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字霸气的对联

| 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八个字霸气的对联篇一
《一些搞笑又霸气的对联。。。》

1上联:subway,railway,highway,way way to die 下联:investigator,officer,announcer,sir sir to lie横批:welcome to china!2上联:练级路上人人称我垃圾,我无语,因为我是男人下联:跑环途中个个叫我结婚,我害羞,因为我是女仙横批:世道3上联:网易一卡通下联:卡了怎能通横批:卡贵网不通4上联:为130生,为133死,为cdma奋斗一辈子下联: 吃移动亏,上联通当,最终死在小联通上横批: 移动梦网5上联:有小便,宜下联:得大解,脱横批:鞠躬尽瘁6上联:想当年,羊脂仙露,灵异天香,老婆一个,朋友一帮,能把天怪全杀光下联:现如今,青月灵草,白露为霜,朋友一个,老婆一帮,能把装备都要光横批:网游那点事7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下联:你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8上联:龙年浮云hold住?你妹卖萌信不信?下联:河蟹神马伤不起!尼玛坑爹有木有!横批:给力2逼9上联:看背影急煞千军万马下联:转过头吓退百万雄师横批:我的妈呀10上联 :日本人在核辐射中等待碘盐下联: 中国人抢碘盐以等待核辐射横批 :无盐以对

八个字霸气的对联篇二
《对联》

1、西湖龙井 张 岱

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

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

[简注]西湖:为浙江西湖。 龙井:在西湖凤篁岭上,泉水出自山岩,四时不绝,旧传井下有龙。今杭州之龙井茶由此而得名。 张岱(1579-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清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入清后,隐居山林著书。有《陶庵忆梦》、《西湖梦寻》等。 壑:沟池。《礼·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渥洼:水名,此指黄鹤山顶的龙池,据说出云必雨,此指龙井。联语由龙兴致雨而联想生发,造语自然,切地切景。

2、上天竺寺 前 人

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山皆学灵鹫,洛迦从南海飞来。

[简注]上天竺寺: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南。 临安:府名,今杭州市,南宋曾在此建都。 法像:指像。 北朝:朝代名,南北朝时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总称。佛教在南北朝时盛行。 灵鹫:即灵鹫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山中多鹫,故名。或言以其形似鹫头而称。释加讲《法华经》、《无量寿经》于此。省称灵山、鹫峰。我国往往沿用其名,如杭州之飞来峰亦名灵鹫。 洛迦:山名,即洛迦山,为补陀洛迦山的简称。相传汉梅福炼丹于此,又名梅岑山,在今杭州普陀县,四面环海,风景佳丽。与九华、峨眉、五台并称佛教四大名山。 联语融佛教故事传说于一体,诙谐有致,别有旨趣。 见《古今联语汇选》(一)

3、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简注]晋祠:在山西太原西南悬瓮山下,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一字青主,别号啬庐等。明末清初山西曲阳(今太原人)。明诸生,入清后隐居不出。有《霜红龛集》。虽被康熙朝征举为博学鸿词,并授中书舍人,亦不为所动。联语用名词短语互对,道尽隐居生活恬静幽雅,悠闲自得的情致。 见《古今名人联话》

4、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简注]金圣叹(1608-1661),本名采,字若采,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诸生。明亡,改名人瑞,字圣叹。入清,绝意仕进,从事著述。顺治帝死,以哭庙案被杀。有《沉吟楼诗选》。联语朴实无华,寓意情理于感慨之中。他在临刑前所题之“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一联,用“莲”谐“怜”,“梨”谐“离”。看来,这是金圣叹最大的不满意之事。此时此景,从容写出,坦怀自见。

5、无 题 前 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简注]上联说,是甘还是苦应当自尝;下联说,或方或圆,各有所长。联语论说入理入情,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见《中华对联大典》

6、题歌台 李 渔

休萦俗事催霜鬓;

且制新歌付雪儿。

[简注]歌台:在江苏南京芥子园。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浙江兰溪人。工小说,善联语,尤精谱曲。有《笠翁文集》等。萦:萦绕。霜鬓:耳边白发,喻年老。雪儿:隋末李密的美姬,能歌舞,密常选宾僚之佳辞付之叶音律为歌,称雪儿歌。李渔为清初戏剧家,其芥子园有歌台,教习演唱之处所。联语表现了他热衷戏曲,不受俗事所牵绕的心绪,感情真挚。 见《古今名人联话》

