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忏悔篇

| 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圣经忏悔篇篇一
《《圣经》中的“忏悔”概念述评》

《圣经》中的“忏悔”概念述评

[摘要]忏悔自己的罪过以寻求上帝的宽恕从而提升自己的现实生活及道德良知,是基督教传统中重要的精神生活要素。忏悔意味着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罪,弃绝自己,完全回转到另一个正确的方向,即归向上帝,从而获得上帝的救恩。笔者爬梳《圣经》文本中忏悔主题,分析忏悔的原因、内容及目的,以期为以忏悔及救赎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追根溯源。

[关键词]《圣经》;忏悔;罪;恩典;救赎

《旧约》中忏悔的基本意思是“回转”,神学意义乃是指转离罪恶,归向上帝,正如以西结焦急的呼告的那样:“你们转回,转回吧!离开恶道。”(结33:11)。《新约》中忏悔的基本意思是指“改变心思意念”。可指对以前所持守的观点感到后悔。概言之,忏悔意味着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罪,弃绝自己,完全回转到另一个正确的方向,即归向上帝,从而获得上帝的救恩。忏悔包含了悖论式的两个向度:人的自我否定以及上帝对人的提升。

一、忏悔的原因——罪行与罪性

“忏悔”是圣经中萦绕不绝的召唤,从上帝对亚当的呼唤,到施洗约翰和耶稣的“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的宣告,都包含了对忏悔的要求。“忏悔”本身已经暗含了一个前提,即人都是有罪的。圣经指出,罪就是偏离正路,违背上帝的法则,从而也是否定上帝的权威,拒不

接受人应尽的本分。“罪揭示了宇宙和创造的对峙,揭示了此在、此在与存在的对峙,揭示了人与神的对峙。”[1]319

自从亚当与夏娃开启了罪的闸门之后,罪就像瘟疫一样蔓延肆虐,从该隐到挪亚同时代的人,从巴别塔到索多玛、蛾摩拉,从王国时期到被掠回归,人类的罪行从未停息。保罗在《罗马书》中列举了人的诸多罪:“他们既然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满心是妒忌、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事端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1:28-31)在这深重而又无穷尽的罪行中,有些罪是明显的(提前5:24),有些罪,圣经称之为“隐恶”(诗90:8)。也就是说,即使看不到诉诸外在行为的罪行,也有内心深处存在的罪性的可能。这种罪性更为根本、更为内在。罪行背后必然是罪性,罪性是产生罪行的因子;它隐藏在人心灵深处,比罪行更加顽固。《诗篇》第51篇一般被认为是大卫的认罪诗。作者并没有在上帝面前细数自己的犯罪经过,甚至没有过多的谈论过自己的犯罪动机,却深刻的忏悔到自己犯罪的本能,忏悔了自己的罪性,“我向你犯罪,唯独得罪了你……我是在罪孽中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罪。”(51:4-5)大卫谦卑的认识到自己本质上是一个罪人——罪性人。

在约伯的经历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没有罪行,却依然充满罪性。约伯受试探,在艰难的时候他向上帝发怨言,说他至死都不以自己为有罪,说他惟愿在上帝和他之间有一个审判官,他就可以和上帝一起

辩诉:为何他没有罪行却受到如此大的苦难?约伯不觉得自己有罪,他只是从浅显的层面(罪行)来理解罪。这时他还没有达到大卫和保罗的深度,没有认识到人与上帝的不对等,没有认识到人根深蒂固的肉身性或者罪性。他见到上帝后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自以为是其实就是最可怕的罪。因而对上帝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见到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42:5-6)

在此,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在犹太教和基督教教义中告诫人类的七大罪之首就是骄傲,目中无人,那些自以为是完人或者强人而傲慢自大、目无上帝者或者试与上帝比肩者是最大的罪人,一般都没有好结果。《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就是上帝惩罚人的自大的最好的明证,正是人的罪性(自大、狂傲)而非罪行(建造巴别塔愿望是为了重回伊甸园)导致了人类语言的破碎、交流的阻断,以至产生永恒的战争与死亡。

