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赏析第三四联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赏析第三四联篇一
《诗歌鉴赏知识》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1、如何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如何理解押韵和韵脚? 从形式上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一般指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且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每首诗的句数长短不限。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讲究偶句押韵,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偶)。

押韵:一般押诗歌偶句未尾一个字的韵母,有时 第一句最后一字也 押韵 ,一首诗一般押平声韵。

韵脚:偶句未尾押韵的字(有些诗歌第一句的未尾一个字也押韵,这个也是韵脚)。如李白《静夜思》的光、霜、乡都是韵脚。

2、词的别称是什么? 注意词的词牌、曲牌和题目,元曲有哪两种形式? 词的别称:又叫长短句。 元曲有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

3、诗歌有哪些类型?各类诗歌有哪些特点?

诗歌的分类:

(1)从形式上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一般指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且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每首诗的句数长短不限。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讲究偶句押韵,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2) 从艺术手法上分,有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从表现内容上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战争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羁旅思乡诗、闺怨诗、赠友送别诗等。掌握类别的同时,还要了解各类诗歌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它是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远大抱负,或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或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或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新优美、恬淡宁谧 。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边塞诗(战争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塞外生活的艰

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 愤懑, 归家无望的哀痛。艺术风格方面,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王维、王昌龄、王翰、高适、岑参、李益

咏史怀古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或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或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风格上以 雄浑壮阔见长。

咏物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以托物言志的手法,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赏析时要重点把握托什么物言什么志。

旅(思乡)诗。主要写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风格上表现为深沉凄凉。

闺怨诗:题材大多以女子思念远方的丈夫,而丈夫迟迟不归为主要内容。或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或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赠友送别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情深意长的勉励,有的重在写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在艺术手法上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格调上或豪放或含蓄,或旷达或深婉,或直露或蕴籍。

( 3 ) 从诗歌表达方式的角度划分

古代诗歌又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写景诗、哲理诗。

4、从人、事、物角度分,诗歌形象有哪能三类? 从思想内容分,主要的有哪些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物。诗歌中的形象有三类: ①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如王维的《观猎》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柳宗元《江雪》中那位形体孤独,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②诗人自己的形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③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从思想内容分,主要的诗歌形象有: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

③ 归隐田园,寄情山水(陶渊明)的形象

④爱民惜才的形象

⑤儿女情长的形象

5 、 诗歌的意境指什么? 评价意境的术语有哪些 ?

诗歌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对意境的分析,我们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评价意境的术语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 、含蓄蕴藉等。

6 、 诗歌中的意象指什么?要记住常见意象的象征义。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对诗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它往往被赋予象征意义或隐喻意味。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在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

(1)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 青云 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2)沙漠、古道、落日、 凄风、苦雨、 寒风、冷雨、梧桐、芭蕉、 枯灯、孤雁, 杜鹃鸟(子规鸟)猿啸等,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3)冰雪、松、菊、梅、竹、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4)杨柳、 南浦、 兰舟、长亭、关山、 秋月、 鹧鸪鸟等,多用于挥写 离 情别绪 。

(5)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借此 多 抒发 闲情逸致 。

( 6) 鸿、雁、青鸟、鱼(比目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7) 南山、幽居、草屋、禅寺,常含隐居之意;

(8)其它:孤帆、浮云,多喻漂泊无依;流水、落花,常叹韶华易逝; 露与人生苦短。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雎鸠鹊桥、鸳鸯蝴蝶,多喻爱情甜蜜。落日、黄叶,感伤暮年枯寂。登台怀古;望月怀乡;登楼怀人。 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意象的特定含义:柳与送别,菊与高洁,落叶与悲秋,柳絮与悉绪或飘零,月与相思,暮春与韵光已逝 、美人迟暮,香草美人与贤臣。

7 、 思想感情的把握,表达思想感情的术语主要有哪些?

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人、个人情志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入世的庙朝之志等关系,更重要的是记住表达思想感情的术语: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悲愤)、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趣、黑暗官场之苦(愤懑)、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恨(苦闷)、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① 忧国忧民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② 建功报国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书愤》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③ 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④ 超尘脱俗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

⑤ 感时伤逝

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8 、 什么是诗眼?

