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观后感800字

| 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乱世佳人观后感800字篇一
《《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

因为是先读的小说,再看的电影,所以感觉是交叉的,走不出那部巨著。电影影评已有许多,我在这就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吧。

费雯·丽:一个猫一样的女人。有着猫一样的目光,猫一样的微笑,猫一样的步伐和猫一样的敏捷(摘自影评)。郝思嘉可以说是电影史上最难产的一位女主角,1400多位新老艺员参与角逐,名不见经传的英国女演员费雯·丽最终凭借出色的演出脱颖而出。可以说没有费雯·丽,就没有《乱世佳人》。她诠释的“思嘉” 更具深度,有激情,奔放热辣,吸引了导演的眼球。费雯·丽那一双透着灵性的绿色眸子,将郝思嘉的魅力表现地淋漓尽致。她对于角色的热情,就像是一团火,而且没有燃尽的一刻。在这部影片中,费雯·丽出色的表演让她一举成名,问鼎奥斯卡影后。 历年来美国每次评选十大最佳影片时,《乱世佳人》总是名居榜首。恢弘气势的场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无法取代的荧屏搭档,这部影片的高度难以企及。

郝思嘉:我喜欢很多女性,但是思嘉始终是我最佩服的女性。她虚荣、狡猾、自私、无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让人实在是厌恶极了,但是同时她勇敢、坚强、有责任感,这并非一般女子可以做到,是在让人不得不佩服,无疑思嘉是战争造就的乱世佳人。她没有高贵的思想和严谨的礼节,她的爱情也不是充满诗意和浪漫情调的。电影里的一幕让我触动颇深——漫天夕阳下,思嘉孤独一人站在荒芜的田地里,一遍遍重复:“上帝为我作证,北方佬不会把我击垮,我要挨

过这一关,等这一切过去我就不会挨饿。不,我的亲人也不会挨饿,即使我不得不去偷,去杀人,上帝为我作证——我再也不会忍饥挨饿了。” 她倔强略显瘦削的身影久久盘旋在我的脑海。思嘉离人们心中完美的女性形象很遥远,但是她的坚强依旧让我特别的佩服。在那段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她为了保护塔拉的人,鼓足勇气开枪打死了那个侵犯他们屋子北方士兵;为了维持塔拉庄园,她亲自下地摘棉花、挑水,纤纤玉手生生变得粗糙不堪,而当时,稍有地位的黑奴都不肯这么做;为了300美金的税金,她设计嫁给了妹妹的情人。她婚后设法自己开锯木厂,雇佣犯人,压价竞争,疯抢生意。她从来都是这样,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用为人所不齿的狡诈伎俩。思嘉如同要过河的那个年轻人,为了目的地,抛弃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她的心在战争中慢慢坚硬,人们都看到了她坚固的外壳,却无人关注她伤痕累累的内心 。然而她始终是个孩子,一个被环境逼大的孩子,她内心始终有种恐惧,正如她不断重复的那个梦魇一样,迷茫无助。她始终在追求爱,却直到最后才懂得爱,她不了解阿什利,所以她爱上了他,她不了解自己,所以她错失了瑞特。

瑞特:整部书中,我最为喜欢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执着,深爱着思嘉十几年不变。他保护思嘉,宠爱思嘉,照顾思嘉,让她事事称心。瑞特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明知战争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军。他爱思嘉,但是他从不说,只会通过行动表达。他是很多女性心中理想

中的白马王子形象。可是同时他又是可怜的,因为在他努力的期间,思嘉都不曾认识到她真实的感情。

阿希礼:他是一个旧时代真正的绅士。他尊重女性。当郝思嘉遭遇非议的时候,他了解她是善良和勇敢的,他理解她做这一切的理由——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责任,为了保住塔拉。在别的男人都希望自己的情人没有见识,盲目追求相貌的时候,他却在十二棵橡树的野餐会上旁若无人地和长相平凡但德才兼备的梅兰妮聊狄更斯和莎士比亚。 他懂思嘉,所以他在塔拉的栅栏边把一团温热的红土交给她——他知道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他真心信仰自由、平等、博爱。其他的人都把黑奴依附于自己看做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阿希礼却说,即使这场战争没有发生,等我的父亲去世了,我也会让我家里的黑奴自由的。我相信他是真心的,因为阿希礼尽管有时优柔寡断,却并不是一个虚伪的人。但是阿希礼代表的是一个逝去的年代,他欠缺去面对现实的勇气,这点他远远不及思嘉的勇敢。

