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童真的句子

| 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关于孩子童真的句子篇一
《“我老爸最棒!”是孩子真童真的话语》

“我老爸最棒!”是孩子真童真的话语

如果有人问我,你生命中最自豪的时刻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当我孩子由衷地说出“我老爸最棒”的时候。

抱着和孩子增进了解的心态,我参加了浙江一档以父子(父女)亲情关系为出发点的节目——《我老爸最棒》,收获了许多感动的瞬间。

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一关的《大力金刚》、《斜坡超人》、《破冰超人》、《大力锤手》、《超级救生员》,这些都是比较考验老爸的力量的。而第二关的《人体飞镖》则更考验老爸与孩子间的配合,也更考验孩子的勇气。在节目现场有一个约3层楼高的魔术贴板和一个3米高的平台。孩子手持飞镖站在平台上,老爸瞄准靶心将孩子推出。孩子要把飞镖粘在魔术贴板上,离中心越近分数越高。限时两分钟,最后以得分排名。我的孩子很信任我,我们一起出色地完成任务,当看到孩子那副无所畏惧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

然而到了第五关《亲子默契大考验》的时候,我却遗憾出局了。在这一关中,栏目组将根据事先对孩子的深入访问向老爸提出5个问题,其内容都是有关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爱好,以及孩子眼中的爸爸妈妈等。一旦有一题答错,游戏就结束。经过这轮游戏,我才发现自己对孩子的了解是如此之少。以前总以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就足够,现在才懂得亲子间的陪伴和了解更重要。尽管我们最后无缘进入决赛,但是我从孩子的回答中收获了最好的礼物。那就是当工作人员问他,你眼中的爸爸是怎样时,她不假思索地说“我老爸最

棒”,得知答案的我热泪盈眶。

以后我要当一个真正意义上让孩子自豪的好爸爸。下班多陪陪她,偶尔帮孩子洗洗衣服。去到超市,我女儿其他品牌都不认得,一眼就认出了好爸爸Kispa,可见她是多希望我能当个好爸爸。听女儿的,以后我们家洗衣服就用好爸爸kispa这个品牌了。

关于孩子童真的句子篇二
《童真》

童真

儿童的童真就是天真。就是有一颗未经污染的童心。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没有受到不良习气的侵蚀,表现在那一双亮晶晶的清澈见底的眼睛中,容不得一丁点杂物。皇帝新衣的故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在故事里的大人们明明有眼睛、有思想、有想法,但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装聋作哑,装瞎卖傻。只有孩子,心里想到就问,眼里看到就说,揭穿了事实的真相。大人们为了名誉、地位、利益说谎不带脸红,说谎在那个国家蔚然成风,欺上瞒下已成习惯,所以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习惯成自然。而天真的孩子可不管你那个。小孩子不说谎话。"孩子心里藏不住话"。每一个大人能做到"童真",保持儿童的天真稚气,做到实事求是,做到以人为本,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一心为人民办好事,这才是人民所期望的,这就是童真所给予的。童真是人心里的珍珠,是人脑海里的宝典,是人本质的聚焦,是人生命的亮点,是宗旨的要求,是百姓的企盼。

童趣

儿童的情趣是孩子的天性。天真烂漫,好玩、好动、好奇决定了孩子与大人的区别。很多人少年、青年时求知的愿望热切,创造的欲望旺盛,开拓的意识强烈。但是到了中年,热情锐减,思想保守,瞻前顾后,怕这怕那,锋芒顿无,处世圆滑,开拓创造精神荡然消失,严守着明哲保身的防线。一个人,失去了童年的趣味,那就意味着他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看到孩子们的玩闹,会大声呵斥;看到少年的创造,会嘲笑;看到青年人的开拓,会毫不犹豫地制止;对新奇的事物,更是深恶痛绝。社会的发展,靠的是童年、青年的递进式的创造,离开了童年的幻想、少年的奇思、青年的创造,人类不会前进。

趣味应该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一切都要在趣味的场中进行。童趣应该是大人们脑子中应该存在的思维方式。有人以稚体作画写字,作品饶有情趣;有人却饶无生趣,活着毫无兴趣,两种生活态度,你选择哪一种?我们需要童趣:童趣能增加世界的乐趣;童趣会使生活增添色彩;童趣让老人年轻;

童趣使人精神焕发;童趣让感情丰富多姿;童趣拉近了老少的距离;童趣融合了疏远的感情。童趣的世界,不应只是孩子的,应该是人类的世界、大人的空间。

有才!孩子们有见识有深度?太老成!缺少童真,孩子们“被改造”? 2010-05-25 04:56:00 来源: 成都商报(成都)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随着“十佳作文”浮出水面,本报联合成都全搜索推出的“第二届性情作文比赛”也即将告一段落。比赛虽落幕,但关于作文的讨论却并未停止。

日前,在成都全搜索网站及性情作文家长的QQ群里,关于孩子们作文的话题仍在热议。对复赛中选拔出的十篇作文的文笔和思想性,大家似乎并不怀疑。但这到底是不是孩子们的“真性情”?网上网下争议却不断。

大家在对孩子们老成的笔法唏嘘和佩服之余,也同时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与年龄相符的童真哪去了?”

