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别严士元

| 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刘长卿别严士元篇一
《刘长卿》

刘长卿画像刘长卿,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官至监察御史。与诗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州诗集》传世,其诗五卷入《全唐诗》。目录[隐藏]一、二、  刘长卿[编辑本段]一、  刘长卿 (709~约786)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以五言律诗擅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10卷。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州诗集》(10卷诗,1卷文),《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编辑本段]二、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李嘉□等有诗往还。上元二年(761年)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李嘉□、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兴元元年(784年)和贞元元年(785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据考证,刘长卿在随州任刺史期间,写有9首诗,1篇文。这些诗文真实地反映其在随州的心情和处境。   淮南摇落客心悲,涢水悠悠怨别离。   早雁初辞旧关塞,秋风先

入古城池。   腰章建隼皇恩赐,露冕临人白发垂,   惆怅恨君先我去,汉阳耆老忆旌麾。   这是刘长卿到随州第一年所作。其僚友虞某,调动工作,离任返京,刘长卿得到消息后,登汉东城楼抒发感想以寄僚友的。诗中表达了惜别之情以及叨恩未报白发先垂的人生感慨。   不敢淮南外,来趋汉将营,   受辞瞻左钺,扶疾抗前旌。   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   水流余断岸,烽至掩孤城。   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孔璋才素健,早晚檄书成。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随州刺史任上所作。该诗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随州的处境。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大大削弱,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军阀梁崇义割据襄阳。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淮西南节度使李希烈奉诏讨伐,大军进驻随州。随州人民“壶浆鹤发迎”,尚书吕某眼见随州“邻寇贼”,“有水火”而又“迫于征税”,写诗慰勉时任随州刺史的刘长卿,于是刘长卿作诗酬答。   该诗前四句表明自己积极支前,未敢懈怠,带病工作,对朝廷一片忠心。第三联:“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寓意极深,耐人寻味。表面上看,随州人提供军需,欢迎王师,是朝廷的顺民,正在为朝廷的讨逆战事作贡献。然而,纳税人衣裳褴褛,何乐之有?而夹道欢迎,担茶送水者,又都是一些老翁,那么,青壮年哪里去了?当然是充当兵丁役夫了。战争带给随州人民的贫困、灾难,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水流余断岸,烽至掩孤城”洪水消退之后,只留下断岸残滩,兵火之后,只剩下孤城掩闭,寥无人烟。哪有一点生气呢?“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拼死搏杀的士兵在秋风日落之间归合,一片悲凉,令人心碎。尾联虽托以赞扬,寄以希望。但整首诗毕竟写出了连年战祸民不聊生的实况,应该说是现实主义的好作品。   刘长卿在随州任刺史三年。由于时局动荡,战火燃烧,63岁的他只好离开随州,前往扬州去了。   现在随州城区烈山大道北段涢水饭店一带,是古随州城墙的北门遗址。唐朝在此城墙上曾建有谯楼,名迁仁楼。城门外护城河上有桥名迁仁桥。现今古城墙及护城河已毁,仅能在市消防支队院内见到城墙残址遗留。刘长卿任随州刺史的第二年,登迁仁楼感慨系之。写了一首酬子婿李穆的诗,全诗如下:   临风敞丽谯,落日听吹铙,   归路空回首,新章已在腰。   非才受官谤,无政作人谣。   俭岁安三户,余年寄六条。   春芜生楚国,古树过隋朝。   赖有东床客,池塘免寂寥。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

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刘长卿与严士元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刘长卿的七律《别严士元》的颔联。全诗是: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他出生在洛阳,年轻时在嵩山读书,屡试不中。据说在开元十四载(755年)他可能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次年,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至德三载(758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上元元年(760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在赴洪州途中,逗留馀干,与大诗人李白相遇,“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李白当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而自己将远行岭外。其实,刘长卿终于没有到南巴任职。次年(761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后来数年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这样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   清编《全唐诗》收录了刘长卿诗5卷,499题,509首,与其他作者重出互见的有40多首。刘长卿以写作山水诗著名,其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也有一些佳作,描写安史之乱和乱后景象的诗颇有时代特色,写怀才不遇之感以及送别之情的

