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诗歌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芙蓉诗歌篇一
《诗歌木芙蓉》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译文:小池塘的南岸盛开着美丽的木芙蓉,它们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毁花木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它还比那些繁多、常见的桃李好多了,因为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

赏析1:木芙蓉(Cotton Rose)又称“拒霜”,在深秋开花。此诗看似轻松之笔,却点出吕本中的人格价值观。短短二十八个字,可说包蕴无穷,这正符合宋人论诗主“意”的要求。 首句“小池南畔木芙蓉”,言木芙蓉之孤高,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池塘低下处标耸着一棵树,陡立之感、独立之姿,想见诗人的抱负与期许。史称吕本中在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降为提举太平观,此后即家居,从事著作和讲学,晚年奉佛。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也是作者心声的寄托,吕本中以此诗道出他的人生选择。 第二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用拟人手法,写木芙蓉努力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此句化用《论语·泰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是中国士子坚贞心志的人格典范;菊,象征隐逸高洁。宋人常常将木芙蓉与菊花并称。晏殊:“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欧阳修:“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张耒:“?芙蓉相对幽。”菊以渊明为知己,木芙蓉就与菊花一样,成为隐逸高洁的象征。在整个中原沦陷,君臣纲常不能有所作为、金人另立张邦昌为伪楚之际,这无异是吕本中持守的心声。

第三、四句则是全诗用意之所在。“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意思是说木芙蓉还比那些繁多、常见的桃李好多了,因为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欧阳炯说:此诗用意全在三、四句,桃李随东风之来去,花谢花开,俯仰由人,木芙蓉则傲然兀立于秋风之中,经霜愈盛,其风骨视桃李为何如耶?欧阳炯认为木芙蓉“经霜愈盛”,若以人拟木芙蓉、桃李,则木芙蓉的骨气比桃李真有千差万别。吕本中笔锋一转,想到春来缤纷的五彩大地,春风下桃李盛开,春尽满地落花,甭说还撑到雨后的霜前。如果诗人有譬喻,那么,雨是人生低潮的眼泪,霜则是人生的苦难,东风是表示皇帝的恩典。在人生低潮、苦难之中,还能努力地展现自己的风华,没有沮丧、畏缩,没有东风(恩宠),生命依旧亮丽。谁说一定要阿附权贵,在官场飞黄腾达呢?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前“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赏析2:首句点明木芙蓉生长的地方,就是在小池的南边。第二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木芙蓉风吹雨打之后,在寒霜的侵扰之下,用心努力开放出美丽的花朵,突出了木芙蓉不畏艰难的特性。“犹胜无言旧桃李”借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怕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

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诗人在这里说木芙蓉“犹胜无言旧桃李”,就是说它的品格比桃李更让人敬佩。“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木芙蓉的从容与淡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环境多么的恶劣,也按自己的本性,自开自落。这是一种潇洒,从容自在的形象,诗人好像是在写木芙蓉的品格,实际上是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也要像木芙蓉那样,不管环境有多恶劣,不管有多少的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译文: 冒着秋日的微寒,孤单的木芙蓉努力盛开着。它们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吧。但任凭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木芙蓉也决不会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作者】范成大 (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宋高宗年号,公元1131~1162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著作颇富,传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

•这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解释】•①木芙蓉--即芙蓉花,又称木莲、拒霜,秋天开各色大花,非常艳丽。②辛苦:形容其孤寒冷落以及开花之艰难。小寒:天气稍寒,木芙蓉开花于八九月,因此这里的“小寒”,并非指节气的小寒。破小寒--冒着微寒。指芙蓉花在秋天的傲然神态。③客:离家在外的人。作者用以自称。

③酸--艰辛,就是前句说的辛苦。这句说:花的心情和人的心情想来应该是一样的。

•④更凭:哪怕,就算是。留连:盘桓勾留。逗留。青女--中的霜神,主管降霜下雪。⑤愁红怨绿--花叶残败的样子。形容秋末残败的花的可怜样子。这两句说:它(芙蓉)更向霜神致意,你尽管降霜下雪好了,我是不怕寒冷侵袭的,不会象一般花朵那样,动不动就是一副可怜相!