在西方文学里传达这个基督教思想的作品比比皆是,比如梅尔维尔的《莫比·迪克》里面那位一意孤行的船长亚哈,他不顾现实的可能性,不听来自各方的警告,非要挑战庞大的白鲸,以至船沉身亡;在霍桑的短篇小说《拉巴契尼的女儿》中,同样描述了由于人类的自不量力而受惩罚,拉巴契尼在人世间充当上帝角色来仿造伊甸园,但是自以为有知识,能创造奇花异草用以治病的拉巴契尼医生,结果种了满园子的毒花恶草,最后连心爱的女儿也成为他这种野心的牺牲品。

相对来说,如盗窃、通奸和杀人等罪行则比较容易受到救赎,只要向上帝悔过,就会被原谅、被接纳:譬如抹大拉的马利亚原来是妓女,悔过后就得到耶稣的喜爱和庇佑。这就关系到忏悔的内容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罪行的悔过,还包括更深层次的内心深处对自己罪性的认识与忏悔,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与救赎。

二、忏悔的内容——悔过与悔改

既然人的罪包括罪行与罪性,与之相应的,人的忏悔也应当在两个层面上展开:内心的悔过与行为的悔改。

一方面,正如“忏悔”本身所表示的人的心意的转变那样,忏悔首先就是心意的回转即“内心的悔过”。《撒母耳记上》说:“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16:7)《箴言》4:23教导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忏悔只有由心而发才会有效果。《旧约》先知们经常指摘以色列人的祭礼,原因正在于那只是满足于外在形式,而最为紧要的内心的改变,却被搁置一旁(撒上15:22;赛1:11-17;耶6:19;摩5:21-24等)。同样,如果没有内心的改变,任何外在的行动都只能是虚假的,并且会加重自身的罪孽,因为此举乃是对上帝的欺骗。因此《诗篇》才向上帝祷告说:“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心念,看到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139:23-24)

内心悔过的触媒应该是对罪本身的深恶痛绝,对自我中心的彻底

摒弃。因此,处于惧怕由于犯罪而招致的惩罚的忏悔并非真正的忏悔,因为所谓惧怕惩罚,乃是惧怕自身利益受到伤害,随之而来的所谓的忏悔便是对自我利益的隐秘维护。所以以扫知道自己失去长子名分之后的嚎哭,便不是真正的忏悔,他是痛悔于自己利益的丧失;所以巴兰在看到天使拔出刀来、拦阻他的去路时对自我之罪的告白也不是真正的忏悔,他是惧怕丧失自己的性命。

另一方面,忏悔关乎行为的悔改。雅各在论及信心与行为之时正确地指出:“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雅2:14)同样,忏悔如果没有行动,便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没有行为的悔改,忏悔也只能沦为欺骗。“悔改是在人的灵魂深处发生的一种精神变化。然而人也是一种形体存有(corporalbeing),所以悔改的内在实现与发生往往会从一些外在的事物表现出来,并且悔改也会由一些外在因素所导致甚至强化。”[2]377《旧约》中记载了很多表示忏悔的行为:守斋(民20:26;撒上7:6;撒下12:16);穿麻衣和坐在灰土里(王下19:1;赛22:12;58:5);行洗洁礼(民8:7;19:7-10)以及其他一些赎罪礼节(利1;16:20)。《圣经》中人类有这么多的罪行与罪性,为什么需要那么艰难的内心悔过与行为悔改呢?《圣经》告诉我们这样苦行是为了得到上帝的恩宠,因此人类忏悔的目的就是得到上帝的恩典与救赎。

三、忏悔的目的——恩典与救赎

麦奎利在论及认罪与忏悔时说:“要不是这认罪的启示同时也提

圣经忏悔篇篇二
《弘一大师律学资料忏悔篇》

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

(忏悔篇)

弘一大师遗著

第一门 略分化制通局

第二门 别时化教二忏

南山律在家备览 略编(学者宜先详览卷首之例言及目表然后再阅正文)

忏悔篇

▲资持云“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华双举。准业疏云、取其义意谓不造新、忏谓止断未来非、悔谓耻心于往犯。有将忏字训首训鉴、义虽通得、华梵须分。”

