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都有那些

| 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药学职称考试】

山水诗都有那些篇一
《中华文化溯源·山水诗:山水有清音》

中华文化溯源·山水诗:山水有清音

图为游客在游览江心屿上的谢公亭。本报记者 方曲韵摄

二月的温州,丘山转翠,春意撩人。江心屿人潮涌动,幡旗招展。而西峰山麓下的澄鲜阁里,一个孩子的声音显得格外清脆:“爸爸,画上的人是谁?”“他呀,是1600多年前的温州‘市长’谢灵运。”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公元423年夏,时任南朝永嘉太守的谢灵运登上这瓯江上的孤岛,写下了这首《登江中孤屿》。

此后,李白、杜甫、孟浩然„„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皆留诗江心屿。

壮士郁不用,泄为山水诗

寻访谢灵运与山水诗的足迹,从《登池上楼》一诗中所说的池上楼开始。

温州古城内的中山公园,万物吐绿。一路问,一路寻,绕过积谷山,出了公园南门,便看到谢灵运纪念馆,此处便是清代重建的池上楼所在地。

馆内亭台楼阁,假山奇石,花草屏壁,错落有致,楼轩飞檐翘角,庭院芳草池塘,一派古风古韵。门厅内播放着关于谢灵运的影片,娓娓道来诗人的故事。

“你看外头这条巷子就是谢池巷,这边一直住着谢灵运的后代。”纪念馆管理员和讲解

员吴星火介绍。

东晋末年刘宋初年,出身名门的谢灵运因权臣斗争,于永初三年(422)被贬至永嘉,即今温州地区。冬去春来,谢灵运登楼赏景,觉春色可爱,便写下《登池上楼》,其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已成千古名句。

在永嘉,远离政治漩涡的谢灵运从此醉心于山川之美,创作欲一发不可收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说:“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开端于永嘉郡守时期,是他山水诗创作的第一个时期。”

“谢灵运出任永嘉郡守时间很短,头尾只有一年。现存他的全部作品诗作也不多,山水诗占了约50首,而作于温州的又占了一半。”吴星火说。无怪乎白居易有诗云:“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刻山水之词,以康乐为宗

早在谢灵运之前,山水自然之美早已入诗。《诗经》《楚辞》中皆有景物描写。然而这种景物描写只是为了起兴发端,是一种抒情手段。到了汉末建安时期,魏武帝写就《观沧海》,这才算是为诗坛献上了第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到了晋代,也出现了专门描写自然现象、自然景物的赋,如《雷赋》等。

“真正大量创作山水诗,将山水景物作为主要的题材和审美对象,谢灵运可以说是第一人。”钱志熙说。

据当地人介绍,感受“谢五言”之精髓,不得不去雁荡山斤竹涧。从乐清市区往东30公里,路标指示均为“筋竹涧”。这与诗人的《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是同一个地方吗? 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金明雪找出余冠英所著的《汉魏六朝诗选》,斤竹涧一诗的注释中认为此涧在“今浙江乐清县东”。

在这里,只见瀑落为潭,潭溢为溪,溪跌为涧,大龙湫的水最终跌落成了筋竹涧。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谢灵运将忧郁化作优美的情思,将山水诗化情。

现代山水诗,何处觅灵感

今天的诗人,能否延续谢公的笔韵?当代山水诗存在哪些困境?于山水诗的发源地温州,寻雁荡山这样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和乐清市委宣传部主办现代山水诗研讨会,再合适不过。

“我们的文学归宿、诗歌归宿是山水。”北京大学教授、诗人臧棣肯定了山水之于中国文学的重要性。“在古人的世界观里,他们把山水作为一个归宿,通过山水的抒写,来克服尘世中经历的渺小和痛苦,达到生命的升华与超脱。”

确实,中国文人对于山水诗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可以说‘大小谢’既是山水诗的开始,也是结束。”诗人柯平这么认为,“唐代有很多人写山水诗,比如王维、孟浩然;明代的公安派是一个小高潮,但他们的山水诗更像广告,没有达到天人合一的程度。再后来,这个概念就很淡漠了。”

到了当代,山水诗更是处在了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当代诗歌里有叙事诗、口语诗等,却已经没有山水诗这个分类了。”乐清市文联主席张文兵说。现代山水诗的写作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刊》编辑宋晓杰说:“山水的内涵很丰富。但是现在,景区取代了山水,把山水割裂了,不知不觉给你一种游客心态,这种‘到此一游’的游客心态给写作带来很大的危害。”