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 , 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 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9 、 诗歌 表达方式常考的有哪两种?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有主要有 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白描 、侧面描写(烘托或衬托)等。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赏析第三四联篇二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1 、 如何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如何理解押韵和韵脚?

从形式上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一般指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且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每首诗的句数长短不限。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讲究偶句押韵,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偶)。

押韵:一般押诗歌偶句未尾一个字的韵母,有时 第一句最后一字也 押韵 ,一首诗一般押平声韵。

韵脚:偶句未尾押韵的字(有些诗歌第一句的未尾一个字也押韵,这个也是韵脚)。如李白《静夜思》的光、霜、乡都是韵脚。

2 、 词的别称是什么? 注意词的词牌、曲牌和题目,元曲有哪两种形式?

词的别称:又叫长短句。 元曲有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

3 、 诗歌有哪些类型?各类诗歌有哪些特点?

诗歌的分类:

(1)从形式上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一般指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且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每首诗的句数长短不限。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讲究偶句押韵,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2) 从艺术手法上分,有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从表现内容上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战争诗)、咏史怀古诗、 咏物诗、羁旅思乡诗、闺怨诗、赠友送别诗等。掌握类别的同时,还要了解各类诗歌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它是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远大抱负,或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或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或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 清新优美、恬淡宁谧 。 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边塞诗(战争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 愤懑, 归家无望的哀痛。 艺术风格方面,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王维、王昌龄、王翰、高适、岑参、李益

咏史怀古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或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或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风格上以 雄浑壮阔见长。

咏物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以托物言志的手法,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赏析时要重点把握托什么物言什么志。

旅(思乡)诗。主要写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风格上表现为 深沉凄凉。

闺怨诗:题材大多以女子思念远方的丈夫,而丈夫迟迟不归为主要内容。或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或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赠友送别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情深意长的勉励,有的重在写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

的思念。在艺术手法上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格调上或豪放或含蓄,或旷达或深婉,或直露或蕴籍。

( 3 ) 从诗歌表达方式的角度划分

古代诗歌又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写景诗、哲理诗。

4 、 从人、事、物角度分,诗歌形象有哪能三类? 从思想内容分,主要的有哪些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物。诗歌中的形象有三类: ①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如王维的《观猎》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柳宗元《江雪》中那位形体孤独,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②诗人自己的形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③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从思想内容分,主要的诗歌形象有: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

③ 归隐田园,寄情山水(陶渊明)的形象

④爱民惜才的形象

⑤儿女情长的形象

5 、 诗歌的意境指什么? 评价意境的术语有哪些 ?

诗歌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对意境的分析,我们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评价意境的术语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 、含蓄蕴藉等 。

6 、 诗歌中的意象指什么?要记住常见意象的象征义。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对诗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 它往往被赋予象征意义或隐喻意味。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在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

(1)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 青云 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2)沙漠、古道、落日、 凄风、苦雨、 寒风、冷雨、梧桐、芭蕉、 枯灯、孤雁, 杜鹃鸟(子规鸟)猿啸 等,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3)冰雪、松、菊、梅、竹、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4)杨柳、 南浦、 兰舟、长亭、关山、 秋月、 鹧鸪鸟等,多用于挥写 离 情别绪 。

(5)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借此 多 抒发 闲情逸致 。

( 6) 鸿、雁、青鸟、鱼(比目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7) 南山、幽居、草屋、禅寺,常含隐居之意;

(8)其它:孤帆、浮云,多喻漂泊无依;流水、落花,常叹韶华易逝; 露与人生苦短。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雎鸠鹊桥、鸳鸯蝴蝶,多喻爱情甜蜜。落日、黄叶,感伤暮年枯寂。登台怀古;望月怀乡;登楼怀人。 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意象的特定含义:柳与送别,菊与高洁,落叶与悲秋,柳絮与悉绪或飘零,月与相思,暮春与韵光已逝 、 美人迟暮,香草美人与贤臣。

7 、 思想感情的把握,表达思想感情的术语主要有哪些?