作品情景交融,有语淡情深之感。刘长卿尤擅五言,自诩“五言长城”,五言诗约占全部诗作的70%。他的五绝,几乎篇篇可诵,构思精致,清幽淡远,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的七律被称为中唐之首,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14称:“七律至随州,工绝亦秀绝矣。”如这首《别严士元》。   “阖闾城”即苏州,春秋末年吴王阖闾筑城于此。严士元在天宝年间擢宏文生,曾官员外郎,作者与之往还,临别以诗相赠,既写别情,又感叹身世。首联写赠别的时间地点以及天气环境,第二联写景,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离恨恰如春草,渐行渐远还生。”(李煜词)或许有朋友们问到我的境遇,无限感慨溢于言表,一介书生,数年求仕,命途多舛。按唐朝的服饰制度,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每品又有正、从和上、中、下之别。诗人被贬南巴尉属从九品下,正好服青。   唐人范摅的《云溪友议》有“四背篇”,大意说宋雍眼神不好(或盲),诗中景色如在目前(“黄鸟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卢纶做官却写方外之意(“愿得远公知姓字,焚香洗钵过余生。”);清江上人的诗写男女相会(“唯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而刘长卿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雨湿不见,花落听声。所谓“卢员外纶作拟僧之诗,僧清江作七夕之咏,刘随州有眼作无眼之句,宋雍无眼作有眼之诗。”   河北省《河间县志》递714页载:“刘长卿故里在县城内后街南侧,久已无存。”   【主要诗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注释】   白屋: 贫家住所,因屋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而得名。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①。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释】   ①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   ②已似句: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简析】   诗人曾被贬南巴尉,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无限离愁,跃然纸上。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①没何处②,青山空向人③。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④。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⑤。   【注释】   ①飞鸟:比喻远行的人。   ②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   ③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④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   ⑤谁见两句及上面落日句:均出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汀洲:水中可居之地,这里指江岸。白苹:一种水草,花白色,故名。   【评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首联写朋友远去,诗人挥手作别,落泪沾巾,依依之情跃然纸上;颔联写友人远行难以预料,眼前只有青山空对。愁思绵绵,不绝如缕;颈联写友人远去,抵达五湖,观赏春色;末联写眷怀友人徘徊汀州,愁对白苹。全诗虽无“别离”二字,只写作别风光,然而满腔离情,完全铸入景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①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②,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③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   ①摇落:零落。   ②旧垒:指吴公台。   ③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评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有人认为,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送灵澈上人   苍苍①竹林寺②,   杳杳③钟声晚。   荷④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注释】   ①苍苍:深青色。   ②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③杳杳(yǎo yǎo):深远的样子。   ④荷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评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①,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②。   【注

刘长卿别严士元篇二
《答案》

语文:

积累与运用:气概 绯红 奥秘 禁锢 迁徙 遐想 褪色 惆怅 鞭挞 苍茫 憔悴 狼藉

2.从:甲骨文字形,像二人相从形

比: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

射: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 舒:会意兼形声。从舍,从予,予亦声。本义:伸展,舒展)

劣:会意。从力,从少。这是合并两个字的意思而构成的会意字。

.给力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

微薄:在微型博客上更新内容

“易安”,从字面上看有双层含义,一是房价便宜,容易安家;二是居住平安,非豆腐渣工程。 乌烟瘴气

wūyān-zhàngqì 瘴气,原指热带地方山林中的湿热空气,过去被误认为瘴疠的病源。比喻空气污浊、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风气不正 .

打草惊蛇:比喻由于行动不慎而使对方有了觉察与防范。

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石钟山上苏东坡观景明理 ,小石潭边柳宗元览物触情

惟天下之忧而忧者方能生于忧患,后天下之乐而乐者方得安享安乐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______;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 是__________;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__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 辩,也可以只是__________. 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C.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D.不停的絮絮叨叨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瘟.

