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人生感慨的诗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抒发人生感慨的诗篇一
《唐宋诗词鉴赏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

抒发人生感慨的诗篇二
《唐宋词 人生感慨》

抒发人生感慨的诗篇三
《古诗+课外阅读题目》

古诗词练习

一、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 ),路上行人欲断魂。

2. ( ),水村山郭酒旗风。

3. ( ),侧坐莓苔草映身。

4. ( ),出没风波里。

5. ( ),只是近黄昏。

6. ( ),知交半零落。

7. ( ),身世浮沉雨打萍。

8. ( ),浪花淘尽英雄。

9. ( ),千里共婵娟。

二、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句出自。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词中最能表现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的诗句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2. 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诗中 都付笑谈中。”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

3. 南宋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意思,是说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

小儿垂钓 》中,表现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的一句诗是: 。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句① ② 。

课外阅读练习

一·填空题

1·儒勒•凡尔纳是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 ”。

2·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3·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西方和日本的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数也受到他的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4·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

5·潜艇是船长在荒岛上秘密建造,船身坚固,利用发电。 6·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临绝种的 儒艮 ,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餐桌。 7·书中包含了大量的 8·在是太慢了。

9天环游地球》

10· 青铜会说话了,他说的话是:“!

11· 河那边的村庄有一个很好听的的名字 :。 12· 大麦地的人把城市里的人称作 13· 14·

15· 青铜家的牛,刚到青铜家时身上长满了 16· 葵花的父亲死后,她被领养。

17· 那串青铜给葵花的项链是用一颗颗,细心的做出来的。

18.《昆虫记》是一部

19.《昆虫记》是哈佛大学

20.这部书将世界化作供人获得

想)的美文。

21.蟋蟀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唱才华。

22.事实与寓言相反,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奋的生产者是。

23.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 唱歌,它是 螳螂 。

24.螳螂凶猛如, 残忍如,专食活的动物。

这种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 灯似的。

26.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 最大的来自红棕色的绒毛,它们靠吃 杏叶 为生。

27.会结网的蜘蛛是个

28.一种黑色蜘蛛,叫狼蛛。

29.《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的作品。

31.

32.

33.海伦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个故事是袭之作。

34.1896年的10月,海伦进入学校上学,为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做准备。

36.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

37.海伦第一次自己组的句子是 。

38. 鲁滨逊是.

39. 鲁滨逊在荒岛上渡过了

40.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

41.鲁滨逊给那个野人起的名字是

42.在孤岛上有滨逊做伴。

作文开头

1.写景

《冬夜》-----冬天的夜晚,大街上显得冷清而美丽。一排排的路灯,像一串串耀眼的珍珠项链;白皑皑的雪地在路灯下闪闪发亮,散发出柔和的光。

《日出》-----凌晨四点钟左右,我便跑到阳台,按捺着激动地心凝视着东方,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恭迎着伟大的太阳,等了好一会,东方的天仍然是黑乎乎的,今天太阳不会不出来了吧?哎,真扫兴,但我还是没有走开,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2.写人

(父亲)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

(朋友)朋友是夏天的树阴,为你送来一片清凉;朋友是人生中的风景,没有他旅途便黯然失色。朋友是你失意时无言地安抚你的人,朋友是你高兴时与你分享的人;朋友是你骄傲时提醒你的人,是你自卑时鼓励你的人„„

(老师)提起肖老师,同学们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一想起她,我就不禁想起那一桩桩往事。

3.写事

(快乐的事)快乐如清风,吹走笼罩在 人们心头上的乌云;快乐如美酒,酝酿得越久味道越醇香;快乐如小溪,只有流入大海才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那年„„

