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麦子机器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 收麦子机器
玉米粒收机和粒收玉米品种,让你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

  [科技苑]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20151209)

  12月9日(周三)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

  你见过玉米铺成的黄金大道吗?你知道到了收玉米的时候农民有多累多忙吗?为啥以前收玉米只能掰棒子?为啥现在却能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科技苑》为您讲述。

  【主持人】:在河南,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无论是国道还是乡镇马路,总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只要是有路的地方,就能看到一片片金色的玉米,人们把这样的玉米铺路称之为黄金大道,可这条黄金大道却是个大麻烦。

  【采访】司机:肯定不愿意啊,你看原来是两个车道现在都成一个车道了,非常拥挤,万一刮着车或者撞着人咋弄。

  【解说】:金色玉米铺成的黄金大道,成了交通的麻烦。

  【采访】当地市民:原来就前面那个路口,去年还是前年就肇事了。

  【解说】:非机动车道被玉米铺满,自行车只能去汽车道上走,把开车的司机弄得是心惊胆战。

  有的路甚至多一半都被玉米霸占,来往的汽车只能在一条道上挤着,走走停停,堵车更是常事。开车的司机难受,其实那些拿玉米铺路的农民也不舒服。

  【采访】

  种植户:不乐意。

  记者:一过车危险么,你们怕车把玉米轧坏吗?

  种植户:轧坏也没办法,那你不能不叫人家轧,没法,没办法。

  【解说】:有的车没办法,只能在玉米上轧着走,玉米就会被碾碎,所以农民还得在路边看着,时不时的,还得给玉米挪挪地儿。

  不光怕车,镇子里的农民还要在路边搭个棚子,直接住那,防着有人偷玉米。

  除了怕车,防偷,把玉米晾在路上,农民还得担心老天爷的心情。

  【采访】:

  种植户:害怕一个是变天一个是下雨,一下雨就害怕,一下雨淋坏了。

  记者:是不是下雨得赶紧把玉米收起来?

  种植户:是。

  【解说】:可既然这一条条的黄金大道,让开车的司机和农民都难受,为啥还要把玉米铺到马路上呢。

  【采访】种植户:玉米没地方放,家里堆老高,到处都堆满了。

  【解说】:说起这事,农民们也是一肚子苦水,刚收获的玉米含水量大,必须晒一晒,否则捂得时间长了就会发霉,甚至卖不出去。可晒玉米总得有个地方吧,进村里一看,好嘛,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堆的都是玉米,就连房顶上都摊满了玉米棒子。

  农民们忙的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刚收完的玉米要晒,还得有人看着,地里呢还有没收完的玉米急等着收。

  可在郑州市通许县的长智镇,有一个农民,家里玉米不比别人种的少,可这个时候他却在家里悠闲的下着象棋。

  【采访】:

  记者:大爷,外面都着急晒玉米呢,你这咋还不着急下象棋呢?

  河南省郑州市通许县长智镇种植户袁长林:不着急,我下完这一盘,领着你上地里。你别看我现在在家玩呢,一会带你到地里,我那几亩地一下就收完了。

  记者:好那咱们去看看去。

  袁长林:好,走吧。

  【解说】:袁长林之所以不忙,不像别人收玉米需要很多天,是因为他收玉米很省事,而且不用晾晒。

  【采访】:

  记者:大爷,为什么您这个收地就快呢?

  袁长林:我先不跟你说我给你卖个关子。

  记者:还卖个关子

  袁长林:对,一会你就知道了。你看我这几亩玉米地,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收完,

  【解说】:说话间,远远就听到了机器的轰鸣声,收割机一来,二话不说直接进了玉米地,等机器收了一轮后,记者发现袁长林家的玉米像收小麦一样,直接收成了玉米粒,这种收法还真是少见。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一直以来收玉米和收小麦完全不一样,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大面积的小麦就基本上实现了机器收割,所以收小麦直接脱粒收这没啥稀奇的。

  可直到现在,有的地方收玉米还得靠人力,都说掰棒子,掰棒子,说的就是收玉米。

  【采访】种植户:累,那手工干一天,歇几天都歇不过来。一天也就干几分地,

  7、8分地,6、7分地。

  【解说】:还有的地方收玉米倒是用上了联合收割机,机器一过,玉米棒子直接被收到后面的机舱里,可这样的机器,只能收玉米棒子,收完以后农民还是得给玉米脱粒,把玉米铺到马路上晒,剩下的活还很多。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少昆:那么目前我们采用的人工收获也好,机械摘穗收获也好,最大的问题就是费工成本高,并且在收获、拉运、储存、脱粒,这个过程中损耗很大。