或者: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

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瘟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或者,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九 (1)“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2)雨后春笋 风雨同舟 风雨飘摇

(3)“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水和手的结合像心字的中心部分(去掉两个点),且水滴正处在"心"字的中间一点处,说明了节约用水需要每一个人牢记在心,用心去呵护,节约每一滴珍贵的水资源.

语文p16

一天,有一群孩子们在四周叽叽叫着。忽然晨风从我们上空飞过,我马上用翅膀护住孩子们,晨风抓不到孩子,就离开了。后来有乌鸦过来,和孩子们一起啄食(草籽小虫)。我看见了乌鸦,把它当成兄弟。和它戏耍,它很是温顺。忽然,乌鸦衔了一只孩子飞走了。我懊恼地仰望着,非常后悔被它欺骗了。

使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总结蜀鸡成败的经验教训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中射之士从哪些角度说服荆王而免于杀身之祸的?荆王不杀中射之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或者答案是一 献药的人说可以吃,罪不在中射之士而在献药的人 二 如果杀了中射之士,不死药就会变成死药了三 杀了无罪的他,人们就知道大王被骗了 这两种答案都行,第二种好点

如果以中射之士该不该杀为题展开辩论,你所持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

不杀,他吃了不死药看看效果,留着他为自己服务

用自己的话改写这个故事,并简要分析糜至死不悟的原因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翘着尾巴全来了,那个人非常恼火,愤怒地喝斥、吓唬那群狗。从此,那人每天都抱着小麋鹿接近狗,经常给狗看,让狗不要乱动,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顺从主人的意愿了。小麋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只麋鹿,认为狗的确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一起顶撞翻滚,更加亲热了。狗因为害怕主人,于是对小鹿十分友善,但不时地舔自己的舌头,想要吃掉小鹿。

三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它走近又愤怒它冒犯自己,一起把它杀了吃掉,尸体散落在路上。小鹿一直到死都没有明白落得这个下场的原因。

至死不悟的原因就是悟性不够!!!

第17页

请分别以我看贾人也说渔者的见死不救为题,谈谈你对贾人和渔者的看法

人无信不立。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言而无信,必失信于人。“济阴之贾人”就是因为不信守承诺,当他再次遇到险情时,无论他怎样对渔夫承诺,渔夫都不会再听他的话去救他,最终把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丢掉了。看来,“承诺是金”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然而,渔夫也做得太绝,他不应该见死不救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做出决定。 第19页 《书友》

第二段作者把书比作最好的朋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表达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书是朋友从中获得好的思想是诤友

第六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寺庙会倒塌,神像会朽烂,而书却经久长存

寺庙,神像,书籍都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 意思就是寺庙和神像也许能够影响人们一两世 但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物是人非 书籍就不同了,同样作为一种精神智慧知识的载体却可以永远流传下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想一想春秋时的寺庙神像能流传到现在的有多少,书籍呢 那就不同了

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比喻句:好书如最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的一生思想的精华。

分析:作者把好书比作最精美的宝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好书的重要作用及价值,易引发读者的思考。

围绕第七段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谈谈你读某一作品时的感受

当我在读我最喜欢的名著《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如同在和一个知己交谈一样,使我陶醉在其中,常常被里面的英雄人物所折服,激励我向他们学习

第20页

1.概括华大夫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医术高 为人正直 性子急 有正义感 有责任感

18页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

1.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摘抄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2分)

答案示例:“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本句把山雀的鸣叫声比喻为“轻快的音乐雨”,这是用人的视觉、触觉来描写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的鸣叫声给人的美好感受。

2.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写出作者感到“悒郁”和“怅然”的原因。(2分)

答案: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人不能永远像山雀那样欢乐,因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是自然中可悲的族类

3.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作者的“梦境”?(2分)

答案:这是作者因听到鹧鸪的鸣叫声而勾起的对故乡的回忆,表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4.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试联系全文说明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比较乱啊

政治

P49.2(1)科技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1)只追求眼前现实切身利益,却从未顾及他人及集体、社会的利益

4.(1)现实眼前的,社会对他的肯定及长久的利益.(2)值得。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遵守并继承下去.(3)我们要诚心,守信做一个合格的文明中学生, 价值判断:

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主观上都是一致的,2×盲目从众的一时是不对的,但并不代表

民众的观点是正确的 3√,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这个世界将边成美丽的春天 4√ 人类的破坏与发展导致了世界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5√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已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6√国家制度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证人民生活得以安定 7√这是一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做法. 8:√ 现在国家讲求素质教育各科全面发展.