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人、个人情志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入世的庙朝之志等关系,更重要的是记住表达思想感情的术语: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悲愤)、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趣、黑暗官场之苦(愤懑)、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恨(苦闷)、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① 忧国忧民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② 建功报国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书愤》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③ 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④ 超尘脱俗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

⑤ 感时伤逝

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8 、 什么是诗眼?

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 , 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 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五言诗中往往是第三字,七言诗中往往是第五字。

9 、 诗歌 表达方式常考的有哪两种?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有主要有 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白描 、侧面描写(烘托或衬托)等。 抒情方式有( 1 )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梅、竹、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2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如 ” 前不见古人 „„” 表现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10 、常见的结构形式的有哪些?

首尾照应、起承转合、卒章显志、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开笔入题、总分得当( 先总后分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

11 、 评价主旨的术语有哪些?

深化主题、深化意境、耐人寻味、言尽而旨远、含意蕴藉、言简意丰、意境幽美、意味深远。

12 、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各种修辞的作用如何?

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比喻:诗人借助比喻摹形绘声,传情达意,增强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比喻经过联想点化,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融情于景,引发读者联想,突显感情,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起来饶有风趣,耐人寻味,表达一种含蓄、委婉的情感。 互文: 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夸张: 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更突出,更鲜明表达事物作用,作者依靠想象去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去艺术地表现客观事物的特征。

对偶: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借代: 使语言简练、含蓄。

设问: 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反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用典: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 13 、有哪些表现手法?

( 1 )动静结合 ( 2 )虚实结合(虚:想象、梦境、回忆) ( 3 ) 托物言志 ( 4 )比兴 ( 5 ) 想象、联想 ( 6 ) 渲染、烘托 ( 7 ) 象征 ( 8 )叠词的运用 ( 9 ) 欲扬先抑 ( 10 ) 以小见大 ( 12 ) 用典 ( 13 ) 照应 ( 14 ) 白描 ( 15 )细节描写 (16 ) 对照(又叫对比) ( 18 )卒章显 志 ( 19 )画龙点睛 ( 20 ) 开门见山 ( 21 )以乐写衰(以乐景写哀情) ( 22 ) 衬托或对比衬托 ( 23 ) 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 24 )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 ( 25 ) 直抒胸臆 ( 26 )以花自况 ( 26 )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复等)

14 、 有哪些流派要注意?各流派的特点?

① 浪漫方义: 它在反映现实生活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塑造形象

② 山水田园诗: 以描写恬静悠然的田园生活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界观的消防车极思想,其代表达式作家有古代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

③ 边塞诗派: 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崔题) ④ 豪放派: 其品气势豪入,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苏轼、辛弃权疾)

⑤ 婉约派: 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窄,多抒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描写山水,融情于景

⑥ 桐城派: 由方苞开创,其后刘槐出,姚鼐等人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因他们都是桐城人,故得名。

15 、 古诗词的风格常用到的术语汇有哪些?

豪放旷达 雄壮悲慨 委婉清丽 激情昂扬 平淡自然 清新飘逸

淡雅高远 沉郁顿挫 雄魂豪放 悲壮苍凉 雄健高扬 平谨细赋

简洁凝炼 浅写易懂 自朴清新 词藻华丽

16 、 评价诗歌语言特点的用语有哪些?

评价诗歌语言特点用语: 绚丽、含蓄、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富 有哲理 、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 、明快、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 、 通俗易懂等。

17 、对 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鉴赏,一般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

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高考和平时的模拟卷中也经常涉及。如果让你对所给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鉴赏,一般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入手:

● 从炼字角度:着重分析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对主旨所起的作用。如 2003 年高考,要求对《过香积寺》一诗的诗眼进行赏析。

● 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 (三)从修辞的角度。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这样一些: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双关、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 从表现手法: (1)动静结合 (2) 虚实结合(虚:想象、梦境、回忆)