支持派

娃娃们的深度让人觉得未来有希望

“娃娃们的作文写得太好了!”“真是太有才了!”比赛落幕,十佳作文浮出水面。不少读者都啧啧赞叹。“现在的孩子不一般啊!”小小年龄,见识却一点不输大人。“许多观点,大人未必都能意识到”。

家长陈先生的儿子也报名参加了此次比赛,从初赛一路走到现在,他一直在关注着各路选手。100强产生后,他把100篇作文依次看了遍,“确实都写得很好”,他把这些作为儿子的作文教材。对于十佳作文,他更是觉得“不少孩子都有点小鲁迅的感觉”,他对这些小选手们赞叹有加。“如果没有真性情比赛,这些孩子们的心里话可是很难看到”。

市民吴先生也有同样的感觉,“娃娃们的文才确实不错,要是每个孩子都有这般见识,中国的未来就有希望了。”吴先生笑着说,这话听起来可能有些“大”了,但沉下心来读这些作文时,“确实觉得很有嚼头”。

不少老师也有同样的看法。实验小学一位语文老师说,其中好几篇作文不仅文笔优秀,而且见解也很独到,比如《阿鲤》、《喝哪杯》等等,“即使是考试作文,这样的作文分数也不会低。”茶店子小学一位语文老师也表示,选手的思辨能力不一般,观点很独到。“这样的作文,或许在传统学校评价中不大受欢迎,但或许是社会比较能够接受的类型。”

反对派

十来岁娃娃的老成是“被改造”的结果

但在反对派看来,十篇佳作里的“成熟劲儿”却太过于“社会化”了,缺少了十来岁孩子应该有的童真,“并不是真性情”。

网友“平步青云”认为,他点击查看了所有的复赛作文,这十篇确实可算上乘之作。但越看孩子们的作文,他心里就越别扭。“不是中小学生的作文比赛么,怎么都是些成人的调调?”“平步青云”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小学五年级时的获奖作文,捣鸟窝的故事被他写得童趣盎然,但这样的童年趣事却几乎没有在参赛作文中体现,“这些参赛作文好是好,可惜童趣少了点”。

“十多岁的孩子就能对人生、对社会有这么深的认识吗?我表示怀疑。”家住城南的张先生也表示了反对意见。在他看来,孩子们“有故作老沉”的嫌疑。“一个个都是绷起脸来说话,有的模仿著名童话,有的模仿鲁迅。”并非袒露了自己的“真性情”。

张先生认为,透过比赛,他还看到了当今中小学生作文中另一个毛病———“太深沉”。“我相信,这些孩子生活中也不完全是这样的,他们一定有他们童真、童趣的时候,只是这些时候,这些表情没有留在作文里”。“因为大家都习惯了,不深沉一点就是平淡,不特别一点就是俗套,所以,他们才被迫„板起了脸‟不得不接受社会的改造”。张先生认为,孩子们作文里的思想是被这个时代、被作文教育“改造”了的结果。

作家

童心和老到文笔不矛盾童真缺失是社会使然

饶雪漫:“作文中的老成,不一定代表现实中的老成。”饶雪漫说,思想成熟并不是坏事。懂得多只是说明孩子更有判断力,这是社会进步使然。若要追究原因,她认为是现在孩子可阅读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是网络出现后,孩子接触到太多成人世界的东西,很容易“把大人的思想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话”。另外,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也是造成孩子“失去自己语言”的原因。老师希望孩子的作文写得“有思想有深度”,孩子讲心里话却被认为“太粗浅”,孩子只能按照大人的喜好来写作文,因为“这样写就能得到高分”。饶雪漫认为,正因为孩子们有童真,才会容易被大人指引,社会、学校、家庭对此都有责任。

魏明伦:“保持童心并不是要用幼稚的语言来表现”,同理,文笔老到也不代表孩子没有童心。会“做文章”不是坏事,技巧的成熟是写作能力的进步,古代的神童、近代的文学大家,他们表现出的才华和文学素养都是早熟的。但他也坦承,“现在的孩子们确实很少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他认为童心是一种天真无邪,是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世界知道得越少,童心就越多”,但在现代社会“这是一个悖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孩子吸收更多的知识,也让他们过早地接触到社会的世俗和功利。虽然孩子们的写作中缺少一些青春气息,但这是时代使然,只要他们表达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那就是一篇好作品。

对话十佳作文小作者

廖思雨:

