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诗

| 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花诗篇一
《花诗》

4.沾衣浴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绝句》)

6.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7.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49.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咏岩桂 宋·朱熹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女。 摊破浣溪沙 宋·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鹧鸪天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木犀 宋·朱淑真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桂花歌 宋·毛滂

玉阶桂影秋绰约,天空为卷浮云幕 。婵娟醉眠水晶殿,老蟾不守余花落。。

满觉陇 担桂 清·丁立诚

卖花人试卖花声,一路桂花香进城。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

灵隐寺 唐·宋之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16.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18.桃花一树鱼三尺, 不醉月明船不归。 (陈继儒《春日雨霁泛舟》)

19.桃花流水突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20.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1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2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3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

3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21.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23. 竟说田家风味美, 稻花落后鲤鱼肥。

32.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沙道中》)

《山中答问》) (徐俯《春游湖》) ) (朱凤翔《村处闲吟》) ·夜行黄 (李白 (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辛弃疾《西江月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秋日登扬州西灵塔》李白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李白

万岭岷峨雪,千家橘柚川。《送夔州班使君》皇甫冉

园林红橘柚,窗户碧潇湘。《秋夕寄诸侄》齐己

小片慈菇白,低丛柚子黄。《景申秋八首》元稹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柳宗元

羽盖晴翻橘柚香,玉笙夜送芙蓉醉。《姑苏宫行》鲍溶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送魏二》王昌龄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放船》杜甫

峡险风烟僻,天寒橘柚垂。《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杜甫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十七夜对月》杜甫

 金子悬湘柚,珠房折海榴。《唐都尉山池》崔湜

山枇杷〗唐.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 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唐.韩翃

主人持节拜荆州,走马应从一路游。斑竹冈连山雨暗, 枇杷门向楚天秋。佳期笑把斋中酒,远意闲登城上楼。 文体此时看又别,吾知小庾甚风流。

〖寄蜀中薛涛校书〗唐.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摊破浣溪沙〗唐.毛文锡

春水轻波浸绿苔,枇杷洲上紫檀开。晴日眠沙鸂鶒稳, 暖相偎。 罗袜生尘游女过,有人逢著弄珠回。兰麝飘香初解佩, 忘归来。 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唐.岑参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汉王城北雪初霁, 韩信台西日欲斜。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田舍〗唐.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七言绝句 初夏游张园--千家诗.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

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

水暮潺潺。

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

菲满碗花。

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

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

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花诗篇二
《迎春花诗》

咏迎春花诗

代应春花招刘郎中(唐)白居易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玩迎春花赠杨郎中》(唐)白居易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青花眼看。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

迎春花(宋)刘敞

沉沉华省锁红尘,忽地花枝觉岁新

为问名园最深处,不知迎得几多春

【作者简介】 刘敞(?-132年),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原江西新余市,今樟树市黄土岗镇)人。

迎春口号(宋)王安中

年年节物欲争新,玉颊朱颜一笑频

勾引东风到池馆,春前花发自迎春

《迎春花》(宋)董嗣杲

破寒乘暖迓东皇,簇定刚条烂熳黄。野艳飘摇金誉嫩,露丛勾引蜜蜂狂。 万千花事从头起,九十韶光有底忙。岁岁阳和先占取,等闲排日趱群芳。

《清平乐》(南宋)赵师侠

纤秾娇小。也解争春早。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

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

嘲迎春花(清)赵执信

黄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

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

迎春花(清)王夫之

玉峰疑菡萏,绛珮讵辛夷

蝶醒初春里,香寻未绽时

云生仙袂香,月上秦痕滋

愿结青萝好,亭亭寄远思

迎春花(清)刘灏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迎春乐·迎春》词(清)叶申芗

春光九十花如海。冠群芳,梅为帅。斯花品列番风外,偏迎得,春来赛。 未有花时春易买,笑还占、中央色在。谁与赐嘉名,争说道、金腰带。

迎春花赞(当代)江澍渊

柔枝垂披缀金黄,冰消雪融显荣光

春风和暖萌绿叶,迎得百花竟清香

现代人咏迎春花的诗

咏迎春花啸风楼2007-4-18

枝頭占盡向天光,喚取東風第一香。

未卜落英淪落處,風塵不墮點池塘。

七绝 迎春花(一)2009-2-18雨燕

和雨燕诗《迎春花》林森 独行荒径觅春诗,寂柳疏槐怅燕迟。 何处飞来金翅蝶,三三两两落寒枝?