(3) 托物言志 (4) 比兴 (5) 想象、联想

(6) 渲染、烘托 (7) 象征 (8) 叠词的运用

(9)欲 扬先抑 (10) 以小见大 (11) 用典 (12) 照应

(13) 白描 (14) 细节描写 (15) 对照(又叫对比)

(16) 卒章显志 ( 17 )画龙点睛 ( 18 ) 开门见山

( 19 )以乐写衰(以乐景写哀情)

( 20 ) 衬托或对比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化动为静)

( 21 ) 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 22 )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 ( 23 ) 直抒胸臆 ( 24 )以花自况

● 从音韵的角度:如长短句间杂的,读起来错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多用叠词的,讲究押韵的,则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赏析第三四联篇三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1.如何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如何理解押韵和韵脚?

从形式上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一般指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且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每首诗的句数长短不限。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讲究偶句押韵,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偶)。

押韵:一般押诗歌偶句未尾一个字的韵母,有时 第一句最后一字也 押韵 ,一首诗一般押平声韵。

韵脚:偶句未尾押韵的字(有些诗歌第一句的未尾一个字也押韵,这个也是韵脚)。如李白《静夜思》的光、霜、乡都是韵脚。

2.词的别称是什么? 注意词的词牌、曲牌和题目,元曲有哪两种形式?

词的别称:又叫长短句。 元曲有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

3.诗歌有哪些类型?各类诗歌有哪些特点?

(1)从形式上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

古体诗一般指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且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每首诗的句数长短不限。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讲究偶句押韵,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2)从艺术手法上分为:有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

从表现内容上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战争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羁旅思乡诗、闺怨诗、赠友送别诗等。 ★田园诗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它是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远大抱负,或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或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或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 清新优美、恬淡宁谧 。 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 边塞诗(战争诗)

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 愤懑, 归家无望的哀痛。 艺术风格方面,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王维、王昌龄、王翰、高适、岑参、李益

★咏史怀古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或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或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风格上以 雄浑壮阔见长。

★咏物诗

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以托物言志的手法,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赏析时要重点把握托什么物言什么志。

★旅(思乡)诗

主要写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

风格上表现为 深沉凄凉。

★闺怨诗

题材大多以女子思念远方的丈夫,而丈夫迟迟不归为主要内容。或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或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赠友送别诗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情深意长的勉励,有的重在写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在艺术手法上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格调上或豪放或含蓄,或旷达或深婉,或直露或蕴籍。

(3)从诗歌表达方式的角度划分

叙事诗、抒情诗、写景诗、哲理诗。

4.从人、事、物角度分,诗歌形象有哪能三类? 从思想内容分,主要的有哪些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物。

诗歌中的形象有三类:

①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如王维的《观猎》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柳宗元《江雪》中那位形体孤独,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

②诗人自己的形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③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从思想内容分,主要的诗歌形象有: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

③ 归隐田园,寄情山水(陶渊明)的形象

④爱民惜才的形象

⑤儿女情长的形象

5. 诗歌的意境指什么? 评价意境的术语有哪些 ?

诗歌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对意境的分析,我们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评价意境的术语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 、含蓄蕴藉等 。

6.诗歌中的意象指什么?要记住常见意象的象征义。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对诗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 它往往被赋予象征意义或隐喻意味。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在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

(1)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 青云 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2)沙漠、古道、落日、 凄风、苦雨、 寒风、冷雨、梧桐、芭蕉、 枯灯、孤雁, 杜鹃鸟(子规鸟)猿啸 等,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3)冰雪、松、菊、梅、竹、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4)杨柳、 南浦、 兰舟、长亭、关山、 秋月、 鹧鸪鸟等,多用于挥写 离 情别绪 。

(5)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借此 多 抒发 闲情逸致 。

( 6) 鸿、雁、青鸟、鱼(比目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7) 南山、幽居、草屋、禅寺,常含隐居之意;

(8)其它:孤帆、浮云,多喻漂泊无依;流水、落花,常叹韶华易逝; 露与人生苦短。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雎鸠鹊桥、鸳鸯蝴蝶,多喻爱情甜蜜。落日、黄叶,感伤暮年枯寂。登台怀古;望月怀乡;登楼怀人。 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意象的特定含义:柳与送别,菊与高洁,落叶与悲秋,柳絮与悉绪或飘零,月与相思,暮春与韵光已逝 、 美人迟暮,香草美人与贤臣。

7.感情的把握,表达思想感情的术语主要有哪些?