  【解说】:再看看袁长林家的玉米,机器一过,玉米粒就像小麦一样收了下来。

  【采访】种植户:这就跟收小麦一样,他们把玉米收起来,直接就可以拉走卖了,一会再收一茬,倒满了就去卖了。

  【解说】:这可真是个新鲜事,袁长林的玉米不仅直接收成玉米粒,而且还不用晾晒,装上车就能直接卖。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少昆:今天我请大伙吃饭啊。

  【解说】:为啥能直接卖呢,因为袁长林收的玉米含水量少,所以被送到烘干塔后,粮商经过简单烘干就可以直接卖出去了。

  为啥袁长林收玉米就这么轻松呢?这是因为啊,他种的玉米品种和别人家的不一样。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少昆:我种的品种好,这是适合粒收的品种,常见品种用这个机器不行。

  【解说】:2015年8月,农业部出台了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其中玉米等农作物是推进重点。

  【采访】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如果能够把玉米籽粒收获这关实现的话,那整个玉米从种到收的过程,就实现了真正的全称机械化。

  【解说】但是对于玉米收获来说,机械化已经不是问题,前提则是要有适合机器粒收的玉米品种。

  【采访】中国种子协会秘书长李立秋:我们过去讲是农机和农艺配合,今后看来这个事要反过来,我们的农艺,我们的品种,要和农业机械化配合,才能有前途。

  【解说】:而袁长林之所以能这么轻松的收玉米卖玉米,正是因为在有了粒收机器的同时,他种的也是适合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

  他叫王义波,袁长林种的玉米就是他培育出来的。可要说起来,这适合粒收的玉米,看颜色,看外形,和常见玉米也没啥差别,为啥别人家的玉米就不适合粒收呢?

  记者跟随王义波来到试验田,通过不同玉米品种的对照,发现了其中的玄机。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这最明显的就是前天刮了一场阵风大概有七级以上,看里面那些已经自己都被吹翻了。

  【解说】:王义波首先带记者看的,是经历了一场大风的常见玉米品种。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对,这个常见品种这一类的品种目前在市场上比例还比较大,一旦遇到超过七级以上的阵风的时候,很多会出现这种倒折啊,或者倒伏或者倾斜。

  【解说】:常见品种的玉米一旦遇到6级以上的风,很容易倒伏,虽然可以人工收获,但机器粒收就做不了了。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这个子粒收获的时候就遇到很大的障碍。因为它穗子都已经歪到一边了,机收的时候很难把它收起来,果穗进不了机舱就脱粒不掉。就必须再用人工重新再来收获。

  【解说】:而另一边同样经历了大风的粒收玉米品种,都笔直的挺立着,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最重要的粒收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必须自己能站得住。

  【解说】:站得住,大风刮不倒,正是粒收玉米和常见玉米品种的第一个差别,那如何才能站得住呢?这个就得看玉米茎秆的了。我们拿两类玉米品种的茎秆做个测试,对照一下它们的抗弯折强度。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这是常见品种。(字幕:常见品种抗弯折力219.2N)这是适合粒收的品种。(字幕:适合粒收品种抗弯折力465.3N)

  【解说】:数字越大,说明茎秆的承受力越强,适合粒收品种的抗弯折性,足足是常见玉米品种的两倍(分屏,上抗压力字幕),而玉米茎秆的抗弯折性则是由茎秆内的壁厚组织决定的。

  【采访】徐博士:适合犁收的品种它的秸秆比较坚硬,它的厚壁组织这一层深色的它就比较厚,这不适合粒收的过去的老品种它的秸秆的壁就很薄。

  【解说】:粒收品种的玉米,茎秆更结实,这样就能抗住7级的大风,而且因为茎秆内含有更多的纤维组织,还更有弹性,弹性好也是玉米适合粒收的标志。

  因为粒收玉米的机器割头很大,一进到玉米地里,会不断撞击玉米杆,

  【采访】徐博士:才能够这个机器进地以后,不管哪一部分碰到了,它自己能够很顺利的弹回去,这个棒子才能很顺利的进入机舱。如果一碰你都歪到一边去了,就没办法把它收回来。