7、贺毛稺黄迁居 前 人

望重不宜居闹市;

书成恰似入名山。

[简注]毛稺黄:生平不详。望重:有声誉受人敬仰的人。名山:即名山事业的省称。汉司马迁撰《史记》,自序谓自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后以著作为名山事业。联语造句稳重,上联切迁居,下联切著述成就,颂扬之意,祝贺之情自见。 见《中华对联大典》

8、题今又园 前 人

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

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简注]今又园:由南京移居杭州后建,是南京芥子园的又名。繁冗:繁琐杂乱。尘市:取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句意。1677年,李渔从南京移居杭州,居西湖之滨,筑园名今又园,联语用对比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湖山的美好和全家的欢悦。 见《古今联语汇选》(一)

9、贺张之鼐夫妇双寿 前 人

月圆人共圆,看双影今宵,清光并照;

客满樽俱满,羡齐眉此日,秋色平分。

[简注]张之鼐:字仲谋,号半庵,浙江仁和人。曾为李渔的诗文及《论古》写评。“月圆”句:张之鼐夫妇生日均在中秋。此句既切事,又切景。齐眉:即举案齐眉,典出《后汉书·梁鸿传》。旧时形容夫妻相敬如宾真诚有礼。联语处处照应“双寿”,诸如“双影”、“齐眉”、“清光并照”、“秋色平分”,恰是这副贺寿联的一大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贺者的真挚情意。 见《中华对联大典》

10、赠贾汉复联 前 人

未闻安石弃东山,公能不有斯园,贤于古人远矣;

漫说少陵开广厦,彼仅徒怀此愿,较之今日何如。

[简注]贾汉复:字胶侯,号静庵,明末清初山西曲沃人。入清后,官至兵部尚书、陕西巡抚。安石:指晋时谢安,字安石,《晋书》载:东晋谢安石“累违朝旨,高卧东山”,年四十余始出仕。后为尚书仆射,领吏部。斯园:指其在北京西草厂所建之园亭,“贾弃而不居,改为乡馆,凡山右(即山西)名贤之客都门者,皆得寓焉。”少陵:即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少陵,为汉宣帝许后之陵,在陕西长安县南,其地称少陵原,杜甫曾在此住居,自号少陵野老。广厦:杜甫曾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徒怀此愿”,但无法实现。联语意在褒扬贾氏,叙中有议,追昔抚今,

有感而发。 见《古今名人联话》

11、无 题 冒 襄

风流顾曲情如绪;

寥廓横空鉴若华。

[简注]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副贡生。入清不仕。有《水绘园诗文集》。此联作于1678年仲春,访友看梅遵属而作。风流:在此当指有才而不拘礼法,气度不同一般。顾曲:见《三国志·吴·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瑜必顾。’”后因谓欣赏音乐与戏剧为顾曲。绪:指连绵不断的情思、意绪。见南朝梁江淹《江文通集·泣赋》:“阗寂以思,情绪留连。”寥廓:旷远、广阔,语见《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此指书生意气。横空:弥漫天空。鉴:镜子,照镜子。若华:好像头发已花白。华,头发花白曰华。联语以顾曲周郎自比,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书生意气,情思如绪,已然白了少年头,似有叹惋之感。 见《明清楹联墨迹选》

12、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远近青山画里看。

[简注]拂水山庄:在江苏常熟。柳如是(1618—1664),女。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又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明末清初江苏吴江人,一说浙江嘉兴人。钱谦益侧室。有《柳如是诗》行世。联语从感受中写山庄,动静相衬托,突现了拂水山庄优美的环境,宜居亦宜耕读。 见《中华对联大典》

13、九曲溪 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万山遥拜一峰尊。

[简注]九曲溪:在福建崇安武夷山。黎士弘(1618—1697),字媿曾,明末清初福建长汀人。顺治举人。官灵夏道。有《托素斋集》。九曲:概指黄河河道的曲折。唐高适《九曲词序》:“河图曰:黄河„„河水九曲,长九千里,入于渤海。”三岛:即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一峰:指九曲溪口的大王峰,是武夷山的第一峰。联语突现九曲溪的地理环境,溪流的曲折之势,一峰的挺拔之奇,尽在十四字中。 见《中华对联大典》