我的作文不是最好的但是不做作

在众多获奖作品中,廖思雨的文笔可说是相对“稚嫩”。但这在评委看来,文章吸引人的地方是她的观点和认识。在其他选手觉得“严肃”的决赛中,她直言拿三杯水作比较是“无聊”的。而由水及人,“和别人作比较”也令人“厌烦”。对于妈妈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她常常“仰天长吼”,恶狠狠地告诉妈妈“那你去当她的妈妈吧。”对于作文进入十佳,廖思雨觉得很意外。她说自己也没想到竟然会进十佳,因为她的作文在班上还只是“比中等高一些”。“我想是因为我很真诚吧。”“我的文章写的都是身边的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怎么想就怎么说。”没有做作,更没有虚伪的范式和套路。

李思巧:

文风老练,妈妈调侃她“抄袭”

和廖思雨的意外相比,小作者李思巧获奖却“没有悬念”。

父母爱书,使李思巧从小耳濡目染,也使她显出一份超越同龄孩子的成熟:“得不得奖无所谓,主要是看实力。”李思巧说,自己对胜出并不意外。“我妈妈也是个作家,我的写作受妈妈的影响很大。”

李思巧说,平常自己最爱看书,家里的书都被她看完了,每周还要去图书馆。在她看来,现在孩子的作文往成熟发展,并不值得意外。“因为现在的孩子看的书很广,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就老练一些”。李思巧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看到她的复赛作文后,妈妈也很吃惊,“她说我写的不像是这个年龄孩子的文章,说我是抄的”。为证明自己的“清白”,她当下让妈妈给她出一道命题作文,让妈妈心服口服。

胡秋阳:

随身带个小本子,随时记录所见所思

“我觉得心里美滋滋的。”胡秋阳知道自己的作文获奖了,有点儿开心,又有点儿不好意思,“刚开始我对自己没什么信心,直到舅舅说我的文章像山东大馒头,„乍一看不好看,吃下去还是挺有嚼劲儿的‟。自己才有了点信心。”

胡秋阳说自己对“好作文”的认识有这样一个过程:曾经以为,那些文字的风花雪月,华丽辞藻的堆砌才能让文章显得优美、有水平,但是后来看到那些朴素而有感情的文章,却让自己很有感触,才发现“表面的华丽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自己随身都会带着一个小本子,看到什么、有什么想法都会随时记录下来,慢慢地自己的作文水平和认识水平都提高了不少。

吕可欣:

我也写过“假大空”最喜欢“怪”题

吕可欣对死板的作文题目“满腹牢骚”,她说她最喜欢“怪”题,“越怪越好”。出于对“怪”的偏爱,一旦面对老式或应景的作文题目,吕可欣就觉得下不了手,这时她就会用“作为新中国的好少年,我要努力学习”此类空话来搪塞。

“其实老师也不喜欢我们这样写,但是我又不知道该怎样写。”吕可欣说,虽然学校也开设了作文课,自己也看了不少作文书,可就是提不起兴趣。“写„动‟就要写神态、动作,写„静‟就写形状、味道,这些基本没什么用。”好在,这次复赛的题目是开放式的,自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写作过程中,自己也有刻意避免和其他选手同样的表达方式,不过写的却都是自己的真感受,毫无模仿和抄袭的痕迹。

小学童真作文!~

2008-06-17 15:47

各位开始看之前嘴里最好不要有东西,不要喝水,双手捂着肚子哟!~

1.高中有一同学上课打牌被发现,老师要求写检查。第二天,其他打牌的人在班

上念过检查后,他走上讲台念道:"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我昨天上课打牌被老师发现了……"我们老师当场闷掉!那位老兄现在在上导演系,不知大学的老师是否扛得住?

2.有个同学作文总是习惯用象声词开头,例如"咚咚咚,一阵鼓声传来","啦啦啦,一阵歌声传来"等。

3."我和同学某某某骑车出门玩,他的气门芯坏了,我就把我的拔下来给他装上,我俩一起高高兴兴骑车回家了。"

4."运动会100米比赛终于开始了,同学们像一只只脱疆的野狗奔了出去。"

5."我因病故在教室……"

6.我小学的时候,常有命题作文叫写好人好事。于是老是有人写捡到钱。有人为了夸大自己的功绩,写在公园捡到了1亿元,还都是10元人民币的,厚度有一语文书(小学四年级的)那么厚,老师当场就给念出来……

7."老大娘拿出四张500元的人民币。"

8."'我有个同学,他长的不高也不矮,在1米76以上,1米78以下'我初中同学的作文……"

9.经典句子,每人都写过:"今天天气真好,晴空万里,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10.小学老师出半命题作文:"我的xxx",随便写人写物。结果我班同学作文题目:《我的战友邱少云》。

11.我小的时候写日记,老师规定要200字以上,当时四人一组,有小组长检查字数,我同组的一位仁兄写到"今天妈妈让我出去买菜,我问多少钱一斤,卖菜的说5分,我说:真便宜呀真便宜,真便宜呀真便宜……"组长数了数还差4个字,于是仁兄又在后面加了一句,"真便宜呀"。

关于孩子童真的句子篇三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句子》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句子

很久以前发给你的短信收到没?什么时候?反正很久了,那时你还是个孩子,我想祝你六一快乐!