  【解说】:所以要想粒收时能让玉米棒子顺利进仓,玉米茎秆的弹性就得非常好。

  【采访】:

  记者:王老师这个就是咱们适合粒收的品种。

  王义波:对,你看我们过去实际上是做过很多实验的,都把玉米穗贴到地上,你看自己就回去了。

  记者:一下子就弹回去了。

  王义波:对,你拉拉试试。

  记者:能弯这么多,这个弹性就非常好了。

  王义波:是。

  【解说】:可再看看常见玉米品种,用同样的力,同样是把玉米穗拉倒地面上,结果,大部分的玉米茎秆一下就折断了。

  所以只有玉米茎秆弹性更好,机器收割的时候才不会把它撞倒,玉米棒子也能顺利进到机仓里了。

  可要想让玉米成粒收,不光要让玉米棒子顺利入仓,进仓以后还得能顺利脱粒。

  怎么才能顺利脱粒呢?您看这个玉米棒子,从里到外,粒收玉米和常见品种的玉米都不一样,咋不一样呢?咱们先说说这棒子最里面的穗轴。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原来绝大部分的品种都是软轴的,或者空心轴的。

  【解说】:常见品种的玉米,有的穗轴内部,柔软的像海绵,有的是空心状,所以这两种穗轴都容易储存水分,水分含量高,就会让穗轴和轴上的籽粒连的很紧,不适合粒收。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这个它脱粒的时候容易被打碎了以后和籽粒不完全脱离,有一部分粘在一起。

  【解说】:而粒收品种玉米的穗轴不但比常见品种的细,轴里面干物质占的比重也大,含水量少,粒收时也不会把玉米粒连到上面。除了穗轴,这轴上的玉米粒也不一样,差别在哪呢?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就是老品种一般的子粒含水量到成熟的时候在30%,到了30以后,它基本上就不动了,就是它水就很难脱了但适合粒收的品种,一般都在28左右才开始这个成熟,在成熟以后,这个适合粒收的品种还继续往下脱水,

  【解说】:这说明,同样到了成熟期,常见品种的玉米粒,至少有30%的含水量,而适合粒收的玉米里最多也就含有28%的水分。

  含水量多的话,可不是啥好事。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含水量高的时候,脱粒的时候就容易破碎。

  【解说】:常见品种的玉米含水量高,玉米粒软,粒收时承受不住机器内部的冲击,很多都会被打碎。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如果你不把水分降到28以下,子粒破碎率会能达到10%以上,也就是产量损失超到10%以上。

  【解说】:而28%的含水量,则是玉米适合粒收的临界点,可别小看这百分之几的差距,正因为少了这些含水量,玉米粒就刚好能最大限度的,承受粒收机器的冲击。才不会给玉米粒收造成损失。

  为了顺利让玉米脱粒,不光怕破碎,怕玉米粒连着穗轴,还怕收出来的玉米粒被玉米包叶给染了色。

  早在2008年,在我国的玉米主产区黑龙江和新疆,就已经引进了粒收玉米的机器进行试验。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当时农民当然是非常的高兴,想着能够粒收了。

  【解说】:可等粒收下来一看,农民的高兴劲就没了。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玉米一流出来的时候,农民就感觉到很失望。大量的玉米叶片的颜色都被染到子粒上,看到灰不啦叽的,稍微一晾晒就像发霉一样的感觉。

  【解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传统玉米和粒收玉米品种相比,叶片的脱水性完全不同。

  常见的玉米品种,包叶脱水慢,因为包叶是从外往里成熟,外面的包叶看着成了金黄色,可里面的包叶有时候还是绿色,湿乎乎的。所以用常见品种做粒收,玉米粒经常被染上绿色,也不好卖了。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整个玉米就降几个档,一下降了好几分钱。

  【解说】:而适合粒收的品种则正好相反,最外层的叶片看着还是绿的,可剥开一看,最里面的叶片都已经成熟发黄了,这是因为粒收玉米的叶片从里向外成熟,也就是从里向外逐渐变黄的。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这就是我们说的这个脱水快,脱水快你看里面的包叶都已经开始发黄了,开始失水了,但是外部的叶片还有绿色,这就是适合粒收的一个典型的标准。

