐之声》音乐的艺术功效; 《影视评论》

[5]王文渊; 影片《音乐之声》女主人公玛丽亚性格特点及其现实意义;《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ul.2005 第25卷第五期

电影音乐之声七个孩子的性格篇三
《《音乐之声》电影赏析》

《音乐之声》电影赏析

《音乐之声》电影赏析

我是一个爱看电影的人。由于我对电影的热爱,这个学期的选修课我选择了《经典音乐歌舞电影赏析》。本来想的是看一些现代的、流行的电影,但是后来发现我们赏析的电影都是和音乐、歌舞有关的。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不免会有一些失望,但是看完《音乐之声》后,我才明白了什么是经典电影啊!

我认为老师为我们准备的几部电影都很有意义,比如代表了电影由无声到有声的历史转折点的《雨中曲》,比如介绍了灵魂月的创始人的故事片《灵魂歌王》,等等。这几部电影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我还是觉得《音乐之声》给我的心灵以最大的震撼,同时也是美妙的、温馨的。

就连功夫巨星成龙也曾这样说:许多人都曾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是设么,可能他们认为我作为功夫明星,应该喜欢那种带由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说出来或许会由很多人感到奇怪,我最喜欢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因为在这部电影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电影让我们的身心都感到放松。

从成龙的赞美中,我们也应该可以发现这部电影由多么大的美丽了吧!那么接下来,我要首先对《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的剧情做一个介绍。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名叫玛利亚,她是当地修女院里的一名普通修女。然而,玛利亚却并不适合这里的生活。因为她的性格非常的开朗、活泼,而且由衷的热爱大自然,又特别喜爱唱歌。修女院的院长对她的这种性格也有一定了解,所以把玛利亚送到当地的一位海军退役的上校家去当家庭教师。院长希望玛利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 这位上校的名字叫特拉普,他的妻子去世的早,给他留下了七个孩子。因此,长期的海军生活使得特拉普上校管理孩子也十分严格,采用了军事化管理,从而抹杀了孩子们的性格。但是玛利亚看得出这种教育方法是不对的,因为孩子们总是要反抗和发泄的。上校也同样要求玛利亚对孩子们进行军事化管理,但是玛利亚没有听从,而是采取了自己的方法。她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用自己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一致拥护。她还用窗帘给孩子们做衣服,带领他们去买菜卖水果,在上上野炊。最重要的是玛利亚教会孩子们唱歌。唱歌更加拉近了她与孩子们的距离,使得周围充满了欢乐的歌声。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特拉普上校出差回来了,还带来了未婚妻男爵夫人。但是,矛盾出现了:上校对玛利亚的做法很不满,而孩子们也不喜欢男爵夫人。最终,又是音乐——孩子们美妙的歌声感动了上校。原来上校的家里自从妻子去世以后就很少由歌声了,如今能再次听到这样的歌声让她很欣慰。而且,玛利亚还和孩子们一起为迎接上校与男爵夫人归来排演一场独特的木偶剧,因此上校对玛利亚也更有好感了。

一段时间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舞会,孩子们的表演也得到了在场嘉宾的热烈鼓掌。而正当玛利亚教孩子们跳一支当地舞蹈时,上校走过来与她一

起示范。当他们目光相对的一刻,发现彼此都有爱的感觉。这一届被男爵夫人发现了,于是,男爵夫人用激将法把玛利亚骗回了修女院。

但是玛利亚离开之后,孩子们却依然不喜欢男爵夫人。相反,他们更加想念玛利亚。而玛利亚回到修女院也一直在反省自己,最终因为得到院长的指点,重新回到上校家中。玛利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自己已经阻止不了她和上校的感情,于是自觉离去。 玛利亚和上校结婚之后,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就在他们度蜜月的时候,德国法西斯占领了他们的家乡。特拉普上校一回到家中,就接到了德国法西斯让他加入的命令。然而特拉普是一位很爱国的人,他不愿加入德军。正当一家人准备离开家乡时,却没想到被一直监视自己的法西斯抓住了。于是,一家人被迫参加事先商量好的节日演出。演出结束之后,上校和家人找机会逃离了德国法西斯的魔爪,走向了幸福生活。 故事的情节是多么曲折而又耐人寻味啊!我认为故事的主线,就是女主人公玛利亚的歌声,同时也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因此,这部电影以《音乐之声》来命名,真是紧扣主题。