抒发人生感慨的诗篇四
《七上课后古诗》

抒发人生感慨的诗篇五
《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理》

古典文学

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理

文俊沣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摘要:苏轼是哲学家,是蜀学的代表,其哲学的原点在于情本论。他的诗词中不仅大部分含有发人深省的哲理,更有一部分以表达哲理为主。大量的诗词中既表明自然物与人生哲理的融合,同时他又展现出自然物与人生哲理的冲突。他常常在借助自然物的力量,彰显人生的真谛,从而进一步表现:自然物与人生哲理的和谐。总之,苏轼以其荣辱不惊、进退自如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敬仰的人生范式;他那非凡的文学见解和不朽的艺术创作,还有其幽默机智、和蔼可亲的形象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关键词:苏轼诗词;自然物;人生哲理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2)05-0198-02

苏轼诗歌的总体风格是自然奔放、挥洒自如。诗中比喻生动新奇,用典稳妥浑成、对仗工整而不失活泼。他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拓展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将柔情词变成性情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甚至寄寓理性的思考,从而提高了词的品格境界和地位。

他的作品是“以诗为词”的,与同时期“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是不同的,而是由景至情,再由情促理,理是词作情绪流程的自然终结。人类有生命,有意识,有思想,有智慧,那该怎样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呢?苏轼的诗词并在回答这个问题。

在《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苏轼观察到: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作者采用写景纯用白描,清新淡雅,抒情别出心裁,富有哲理,体制虽小,却意味悠长。诗人从优美的山川景色着笔,即景抒情,富有哲理,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超越人生苦难的乐观积极进取。不但情景交融、情理结合、浑然一体。词的下片苏轼由“溪水西流”生发感慨和议论。古人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东流不返,就像时间一去不回。人的青春年华也只有一次,可是苏轼笔下的“溪水”却无视自然的规律,径直向西流去。作者赋予溪水以人的意志,且受到深深地激励。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解脱,也是一首乐观的呼唤着青春的人生之歌。表现其洒脱旷达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千载之下,读来犹令人感奋。

苏轼对自然物崇敬的心态随处可见。他常常把自然与人融为一体,使读者分不清哪里是人,哪里是自然。他的诗词让人们看到了自然物的高贵,同时也意识到人类自身作为物种的平凡品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类与自然的二元对立,颠覆了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自然物与人生哲理的融合。

1自然物与人生哲理的融合

在苏轼的诗词中,人与自然之融合无所不在。作为人类亲密伙伴的花、鸟、鱼、竹等自然意象常出现在他的诗词中。在《惠崇<春江晚景>》中,苏轼写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的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其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在这首题画诗中既保留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写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了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情感和引人入胜的意境。诗中谈到人们的认识不是人的头脑里所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在“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初春之时,为什么春江之暖,不是人先知道,而是鸭子先知道?因为鸭子长期生活在水中,直接接触江水,每天江水温度的变化,它都能够通过实践接触到。

2自然物与人生哲理的冲突

苏轼笔下,自然物与人类并不总是和谐的,而是时常充满对立和冲突。在《题西林壁》中这样写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五月,是公认描写庐山的佳篇杰作。诗中既无描写瑰丽的景色,也无抒发强烈的激情感人。它之所能成为名篇,是因为在浅显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启人深思,耐人寻味,从而博得万口争诵,千古流传。为什么人们看到的庐山,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观察同一个事物,由于立足点的不同,立场的不同,知识结构的不同,感性情感的不同等等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得到不同的结论。

诗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谈游山的体会,即景说理,有着丰富的内涵;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然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与其相比,另一首《和子由安魂池怀旧》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写到: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198.

文学界

古典文学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借怀旧之题,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慨。作者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从而揭示出某种哲理,给人启迪,尾联针对苏轼原诗“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而引发的往事追溯。虽然逝者如斯,但毕竟是人生的一种历练,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味,于人的精神也是一种激励。这首是作者的早期作品,苏轼以强大的内心、达观的人生底蕴向我们展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对立。