  【解说】:因为里面的叶片先成熟,这样玉米的包叶就会慢慢炸开,叶片间会出现一个个小缝隙,水分也就顺着缝隙跑出去了。再用机器粒收也不会把玉米粒给染色了。

  从茎秆到玉米棒子,只有满足机器粒收的条件,玉米才能像收小麦一样成粒收。王义波搞了半辈子的玉米育种,之所以要培育适合粒收的玉米品种,他最初的动机是源于一次国外考察。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我们1999年到美国去访问的时候,看到美国生产上的大面积的品种都是在犁收。

  【解说】:也正是在那一年,美国农民收获玉米的场面深深的触动了王义波。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感觉到美国的农民太舒服了,中国农民那简直就是没法比了。

  【解说】:当时王义波不是没想过,在国内也尝试玉米粒收,可要想实现却困难重重。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因为我们的机械和我们的品种都不具备犁收的条件。所以就那么一想就飘过去了。

  【解说】:直到2008年,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粒收机已经被引进了中国,但由于当时粒收,用的是常见玉米品种,所以结果十分不理想。

  从那时候起王义波就发现,要想真正实现国内玉米的粒收,就必须改变我国已经种了几十年的玉米品种。

  可是,把美国的粒收品种直接引进过来却不行。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美国的材料拿到中国来以后,我们通俗的说法叫水土不符,就是你看不明白是因为啥就自己死掉了。甚至子粒都不一定成功发芽就死掉了

  【解说】:所以要想得到适合粒收的玉米,就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培育出新的玉米品种。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就拿我们中国自己的资源来和美国的这个材料杂交,我们每年种植的品种数量就进入筛选实验的大概是23000个左右。

  【解说】:经历了近7年的研究探索,王义波才算是培育出了适合粒收的玉米品种,如今王义波培育的粒收玉米品种已经通过了国家审定,并推向了市场,新品种不但适合粒收,解放了劳动力,而且产量也上了一个台阶。

  【主持人】:有了玉米的粒收机,再种上适合粒收的玉米品种,就能实现玉米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玉米种植户也能像收小麦一样的收玉米,实现坐地数钱的愿望了。

篇二 收麦子机器
[我爱发明]收粮机 自动收粮食机器(发明人李忠恩)

  [我爱发明] 20140705 巧收粮食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收麦子和收谷子的季节到了后,粮食收上来必须晾晒,农民们晒粮、收粮都特别辛苦。李忠恩因为自己的母亲被收粮折腾的够呛,所以他发明了收粮机。李忠恩发明的收粮机核心就是螺旋绞龙,随着机械的前进运动,螺旋绞龙在转动下降粮食转到一边,再通过提升链条将粮食刮到卸粮仓,最后引入袋子。但在现场尝试中,收粮机会发生堵塞,容易浪费时间。(《我爱发明》 20140705 巧收粮食)     李忠恩 18071831582     《巧收粮食》花絮:在这次拍摄时,记者跟农民师傅学习怎么收粮,仅仅是二百斤的粮食,就让记者收了有将近二十分钟,即便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收完后也累的气喘吁吁。拍摄的当天,烈日炎炎,发明人的收粮机顶着烈日工作的效果究竟如何呢?     发明说明: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设备领域,是一种刮板式高速收粮机,具有车架,车架顶部设置有把手,车架底部前侧装有一对车轮,车架底部后侧中间装有一个万向轮,其特征是:所述车架上倾斜装有两端开口的输粮箱,输粮箱内装有带刮板的输送装置;输粮箱的末端配装有卸粮斗,卸粮斗的入口正对输送装置的末端,卸粮斗的出口朝下设置;输粮箱的下部位于车架上装有动力机,动力机与输送装置之间传动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采用手工收粮食、农民劳动强度大和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广泛用来给晒干后的各种农作物进行灌包。            

篇三 收麦子机器
收割麦子

【收麦子机器】

收割麦子

你见过镰刀吗?你知道镰刀是什么样子的?镰刀是干什么用的?你收割过麦子么?我见过镰刀,它像阿拉伯数字里的7,一横是用刀片做的,一竖是用木棍做的。镰刀是收割麦子用的。我收割过麦子。

