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倒闭

| 职称日语 |

【www.guakaob.com--职称日语】

诺基亚倒闭篇一
《诺基亚:频临破产!分析诺基亚濒临倒闭的20个原因》

经多方证实,一代手机巨人终于轰然倒下!NOKIA于芬兰时间星期5宣布由于不堪长期以来的亏损,导致无法偿还挤压的债务而申请破产保护。同一时间,也在多个国家宣布退市,NOKIA将关闭芬兰的手机工厂,并且逐步退出手机市场。

下面分析诺基亚濒临倒闭的20个原因

1.拿着诺基亚N95装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属于iPhone4,android机型的装逼时代。现在有能力购买4000以上价位的人一般都会选择购买iPhone4或其他部分android手机。iPhone4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首选机型或梦想机型,大街上的平面广告都将iphone4或者ipad作为吸引眼球的元素,大家都在免费给苹果的产品做广告,媒体也会拿iphone4或ipad来吸引观众,潜移默化中,人们已经形成一种观念:假如我要购买4千以上的机型,首选必须是iphone4。iPhone4已经成为有消费能力或时尚女孩的必备品,也成为部分男人装逼的必备品。再说说诺基亚,诺基亚E7的性能还处于iphone2代水平,而售价却高达5000多元,至今销售惨淡,所以说明一点,4000元以上的机型已经不属于诺基亚了,3000元以上的手机更不属于诺基亚,因为还有上百部的android手机与其竞争;那2000元以上吧,我想说也不属于诺基亚,因为还有摩托罗拉defy这样的手机,价格虽然不到2000,但性能以及用户体验都比5000元的E7要优秀,那1000以上的机型呢?或许有竞争力吧,5230或C7的销量可以说明这一点,但同样也面临着android手机的竞争,比如中兴的v880与其同等价位,但5230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已经和v880不属于一个时代了。

2.不懂市场需求的结果只有一个:被竞争者超越。上个星期,我在大街上竟然看到这样一

幕,有人竟然还拿着山寨机版的诺基亚N95在大街上推销忽悠路人,我想,这位推销员肯定不懂市场需求,N95已经是07年的产品了,07年到现在手机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不拿山寨iPhone4来忽悠路人呢?同样的道理放在诺基亚身上,诺基亚的N8和E7仅仅相当于苹果2008年iPhone2发布的时候的水平,现在都已经过去3年了,用这样的手机去忽悠消费者,有些人的确会被忽悠,但是更多的人还是很明智的。现在的手机已经是双核和3D时代了,靠卡尔蔡司的12000万像素撑销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3.选择微软的wp7系统会让诺基亚破产来的更快。诺基亚说:为了避免差异化才选择wp7,但我想说明:差异化的前提必须是:wp7的软件资源,游戏资源,生态系统与iphone和android同样优秀。但是wp7做到了吗?当andriod用户和iPhone用户拿着手机在玩山寨版的《魔兽世界》(指现在非常流行的3D大型网络游戏《混沌与秩序》)的时候,诺基亚的wp7手机可以干什么?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破解来玩iphone4和android上的收费游戏了,要是诺基亚的行货WP7手机上市,肯定不容易破解,你难道想让消费者拿着你的手机去羡慕iphone和android用户?诺基亚还是忽视的中国的消费习惯:喜欢免费的午餐。

4.选择wp7意味着诺基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今年第一季度,wp7手机在全球的销量仅为160万部,而且其销量并没有稳步地增长,反而由于iphone和android打压份额正在减少,在对比一下android,日销量40万部,就是说,android 12天的销量相当于wp7一年的销量,但是有人会说,诺基亚发布wp7会改变这一现状,我还是觉得未必,诺基亚智能手机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到1%,品牌影响力还不如中国的华为和中兴,你想让诺基亚的

wp7手机跑到美国市场和iPhone4以及非常流行的具有4核(等诺基亚wp7手机上市估计4核手机已经开始流行了)处理能力,1GB 内存,3D显示效果的android手机竞争,你觉得有戏吗?况且三星,LG,HTC等厂商的wp7手机都有卖。android手机的硬件技术一直都在革命,而wp7搞来搞去还是这样单调的界面和大同小异的硬件,你觉得诺基亚wp7的优势在哪里呢?什么?是价格?呵呵,wp7的最低硬件配置要求说明其只能属于高端市场,上面所说的3000元以上的机型已经不属于诺基亚了,等iphone5上市,iphone4肯定会降至3000元的价位wp7是不可能从iphone4里面抢到一丝的市场份额的。另外或许你会说,诺基亚wp7手机在中国有戏,我觉得不靠谱,我认识很多机油(手机爱好者),凭我的观察,买诺基亚wp7手机的人60%可能是这样的人:手上已经拥有一部iPhone或android手机了。

5.meego让诺基亚重走摩托罗拉的老路。摩托罗拉为什么在2009年之前濒临破产?那是因为摩托罗拉一直都在迷茫。当时的摩托罗拉同时生产很多种操作系统,有Windows mobile,symbian,linux等等,但都不精,市场反馈都不好,成也V3败也V3,摩托罗拉沉醉于V3的成功而忽视了市场的需求和革新,最终销量急剧下滑,濒临破产,直到2009年发布首款android手机milestone,才挽回了颓势。今天放在诺基亚身上就,诺基亚现在有这几款操作系统:symbian,meego,wp7。symbian系统的架构是上个世纪的(抱歉N8用户),通过修改系统代码才让symbian支持多点触控和重力感应的,诺基亚N8采用的是symbian 3操作系统,但这款操作系统寿命非常短暂,不到一年因为销量惨淡才被symbian anna代替,但anna只是换了一个界面而已,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诺基亚的命运。wp7上面已经说了,我就说一下meego吧,meego我认为肯定也是没戏的,因为meego

之前有太多的类似系统了,比如三星的bada,HTC,摩托罗拉,黑莓,等等都发布了各种各样的系统,但是基本上很难发展,因为这个世界上已经拥有优秀的东西,是很难让另外一个不怎么优秀或差距很大的东西去替代的。当andriod和iphone4的应用程序和游戏数量都超过50万个的时候,meego还有戏吗?微软这么强大的研发力量和资金投入都无法让wp7好起来,诺基亚肯定无法让meego好起来,毕竟他还要照顾wp7和symbian,另外还有s40,并且要解决上百个厂商的竞争。

6.诺基亚没有良好的生态系统。google把其搜索引擎,地图,gmail,youtube等优秀的产品都集中到了android上,另外其android market拥有将近50万的应用程序(我想2011年底应该可以达到),另外还有很多产品,比如音乐,云服务,在线office,语音视频通话等等;而iPhone就更不用说了,生态系统之强大无人能及,而诺基亚除了生产硬件和研发symbian本身还有什么呢?论地图竞争不过google,论某某应用商城竞争不过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论...我还真想不出诺基亚的第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

7.痛失美国市场让诺基亚注定毁灭。影响诺基亚智能(本文着重讲述的是诺基亚的智能手机)手机销售状况的国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先说一下中国。2007年,诺基亚Symbian系统手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4%,2010年下滑至50%,就在今年第一季度,诺基亚的份额已经不足24%了,估计2011年全年应该不到20%吧(其实我的估计还是很保守的)。作为诺基亚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的份额最终决定了诺基亚的走向和盈利状况,当很多人习惯使用诺基亚手机,转换成其他智能手机后,他们都会惊奇得发现:其实我早应该换iPhone。诺基亚智能手机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仅不到1%(还是挺保守的),而在日本韩国市场基本上已经绝迹了,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iPhone和android

发源地,美国市场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手机市场的发展方向,太多的媒体和群众将目光聚焦在美国市场了,而诺基亚并有在美国市场站住脚跟,也因此其新机,系统,技术,软件,服务等不被大多数人关注,渐渐得变成了门外汉,或十足的跟风者。

8.三星智能手机今年的销量和htc市值已经超越诺基亚。既然三星一个厂的android智能手机就可以超越诺基亚,那诺基亚还怎么混?既然台湾的一个厂(HTC)凭借android系统发展了不到两年就可以超越发展了10年的诺基亚的市值,说明什么问题?跟上市场潮流就会有不错的发展,和市场错误,那就是诺基亚的结果了。

9.用户的关注度急剧下降,网友戏称诺基亚的智能手机为:科技以换壳为本,没错,诺基亚的触屏智能手机从2009年N97开始上市开始,硬件都没什么变换过,系统和用户体验上虽然在N8有所改良,但还是无法和其他智能手机比较.于是群众和媒体已经习惯了诺基亚换壳不换内在品质的传统,新机上市从此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了。用户关注度的急剧下降,最终导致诺基亚智能手机购买欲的下降。

10.面临山寨机的竞争。现在山寨机也开始智能化了,凭借MTK,展讯,瑞星威等成熟且廉价的android智能手机一揽子解决方案,一款智能新机可以在几天内研发完成,几个星期内便可批量上市,不怎么差的质量,不怎么差的操作体验,高仿精致的外观,低廉的价格迅速蚕食了诺基亚的低端市场份额。更要命的是,诺基亚还面临着中国手机大厂华为,中兴的正面竞争,他们依靠过硬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将诺基亚打得落花流水.

11.Windows Phone 7真得救不了诺基亚。笔者有一部HTC的windows phone 7手机,

诺基亚倒闭篇二
《诺基亚滑落的五大原因》

诺基亚滑落的五大原因

如同梦想般的童话世界,IT业的新故事总是层出不穷。

今年7月份,苹果公司的财报披露,其现金储备726亿美元,超过厄瓜多尔、保加利亚、斯里兰卡和哥斯达黎加等126个国家的GDP之和,看来,富可敌国已经是浮云,苹果今天已是“富可敌百国”了。

跟儿童玩的翘翘板一样,在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一颗新星的升起,往往也伴随着一颗昔日明星的陨落。诺基亚,这个曾经充满传奇的品牌,正在与我们这个时代渐行渐远……

从生产纸张到成为全球手机业的领军者,北欧世界为数不多的明星品牌,左右芬兰国家经济的决定力量,诺基亚的传奇飘扬了近150年,当这颗璀璨的企业之星光芒日益黯淡之时,所有人都在思考和议论:为什么?