此诗中虽然关于人生渺小、短促之类的感慨,有消极意味,但是被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眷顾人生的深情冲淡,体现作者独特的性格、情趣及精神面貌。苏轼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发出对人生的见解。用雪泥、鸿爪比喻,较之一般叙事文字直叙人生漂泊不定,匆匆无常要形象、蕴藉得多。根据清人查慎行《苏诗补注》记载,这个比喻是化用《景德传灯录》中天衣义怀禅师的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苏轼的比喻生动、深刻,在宋代即被人称道,并被作为诗人“长于譬喻”的例证之一。事实上,苏轼诗词中自然物与人生哲理冲突常常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体现出来。

唐朝韦应物的《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里面这样写道:“凿岩,池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类专控山景?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韦应物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的领悟,亦同于苏轼之琴指。《琴诗》这首诗让我们体会到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它有若干部分,包括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情感和演奏技巧等等。苏轼在这里不仅为读者展现了如此美妙的场景,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这些客观事物与诗人主观情感相互和谐促进的特点。

又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行,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行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近。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一首即是抒怀之作。作者借途中遇雨的日常小景,抒写自己淡定自若的胸怀,寄寓深邃的人生思考。“穿林打叶”勾画出雨骤风狂的情景,通过小序可知,这场风雨是突如其来的,同行的人仓皇奔走,急急避雨,而东坡却毫不在意,放慢脚步,俨然闲庭信步。

《定风波》是苏轼的哲理词的代表作,尤以其展示的性情和气度胸怀取胜。从偶然的生活小事中感受和发现深刻的人生哲理。他以智者的眼光看待世界,使世间万事万物无不蕴含深意。有人称其是“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近代郑文卓《首批东坡乐府》道:“此足征是翁坦荡之作,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此曲笔直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

总而言之,苏轼在面对自然物时流露出敬畏和喜爱之情,同时又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关怀,体现了一个大文豪强大的责任感。苏轼通过他的诗词试图寻找人生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式,这在当今时代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3自然物与人生哲理的和谐

纵观唐宋诗词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自然物一直都受到创作者的关注,然而这种关注往往是为了利用自然。而大文豪苏轼的关注与此不同。苏轼观察自然物,给其全身心的关注,往往融入其中,成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达到“忘我”的和谐状态。苏轼在《水调歌头》这首词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中秋节,苏轼任密州知府,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作者想起分别多年的苏辙。举杯望月,心中无限感慨。前人说“此词一出,其余中秋词尽废。”词中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句,代表自屈原《天问》以来的中国人对人生意义、价值的不断追寻。苏轼超越现实功利的局限,用一颗自由之心来贴近自然和宇宙,但是,在苏轼的时代又不可能构建新的价值理念,必须回到现实。“高处不胜寒”就是询问后得不到答案的无奈处境。“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苏轼在追寻后得到的现实答案。

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中,深刻的哲学思想似乎已跃然纸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体,包含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对于人来说,有欢喜必然有悲伤,有悲伤必然有欢喜。有分离必然会有聚会,有聚会必然会有分离。永远的晴或者永远的阴,永远的圆或者永远的缺都不存在。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有助于我们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

苏轼在《琴诗》中,这样写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要领范畴要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87

[2]苏轼.苏轼诗集·答李端叔书:卷九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刘逸生等.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4]庞德.回顾[M]//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5]苏轼.自题金山画像[M]//王文诰.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

[6]屈光.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2,(3):169[7]陈岳来,章跃一.谈苏轼诗中的“理趣”[J].学语文,1987,(6)[8]严羽.历代诗话选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9]颜翔林.从哲学、心理学的角度论孤独与艺术创造的美学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11)

[10]苏轼.东坡志林:卷6[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1]钟尚钧.诗与哲理[J].阅读与写作,1988,(2)

文学界

.199.