星期六下午我们一起到郊外看麦子。到了郊外,远远看见整齐的条播麦子都成熟了,像一条金色的带子。走进麦田,我们才看清楚,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粒粒都胀鼓鼓的,像要爆裂开来。这时我看见一位阿姨手拿镰刀,正在收割麦子,我走过去让阿姨教我割麦子。我弯下腰,左手抓住一把麦子的上半部分,右手拿住镰刀,把它放在麦子的下半部分,镰刀的刀头向我身体的左后方向使劲一割,一把麦子就被我割下来了,我抓一把割一次,一会儿就割了一大堆,累得我腰酸背疼。

我终于学会了割麦子。

篇四 收麦子机器
收割麦子

收割麦子文化路一小二一班高哲你见过镰刀吗?你知道镰刀是什么样子的?镰刀是干什么用的?你收割过麦子么?我见过镰刀,它像阿拉伯数字里的 ,一横是用刀片做的,一竖是用木棍做的。镰刀是收割麦子用的。我收割过麦子。星期六下午我们一起到郊外看麦子。到了郊外,远远看见整齐的条播麦子都成熟了,像一条金色的带子。走进麦田,我们才看清楚,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粒粒都胀鼓鼓的,像要爆裂开来。这时我看见一位阿姨手拿镰刀,正在收割麦子,我走过去让阿姨教我割麦子。我弯下腰,左手抓住一把麦子的上半部分,右手拿住镰刀,把它放在麦子的下半部分,镰刀的刀头向我身体的左后方向使劲一割,一把麦子就被我割下来了,我抓一把割一次,一会儿就割了一大堆,累得我腰酸背疼。我终于学会了割麦子。

篇五 收麦子机器
收麦子

收麦子

又到了一年一度收麦子的季节,看着周围田里沉甸甸黄澄澄的麦穗,不由自主地勾起了我心中的往事。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还在上小学。在农村,一到农忙的时候,学校就要放几天假,让学生回家帮大人收庄稼,一年中有午收和秋收。麦季就是午收,一般要放假半个月左右。说实在的,我们那时可不喜欢学校放假,不是因为我们十分喜爱学习,而是怕下到田里被毒毒的太阳晒同时会被麦芒扎得身上奇痒无比。而在教室里就可躲过这一劫。怕也没有用,民以食为天,收麦子是乡村最重要的季节,上至八十老人下到会跑的孩童都要上地抢收抢种。农村收种庄稼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所以一到这个时候就非常忙,激烈程度像打仗一样,吃不好,睡不香,都想趁天好尽早把庄稼收了,由于这个季节太劳累,根本体会不到收获的喜悦。

我们家一到麦季,母亲及早到集上买好菜,蒸好馍,每天都烧一大盆凉茶给上地里干活的人喝。全家十几口人集中到一起吃饭,一起干活,这样效率高。母亲一人在家做饭,大哥大嫂领着我们在田里割麦子运麦子,父亲在打麦场上搞凉晒,一家人科学分工。

记得那个麦季天特别热,我们从早上一直割到中午,热得汗流夹背,累得人困马乏,一点精神都没有,大哥看我们都累了,就让我们到地头的树荫下休息一会。从树荫下再向麦田一看,整个麦田热气蒸腾,热得真象蒸馍锅一样,阳光亮得晃人眼睛,身上又热又痒,真想洗个凉水澡那才舒服呢,心里这样想就是不好意思说出来。【收麦子机器】【收麦子机器】

休息了一会,大哥说村子西北河弯里一块麦子也熟了,要不我们先收割那一块。一听离河近,我们异口同声说好。大哥笑了,朝我摆摆手,小声对我讲,把这车麦子送回家后,顺便把家里的渔网带来,这事可不能让父亲知道,不然又要挨骂了。我回到家后偷偷把渔网带了出来,出门时被母亲发现了,母亲叮嘱我说下河小心些别让水给淹着,我一边答应着一边跑了出来,为了盛鱼,我还拿了一只大水桶。 河水真清,微风一吹,泛起层层的波纹,映着正午的阳光,波光粼粼,银光闪烁。河滩上长着厚厚的水草像绿色的地毯一样,光脚踩在上面十分松软,水面上不时有鱼儿划过的痕迹。