臧棣认为:“我们今天写山水诗,恐怕还要把它变成一种存在诗,或者叫境况诗、情景诗。在人与自然交汇的场景中,去写人与自然冲撞,写冲撞后的感悟,进而重新关注自然。(本报记者 方曲韵)

山水诗都有那些篇二
《晚唐山水诗所具有的审美意蕴》

山水诗都有那些篇三
《3.古诗二首》

1

3

4

5

山水诗都有那些篇四
《《唐诗宋词》思考题》

《唐诗宋词》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初唐诗歌的发展概况。

2、简述陈子昂诗歌理论的内容以及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3、何谓沈宋体?它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简述张若虚对唐诗意境创造的贡献。

5、试结合诗歌创作的具体情况,阐述你对盛唐气象的理解。

6、简述盛唐边塞诗的创作情况。

7、谈谈你对“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首推李白”这句话的理解。

8、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情况。

9、如何理解杜甫的创作推进了中唐诗风的转变。

10、 韩孟诗派的诗歌创作有什么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1、 何谓“新乐府运动”?它的诗歌理论包括哪些内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对诗歌发展有什么贡献?

13、 简述晚唐诗歌创作的情况。

14、 何谓“曲子词”?何谓“敦煌曲子词”?

15、 简述唐五代文人词的创作情况。

16、 何谓“花间词”?简述“花间词”的风格特征。

17、 何谓“南唐词”?简述其代表词人李煜词作的特色。

18、 简述北宋词创作的情况。

19、 简述南宋词创作的情况。

20、 试从外部形式、题材内容、总体风格、语言等几个方面分析诗体和词体在文学特征上的异同。

21、 试结合实例论述“词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22、 试结合作品阐述你对“诗庄词媚”一语的理解。

(附:《绪论》一章思考题出的比较多,原因一是希望大家能先理清唐诗宋词发展的大致脉络,二是希望大家能对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我们教材中对每一类题材的诗词都是按照文学史发展的线索来进行论述的,因此理清唐诗宋词发展的线索,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弄清了盛唐诗歌的总体特色之后,我们自然也就能够理解盛唐山水诗的特色,因为山水诗正是盛唐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就带有盛唐诗歌的特点。另一方面,我们的教材对每一类题材都是按照诗和词两种体裁来分别论述的,因此把握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对于我们的学习也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同学们一定重视《绪论》部分,尤其是专科阶段非中文专业的同学,更要把《绪论》的学好。)

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词论析

1、何谓山水诗?简述山水诗的产生过程及大小谢对山水诗发展的贡献。

2、何谓田园诗?试述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初唐山水诗的创作有什么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4、结合作品,分析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山水诗的特色。

5、盛唐山水诗有哪些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试析柳宗元和刘禹锡山水诗风格的异同。

7、结合作品分析孟浩然、王维田园诗的特色。

8、盛唐田园诗和中晚唐田园诗有那些不同?试举例说明。

9、试分析下列作品孟浩然的《临洞庭》、杜甫的《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和杜甫的《望岳》、李白的《蜀道难》、柳宗元的《渔翁》、王绩的《野望》、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陆游《游山西村》、王维的《渭川田家》、柳永《望海潮》、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苏轼《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第三章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

1、简述送别诗歌产生的过程。

2、宋代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有什么特色?试结合其代表作进行分析。

3、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词中的“南浦”这一意象。

4、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词中的“杨柳”这一意象。

5、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进行比较分析。

6、试分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李白《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1、结合作品分析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2、试以王维和李白的作品为例,论述盛唐咏史怀古诗是如何体现盛唐的精神风貌的。

3、试结合作品,论述咏史怀古诗词是如何实现“古”与“今”的结合的。

4、试以辛弃疾的作品为例,论述咏史怀古诗词是如何在咏怀历史中表达对现实政治的关注的。

5、诗分析下列作品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维《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1、唐代的咏物诗具有那些艺术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结合作品分析苏轼、周邦彦和姜夔咏物词的特色以及彼此之间的异同。

3、试分析南宋末年咏物词兴盛的原因,并结合作品分析南宋末年咏物词的特色。

4、试析下列作品:杜甫《房兵曹胡马》、陆龟蒙《白莲》、骆宾王《在狱咏蝉》、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兰陵王·柳》、姜夔《疏影》、王沂孙《齐天乐·蝉》。