五大败笔,决定了诺基亚的滑落并不偶然。

(一)败笔之一:忽视了消费者需求层次的变化。

诺基亚为什么在中国会没落,如果你走在高铁的车厢里,我保证你会找到答案:70-80%的乘客都在玩自己的手上终端,有人在看电影,有人在玩游戏,有人在看书、看文件…他们拿的是什么,是手机吗?是,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绝大多数终端都有通话、上网功能,但消费者并不把他们仅仅当做传统的手机。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能够获得一台具有较多功能的手持终端,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多彩、更方便、更灵活、更充实,这是他们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说,通话已经不再是手持终端的最重要的功能,而变成了一种基本功能。

如果从这种需求出发,手持终端的产品方向就应该向着“如何实现完美的客户体验,如何实现多种娱乐、移动办公功能,如何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去考虑问题。遗憾的是,诺基亚的产品思想还停留在做手机的阶段,产品所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通讯功能。

这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吗?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

大家都知道,IPHONE4曾经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客户投诉,称手握某些位臵的时候通话质量会受到影响;毫无疑问,这是IPHONE的设计问题,如果作为手机,通话的功能是首要的,通话质量不好,为什么要买?甚至是要召回的。而苹果的答复是什么?给消费者每人发一个塑胶套,告诉消费者,套在手机上就没问题了。而且,这一问题丝毫没有影响到IPHONE的热卖。

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诺基亚到现在还不懂的问题:消费者需要的已经不是一台有智能功能的手机,而是一台有通话功能的手持终端。

(二)败笔之二:陈旧的设计理念,葬送了诺基亚行业“领航者”的地位。

多年来诺基亚在设计方面的理念是,想方设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基于这一理念,诺基亚在人种学、群体调查或者市场细分策略上投入巨大,每个设计师都要接受一种叫做“情景设计”的训练,这一理念告诉设计师,如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去做设计。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诺基亚开发了数量非常多的产品,多达1000多个型号。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消费者最终的结果是无所适从,于是,从控制风险、满足使用的角度出发,消费者往往选择最便宜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诺基亚手机的均价一年比一年低。

这种“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设计思想,对于改良性的产品可能是有用的,但当社会需要全新的、具有多种效能的移动终端的时候,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来临的时候,用户需要的不是改良性的设计,二是革命性的创新。显然,这一因循传统的设计方式,无法创造令用户“喜出望外”的产品。

反观苹果,只有1、2、3、4,它也没有太多地考虑消费者打电话是不是方便、按键是不是方便,也没有因用户群体的差异而专门开发少儿版、学生版、老年版、娱乐版,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热销。同时,相对简单的产品型号,使得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准确、深刻、坚固。一说到IPHONE,我们大家都能想象到是什么样子;而说到诺基亚,谁又能告诉我,它的形象是什么?

非止苹果,三星、HTC这些市场的后进者,紧跟苹果的步伐,也推出了具有自己特点的、设计精

美的、具有划时代标志的产品,如三星的GALAXY,HTC的FLYER,值得说明的是,MOTO此次紧跟市场节奏,连续推出了DROID等近十款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也算可圈可点。

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诺基亚的任何富有创新性的产品走上舞台,在智能手机迅速发展的今天,诺基亚产品给我们的印象还是刻板的,小改小革而无鲜明特色,似乎已经远离这个时代。

(三)败笔之三:人为地割裂了技术与商业的关系。

诺基亚前高级经理Juhani Risku写了一本书,叫做《Uusi Nokia》(新诺基亚),书中,他对于诺基亚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诺基亚不缺乏技术和研究,缺乏的是把技术转化为商业的能力。

“诺基亚研究院(Nokia Research Center)很有能力。那里有500多人,每天都能搞出些新鲜玩意。一些他们多年前的创意没能应用在我们的手机上,却出现在了竞争对手的手机产品上。”他举了两个例子:

自组织射映(Self-organising Maps)是芬兰教授发明的,诺基亚没有把它转化成产品,而现在许多应用程序都在用;

3D显示,NRC很早就开发出了这一技术,可在手机屏幕上显示3D图标,不用特制眼镜就可看到效果,但诺基亚的管理者不感兴趣,现在这一技术已用在三星的手机上。

纳米科技、可视化、感应器、触控,在诺基亚的研发都成熟到了可应用的地步,但都没有得到应用,却出现在竞争对手的产品上,甚至成为了其产品的关键特色。

当然,这位经理的看法未必全对,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拥有5000名创新人员和专业的研究机构NRC的诺基亚,并没有太多的、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应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让消费者看得到,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大量被当前的智能终端所普遍采用的技术,在诺基亚早早地被研发出发,但是被束之高阁,不予采用,研发和商业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

(四)败笔之四:固执地选择和坚持不受市场认可的塞班平台。

塞班(SYMBIAN)是诺基亚一直在坚持使用的系统软件平台,当年这一技术与微软的

WM(windowsmobile)以及安卓(android)在智能手机系统并称三大平台,如果加上今天的苹果OS,算是“四足鼎立”。

塞班系统,在通讯产品的平台开发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以通讯为核心的时代,由于诺基亚的强势市场地位,塞班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方面占有了不小的份额。而随后的手机江湖,成了多媒体、多用途终端的时代,典型的就是苹果的异军突起。

苹果的系统是封闭的,至今与全球主流的操作系统不兼容,过去在国内主要是用于平面设计等专业用户,但它基于精美的视像体验的设计思想,在“娱乐当道”的时代被发挥到了极致:苹果的操作系统,在苹果电脑、随身听、手机等系列产品中通用,同时,先行一步,在应用领域建立了自己的应用产品社区和商业模式。

APPLESHOP是所有苹果用户都光顾的软件下载和销售中心,有十万计的应用程序可供选用。同时,基于分账方式的商业模式设计,苹果进一步培育了开发者群体,使得应用软件的开发、推广、盈利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激励的闭环,一个与主流操作系统不兼容的系统,就这样“剑走偏锋”,被做活了。

苹果巨大的商业成功以及其封闭性,刺激了开源的安卓系统的推广,随后的智能手机厂家(如三星、摩托、宏达电等)开始导入安卓,作为抗衡苹果的重要手段。

当然,诺基亚并非没有看到这一点,也曾经组织“开发者大会”等活动,意图推进塞班的应用,然而,无论从启动的时间、投入的力度等,都无法与苹果相比,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也许是面子,也许是其他原因使然,诺基亚始终不能放下塞班,在本来可以发起“第二次冲锋”的关键时刻,再次让安卓从手边溜走。

凭借安卓的助力,三星、HTC在此次智能手机的大革命中成功上位。当诺基亚仍然舍不得抛弃塞班系统的时候,苹果手机已经开始为人们提供在手机上查股票、查水电费等更加贴近生活必须领域的服务。

这个差距正在越来越远。

(五)败笔之五:现代官僚主义害了诺基亚

现代官僚主义最大的特点是规避风险、抑制创新,使得创新过程缓慢甚至不复存在。在《新诺基亚》一书中,Risku还举了诺基亚僵化与官僚作风的三个例子:

“在地图业务方面,诺基亚花巨资收购Navteq之后,半年没有举措,期间,Google地图免费了、语音导航免费了,竞争对手们纷纷赶上来。”

“我有一部E71商务手机,我注意到在手机锁机状态下,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这个框盖住了提示信息。我问:‘你能把这个弄小5毫米吗?’他们研究了一下手机代码然后说,‘我们找不到那行可以将它缩小5毫米的代码,手机上有2000万行代码,找到它是不可能的。’”

“有一天,一个负责Symbian用户体验的人进来说——旧流程不管用了。所有人都问她新的流程是什么——她没说。于是200多人无所事事地度过了6个月。”

“一个策略提出来,然后延迟,再延迟…直到荒废”,作为主管创新和概念的部门主管,Risku不无痛心地说。“审批流程很长。这个流程被称为‘地球上最好的审批过程’,因为每个人都能对一个概念发表看法。我们看到结果就是:竞争者提出了同样的概念,并且实现的更好。……”

从前面的说明不难看到,诺基亚的官僚和僵化确实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段位”。

按照这样的现实,笔者推断,诺基亚在中国已是昨日黄花,不大可能再现昔日的辉煌,即使能再拿出一两款好机器,可能也难以再回到市场的领导地位,这家“百年老店”正在离创新越来越远、离潮流越来越远,能够占住的,只是手机市场的低端需求。

而一但被锁定在这个领域,诺基亚将不得不面对中国市场无数本土品牌和无品牌产品的挑战,论速度、比成本、比手段,诺基亚未必是这些山寨英雄(或者昔日的山寨英雄)的对手,剩下的只有一条路:

我不说,你懂的。

诺基亚倒闭篇三
《诺基亚明年倒闭的20个原因》

1.拿着诺基亚N95装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属于iPhone4,android机型的装逼时代。现在有能力购买4000以上价位的人一般都会选择购买iPhone4或其他部分android手机。iPhone4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首选机型或梦想机型,大街上的平面广告都将iphone4或者ipad作为吸引眼球的元素,大家都在免费给苹果的产品做广告,媒体也会拿iphone4或ipad来吸引观众,潜移默化中,人们已经形成一种观念:假如我要购买4千以上的机型,首选必须是iphone4。iPhone4已经成为有消费能力或时尚女孩的必备品,也成为部分男人装逼的必备品。再说说诺基亚,诺基亚E7的性能还处于iphone2代水平,而售价却高达5000多元,至今销售惨淡,所以说明一点,4000元以上的机型已经不属于诺基亚了,3000元以上的手机更不属于诺基亚,因为还有上百部的android手机与其竞争;那2000元以上吧,我想说也不属于诺基亚,因为还有摩托罗拉defy这样的手机,价格虽然不到2000,但性能以及用户体验都比5000元的E7要优秀,那1000以上的机型呢?或许有竞争力吧,5230或C7的销量可以说明这一点,但同样也面临着android手机的竞争,比如中兴的v880与其同等价位,但5230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已经和v880不属于一个时代了。

2.不懂市场需求的结果只有一个:被竞争者超越。上个星期,我在大街上竟然看到这样一幕,有人竟然还拿着山寨机版的诺基亚N95在大街上推销忽悠路人,我想,这位推销员肯定不懂市场需求,N95已经是07年的产品了,07年到现在手机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不拿山寨iPhone4来忽悠路人呢?同样的道理放在诺基亚身上,诺基亚的N8和E7仅仅相当于苹果2008年iPhone2发布的时候的水平,现在都已经过去3年了,用这样的手机去忽悠消费者,有些人的确会被忽悠,但是更多的人还是很明智的。现在的手机已经是双核和3D时代了,靠卡尔蔡司的12000万像素撑销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3.选择微软的wp7系统会让诺基亚破产来的更快。诺基亚说:为了避免差异化才选择wp7,但我想说明:差异化的前提必须是:wp7的软件资源,游戏资源,生态系统与iphone和android同样优秀。但是wp7做到了吗?当andriod用户和iPhone用户拿着手机在玩山寨版的《魔兽世界》(指现在非常流行的3D大型网络游戏《混沌与秩序》)的时候,诺基亚的wp7手机可以干什么?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破解来玩iphone4和android上的收费游戏了,要是诺基亚的行货WP7手机上市,肯定不容易破解,你难道想让消费者拿着你的手机去羡慕iphone和android用户?诺基亚还是忽视的中国的消费习惯:喜欢免费的午餐。

4.选择wp7意味着诺基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今年第一季度,wp7手机在全球的销量仅为160万部,而且其销量并没有稳步地增长,反而由于iphone和android打压份额正在减少,在对比一下android,日销量40万部,就是说,

android12天的销量相当于wp7一年的销量,但是有人会说,诺基亚发布wp7会改变这一现状,我还是觉得未必,诺基亚智能手机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到1%,品牌影响力还不如中国的华为和中兴,你想让诺基亚的wp7手机跑到美国市场和iPhone4以及非常流行的具有4核(等诺基亚wp7手机上市估计4核手机已经开始流行了)处理能力,1GB内存,3D显示效果的android手机竞争,你觉得有戏吗?况且三星,LG,HTC等厂商的wp7手机都有卖。android手机的硬件技术一直都在革命,而wp7搞来搞去还是这样单调的界面和大同小异的硬件,你觉得诺基亚wp7的优势在哪里呢?什么?是价格?呵呵,wp7的最低硬件配置要求说明其只能属于高端市场,上面所说的3000元以上的机型已经不属于诺基亚了,等iphone5上市,iphone4肯定会降至3000元的价位wp7是不可能从iphone4里面抢到一丝的市场份额的。另外或许你会说,诺基亚wp7手机在中国有戏,我觉得不靠谱,我认识很多机油(手机爱好者),凭我的观察,买诺基亚wp7手机的人60%可能是这样的人:手上已经拥有一部iPhone或android手机了。

5.meego让诺基亚重走摩托罗拉的老路。摩托罗拉为什么在2009年之前濒临破产?那是因为摩托罗拉一直都在迷茫。当时的摩托罗拉同时生产很多种操作系统,有Windowsmobile,symbian,linux等等,但都不精,市场反馈都不好,成也V3败也V3,摩托罗拉沉醉于V3的成功而忽视了市场的需求和革新,最终销量急剧下滑,濒临破产,直到2009年发布首款android手机milestone,才挽回了颓势。今天放在诺基亚身上就,诺基亚现在有这几款操作系统:symbian,meego,wp7。symbian系统的架构是上个世纪的(抱歉N8用户),通过修改系统代码才让symbian支持多点触控和重力感应的,诺基亚N8采用的是symbian3操作系统,但这款操作系统寿命非常短暂,不到一年因为销量惨淡才被

symbiananna代替,但anna只是换了一个界面而已,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诺基亚的命运。wp7上面已经说了,我就说一下meego吧,meego我认为肯定也是没戏的,因为meego之前有太多的类似系统了,比如三星的bada,HTC,摩托罗拉,黑莓,等等都发布了各种各样的系统,但是基本上很难发展,因为这个世界上已经拥有优秀的东西,是很难让另外一个不怎么优秀或差距很大的东西去替代的。当andriod和iphone4的应用程序和游戏数量都超过50万个的时候,meego还有戏吗?微软这么强大的研发力量和资金投入都无法让wp7好起来,诺基亚肯定无法让meego好起来,毕竟他还要照顾wp7和symbian,另外还有s40,并且要解决上百个厂商的竞争。

6.诺基亚没有良好的生态系统。google把其搜索引擎,地图,gmail,youtube等优秀的产品都集中到了android上,另外其androidmarket拥有将近50万的应用程序(我想2011年底应该可以达到),另外还有很多产品,比如音乐,云服务,在线office,语音视频通话等等;而iPhone就更不用说了,生态系统之

强大无人能及,而诺基亚除了生产硬件和研发symbian本身还有什么呢?论地图竞争不过google,论某某应用商城竞争不过appstore和androidmarket,论...我还真想不出诺基亚的第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

7.痛失美国市场让诺基亚注定毁灭。影响诺基亚智能(本文着重讲述的是诺基亚的智能手机)手机销售状况的国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先说一下中国。2007年,诺基亚Symbian系统手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4%,2010年下滑至50%,就在今年第一季度,诺基亚的份额已经不足24%了,估计2011年全年应该不到20%吧(其实我的估计还是很保守的)。作为诺基亚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的份额最终决定了诺基亚的走向和盈利状况,当很多人习惯使用诺基亚手机,转换成其他智能手机后,他们都会惊奇得发现:其实我早应该换iPhone。诺基亚智能手机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仅不到1%(还是挺保守的),而在日本韩国市场基本上已经绝迹了,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iPhone和android发源地,美国市场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手机市场的发展方向,太多的媒体和群众将目光聚焦在美国市场了,而诺基亚并有在美国市场站住脚跟,也因此其新机,系统,技术,软件,服务等不被大多数人关注,渐渐得变成了门外汉,或十足的跟风者。

8.三星智能手机今年的销量和htc市值已经超越诺基亚。既然三星一个厂的android智能手机就可以超越诺基亚,那诺基亚还怎么混?既然台湾的一个厂(HTC)凭借android系统发展了不到两年就可以超越发展了10年的诺基亚的市值,说明什么问题?跟上市场潮流就会有不错的发展,和市场错误,那就是诺基亚的结果了。

9.用户的关注度急剧下降,网友戏称诺基亚的智能手机为:科技以换壳为本,没错,诺基亚的触屏智能手机从2009年N97开始上市开始,硬件都没什么变换过,系统和用户体验上虽然在N8有所改良,但还是无法和其他智能手机比较.于是群众和媒体已经习惯了诺基亚换壳不换内在品质的传统,新机上市从此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了。用户关注度的急剧下降,最终导致诺基亚智能手机购买欲的下降。

10.面临山寨机的竞争。现在山寨机也开始智能化了,凭借MTK,展讯,瑞星威等成熟且廉价的android智能手机一揽子解决方案,一款智能新机可以在几天内研发完成,几个星期内便可批量上市,不怎么差的质量,不怎么差的操作体验,高仿精致的外观,低廉的价格迅速蚕食了诺基亚的低端市场份额。更要命的是,诺基亚还面临着中国手机大厂华为,中兴的正面竞争,他们依靠过硬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将诺基亚打得落花流水.

11.WindowsPhone7真得救不了诺基亚。笔者有一部HTC的

windowsphone7手机,型号为Mozart,是市面上最廉价的WP7智能手机,配置相当强悍,1GHZ处理器,8G存储空间,512内存,800万像素摄像头,720P高清摄录,如此强悍的配置绝对秒杀HTCdesire/desires/IncredibleS/Incredible等装载android系统手机,但是,相对于同等配置的HTC品牌的android手机,其价格为什么会这么便宜呢?答案很简单,不受市场欢迎。为什么不受市场欢迎?第一,WP7的界面以及操作方式注定不受大多数用户的欢迎,人们更喜欢类似于iPhone的图形化界面,WP的界面虽然更直观,但是显得很单调,感觉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倒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用来玩游戏或其他娱乐活动却显得很欠缺,现在的人们都喜欢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玩社交应用,发微博,而wp7手机的界面和操作方式让我觉得不是一款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的操作系统,更像是N年前的诺基亚塞班S60操作系统。第二,诺基亚的wp7手机和其他厂商生产的wp7手机没有什么差别。wp7不允许厂商对界面进行定制,但是厂商可以将自己的应用程序内置到wp7系统里,现在手机要想卖得好,就必须相对于其他手机有所不同,这就是差异化竞争。可以说,诺基亚的忠实消费者可能会选择Nokiawp7手机,但我想,大多数消费者是明智的,同样价格WP7手机,他们会选择更好的外观和更强大的配置。第三,WP7没有多少中文应用,我的手机上只装了4个中文应用,qq,奇艺视频,qq空间和大智慧炒股软件,我到现在为止还找不到第五个实用的中文应用,甚至还没有ucweb,opera.