14、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简注]湘西草堂:在湖南衡阳曲兰乡,乃王的讲学精舍。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衡阳(今湖南衡阳市)人。清初思想家、学者。入清后,隐居石船山下,发奋著述。有《船山遗书》等。清风:暗指清朝。明月:暗指明朝。联语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作清朝臣子的气节。正如他自题墓联云:“前朝干净土;高节大罗山。”另一自题联亦云:“留千古半分忠义;存大明一寸江山。” 见《中华对联大典》

15、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云飞楚塞长。

[简注]黄鹤楼:在武昌蛇山黄鹄矶上。相传始建于三国时的吴国黄武二年(223)。因仙人骑鹤来去和崔颢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因而名盛今古。顾景星(1621—1687),清初湖北蕲州(今蕲春)人。联语简炼,笔力雄浑,大有一楼雄峙江汉之气势。 见《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

16、望江楼 笪重光

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玉垒云开,峨眉月朗,夔门日射,剑阁烟消,郁郁葱葱,助全蜀山川,钟灵毓秀;

凌井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词雄,南轩学正,麟麟炳炳,为西川俊杰,播美扬修。

[简注]望江楼:在四川成都东门外的锦江南岸,古名“碧鸡坊”。清代以来,这里开始兴建亭台楼阁,植松竹花卉。笪重光(1623—1692),字在辛,号江上外史,晚号逸叟,清江苏句容人。顺治年间进士。官至御史。有《书筏》、《画荃》等。地脉:地的脉络。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北。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峨眉:山名,在四川峨眉县西南。夔门:峡名,即长江瞿塘峡。因地当川东门户,故名。剑阁:栈道名。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大剑山、小剑山之间,是川陕间重要通道,军事戍守要地。郁郁葱葱:形容气象旺盛美好。井络:泛指岷山一带。人文:指礼教文化。见《易·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闳中肆外:指文章蕴含丰富,文笔雄奇豪放。闳,内部宽大的样子;肆,放纵,不受拘束。唐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长卿:指唐诗人刘长卿。官监察御史。他的诗内容广泛,各体长备。长于五言律诗,时人称他为“五言长城”。太白:即唐大诗人李白。坡老:即宋词家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南轩:宋代张栻,字敬夫,号南轩。官至吏部侍郎。与朱熹、吕祖谦等为讲学之友,时称“东南三贤”。著有《南轩集》等。麟麟炳炳:光明显赫。西川:此泛指四川。修:长处。联语气势不凡,思绪纵横。上联写四川风物景观,突出气象美;下联写四川人文历史,突出其文风盛况。概括说八个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见《中华对联大典》

17、赠陈维崧联 叶方蔼

浣花旧事谁能继;

桃叶新诗手自题。

[简注]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清江苏宜兴人。少补诸生。有《湖海楼诗集》。叶方蔼(?--1682),字子吉,号讱庵,清江苏昆山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卒谥文敏。有《叶文敏公集》。浣花:唐四川节度使崔宁妾任氏,因战功封浣花夫人。成都市浣花溪旧有浣花夫人祠。传说三月三日为浣花夫人生日。桃叶:晋王献之妾。因为笃爱,写诗歌之,名《桃叶歌》。联语写两个女人的故事,亦评亦赞,别开赠人联之生面。 见《中华对联大典》

18、山晓阁 朱彝尊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简注]山晓阁:在浙江嘉兴,为孙中翰执升之园林。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chàng),

号竹垞,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任翰林院检讨。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纂辑有《词综》等。樊篱:篱笆。风月:指清风明月,借代美丽的风景。拘束:拘谨约束。户牖:门窗。联语用被字句特殊句式,描写山晓阁江山风月自然景观,本应无拘无束,任人欣赏题咏。寄意言外,别有所指。而长沙也可园的嵌字联云:“也不设樊离,恐风月畏人拘束;可大开门户,就江山与我品题。”嵌上“也可”,变换几个字,又是一番情趣。 见《古今联语汇选》(五)