我到河边时,大哥带着人已把这块麦子收割完了,都在河滩上坐着等我。大家都很累,但是一看到既能洗澡又可捉鱼,马上来了精神。

我们兄弟几个穿着短裤大呼小叫地下到河里。那年天旱,河里的水断流了,都是一汪一汪的,有大有小。我们选了一处最合适的,张开了大网,我和二哥拉一边,三哥和小弟拉一边,大哥在后面断后指挥,大嫂和其他人在岸上观看。在河里又凉快又兴奋,割麦的劳累一扫而空,注意力全集中在捉鱼上了。按大哥的要求,我们开始慢拉网,尽量不让一个鱼儿漏网。拉到一半时,网里连点动静也没有出现,我和小弟有点沉不住气,觉得今天是白忙活了,水那么清哪有什么鱼?大哥看我有点失望就鼓励我说,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又鼓起劲头向前走,等快到了终点时,网里的动静大了起来,网摆动得我都有点抓不住了,这时才明白凡事都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网里的鱼开始向水面上蹦起来,一条接着一条,田里正在割麦子的人都给吸引

【收麦子机器】

了过来,大呼小叫地站在岸上看我们捉鱼。什么样的鱼都有,鲢子、鲤鱼,火头,泥鳅,有些也叫不出名来,大的有二三斤重,小的也有半两重,在网里涌来涌去。

我们都乐坏了,书上说了不能涸泽而渔,太小的我们就给放生了。收了网,把鱼儿放进水桶里,装了满满一大桶,可能有几十斤重。回到家,母亲看到捉这么多鲜鱼,非常高兴,马上杀了几条,炖了一锅鲜美的鱼汤,那汤真得很好喝,我觉得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喝到过这样鲜美的鱼汤了。大概是喝了中午的鱼汤的缘故,下午我们割麦子更来劲了,效率大大提高,一天几乎干了二天的活。那几天都是这样,上午和下午割麦,中午下河捉鱼,后来父亲知道了这件事,并没有批评我们,虽然我们“不务正业”,但没有耽误收麦子,提高效率的同时还改善了生活。我想父亲看到我们也会想起他的童年,童年本来就是一个天真活泼好动的年代。

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个启示,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动脑筋巧干,劳逸结合总比打疲劳战效率高。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还没有忘记,一到收麦时节就会想起,割麦捉鱼真得很有趣。现在科技进步了,收麦子用上了收割机,省事省时又省力,不再用镰刀加人力;不过有个缺点,一到这个季节就要烧秸杆,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濉溪县国土局 赵富强

篇六 收麦子机器
又到麦收父亲归

【收麦子机器】

“咣咣多谷„„”又到芒种时节,夜半的郊外,布谷鸟的催鸣声变得逐渐稠密了起来,空气中弥散着麦子成熟的味道。农谚道:麦到芒种自然熟。入城的车轮子时不时挂带些零碎的青黄麦秸。哦!又该收割麦子了。

每到这个季节,见到这些遗落在道旁的麦秸,我便要想起我那如候鸟般在外打工的父亲。记不起是从什么时候起,父亲便成为了打工大军中的一员:一身粗布装,一双黄球鞋、一个铺盖包,常年辗转奔波在外地。只是到了农忙时节,他才匆忙地收拾起随身碎物,准时回到农村的家中,拼命地忙活起收种来。等收种完后,便又重复起他那候鸟迁徙般的打工行程。尽管每次劝他不要再干了,可他就是听不进去。这些年来,我们也好像习惯了父亲这种外出打工行为。

星期五上午,邻居打来电话,说父亲刚下火车,正在我家单元门口等我呢。父亲没有用手机的习惯,给他配个手机,有无信号和话费他都不去理会,也不过问,说那玩意既不经济又不方便,至于说联系,他说他心中自有数。最终手机不是成为他看时间的钟表,就是卧在包底睡大觉。

待我从班上请假赶到小区时,父亲已经坐在楼道里的台阶上打起了瞌睡。早已过了“吃肉”年龄的父亲(六十六吃块肉,当地的习俗),头发业已花白,经过岁月霜刀的蚀刻,黝黑的脸上留下的是一道道深深的皱痕。老长时间不见,原本魁梧的父亲干瘦得让我看了心痛。 在老家像父亲这把年纪的老人,原本可以在家逛逛坝沿,聊聊天和侃侃大山,享享清闲的。可父亲不愿那般闲在家中,总说忙活惯了,闲着就浑身不舒服。加上生活又不是很宽裕,趁自己还能活动,出点小力尽力贴补贴补,减少减少孩子们的经济压力。