两角钱一颗的大大泡泡糖是我的最爱,几个小伙伴坐在一起比赛谁的泡泡吹得大是最开心的事。

六一是纯洁的,六一是欢笑的。每个人在六一是看怀大笑的。

六一的歌是甜甜的,六一的花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美美的。

儿童节愿你找回童真,抛开忧愁;儿童节愿你绽出微笑,驱除烦恼;像孩子一样放肆玩闹,像孩子一样快乐无忧。

红灯停绿灯行,可爱人儿在地球。数星星盼月亮,萤火虫儿眨眼睛。蓝皮鼠大脸猫,世界有你更闪亮。扑飞蛾抓泥鳅,滴哩滴哩滴哩哩。风筝飞梦想追,我们长大了!

眷恋有如海洋,一次又一次起伏的浪。在白发时重温那起帆的船,将没有人能记得你的一切,像我记得的那么多那么好。

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六一是孩子们的渴望,六一是孩子们的渴望,六一是孩子们的专场,六一是孩子们的天堂。

日子把风霜刻在脸上,岁月把回忆印在心头。但童心是一种心态,即使岁月蹉跎,时光荏苒,珍惜它,爱惜它,你将年轻永驻,六一儿童节,记得保持童心!

儿童节祝曾是孩子的你:青春不老,保持纯真的心,拥有甜美的微笑,孩童般的皮肤,节日快乐!

人老心不老,热情是宝;身老容不老,青春永葆;岁老天难老,爱比天高。有童心,没烦恼,六一儿童节就到,祝福把你关照,愿你一生都做大龄儿童

童年是最美妙的,充满自信;童年是最开心的,无忧无虑。童年是花朵,童年是种子,充满生机,富有活力,追忆童年,回味童年。

呵呵,今天是个好节日,有心事的朋友们,忘掉烦恼吧!让今天只有透明的欢乐,让今天只有“甜”的愉悦!来吧,朋友,祝福“六一”,相聚“六一”!

哼一段童谣,把童年叫醒;看一个童话,把童趣叫醒;发条儿童节短信,把童心叫醒。儿童节将到,愿你脸上常挂满孩子般的纯真笑容,生活像孩子般无忧无虑。

立凌云之志,做栋梁之材。宝贝,祝你六一节快乐!

快乐像雪球越滚越大,烦恼像雪糕越吃越少。饿了吃个饱,累了就睡觉,开心微微笑,失意闹一闹,荷包名堂不少,就是没钞票。一切随缘,童心到老!

哭过双眼的红色,仰望天空的蓝色,等待寂寞的黄色,想你快乐的橙色,痛苦药片的白色,健康呼吸的绿色,分享浪漫的紫色,生活像是一道美丽的彩虹,总是

儿童是偶们的未来,是偶们的希望,是偶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练功须乘早,立志少年时,年少宏图远,人小志气高。

儿童节是人生第一节,从儿童节到青年节,从光棍节到情人节,从父亲节到母亲节,从重阳节到清明节,每一个里程碑,都是一颗童心。童言无忌,六一快乐!

上联:风在刮,雨在下,我在等你回电话;下联:为你生,为你死,为你守候一辈子!横批:发错人了。不过还是祝你节日快乐呦!

儿童节又到了,又成长了一岁,首先要感谢亲爱的爸妈给了自己生命,其次要感谢身边的朋友们的关心,在此,谨对你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最衷心的祝愿!

人人都是儿童。儿童属于你,儿童属于我,儿童属于他,儿童属于我们大家。

儿童节了,祝你像儿童一样活泼可爱,像儿童一样诚实善良,像儿童一样纯真好奇,像儿童一样天天向上。但是不能淘气,更不准夜里尿炕!

儿童是人类最珍贵的天然资源。 宏伟理想鼓斗志,幼小心灵开红花。

和最简单的歌,给你没有浮躁和压力的六一舞台,展现一下纯真的年代,六一快乐。

关于孩子童真的句子篇四
《童年5》

浅谈童年体验与教育责任

施 颖 田良臣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摘要:童年本应是人生成长阶段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本应是尽情玩耍、尽情诚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时光,然而这美妙图景却逐渐离我们远去,儿童“成人化”倾向愈演愈烈,这给予教育以警示。它促使我们全面思考教育与儿童生活的复杂关系,将儿童尽快地社会化,把儿童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责任;让儿童像儿童那样地生活,享受他们这段生命历程所特有的快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同样也是教育的责任。

关键词:童年体验 童年消逝 教育责任

童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萧伯纳所说:“童年时代是生命在不断再生

[1]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人类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再生过程中永远生存下去。”夸美纽斯认为儿

童是“上帝的种子”,生而具有和谐发展的根基和无限的潜能,故教育应按照学生的年龄坚

[2]持采用正当的方法来实施,使智性不被强迫去做天性所不倾向的事情。蒙台梭利在《童年

的秘密》一书中进一步强调“是儿童创造了成人;不经历童年,不经过儿童的创造,就不存

[3]在成人”。从上述的种种话语不难得出童年的价值,但现代社会往往却忽视了这种价值。

美国媒体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写了一本叫《童年的消逝》的书,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论点:在美国,童年正在消逝!“放眼望去,人们不难发现,成人和儿童在