心灵对话.

1. 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宣传有关环境的保护知识.

我:我们要提高环保意识.

我: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使用塑料带,改用布袋.

我;要担负起保护环境的伟大重任,正所谓‘任重而道远’

2.我;好好学习科技知识,

我;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对社会游泳的复合型人才.

我;要发展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我;要努力学习,培养实践能力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

P52 (1)宪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高度发扬法治精神,践实科学,努力学习,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1)爱迪生 电灯 贝尔 电话

3(1)更深思考.展望未来 . 了 解现在,展望未来

(2)促进社会的科技进步.

刘长卿别严士元篇三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 (709~约786)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以五言律诗擅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10卷。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州诗集》(10卷诗,1卷文),《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

[编辑本段]

二、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李嘉□等有诗往还。上元二年(761年)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李嘉□、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兴元元年(784年)和贞元元年(785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

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刘长卿与严士元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刘长卿的七律《别严士元》的颔联。全诗是: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他出生在洛阳,年轻时在嵩山读书,屡试不中。据说在开元十四载(755年)他可能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次年,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至德三载(758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上元元年(760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在赴洪州途中,逗留馀干,与大诗人李白相遇,“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李白当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而自己将远行岭外。其实,刘长卿终于没有到南巴任职。次年(761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后来数年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这样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

清编《全唐诗》收录了刘长卿诗5卷,499题,509首,与其他作者重出互见的有40多首。刘长卿以写作山水诗著名,其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也有一些佳作,描写安史之乱和乱后景象的诗颇有时代特色,写怀才不遇之感以及送别之情的作品情景交融,有语淡情深之感。刘长卿尤擅五言,自诩“五言长城”,五言诗约占全部诗作的70%。他的五绝,几乎篇篇可诵,构思精致,清幽淡远,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的七律被称为中唐之首,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14称:“七律至随州,工绝亦秀绝矣。”如这首《别严士元》。

“阖闾城”即苏州,春秋末年吴王阖闾筑城于此。严士元在天宝年间擢宏文生,曾官员外郎,作者与之往还,临别以诗相赠,既写别情,又感叹身世。首联写赠别的时间地点以及天气环境,第二联写景,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离恨恰如春草,渐行渐远还生。”(李煜词)或许有朋友们问到我的境遇,无限感慨溢于言表,一介书生,数年求仕,命途多舛。按唐朝的服饰制度,三品官以

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每品又有正、从和上、中、下之别。诗人被贬南巴尉属从九品下,正好服青。

唐人范摅的《云溪友议》有“四背篇”,大意说宋雍眼神不好(或盲),诗中景色如在目前(“黄鸟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卢纶做官却写方外之意(“愿得远公知姓字,焚香洗钵过余生。”);清江上人的诗写男女相会(“唯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而刘长卿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雨湿不见,花落听声。所谓“卢员外纶作拟僧之诗,僧清江作七夕之咏,刘随州有眼作无眼之句,宋雍无眼作有眼之诗。”

河北省《河间县志》递714页载:“刘长卿故里在县城内后街南侧,久已无存。”

【主要诗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注释】

白屋: 贫家住所,因屋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而得名。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①。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释】

①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

②已似句: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简析】

诗人曾被贬南巴尉,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无限离愁,跃然纸上。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①没何处②,青山空向人③。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④。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⑤。

【注释】

①飞鸟:比喻远行的人。

②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

③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④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

⑤谁见两句及上面落日句:均出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汀洲:水中可居之地,这里指江岸。白苹:一种水草,花白色,故名。