父亲原本是一个性格很开朗爽直的人,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到夏夜乘凉时,父亲总爱拿出他那支心爱的竹笛子,兴致地吹上几段《上甘岭》插曲,还有一些歌颂毛主席的曲子,引得邻居们羡慕不已,我也顺便在小伙伴中多了些炫耀的资本。父亲当过兵,虽然只是又苦又累的工程兵,但军人的那种干练作风却一直保留着,弥久也毫不褪色。只是近些年来,随着子女的成家立业,加上弟弟做了亏本生意,父亲的心思便沉重了许多,有时也爱无休止地唠叨唠叨。比起这个,我更害怕夜深不眠的他长坐在老家枣树边的青石上抽闷烟,不时发出低沉的叹息声,那氛围就是坠入湖中的石块一样沉闷。沉默中的父亲,变得像夜间山谷的松林一样深邃,在山风的呼啸中晃动得让人担心。父亲近年烟瘾剧增,一支接一支的烟杆,一缕连一缕的烟雾,伴着烟蒂忽明忽灭的光亮,我看到黑暗中父亲凝重的目光,满腹的心思也逐渐落成满地的烟灰,光影中映出的还有他那沉甸甸的无奈和长叹。

父亲是个干农活的好手,年轻时割起麦子来那是公认的实力派。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都改用机器收割了,倒是把父亲割麦子的好技术给荒废了。只有在收割机调不开身的小块地里,还是能一睹父亲娴熟和高超的镰收技术的,搂、抓、割、捆一气呵成。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会看到父亲最会心的笑颜。

父亲是从穷日子过来的,童年时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挨过饿,出过苦力、讨过饭,加上家中兄弟姊妹又多,白白的麦面对于童年的父亲来讲简直是奢望,就是过年也不一定能美美地吃上一顿。“小孩爱过年,大人爱种田”每次听到他唠叨这句话时,我总是能理解父亲对种粮和收粮农事有着一般人难以理解的特殊情感的。

端午新麦香,布谷催收抢。抢收麦子的同时,父亲节也快到了,考虑到父亲可能忙完麦事又要走了,趁端午节放假,我和妻子在老年服装店里为父亲挑了件衣服,算是提前送个节日礼物吧。没想到父亲一看到衣服就嚷着赶快退回去,说:那洋节日咱不过,城里的闲人穿的料子不实用,干粗活还是粗布料子好„„父亲的执拗拒绝,让我无言以对,哽咽中只有无声地祈愿父亲平安康健。

父爱如山,那亘古的爱里便被注入了山岳一般的厚重;如山父爱,这永恒的爱中又有了海域一样的深沉。

篇七 收麦子机器
收小麦报道

丰收中的喜悦

——农业分公司收获小麦报道

2011年8月3日至6日,在农业分公司班子和生产科的组织下,分公司全体员工二作业区收割小麦24.69万斤,实现单产7050斤/垧,破农业分公司垧单产历史记录。

抢前抓早充分做好麦收准备。从2011年7月4日开始,分公司生产科开始检修运粮和清粮设备,共检修农机4台套、清粮设备2台套、清理用于装小麦的敞篷库1000多平方米。7月23日,所有收割小麦准备工作结束。

和雨天抢时间及时收割,使得种植小麦颗粒归仓

据了解,我市从本月20日至29日对麦收农机用柴油进行优惠。市农机局农机管理科科长李培旺说,今年麦收期间,中石化、中石油50多个加油站对联合收割机农用柴油敞开供应。中石化威海分公司和中石油威海销售分公司对农用柴油每升可以优惠5分钱,优惠后价格为7.27元,另外中石油威海销售分公司对今年持卡加油可以优惠2%。

尽管如此,和越来越高的麦收成本相比,“麦客”们却感到这些优惠只是杯水车薪。高明海说,去年收割一亩麦子60元,今年涨到了70元,虽然涨了10元,但是赚钱却少了。高明海说,去年雇用一名机手一天100元,今年每天需要120元,涨了两成;柴油去年每升

5.1元,今年涨到了7.32元。如今,收割一亩地的工钱和油钱就要40多元,还不包括机器维修。他估计一天最多能收割100亩小麦,整个“三夏”毛收入大约3万元,纯收入大约1万元。“比去年能少赚近一半。”高明海说。