19、题施粥厂联 前 人

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

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简注]施粥厂:施舍稀饭以济穷苦人的处所。联语以熟语入联,明白如话,含意深刻,大有劝世人多行善举,关爱他人之意,是劝戒,亦是自勉。 见《古今联语汇选》(五)

20、自题联 姜宸英

优游乐闲静;

恬淡养清虚。

[简注]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清浙江慈溪人。康熙年间进士。任顺天乡试副考官。有《姜先生全集》。优游:悠闲自得。闲静:安静寡欲。《淮南子·本经》:“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寞,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而无故。”恬淡:安静闲适、淡泊,不慕荣利。《庄子·刻意》:“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清虚:清净虚无。《汉书·叙传》:“若夫严子者,绝圣弃智,修身保真,清虚淡泊,归之自然,独师友造化,而不为世俗所役者也。”严子,即庄周。联语虽短而富情致。寡欲则无贪求,淡泊则不慕名利,虽带虚无思想,但道出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旨趣。 见《中华对联大典》

21、卞 园 王士祯

梅花岭畔三山月;

宵市楼头一草堂。

[简注]卞园:在江苏扬州城北的小金山后面,为康熙年间扬州八大花园之一,所谓“八座名园如画卷”。今已不存。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清山东新城(今恒台县)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著有《池北偶谈》、《带经堂集》等。梅花岭:又名梅岭、长春岭,在扬州瘦西湖边,因岭多梅花,故名。三山:镇江市长江之滨和江中的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夹江相峙,世称京口三山。宵市:夜市。草堂:用茅草所盖的房子。旧时文人常称自己的住屋为“草堂”。联语未写卞园诱人的景致,而落笔于草堂、月夜,用闹市反衬园内清幽的环境,表现了园主人的淡泊情趣。 见《历代楹联选注》

22、大明湖历下亭 前 人

胜景画图开,忆老杜当年,豪气纵横倾北海;

酒痕襟袖满,自杭州至此,风光明媚似西湖。

八个字霸气的对联篇三
《对联》

八个字霸气的对联篇四
《对联》

对 联

一、什么是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楹贴”“联语”俗称“对子”。《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新蕾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词典》:对联是我国特有的、由对偶句构成的一种传统文艺形式。分上下两联,上联和下联内容要相关或相反,字数和结构要相同,而且字的平仄要相对。

从以上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理解: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既有文学的成份,也有艺术的成份,关于对联的艺术,下面还要详细地讲。

二、对联史话。

对联源于对偶,对偶很早就有了。

吟诗答对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文字游戏,是文人墨客陶情、言志、抒怀的载体。从它的形式和发展的历史看:

1、对偶这种传统而且古老的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为什么主“传统”和“古老”呢?因为对联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对偶。而对偶这种子修辞技巧,在我国诗文中,很早就为人们所运用,可以追逆到两千多年以前。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周易.乾文言》:水流湿,火就燥。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但是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对偶手法运用得并不是很普遍,诗经、楚辞著 作中的对偶句是对联的原始开式。

随着汉赋的发展,对偶这一修辞手法的广泛运用,“对联”也不断发展起来。

唐代文代的繁荣发展为对联的产生打下了基础,使对联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从唐诗中的七律和五律中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个对偶句,这些对偶句不仅用于诗中面为某 首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独立出来表达某一完整的意思。如

王勃: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禹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桃符习俗直接产生了对联。

对遇是一种修辞手法,我们说它孕育了对联,但对偶是对偶,对联是对联,不能等同。 对联真正自立门户,源于五代后蜀主王孟昶所题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副春联。 这副春联被公认为第一副春联。

我国古代有悬挂“桃符”的民俗。到了春节前一日,人们用“桃木板”写了“神茶”“郁 垒”二神的名字。或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缀、嵌挂或张贴于门旁,以压邪驱鬼,祈福天 灾。这二神即许仲琳《封神演义》的桃山二鬼“高明”“高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挂桃符的习俗出发生变化。桃符上书写的文字由二神逐 步变为除祸祈福的吉祥话,进而发展为两句对偶句《宋史。蜀世家》载:

“孟昶命学士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有人把对偶修辞手法孕育对联比做“十月怀胎”,把桃符促成对联比做“一朝分娩”, 非常形象。

到宋代,对联创作已蔚然成风。像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大家都有不少佳作传世。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在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添加春联一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朱元璋“设春联”。

清代的皇帝们也多数倡导对联创作,时而卖弄风骚,有时与大臣闲游时戏对作乐,如康熙南巡到镇江金山时,在七峰阁上题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是一副集联,出自唐人许浑,乾隆曾在颐和园是题联“九陌红尘飞不到,十洲清气晓来多”。

在皇帝们的倡导下,对联非常受到文人们的重视。明代的解缙,六七岁时便能吟诗作对,被人称为神童。这里讲一下“解缙巧对曹尚书”的趣话。解缙家住在曹尚书府的竹园对面,便在大门上写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看后很不悦,心想:我家的竹园景色竟然为他所用,命家人把竹子全部砍去。解缙见了,在对联下加上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看后更加气愤,命家人把竹子全部砍去。解缙又在对联下面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拿他没办法,后来邀请府中叙话,又有一番斗对。

清代的纪晓岚、翁方纲、袁枚、郑板桥,近代的谭嗣同、王壬秋、林琴南、章太炎、梁启超、康有为等都是撰联高手,历代文人雅士传下不少对联趣闻佳话。

可惜文革时期,对联曾被视为“四旧”予以扫除,粉碎四人帮后,对联又活跃起来。

三、对联的发展与应用。

从上面的史话我人可以得知,对联是从诗歌特别是唐代格律诗以及汉魏的骈体赋中发展演变而来的,即将诗、赋中的对偶句独立成为上下两联完全对仗的文学形式。

对联自后蜀主孟昶好那副春联一朝分娩之后,在逐步发展,不断完善过程中受到格律诗词曲的影响。

因为对偶是在汉赋及魏晋的骈体文出现之后,这种独特艺术手法才得以精工、完善和普及。而且对联注重文字修饰和用典等,都与赋、骈文非常相似。而格律诗不仅对诗中的对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形成了固定的位置,使对偶在诗歌中更加艺术代、系统化和理论化。所以有一些研究家认为,对联律诗的演变。还有人把对联叫做“对联诗”“诗联”。至于词,对联受其影响之后在对仗方面军突破律诗的局限。具体表现在:

1、有时在句脚上不拘形式。

“冬去高天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一派生机”。上联的“苏”和“机”都是平声。又如《红楼梦》贾氏宗祠有:

“肝胆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平起仄收) 还有平对平,仄对仄的。如:苏轼《江城子》“左牵黄,右擎苍”

柳永《满江红》“波似染,山如削”。

2、同字相对。这是对联修辞和用字技巧之一,而在律诗中却是不允许的。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一些长联的上下联,与一些词的上下阕字数、句式相同的词,形式上很接近。有些对联简直是没有词牌的词。元曲则在叠字,复字方面影响着对联,清以后的对联,谐趣叠字以及口语、俚语、成语入联情形日增。如“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杭州中山公园对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对联这一文体的起源、发展,对联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的丰富,也是随着其它文学体裁的产生、发展,吸取、借鉴其它文体的精华和技巧的过程。对联虽然从文学界史上看,其体式、作用及地位比其它文体小,但它兼有各种文体珠某些优点和特点,更显得形式别致,新鲜优美,灵活自由,短小精悍,艺术性强,适应范围广。

目前,对联广泛应用于婚丧喜庆,各行各业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中,无论名胜古迹、殿堂署廨、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商场工肆,甚至戏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框、车辕、高栏都有贴对联的现象。

对联已发展成为一种能应事、写景、抒情、寄怀、言志、述史、宣传、鼓动、褒扬、贬斥、概叹、呐喊、讽刺、鞑挞、娱乐、游戏的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四、对联鉴赏。

既然对联有这么广的应用范围,双说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色,那么一副对联上手,你如何欣赏,如何鉴别呢?