【评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首联写朋友远去,诗人挥手作别,落泪沾巾,依依之情跃然纸上;颔联写友人远行难以预料,眼前只有青山空对。愁思绵绵,不绝如缕;颈联写友人远去,抵达五湖,观赏春色;末联写眷怀友人徘徊汀州,愁对白苹。全诗虽无“别离”二字,只写作别风光,然而满腔离情,完全铸入景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①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②,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③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

①摇落:零落。

②旧垒:指吴公台。

③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评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有人认为,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送灵澈上人

苍苍①竹林寺②,

杳杳③钟声晚。

荷④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注释】

①苍苍:深青色。

②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③杳杳(yǎo yǎo):深远的样子。

④荷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评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

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①,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②。

【注释】

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评析】

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结构严密紧凑, 层层扣紧主题。

诗题为“寻”,由此而发,首两句一路“寻”来,颔联写远望和近看,“寻”到了隐士的居处。颈联写隐者不在,看松寻源,别有情趣。最后写“溪花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即使寻到了常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了。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①,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②上,日暮欲何之③。

【注释】

①独立句:意即威振三边。三边:汉幽、并、凉三州。

②江汉:泛指江水。

③何之:何往。

【评析】

这首诗是赠送退伍军人李中丞,赞扬他久经沙声,忠勇为国,感伤他老来流落的境遇。首联先写李氏曾是十万大军将帅,而老来流落;三、四两联写他廉洁奉公和忠心耿耿;末联写江汉茫茫,年纪老迈,将“欲何之”?全诗对久经沙场,晚沦江汉的老将,寄予无限的同情。

弹琴

月色满轩白,

琴声亦夜阑。

泠泠①七弦②上,

静听松风寒③。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别严士元篇四
《答案》

2011年八年级暑假生活指导 答案(山东教育出版社)由于暑假刚开始,答案不是太全,只有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的答案,请见谅语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赤壁》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九 (1)“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2)雨后春笋 风雨同舟 风雨飘摇(3)“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水和手的结合像心字的中心部分(去掉两个点),且水滴正处在"心"字的中间一点处,说明了节约用水需要每一个人牢记在心,用心去呵护,节约每一滴珍贵的水资源.(4)宋江 浔阳楼醉题反诗p15 (二)此诗中瀑布形象充分人格化,写得有气魄,为冯云山激赏不是偶然的。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 (三)张可久《天净沙 江上》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 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这是一首写景之作。作者以凝炼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暮秋江边落日图。前三句写落雁、孤鹜、残霞、人家等,纯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锦上添花,一小舟、一渔歌,使画面更觉生动,平添了一片从容闲适的情趣。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

首《天净沙?秋思》是表达游子思乡、卷于漂泊的作品。诗词简短精炼,准确的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也能给读者心灵的一种震撼,它能把读者带到另外一种环境或者是一种境界,运用了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四)这首诗句只有用在"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才贴切.p16 有群雓周围鸣。忽晨风过吾等上,吾遽翼诸雓,晨风不得捕,去。已而有乌来,与子同啄。吾视之,兄弟也。与之上下,甚驯。乌忽衔吾子飞去。吾仰视怅然,似悔为其所卖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首先是一个概念的偷换另外就是提出一个两难问题楚王不杀侍卫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楚王通过侍卫的一番话认识到不死之药不能保不死,人会有很多方式失去生命。不该杀则基本把侍卫定义为一个忠臣,直言进谏之类博取支持。p18 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吕仙祠”、“吕公祠”、“吕祖阁”。数学27页双基导航:一、填空题 1题:众数 2题:√S2 标准差 离散程度 3题:乙 4题:8844 5题:31 ;46.5 6题:2 7题:-1 8题:(1)m-n (2)a-b(3) 3xy-3y2 9题:3;3 10题:1 11题:两条直线平行;他们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真 二、选择题 1~6 DDCBBD 三、可能产生增根的是D步四、计算并简化 (注意:/为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分数线) 1题:原式=(15y-12x+6x)/12x2y2=(15y-6x)/12x2y2 2题:原式=(x+2)/(x+2)(x-2)—x/(x-2)=(x+2-x)/(x-2)=2/(x-2) 五、解方程 解:3(x-1)/x(x-1)=(x+5)/x(x-1) 3x-3+6x=x+5 8x=8 x=1 检验:把x=1代人原方程中 出现了增根 ∴原方程无解六、(1)从上至下:13.2;13.4 (2)小明第二次成绩最好 ;小亮第四次成绩最好(3)他们的平均数都为13.3;小明的极差为0.2 小亮的极差为0.4:;小明的方差为0.004小亮的方差为0.02 建议:小明的成绩比较稳定 应该再突破;小亮的成绩不稳定,应该多锻炼 寻找原因 七、(1) ①平行四边形②(我实在没找出来怎么画图,非常抱歉)以CB为对称轴 画△CBD′对称于△CBD (2)找到AC的中点D 画DE‖CB 并让EB⊥CB则画出了矩形DCBE 八、(1)过N点做NH‖BC 交AE于G 则∠MHN=∠C