张庆华:雇工困难自己上阵

6月18日上午,江苏赣榆“麦客”张庆华夫妇来到文登。当日下午1时许,张庆华的收割机刚在米山镇停下,就有几名雇主围拢上来,一会儿工夫,老张同他们谈妥了每亩80元

的收割价。伴随马达轰鸣,一名村民2.6亩麦田不到20分钟就被收割完毕。现场结完账,老张又驾车驶向临近的麦田。

今年出现的“用工荒”,也在短期内迅速放大,并对农机作业产生影响。张庆华说,由于购买农机有补贴,所以买联合收割机的人越来越多,机主多了,需要雇工的也越来越多,而开联合收割机的活又脏又累,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所以机手越来越不好找,许多机主无奈之下只好自己上阵。

“自己上阵是没有办法的事。”张庆华说,“现在雇人工太贵了。”他说,一般一台收割机除了机主本人以外,还需要雇一个驾驶员和一个工人。驾驶员和工人的每天工资如今已经达到200多元,这个价格比两三年前翻了一番,而且老家那里不少机手嫌威海远都不愿来,没办法只好两口子自己干。

林基福:夫妻搭档分工明确

6月17日,在位于文登市葛家镇于家口村309国道边,文登市农机局在这里设置的跨区作业接待站内,迎来了跨区作业回来的文登麦客林基福等4人。林基福和同伴都是带着妻子一起外出作业的,他家有一台收割机,今年参加了跨区作业。他说:“男人收割,女人量地、收钱,分工明确”。

林基福6月7日从家里出发去临沂,8日到达后,发现那里的麦收机器很多,每天只能收割百八十亩,每亩价格在五六十元到六七十元。割了一个周后,他就决定返回文登,“刨去往返费用,连去年赚的一半钱都不到。”林基福说,不过,既然花钱买了收割机,一年就这么几天的机会,即使活再难,还是要出去挣钱,只要不赔就干。【收麦子机器】

林基福说,外出麦客队伍中,夫妻、父子、兄弟搭档,甚至全家老少齐上阵的场面并不鲜见,主要是现在不好挣钱,节省人工费用。

高忠勇:规模经营增加效益

荣成市的高忠勇牵头成立了及时雨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拥有60多台收割机及其他与麦收相关的机器,作为该合作社最大股东的高忠勇可以说是我市较大的麦客之一。“今年,该

合作社又投入120多万购买了15台联合收割机和20台免耕精播机。”市农机局农机管理科科长李培旺说。

据高忠勇讲,合作社的联合收割机,20台去了河南麦收,10台去了临沂麦收,现在外出的机器正陆续回来,参加本地麦收。高忠勇发现,随着市场供求的不断变化,农机跨区作业市场也从成长期逐步进入了成熟期。不断增加的小麦收割机,正冲击着小麦跨区机收市场,不少农民开始讲价并对机子挑肥拣瘦,不愿雇佣老式收割机。而高忠勇利用国家政策,及时更新了新式收割机,同时安装了秸秆粉碎还田机,所以他今年的麦收订单有1万多亩,加上跨区麦收1万多亩,他今年收入能达上百万元。

据了解,我市注册农机合作社目前已有84个,初步改变了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生产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农机资源浪费,在加快农机化集约经营,转变传统落后耕作方式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合作社利用团体优势,在麦收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合作社根据签订的作业订单和作业协议,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作业,减少了机械空转,提高了作业效率,加快了作业进度。(记者 孔军强)

为了农业分公司加工面原料实现自给自足,在2010年小麦喜获丰收的基础上,2011年增加种植面积8垧,共种植小麦33垧,播2010年自产小麦种子2.34万斤,使用化肥2.64万斤,预计小麦商品粮15万斤左右,为2011年秋季加工面粉提供了原料的保证。

从3月15日开始,农业分公司领导班子责成生产科组织员工进行小麦准备和播种工作,生产科对播种设备进行了检修、对小麦种子进行了包衣,3月29日准备工作结束,30日开始播种。

播种期正值东北地区冬末,参与播种的员工工作在凛冽

的寒风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所有参与播种的员工都是起早贪晚的工作,午餐就在地中简单吃一口,坚持工作到每天天黑才收工,为了让员工作期间身体保暖一点,分公司班子自己出钱买来棉军衣,为了能让员工吃的顺口一点从市里捎来熟食店的熟食,员工的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干劲十足,提前一天完成了播种小麦的工作任务。

农业分公司全体员工还会在明年继续把小麦种植工作做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846969.html

    上一篇:黄精的种植

    下一篇:寻乌脐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