梅兰妮:刚开始时,我并不喜欢她。她姿色平平,胆怯较弱,毫无个性,只拥有让长辈赞许的礼貌和善良。是“乖乖女”但是毫无特色。然而当我读到思嘉杀死入侵的北佬,梅兰妮拿着军刀匆匆从楼上赶来这一段时,我不得不为她感动。柔弱的她却在第一时间赶来为思嘉而战!这份胆色和忠诚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随着情节的推移,我愈加的敬佩她。于丹曾说: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并不表现有某种卓越的才华,某种炫耀的技巧,而是一种和缓的凝聚力。她以善良,平和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亚特兰大社交界。她始终完全信任,坚决地维护思嘉。她最

后走得很平静安详,最终不知道思嘉隐瞒她的秘密。她就像一位降落凡间的天使,在完成了人间的使命后返回天堂。梅兰妮和思嘉,一个温柔。一个坚韧。她们俩形成的是奇妙的友谊,尽管迟钝的思嘉最后才感受到梅兰妮的好,但是那不重要,不是么?

思嘉的奶妈

像母亲一样时刻保护她的孩子思嘉的黑人奶妈,她忠诚,理智,聪明, 带一些黑人的狡猾。她懂思嘉,支持她,爱她,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她一直是斯佳丽的坚实有力的靠山。她固执的可爱,对自己的宝贝,不顾一切的去保护。这个黑人奶妈的形象刻画的非常成功。由此,扮演黑人奶妈的哈蒂·麦克丹尼尔(Hattie McDaniel)战胜了奥丽维亚获得了第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据说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黑人。哈蒂将其特有的幽默感注入奶妈玛格丽这一形象中,表现堪称完美无缺。由于奶妈一角的成功,哈蒂后来几乎垄断了银幕上所有的黑人保姆角色,在许多影片里可以看到她那肥胖、温顺、饶舌的形象。

相对电影,我更喜欢小说,因为更生动丰满,可是费雯·丽演绎的还是很棒的,真的是一部经典。

乱世佳人观后感800字篇二
《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读后感

这是一群守望者,女主角斯嘉丽在守望着金钱,守望着不再让自己身边的人挨饿,守望着对希礼的爱,守望着已经破碎的梦,守望着自己在困难的环境中成长;瑞德守望者斯嘉丽,以及她生命的延续小邦妮;希礼守望着过去生活,守望着那个随风而逝的年代。

1.关于生活

战争与贫穷让她变得更坚强,让她从一个每天爱幻想的小女孩变成了家庭的顶梁柱。“我们遇到风暴,难关来了,我们认为不可避免了,一点也不怨天尤人,只是工作着,微笑着,等待着我们的好日子。”这是饱经磨难的方老太太对斯嘉丽的赞赏。的确,生活好像一座大山,山路不可能完全平坦。当苦难挫折来临时,最重要的是怎样去解决和弥补,过去的一切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终究只是过去,重要的是现在和将来。困难挫折固然可怕,但对我们而言最可怕的是苦难之后的一蹶不振。除了生命,一切都可以重来。一切外来的责罚都改变不了人生的轨迹,丧失信心和勇气才是最大的损失。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开放的时代,是的,我们没必要去担忧生计,也不必担心随时降临的战火,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起伏与坎坷呢?我们也许还在为一场考试的失利而懊恼适宜,会为事业上的坎坷而痛苦伤心,我们绕不开那些必经的曲折,我们应该想斯嘉丽一样,勇敢的面对他们,而不是退缩、放弃。很多时候,命运总是在和我们开玩笑,我们队它哭,它只会让我们更痛苦,我们对它笑,它就会带给我们希望,既然如此,何不放开不能再改变的过去,

把握一个属于的明天呢?毕竟,再多的痛苦与失败也只属于昨天,昨天只属于自己,只有自己能改变命运,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的努力与奋斗。不论斯嘉丽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她在痛苦面前永不服输的精神、面对困难生活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2.关于人物

