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咏史怀古诗篇一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篇二
《2014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篇三
《咏史怀古诗鉴赏(用)课件》

咏史怀古诗篇四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

咏史怀古诗篇五
《咏史怀古诗鉴赏公开课(一)》

咏史怀古诗篇六
《咏史怀古诗》

1

2

(3)怀古诗的一般结构:临古地(绘景象)——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华清宫、汴河、淮水等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李白坟等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等

(5)常用的技巧手法

“诗”与“史”的结合:用典(明用、暗用、反用),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联想想象、象征、衬托以及拟人、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附:典故举隅

1.《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3.《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4.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常来形容建功立业。

5.塞上长城空自许:《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6.燕然勒石:燕然是指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指刻石记功。公元89年,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归。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7.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指中央政府,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8.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9.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有时指淮河。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10.投笔:“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11.长城: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12.楼兰: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13.折腰: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14.化碧: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15.五柳: “五柳” 隐者的代称。

16.东篱: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3

17.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8.阳关: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9.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也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20.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三、合作探究,把握情感

要求:根据思想感情和主题,把五首诗歌分类,探究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情感。

(一)怀人伤己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一是王昭君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杜甫 “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 从诗的表面来看,是咏昭君,实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来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怀才不遇的感伤。

小结一:怀人伤己寄寓作者情感

仰慕先贤之敬意 先贤失意之痛惜 壮志未酬之怅惘

怀才不遇之感伤 建功立业之渴望

(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一片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通过昔盛今衰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

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4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诗人以不变写变,山、潮、水、月伴寂寞空城,而六朝繁华已成旧时陈迹。借六朝的衰亡来抒发物是人非和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小结二:怀古伤今寄寓作者情感

昔盛今衰之感慨

国运衰微之担忧

骄奢淫逸之抨击

人民疾苦之同情

物是人非之惆怅

沧海桑田之感慨

自然永恒之慨叹

(三)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如:杜牧的《赤壁》这首诗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小结三:理性反思

作者身置其外,对历史作冷静思考,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 总结: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情感:

对古人: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

对自己(积极或消极):建功立业之渴望,壮志未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 对国家对时代:(忧国伤时)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

抨击,人民疾苦之同情

对自然(物是人非、世事变迁、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

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对其它(一些哲理思考)

四、直击高考,探寻方法

链接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自读诗歌和题目,总结咏史怀古诗常见考试题型

(1)写了什么:

(2)为什么写:

(3)怎样写:

5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5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