接下来,我要谈一谈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影片中玛利亚的性格活泼开朗,热爱歌唱,亲近自然,也为自己塑造出一个温柔善良、积极向上的形象。因此,我也认为她根本不可能适应修女院的生活,因为那里充满了约束。玛利亚希望的生活是自由的、随心所欲的。她喜欢唱歌,去歌唱大自然,歌唱一切美好的事物。而被上校用军事化手段管理着的孩子们,也正像修女院的玛利亚一样,也是没有任何自由可言。所以玛利亚与孩子们有着一样的经历。正因为这样,玛利亚才能与孩子们长生共鸣,相互理解。

我觉得玛利亚的歌声真的是太美了!我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有像玛利亚这样内心充满了善良,并且亲近大自然,向往自由的人才可能做到。这样一种心态反映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觉得也是要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我们的生活一定不要过的太复杂,相反我们要简单一些。不可每天为了功名利禄而马不停蹄的劳累。我们应该学会多给自己留些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像玛利亚那样亲近自然,多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放松自己的心情。同时,也可以学会唱歌,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快乐。

还有一位人物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特拉普上校。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我非常敬佩他!首先,他是一位非常爱国的人。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威逼利诱,他并没有妥协相让。当他看到家中挂有敌人的法西斯旗帜时,他毫不犹豫地将其扯了下来。不仅如此,上校的魅力还表现在自己的歌声中。这就是当影片快结尾时,特拉普上校在节日然出上唱的雪绒花。他此时此刻的歌声极赋感情,我仿佛能听得到他的心声,更不用说当时那种情况下台下的观众了。我认为上校唱雪绒花时,是《音乐之声》这么电影最感人的时刻,同时影片的爱国主义思想也在此刻表现的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我认为《音乐之声》绝对是一部经典之作。看过这部电影以后,每当想起,也总能让我回味无穷。

我也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多出一些这样的电影。

电影音乐之声七个孩子的性格篇四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一)

《音乐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 感人的>故事。与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风格是: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而且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与同类影片相比,其语言独具特色:既有用词精练、韵律整齐、节奏规范、艺术性强的高雅诗歌歌词,又有大量朴实、自然而又颇具风趣的日常生活对话。由于主人公大都是受过教育或有身份的 人,尽管对话是口语体,其中有许多省略句,但总体上对话语言比较标准,适合模仿和借鉴。听者可在轻松愉快的娱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会受到地道英语听说情景的熏陶。

1959年在美国纽约首演,并在1960年获得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奖, 这是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曲)和奥斯卡。翰墨斯坦(词)的最后一次合作创作的作品。1965年的电影版也获得过5项奥斯卡大奖。演出后大受观众欢迎。1965年改编成为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它被认为是最杰出的永恒佳品。这部历久常新的电影,永远抓住小朋友的心,所有学音乐的,听音乐的,都不约而同地被这部电影所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现过于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的一些双重评价,说她有时很好笑,但有时会时常惹麻烦。最后,院长还是把她派到了一位名叫特拉普的海军舰长家作一名家庭教师。女主角玛莉娅生性活泼率真,走出修道院 投身世俗生活,大胆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尽显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冯·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纳粹爪牙 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无不昭示了人类向善的意愿;故事场景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音乐之乡萨尔茨堡(莫扎特的故乡)的艺术氛围,尤其是贯穿整部电影的妙曼歌曲(出自音乐大师理查德·罗杰斯之手),经过近半个世纪,仍传唱不衰,让人充分体验到艺术和自然之美。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 典音乐: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着名《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都成为了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自由与专制的斗争、爱与邪恶的较量,永远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壮烈的场景。一曲音乐之声,就是一声自由战胜专制,爱征服邪恶的颂歌。

自由与爱,源自于自然,源自于心灵,是人类最久远、也是最永恒的追求。但专制与邪恶,总不愿意见到人类沐浴在自由与爱的光明中,不愿让人们自由地爱,恐惧人们热爱自由,总要千方百计将自由窒息,将爱毁灭!但自由与爱的伟大,正在于他们不惧任何压迫,不惧任何威胁,不惧任何邪恶。因为爱与自由源自心灵,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赐与人类的无穷的力量,因此,爱与自由终将战胜专制、战胜邪恶、同时也战胜自己达到新的辉煌。有史以来,每一次专制对自由的压迫,每一次邪恶对爱的污辱,换来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爱的更美的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敢于面对专制与邪恶,必须

敢于与专制与邪恶说不!