斯嘉丽是美国南部最富有的农场主的女儿,美丽、任性,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在南北战争爆发前,她的世界里只有参加不完的宴会和舞会,只有追求者们的奉承取悦。她无忧的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岁月。可是这时战争爆发了,改变了这一切,她所认识的人都上了战场,她的家园荒废了。他失去了她所爱的母亲,父亲因受刺激脑也糊涂了。他们家没有吃的东西,也没有男子汉,她要当女主人,从头开始。每天都有许多困难在等待着她,但她没有屈服,也没有放弃。她这时说了一句话,给我的印象极深:“从现在开始,我和我的家人不会再过一天没有东西吃的日子了,我最讨厌饥饿”。这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她没有倒下,没有把时间花在哭泣与哀悼过去的美好,而是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蜕变成一个顽强坚韧的女人。

对于斯嘉丽,我是不得不佩服她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种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多少个疲倦恐惧的日子,大家的温饱都指望着她,其实,她不想站在潮头风口,只想躲在一个肩膀痛快地哭上一场,再把生活的重担交给他。斯佳丽最后一句

话是:“我要想办法找回他(瑞特),一定有办法。但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明天再想吧!”是的我们可以暂时喘息,但我们不能放弃。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3.关于爱情

深爱斯嘉丽的瑞德不仅给了她充足的物质生活,还给了她最深沉的爱。但生活并不是非常完美的,因为人本身不可能完美,特别是被给予的人一般都不会意识到身边人的好。瑞德岁爱她胜过一切,但因为从事一些不法的生意而对斯嘉丽有所防范。而斯嘉丽认为瑞德与他心中的白马王子的形象相差的太远了。因此,他们走在一起只是因为利益的关系。加上斯嘉丽是倔强并且自尊心强盛的人,她害怕拒绝也害怕失望,所以她与瑞德的爱情一波三折。双方也折磨的是身心疲惫。不可置疑的是,斯嘉丽与瑞德在一起的日子是幸福而可恶的。接着,斯嘉丽遭受了女儿的夭折和丈夫的出走。瑞德是那样的爱着斯嘉丽以至于把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他的女儿的身上,当他的女儿死去时他抱着自己的女儿不愿将她埋葬更不愿意埋葬有关她的一切与她的爱情,所以瑞德失去了勇气和耐心的时候。他对斯嘉丽回绝着:“斯嘉丽,我这个人从来都没那个耐心,把已经破碎的布再捡起来粘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不好的布和原来一样好,已经破碎的总是破碎的,我宁愿记住它破碎以前的样子也不愿把它补好后一辈子看着那些补丁。”

再美的梦都是虚幻,再想得到的虚无的爱情也是飘渺,生活在这样的虚无中靠着自己的幻想看似坚强地活着,伪装和掩饰成了最好的

方式。斯嘉丽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坚强的表面追求着往日存在于梦中的美好,蓦然回首发现错过的一直存在于身边的人才是自己所爱的人。最终斯嘉丽回到了那片她守护了很久的故土去等待已经远去的瑞德,她才懂得原来爱一直在身边,她一直是那样的深深的爱着瑞德,深深的依赖着他。

也许曾经的你也有过一份真心的感情,但是失去了才发现后悔莫及,留给自己的就只剩遗憾。人生匆匆数十年,一晃就过去了,找一个自己爱的又爱自己的人真的不容易,所以请珍惜每一段感情,拥有时好好珍惜。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但又有多少人在拥有的时候懂得珍惜呢?失去之后再后悔是不是太迟了呢?爱不是建立在金钱和荣华富贵中的而是心的认可,真心难买,爱情是可与难求,不要让真正的爱情擦肩而过。爱他,就希望他幸福。

爱情不需要预习,却需要提前,我们需要的是守望爱情,守望幸福。

看过了三遍乱世佳人,脑中依旧回想着他们所共同经历的那些艰苦的岁月与美丽而破碎的感情,不禁感慨万千,我们应该拥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拥有身边的人,珍惜我们所爱的人。抬起头仰望着今晚灿烂的星空,不知道明天将会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但是我们应该微笑的去面对着明天,因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乱世佳人观后感800字篇三
《《乱世佳人》 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2012-09-22

乱世佳人又名飘,gone with the wind.这是一本名著,以前读过,只记得结局,搞不清人物关系,只知道最后是个不好的结局,他们的女儿死后,男的也离开了。仅此而已。其他复杂的爱情人物关系,幼稚的心灵无暇顾及。现在看了电影版,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演的实在是很精彩。尤其电影高潮部分,也就是逼近结局的部分,让人对爱情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贾思丽爱阿希礼,阿希礼虽然也爱她的容貌。但是阿希礼就像瑞特说的一样,他是个正人君子。阿希礼虽然在精神上爱着贾思丽,可是他从来没有背叛过他的妻子佩兰尼,虽然屡次受到诱惑。就在这样一次一次的并不让人觉得是斗争的斗争下,阿希礼就真的深深爱着佩兰尼。这也与佩兰尼的为人有关,她后来虽不能生育,却勇敢尝试,而且抓到费雯丽诱惑阿希礼也宽容的对待,这感动了瑞特,赢得了他的尊敬。电影强调了佩兰尼善良的心。