[4]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处世态度和需求欲望上,甚至身体外表上,越来越难分辨了”。尼

尔·波兹曼关于童年正在消逝的观点,促使我们反思中国儿童的生活境遇。“童年”的身影悄悄的走向远方,只能从追忆中去体味。

一、追忆童年

童年应当无忧无虑,时间过得缓慢,是一个游戏的时光:在这条路上,时间慢慢地、悄悄地流逝,甚至没有人注意到它的逝去。他沉着地走着,带着好奇的目光,左顾又盼。在人生的路上,确实没有必要着急,身后没有人催促,也没有人等待,你的同伴也一样无忧无虑

[7]地走着,经常停下来游戏。童年,最值得怀念的就是无忧无虑地玩耍,在这一时期,玩并

不是非要别人来教或者被别人认可,而是一种自发行为,一种非常严肃认真的活动。正如荷兰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一书中所总结出“玩”的以下特点和规律:自愿,超出了普通生活范畴,局限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不很严肃而是消遣,有规则束缚,是提升文化价值观念和促进儿童学习领悟这些观念的重要途径。

(一) 追忆童年文化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景象:几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可以自然地玩耍起来,也可以安静地端详对方几分钟之久;几个小女孩将玩具藏在小椅子下面,再拿出来,又

藏下去,乐此不疲;小男孩和小女孩不断地往返于衣帽间和洗漱室,我们不禁会问他们在展开一个什么故事?是在捉迷藏吗?儿童之间的交往,令成人不可思议,儿童世界似乎存在着一种天生的、独有的“秘密话语”,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感受、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话语、共同的行为方式„„儿童的天性促使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是儿童自己在与同伴的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之间相互认可的文化,由儿童自己决定其标准和价值。

儿童文化是儿童群体自己建构的文化,是儿童这个群体特定的生活方式,普遍存在于儿童的交往、生活与游戏之中。当我们逐渐长大时,会不自觉的回忆起小时候玩耍的时光,或是看到现在小孩子玩耍的相似图景时也会不禁发出感慨„„童年话语、童年游戏就这样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

(二) 追忆童年的“十万个为什么”

儿童天生有着想说时说想哭时哭想笑时笑的真性情,有着最简单、最直接的思维表露。儿童生来犹如一张白纸,具有纯洁而天真的心灵,但在快餐式的生活节奏与便捷教育的共同努力下,三岁的孩子“出口成章”,五岁的孩子即是“小大人”,满口的成人语调。童年的“十万个为什么”已离我们远去。在儿童的眼中,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发生与改变都有其目的,儿童常常喜欢询问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者某些事物的起源,并期望能得到成人的解释。但是,儿童的许多发问常常令知识丰富的成人甚至学者都哑口无言,然而,正当成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儿童自己却给了自己一个完美而合理的解释。

二、童年体验消逝的表征

(一) 传统儿童游戏的消失

游戏是儿童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为自己建构出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儿童可以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他想要的东西,从而使自我得到满足。但现在过去在城镇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传统儿童游戏正在消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儿童游戏文化曾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从幼童时期的过家家、丢手绢、拔萝卜、老鹰捉小鸡、捉迷藏,到少年时期的跳房子、跳绳、踢毽子、弹球、抽陀螺、放风筝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滋润着各个年龄阶段孩子们的闲暇时光。

可现在谁还看见九岁以上的孩子在玩丢沙包、玩抛接石子、跳房子等这些曾经给我们童年带来欢乐的传统游戏,大部分孩子把闲暇时间“贡献”给了培训班或直接面对网络游戏。在童年时光无法玩着那些接近自然的原生态游戏(即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一书中

[6]所说:大自然给我们的是游戏,是有激情、有欢笑、有愉悦的游戏)是孩子的悲哀,孩子

的童心、童真和童趣因为传统游戏的消失而消逝。游戏可以唤起孩子的好奇之心、探索之心,在游戏中你会听见孩子爽朗的笑声,争执的吵闹声与哭声,在游戏中孩子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这一切现在的孩子已经逐渐无法体验到了。

(二) 儿童话语逐渐萎缩

儿童有着区别于成人的话语体系,但现在我们儿童的说话语气、方式、内容已然成为了一个“小大人”,失却了儿童所应有的童真、童趣的话语。为什么童年的话语逐渐萎缩呢?这与父母的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息息相关的,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家庭教育对于童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总是告诫孩子:不要随便说话,防止闹出笑话;不要发表与长辈相左的意见,只管听着就行;不要说太多的话,沉默是金„„这些告诫的话语已然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正试图将天真无邪的孩子引向一个个封闭的“胡同”。正如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的一段话所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