自由地爱,热爱自由,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二)

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里面的角色、情节、经历家喻户晓,主题歌曲也被广为传唱,由它带来的影响面之广、覆盖范围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它就是来自着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1965)。

电影离不开音乐。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同时能够生产出让人耳熟能详的音乐或脍炙人口的插曲,那可真算得上是留影又留声,“两全齐美”。《音乐之声》全片基本上都在奥地利历史名城萨尔茨堡实地取景,画面构图优美,镜头运用流畅。宽阔的大银幕把阿尔卑斯山、乌恩特山、月亮湖和沃尔夫冈湖、冯特拉普家庄园、古典韵味的教堂和古堡等>景色尽收眼底:绿油油的青草地和峰峦叠翠的崇山峻岭、蔚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湖水相互交织,明快、清朗的歌声在此间回荡激扬,恍如置身人间仙景,遐意舒畅 ,令人陶醉。其中,以表达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最受欢迎,还有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情深款款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含羞答答的“玛丽亚”以及孩子们的“晚安,再见!”、“16岁来临”等歌曲也是观众耳熟能详、钟爱无比的,在一部电影中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歌曲受欢迎并流行传唱,相信也是一个难以改写的记录。

《音乐之声》,该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利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阳光明媚的气候,和雅致的别墅,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音乐之声》的内容,相信它是少数几部让人百看不厌的电影之一。美丽的见习修女,英俊富有的贵族,像灰姑娘和王子;她善良、纯洁,围绕身边的是7个可爱的孩子,像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更绝的是,7个孩子正好组成7个音符,组成一首明快、动人的歌;而玛利亚把特拉普上校从丧妻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让欢乐与音乐重新降临这个家庭,就像美女用真爱解救了被巫术控制的野兽。可以说,《音乐之声》中蕴涵了古老童话中的几个母题,它几乎表达了人类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向往:爱、自由、歌声„„而且,据说,这是以真人真事为蓝本改编的。真实的生活总是有那么多的丑恶与遗憾。可是,那个美好如童话的电影,就是从真实的人生中提炼而来,它删去了生活的枝枝蔓蔓,与种种不如意,再把时光浓缩,一切都单纯、明亮、对比分明,也让全世界的人记住了那个萨尔斯堡午后的山谷,阳光灿烂,7个孩子和一位美丽的姑娘,用歌声放飞爱、自由与梦想,那该是全人类的梦想。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三)

“许多人都曾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可能他们认为我作为功夫 名星,应该喜欢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说出来或许会很让人奇怪,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 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 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 》。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 成龙

上面是国际武打明星成龙对《音乐之声》的看法,也是所有看过了这部电影的想法,这部历久常新的电影从头到尾不会引起观众有丝毫不安或尴尬的情形,而且能抓住小朋友的心,所有学音乐的和听音乐的,都不约而同地被这部电影所感动。它在里面所诉说的知真、向善、求美的故事,从中我们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这一切都是在现在的影视作品,即便是那些上乘之作,都难以看到了。

《音乐之声》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女主角玛利亚 生性活泼率真,走出修道院 投身世俗生活,大胆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尽显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冯·特里 普上校一家不畏纳粹爪牙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无不昭示了人类向善的意愿。

说到我对这部影片的美的享受有几个地方:

首先,当然是它里面的天簌之声。这是一部音乐剧 ,所以影片的开始便是由朱莉 演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它充分地表达了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热爱。影片中,玛利亚教给孩子们的“哆来咪 ”无疑是一堂灰谐生动的音乐课 ,7个调皮苦闷的孩子爱上了音乐和玛利亚,他们一起唱出了怡人的“孤独的牧羊人 ”、激昂的“我最爱的东西”、睿智的“十六以后是十七”等,都给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享受。再也没有孩子们说“再见”比托普家的孩子们在其父亲的晚宴客人们面前说“晚安,再见”更令人感到乐趣横生了。