12.诺基亚看错android。诺基亚公司是个老古董,他们的高层大多都是上个世纪就任的,这些高层很固执,缺少现代化智能手机观念,他们坚信的认为,如果诺基亚采用android系统就会和其他厂商一样沦落为纯手机生产厂商,缺少竞争力产品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但我认为诺基亚错了。android系统仅仅只是一个系统平台,或者更确切得说是一个系统框架,任何厂商或个人都可以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度的定制,并集成自己的产品和特色服务,以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需要,而且所有被定制的android系统同样都可以享受到30万的应用程序,以及享受google的丰富应用,比如索尼爱立信psp手机,HTC和LG的3D手机,摩托罗拉的DEFY三防手机等等,你难道会认为这些手机缺少差异化竞争优势吗?诺基亚不去二次开发如此优秀的系统平台,反而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生产缺少海量的应用程序,不受大多数人欢迎的界面,严重同质化的系统的智能手机,破产是迟早的事~~

13.诺基亚N9就是一部垃圾手机。很简单的道理,缺少足够应用程序和游戏的手机就是一个花瓶,看久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相信明智的用户都不会选择连QQ,UCWEB装不了的手机吧。还记得当年诺基亚的那部N900智能手机吗?这部手机是meego(N9)的鼻祖,全球累计销量才不过5千台,而且80%以水货的

形式流向国内市场,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应用程序,缺少软件公司和开发者的支持。我相信N9的命运和N900一样,更何况,诺基亚也说了N9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装载Meego的智能手机。

14.诺基亚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被Iphone,三星超越,今年即将被HTC超越。当3家智能手机生产厂商的市场份额超过诺基亚的时候,诺基亚再进行反击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咱们来看看诺基亚2011年第二季度的财报:

净亏损5.21亿美元,每股约亏损0.1欧元,净获利比上一季少44%;手机净销售额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3%,其中智能手机销量1670万台,同比去年第二季度下滑了20%;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25.5%,去年同期为39%;中国手机销售1130万台,较去年同期降低了41%...分析师预计诺基亚今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将下探到1000万台。摩托罗拉,LG,索尼爱立信都将有可能超越诺基亚。

再看看HTC第二季度的财报:

2011年第二季度营收达43亿美元,利润达6.08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同比增长100%以上。智能手机出货量1100万台,95%采用了android操作系统。

再看看三星的财报(未正式发布,预计中):

三星第一季度智能手机销量1400万台,第二季度预计超过2000万台,其中95%采用的是android系统。三星也正式取代诺基亚成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老二。

15.诺基亚现在在吃老本。诺基亚从iPhone那里获得了4.3亿欧元的专利费用,就是说每销售一台iPhone诺基亚就赚了3.5欧元。如果没有这个老本吃,诺基亚将的损失将更加惨重,但是可怕的是,诺基亚的智能手机侵犯了苹果的很多专利,苹果一旦将这些专利与诺基亚的专利进行交换,那诺基亚就没老本吃了。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现在已经非常疲软了,现在只能靠一年前或几年前发布的手机比如5230,5000,5800来撑销量,而其他新型智能手机比如N8,E7,E6,已经很少有人买账了,一旦5230,5000,5800失去吸引力,诺基亚还有什么老本吃呢?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到,鉴于中国市场的疲软,诺基亚正在将重心从中国市场,欧洲市场,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市场转移,为了保本,大规模向一些非洲国家,东南亚国家,南美洲,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等新兴市场拓展,但问题又

诺基亚倒闭篇四
《诺基亚倒闭给中国中小企业的四大启示录》

诺基亚倒闭给中国中小企业的四大启示

近来中小企业步入困境,在资金荒、电荒、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压力下,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大规模倒闭潮将重现等传闻不断涌现,著名品牌营销专家兰晓华认为眼下中国中小企业当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曾经连续15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在事业的高峰期,全球平均每5.7人就拥有一部诺基亚手机。而更令人仰慕的是,巅峰时期的诺基亚甚至为芬兰贡献了4%的GDP。它的倒闭之所以特别值得关注,所以它的倒闭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诺基亚曾经的大象为何倒下为什么倒下?

启示录一:固步自封

诺基亚员工曾经向埃洛普提过建议:诺基亚能不能做的像三星一样,软件兼容。但是埃洛普坚持一定做,且只做微软的Windows系统。当时,埃洛普的回应是,安卓也同样存在很多漏洞。他认为,只要把Windows系统做好了,会比Android更有优势。

苹果前高管、吉恩·路易斯·盖西(Jean-LouisGassee)透露,他曾接受诺基亚董事会的咨询时就建议诺基亚采用Android:“这样诺基亚将与成功者站在一起。”然而由于诺基亚担心“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他的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

启示录二:夜郎自大应用不开放

手机应用软件商店不但是一种新型的工作、娱乐、赚钱方式,更节省了手机厂商独自开发软件的大笔投入。诺基亚至今仍然没有让更多的软件开发者参与到他的平台。比苹果、谷歌晚一步的应用商店,使得诺基亚在智能机的比拼中处于下风;而此时,竞争对手已经玩得风生水起了:App Store 和Android Market应用商店中的应用软件数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的手机应用商店,当然这其中也包括Nokia的Ovi Store。更为重要的是,iPhone和Android还创造了全新的手机广告经济。

有人说,作为市场的落后者,要想赶超先进,唯一的办法就是创新,如果一味的模仿领先者,那是注定没有出路的。而市场的领先者要做的就不是创新了,反倒是模仿。因为领先者创新一旦失败代价过大,模仿他人经验可以最快速的将他们的成功嫁接到自己庞大的用户规模上,从而产生更多效益。然而也有观点认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安于现状,即使是市场的领先者,同样会被市场遗弃。

启示录三:后来居上模仿也可以成功

最成功的模仿案例非腾讯莫属,在业界享有“山寨之王”美誉的企鹅帝国,他

去年的收入大大超过了网易+新浪+搜狐的总和。庞大的用户规模,再加上快速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不但节省了研发成本,而且避免了新产品不适应市场的尴尬。你甚至想不出腾讯有什么产品是完全自己原创的,他的拳头产品QQ原先叫OICQ,抄的是ICQ。甚至连腾讯(Tencent)的名字也是抄袭自朗讯(Lucent)。

同样是复制成功的还有小米手机,与时俱进采用Android系统,再套用苹果式饥饿营销,让它似乎就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国内智能机领域的佼佼者。

试想,如果诺基亚也做Android手机,我相信曾经的忠实粉丝一定都会去捧场诺基亚牌的Android。同时谷歌一定也会大力支持,因为他同样要抗衡iphone。

启示录四:创新价值

如今最炙手可热的创新代表人物非苹果莫属,这个改写了手机历史的电脑公司,特立独行,挑战市场认知:香港中文大学兰晓华认为它把手机变成了艺术品甚至“奢侈品”,它拓展了手机的工业设计美学,它开启了应用商店时代,它让触摸屏变成了叫卖的icon;在增值服务方面,iPhone拥有50万个软件提供用户下载,并且不断有开发者为其创新应用,它的理念就是不断创新,续写领先者的神话;就连营销战术上它也敢于尝试,大胆使用饥饿营销手段;机海战术在iPhone诞生之前曾经非常有效,而iPhone结束了这一切。

试想,如果诺基亚不沉迷于“抗摔”这把尚方宝剑,精艺于手机外观创意,同时不断创新研发当初改写历史的塞班系统,重视智能应用时代,历史或许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陈一波,比大师CEO,2001年进入互联网,曾经在腾讯、IT168、梦芭莎等IT企业工作,致力于研究SEO、网络营销、盈利模式等领域

文章来源于:

诺基亚倒闭篇五
《【破产风云】诺基亚遭遇“破产倒闭”风波 微博辟谣称不属实》

诺基亚遭遇“破产倒闭”风波 微博辟谣称不属实

前几天,一则消息在微博上流传:诺基亚宣布,由于不堪长期以来的亏损导致无法偿还的债务而申请破产保护。同一时间,也在多个国家宣布退市。诺基亚将关闭芬兰的手机工厂,并且逐步退出手机市场。

对此,诺基亚官方微博回应道:“诺基亚宣布破产”纯属无稽之谈。

多位诺基亚技术人员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压根儿没听过宣布破产一事,“不太可能”。 这不是有关诺基亚的第一次传闻。今年6月,有消息称微软以19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不过事后证实的,是诺基亚跟微软的深度合作诺基亚将在微软新的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7 平台上研发新手机,逐渐淘汰塞班系统。

“稍作市场分析就能知道,这是一个假消息。”电信专家项立刚说,诺基亚握有净现金及其他流动资产为50.67亿欧元,而上年同期为43.75亿欧元,有充足的现金流怎么会倒闭?