三三两两落寒枝,凭借晓春正适时。

彩蝶翻飞金雀舞,骚人乘兴诵春诗。

和雨燕诗《迎春花》飞添

三三两两落寒枝,报晓初春恰逢时。

未见蜂飞花蝶舞,迎春助兴诵春诗。

和雨燕诗《迎春花》山不在高

曲径通幽有好诗,还寒乍暖燕归迟。

花丛早见金蝴蝶,不用骚人怨绿枝。

和雨燕诗《迎春花》木秀于林

三三两两落寒枝,冬尽春临正此时。

燕舞莺歌回故里,景明日丽花催诗。

《迎春花》碧海蓝天

黄花清奇惹人怜,绿枝挺拔见精神。

任凭寒流几番起,生意盎然是春魂。

咏迎春花(二)七律

雨燕 发表于 2009-2-20

冰封时节慎张扬,不与寒梅竞色香。未待春毫一抹绿,先添素绢几丛黄。

金缨灿灿循枝泻,翠叶欣欣衬蕊藏。乡野宅园报花信,严霜作侣入诗囊。

一任寒风末日狂,未施粉墨急登场;梅娘昨夜捎春信,笑舞金绸候众芳。

和雨燕《迎春花(二)》林森

迎春花放迎春光,携手寒梅同上场。自信无需新叶衬,清纯好似村姑娘。

定我中华

枝条漫放花儿黄,恰似村姑性豪爽,何惧严寒风中舞,慾喚百花齐开放。

和雨燕《迎春花》牛召

昨夜东风过宅园,迎春傲立更娇妍。馨香送进卧居室,梦绕春眠醉似仙。

清平乐—咏迎春花

春。乞予黄金腰带,召唤红紫纷纷。

注:迎春花别名——金腰带 2009-02-22唯善呈和 轻寒料峭,也解争春早。占得京畿颜色好,妆点枝头新巧。东皇驾到神州,花心柳眼迎

迎春花 邹兴无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迎春花 华南虎2009-02-19

朱红小口嫩黄黄的脸,纤枝凌风腰不弯。

痴情哪管寒流惡,霜刀雪剑只等闲。

相思长夜难合眼,紧裹玉衣盼君还。

一年一度迎春归,翘首山崖不误晷刻点。

待到春归百花艳,默默退隐万绿间。

但愿尘世春长在,不计自家恩和怨。

写于1980年春

迎春花秋雨后2009-02-16

汲食秋露蕴花蕾,一冬痴梦期春回。

步韵腊梅凛然笑,为唤群芳撒金辉。

鹧鸪天--咏迎春花2007-02-25

闻圈里有咏花的诗赛,偶便四顾,无奈天寒地冻,无花可咏,今日访友,忽见门外有迎春花数枝,欣喜甚,乃吟之。

遥想江南风景佳,严寒北地竟无花,小桃未绿思萌蕾,细柳初盈欲绽芽。 寻旧迹,遍天涯,鹅黄一抹不须夸,零星莫道朱颜少,漫引春光到妾家。

柔静厚德

凛冽时已孕希望,寒雪中早蓄力量。闻春归生机勃发,抗料峭心花绽放。

五律·咏迎春花 文 / 湖边漫步

(一)

迎春开二月,四瓣吐嫣红。一束生多蕊,纤香仍动瞳。

绿浓浮倩巧,翠润卧玲珑。无愧群芳使,情撩客韵穷。

(二)

情撩客韵穷,搜尽誉词空。蕊小承寒露,枝柔傲宇穹。

品格实可慕,春报建头功。不与群流会,逍遥寥季中。

浣溪纱·咏迎春花

肆向春风着意开,无争于世费相猜。醉人颜色浅情怀.

半季繁华端盛宴,一生奇绝骨中来。料应缘系在瑶台。

咏迎春花

决调为了梦想 为了梦想 申城山少猿不号,浦江水冷平无涛. 稀疏篱枝芳姿俏,清浅黄花春意闹. 脉脉相思谁人告,缕缕芳魂何处表. 冬意春寒任料峭,一片痴情把春报.