但是整部电影都是围绕着费雯丽的感情来写的,也不只是感情,还有她坚强却缺乏人情味的性格。她一直执着的爱着阿希礼,这没法评判对错。开始由于嫉妒阿希礼和佩兰尼的订婚,她也嫁给了一个即将参加美国南北战争的男人,后来这个男人死了,她守寡了。虽然守寡,可是守不住她狂放的心。她去了她姑姑家,遇到了欣赏她的瑞德,瑞德邀请她跳舞,他们的关系没有深刻的进展。当北兵入侵的时候,本来要回家的贾思丽,为了照顾阿希礼的即将生产的老婆留下。后来由于战争被迫返回家园。这个时候爸爸的种植园泰勒已经不成样子了,她想起爸爸的话,他为了泰勒,什么也愿意去做,她不想家人挨饿,她辛苦经营种植园。当一切都好转的时候,政府却来收租。依然穷困的她为迫保住泰勒,用心机迷住了她的准妹夫,嫁给了他,开始经营他的综合店铺。可是她只知道钱,对待老公很凶,他老公也死去了。这个时候,一直暗恋他的瑞德再次表白。他很有钱,她嫁给了他,给他生了一个女孩邦德。但是由于想保住自己的身材,她拒绝和他再有孩子的机会。而且她还是对阿希礼念念不忘。瑞德爱她很深,他很伤心又很嫉妒。他爱她,却得不到她的爱,他把对她的一切爱都转移到小邦德身上,甚至爱她可以牺牲生命的程度,那种爱,恐怕比一般的父亲要多的多。这个时候,贾思丽其实也慢慢变成深爱瑞德,可是她自己没有意识到她是那么爱他,甚至摔下楼梯流产的那一次,她昏迷状态下也呼喊的是瑞德的名字,可是瑞德不知道,连在一旁服侍的女仆也没听见。他们彼此误会着。他们唯一可以维系感情的纽带就是邦德了。可是可怜的邦德,在给爸妈炫耀自己骑马技术的时候,像自己的外祖父一样,摔死在栏杆前。他们复合的纽带就这样失去了,这个时候,佩兰尼的去世,更使贾思丽认识到瑞德才是自己的真爱,他和阿希礼不会有结局。可是坚持深爱贾思丽的瑞德,再也没有力量坚持下去了,他放手了,离开了。故事结局是贾思丽打算回到给自己生活勇气与力量的泰勒种植园,她打算想办法回到瑞德的身边。

故事虽然没有准确的结局,可是我觉得结局应该是美好的。毕竟南北战争的时候,贾思丽在种植园那里找到力量,成功的生活下去,而且她用她的聪明继续了这片土地,所以,在这片土地上,她会想到办法,重新想出和瑞德在一起的办法。

电影里高潮部分,描写的人物感情特别好。错爱一个人,为自己爱的人坚持,却伤害了真正爱自己的人;以为互相喜欢的人可以结婚在一起,可是却不懂得爱情可以婚后培养;一直深爱,却通过转移注意力去实现自己的爱,可是却忽视了万一承接注意力的这部分都被天意收走了的话,那么所有的感情都会不再。。。。很纠结,却很现实,认清楚哪个是自己爱的,可以成为归属的,不要伤害爱自己的,感情伤不起。

乱世佳人观后感800字篇四
《电影《乱世佳人》观后感》

电影《乱世佳人》观后感

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让我喜欢这部片子——《乱世佳人》。

有一个场景很深刻的烙在脑子里:郝思嘉泪眼婆娑地蹲坐在楼梯上,心底有百般忏悔,喃喃地说了那句让我们铭心刻骨的台词——“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爱情败亡,她才终于懂了辛弃疾的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是,我们最常见的结果是:终于明白要寻找的那个人时,灯火阑珊处,已空无一人。