▲事钞云“夫结成罪种、理须忏除、则形清心净。 故萨婆多云、无有一法疾于心者。不可以暂恶、便永弃之。故须忏悔。” 资持释云“初叙忏意、上句明造业。结业成因、必招来果、故如种焉。次句明须忏。以犯从妄起、罪假缘生。妄体本空、缘生无性。了知妄本则犯相何依、识达缘生则罪根叵得。是以忽追所犯、深恨前非。仰对胜缘、尽披肝胆。罪从心起、还逐心亡。既伏现因、不牵后果。犯而不悔、业苦穷。有智识非、义无隐覆故也。则下彰益。 故下二引劝。初引论、不下申劝。彼论问曰、何法重于地、何法高于空、何法多于草、何法疾于风。答曰、戒德重于地、我慢高于空、烦恼多于草、心念疾于风。今略引后句。以明昔心造恶、今忽追悔、刹那翻善、不待终日。意令有犯速须求忏。”

▲事钞云“涅槃云。犯四重者、生报即受。 若披法服、犹未舍远。常怀惭愧、恐怖自责。其心改悔。生护法心。建立正法、为人分别。我说是人不为破戒。 若犯四重、心无怖畏惭愧发露。于彼正法、永无护惜建立之心。毁呰轻贱、言多过咎。若复说言、无佛法僧。并名趣向一阐提道。 云何是业能得现报、不未来受。谓忏悔发露、供养三宝、常自呵南。以是善业、今世头目等痛横罹死殃鞭打饥饿。若不修身戒心慧、反上诸法、增长地狱。” 资持释云“初示罪报。 若下二时犯心有二、初约护法说破为不破。善业胜故、犯心轻故。亦欲

进彼护法者。故未舍远者谓于佛法犹恋慕故。 若犯下次约坏法说为犯。言多过咎即说佛法中多过失故。一阐提此云无

信。 云下三示悔法、初标问。谓下答释、初明忏者现报即受。所谓转重为轻也。横谓非横、罹犹堕也。若下明不忏者生报方受。彼经云。若不观身无常、名不修身。不观戒是善梯磴、名不修戒。不观心躁动制伏、名不修心。不观智慧有力能断、名不修慧。”已上皆见事钞记卷二十八

忏悔中分为二门┬一略分化制通局

└二别明化教二忏

第一门 略分化制通局

略分化制通局中分为二章┬一明化教

└二明制教

第一章 明化教

▲事钞云“今忏悔之法大略有二、初则理忏二则事忏。此之二忏通道含俗。” 资持释云“化教具兼两忏、通被二众、如文所叙。又复二忏通大小乘。又所犯罪通悔三世、总牒十业。”见事钞记卷二十八

上来略分化制通局中第一章明化教竟

第二章 明制教

▲事钞云“若论律忏、唯局道众。 由犯托受生、污本须净。 还依初受、次第治之。” 资持释云“制中反成五局。言律忏者局小宗也、如文自述局道众也、托受生者局事行也、依初受者局现犯也、次第治者局名体也。上且分对、次释文相。初二句标局。言道众者总收出家五位。 由下释局所以。文叙犯忏皆依本受、受是禀制、于制顺违遂成持犯、则彰律忏与经天别矣。初句示犯起之本、次句明制忏之意。 还下示立忏之法。”见事钞记卷二十八

化制二教、通局互对。今依记文列表如下。

┌化教─二忏通大小乘─通被二众─具兼两忏─所犯罪通悔三世─总牒十业

└制教─局小宗────局道众──局事行──局理犯─────局名体

上来略分化制通局中第二章明制教竟

上来忏悔篇中第一门略分化制通局竟

第二门 别时化教二忏

别明化教二忏中分为二章┬一对显二忏

└二重广理忏

第一章 对显二忏

▲事钞云“若据通忏、理事二别。” 资持释云“标云通忏者如上五对、通义可知。”

△事钞续云“理据智利。 观彼罪性。 由妄覆心便结妄业、还须识妄本性无生。念念分心、业随迷遣。” 资持释云“理忏者。此约观慧推穷业性明见真理、罪得伏灭、故云忏也。文中初标根性。且望修事通明利根、若对三观智用浅深自分利钝如后可见。 观下二示观行、初句示所观境。 由下明能观智。上四句明达妄见理、下二句明行成罪灭。分谓分辨、即观照也。此中通示理观、无生之言总下大小三种之理。”