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人、个人情志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入世的庙朝之志等关系,更重要的是记住表达思想感情的术语: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悲愤)、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趣、黑暗官场之苦(愤懑)、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恨(苦闷)、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① 忧国忧民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② 建功报国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书愤》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③ 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④ 超尘脱俗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

⑤ 感时伤逝

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8.什么是诗眼?

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 , 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 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五言诗中往往是第三字,七言诗中往往是第五字。

9. 表达方式常考的有哪两种?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 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白描 、侧面描写(烘托或衬托)等。

抒情方式:(1)借景或借物抒情

常见有:梅、竹、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

(2)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 ” 前不见古人 ……” 表现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10.结构形式的有哪些?

首尾照应、起承转合、卒章显志、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开笔入题、总分得当( 先总后分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

11.评价主旨的术语有哪些?

深化主题、深化意境、耐人寻味、言尽而旨远、含意蕴藉、言简意丰、意境幽美、意味深远。

12.常见的修辞及作用

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比喻:诗人借助比喻摹形绘声,传情达意,增强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比喻经过联想点化,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融情于景,引发读者联想,突显感情,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起来饶有风趣,耐人寻味,表达一种含蓄、委婉的情感。

互文: 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夸张: 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更突出,更鲜明表达事物作用,作者依靠想象去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去艺术地表现客观事物的特征。

对偶: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借代: 使语言简练、含蓄。

设问: 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反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用典: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

13.表现手法

⒈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虚:想象、梦境、回忆);⒊托物言志;4.比兴;⒌想象、联想;

⒍渲染、烘托;⒎象征;⒏叠词的运用;⒐欲扬先抑;⒑以小见大;

11. 用典;12. 照应;13. 白描;14. 细节描写;15. 对照(又叫对比);

16. 卒章显志;17. 画龙点睛;18. 开门见山;19. 以乐写衰(以乐景写哀情);20. 衬托或对比衬托;

21.借古讽今(借古抒怀);22.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23.直抒胸臆 ;

24.以花自况;25.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复等)

14.常见流派及其特点

① 浪漫主义: 它在反映现实生活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塑造形象

② 山水田园诗: 以描写恬静悠然的田园生活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界观的消防车极思想,其代表达式作家有古代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

③ 边塞诗派: 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崔题)

④ 豪放派: 其品气势豪入,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苏轼、辛弃权疾) ⑤ 婉约派: 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窄,多抒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描写山水,融情于景

⑥ 桐城派: 由方苞开创,其后刘槐出,姚鼐等人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因他们都是桐城人,故得名。

15.古诗词的风格常用到的术语

豪放旷达 雄壮悲慨 委婉清丽 激情昂扬 平淡自然 清新飘逸

淡雅高远 沉郁顿挫 雄魂豪放 悲壮苍凉 雄健高扬 平谨细赋

简洁凝炼 浅写易懂 自朴清新 词藻华丽

16.评价诗歌语言特点的用语

绚丽、含蓄、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富 有哲理 、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 、明快、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 、 通俗易懂等。

17.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鉴赏,一般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

● 从炼字角度:着重分析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对主旨所起的作用。如 2003 年高考,要求对《过香积寺》一诗的诗眼进行赏析。

● 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 从修辞的角度: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双关、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 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 从表现手法

● 从音韵的角度:

如长短句间杂的,读起来错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多用叠词的,讲究押韵的,则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赏析第三四联篇四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生平简介

陈子昂(约661年-702年)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

青年时期,他任侠使气,政治热情很高,“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十七、八岁开始折节读书,二十一岁入京,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二十四岁中进士,为武则天所赏识,任麟台正字,后升为右拾遗。而后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反对外族统治者制造分裂的战争,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其时,他写下许多诗篇,反映边地人民的痛苦,抒发报国壮志无法实现的悲愤。东征之后,辞官回乡,后被人陷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二岁。今存《陈伯玉集》。