=90°=∠B∠NGO+∠ONG=90° ∠NAO+∠OGN=90° ∴∠NGO=∠NAO 又∵∠MHN=∠B NH=BC=AB∴△ABE≌△MNH ∴AE=MN=10㎝ (2)解:∵∠A=40° AB=AC ∴∠ABC+∠C=140°∠ABC=∠C=70° ∵AE=EB ∠AED=∠BED ED=ED ∴△AED≌△BED ∠EBD=∠A=40°∠DBC=70°—40°=30° ∠BDC=180°—70°—30°=80°70°≠30°≠80° 既BC≠DC≠BD ∴△BCD不是等腰三角形 英语37页答案:公共英语标志:勿折花木hands off the flowers and trees来宾登记visitors please register请勿践踏草坪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请随手关门Please shut the door after you勿乱扔废弃物No littering38页答案英语谚语第一题 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3耳朵发烧有人念叨 4 杀鸡取卵第2题 改为条件状语从句得寸进尺:if you give him inch ,he will take a mile早睡早起,精神百倍:if a man goes to bed early and wise early ,he will be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自助者天自助:if you help yourselfs ,god will help you自己不动,叫天何用:if a man who doesn't act heaven will never help him不劳无获:if there are no pain ,there will be no gain 第3题 积累谚语A 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 恶其始者必恶其终。3英语谚语 :if you venture nothing ,you will have nothing不入虎穴,焉得虎子。if you make an ass of yourself ,don't complain if people criticize you .如果你让自己当众出丑,如果有人批评不要抱怨if your ears glow ,someone is talking of you耳朵发烧,有人念叨。if you sell the cow ,you sell her milk too.事难两全。41页答案:Took;ran;to have;made;Are;crying;hang物理1(1):A G I \ B C D.

刘长卿别严士元篇五
《新定经典背诵四级》

经典背诵第四级篇目

1. 《诗经·豳风·东山》(节选)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2. 《诗经·卫风·氓》(节选)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3.《诗经·小雅·蓼莪》(节选)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4.《诗经·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5. 屈原《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6. 屈原《离骚》(节选二)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7. 宋玉《九辩》(节选)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恍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8.《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9.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节选)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0.《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11.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12. 庾信《拟咏怀》其七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13.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照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4.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5.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6. 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7. 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8. 李白《蜀道难》(节选)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

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9.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0. 李白《梁甫吟》(节选)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21. 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22. 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23. 杜甫《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24.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25. 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26. 杜甫《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27. 白居易《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8. 刘长卿《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29. 李贺《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0. 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31. 李商隐《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刘长卿别严士元篇六
《大学语文习题(14)》

大学语文习题(14)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史记》首创了______体述史的体例。

答案:纪传体

题型:填空题

2.“细雨湿衣看不见,______。”(刘长卿《别严士元》)

答案:闲花落地听无声

题型:填空题

3.“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答案:江月何年初照人

题型:填空题

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晏珠《蝶恋花》)

答案:望尽天涯路

题型:填空题

5. “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答案:蓦然回首

题型:填空题

6. 杂剧盛行于___代,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

答案:元

题型:填空题

7. 1918年5月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白话短篇小说______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

答案:《狂人日记

题型:填空题

8. ______是中国话剧创作的奠基人。

答案:曹禺

题型:填空题

9. 孟子在谈到百姓、国家与君主的关系时曾说“______”,表达了其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答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题型:填空题

10.“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 落霞与孤鹜齐飞

题型:填空题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1. 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漱口 国藉 雄赳赳 源远流长

B.斑斓 沉湎 金刚钻 插科打浑

C.诠释 惦量 荧光屏 鸠占雀巢

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

答案:C

题型:单选题

12. 下列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如此局面,我简直不知道我该怎么办好?