△事钞续云“若论事忏属彼愚钝。 由未见理、我倒常行、妄业翳心随境缠附、动必起行行缠三有。为说真观、心昏智迷。 止得严净道场称叹虔仰或因礼拜或假诵持旋绕竭诚心缘胜境。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转报、或有轻受。 并如佛名方等诸经所明。” 资持释云“次事忏中、初标机宜。 由下二示忏法又二、初叙不堪理观。 止下二正明事忏

二、初明事行。 则下明成益、上二句示先业。言轻重者就过为言、五逆谤法用僧物等为重、余则为轻。又凡造罪、具足三时俱起猛心为重、或二时一时为轻。定不定者复简重业、定业极重纵不亡、不定犹轻或容转易。下二句彰益。转报谓易夺不受、对上轻及不定业也。轻受谓转重为轻、即上重中定业

也。 并下指广。虚空藏经占察经等并明悔法。若准业疏须具五缘、一请佛菩萨为证即奉请众圣也二诵经咒即诵讽咒三说己罪名即说忏悔四立誓言即今发愿五如教明证。即今求相简择邪正”已上皆见事钞记卷二十八

今据上段资持释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转报或有轻受钞文之义、并会通业疏四句、列表如下。其中依业疏增入者、上下用()记号

业有轻重┬就过轻重言┬五逆谤法用僧物等为重┬重业有定不定别┬定业极重纵忏不亡─或有轻受谓转重为轻

│ └余则为轻──────┼───┐ │(具足三时俱起猛心)

│ │ │ └不定犹轻或容转易───┐

└就初中后┬具足三时俱起猛心为重─┘ │ (具足三时非俱起猛心) ├或有转报谓易夺不受

心轻重言│(具足三时非俱起猛心亦为重业)├───────────────┘

└或二时一时俱起猛心为轻────┘

(二时一时非俱起猛心愈轻)

初中后心三时者、谓方便时、根本时、成已时。猛重心相者、谓方便举尤害心、根本起尤快心、成已起随喜心。 其中轻重有无、列示句数。如前持犯篇、持犯总义、辨犯优劣章、单心辨犯及有心无心辨犯二节广明。宜检阅之。

业疏释忏六聚法篇、引他解中、分列四句、至为明晰。今准其义、附列表如下以资参考。 文见业疏记卷二十二。

┌时报俱定 三时俱有心并俱重心─────────不可不受、则转重令轻。

├时定 三时俱有心 报不定 虽俱有心容有重轻──忏悔可转、则有相除。

├时不定 非三时俱有心 报定 有心者俱重心─┐

└时报俱不定 非三时俱有心有心者非俱重心──┴─此造业轻、易忏伏也。

▲济缘云“问、修理忏人须礼诵否。 答。愚智两分、事理无二。上智达理不碍修行、中下昧空故存渐诱。应为四句、总摄群机。一得理失事、一心禅观、外阙庄严、如有目无足不能前进。二逐事迷理、计功分课、不了缘生、如有足无目不知所从。三事理双运、目足相资、万行圆修、必至彼岸。四理事俱昧、盲而无足、愚痴惰慢、终无出期。是知理事各立未免偏邪、空有一如是真修习。故曰、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诸佛菩萨历劫熏修、华竺祖师终身苦行。此理深密、何可尽言。略示大途、粗分缁素耳。”见业疏记卷二十

二 资持云“今时愚者、错解佛乘。皆谓理观寂尔无思、空然无境。取舍不得、能所俱亡。顽然寂住便是真如、放荡任情即为妙用。由是不礼圣像、不读真经。毁戒破斋、嗜酒啖肉。夸为大道、传化于人。恶业相投、率多承习。此乃虚妄臆度、颠倒论回。岂知达法皆真何妨泯净、了真即用岂碍修行。是知悟理则万行齐修、涉事则一毫不立。自非通鉴、余复何言。”见事钞记卷二十八

上来别明化教二忏中第一章对显二忏竟

第二章 重广理忏

重广理忏中分为三节┬一标示用心

├二别列三观

└三结示

第一节 标示用心

▲事钞云“言理忏者。既在智人、则多方便。随所施为、恒观无性。 以无性故、妄我无托。事非我生、罪福无主。分见分思、分除分灭。 如人醒、则不眠醉。” 资持释云“初示所修观相。无性即空理。 以下明罪灭所以。诸世间业皆从我生、我为业主我既无托、故所造善恶不从我倒而生、妄业无依、故得除灭。见谓达理、断谓起修、除谓能观智、灭即所观业、破妄 显真而非顿证故皆云分。若约位判、分见分思即内凡人、分除分灭即初果已去。 如下喻显。眠醉喻迷醒觉喻悟眠觉醉醒相似法故。”见事钞记卷二十八