庾岭霜寒信不迟,江城月照似相思冷过溪畔成千点,斜插墙头又一枝

花诗篇三
《花诗花语》

花诗篇四
《文徵明行书《咏花诗》》

文徵明行书《咏花诗》

梅花:

林下仙姿缟袂轻,水边高韵玉盈盈。细香撩鬓风无赖,瘦影涵窗月有情。梦断罗浮春信远,雪消姑射晓寒清。飘零自避芳菲节,不为高楼笛里声。

桃花

温情腻质可怜生, 轻韶入粉匀?新暖透肌红沁玉,晚风吹酒淡生春。窥墙有态如含笑,背面无言古恼人。莫作寻常轻薄看,杨家姊妹是前身

梨花

剪水凝霜蝶裙,曲阑风味玉清温。粉痕露春含泪,夜色笼烟月断魂。十里香云迷短梦,谁家细雨锁重门。一樽不负清明约,洗却残妆绿满村。

杨花:点扑纷忙巧占情,欲垂还起竟飘零。眼前才思漫天雪,身后功名贴水萍。何处池塘风淡淡,一番春事柳青青。江南人远柔肠损,惟有多情梦绕庭。

水仙花:

翠衿缟袂玉娉婷,一笑相看老眼明。香泻金杯朝露重,尘生罗袜晚波轻。汉皋初解盈盈佩,洛浦微通脉脉情。刚恨陈思才力尽,临风欲斌不能成。

花诗篇五
《文徵明杂花诗释文》

文徵明杂花诗释文

1、梅花: 林下仙姿縞袂輕,水邊高韻玉盈盈。 細香撩鬢風無賴,瘦影涵窗月有情。 夢斷羅浮春信遠,雪消姑射曉寒清。 飄零自避芳菲節,不為高樓笛裡聲。

2、红梅:冉冉霞流壁月光,韶华并占雪中芳,山姿竦瘦还饶笑,醉态横斜故改装,香瓤孤寒成富贵,天教绝色辅真春,西湖别有西施面,不用临风羡海棠。

3、腊梅:是谁嚼蜡吐幽芳,罄口檀心灿蜜房。栗玉新裁姑射佩,额黄原出寿阳妆。仙台玉露凝金掌,月殿天风染菊裳。日与西湖争品格,自将颜色占中央。

4、桃花:温情腻质可怜生,浥浥轻韶入粉匀。新暖透肌红沁玉,晚风吹酒淡生春。窥墙有态如含笑,对面无言故恼人。莫作寻常轻薄看,杨家姊妹是前身。

5、梨花: 剪水凝霜蝶裙,曲闌風味玉清溫。 粉痕露春含淚,夜色籠煙月斷魂。 十里香 迷短夢,誰家細雨鎖重門。 一樽不負清明約,洗卻殘妝綠滿村。

6、杨花:点扑纷忙巧占情,欲垂还起竟飘零。眼前才思漫天雪,身后功名贴水萍。何处池塘风淡淡,一番春事柳青青。江南人远柔肠损,惟有多情梦绕庭。

7、瑞香:紫琼明雪一藂藂,翠袖含香更郁葱。旭日玲珑苍玉佩,春风烂熳锦熏笼。千重芳恨缘谁结,满面新籹只自容。落尽晚霞明月上,一庭清霭露华浓。

8、百合(一名重匡):接叶轻笼蜜玉房,空庭偃仰见重匡。风蕤不断天香远,露朵双垂舞袖长。宛转檀心含浅紫,依稀粉额褪新黄。美人梦断良宵永,恼乱春云璧月光。

9、玉兰:绰约新籹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境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似江梅不恨肥。 奕叶琼葩别种芳,似舒还敛玉房房。仙翘暎月瑶台逈,玉腕披风缟袂长。拭面何郎疑传粉,前身韩寿有余香。夜深香雾空蒙处,仿佛群姬解佩珰。

10、栀子:名花六出雪英英,白贲黄中自葆贞。晴日暖风熏暗麝,露藂烟蘤蔟寒琼。恍疑身去游天竺,真觉香来自玉京。有待清霜摇落后,枝头硕果看丹成。

11、芙蓉: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风生罗带锦城秋。相思欲驾兰桡去,满目烟波不自由。

12、水仙:翠衿缟袂玉娉婷,一笑相看老眼明。香泻金杯朝露重,尘生罗袜晚波轻。汉皋初解盈盈佩,洛浦微通脉脉情。刚恨陈思才力尽,临风欲斌不能成。

花诗篇六
《中西咏花诗比较》

浅谈中西咏花诗

摘要:

咏花诗,顾名思义,就是以花卉为吟咏对象的诗作。诗人,不仅极力地刻画花的形态、色泽、香味等,还常常借花抒怀,以花明志。在中西文学史上并未形成咏花诗派,但咏花之作蔚为壮观。中西咏花诗有着不同的传统,其形成与发展的轨迹也各异。早在《诗经》中,借花抒情的就有三十篇左右;到魏晋南北朝,咏花诗初具规模;唐宋为咏花诗的繁荣和成熟期,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元明清直至近代为多样期。西方咏花诗的出现相对较晚。文艺复兴主张人本主义,自然美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咏花诗喜欢用自然意象来凸现思想和哲理;十九世纪伴随着浪漫主义诗歌的兴起,咏花诗才在西方开始大量出现。中国古代咏花诗在本质上是‚拟物‛的,而西方咏花诗则是‚拟人‛的。

关键字:

中西咏花诗比较 拟物 拟人

正文:

咏花诗,顾名思义,就是以花卉为吟咏对象的诗作。诗人,不仅极力地刻画花的形态、色泽、香味等,还常常借花抒怀,以花明志。在中西文学史上并未形成咏花诗派,但咏花之作车载斗量,蔚为壮观。中西咏花诗有着不同的传统,其形成与发展的轨迹也各异。

朱光潜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指出⑤:‚在中国和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然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⑤ 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J].中国比较文学,1984,(l):37一48.

景,兴趣中心都不在自然.《诗经》是最好的例子……‘兼霞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兴趣由人事而移到自然本身,是诗境的一大解放,不特题材因之丰富,歌咏自然的诗因之产生,即人事诗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义蕴.所以自然情趣的兴起是诗的发展史中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在中国起于晋、宋之交,约公元5世纪左右;在西方则起于浪漫运动的初期,在公元18世纪左右.‛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其305篇提到的花草多达132种,借花抒情的也有三十篇左右。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是比兴手法的运用,重在写人事。魏晋时代 ,是一个玄风兴盛的时代。玄学作为一种时代哲学思潮 ,对于这一时期各种学术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到魏晋南北朝,咏花诗初具规模,喜清谈玄理,注重生命体验。例如:‚息足回阿。圆坐长林。披榛即涧。藉草依阴。‛(袁洪《采菊诗》)

唐宋为咏花诗的繁荣和成熟期,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一时期,咏花诗一方面侧重于花形、花色、花香的描写。如黄巢的《不第后赋菊》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应该作于黄巢起义之后。"待到秋来九月八‛,写菊花之‚习性‛,于秋冬之季开放。‚待到‛,表现诗人的期盼之情。‚我花开后百花杀‛,‚我花开‛与‚百花杀‛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显菊花之生命力顽强,诗人不称‚菊花‛,而称‚我花‛,明显地表现诗人对菊花的喜爱赞赏之情。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冲天香阵透长安‛,写菊花的香味,写得气势磅礴,不是淡香,而是香气冲天。⑥ 杨旭辉主编 《唐诗鉴赏大辞典》 北京:中华书局,2011.6 P1410

‚满城尽带黄金甲‛,写菊花的‚形‛和‚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如果说用黄金色来比喻菊花,不免俗气。而诗人却用‚黄金甲‛来写菊花之色,不仅不俗,还写得气魄雄伟,豪气冲天。诗人通过写菊之‚香‛、菊之‚色‛,凸现菊之‚神‛,均带一种阳刚之气,读来令人振奋不已。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菊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不屈的战斗精神,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魄。还有杜荀鹤的《小松》⑦: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七绝。第一句写松树刚刚出土,矮小无人知晓。接着写小松长大,由弱转强。三四句议论,对于像‚小松‛的人才,所缺乏的是一个‚识‛。正如韩愈所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诗人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元明清直至近代为多样期。此时的咏花之作对情感的表达更显得曲折细腻,如元张养浩的《殿前欢〃对菊自叹》,借菊自叹,是对政治上失节的悔恨。多样化也表现寄物抒情的手法和风格上,如唐寅题画诗的画外添画,龚自珍《西郊落花诗》的气势阔大等。 西方咏花诗的出现相对较晚。在文艺复兴以前,西方人对自然的看法,是受基督教义左右的,在基督教义的影响下,自然是神或理念的化身。文艺复兴主张人本主义,反对神威,咏叹自然,因此自然美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人‛,咏花之作还比较少见。十七、十八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盛行于欧洲各国,其特征之一是唯理主义。这一时期的西方咏花诗喜欢用自然意象来凸现思想和哲理。例如:‚我们也只有短暂的停留,青春的易逝堪忧;我们方生也就方死,和你们一样, 一切都要罢休。 你们谢了, 我们也要去了,如同夏雨之骤,或⑦ 杨旭辉主编 《唐诗鉴赏大辞典》 北京:中华书局,2011.6 P1438