B.难道这还用解释吗,米哈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指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情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是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

C.“难道非得赶在今天办不行吗?父亲。”

D.这件事应该怎么办?我们还不知道。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13. 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永垂不朽 功败垂成 垂死挣扎 ...

B.为非作歹 先睹为快 羞与为伍 ...

C.过甚其辞 属辞比事 以辞害意 ...

D.怨声载道 载歌载舞 载酒问字 ...

答案:C

题型:单选题

14. 下列加点的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天气很冷,地面冻得像铁板一样,我们也把这段路修好了。 ..

B.既然这批产品质量有问题,就不能拿到市场上去。 ...

C.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是更为重要的学习。 ..

D.只有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不然你是不能获得真知的。 ..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1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回报。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呼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他老人家就行了。

B.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了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教导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17. 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反复)

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真正的尊严是高于生命的。”(排比和比喻)

C.“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崔裙换成了深秋的茶绿色的晚服。”(拟人和比喻)

D.“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星’,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呢?”(设问和反问)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18. 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国别)、体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九歌》——战国——诗歌

B.吴敬梓——《儒林外史》——清代——小说

C.莫泊桑——《项链》——法国——小说

D.格林——《海的女儿》——德国——童话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19. 《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A.时间的推移

B.想象的展开

C.事理的逻辑

D.感情的变化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20. 《我与地坛》一文中,下列对地坛的描述,具有“我”的人生象征意味的是()

A.“园子荒凉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

B.“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

C.“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D.“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错选、漏选、多选都不给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21. 下面关于《史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史记》共130篇,分十二帝记,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52万字,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3000余年的历史。

C. 司马迁写作《史记》,不但取材于历史文献,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现实生活资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D.《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人物传记部分,具有很高的传纪文学价值。

答案:B,C,D

题型:多选题

22.下面属于浪漫派诗人的是()

A.李白

B.白居易

C.郭沫若

D.臧克家

答案:A,C

题型:多选题

2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世称晚唐诗人李贺杜牧为小李杜。

B.“苏辛”是宋词“豪放派”代表北宋词人苏轼和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并称。

C.“文章西汉两司马”中的“两司马”分别指司马迁、司马相如。

D.我国文学史上“诗仙”指李白,“诗圣”指杜甫。

答案:BCD

题型:多选题

24. 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赞颂鲁迅伟大、光辉一生的诗句。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D.“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的名句。

答案:A,B,C

题型:多选题

25. 下面属于词牌名的是()

A.水调歌头

B.虞美人

C.短歌行

D.行路难

题型:多选题

26. 下列成语,出自于庄子《秋水》的有()

A.舍本逐末

B.井底之蛙

C.望洋兴叹

D.功亏一篑

答案:B,C

题型:多选题

27. 《氓》是一首()

A.叙事诗

B.弃妇诗

C.古诗

D.讽刺诗

答案:A,B,C

题型:多选题

28. 记叙文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是()

A.叙述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答案:A,B,D

题型:多选题

29. 下列属于鲁迅作品的是()

A.《纪念刘和珍君》

B.《灯下漫笔》

C.《道士塔》

D.《药》

答案:A,B,D

题型:多选题

30.属于“五经”的著作是()

A.《春秋》

B.《尚书》

C.《诗经》

D.《论语》

答案:A,B,C

题型:多选题

四.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

(一)阅读下列短文并做题

语文教学要同现代化建设接轨

语文教学要同现代化建设接轨。市场经济需要怎样的人才?需要人们有什么样的语文素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5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