山水诗都有那些篇五
《大唐十大诗人》

我心目中的大唐十大诗人

第十 陈子昂

初唐的诗歌大部分还沿用着前人浮糜的笔风,至陈公方才真正大变。他开启了后来的李白杜甫,也影响了盛唐乃至以后的众多诗人。我将他排进前十考虑了他对后人的影响,当然也因为他确实留下了一些绝唱。 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说: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由此可见,陈子昂一生以革除唐初诗坛积弊以至齐梁浮艳诗风为追求,力扛复古大纛,一扫颓靡繁缛,在理论上崇尚风雅,在实践上力主兴寄,使其诗歌创作具有充实深刻的思想内容,呈现刚健质朴的艺术风貌。陈子昂的文学思想以倡导“风骨”、“兴寄”为最高祈向与核心内容。从历史渊源看,这是以建安、正始文学为范式的复古意识的体现,而从时代精神看,这又恰恰是以建功立业心理为基因的人生意气的映照。在唐代前期诗坛上,陈子昂继承四杰的文学主张,努力清除齐梁浮艳余风,而其影响与作用却远远大于四杰。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如此。

第九王勃

王勃等“初唐四杰”,当时的社会地位都比较低下,思想上的束缚少一些,作诗力求摆脱齐梁靡丽诗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显示出健康的倾向,对盛唐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诗圣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之一中评价他们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朝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就王勃个人而言,其诗比较多地描写个人生活,少数是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擅长五言律诗,尤其在田园山水诗方面,上承王绩,下启王维,将隐逸的情趣与田园山水的乐趣结合为一体,很有感染力。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等。而他的散文《滕王阁序》,则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传世之作。

古人云:“不遇子安徒有阁,千秋寂寞永无名。”、“神童一诗序,惊起千秋风雨;杰阁频兴废,引起百代才人。”年轻时读王勃,感觉的是优美的文字和骈文的形式美。中年老时读王勃,则走近了他的心灵,读懂了他的内心世界,对他的不幸感到十分同情,对他的渴望用世感到钦佩。尤其是“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未晚”等句,深受挫折的王勃,此时尚有如此心态,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

第八 李贺

"想象力丰富,是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又指出,由于想象力的丰富,李贺在诗歌语言艺术上作出惊人的业绩。这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他最善于运用怪诞、华美的材料和词汇,尤其是富有美学意义的神话传说,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一种异想天开,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语言";另一种情况是,"化腐朽为神奇、新鲜,化平易为惊险、瑰丽。把所有被表现在他诗中的客观景物和主观心情一律加以深化和美化。"幽冥凄冷是李贺诗歌的主体格调,李贺对于诗歌物象的色彩描写,多喜用冷艳色调的语言。

第七 李商隐

作为晚唐诗人的第一代言人,他的诗歌水平是不容别人说二话的。特别是他自开一派诗风,其诗令人百思而百得。绝句和律诗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其诗歌给唐诗开了一片洞天。我将其排在了第

七。 他的诗,与众不同。里面没有那些为国伤感的字眼,也没有那些战乱纷飞的画面。在千篇一律的诗卷中,这也是黑暗中的一点星光。他走遍大江南北,尝遍人情冷暖。这些给了他无比的神韵,写出了一篇篇旷烁古今的名篇。一个“情”字,概括了他的全部,他的诗全是为“情”而诠释。“情圣”用于他身上实在是恰倒好处。生活越是凄惨,命运越是不公,越是给他的诗注入了情感。这让这千古“情圣”来得更名副其实。仕途颠沛,妻子早亡,给他的压力何其之大?可他却用于诗中,给他的诗带来了一种不能言语的魅力。当然,李商隐的吟唱已然全无盛唐气象,唯有惋歌的尾音。但就是这种哀伤的色调,也让后人的心里为之一震。

第六 王维

王维是多才多艺的诗人,众体皆善,其山水诗在唐朝可以说是没有对手。他的诗歌意境深远,笔法如出水芙蓉,又尽带蝉性。只可惜,他对自己的才华没有好好开发,否则他也许真能和李白杜甫一争高下。但历史不能假设,所以他还是落在了李杜之下。当然,他的诗词固然不及李白那样天纵绝才,也不及苏子那样疏迈旷达。而他天生的艺术气质,独有的画家,音乐家的敏感是旁人难及的。就连那陶潜诗中也隐有剑气,也有抑郁难吐之欲。而王维晚年的诗,真的是清淡的毫无烟火之气。而写惯了田园山水,偶尔一写边塞诗,直可叫那些写边塞诗的诗人们直接歇手。