如早晨的露珠,永无痕迹可求。 ‛(赫里克《咏黄水仙》)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物抒情,以黄水仙凋谢得太快,感叹人生匆忙、短暂,诗句感情真挚。

十九世纪伴随着浪漫主义诗歌的兴起,浪漫主义者提出‚回归自然‛,咏花诗才在西方开始大量出现,歌德、雪莱、华兹华斯等都写下了大量的咏花诗。西方咏花诗大体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借花抒情,花卉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如华兹华斯的《咏水仙》等。华兹华斯的《咏水仙》,这首诗写于诗人从法国回来不久,心情平静之后。青年时的华兹华斯,充满信心地投身革命,然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并没有实现他的愿望。深受打击的他,选择隐居湖畔,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失望和不得志,转向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同时华兹华斯受到西方基督教和泛神论的影响,他认为大自然中到处都体现着上帝的精神,他笔下的自然也具有神性。所以在咏物时,华兹华斯更多地赋予景物独立的灵魂。在《咏水仙》中写道‚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的飘游在山谷之上,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它们随风嬉舞,随风飘荡。‛在此诗中‚水仙‛这个意象是具有独立意识和情感的。它让本是‚孤独的流云‛的作者得到安慰。它们像人一样争强好胜,在风中起舞。‚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又怎能不感到欢欣雀跃;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这首诗通过诗人看到的大片水仙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虽然时常生活在忧郁中,但是每当想起激情乐观的水仙时就会鼓励自己不要气馁,然后重新充满快乐并用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未来。《咏水仙》中,他运用大量描写了水仙开放的热闹景色。‚咏水仙‛即只是极力地歌颂水仙,并没有借用他物来衬托和修饰。第二类,将花卉当作一种表达思想

的象征,侧重于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例如:布莱克的《病玫瑰》⑧中,‚啊,玫瑰,你病了/那只看不见的恶虫/发现了你殷红的/快乐之床/他黑暗隐秘的爱/正把你生命灭亡‛。这是一首爱情诗,‚看不见的恶虫‛象征妒忌,而且是一种病态的‚黑暗秘密的爱‛,它深埋在心底,像蛀虫一样噬蚀爱情,最终会导致爱的玫瑰的死亡。有的意象甚至并不客观存在而只是根据主观抒情的需要想象出来的。第三类为试图探寻宇宙与生命的奥秘,例如:丁尼生的《墙缝里的小花》中,‚墙缝中间生长的小花,我从墙缝中把你摘下,我在手里把着你的根茎和枝叶。小小的花啊,如果我能够理解你是什么,如果我能够理解你的根跟叶叶,能够理解你的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那么我将能够理解上帝和人类以及宇宙的全部一切。‛

⑨由于中英两国地理位臵和气候的不同,两国诗人所吟咏的花在品种上有很大的差异。中国诗人多喜欢吟咏梅花和牡丹,而英国诗人则偏爱玫瑰和水仙。在中国的咏花诗中,诗人用的花多达上百种。除梅花、牡丹外,还有荷花、桃花、杏花、兰花、菊花、月季、海棠、杜鹃、石榴、桂花、虞美人、十姐妹等。而英国咏花诗中以玫瑰、雏菊、丁香、百合、水仙、郁金香和紫罗兰居多。 总的来讲,中国古代自然诗在本质上是‚拟物‛的,而西方自然诗则是‚拟人‛的。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中诗注重融情于景,人与物的神合;西诗则往往将借助景物为引发情感或者思想的契机,⑧

⑨ 黄杲 英美爱情诗萃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逯阳 《中英花有异 花诗却相通》———中英咏花诗相似性比较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月第13卷第1版

花诗篇七
《咏花诗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4896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