第二节 别列三观

▲事钞云“然理大要不出三种。” 资持释云“理本是

一、何有三者。若权实往分、前二是权、后一是实。若大小相对、前一是小、后二属大。若约开权会小、终归一理。若对三宗、性空局小、唯识局大、相空通小大如是分之。”

△事钞续云“一者诸法 性空无我。 此理照心、名为小乘。” 资持释云“性空中分三、初示所观境即诸法二字。诸法之言总包一切。诸经论中或约依正因果、或世出世间、或有漏无漏、或色心非色心、或善恶无记、或阴界入等。若据通论总观诸法、今就忏悔且指罪业而为观境。 性空无我一句即能观智。罪从缘有、本无自性。缘即心境、虚妄心境和合成业。业性自空、非合之空。由存妄计故受轮转、但破妄计觅罪叵得、叵得之处强名空理。言性空者小机智劣、不能即法见空。必待推析、穷法体性、然后方空。 此下判位。小乘通收声闻缘觉。据所乘法谛缘虽殊、若论断证同见空理。”

△事钞续云“二者诸法 本相是空、唯情妄见。 此理照用、属小菩萨。” 资持释云“相空中亦三、示境同前 能观中。言相空者了法无相。犹如幻化昧者谓真、亦如空华眼病谓实、故云唯情妄见。 判位中小菩萨者虽发大心、未穷心本、故设此观空诸尘境、如诸般若所被初心。者二乘住寂故但照心、菩萨涉事故云照用。 若对三宗、即当四分。同观空理故云小也、志慕佛乘故云菩萨。”

圣经忏悔篇篇三
《《圣经》中的“忏悔”概念述评》

圣经忏悔篇篇四
《圣经---智慧篇》

That wisdom preserves the life of its possessor.

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旧·传》7:21 47

Wisdom is better than weapons of war.

智慧胜过打仗的兵器。--《旧·传》9:18 149

A little folly outweighs wisdom and honor.

一点愚昧,也能败坏智慧和尊荣。--《旧·传》10:1

More strength is needed but skill will bring success.

得智慧指教,便有益处。--《旧·传》10:10

Words from a wise man's mouth are gracious, but a fool is consumed by his own lips. 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灭自己。--《旧·传》10:12 078

Even a fool is thought wise if he keeps silent, and discerning if he holds his tongue. 愚昧人若静默不言,也可算为智慧。闭口不说,也可算为聪明。--《旧·箴》17:28 Is not wisdom found among the aged? Does not long life bring understanding? 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旧·伯》12:12

For with much wisdom comes much sorrow; the more knowledge, the more grief. 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旧·传》1:18

Wisdom is better than folly, just as light is better than darkness.

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旧·传》2:13

The wise man has eyes in his head, while the fool walks in the darkness.

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愚昧人在黑暗里行。--《旧·传》2:14

Wisdom is proved right by her actions.

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新·太》11:19

Man does not comprehend its worth.

智慧的价值无人能知。--《旧·伯》28:13

The price of wisdom is beyond rubies.

智慧的价值胜过珍珠。--《旧·伯》28:18

It is not only the old who are wise, not only the aged who understand what is right. 尊贵的不都有智慧。寿高的不都能明白公平。--《旧·伯》32:9

Age should speak; advanced years should teach wisdom.

年老的当先说话。寿高的当以智慧教训人。--《旧·伯》32:7

The heart of the wise is in the house of mourning, but the heart of fools is in the house of pleasure.

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旧·传》7:4

The mouth of the righteous man utters wisdom, and his tongue speaks what is just. 义人的口谈论智慧,他的舌头讲说公平。--《旧·诗》37:30

Turning your ear to wisdom and applying your heart to understanding,

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旧·箴》2:2

For she is more profitable than silver and yields better returns than gold. 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旧·箴》3:14

Wisdom, dwell together with prudence; I possess knowledge and discretion. 智慧以灵明为居所,又寻得知识和谋略。--《旧·箴》8:12

whoever is led astray by them is not wise. 因酒错误的,就无智慧。--《旧·箴》20:1

圣经忏悔篇篇五
《圣经---智慧篇》

圣经---智慧篇.txt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你的手机比话费还便宜。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That wisdom preserves the life of its possessor.