抒发人生感慨的诗篇六
《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 人生感慨》

抒发人生感慨的诗篇七
《初三古诗赏析》

初三古诗赏析

九年级上册

塞下曲六首 【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博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赏析】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其中的“晓”和“宵”,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肃然起敬。用了一个典故,汉武帝时,楼兰王贪图财物,屡次杀害西汉往来的使者,傅子介受霍光派遣,计斩楼兰王,为国除害立功。这句充分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赤胆忠心。

凉 州 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意】黄河的滚滚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风从来吹不到这儿。

【赏析】开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大意】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地溃逃。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将士们的弓箭刀枪。

【赏析】前两句极富暗示性。“月黑”与以下“夜”“雪”互补,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动。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将军一见雁飞,迅即作出“单于夜遁逃”的判断,暗示敌人被围之久,已无力夜袭。将军极富作战经验,雪夜严密注视敌情,也同时行到暗示。

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引而不发,扣人心弦,引人联想,言尽而意未尽。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意】竹林之外,有两三枝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岸边,芦牙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季节啊。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三句写惠崇画中的事物,末句写的是苏轼心里的想像。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第一句写地面景,第二句写江上景,第三句写岸边景。这些景物都应当是画中所有的。但是苏轼的这首诗却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而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1.《关雎》是怎样抒发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

首章四句,写男子爱慕和追求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末章八句,写男子因相思出现幻觉,仿佛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求而得之的欢乐。

2.赋、比、兴是《诗经》的三大表现手法。赋:直接地陈述铺叙 。比:以此喻彼地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化 。兴:就是由此及彼,由物及情,触景生情。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想想这些兴句对表达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

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2.全诗三章,每一章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每一章都是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3.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翻译: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 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亡国哀思 ) 其感情基调是(凄婉 ) 。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1. 主题:抒发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2、本文的体裁属于(词 ),浣溪沙是 (词牌名) 。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抒发人生感慨的诗篇八
《人生感怀诗(教师)》

课 题:《人生感怀诗鉴赏》 课 型:精讲课

课 时:两课时 备课时间:2012年12月1日 主备人:付占武 主 审:樊满栋

班 级: 姓 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出人生感怀诗中常见的意象、主题和抒情方法。

2、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学习鉴赏人生感怀诗的技巧方法。

【课堂学习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中学课本中接触过许多即事感怀的作品,如《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喜雨》《登高》《逢入京使》《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雨霖铃》《定风波》(苏轼)《书愤》等都属于这类作品。作为高考鉴赏材料,即事感怀类诗歌也是入选频率最高的。因此,考生必须明确此类诗歌的特点,熟练掌握鉴赏方法。

二、熟悉概念

人生感怀诗主要指的就是即景抒怀和即事抒怀,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

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即事抒怀诗。内容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本专题主要抓住关于人生感怀的部分进行鉴赏。

三、合作探究

【人生感怀诗常见内容及主题倾向】

1、怀才不遇。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 )然而涕下。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伤春惜春、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此词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伤春悲秋。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人生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第一步:咏怀诗往往因一点事而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第二步: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引出观点

例: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解析:

所即之事——送友人

所感之情——惜别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三步: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做该类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第二,要关注环境、景物描写或使用的典故;第三,要紧扣文本,不论是写事、写人、写物、写景,最终都是为感怀服务。答题时要有条理,一般先概括总说,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的特征,最后再分析事物的意义。例如描写了什么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理想追求。

【人生感怀诗常见的艺术手法】

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以景衬情 以景结情

虚实结合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四、巩固训练(链接高考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夜怀吴中 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1)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

(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答:(1)一是用“柳”音谐“留”,明写留恋吴中;一是用“灞桥”暗指京都,暗示朝廷无人赏

3

识自己的才能。

(2)借思乡之情抒不能为国尽力之恨;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能为国尽力的愿望。

3.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答:⑴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

(2)①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4

抒发人生感慨的诗篇九
《七上课后古诗词》

抒发人生感慨的诗篇十
《古诗词默写》

2010年高考古诗文背诵默写专题训练

1、古诗词中“雨”已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 ,天气晚来秋”,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 ,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到黄昏, ”。