陈子昂在政治上曾针对时弊,提过一些改革的建议。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有《陈子昂集》,事见《旧唐书》卷一九○中、《新唐书》卷一○七有传。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被收录为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唐诗精华上)第十三课。

被后人称为诗骨。

相关事件

(一)

陈子昂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

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著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

(二)

父亲的去世,给陈子昂以莫大的打击,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陈子昂老家所在的射洪县县令段简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他听说陈家钱财富足,就心生歹意,图谋勒索。陈子昂家人给县令送去了20万缗,尚不能满足段简的胃口,没有满足的段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陈子昂打入了南监。

据说,陈子昂在狱中曾经自己给自己卜过一卦,卦相大凶,陈子昂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不久,他果然死在狱中,时年42岁。

这是《唐书》上的记载,但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一直到死,陈子昂都是未解职的朝廷谏官,不知当地县令的“勇气”何来,居然敢敲诈“国家工作人员”,以至于让陈子昂冤死狱中,这一直是一个谜。后来,有人说是因为陈子昂在朝做官时曾开罪于武三思,所以武三思才指示当地的县令如此折磨陈子昂。这似乎也不太好理解,因为武三思如果想收拾陈子昂,根本用不着搞得这么复杂。

不论怎样,陈子昂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盖棺论定,新、旧《唐书》给予他的一致评价是“褊躁无威仪”。所谓“褊”,意即狭小、狭隘;所谓“躁”,意即性急。“褊躁”用在陈子昂身上,也许比较合适。

陈子昂的一生其实就是褊躁的一生,从自我炒作,到大拍武则天马屁,其实都是陈子昂褊躁的表现。但是,陈子昂却有一件十分得意的事情,此事载于《唐书》之中。

某日,武则天治下发生了一桩轰动一时的谋杀案。被杀者是御史大夫赵师韫,他在外出公干途中被人杀死于一家驿站。凶手是同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徐元庆,当时徐的身份是该驿站里的一名服务人员。刁民杀高官,这显然具有十足的爆炸性,整个帝国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

为什么这个小服务员要杀害朝廷要员呢?标准答案是徐元庆为父报仇。原来,赵师韫曾任下邽县尉,我们知道,县尉在古代是县令的属官,专司当地的治安工作。徐元庆的父亲因为犯罪被赵师韫正法。不久,赵师韫升任京官。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隐姓埋名,到一家驿站做起了服务员。因为他心里清楚,这是他可以接近赵师韫的唯一方法。终于有一天,赵师韫为公事出差来到了徐元庆所在的驿站,徐元庆抓住机会,干净利落地干掉了赵师韫,报了杀父之仇。

徐元庆到底是孝子还是凶犯,该杀还是该予以表彰,这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当时占上风的观点是,徐元庆应该受到表彰,至少应该予以无罪释放,因为徐元庆是为了替父报仇才走上了杀人的道路。因此,尽管徐元庆杀了人,但他杀人的动机高尚,出发点良好,在

讲究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朝廷应该赦免徐元庆的罪行。

就在此事将要以这样的结果落下帷幕之时,陈子昂力排众议,写下了一篇《复仇议》,他在文章中说:“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陈子昂的意思很清楚,徐元庆谋杀之罪,案情清楚,按照唐律当然毫无争议地应该判处死刑,只有判处死刑才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徐元庆这样做却是为父亲报仇,是对父亲的一片孝心才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将杀父的仇恨记在心间,誓与仇人不共戴天,其孝心感天动地,足以令日月变色。因此,陈子昂建议在对徐元庆处以极刑之后还应为他举行盛大的表彰会,以颂扬他的一片孝心。陈子昂的建议巧妙地解决了“礼”与“法”的冲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最后徐元庆案也就按照陈子昂的建议给了结了。