王维晚年半官半隐的生活则是顺其自然,做也可,不做也可。隐也罢,不隐也罢。这是将佛意悟到心中的人才有的随意淡然。

他,论才华,论修为,论人品都是值得一写的。他一生无侍妾,发妻死时,正值三十壮年,再无续弦,从此更专心于佛学,隐于山水。他的思想情态,尤此可见。这在盛世之唐,实在是难得再难得。女子都可以公然大张艳帜,以道馆为名,行云雨之事,男子有个三五十个歌妓,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就连那江洲司马青衫湿的白乐天也是士大夫底色,也家蓄歌妓半百。王维,己超越了那个时代。

这是一个有才华,品格佳,富修养,有洁净灵魂,具艺术气质,温和淡泊的男人。再加上专一内敛,又生得英俊儒雅,实在是完美得无可挑剔。

第五杜牧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代表,诗至晚唐,已经明显走了下风,不如前人的大气。但“小李杜”的出现却使晚唐出现了一片诗歌的新的景象。可就写诗的艺术性和对文字的驾御力,杜牧还是逊于李商隐的。但就整个唐朝来说,能比他强的,恐怕也不多了。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第四 孟浩然

虽然常有人把他和王维放在一起,但要是真论起来,他和王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其文风自然,笔法不食烟火,对文字的驾御能力是唐人少有的。就其对诗歌的影响力确实是少有人能比,基于此,我还是将他排进了前四名。 李白《赠孟浩然》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于此可见一斑。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

诗不仅起着纪实的作用,而且融和了诗人新鲜的感受和天真的遐想。在他的眼光中,无论是沐浴在夕照清辉中的人物,还是嬉戏于水下岸边的鱼兽,寓目所见的一切,仿佛都化作会心的亲切的微笑。这些诗境,确有晶莹剔透之感。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自古以来,隐士因其超迈出尘、不慕荣利的道德情操,被目为世外高人。作为盛唐重要诗人中最年长的一位,孟浩然淡泊清远,才情满腹却终身不仕。他的一生,与同在诗坛的李白、杜甫、

王维等友人相比,履历相对简单,在特定的生活情状下,甘居田园,完成了从儒生到隐士的自然转变,在浩荡如潮的诗人中独树一帜,成为隐士的典范。

第三 白居易

白居易是中唐第一诗人,也是新乐府诗的代表,长于长篇叙事,深受杜甫影响。其诗歌的艺术水平,放眼大唐,能真正压过他的,也只有李白和杜甫了。 世常论白居易闲适诗毛病多多,白居易本人也曾有过自己闲适诗不及讽喻诗的表白。事实也正是如此,可以说,在反映百姓疾苦、揭示社会矛盾、抨击腐败堕落方面,白居易丝毫不逊色于杜甫,他是杜甫之后又一个为了百姓歌泣的洪钟大吕,他是杜甫之后又一座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 毋庸置疑,白居易有他的弱点,封建士大夫的思想在他身上也有深深的烙痕,比如他失意后的极度沮丧,比如他后期作品尖锐性的减弱,比如他对后辈张诂的打击讽刺,比如他也曾时常沉溺声色,但这些都具有它历史的必然性,我们不能用又发展了一千多年的思想来要求历史中的人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感受他们那一颗颗忠诚热情的心灵,感念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动。

怎么会忘呢?“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里有诗人的内疚,“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里有诗人的期盼,“官小无职事,闲于为客时”里有诗人的郁闷,“营营各何求,无非利与名”里有诗人的担忧,“但未知生死,胜负两何如”有诗人的彷徨,“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里有诗人的向往......仔细咀嚼,在优游暇豫的后面是不是有一种苦味?一种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苦痛。为何?一个人,当他能够奋发图强去实现自己理想的时候,他是幸福的;当他满腹经纶满司才华却不得不选择隐逸闲适的时候,他是多么痛苦呀。白居易是写了很多闲适诗,有很多流于世俗,俗于应付,真的不好,但是在读白居易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了这是写出了“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诗句的那个白居易。他的生活开始了短暂的平静,他的血仍是热的。白居易在任翰林学士时写过一首《自题写真》:“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何事赤墀上,五年为侍臣?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不惟非贵相,但恐生祸因。宜当早罢去,收取云泉身。”“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这是不是他一生没有改变的性格呢?