一如瑞切特摔门远去的决绝。无人能预知他还会再回头。独留郝思嘉,无语凝噎黯然神伤。 终于确定我爱你,可是亲爱的,你却不在我身旁。命运诡秘地微笑,看,我们被他摆弄得有多痛,有多苦。 突然觉得,我们人是多么弱而无助。我们踌躇满志地以为自己很有力量。看清事世,洞悉人生。其实,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

郝思嘉,她偏执地爱着阿希里。三次婚姻,都没有让她的精神偏离过臆想的爱人。不要说她放荡不羁,女人坚定起来,是异常疯狂的。不管这执着,是否盲目。

命运给她出了道数学题,很久很久很久她才算出答案。她其实不笨呵,只是太自我。三次婚姻+女儿夭折+玫兰妮去世+瑞切特的离去=她真正需要,真正深爱的,是瑞切特,而不是那个虚幻的阿希礼。 代价不可以说不惨痛。她一定没有预料到,某一天,他会离开她。他实在太包容她了呵。那颗包容的心,简直比现在新出的奔腾N+1处理器还要兼容。

有哪个男人可以容忍一个女人,一嫁二嫁最后疲惫之至才嫁给自己?中国哪个男人容得下这样的事情?你们告诉我。

对一个人的坚定,对一份感情的坚定,是需要耐心与默契的。他,一直在烈日炎炎下,孤身行走,近无帮助,远无希望。

只因爱之至深。一切都可以不计较。结婚与否,这不是个问题。只要她轻启朱唇莞尔一笑,这个男人就已经疯了几百回。甘心地为她考虑,为她付出。

郝思嘉比很多人都要幸运,又要不幸。 她楞是弄丢了他。痴情人的离去往往比薄幸人更决绝,更彻底。

不要想,当初,你对我是多么好多么好;不要问,你怎么会舍得离开我;更不要希冀,或者有一天,你还会回到我身旁。

命运的残酷就在于——当我们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已空无一人。“tomorrow is another day”——那是小说的愿望。无论西人还是国人,我们都有大团圆的心理情结。小说会成全我们。现实却不会。 往往一别,就错过了今生。

看到很多中老年人,幡然觉悟,知道时日不多,要找寻曾经的挚爱。决绝的闹离婚。只觉得很好笑很悲怆。不谈大而空的道德。不谈财产分割社会舆论子女归属等等等等等问题。20岁的嫁与40岁的嫁,能一样么?20岁的娶与40岁的娶,能一样么?

彼时,君未成名我未嫁。一切,都有无限的可能。

现今,我早已不是那个当初袅袅婷婷的怀春少女;你亦不是那个俊逸儒雅的翩翩少年。如何有资格说,我们再重新开始?好像从前的历史真的可以一笔勾销似的。

这点,曼桢最是明白。所以能清醒而明白地重复那句“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

晏殊必定曾经沧海,所以才能指点归帆,写出警人深思的诗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不然“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那样的凄凉孤苦,更不是今人可以消受。

现在不再执拗地认定,一个人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是值得称许的。终于可以接受,有些人,会渐行渐远。为一个人守,心理保留着他的位置,其实已经足够。

乱世佳人观后感800字篇五
《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

读完乱世佳人,给我感触最大的斯嘉特,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是乱世重生的凤凰,也许在书中所有人都认同梅兰妮的善良,认同她的伟大,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当时的情况,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怎么兼顾别人呢?一直以来,斯嘉特似乎都在给梅兰妮做衬板,没人看到她的艰辛,以及艰辛背后付出的努力,她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可以为了保住庄园,维持这么多人的温饱,出卖自己的良心,尽管内心真的很不愿意这么做。这样的人,众人凭什么职责她呢?

再说阿什利,说他是懦夫吧,他还懂得利用斯嘉特对自己的感情来保护自己的妻儿,说他奸诈吧,在塔拉庄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能像个男子汉一样挺身而出,反而要斯嘉特通过抢夺妹妹的未婚夫来缴纳税款,从一开始,他就不应该给斯嘉特以幻想,把他们两个人的命运牵在一起,让斯嘉特一个女子为他义务的做了这么多事情,尽管如何,反而更加衬托出斯嘉特一点也不亚于一个男人的性格,就是那种没了谁地球都能转的女人。

斯嘉特是一个富裕的农场主小姐,从小养尊处优的环境并没有造就她的唯唯诺诺,成为一个淑女,正因为她不伦不类的性格特点,才成为小姐们眼中的“另类”,但是如若没有这般大大咧咧的性格,又怎么能再乱世中生存,又