鉴赏对联可以从四个字来研究,即特点和技巧。

特点有艺术特点、结构和形式特点。技巧有修辞技巧和用字技巧。

一、特点。

艺术特点,对联有六个艺术特点。

(1)文学艺术。上面说过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写对联时讲究炼字、用典、平仄同于诗。可任意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同于散文。所以对联具有文学性。

(2)民族艺术。对联是利用汉字这种既表音又表义,同时表形的独特的语言载体加以艺术化而成,这和灯谜一样是外国语言所没有的,也就是说,对联迷中国中华民族所独有,严格来说是汉语语言才有的,汉语、汉字为对联能形成方正正、整整齐齐、双双对对的对偶字数、对偶音节、句式、声调等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因此对联有独特的民族性,换句话说,对联是一种民族艺术。

(3)民间艺术。对联艺术最早起源于民间风俗习惯,最终又回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因此,它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可以说,对联既是诗坛文艺看重的高雅文学,又是广大劳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还可以说是一种民俗文化,有民间性。

(4)、应用艺术。对联是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以及工作与学习的实践出现的。人们用某种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才用到才联,对联又总是能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服务,所以说它是一种子应用艺术。

(5)、文字艺术。对联是以汉字为依托产生出来的艺术,表现在一是用字灵活,整齐优美。字数可多可少,一般情况下,对联电少的八个字,即上下联各四个解晋对的“容易”对明成祖的“色难”。这是最短的对联,据说钟云舫撰写了一副对联最长达一千多字,但至今未曾见书载。据有书载,最长的对联是屈原湘妃祠联,共400字。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清末洋务派主要人物张之洞所撰。但这副对联中间缺漏了四句16个字。

最负盛名的对联是云南昆明大观楼长联,全联共180字,上下联各90字,为孙冉翁先生所撰。该联文词华丽,对仗工整,气势磅礴。上联写景,下联叙史兼议论抒情,为古今名联之列: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草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扬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有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二是以汉字本身的某些特色构成对联艺术。汉字具有象形、象声、会意、偏旁、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等特点,人们在创作对联时巧妙地运用汉字这些特点,采用嵌字、拆字、析字、叠字、数字,正看,反看都有是字,倒读顺读都成句等多种技巧,把汉字艺术与对偶艺术完美地融为一体,如苏小妹与佛印戏对: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小妹)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佛印)

三是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互相增辉。

(6)、声律艺术。对联与诗词一样讲究平仄,上承和下联内部平仄交替,上联与下联之间平仄相对,这就形成一种有节奏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跌宕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致。同晨,常用的叠韵、双声、谐音等修辞技巧,从而能产生声律上的艺术效果。 在这里顺便讲一下平仄。

对联的平仄讲究与格律诗一样,以古汉语四声“平、上、去、入”为基准,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释真空《玉钥匙歌诀》

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去——去声分明哀远道,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入——入声短促急收藏。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现代汉语语音尤其是汉语拼音已把入声字分别到平、上、去中,形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潮洲人在区分平仄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保留入声字,潮音分八个调。

八个声调中读1、5者即上平、下平为平,其余六个音为仄。

结构特点。

对联的结构特点是指对联内部构成的逻辑关系,常见的对联上下内部构成的逻辑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并列关系。

上联欢与下联在意义上一致,在形式上平行并列,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物,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苏州拙政园联)

并列关系的对联上下联语气一致,关列不悖,能详尽、完整地论述一件事物或一种主题,但不足的是稍显一淡、单调、生气不足。

(2)转折关系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时便成灰。(咏炭联)

从这副对联可看出,下联所列举的事物或者包含的意义与上联相对或相反。

(3)连贯关系。

连贯关系也叫“顺承关系”。上下承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构成。如 曾经沧海千重浪,又上黄河一道桥。(兰州河神庙)

上下联之间有“先与后”、“起与续”“已过与进行”等关系。这种关系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

(4)递进关系。

一生不曾屈服,临死不要斗争。(章乃器挽鲁迅先生联)

从这副对联可以看出,下联是在上联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

(5)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不用多加主明,上下联可以上因下果,也可以上果下因,如“雁门关”一副集联: 莫愁前路无知已,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副“倒装”对联,是上果下因。

(6)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有“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或者„„,”“宁可„„也不„„”意思。如宁以义死,不苟幸生。(五四运动时济南女界郭钦光烈士大会上的一副对联)