第二 杜甫

如果说,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宝库,那么,杜甫的诗歌无疑就是最耀眼的钻石。中国古诗正是由他推向了最高峰,他也站到了古代诗人的峰顶。 杜甫的诗,不管是作为历史史料,还是文学经典范本,他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诗歌的第一。

首先,杜甫的诗歌里包含了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精髓,大仁大义,大慈大悲的博爱情怀。;其二,他的诗歌的语言纯度很高,对汉语文字语言的涵义把握的相当精准,他的诗歌里的用字用词几乎说是汉语里最完美的用词,再不可能找其他字词替代了。其三,从五言古体到七言古体,从五言绝句到七言绝句,从五言律诗到七言律诗,他都涉猎到了,而且每种体裁都有优秀的诗作,试放眼诗坛,谁有这么全面。最重要的是,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是其最大功能,诗歌也是一种把自身的民族文化植入语言,而对其语言深度进行挖掘和开拓的工具,这一点,杜甫就做得很好,而当时的很多诗人还都没意识到,都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做功夫

更为重要的是杜甫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高尚品格。尤其是他诗歌的“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风格,开一代诗风,在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 杜甫流传下来的大量诗歌作品,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寛广的视野,深入的体验,高度概括了当时社会历史变迁,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他的作品堪称“史诗”,他更是被后世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极大地拓宽了诗歌作为一种艺术体裁所能够表现的范围,无论从艺术上还是从思想上均成为后世竞相学习的典范。

第一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杜甫一样,代表了唐代诗歌甚至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一、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二、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三、李白诗歌的生动、大胆的夸张;四、李白的诗歌的丰富奇特的想象;五、清新、豪放的语言艺术。

我们读李白的诗歌,都会感到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此原因正是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如《静夜思》、《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

李白诗歌那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以及豪放飘逸的风格,在当时就产生广泛的影响,在社会各界都享有盛誉。李白的诗对后代影响更为深远,中晚唐的韩愈、孟郊、李贺、杜牧,无不深受其影响,并对其推崇备至,如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山水诗都有那些篇六
《山水画》

山水画-诗情画意(教案

教材分析

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再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景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为此,传统美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透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好艺术美上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 情与景是构成意境得到基本因素,但意境中的情须是蕴理之情,是特定时代精神的折射;而景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的景观,同时也包括着能够触动人们情怀,引起生活回忆的场合、环境、人物好事件,这样才能使作品的意境在展示过程中得到社会心理上的认同好感情上的共鸣。

本课为浙美版七年级下第四课《诗情画意》(山水画)的教学内容,属造型表现领域。通过七年级上册花鸟画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中国画的运笔方法和墨色变化,对中国画的特点也有一定认识。山水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技法学习,而是通过山水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山水画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承袭,要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作品,体会山水画的“情与景汇,意与象通”。本课以欣赏山水画的意境为切入口,转到学习山水画的创作技法。山水画的欣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知进行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大自然、画家和山水画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较、欣赏、分析,使学生理解山水画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山水画之意境美

难点: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寒江独钓》请学生谈感受。 提示:最好能好诗词联系起来

意图:引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诗情画意)

2、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情画意是如何营造的?我们就带着这一问题走进《山水画》。

二 深入教学

1、课件出示风景照片,请学生说说体会。

2、演示描绘名山大川的山水画,请学生结合照片所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

3、教师小结

意图:让学生从分析、比较中理解大自然、画家好山水画的关系。

4、同一题材,不同画家营造别样意境。

出示宋代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好元代画家吴镇的《渔夫图》请学生分析画中意境,及其对生活的感悟。

5、教师小结

三 尝试练习

1、请大家根据老师提供的诗句,尝试画一张具有一定意境的山水画。

要求:☺ 同桌间先讨论选中诗句的意境。

☺ 练习时注意运用以前学过的用笔方法和墨色变化。

☺ 时间10分钟。

2、展示评价

四 拓展

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长沙》欣赏李可染名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感受山河雄伟的气势。

1、组织讨论分析: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在创作手法上有何异同?各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诗情画意?