诺基亚之前宣布“关闭罗马尼亚的工厂”,而并非传言中的芬兰手机工厂。诺基亚退市也是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并非在全球所有市场退市。

诺基亚的辉煌源自上个世纪,自1998年起,以木浆生意起家的百年老店诺基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了,市场份额最高时占全球40%。在中国市场,多年来诺基亚等国际手机生产巨头始终把持着整个市场。

挑战来自于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手机,谷歌收购移动操作系统安卓,并建立安卓联盟。

安卓联盟成立后,谷歌宣布33家终端和运营企业加入开放手机联盟,将共同开发安卓的开放源代码的移动系统。

一直没有自己研发操作系统的诺基亚使用的是塞班操作系统,是其与摩托罗拉和爱立信公司共同注资的。强盛之时,塞班智能手机的年出货量高达1亿部,市场份额高达60%,其他手机制造商需要缴纳昂贵的准入费才能获得使用许可。

但塞班老旧的操作系统不适合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艾瑞咨询师孙崇慧说,上网更快,应用更多,触屏效果更好的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更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在昔日战友摩托罗拉和爱立信投入安卓阵营之时,诺基亚却反其道而行之2008年,塞班系统诞生10周年之际,诺基亚宣布收购全部塞班公司股份。诺基亚还将携手AT&T、 LG、三星、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和沃达丰等公司共同建立塞班基金会。

跟塞班捆绑的诺基亚在苹果和谷歌安卓系统的冲击下始终毫无起色,诺基亚寻求与英特尔合作,推出MeeGo操作系统,无奈成效差强人意。

而后,诺基亚这艘大船再次调头,转而与微软Windows Phone7系统合作。孙崇慧说,两者在移动互联网都没有太多积累。

今年10月3日,诺基亚正式宣布埃森哲公司已完全接受塞班系统,2300名诺基亚员工也随之被外包出去。此前的9月29日,诺基亚宣布了3500人的裁员计划,在2011年年底关闭罗马尼亚的一家工厂,将更多产能转移到亚洲。

这家世界上销量最大的手机生产商,正因没有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而一落千丈。

本土失守,更显出诺基亚的乏力。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诺基亚在芬兰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76%,但仅仅在一年之后,这一市场份额已经大幅下滑至31%。第三季度,诺基亚营收为89.8亿欧元,较上年同期的102.7亿欧元下滑13%,较上一季度的92.75亿欧元下滑3%。诺基亚净亏损为6800万欧元。

在诺基亚宣布与微软合作后,8月15日,谷歌宣布以总价约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苹果、谷歌和安卓联盟、诺基亚和微软,形成了手机领域的三大阵营,其中最弱的,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就是诺基亚和微软的联盟。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淘汰速度要比传统互联网时代更快,移动互联网从业者美意互通CEO王利峰说,在传统时代,一家硬件制造商的技术落后衰退过程可能持续10年,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仅仅需要两三年。

安卓和苹果的兴起,4年就“革了诺基亚的命”。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报告称,按销量计算,今年第三季度安卓联盟旗下的三星首次超越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厂商。

三星第三季度售出了2400万部智能手机,高于诺基亚的1950万部。

按操作系统划分,安卓第三季度市场份额为52.5%,高居榜首,远高于上年同期的25.3%。塞班为16.9%,而上年同期为36.3%。

诺基亚不会坐以待毙,10月26日,在伦敦举行的诺基亚世界大会上,诺基亚发布了两款基于微软操作系统的手机。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孙崇慧说,虽然在智能机上已经落后,但是功能机上,凭借经验和强大的硬件制造能力,诺基亚仍然是老大。

“目前诺基亚仍然是世界第二大智能机生产商,第一大功能机生产商。”项立刚说。

诺基亚倒闭篇六
《诺基亚衰退的资料》

其实诺基亚并不乏创新的能力。在诺基亚内部,有专门的市场研究者分析未来的生活趋势,有不同的团队负责造型、界面、色彩等,甚至连摄像头、浏览器这样的细节设计都有专门的小组负责。诺基亚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设计秩序,这套包含了前瞻性研究、新技术应用、用户细分的设计开发体系将设计所要考虑的东西统统囊括了进去。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不会犯错误的体系在面对苹果的闯入时变得手足无措。问题在于这个设计秩序本身———它过于关注细节,拒绝了对本质的重新思考,也缺乏统揽全局的决策者。不论如何创新,“手机设计”像不可摆脱的咒语般牵制着每个产品的开发,即使像N8这样的产品仍然脱不了通讯工具的影子。

输在老大心态?错!曾濒临破产,它战战 兢兢

走一趟芬兰,我们发现,诺基亚的问题不能简单化用一句“老大心态”来形容。

拉斐欧不认为,骄傲而自大的心态,就可以解释一切。他的论点是:诺基亚与芬兰的命运相似,从未处于安逸。

我们在赫尔辛基火车站,搭上开往诺基亚的起源地——诺基亚市(Nokia)的第一班火车。这里,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站,邻近德国与俄罗斯的芬兰如夹心饼干般,在二次大战期间,只能任由他国军队踩过自己的国土,就算躲过了战争,年均气温6度的气候,也让芬兰人总不断思考,如何才能挣脱雪国命运,走向世界。

“硅谷的创业者,一大开门就是占全球5成的现成市场等在面前,而芬兰人一开门,却只能见到三寸雪,”1984年,诺基亚集团旗下的手机公司——诺基亚莫卑盖(Nokia Mobira)首席执行官执行J.o.Nieminen说。

当我站在桥上,远眺诺基亚工厂岛(Factory island)时,我想起 J.o.Nieminen所说的这段话。眼前的老纸浆厂房,就像是三角形的孤岛,岛的两边,被附近爱玛柯斯基河(Emakoski)的支流包围,只剩下远方三根冒着白烟,直冲天际的长烟囱提醒着人们,这里就是诺基亚帝国的源起地。

诺基亚好不容易从这里走了出去。

当年,诺基亚在这里开始造纸行业,之后做橡胶轮胎,战后发展卫生纸与电视机产业,最后进入网路电信产业。1990年代,诺基亚面临几乎破产、CEO自杀的命运,最后依靠现任董事长欧里拉(Jorma Ollila)大da0阔斧卖掉与手机无关的事业,才得以存活。

“芬兰人就是在寒冷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必须让自己不断适应以求生存。”欧里拉不只一次对外强调。

坐在小镇火车站的候车亭,我们等待着,一天只有7班开往赫尔辛基的火车,这里的铁

轨紧靠着大马路,就如同台湾乡村的小车站。小镇的年轻人问我为何而来,我说,为了诺基亚的殒落。拿着三星手机的他,耸了耸肩对我说:“他们总要自己想办法Survive(存活)。”

输在视野狭隘?错!20年前就有行动网路概念

历史资讯告诉我们:曾濒临死亡的诺基亚,一直不敢掉以轻心。

1990年底,欧里拉就提出,行动电话就是把网路放在每个人口袋产品的概念。

1996年,诺基亚推出智能手机的概念机。比苹果的iPhone早了10年以上。2007年,诺基亚率先在全球推出行动网路品牌OVI,比苹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

2007年10月,诺基亚以81亿美元收购美国地图供应商Navteq,因为诺基亚知道,未来的竞争在服务。

早就看到趋势,怎么还是走向败局?是因为诺基亚内部技术力跟不上大趋势?

输在技术落后?错!触控开发进程,和苹果有得拚

“诺基亚真的有好多好的想法!”描述诺基亚产品行 销史书籍《Behind the screen》作者,在诺基亚工作8年,负责诺基亚早期智能手机N60系列行销的前员工Ari Hakkarainen驳斥我的推测。

他不加思索说出很多例子:早在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甚至是现在当红的3D技术。翻开诺基亚的财报,单去年诺基亚的研发费用,估计就花到58亿欧元,是苹果的4倍以上。

诺基亚拥有最庞大的研发资源,但是这几年却没能力将其化为战场上的武器。“他们总说,这市场太小,没人要买,这花太多成本……。”“他们杀掉了它!”Ari Hakkarainen感叹。他口中的他们,是诺基亚的管理阶层。直到iPhone推出一年后,诺基亚才推出第一款触控技术的手机。

所以,诺基亚已经是个迂腐失能的官僚组织?当我把这个推测与已经观察诺基亚超过10年的芬兰经济研究所研究主管亚尔柯(Jyrki Ali Yrkk?)博士分享时,他摇头对我说:“诺基亚是个很追求高效率的公司,非常的成本导向(cost-driven),这些都是它的优点,只是,走得太远了。(Goes too far)”

败给“高效率控制成本”!隔绝竞争对手的高q1ang害惨自己

是优点,但走得太远了?“最后,核心能力就会变核心障碍。”手机厂商华冠副总经理洪一峰解释。

诺基亚的成本控制能力,早已成为成功教案。《哈佛商业评论》一篇名为〈新兴的诺基亚?〉(Emerging Nokia? )说:“诺基亚1616型号手机已经成了在新兴市场的成功案例……,

在供应链、采购与大量生产能力上的强化,让诺基亚能推出这款售价仅32美元的手机,与此同时,类似功能手机的平均售价,在美国与欧洲,分别是206美元与238美元。”诺基亚能做到这点,靠的是高超的设计能力。

在手机开发时间平均需要1年的周期时,诺基亚1年却可以推出超过50款以上的手机,同一时期,销售的机种超过100种。如果说,一款手机的零件数约为三百个,需要50几种不同的零件。诺基亚销售100款手机,却只需要储备500种零件。“其他竞争者(的备料量)是它的1.5倍。”一位手机业者说。这让其不仅可降低零件储备成本,也因为零件共用,得以透过庞大的经济规模,降低采购成本。

精密计算,不是没有原因。诺基亚几乎拥有全世界最复杂的供应链。目前,诺基亚在全球有超过10个生产基地,有50个策略合作伙伴,单在印度,诺基亚就有超过800个维修中心,覆盖412个城镇。每个环节,都必须精确控制风险与成本。

但现在,结果却告诉我们,这些帮诺基亚隔绝竞争对手的高q1ang,却困住了诺基亚自己!