赏析1:这是石湖居士早年的作品,借花抒怀,表示自己虽然漂泊而未逢时,但决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

此诗前两句意思是:孤独凄清的木芙蓉,冒着初秋寒意而开,花的心就像作者自己的心一样,凄楚不已。“辛苦”一句语出黄庭坚《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祺》诗:“山驿官梅破小寒”。后两句意为:哪怕寒霜常留不去,木芙蓉也不会如春天的那些娇嫩花儿一样,容易凋谢。诗中很好地融物以情,喻己以物,浑成一体,了无痕迹。此诗是作者咏物诗中的佳作。[1]诗句详析:“辛苦孤花破小寒”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木芙蓉冒着秋天的微寒,努力的开放。“辛苦”点出了环境的恶劣,“孤花”写出了其它的花儿都已经凋谢,只有木芙蓉还在坚强的开放。就像“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里讲得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下还能美丽的绽放的木芙蓉,品格有是多么的坚贞不屈。“花心应似客心酸”也是用拟人手法,点出花的心情和人的心情想来应该是一样的,是那么的艰辛。其实这里诗人是以木芙蓉自比,也点出了他正处于比较艰辛的环境里。“更凭青女留连得”,青女就是传说中主管霜雪的女神。青女留连不走,意思就是霜雪不停,继续肆虐。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任凭霜雪肆虐,我也不怕。就如同《海燕》里说的那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未作愁红怨绿看”中的“愁红怨绿”是指那些残败

的花儿,整句的意思就是说木芙蓉不会像一般的花朵一样,经受不起霜雪的摧残,霜雪一来,就残败不堪。而木芙蓉在霜雪中却能开放出美丽的花朵。

赏析2:“辛苦孤花破小寒”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木芙蓉冒着秋天的微寒,努力的开放。“辛苦”点出了环境的恶劣,“孤花”写出了其它的花儿都已经凋谢,只有木芙蓉还在坚强的开放。就像“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里讲得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下还能美丽的绽放的木芙蓉,品格有是多么的坚贞不屈。“花心应似客心酸”也是用拟人手法,点出花的心情和人的心情想来应该是一样的,是那么的艰辛。其实这里诗人是以木芙蓉自比,也点出了他正处于比较艰辛的环境里。“更凭青女留连得”,青女就是传说中主管霜雪的女神。青女留连不走,意思就是霜雪不停,继续肆虐。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任凭霜雪肆虐,我也不怕。就如同《海燕》里说的那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未作愁红怨绿看”中的“愁红怨绿”是指那些残败的花儿,整句的意思就是说木芙蓉不会像一般的花朵一样,经受不起霜雪的摧残,霜雪一来,就残败不堪。而木芙蓉在霜雪中却能开放出美丽的花朵。

芙蓉诗歌篇二
《诗叶子诗歌 芙蓉花开》

芙蓉诗歌篇三
《芙蓉花诗词》

芙蓉花

秋朝木芙蓉

(唐)赵彦昭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偏是著花迟。

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题殷舍人宅木芙蓉

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

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

似含情态愁秋雨,暗减馨香借菊丛。

默饮数杯应未称,不知歌管与谁同?

木芙蓉

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

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

菩萨蛮•木芙蓉

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拼作西风客。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 (五代)徐铉(宋)王安石(宋)范大成

绿窗梳洗晚,笑把琉璃盏。斜日上妆台,酒红合团来。

芙蓉诗歌篇四
《古诗词常见意象——芙蓉》

芙蓉诗歌篇五
《芙蓉湖随笔:诗歌与手机》

诗歌与手机

郑启五

落后如我,如今才刚刚学会接收手机短信,至于如何写,如何回,仍旧手足无措,也一点没有学会“有措”的欲望,尽管时代的短信如洪水滔滔东流去,我愣是企图滴水不沾。但我深深知道手机的厉害,借用并截取那害人不浅的语录:短信“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记得多年前参加一个关于发展诗歌的座谈,大家都是老生常谈,一点新意也没有,根本就是用废话和套话在消磨时间,我听了很郁闷,也很不爽,忍无可忍就非得语出惊人,不是为了什么“诗歌发展”,而是要挑战那些非常权威的“文学专家”(“专家”一词在闽南话里就是“赚吃”,呵呵,大实话啊!)