2、现代山水画的着色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那些较大变化?着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教师归纳总结。

意图: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的意识,分别从绘画、历史背景、文化、作者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欣赏。

图片资料

寒江独钓图 马远(宋)

黄山云海 桂林山水 净土

溪万 山山行 红旅遍图

层范林 宽 尽

(宋

浅谈对中国画的认识

首先我想说对于我们建筑学来说,对国画的认识是更有裨益的。各类的中国画首先给人一种意境美和音乐美,在使人在了解画的同时,也得到审美能力的锻炼

在着我就谈一下自己对中国画的认识,我觉得了解中国画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精神

山水画萌芽于晋朝,顾凯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第一句就是“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山水画已成为一个主要表现题材,我觉得人对人自己认识太深才觉得每幅画人的言态表现得不尽人意,山水可夸大其气势表达出其意境即可,狗马只须表达出其形而已从顾凯之仅有的山水画《洛神赋图》中可以窥见当时山水画初期形态的端倪,基本上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所记载的样子,传本〈洛神赋图〉中的山水部分,确实如其所言“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拮”,或“水不容泛,人大于山”无论是山水还是树石,都表现为高度的概括化,比如树的表现,银杏树仅象征性地以三五片银杏叶概括,树枝的“列植之状”也是“若神臂布指,离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印行树有很大距离,正如前边所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山石仅以“高古游丝”线条勾勒,而没有皴法,但我认为,水法和云法的表现是极为纯熟的,水云的流态动势相当完美,由此可见,山水画的表现在当时已达到的艺术水准只是没有后来的布局合理罢了

初期的山水画往往是人物活动的背景,配景,即使独立为一个专门画种也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的,山水画初期的这种形态是不足为奇的,虽然我们现在已不能得睹六朝时期的山水画作品而且见于史料的早期山水画家也不是很多,顾凯之,宗炳,王微等人关于山水画论的发展为当世山水画的发展和成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历隋唐,五代诸朝,山水画渐盛。他们可谓山水画的先驱,六朝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真正起点,虽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却导致了美学上的最灿烂,我认为这应该归功于当时不忍心目睹石灰的琴棋书画的隐士,且当时类似于陶哦渊明,谢灵运的隐逸思想普遍流行,此时人们对自然美有了更深的认识更促进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谢灵运《山居赋》中所记载的始宁山就是典型的例证,他的山水诗开拓了山水诗写实的审美之路,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正说明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益于诗的发展和衍生。

山水画在六朝时期兴起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家自身的发展。汗以前的艺术家往往以工匠身份出现他们都依靠绘画的手艺谋生,绘画是功利的,必须围绕服务对象的要求进行创作,但也不同程度促进山水画的发展

说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十分强调作者的主观因素,在山水画创作中,作者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以及作者的情感流露是起着主导作用的,画家应当“以情入画”力求“情景交融”,正如在一幅山水画上题一首诗或多一个红戳更能增加山水画的内在精神和蕴涵,在对客体世界有一个多侧面深层次认识的基础上凭借心灵感受概括勾画出山水形象,者便是“迁想妙得”许多优秀的山水作品所显露出来的气质和高雅的格调,并不仅仅是因为作者具有深厚的笔墨功力,更重要的是作者具有饱满的创作激情和高深的文学修养。因此山水画家的学识越高,创作后劲也就越大。唐代山水家的学识越高,创作后劲也就越大,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均提倡到生活中去,到实践中去。

欣赏中国山水画我觉得应该首先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知会的宝贵结晶,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它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艺术体系,所以民族性是中国山水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中国山水画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即简练,恬静,含蓄和韵律等

其实山水画从一开始就与其它的道家,佛家,儒家有关,佛家的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影响也是值得讨论的,它没有连续性和次序性,认定在精神上能够出现自发性的领悟,这种领悟实际上是对人世解忧的解脱和心理障碍的排除,而这些又恰恰是中国山水画家们孜孜以求的

佛家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孔子最早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以道德价值来评价山水,但是这种对大自然的审美追求,客观上已超出了道德的范畴,其中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感情含蓄,气息平和的总体风格

儒佛道的自然观影响于山水画共同点有三个:一是取法自然,用于自然的统一,二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三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中国山水画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与中国古典哲学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绘画不能没有哲学思考,没有哲学思考的绘画是没有灵魂的绘画。

作山水画须先胸有丘壑。“意在笔先”是中国画构图的特点,落笔后应意到笔随。我们不能忽视道家这里的深远影响,传统中国画家长期艺术实践中都自觉和不自觉地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画在落笔时就应考虑各种阴阳关系,加以对比此和谐的处理,如方圆,横直,点线,刚柔,浓淡,冷暖,轻重,虚实等等。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正所谓山水之静动,顽与灵,均是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阴阳节奏关系,作为山水画家如果不自觉到自觉地运用这些关系,笔下可如神助

其实,从个人观点,我感觉速写,素描,水粉与山水画之间无不有很大的联系,其明暗,线条的刚柔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都遵守透视规律是不同于装饰画的

中国画的历史是为了承前启后,我们应齐心协力,使中国画这个传统的画钟更加繁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5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