接着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场景阿尔卑斯山 麓的湖光山色,蓝蓝的天空,嫩绿的草原,清澈的湖水„„ 这一切无不给我最美好的视觉享受,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小时侯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 《飘零燕 》,它里面所制作的动画画面和影片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想不到我儿时所向往的伊甸园 真的存在,我想在有能力的条件下我一定要亲身去一趟的。

最后就从影片的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上说说吧。第一感觉是玛利亚的教育理念非常的好,她会顺着孩子的发展规律去教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要活得像孩子,要孩子学到东西必先是孩子愿意去学,然后才是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去教。但这是我们现代教育 都忽视了的方面,但恰恰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其次,我是被里面所表现出来的爱所感动着,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爱,玛利亚对孩子们的爱,孩子们对上校和玛利亚的爱,玛利亚和上校的爱,他们一家对祖国的爱„„世界是不能缺少爱的,如果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的一切言行举止更不能没有爱,教师所做的工作是影响一个,不,是更多的人的一生的工作,教育家 陶行知 先生就曾经说过:爱满天下。作为教师他要具备的爱要比父母的爱意义更深,范围更广,是一种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会孩子去爱更是应该给孩子上的最重要的一节人生的课。从影片中我得到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你必须先学会

去爱你身边的一切,然后你的热情才能感染到孩子,而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你,爱就是这样传承了下来。这应该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最成功的教学方法 了。

一部电影竟然能让你听到,看到和想到美,那我们还能说它不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吗?难怪经历了多年它还是深受大众的喜爱,看完影片后的人几乎都是笑眯眯地,更有人会轻轻地哼起里面的悦耳的歌曲,我的观后感也以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来结束吧!

电影音乐之声七个孩子的性格篇五
《电影音乐之声》

电影《音乐之声》评析

《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奥地利萨尔兹堡,年轻活泼的见习修女玛丽亚被修道院长推荐到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上校——冯·特拉普家当家庭女教师,照顾他的七个孩子。电影中优美动听的音乐给沉闷的特拉普家带来了久违的微笑,冯·特拉普上校虽然外表冷漠严厉,但玛丽娅的纯洁善良使他逐渐打开心扉,两人终于喜结良缘,但刚刚度完蜜月,他们的安静生活就因纳粹占领奥地利而破碎了。影片清新自然,温馨感人,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影片在一片美丽的自然风光中展开,无论是玛丽亚在修道院附近,或是与孩子们唱哆来咪时,或是在上校家的庭院中......翠绿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雅致的别墅总是让人心驰神往。整部影片也因这样美丽的景色而呈现出一种自然、清新的基调,这种典型的阿尔卑斯山美丽的自然风光体现了玛丽亚所生活的环境总是纯净而美丽,仿佛脱离了喧嚣的尘世,浸染在一个宁静、安详的世界。也因为这样纯净自由的环境,形成了女主人公独特的性格,她敢于追求美、感受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积极乐观。

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总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而情节则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它能够说明人物处于何种情境,面临何种矛盾,他将如何处理这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他的最终命运如何等等。在影片中,当冯·特拉普要她吹哨子叫孩子们集合时,她说: “我不会用哨子,我会叫他们的名字,特别是这么美的名字。”当孩子们一会儿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里;一会儿趁她不备将松球放在她的

座位上时,她并未生气也没告诉家长,而是微笑着说: “我感谢你们放在我口袋中的珍贵礼物。”;来到冯·特拉普家的第一天晚上,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首先是约会晚归的大女儿从窗户爬进来,然后是六个孩子陆续跑进她的房间,她对孩子们说: “一起上床吧。”并给孩子们唱歌,用歌声告诉孩子们遇到挫折时该怎么办;她在郊游时自己即兴编歌词教从不会识谱的孩子们唱《哆来咪》。