那时刚刚有了“手机小说”,还开始策划“手机报”,但我的歪论之一认为文学的小说、散文、剧本、故事、评论、报告文学等诸形式中只有诗歌在手机天地里有点小优势,短信里不少脍炙人口的“黄段子”、“荤缎子”,其实就是杰出的“打油诗”和“讽刺诗”。我语出惊人地预告:在这个数码和短信的时代,我们大不景气的诗歌势必在手机上得到复兴,而那些语义混

沌的所谓现代诗将因此得到有效的遏制,因为它们只要在手机上一探头,势必被认定是乱码与病毒而一删了之。

此耸听的高论一出,立马令满堂昏昏欲睡的听客们精神为之一震,怎么说也有些与时俱进的味道嘛,于是围绕这“手机与诗歌”等的标新立异,大家纷纷披挂上阵,跃马扬鞭舞枪弄棒或喝彩或反对或模棱两可不亦乐乎,假座谈一下变成了真论战,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时间顿时过得飞快,一下就等来了楼下餐厅公款酒宴的幸福召唤……

很不好意思,话已经说了,酒浆也早消化得无影无踪了,白驹过隙,至于手机和诗歌的哥儿们关系,也被老夫忘得一干二净。不过事隔两年,这次我远走土耳其,行前还真的在手机里接收了一首诗歌,一首专门为我写的诗歌。当然作者不是诗人,也不是文学圈的食客,对我在诗歌发展座谈会上的侃侃而谈更是一无所知,这就更让我兴奋不已。在自己学会看手机短信不久,就居然在自家的手机里发现一首专门为我送行的诗歌,这可是倡导手机写诗的笔者平生第一次在手机里收到的诗歌啊,老夫胡掐乱卜的预言似乎发出了显灵的前奏!

该诗作短信般一气呵成,但句句溢美,美不胜收,自恋

也好,自勉也罢,老夫顽童般地反反复复把手机拨弄了好久哩,竟一读不下三遍!但遗憾的是我读后傻了眼,完全不知怎么操作个回信表示感谢,因此就连忙以此文作复,恳请知道内情的朋友,转告一下诗歌的作者陈旭鹏兄。

《赠别郑老》

今别凤凰花,

又赴安卡拉,

此去征途远,

咫尺变天涯。

敬君一杯酒,

治水三过家,

文明传欧亚,

宏我大中华。

回味起新春佳节前后,亲朋好友宴会常有,红酒、啤酒、葡萄酒,还有这杯因别具一格而滋味绵长的“手机诗酒”,不贪杯还真的不行!

2009/2/25

芙蓉诗歌篇六
《涉江采芙蓉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歌的文学常识。

②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③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形象性。通过朗诵,抓住意象以及意象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组合,解读诗歌的主旨,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解读诗歌的主旨,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们身在北方,现在还无法亲身感受采莲的盛况,但在许多的文字中我们已有所了解,最近我们接触到的文章《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不仅带我们领略了荷塘的美景,也为我们回忆了采莲的情景,有哪位同学能来回顾一下吗?

生:写了采莲的热闹,引用了《采莲赋》《西洲曲》。

师:出示相关图片及文字

今天,我们仍要学习一篇与莲,于采莲有关的文字,来比较一下,诗

中所描绘的画面,所表达的感情有无异同之处。

二、 朗读课文,梳理文意

1、

2、

3、 学生朗读,师范读 简介《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 梳理文意,构造三幅画面:涉江采莲、回顾望乡、忧伤终老。

三、 品读鉴赏诗歌

(一) 涉江采莲图

1、 诗中“涉江采芙蓉”的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的少女吗?

明确:不是少女,但可能是杂在热闹的众采莲女子中的一个少妇。“芙蓉”即“夫容”的谐音。

(1)品读一、二句,你认为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也是象征,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同时,也构造了主人公来采莲时的欢乐氛围。

(2)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3)以欢乐的采莲场面,衬托女主人公的忧伤。正是清人王夫之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反衬手法。

(二)还顾望乡图

1、五、六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动作心理)。(用自己的话完成)“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出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极度痛苦,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2、 写作手法拓展

古诗中的换位法(对写法)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从对方下笔或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术效果。

赏析:杜甫《月夜》的前四句: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换位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 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

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愁鬓明朝又一年。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

自己。

3、结合“对写法”,赏析本图

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望见了故乡的山水、望见了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了么?显然没有。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诗中正是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对写”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二) 忧伤终老图

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

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的忧伤。

四、 探究主题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1、 出示背景: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

2、明确:

《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作品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

五、 总结艺术特色

1、朴实的语言,白描的手法。

2、奇妙的构思,反衬的手法。

3、虚实结合,耐人寻味。

4、单纯而婉曲,曲尽其妙;朴实而醇厚,愈品愈香。

芙蓉诗歌篇七
《比较诗歌》

芙蓉诗歌篇八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

芙蓉诗歌篇九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

芙蓉诗歌篇十
《《诗三首》》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5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