还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成语也是一副选择关系的对联。

(7)假设关系。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水香”

这是启功的一副对联。假设关系往往都是上不曾提出一种假设,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

(8)目的关系。

目的关系是表示目的与行动的关系,一联论目的,一联说行动。不必限定说目的的先后。如 “欲共水仙若秋菊,长留学土住西湖”(杭州苏公祠联)

以上所说的八种关系是较为常见的,就汉语对句复句的逻辑关系看,还有条件,让步,总分等关系,保但这些关系用得不多。

应该强调的是,较长的对联中一联可有两个或以上的逻辑关系,具体表现在,上联与下联是一种逻辑关系,上下不联内部的分句之间双是另一种逻辑关系。

如“五四”运动时期一副对联:

“齐心救国,岂贪区区之微利;挽救学生,不释万万不开门”

形式特点。

对联的形式特点指对偶的具体形式,常见的有14种。

(1)、言对。

言对注重语言文学方面的对偶。贵在言之有物,用语精辟。多用于文人雅士戏对。如《联林珍奇》“二人土上坐,一月四边明”。

(2)事对。

事对注重用事实、事体、事例来构成对偶,事对往往用典。如董必武题武侯祠联“三顾频烦天下对计,一番唔对古今情”

《文心雕龙》“言对为易,事对为难”,要使指事对得恰当、准确、巧妙,又要使故事、典故产生新意,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巧妙构思,反复锤炼,才能创作出好对联。

(3)正对。

正对即采用并列关系这种结构的对子,如:

“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怡风感慨多”(武汉黄楼联)

上下联表达的内容、主题、意境等都是相同的,这种对偶的形式叫正对。

正对的特点是明显、简单、易创作。但必须防止上下联重复雷同。

(4)反对。

相对于正对而言,上联与下联在内容上是相反或相对的。在文字、用语上也是针锋相对的。不仅字、词相反,连用典也是相反的。如格言联:

“多言即少味,无欲斯有为”。

(5)工对

工对就是指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偶十分工整、妥帖,具体表现在词性,语法结构、平的对仗上,在词性相同这一要求,还要求同一小

词相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文学类对文学类等。

(6)宽对

宽对是相对于工对而言,即在词性,结构,平的对偶上较宽限,如词类上工对要求小类相对,宽对则只要求大词类相对,结构上一般要求相同,或说长联中多个结构有绝大部分相同者为工对,不同者较多的为宽对,平上,工对要求大体上都是平对。但宽对二四六分明就可以了,或者长联中有个别二四六都失对也算可以。

(7)借对

借对是对联对偶形式中别具特色的一各类型,指对联在对偶中用字时,遇特殊情况不能形成工对时借用某个字的另一各含义或某个字读音可能涉及到与它读音相同的另外一个字来对

八个字霸气的对联篇五
《对联》

八个字霸气的对联篇六
《对联》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

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按使用目的分为:

一、春联:通常在春节时粘贴在门外,用以庆祝新年的对联,被人们称为春联。比如:新年

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二、寿联:通常指用以祝寿的对联。比如:福如东海深,寿比南山高。

三、婚联:通常指用以祝贺结婚的对联。比如: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四、挽联:通常指为了悼念已经过世的人的对联。比如: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

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五、乔迁联:用于祝贺乔迁之喜用的对联。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

六、开业庆联:用于祝贺开业之喜用的对联。比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对联按艺术特点分:

一、复字联:对联中包含同一个字重复出现的情况。其中,重复的字若连续出现也可称为叠字联。比如: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二、顶针联:上下联中各个分句,其前一分句的句尾字和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相同,这样的对联称为顶针联。比如: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三、嵌名联:对联中包含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药名等。比如:当归方寸地,独活世人间。

四、拆字联:对联中某一个字可以由该对联中另外几个字拼合得到。比如: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分瓜切片,竖八刀横七刀。

五、音韵联:对联中包括了异字同音或者同字异音的情况。比如:(1)同音异字: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麻姑吃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2)同字异音: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六、双关联:对联中的某些字词有多重含义。比如: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七、回文联:将对联的上联或者下联前后颠倒,得到的句子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比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八、无情对:上下联对仗工整,但语义相差甚远。比如: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 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

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

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杭州越秀山镇海楼联:

急水与天争入海;

乱云随日共沉山

联中上下首字“急”、“乱”均为形容词,第二字“水”、“云”均为天文名词,第三字“与”、“随”均为动词,第四字“天”、“日”为天文名词,第五字“争”、“共”均为副词,第六字“入”、“沉”二字均为动词,第七字“海”、“山”均为地理名词。对仗也是极工的。

在对仗中,还要考虑你在联中要表达何种感情,你所选择的词是否合乎事物的常理,你所选择的意象是否达到你所表达的艺术效果。

内容相关 .