[11]儿童。童年和成人的分界线正迅速模糊,这个观察对于关注它的人平淡无奇;对于不关注

它的人,也不置可否。

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往往忽视了儿童的话语,他们常常以经验丰富自居,在儿童面前高谈阔论,却很少去倾听儿童内心的话。儿童的话也许有些幼稚,有些可笑,有些无厘头,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无视他们的话,教育应该还予儿童话语权,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哪怕语句不通,漏洞百出,也要鼓励他们继续说,因为这就是儿童,充满着童趣与童真,他的话语必然有着区别于成人的异处。

三、童年体验消逝的原因

(一) 儿童的自主时间被剥夺

看看我们的儿童,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折腾下,他们是多么的繁忙,多么的劳累。不知道有多少知识点等待着他们去记忆,有多少培优班等待他们去学习,他们不停地奔向远方,疲惫不堪,几乎连喝口水、喘会儿气的时间也没有,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奔向何处,知道的只是向前,向前。儿童被强行裹入变成一名匆匆向前的“过客”,正如那首校园民谣:“上学做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的,作业最多的,睡觉最迟的,最困最累的,是我是我还是我„„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也本应该有大把的时间来经历这样的过程,可现在这一切都是奢侈。

我们可以回忆起原始人简朴和平静的生活,在那里儿童可以找到一个自然的避护所。在这样的原始社会里,儿童跟以平静安宁的方式从事简单工作的成人相接触。儿童的周围就是家畜和他可以随意触摸的其他东西。他可以做自己的工作,而不必害怕遭到反对,当他感到

[8] 疲倦时,他就躺在树荫下睡着了„„这样随性舒服的画面令人向往。

(二) 应试学习占据了儿童全部的生活

卢梭曾批评以文字为主导的教育压抑了儿童的生长,使之变成畸形的成人,这一批评多么切合今天中国教育的现状,其极端表现就是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今天绝大多数儿童不得不成为考试的工具,为了取得一个好的分数,上一所好的学校,找到一个好工作,课余时间全部被家长安排各种培训班、辅导班、才艺班。过度的学习全面占据了儿童的身心,使他们没有时间玩耍、嬉戏,失去了儿童特有的天真活泼。正如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开篇所述: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

[4]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

儿童时光应当是一个以游戏为主,功利性的劳动为辅的时期,但在中国,强制性的学习挤占了儿童几乎所有的时间。至此,儿童生活原有的五彩缤纷变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黑白两色,使得他们的快乐一点点消逝殆尽。“快乐童年”变成了“黑色童年”,所以,我们依稀还听见他们在唱着那首不变的歌:“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盼望着游戏的童年„„”

(三)儿童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儿童文化处在被边缘化的状况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儿童的居住环境、电视媒体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学校教育等都是密切相关的。这边主要讲两点,一是儿童的居住环境,现在基本都是公寓式的住宅,孩子们像被囚禁在笼中的小鸟,与自然隔绝着,也彼此隔绝着,再加上现代家庭普遍为独生子女,儿童彼此间的交往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没有了儿童的集合交往,儿童就没有机会在不受成人的干扰下,自主地开展交往与活动。儿童独有的文化断裂了,传统的儿童游戏失传了,儿童特有的天真与顽皮消失了。二是电视作为视听大众文化,一方面给儿童生活带来了新的乐趣,另一方面却剥夺了儿童游戏和交往的时间,剥夺了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体验的机会。儿童是与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喜怒哀乐的同伴打交道,同时也自然地与生长着的自然万物交流。可在电视面前,他们再也无法在草地上打滚,也无法到林中和小鸟在一起歌唱。他们可以在电视上了解到小麦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却闻不到小麦成熟时的清香,更体验不到小麦抽穗时给人的喜悦。儿童文化中整体和直观的观照方式慢慢地被忽略,虽然他们获得了知识,却远离了真实的体验,最终导致“童年体验的消逝”。[4]

[10]

四、教育应如何才能还予儿童本真

(一)家庭教育——成人需重新审视自己,尊重儿童的思考

如何阻止童年体验的消逝,或者说,如何让儿童保留童年的本真,还儿童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是教育的责任。教育与教育者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对此,张文质和林少敏有过一段精彩的表述:我们觉得现在的教育机构、现在的教育者已经没有资格、没有权利还处在那样一片沾沾自喜、妄自尊大、认为真理统一于我、万物皆备于我的一种坦然的、先天性的、权威的状态。这个状态必须全面地加以反思,反过来对儿童世界,对儿童的心理、对儿童的存在状态必须带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来加以重新理解,重新了解,重新认知。对儿童的世界来说,我们在《保卫童年》中提过,儿童世界相对于成人世界来讲,现在已经相当地被曲解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总是觉得成人世界天然握有真理,成人世界是一个值得效仿、值得跟进,值