2、古诗文以“风”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 ,渚清沙白鸟飞回”,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李煜《虞美人》“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秦观《鹊桥仙》“ ,便胜却人间无数”,李清照《声声慢》“ ,怎敌他, ”,姜夔《扬州慢》“ ,尽荠麦青青”,苏轼《赤壁赋》“ ,水波不兴”,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 , ,北雁南飞”。

3、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 ,乌鹊南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送我至剡溪”,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 ”,“东船西舫悄无言, ”,“去来江口守空船, ”,“ ,往往取酒还独倾”,王维《山居秋暝》“ ,清泉石上流”,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 ”,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

在, , ”。

4、古诗文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它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如《古诗十九首》中的“ ,脉脉不得语”;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 ”;李白《将进酒》中的“ ,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云青青兮欲雨, ”,“世间行乐亦如此, ”;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秦观《鹊桥仙》中的“ , ,忍顾鹊桥归路”;苏轼《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 ”。

5、在中国的诗词文化里,“酒“与“愁”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曹操《短歌行》“ ,人生几何?”“何以解忧? ”;白居易《琵琶行》

“ ,别时茫茫江浸月”,“春江花朝秋月夜, ”;柳永《雨霖铃》“ ?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声声慢》“ ,怎敌他,晚来风急?”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鸟的句子,如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

稀, 。 ,何枝可依”,李密《陈情表》中的“ ,愿乞终养”,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 ,池鱼思故渊”,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蜀道难》中的“ ,猿猱欲度愁攀援”,“ ,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杜甫《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清照《声声慢》“ , ,却是旧时相识”;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 , ”。

7、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

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

去, , ”,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 ”。

8、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不见复关, ”,《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 ”,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 ”;“凄凄不似向前声, 。座中泣下谁最多?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 ”,李商隐《锦瑟》“ ,蓝田日暖玉生烟”,柳永《雨霖铃》“ ,竟无语凝噎”;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

9、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如李煜《虞美人》“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 ”,李白《将进酒》“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

间。 , ”。

10、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或烘托意境,如王勃《滕王阁序》“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杜甫《登高》“ ,百年多病独登台”,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

11、牛郎织女的故事自古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古诗词更是以此为题材,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

章, 。河汉清且浅, 。 ,脉脉不得语”。又如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

时, ”。

12、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白《蜀道难》“ ,愁空山”。

13、长江水系漫长,水域宽阔,水流舒缓,自然容易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譬如,苏东坡在赤壁下把酒对歌,赏“白露横江, ”的清美,发出了

“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的幽叹;青年才俊王勃,在江西南昌精美壮丽的滕王阁上,挥毫写下了“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的漂亮诗句;白居易登临浔阳江头,抒写了一个“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的凄美故事;而杜甫呢,则在《登高》中用“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对长江之景作了另一种注解。

14、古代文人喜用“黄花”或“大雁”来表达愁情,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 , ,如今有谁堪摘”;“ , ,却是旧时相识”。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 , ,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绘音乐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 ”,“ ,老鱼跳波瘦蛟舞”;苏轼《赤壁赋》中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

16、“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其语言的明显标志之一是大量使用“兮”字,比如屈原《离骚》中的“ ,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来吾道夫先路也”。唐宋诗文中也有一些使用“兮”的句子,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熊咆龙吟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 ”,“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仙之人兮列如麻”,苏轼《赤壁赋》中的“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 ”。

17、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一夜飞度镜湖月”;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事, ”;李商隐《锦瑟》中的“ ,望帝春心托杜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一尊还酹江月”;秦观《鹊桥仙》中的“ , ,忍顾鹊桥归路”;姜夔《扬州慢》中的“纵豆蔻词工, , ”。

18、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展现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 , , ,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

19、古诗词中有很多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的,如王维《山居秋暝》“ ,天气晚来秋”,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 ”,白居易《琵琶行》“ ,绕船月明江水寒”,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 ”,姜夔《扬州慢》“渐黄昏, , ”,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

间。 , ”。

20、古诗词中经常运用用叠字的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 ”,“纤纤擢素手, ”,“盈盈一水间,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