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不管从平仄对仗方面,还是从词性方面看,都能说得过去,基本对称,但它却不能算做对联。因为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有的对联虽然不用关联词,但可以使人们清楚地看出它表示的因果关系,如雁门关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可见它们内部的联系是很缜密的。

梁启超和张之洞属对一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上联张之洞以“四水”、“四时”为题引出联句,意在提出问题发难。下联梁启超则以“三教”、“三才”属对,不卑不亢而对答。上联有意刁难,下联借题言志,上下联呼应有效,在内容上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

三教儒指儒。道。佛。三才指天。地。人。

文字精练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对联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不仅与中国的语言文字特点有关,更主要的是在于作者对联句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使其达到比赋、骈文更精练,比诗、词、曲更灵活的的特殊文体。它不需要小说的三要素,只要把要说的意思用最洗练、简捷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如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联:

听鸟说甚;

问花笑谁。

此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景,使人联想此地定是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景区。全联仅用八个字,便精到地概括了花开似锦、群鸟争鸣的自然景观。可谓妙笔生花之句,

如一洗澡堂联:

到此皆洁身之士;

相对乃忘形之交。

寥寥十四字便把此处风物提示的淋漓尽致。文字既典雅,又新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另外,凡联句中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中则不能再用,否则犯了“重字”之忌。联意再好,如犯了重字,则不为美。

我把对联的特点编成口诀,以便于记忆:

上下联句须相同,

字词失对理不通。

联句有机成一体,

最忌孤立各西东。

杂乱冗长生大错,

意象完美见句工。

节奏轻重分扬抑,

一吟三叹韵无穷。

趣联巧对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 身轻担重轻挑重

脚短路长短走长

船漏漏满锅漏干

灯吹吹灭火吹燃 酒客酒楼同醉酒

讨人讨画好吟诗

鸡蛋无盐真淡蛋

猪肠未切好长肠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玉头起芋头芋头枯 玉头哭

和尚游河上河上幽 和尚忧 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谁曾将此楼一拳打破

我也在上头大胆题诗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

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例运少有余财

公一豌婆一豌 姑姑嫂嫂合一豌

新三年旧三年 补补衲衲又三年 书生书生问先生 先生先生

步快步快追马快 马快马快

蚕作茧茧抽丝 织就绫罗绸缎暖人间

狼生毫毫扎笔 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

红面关 黑面张 白面子龙 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 雄心瑜 阴心董卓 心心夺取汉江山

高矮子肩长 短棍赶黑黄牯至小田犁大丘

细大嫂寻新 破布做乾湿鞋去下屋 赔上亲

东庙阚西厢房 东西两厢 门户相对 方敢并坐

南京河北京城 南北双京 水土并分 可成霸业

同字异音

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上联:一、三、八字读音 (条),调整的 (调),其余读音(掉),音调的(调)。 下联:一、三、八字读去音,种植的 (种),其余读上音,品种,种类的(种)。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读音:朝朝潮,朝潮朝汐。 下联读音:长长涨,长涨长消。

行行行行行行行

长长长长长长长

上联读音:杭行杭行杭杭行。

下联读音:长涨长涨长长涨。

乐乐乐乐乐乐乐

朝朝朝朝朝朝朝

故宫太和殿

上联读音:骆曰,骆曰,骆骆曰。 下联读音:招潮,招潮,招招潮。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四川朝云庙

上联读音:朝云潮,朝朝潮,朝朝朝退。 下联读音:长水涨,长长涨,长涨长流。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

上联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下联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酒热不须汤盏汤

厅来无用扇车扇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5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