怎么能给苦难的人们提供一个避难的场所。一个女人能够挑起重担,难道你还不觉得伟大吗?这也正是为她后来的种种事迹做了铺垫,她真的很不容易。

人们常说乱世英雄,但我要说巾帼不让须眉,能在乱世中绝处逢生是了不起的,女人能做到这一点,更是英雄中的伟人,她懂得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当前最迫切的需求,外人眼中的她是一个风流女人,然而只有她知道她在干什么,不管她周围的男人如何换,她始终在为生计而奔波,仅仅是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正常的生活,逆境可以成才,斯嘉特从以前对北方佬的深恶痛绝到后来也不得不为生计而和他们讨价还价,她的毅力,她的坚强,她的勇敢,她的机智,她对爱情的不屑一顾,让每一个男人对她是又爱又恨。但是这又能证明什么,说明她的魅力无穷呗,这才是真正的女人,而不是林妹妹类型多愁善感的小家碧玉,也许放在当时还惹得男人疼,男人爱,但是在男女平等的当代,这样的女人只会让众人鄙视,而不会同情。

瑞德还算有情有义,尽管斯嘉特周围换了那么多男人,但是他却坚持如一的跟在后边,尽管有点无赖,有点痞子样,但那只不过是为了让斯嘉特更快的成长罢了,最终的结果真的很让人惋惜,当斯嘉特总算认清自己的心里所属时,瑞德走了,同时这件事也教会了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再没有一个人能比父母更爱你的了,一旦遇到,就不要错

过。

一本书之所以好,总要有它的道理,或是教你怎样做人,或是教你怎样做事,或是教会你生活的方法,总之肯定会有让你感兴趣的地方让你读下去。我读《乱世佳人》,更多的是对斯嘉特的感悟,她教会我们遇事随机应变,不管怎么做,只要是自己的目标,就放手去做。

乱世佳人观后感800字篇六
《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

1、看乱世佳人总会给人带来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描绘的尽是广阔的田园土地,颂扬的尽是对土地的大爱。乱世佳人讲述的是在南北战争的背景下曲折的爱情故事。影片的英文名gone with the wind 译为”飘” 。可从中看出那种向往自由,无拘束生活,追求真爱的意味。也暗指战时动荡的时势。

相信看到思嘉父亲骑马的镜头时,人们心里都会为之一振。因为被这种活力,自由的气质所吸引。思嘉就继承了父亲这一血统,热情奔放,敢爱敢恨,也就铸成了日后的爱情悲剧。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主角巴特勒船长。他是唯一真正爱郝思嘉的人,每当危机时刻都是他挺身而出。但他的爱一直被思嘉辜负着。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年轻时喜欢的那个男人。又两次与自己不爱的人结婚,最后与巴特勒结婚开始也仅仅为了能使庄园变得更好。可以说巴特勒船长的命运也是悲哀的。

接下来就开始讨论些深刻的吧,哈哈。推动这故事发展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是战争,从影片开头,思嘉就明确表示她厌恶战争。战争带走了她爱的人,战争给庄园带来毁灭,战争让亲人朋友死去。战争结束后留下的是什么?是许多野蛮的北方人来袭,是陶乐庄园的萧条,是亲人们的挨饿。于是影片就上升到另一高度,如何在战后生存下去?思嘉想起父亲的话:你爱这红土胜过爱一切。想起了父亲授予他的民族精神,她发誓再也不要挨饿,哪怕去偷,去抢去骗,甚至出卖自己也要重建陶乐庄园。这便是一种大爱,是战争,现实要求她不能只去爱一个人,要爱就爱全部。所以战争后推动故事发展的就是郝思嘉。

最后她与船长的孩子死于赛马,导致了两人的悲剧。也源于爱尔兰人那天生的秉性,源于那对生命的无限运用。

思嘉的可贵品质就是坚强,她的坚强来源于她的潜意识,来源于曾养育她的那片红土。可以说在两人婚后一直维系他们婚姻的是孩子,一个孩子胜过十个母亲!最后孩子也死了,瑞德也走了,可郝思嘉依然顽强的站在这土地上,依然顽强的活下去等着瑞德回来。这个人是如此的复杂,可以说他一直没明白自己爱的是谁。

最后我想说的是,思嘉教会我们该如何去活着。她要我们爱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全身心的去爱,顽强的活下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49708.html

    上一篇:4个子网名伤感

    下一篇:做爱因该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