当我们站在诺基亚位于赫尔辛基西部约20分钟车程的卫星城市艾斯普(Espoo)企业总部时,我看着这栋有玻璃帷幕与天桥,背后是湖畔的大楼,很难想像,诺基亚在2008年才创下4成手机的市占率颠峰,但去年刚上任,从微软商用企业部门挖来的CEO埃洛普(Stephen Elop),却发出了一封内部备忘录,他用这篇名为“燃烧的平台”(Burning Platform)的文章,揭示诺基亚面临的紧急状态。

文章里这样写道:“我们的竞争对手用来抢走市占的并非是硬件产品,而是一套(有竞争力)的手机生态系统”“我们犯了不少错误、错过了太多机会……。诺基亚,我们的平台正燃赏蛞谂呀!”(编按:燃烧的平台,是形容站在燃烧的石油平台的工人,跳海,可能在15分钟后丧命;不跳则一定会马上死于大火。)

追求成本与极致效率的态度,似乎真让诺基亚连续犯下失误。

诺基亚舍弃了触控风潮,因为它的高成本风险。若以iPhone4使用的触控面板单价推估,一支手机至少要多花10美元的成本。对一个年销售量4亿支手机的公司而言,一个一块钱零件的采购错误,都要花上新台币四亿元代价。更遑论这个还未被证实的市场新技术。

败给“追求规模和速度”!拒绝客制化,失去美国市场

缺席美国市场,是因为怕延迟在其他市场推出新品的速度。“我们是规模跟成功的牺牲者,”诺基亚执行副总裁麦德薇(Mary T. McDowell)接受《哈佛商业评论》访问时曾说。美国市场主要是由大电信商所主导,为了市场划分,他们会非常强力个别要求打造特殊功能。相对剥夺其他市场产品开发的资源。

不愿早一点放弃已落后的软件作业系统Symbian,原因在于,除Symbian曾在市场有近8成的成功纪录外,其另一个关键是,诺基亚就是靠软、硬件一手包,才能随时需要改变设计时,又快又便宜。

而这点,也是当初摩托罗拉(Motorola)败给它的理由。

最后,诺基亚连翻身的希望——新作业平台MeeGo都失去。

“那是2007年,iPhone推出那一年,我得到一个新的任务,去设计一个全新的作业系统Maemo(MeeGo作业系统的前身)。我们集中了全球最好的软件人才,大约60人。在赫尔辛基的大楼里,我们是最重要、最神秘的计划,我们被隔绝,大家不能接触我们,我知道有些事将发生(Something is coming)。”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诺基亚前设计主管对我说了一个故事。

但是,当2009年诺基亚做了组织改组后,情况开始出现变化。

诺基亚把设计团队分成两块————装置与服务,“两边软件的看法不同,一个要用QT,一个用Webkit。”于是,就在琢磨哪种技术的风险较低时,Maemo整个开发行程大延。

“为什么没有主管可以跳出来强势主导?”我问。

“管理的主管罩不住技术的。他关心value(价值),他关心figures(数字)他不关心产品。”他回答。

“你看这张照片,”他把电脑打开,照片里,有六个人围着在一起。 “这是iPhone第一次出现在诺基亚大楼,大家第一次去解析它。” “这些人呢?”我随口问。 “有三个已经离开。”

错过MeeGo后,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如我们所知,诺基亚宣布裁员,选择与微软(Microsoft)携手,希望突围。Google副总裁古诺托(Vic Gunotra)批评:“两只火鸡合在一起成不了雄鹰。”因为两者都是旧时代的案例。即使诺基亚今日仍是手机领域的第一名,仍手握110亿欧元的流动资产,要谈倒闭还言之过早。

但是在另一个范式早已展开的新时代,获利能力却持续走下坡,当苹果一支手机可以赚258美元时,诺基亚只能赚10美元。

“是高效率的成本控制思维,杀死了诺基亚该有的创新。”芬兰之旅的尾声,我很想把这答案列为谜题解答。但,太多矛盾仍在冲撞着。

1990年初,诺基亚面临生死关头,不就是靠卖掉其他非核心业务,只专注专长的事情——手机,才得以存活?

当优势变成绊脚石——面对新战场,要有绝佳“忘记力”

如果不靠着这个强化成本优势,诺基亚又怎能在1992年推出第一支GSM手机后,接着在1997年就成为全球手机霸主。

今日,若我们不能再仅依循自己的强项而行,那么,又当何以适从?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的强项已经不适用于今日?这真是两难的问题。

没有人能自夸当我们面临诺基亚的处境,会比他们更能解决问题。我们只能更谦虚来学习诺基亚的教训。

政大创新与创造力研究中心主任温肇东认为,当战场不断在改变,原有的优势不一定总能适用在新的战场里,甚至反而会成为束缚时,“忘记力(Unlearn)变得很重要。”他解释,这就是“Unlearn”的新能力。《创新的纪律》(The discipline of innovation)一书就说,把过去最擅长、最核心的忘掉,才能很快学到新东西。

过去的管理学教导我们,在战场上,要专注核心,以把握机会消灭对手。但现在的动态竞争理论却是在谈:我们要会把握机会放弃自己的优势,以创造新优势!

诺基亚犯的错,就是把自己的优点极大化后,没留余地让自己冒险,最后,成为一百分的输家。

“摆脱成功的惯性当然难,毕竟,若非它让你成功过,你也不会养成习惯。”台大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吉仁说。即便是在拜访赫尔辛基最有名的景点之一——岩石教堂,记者仍因未来新战局的游戏规则而震撼,无暇看周遭的风景。

直到阳光洒入教堂。往上看去,阳光是从头顶上的玻璃帷幕洒入,往周边看去,教堂的q1ang壁都是岩石。原来,这是一个由一块超大岩石挖空的教堂,被挖出的石块,就一块块堆砌在教堂周遭与屋顶上。在这个宁静的教堂里,我发现:舍弃自己以为坚定不移的优势,反而可能可以换来更多风景。

这是在芬兰解谜之旅的意外收获之一。

其他的意外收获,请见“为何越成功越失败?——6大常胜法则害惨诺基亚”一文,当过去我们深信不疑的游戏规则被.,一场“Unlearn”之旅,才正式开始。

诺基亚倒闭篇七
《诺基亚 电子巨人为何倒下?》

2011年初夏,我们造访在地图上海程距离与台湾最远的北欧国度——芬兰,只为了解开一个谜题:“一个有146年历史的.企业,怎能够在4年时间,就濒临崩溃?”

当飞机越过俄国的圣彼得堡,往芬兰赫尔辛基机场降低高度时。我手上的书籍,都是有关于谜题主角诺基亚(Nokia)的成功传奇。它从芬兰起家,是全球手 机产业的.者,每天有9亿人通过它通话。因为它,手机开始真正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新闻周刊》(Newsweek)曾如此评论:“因为它,未来是芬兰人的 天下。” 芬兰传奇正在消失„„

债评近垃圾等级、地位将被三星取代

但我电脑上的惊人数据却告诉我,传奇正在消失。

数据一:跟2007年高峰相比,诺基亚今日市值已暴跌87%,还被台湾的宏达电超越。

数据二:诺基亚下调今年财测,分析师预估从第二季起将从获利往下成为损益两平,甚至亏损。

数据三:诺基亚市占率从2008年的4成以上,降到今日的25%。野村证券预估,连续14年的全球手机市占冠军地位,将在第二季被韩国三星电子(Samsung)取代,到第三季更会被苹果(Apple)超越,跌至第三。

数据四:信评机构惠誉国际(Fitch Ratings)已把诺基亚的债务评级,从“BBB+”下调至“BBB-”,即尚差一级就与垃圾级别看齐。

诺基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抛出了所有媒体提出的理由:“差的领导力、自满、过度成功后的弊病。”却没能下出定论?大家只会说:因为太大,所以诺基亚无法应变,来不及推出智能手机,在高阶市场被苹果的iPhone占据,低价市场被中 国的山寨手机侵蚀的情况下,等于腹背受敌。

但,这就能解释诺基亚今日的境地?芬兰阿尔托(Aalto)大学经济学院,专教诺基亚个案的教授拉斐欧(Raimo Lovio)直接对我说:“我也很想知道,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输在老大心态?错!曾濒临破产,它战战兢兢

走一趟芬兰,我们发现,诺基亚的问题不能简单化用一句“老大心态”来形容。 拉斐欧不认为,骄傲而自大的心态,就可以解释一切。他的论点是:诺基亚与芬兰的命运相似,从未处于安逸。

我们在赫尔辛基火车站,搭上开往诺基亚的起源地——诺基亚市(Nokia)的第一班火车。这里,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站,邻近德国与俄罗斯的芬兰如夹 心饼干般,在二次大战期间,只能任由他国军队踩过自己的国土,就算躲过了战争,年均气温6度的气候,也让芬兰人总不断思考,如何才能挣脱雪国命运,走向世 界。

“硅谷的创业者,一大开门就是占全球5成的现成市场等在面前,而芬兰人一开门,却只能见到三寸雪,”1984年,诺基亚集团旗下的手机公司——诺基亚莫卑盖(Nokia Mobira)首席执行官执行J.o.Nieminen说。

当我站在桥上,远眺诺基亚工厂岛(Factory island)时,我想起 J.o.Nieminen所说的这段话。眼前的老纸浆厂房,就像是三角形 的孤岛,岛的两边,被附近爱玛柯斯基河(Emakoski)的支流包围,只剩下远方三根冒着白烟,直冲天际的长烟囱提醒着人们,这里就是诺基亚帝国的源起 地。

诺基亚好不容易从这里走了出去。

当年,诺基亚在这里开始造纸行业,之后做橡胶轮胎,战后发展卫生纸与电视机产业,最后进入网路电信产业。1990年代,诺基亚面临几乎破产、CEO自杀的命运,最后依靠现任董事长欧里拉(Jorma Ollila)大da0阔斧卖掉与手机无关的事业,才得以存活。

“芬兰人就是在寒冷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必须让自己不断适应以求生存。”欧里拉不只一次对外强调。