事情得以如此圆满地解决,陈子昂难免得意扬扬,他顺理成章地要求:有必要将我的《复仇议》“编之于令,永为国典”。陈子昂的要求最后也得到了满足。然而,几十年后,陈子昂的《复仇议》就被柳宗元给抓住了把柄。柳宗元认为陈子昂逻辑混乱,大脑不清。柳宗元开宗明义地说:毫不怀疑,陈子昂的建议是完全错误的。那么,为什么?柳宗元条分缕析地说:徐元庆一案的要点在于徐元庆的父亲是否真的有罪,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有罪,那么被县尉正法就是罪有应得,父亲有罪被诛而徐元庆却执意为父报仇,谋杀朝廷命官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杀之是题中应有之义;反之,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死于无罪,赵师韫就涉嫌草菅人命,这样的恶官被徐元庆杀掉也就毫不足惜,徐元庆的行为在客观上也就是为国除害,徐元庆不但不应被杀,而且还应予以表彰;徐元庆要么有罪,要么无罪,二者只能居其一,一个人决不可能像陈子昂所分析的那样既有罪又无罪。柳宗元因而断定,陈子昂的分析看似滴水不漏,实则精神分裂,其本质是核心价值观念的多元论,陈子昂的建议最终也只能扰乱人心,让人无所依从。就这样,陈子昂唯一的一次辉煌记录被柳宗元给解构了,柳宗元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驳复仇议》的文章,并被作为定论收入在了唐朝的法律文献内。

硕果累累

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陈子昂死后,其友人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今存《陈伯玉文集》是经后人重编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间杨澄校刻杨春本《陈伯玉文集》10卷收辑作品比较多,并附录《新唐书》本传等有关材料。《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世界文库》本,曾据明、清各本作过若干校订。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等书,补入诗文10余篇,成为较完备的本子,后附今人罗庸《陈子昂年谱》。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后附其所编《陈子昂年谱》及“诸家评论”。岑仲勉有《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一文(载《辅仁学志》第14卷第一、二合期)。

有诗文《庆云章》、《感遇诗三十八首》、 《观荆玉篇》、《鸳鸯篇》、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赠赵六贞固二首》、《答韩使同在边》、《征

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答洛阳主人》、《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酬晖上人夏日林泉》、《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送别出塞》、《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秋园卧病呈晖上人》、《登泽州城北楼宴 山水粉图》、 《彩树歌》、《春台引》、 《寒食集毕录事宅作》、 《登幽州台歌》、 《喜马参军相遇醉歌》 《度荆门望楚》 《晚次乐乡县》、《同王员外雨後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 《东征答朝臣( 一作达 )》、《相送》、《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题李三书斋》、 《崇嗣》、 《送魏大从军》、 《送殷大入蜀》、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送客》、《春夜别友人二首》》 《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送梁李二明府》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 《喜遇冀侍御●【左王右圭】》、《崔司议泰之二使》、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 《月夜有怀》、《夏日游晖上人房》、 《春日登金( 一作

九 )》、《华观》、 《群公集毕氏林亭》、 《宴胡楚真禁所》、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 《晦日宴高氏林亭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 《上元夜效小庾体》、 《洛城观●【左酉右甫】应制》、 《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 )礼抚事述怀应制》、《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白帝城怀古》、 《岘山怀古》、 《宿空●【左舟右令】峡青树村浦》、 《宿襄河驿浦》、 《赠严仓曹乞推命录》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卧病家园》、《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合州津口别舍弟至东阳峡步趁不及眷然有忆作以示之》、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後不相及》、 《同●【上日下文】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已》、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古意题徐令壁(一作题著作令壁)》、 《赠别冀侍御崔司议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见岁时杂咏末句缺一字)》 作品一览

庆云章

昆仑元气,实生庆云。大人作矣,五色氤氲。 昔在帝妫,南风既薰。丛芳烂熳,郁郁纷纷。

旷矣千祀,庆云来止,玉叶金柯,祚我天子。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庆云谁光。

庆云光矣,周道昌矣。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感遇诗三十八首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 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 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沉冥。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 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 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 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谗说相啖食,利害纷eq々。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 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赏析第三四联篇五
《唐代文学2》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赏析第三四联篇六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58258.html

    上一篇:宫词顾况朱庆馀赏析

    下一篇:山水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