即使自己很爱特拉普,当听到他要和男爵夫人结婚时虽然感到很失落,但她还是教孩子们歌曲来欢迎男爵夫人,并祝福他俩幸福快乐。

在男爵夫人的劝说下,玛丽亚也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越来越深,于是悄悄离开。玛丽亚向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长告诉她要鼓起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又回到冯·特拉普家里,勇敢地去面对自己心中的问题。

这些情节的设定,让我们认识到玛丽亚的温柔、善良、有耐心、有主见,她用生动活泼、具有魅力的教育方式引导、教育孩子们,她坚强、纯真、乐观,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影片中处处体现着真善美,玛丽亚对孩子们的真诚,孩子们对玛丽亚的依赖信任,上校对孩子们的关爱,孩子们对父亲的爱,修道院修女们对玛丽亚的关爱与帮助......都让我们感受着温馨与美好的情感,也给我们的心灵注入了一股股清流,打动着我们的心。

同时在这样轻松愉快而又温馨的家庭情感中又夹杂着男主人公对和平、对祖国的热爱。当奥地利被德国占领后,只有他家始终挂着奥国

旗;当他度完蜜月回家后,看到悬挂在自家门上的纳粹旗就马上扯下来并撕碎,他不想做亡国奴,发誓只为奥国效忠,并用歌声号召群众反纳粹、追求自由。在家庭演唱比赛中,他深情地演唱了奥地利国歌——雪绒花,最后全场观众一起唱起来,使这种爱国情感发展到最高潮,感人至深。

影片最后,是他们一家人翻过阿尔卑斯山的情景,在那群山环绕之间,他们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但那充满力量的歌声让我们感受到无限的希望。

电影音乐之声七个孩子的性格篇六
《音乐之声》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鉴赏

摘要:通过分析电影中的情节,运用点线面不同的角度,来鉴赏电影

中的音乐。

关键词:音乐之声 雪绒花

“让我们从头开始学习,从这儿开始真有趣,你要念书就先学ABC,你要唱歌就先学哆来咪,哆来咪这三个音符最先遇到你,哆来咪发嗦拉西,do是一只小母鹿,ray是金色阳光, me是称呼我自己, fa是道路远又长, so是穿针引线,la是紧紧跟着嗦,xi是茶片和面包。。。。。”这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由美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改写,在编、导、演的天衣无缝的配合下,于1965年由福克斯公司拍成电影以音乐剧的形式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

见习修女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她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只要修道院的门开着,她就常在苍翠的群山间象云雀一样歌唱,在洁净的小溪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

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她教上校家七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学会了许多歌曲,通过歌唱,她还和孩子们结成了好朋友。《哆来咪》就是其中的一首。

上校家失去了母爱的七个孩子聪明却顽皮,各有各的性格、爱好和理想,孩子们喜欢唱歌却从未有人教,而且严厉的父亲又不大与他们亲近,使孩子们的性格得不到正常发展。玛丽亚以诚相待的态度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和他们一起郊游、爬树和划船,从最最基础的“Do-Re-Mi-Fa-So-La-Ti”音符教起,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换来了孩子们的信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于是这个家庭平添了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被誉为有电影以来最成功的一部音乐歌舞片,整个故事是那么的完美,以至于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影片里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歌曲《哆、来、咪》、《雪绒花》、《再见》等至今仍被人们传唱着。

《音乐之声》之插曲《雪绒花》赏析

“雪绒花”同是瑞典和奥地利的国花,是自由、纯朴、勇气、光明的象征。这种花在阿尔卑斯山脉中通常生长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方,由于它只生长在非常少有的岩石地表上,因而极为稀

少。在奥地利,雪绒花象征着勇敢,因为野生的雪绒花生长在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常人难以得见其美丽容颜,所以见过雪绒花的人都是英雄。从前,奥地利许多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攀上陡峭的山崖,只为摘下一朵雪绒花献给自己的心上人,因为只有雪绒花才能代表为爱牺牲一切的决心。