21、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倒装的手法为整首诗词的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四十三年, , ”,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 , ”。

22、古诗词中善于运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如姜夔《扬州慢》中的“ , ”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再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

年, , ”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23、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曹操《短歌行》中的“ , ”就借用了《管仲·形解》中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 ”出自北周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

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维《山居秋暝》中的

“ , ”语出《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李白《将进酒》“陈王昔时宴平乐, ”化用了曹植《名都篇》中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姜夔《扬州慢》中的“ , , ”化用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吴激《人月圆》中的“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戴盆望天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 ”,“ ,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汝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 ”。王实甫《长亭送别》

“ , , ,北雁南飞”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

24、古诗文中有许多感叹时光易逝的名句,比如屈原《离骚》中的“汩余若将不及

兮, ”,“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

兮, ”;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 ? ,去日苦多”;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今年欢笑复明

年, 。弟走从军阿姨死, ”;李商隐《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 ”;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 ”;苏轼《赤壁赋》中的“ ,羡长江之无穷”。

25、古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佳句,如屈原《离骚》中的“汨余若将不及

兮, ”,“ ,恐美人之迟暮”;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岳阳楼》中的“亲朋无一字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弟走从军阿姨死, ”;陆游《书愤》中的“ ,镜中衰鬓已先斑”;苏轼《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

26、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表现演奏效果“女娲炼石补天处, 。梦入神山教神妪, ”;苏轼《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这都是通过比喻、夸张描写音乐的。

27、《迢迢牵牛星》中“河汉清且浅, 。 ,脉脉不得语”抒写出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情,秦观《鹊桥仙》中“纤云弄巧, , ”表现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急迫而喜悦的心情。

28、花草树木总能进入文人的视野,成为他们抒情的对象,如屈原《离骚》中的“扈江离与辟芷兮,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到黄昏,点点滴滴。”姜夔《扬州慢》中的“ ,年年知为谁生。”

2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名句。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和“半壁见海日,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

空,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0、古代文人善于把抽象的感觉形象化,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

愁?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幽咽泉流水下滩”;苏轼《赤壁赋》中的“余音袅袅, 。 ,泣孤舟之嫠妇”。

31、音乐是中国诗词里常见的内容,比如《琵琶行》《李凭箜篌引》《赤壁赋》等。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达到高潮的两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把音乐的感染力描写到极致的两句是“女娲炼石补天

处, ”。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人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泣孤舟之嫠妇”。

32、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如同样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勾画则是“乱石穿空, , ”。如同样是写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则是“ , ,如今有谁堪摘”;而在革命领袖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中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33、屈原在《离骚》中擅长以“香草美人”作比,如“扈江离与辟芷兮, ”,“朝搴阰之木兰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在《离骚》中劝告楚王改变因循守旧态度的句子是“ ,何不改乎此度也? ,来吾道夫先路也”。

34、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常用联想的方式来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 , ”,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 ”,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 ”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称为表象联想。

35、古代文人善于借助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如杜甫《蜀相》中的“ ,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书愤》中的“ ,千载谁堪伯仲间”,都是借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仰慕来抒发自己的郁愤之情。

36、徜徉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读《登高》,懂得了杜甫“ ,潦倒新停浊酒杯”的落魄;读《雨霖铃》,懂得了柳永“ ,竟无语凝噎”的悲戚;读《书愤》,懂得了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 ”的无奈;读《声声慢》,懂得了李清照“寻寻觅觅, , ”的孤独。

37、古诗文中的“情”丰厚了华夏文明,滋润了民族精神,如《离骚》中的“ ,来吾道夫先路也”表达了屈原的耿耿忠心;《陈情表》中的“母孙二

人, , ”表达了李密的拳拳孝心;秦观《鹊桥仙》中的

“ ,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深情;《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 ”表达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悲情。

38、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学习欣赏,古人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宋代词人《雨霖铃》中的名句“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54888.html

    上一篇:红楼梦小诗

    下一篇:离别景色诗句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