[9]得复制的世界。

其实未必如此。成人时常会遇到儿童许多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儿童的眼中,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发生与改变都有其目的,儿童常常喜欢询问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者某些事物的起源,并期望能得到成人的解释。但是,儿童的许多发问常常令知识丰富的成人甚至学者都哑口无言,然而,正当成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儿童自己却给了自己一个完美而合理的解释。《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贾德说过“小孩子应该比较可能成为好的哲学家”,因为儿童的各种表现最为逼近真理的本质,儿童是比成人缺少经验和知识,但是他们并不缺少思考和讨论事物的能力,有时候他们只需要很少的经验,就能讨论一些深刻的问题,例如,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对于儿童来说,深刻的哲学问题起源于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困惑与好奇。因此,成人不能小视儿童对于问题的解剖能力。

(二)学校教育——反思与行动

回到教育本身,保留儿童的本真(童心、童真、童趣),在反思的基础上要进行行动。通常认为,学校教育有两项职能:一是培养人;一是让儿童幸福地生活。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教育应当关怀生命,回归生活,使整个教育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等,都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具体来说,可以将学校时间分为教学时间与自主活动时间。在教学时间内,根据国家的课程计划,安排教学。在自主活动时间,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儿童可以自主交往,自由游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教学目标与作业,没有成人的权威,儿童在这段时间尽可能展示与发展儿童的天真、率直、不计功利,自由自在的一面。这段时间的学校,是少年宫与俱乐部,是自由气息浓厚的家庭,是儿童生活和玩乐的地方。学生可以看电影,在图书馆自主阅读,在学校微机室上网,在体育场做运动,在兴趣班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这段时间内,玩得高兴本身就是目的,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等成为次要目的。这段时间是“给儿童的生活留足‘空白’,留足成长的‘自由地’,应当还儿童一个本来属于他的美好的天赐的世界”。在学校如此,在家更应是如此,父母应交予他们自主时间,让儿童尽情的在玩乐中用一颗童

[8]心去感受那份童真与童趣,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

[11]卢梭说“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惟有如此,

儿童才能成为拥有童心、童真、童趣的独立完整的个体,才能自主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绿原.人生的睿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3]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伍香平.童年体验的追忆与童年的本质及其消逝[J].学前教育研究,2011,(8).

[6]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多人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7]让·皮埃尔·内罗杜.古罗马的儿童[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熊华生.童年消逝与教育责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4).

[9]林少敏,张文质.站在儿童这边:对教育更多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4).

[10]边霞.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1,(3).

[11]卢梭.爱弥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作者简介:施颖,女,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011级教育学原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田良臣,男,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地址: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关于孩子童真的句子篇五
《童真、童心、童趣》

[关键词] 儿童视野 作文教学

[摘 要] 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让儿童不失童真、童心、童趣,让孩子认识到只要用心去观察、去感受生活中哪怕是小小的但却是真实的事情,还生活之本来面目,就是一篇好文章。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让学生找得到属于儿童自己的感觉,让学生在童真、童趣、童乐中写作,写出自己童真的世界,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童真、童心、童趣

-------浅谈儿童视野下的作文教学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尔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写作就是绝对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贯注在里面。换句话说,写作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顺应了几千年来“一切围绕考试转”的思维定势,把作文教学也瞄准了考试,把握规律,不求写得好,但求写不坏,教学生仿写、套写,以不变应万变。长此以往,学生也形成了一种写作定势,都用一个模式去套、去编,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个性,越编越编不出内容,越没有内容就越不想写,越不想写当然也就越写不出来,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让儿童不失童真、童心、童趣,让孩子认识到只要用心去观察、去感受生活中哪怕是小小的但却是真实的事情,还生活之本来面目,就是一篇好文章,使学生真正提高作文水平。

一、走进童真生活,激发写作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凭老师的压力而强迫学生多读多写,往往事与愿违,南辕北辙。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诱导学生满怀激情、充满情趣、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作文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学生才会忘情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写作练习。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应该从作文材料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从写作中体验到生活的情趣。那么,儿童作文的源泉何在呢?叶圣陶先生有更进一步的表述:“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息。”可以说,没有儿童的生活积累,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表达。儿童的生活是什么?是玩耍和游戏;是按照他们的规则和方式开展的交往;是从他们的视角作出的观察„„相对于成人,儿童的生活是单纯的,是真诚的,是快乐的。儿童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儿童从童真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本源。

比如,我们经常开展一些“小鬼当家”、 “啄木鸟行动(挑生活中的错别字)”等生活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当小记者,编辑手抄报,指导学生把数学习题编写成数学小故事,把观察实验写成实验小论文,把看到的电影故事写成文章等等,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

活化,引导学生快乐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描述生活,享受到习作的乐趣。

二、指导观察,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不能说不丰富,学校、社会、家庭,到处是他们活动的天地。可许多学生往往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是因为对生活缺少观察。

“生活就是一本活书,生活处处皆素材”。作文教学要把生活引入课堂,让孩子在一定的活动化的情境中再现生活,借以实践体验,升华为理性知识。同时也要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到野外去领略自然风光,亲近大自然;到社区去体察世态人情,拉近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学生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随手记下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和物。这样,发现多了,积累多了,写起文章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如写《我的爸爸》之前,给学生两周时间,让学生去采访父母、亲戚、朋友,观察爸爸在家的举动,上班的情形,全面地了解爸爸。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留心周围的事物,细细体验,创造出内容新颖、有个性的文章来。