坐在小镇火车站的候车亭,我们等待着,一天只有7班开往赫尔辛基的火车,这里的铁轨紧靠着大马路,就如同台湾乡村的小车站。小镇的年轻人问我为何而来,我说,为了诺基亚的殒落。拿着三星手机的他,耸了耸肩对我说:“他们总要自己想办法Survive(存活)。”

输在视野狭隘?错!20年前就有行动网路概念

历史资讯告诉我们:曾濒临死亡的诺基亚,一直不敢掉以轻心。

1990年底,欧里拉就提出,行动电话就是把网路放在每个人口袋产品的概念。 1996年,诺基亚推出智能手机的概念机。比苹果的iPhone早了10年以上。2007年,诺基亚率先在全球推出行动网路品牌OVI,比苹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 2007年10月,诺基亚以81亿美元收购美国地图供应商Navteq,因为诺基亚知道,未来的竞争在服务。

早就看到趋势,怎么还是走向败局?是因为诺基亚内部技术力跟不上大趋势? 输在技术落后?错!触控开发进程,和苹果有得拚

“诺基亚真的有好多好的想法!”描述诺基亚产品行 销史书籍《Behind the screen》作者,在诺基亚工作8年,负责诺基亚早期智能手机N60系列行销的前员工Ari Hakkarainen驳斥我的推测。

他不加思索说出很多例子:早在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甚至是现在当红的3D技术。翻开诺基亚的财报,单去年诺基亚的研发费用,估计就花到58亿欧元,是苹果的4倍以上。

诺基亚拥有最庞大的研发资源,但是这几年却没能力将其化为战场上的武器。“他们总说,这市场太小,没人要买,这花太多成本„„。”“他们杀掉了它!”Ari Hakkarainen感叹。他口中的他们,是诺基亚的管理阶层。直到iPhone推出一年后,诺基亚才推出第一款触控技术的手机。

所以,诺基亚已经是个迂腐失能的官僚组织?当我把这个推测与已经观察诺基亚超过10年的芬兰经济研究所研究主管亚尔柯 (Jyrki Ali Yrkk?)博士分享时,他摇头对我说:“诺基亚是个很追求高效率的公司,非常的成本导向

(cost-driven),这些都是它 的优点,只是,走得太远了。(Goes too far)” 败给“高效率控制成本”!隔绝竞争对手的高q1ang害惨自己

是优点,但走得太远了?“最后,核心能力就会变核心障碍。”手机厂商华冠副总经理洪一峰解释。

诺基亚的成本控制能力,早已成为成功教案。《哈佛商业评论》一篇名为〈新兴的诺基亚?〉(Emerging Nokia? )说:“诺基亚1616型号 手机已经成了在新

兴市场的成功案例„„,在供应链、采购与大量生产能力上的强化,让诺基亚能推出这款售价仅32美元的手机,与此同时,类似功能手机的平均 售价,在美国与欧洲,分别是206美元与238美元。”诺基亚能做到这点,靠的是高超的设计能力。

在手机开发时间平均需要1年的 周 期时,诺基亚1年却可以推出超过50款以上的手机,同一时期,销售的机种超过100种。如果说,一款手机的零件数约为三百个,需要50几种不同的零件。诺 基亚销售100款手机,却只需要储备500种零件。“其他竞争者(的备料量)是它的1.5倍。”一位手机业者说。这让其不仅可降低零件储备成本,也因为零 件共用,得以透过庞大的经济规模,降低采购成本。

精密计算,不是没有原因。诺基亚几乎拥有全世界最复杂的供应链。目前,诺基亚在全球有超过10个生产基地,有50个策略合作伙伴,单在印度,诺基亚就有超过800个维修中心,覆盖412个城镇。每个环节,都必须精确控制风险与成本。 但现在,结果却告诉我们,这些帮诺基亚隔绝竞争对手的高q1ang,却困住了诺基亚自己!

当我们站在诺基亚位于赫尔辛基西部约20分钟车程的卫星城市艾斯普(Espoo)企业总部时,我看着这栋有玻璃帷幕与天桥,背后是湖畔的大楼,很难想 像,诺基亚在2008年才创下4成手机的市占率颠峰,但去年刚上任,从微软商用企业部门挖来的CEO埃洛普(Stephen Elop),却发出了一封内 部备忘录,他用这篇名为“燃烧的平台”(Burning Platform)的文章,揭示诺基亚面临的紧急状态。

文章里这样写道: “我们的竞争对手用来抢走市占的并非是硬件产品,而是一套(有竞争力)的手机生态系统”“我们犯了不少错误、错过了太多机会„„。诺基亚,我们的平台正燃 赏蛞谂呀!”(编按:燃烧的平台,是形容站在燃烧的石油平台的工人,跳海,可能在15分钟后丧命;不跳则一定会马上死于大火。) 追求成本与极致效率的态度,似乎真让诺基亚连续犯下失误。

诺基亚舍弃了触控风潮,因为它的高成本风险。若以iPhone4使用的触控面板单价推估,一支手机至少要多花10美元的成本。对一个年销售量4亿支手机的公司而言,一个一块钱零件的采购错误,都要花上新台币四亿元代价。更遑论这个还未被证实的市场新技术。

败给“追求规模和速度”!拒绝客制化,失去美国市场

缺席美国市场,是因为怕延迟在其他市场推出新品的速度。“我们是规模跟成功的牺牲者,”诺基亚执行副总裁麦德薇(Mary T. McDowell)接 受《哈佛商业评论》访问时曾说。美国市场主要是由大电信商所主导,为了市场划分,他们会非常强力个别要求打造特殊功能。相对剥夺其他市场产品开发的资 源。

不愿早一点放弃已落后的软件作业系统Symbian,原因在于,除Symbian曾在市场有近8成的成功纪录外,其另一个关键是,诺基亚就是靠软、硬件一手包,才能随时需要改变设计时,又快又便宜。

而这点,也是当初摩托罗拉(Motorola)败给它的理由。

最后,诺基亚连翻身的希望——新作业平台MeeGo都失去。

“那是2007年,iPhone推 出那一年,我得到一个新的任务,去设计一个全新的作业系统Maemo(MeeGo作业系统的前身)。我们集中了全球最好的软件人才,大约60人。在赫尔辛 基的大楼里,我们是最重要、最神秘的计划,我们被隔绝,大家不能接触我们,我知道有些事将发生(Something is coming)。”一位不愿意 具名的诺基亚前设计主管对我说了一个故事。

但是,当2009年诺基亚做了组织改组后,情况开始出现变化。

诺基亚把设计团队分成两块————装置与服务,“两边软件的看法不同,一个要用QT,一个用Webkit。”于是,就在琢磨哪种技术的风险较低时,Maemo整个开发行程大延。

“为什么没有主管可以跳出来强势主导?”我问。

“管理的主管罩不住技术的。他关心value(价值),他关心figures(数字)他不关心产品。”他回答。

“你看这张照片,”他把电脑打开,照片里,有六个人围着在一起。

“这是iPhone第一次出现在诺基亚大楼,大家第一次去解析它。”

“这些人呢?”我随口问。

“有三个已经离开。”

错过MeeGo后,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如我们所知,诺基亚宣布裁员,选择与微软(Microsoft)携手,希望突围。Google副总裁古诺托 (Vic Gunotra)批评:“两只火鸡合在一起成不了雄鹰。”因为两者都是旧时代的案例。即使诺基亚今日仍是手机领域的第一名,仍手握110亿欧元 的流动资产,要谈倒闭还言之过早。

但是在另一个范式早已展开的新时代,获利能力却持续走下坡,当苹果一支手机可以赚258美元时,诺基亚只能赚10美元。

“是高效率的成本控制思维,杀死了诺基亚该有的创新。”芬兰之旅的尾声,我很想把这答案列为谜题解答。但,太多矛盾仍在冲撞着。

1990年初,诺基亚面临生死关头,不就是靠卖掉其他非核心业务,只专注专长的事情——手机,才得以存活?

当优势变成绊脚石——面对新战场,要有绝佳“忘记力”

诺基亚倒闭篇八
《诺基亚的陨落》

诺基亚的陨落

2011年初夏,我们造访在地图上海程距离与台湾最远的北欧国度——芬兰,只为了解开一个谜题:“一个有146年历史的领导企业,怎能够在4年时间,就濒临崩溃?”

当飞机越过俄国的圣彼得堡,往芬兰赫尔辛基机场降低高度时。我手上的书籍,都是有关于谜题主角诺基亚(Nokia)的成功传奇。它从芬兰起家,是全球手 机产业的领导者,每天有9亿人通过它通话。因为它,手机开始真正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新闻周刊》(Newsweek)曾如此评论:“因为它,未来是芬兰人 的天下。”

芬兰传奇正在消失„„

债评近垃圾等级、地位将被三星取代

但我电脑上的惊人数据却告诉我,传奇正在消失。

数据一:跟2007年高峰相比,诺基亚今日市值已暴跌87%,还被台湾的宏达电超越。 数据二:诺基亚下调今年财测,分析师预估从第二季起将从获利往下成为损益两平,甚至亏损。

数据三:诺基亚市占率从2008年的4成以上,降到今日的25%。野村证券预估,连续14年的全球手机市占冠军地位,将在第二季被韩国三星电子(Samsung)取代,到第三季更会被苹果(Apple)超越,跌至第三。

数据四:信评机构惠誉国际(Fitch Ratings)已把诺基亚的债务评级,从“BBB+”下调至“BBB-”,即尚差一级就与垃圾级别看齐。

诺基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抛出了所有媒体提出的理由:“差的领导力、自满、过度成功后的弊病。”却没能下出定论?大家只会说:因为太大,所以诺基亚无法应变,来不及 推出智能手机,在高阶市场被苹果的iPhone占据,低价市场被中国的山寨手机侵蚀的情况下,等于腹背受敌。