在本首歌曲中,用“Edelweiss”做歌名和意象,并通过拟人的手法寄物抒情,配以优美而恬静的旋律不但唱出了它的自然特征“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更唱出了自然赋予它的深刻而美好的寓意“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在主人公赞扬雪绒花的美丽、真实时,实际在表达希望自己的祖国也不失这些品性。细细品味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诗行有长有短,三、四行押韵,二、五行押韵,六、七行押韵,八、十行押韵,一、九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也非常优美动听。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在复杂的节奏中有抒写着和谐,旋律自然、流畅而简洁,但简洁中又显示出高度的技巧。在安静的室内用钢琴配乐,轻轻的吟唱着这首恬静的小诗,更有一种轻松愉悦、恬美的感觉,像是一种遥远而又靠近的梦境。在黑暗中给悲伤的人一张笑脸,给失败的人一分勇气;给迷航的人点一盏心灯,给流浪的人一个温暖的拥抱„„总之听着音乐,你只会感觉到眼前的光明,给你一种朴实无华的、简单却又真实的力量,让你能有美好的憧憬,从而不断的去追求、却感受人生。

然而在不同的心情下来演奏这首曲子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追其根溯其源,它虽然只是《音乐之声》里的一部插曲,并且在剧中也只有两次“上镜”的机会,(一次是特接普上校应Maria与孩子们的邀请,在自己的家中弹奏木吉他为在坐的自己的家人演唱;另外一次是在剧末逃亡前的一次民谣音乐节当天晚上,面对着被纳粹党‘和谐’掉的无数奥地利同胞们深情演唱。)但也能体现出整个音乐剧所表现的现实不只是一部单纯的音乐剧,它更能体现当时生活在自由和愉快象征的音乐之都奥地利城里的人民一种没有暴力、却黯然神伤、并怀有“希望”之情。

经过二战或是读过近代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这部放映时长达3小时之久的影片讲的是,发生在30年代二战争时期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的故事。影片中讲述了年轻活泼的见习修女玛丽亚到中年丧妻退役海军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照顾他的七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沟通与磨合后终于成为了上校家中的一员,组成了一个快乐的“音乐之家”。故事结尾:借着参加民谣音乐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并在朋友和修女们的协助下,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来到了自由之地。

音乐与歌声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快乐的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之声》是部音乐剧,玛利亚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发自内心的对自由的向往,

电影音乐之声七个孩子的性格篇七
《观电影《音乐之声》有感》

观电影《音乐之声》有感

优雅的音乐,是寒冬的一抹暖阳,融化冷却的空气;纯真的善良,是炎夏的一股凉泉,消散夏季的炙热。

——题记

观《音乐之声》,犹如把自己投身于美妙的音乐世界,让人心情愉悦、舒畅,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美的享受。电影最先出现的是山,明净清新,曲折有度;紧接着是天籁之音,音符跳跃,轻快动听;接着映入眼帘的是舞,简单绰约,朴实动人;歌为舞起,舞因歌动,灿如云锦,绚如春花。玛利亚置身于苍翠的大山之中,活泼爽朗的歌声让山美、水绿、情动,大自然牵系着每根爱美的神经,与玛利亚那颗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热爱生命,善良,勇敢,自信,追求自由、朴实的心境相拥,演绎着生活的曲度。

《音乐之声》是一部极易看懂的电影,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电影,不管是第一次看还是看过多次,它都能深深的吸引住你的眼球。在电影里,玛利亚是一个不合格的见习修女,在修女们的眼里,她爱惹麻烦,爬树,口哨,头巾下的头发里还带发夹,大逆不道。她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孩,她有勇气承担自己的错误,悔过出于真心,她能让修道院里严肃的修女发笑,她是天使,是捣蛋鬼,也是小丑„„然而,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只是她比别的修女们更加热爱自由,热爱音乐,热爱大自然。修道院院长看到了玛利亚的那颗心,她明白那颗心要与大自然同在,要拥有属于她自己的更广阔的天空,而不能留在与世隔绝的修道院里。于是,院长介绍玛利亚到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电影最能激励我之处是玛利亚在去特拉普上校家之前作的思想准备。玛利亚是特拉普上校家的第十二个家教,但她对自己有信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困难、挫折考验着我们的信心,可自信心似乎往往过于脆弱,树立一定自信心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前提,看过很多关于增强自信心的文章却收效不佳。但是在《音乐之声》的这个场景中,听着从玛利亚嘴里泊泊流动的歌词,看着她大阔步往前走的姿态,不免让人发笑,心里也不免阔朗起来,坐在屏幕前微笑着似乎也看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就那么跨步之间被制服了。