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旧·传》7:21 47

Wisdom is better than weapons of war.

智慧胜过打仗的兵器。--《旧·传》9:18 149

A little folly outweighs wisdom and honor.

一点愚昧,也能败坏智慧和尊荣。--《旧·传》10:1

More strength is needed but skill will bring success.

得智慧指教,便有益处。--《旧·传》10:10

Words from a wise man's mouth are gracious, but a fool is consumed by his own lips. 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灭自己。--《旧·传》10:12 078

Even a fool is thought wise if he keeps silent, and discerning if he holds his tongue. 愚昧人若静默不言,也可算为智慧。闭口不说,也可算为聪明。--《旧·箴》17:28 Is not wisdom found among the aged? Does not long life bring understanding? 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旧·伯》12:12

For with much wisdom comes much sorrow; the more knowledge, the more grief. 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旧·传》1:18

Wisdom is better than folly, just as light is better than darkness.

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旧·传》2:13

The wise man has eyes in his head, while the fool walks in the darkness.

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愚昧人在黑暗里行。--《旧·传》2:14

Wisdom is proved right by her actions.

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新·太》11:19

Man does not comprehend its worth.

智慧的价值无人能知。--《旧·伯》28:13

The price of wisdom is beyond rubies.

智慧的价值胜过珍珠。--《旧·伯》28:18

It is not only the old who are wise, not only the aged who understand what is right. 尊贵的不都有智慧。寿高的不都能明白公平。--《旧·伯》32:9

Age should speak; advanced years should teach wisdom.

年老的当先说话。寿高的当以智慧教训人。--《旧·伯》32:7

The heart of the wise is in the house of mourning, but the heart of fools is in the house of pleasure.

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旧·传》7:4

The mouth of the righteous man utters wisdom, and his tongue speaks what is just. 义人的口谈论智慧,他的舌头讲说公平。--《旧·诗》37:30

Turning your ear to wisdom and applying your heart to understanding,

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旧·箴》2:2

For she is more profitable than silver and yields better returns than gold. 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旧·箴》3:14

Wisdom, dwell together with prudence; I possess knowledge and discretion.

智慧以灵明为居所,又寻得知识和谋略。--《旧·箴》8:12 whoever is led astray by them is not wise.

因酒错误的,就无智慧。--《旧·箴》20:1

圣经忏悔篇篇六
《圣经名篇》

《圣经》文学文化经典名篇

旧约全书

创世记:

1. 上帝创造天地和人类(1-2)

2. 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犯罪堕落(3)

3. 该隐杀害弟弟亚伯(4)

4. 大洪水和挪亚方舟(6-9)

5. 巴别塔(11)

6. 亚伯拉罕的故事(12-25)

7. 雅各(以色列)的故事(27-36)

8. 约瑟的故事(37-50)

出埃及记:

9.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10. 十诫(20)

士师记:

11. 女士师底波拉(4-5)

12. 基甸(6-8)

13. 力士参孙(13-16)

14. 路得记:

撒母尔记上:

15. 扫罗(8-15)

16. 大卫:从牧羊童到勇士,及被膏(16-31)

列王记上:

17. 所罗门:智慧的王(1-4)所罗门断案(3)

18. 以斯帖记:

王后以斯帖与犹太民族得救的动人故事

19. 约伯记:

诗篇:

20. 8:人的尊贵地位

20. 23:“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21. 51:大卫的悔罪诗

21. 90:摩西的祈祷

箴言:

22. 31:才德的妇人

1

23. 传道书:

俗世的虚空

敬畏上帝的本分

24. 雅歌:

新郎和新娘口唱心合的美好爱情颂歌

但以理书:

25. 但以理得脱狮子坑(6)

约拿书:

26. 鱼腹中的先知约拿

新约全书:

27. 马太福音、28. 马可福音、29. 路加福音、30. 约翰福音:

耶稣的出生、受难、复活、升天,以及传道和教导

启示录

31. 末日、天堂、千禧年(20)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21)基督再临(22)

2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5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