三、细心呵护,鼓励学生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意”

大文豪苏轼的作文秘笈之一是:一物摄之,意是也。“意”就是思想、观点、体验和感受等。任何一个人写作,都要表达自己的“意”。对生活,儿童有自己不同于成人的观察和体验,有自己的“意”。儿

童作文就是儿童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但是,不少教师却总是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意”,常常认为其“意”不够深刻、不够全面,于是千方百计进行拔高。殊不知,儿童的作文贵在纯朴天然、童心童趣、真情实感!而不是无限拔高、无病呻吟、故作深沉!

有一次,我们班写一篇关于“快乐”的作文。有个孩子平时很调皮,他在作文中写到:“在我眼里,大人吵架自己偷着乐有味儿,出门旅游各种美食要比风景更诱人,在蹦蹦床上傻跳几个小时就是带劲儿„„”没想到这篇作文引起班上同学哄堂大笑,似乎作文就要写好的一面。此时,老师如果再对她的真实进行否定的话,那么,这孩子将来还敢表露真实的心声吗?这不是对孩子个性的扼杀吗?这些发自内心的话语,多么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啊!

我们要多给学生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单元作文训练目标范围内,放手让他们自主定题,自主选材,自由地写他们想写的话,自由地宣泄自己的感情。我们要让学生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这样学生才会乐学乐写。

四、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作文的主动性

“厚积而薄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写作心理来分析,阅读是“吸”,写作是“吐”,没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吸收,就不可能有准确精彩的表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说的就是读书与写作的利害关系。

既然读书如此重要,学生该怎样进行阅读呢?

首先要抓好课内阅读。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文,

在谋篇布局、选择材料、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各有特色,且有针对性。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训练作文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凡优秀的作品,本身就告诉我们,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通过熟读各大家的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阅读不只在课内,还要加强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外应该读些高品位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儿童精神成长的最佳营养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有了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儿童文学阅读,学生要写点东西,应该不会太难。

五、评价励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几句话为我们点明了作文修改的方向。当然,需要提高的是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而不是教师修改作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是老师一字一句地去修改学生的作文,而是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让他们具备这种能力。通过修改,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通过修改,让学生思维得到锻炼;通过修改,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改交流中拓展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

关于孩子童真的句子篇六
《让你笑到肚子痛的童真语录》

让您会心一笑的童真语录 这是一个幸福家庭,一个有爱的母亲记录着她家宝宝小米乐(四岁)那充满童趣,纯真的话语。

童真语录一:米乐和周小灶(他老爸),在大厅下军棋输了,大哭。小白(他老妈)把他抱到房间问原因,他一边抽泣一边控诉:“妈妈,你老公自己看打战的电视,学方法。我都没有看,所以我下棋下不过他。”小白为了安慰他,跟他说三十六计才是最厉害的。这两天放学一定要看三十六计的动画片。

童真语录二:米乐跟小白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个:米乐说:“妈妈我不喜欢海洋馆的白鲸。”小白说:“白鲸那么可爱你为什么不喜欢?”米乐答:“可是白鲸应该生活在大海里面,海洋馆水池那么小,它都不能一直游.。”

童真语录三:第二个对话发生在晚餐前,米乐说:“妈妈以后我们以后不吃小鸡小鸭小鱼好不好?”小白问:“为什么?”米乐说:“它们都生活在地上和水里,每天快快乐乐,被吃掉不是很可怜,我们以后就吃青菜和草好不好。”

童真语录四:第三个对话发生在傍晚散步的时候,米乐牵着小白的手问她::“妈妈,为什么要给小狗狗套狗链,狗狗也会痛啊。”小白说:“街上车很多,狗狗和小朋友一样不能乱跑。”米乐恍然大悟:“我可以牵妈妈手,狗狗手太短不能牵。”

童真语录五:一起吃刨冰,点了一份鸡排,给米乐一块,米乐说这鱼味道不错小白说:这是鸡。”米乐很惊讶:“什么,这是鸡?鸡好好的为什么要吃它。” 米乐停下来继续说“我不吃了,我舍不得吃它,它又没有做错什么,我们吃了它的话,鸡不就越来越少吗,多可怜”。

童真语录六:米乐问他爹;“什么是汉奸?”周小灶想了半天:就是中国人帮助日本人打中国人。米乐又问:“那日本人帮中国人打日本人叫什么?”——“国际友人”

廖志峰(闽南人)

小编小廖寄语:看了小米乐纯真的话语,您是否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了?记得曾看过这句话:“每个人呱呱落地时,都是那么的【正版】。只是后面活着,活着就越来越【盗版】]!”或许曾经的您也如同米乐那样天真,而现在正在为了生活而努力打拼,但无论多忙,多累,请记得照顾您好自己,保留那内心份纯真,让笑容常驻您的嘴角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5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