电影里最快乐的情节要数玛利亚与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一起相处的时

光了。开始虽然孩子们排斥她,捉弄她,在她口袋里放癞蛤蟆,在她的座位下放松果,让她难堪。但她理解孩子们成长中的各种苦恼,她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很快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上校准备离家去维也纳,在那期间,玛利亚给孩子们用窗帘做衣服,教孩子们学会唱歌,做游戏,去大自然中游玩,使整个家庭平添了许多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当上校回到家里,发现被他当“水兵”训练的孩子们已变成了一个很好的合唱团了,而以前家里冰冷的气氛也变的活泼有生气了,孩子们的歌唱声深深吸引了上校,在玛利亚和孩子们的期待下,这位因丧妻而变得抑郁寡欢的冷漠上校终于拿起吉他,弹起了他最喜欢的那首奥地利民歌《雪绒花》。与父亲拥抱在一起,孩子们终于又找回了慈祥的父亲,特拉普上校也终于感觉到了找回了自己的家,一种久违的幸福感觉涌上心头„„

玛利亚的阳光、善良无不吸引着特拉普,她也对特拉普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当男爵夫人告诉她,特拉普已经爱上她时,她又狠心离开返回了修道院。院长对她说:That you have to look for your life(你必须追寻自己的生命。)她重新又回到了特拉普上校家,追寻自己的生命,她勇敢的去面对,终于和特拉普上校结成伉俪。

然而生活中的磨难没有止境,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音乐节的当天,上校和玛利亚接到了柏林的来电,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上校拒绝为纳粹服务,他决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于是他准备冒险带全家离去。可他和他的全家被置于严密监视之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借着参加民谣音乐节的机会,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那首《晚安,再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歌的演唱把孩子们的可爱,纯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全家也正是通过这首歌向祖国和人民道别,那个场合的演唱增添了些许别离的伤感,使这首歌有了另一番韵味,不变的是,它仍然那么让人感动。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雪绒花》并带动全场观众加入大合唱,唤起了奥地利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心声和不畏强暴的必胜信念。最后在朋友和修女们的协助下,玛利亚一全跨过了阿尔卑斯山,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来到了自由之地。

《音乐之声》的剧情并不复杂,也没有所谓的宏大和壮观,但却更能走进人们的心灵。在观赏中,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被许许多多的爱所包围。诗歌般的音

乐、音乐般的语言,倾诉和展示着那些来自于七十年前一个遥远国度的人们对爱的表达:长者对晚辈,孩子对父母,子民对祖国,人类对自然,这其中的一切言行思想,都包含了和谐的爱意。

在电影中,玛利亚像一个魔术师,“魔法”是她的音乐的天赋,仔细想想,其实她的“魔法”就是她的性格,因为她乐观的性格才有了那么多欢快的歌曲,她快乐善良的心感染了孩子,改变了别人,甚至七个个性怪异从小失去母亲的孩子和他们那个严肃的上校爸爸都爱上了她。这样的人难道你会不喜欢?这样的魅力难道你会不为之感叹?有简单的心态,拥有积极向上面对生活的性格的人还有她最快乐的音乐难道不吸引你?这就是电影中那个让人难忘的——知真、向善、求美的玛莉娅。她的音乐教学法,她的个人魅力最终让她成为了一个有“魔法”的老师,她的温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纯洁的爱,让她的教育对象和她相处的人从她的个人魅力和独特的教学手法---音乐中受到了感染“爱”与“真善美”,得了最大的教育,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对于一个将要下去实习的大学生来说,面对一大群求知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吸引学生跟着自己走?我们的教学“魔法”是什么?我们是否有在孩子面前的的个人魅力?如果有,那么你的学生将受你的感染懂得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我觉得玛利亚的“魔法“就是她的人格魅力,她乐观自信、温柔善良的个性。从今天起,让我充分发挥自己存在的个人魅力,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魔法”,做学生眼里的“玛莉娅”,我也相信,《音乐之声》会给我的实习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4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