但,这就能解释诺基亚今日的境地?芬兰阿尔托(Aalto)大学经济学院,专教诺基亚个案的教授拉斐欧(RaimoLovio)直接对我说:“我也很想知道,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输在老大心态?错!曾濒临破产,它战战兢兢

走一趟芬兰,我们发现,诺基亚的问题不能简单化用一句“老大心态”来形容。

拉斐欧不认为,骄傲而自大的心态,就可以解释一切。他的论点是:诺基亚与芬兰的命运相似,从未处于安逸。

我们在赫尔辛基火车站,搭上开往诺基亚的起源地——诺基亚市(Nokia)的第一班火车。这里,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站,邻近德国与俄罗斯的芬兰如夹 心饼干般,在二次大战期间,只能任由他国军队踩过自己的国土,就算躲过了战争,年均气温6度的气候,也让芬兰人总不断思考,如何才能挣脱雪国命运,走向世 界。

“硅谷的创业者,一大开门就是占全球5成的现成市场等在面前,而芬兰人一开门,却只能见到三寸雪,”1984年,诺基亚集团旗下的手机公司——诺基亚莫卑盖(Nokia Mobira)首席执行官执行J.o.Nieminen说。

当我站在桥上,远眺诺基亚工厂岛(Factory island)时,我想起 J.o.Nieminen所说的这段话。眼前的老纸浆厂房,就像是三角形的孤岛,岛的两边,被附近爱玛柯斯基河(Emakoski)的支流包围,只剩下远 方三根冒着白烟,直冲天际的长烟囱提醒着人们,这里就是诺基亚帝国的源起地。

诺基亚好不容易从这里走了出去。

当年,诺基亚在这里开始造纸行业,之后做橡胶轮胎,战后发展卫生纸与电视机产业,最后进入网路电信产业。1990年代,诺基亚面临几乎破产、CEO自杀的命运,最后依靠现任董事长欧里拉(JormaOllila)大刀阔斧卖掉与手机无关的事业,才得以存活。

“芬兰人就是在寒冷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必须让自己不断适应以求生存。”欧里拉不只一次对外强调。

坐在小镇火车站的候车亭,我们等待着,一天只有7班开往赫尔辛基的火车,这里的铁轨紧靠着大马路,就如同台湾乡村的小车站。小镇的年轻人问我为何而来,我说,为了诺基亚的殒落。拿着三星手机的他,耸了耸肩对我说:“他们总要自己想办法Survive(存活)。”

输在视野狭隘?错!20年前就有行动网路概念

历史资讯告诉我们:曾濒临死亡的诺基亚,一直不敢掉以轻心。

1990年底,欧里拉就提出,行动电话就是把网路放在每个人口袋产品的概念。

1996年,诺基亚推出智能手机的概念机。比苹果的iPhone早了10年以上。2007年,诺基亚率先在全球推出行动网路品牌OVI,比苹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

2007年10月,诺基亚以81亿美元收购美国地图供应商Navteq,因为诺基亚知道,未来的竞争在服务。

早就看到趋势,怎么还是走向败局?是因为诺基亚内部技术力跟不上大趋势?

输在技术落后?错!触控开发进程,和苹果有得拚

“诺基亚真的有好多好的想法!”描述诺基亚产品行 销史书籍《Behind the screen》作者,在诺基亚工作8年,负责诺基亚早期智能手机N60系列行销的前员工Ari Hakkarainen驳斥我的推测。

他不加思索说出很多例子:早在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甚至是现在当红的3D技术。翻开诺基亚的财报,单去年诺基亚的研发费用,估计就花到58亿欧元,是苹果的4倍以上。

诺基亚拥有最庞大的研发资源,但是这几年却没能力将其化为战场上的武器。“他们总说,这市场太小,没人要买,这花太多成本„„。”“他们杀掉了它!”Ari Hakkarainen感叹。他口中的他们,是诺基亚的管理阶层。直到iPhone推出一年后,诺基亚才推出第一款触控技术的手机。

所以,诺基亚已经是个迂腐失能的官僚组织?当我把这个推测与已经观察诺基亚超过10年的芬兰经济研究所研究主管亚尔柯(Jyrki Ali Yrkk?)博士分享时,他摇头对我说:“诺基亚是个很追求高效率的公司,非常的成本导向(cost-driven),这些都是它的优点,只是,走得太远 了。(Goes too far)”

败给“高效率控制成本”!隔绝竞争对手的高墙害惨自己

是优点,但走得太远了?“最后,核心能力就会变核心障碍。”手机厂商华冠副总经理洪一峰解释。

诺基亚的成本控制能力,早已成为成功教案。《哈佛商业评论》一篇名为〈新兴的诺基亚?〉(Emerging Nokia? )说:“诺基亚1616型号手机已经成了在新兴市场的成功案例„„,在供应链、采购与大量生产能力上的强化,让诺基亚能推出这款售价仅32美元的手机,与 此同时,类似功能手

机的平均售价,在美国与欧洲,分别是206美元与238美元。”诺基亚能做到这点,靠的是高超的设计能力。

在手机开 发时间平均需要1年的周期时,诺基亚1年却可以推出超过50款以上的手机,同一时期,销售的机种超过100种。如果说,一款手机的零件数约为三百个,需要 50几种不同的零件。诺基亚销售100款手机,却只需要储备500种零件。“其他竞争者(的备料量)是它的1.5倍。”一位手机业者说。这让其不仅可降低 零件储备成本,也因为零件共用,得以透过庞大的经济规模,降低采购成本。

精密计算,不是没有原因。诺基亚几乎拥有全世界最复杂的供应链。目前,诺基亚在全球有超过10个生产基地,有50个策略合作伙伴,单在印度,诺基亚就有超过800个维修中心,覆盖412个城镇。每个环节,都必须精确控制风险与成本。

但现在,结果却告诉我们,这些帮诺基亚隔绝竞争对手的高墙,却困住了诺基亚自己! 当我们站在诺基亚位于赫尔辛基西部约20分钟车程的卫星城市艾斯普(Espoo)企业总部时,我看着这栋有玻璃帷幕与天桥,背后是湖畔的大楼,很难想 像,诺基亚在2008年才创下4成手机的市占率颠峰,但去年刚上任,从微软商用企业部门挖来的CEO埃洛普(Stephen Elop),却发出了一封内部备忘录,他用这篇名为“燃烧的平台”(Burning Platform)的文章,揭示诺基亚面临的紧急状态。

文章里这样写道:“我们的竞争对手用来抢走市占的并非是硬件产品,而是一套(有竞争力)的手机生态系统”“我们犯了不少错误、错过了太多机会„„。诺基 亚,我们的平台正燃赏蛞谂呀!”(编按:燃烧的平台,是形容站在燃烧的石油平台的工人,跳海,可能在15分钟后丧命;不跳则一定会马上死于大火。)

追求成本与极致效率的态度,似乎真让诺基亚连续犯下失误。

诺基亚舍弃了触控风潮,因为它的高成本风险。若以iPhone4使用的触控面板单价推估,一支手机至少要多花10美元的成本。对一个年销售量4亿支手机的公司而言,一个一块钱零件的采购错误,都要花上新台币四亿元代价。更遑论这个还未被证实的市场新技术。

败给“追求规模和速度”!拒绝客制化,失去美国市场

缺席美国市场,是因为怕延迟在其他市场推出新品的速度。“我们是规模跟成功的牺牲者,”诺基亚执行副总裁麦德薇(Mary T. McDowell)接受《哈佛商业评论》访问时曾说。美国市场主要是由

大电信商所主导,为了市场划分,他们会非常强力个别要求打造特殊功能。相对剥夺其他 市场产品开发的资源。

不愿早一点放弃已落后的软件作业系统Symbian,原因在于,除Symbian曾在市场有近8成的成功纪录外,其另一个关键是,诺基亚就是靠软、硬件一手包,才能随时需要改变设计时,又快又便宜。

而这点,也是当初摩托罗拉(Motorola)败给它的理由。

最后,诺基亚连翻身的希望——新作业平台MeeGo都失去。

“那是2007年,iPhone推出那一年,我得到一个新的任务,去设计一个全新的作业系统Maemo(MeeGo作业系统的前身)。我们集中了全球最 好的软件人才,大约60人。在赫尔辛基的大楼里,我们是最重要、最神秘的计划,我们被隔绝,大家不能接触我们,我知道有些事将发生(Something is coming)。”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诺基亚前设计主管对我说了一个故事。

但是,当2009年诺基亚做了组织改组后,情况开始出现变化。

诺基亚把设计团队分成两块————装置与服务,“两边软件的看法不同,一个要用QT,一个用Webkit。”于是,就在琢磨哪种技术的风险较低时,Maemo整个开发行程大延。

“为什么没有主管可以跳出来强势主导?”我问。

“管理的主管罩不住技术的。他关心value(价值),他关心figures(数字)他不关心产品。”他回答。

“你看这张照片,”他把电脑打开,照片里,有六个人围着在一起。

“这是iPhone第一次出现在诺基亚大楼,大家第一次去解析它。”

“这些人呢?”我随口问。

“有三个已经离开。”

错过MeeGo后,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如我们所知,诺基亚宣布裁员,选择与微软(Microsoft)携手,希望突围。Google副总裁古诺托(Vic Gunotra)批评:“两只火鸡合在一起成不了雄鹰。”因为两者都是旧时代的案例。即使诺基亚今日仍是手机领域的第一名,仍手握110亿欧元的流动资 产,要谈倒闭还言之过早。

诺基亚倒闭篇九
《100分的输家——诺基亚帝国的没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12500.html

    上一篇:好句200字左右

    下一篇:关于车的句子

    【诺基亚倒闭】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