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写情深

| 内审师 |

【www.guakaob.com--内审师】

古诗写情深篇一
《杨柳依依寄情深_析李商隐的咏柳诗的思想内容》

杨柳依依寄情深

———析李商隐的咏柳诗的思想内容

廖联思

摘要:咏柳诗,是考察李商隐诗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李商隐一生命途多舛,虽以唐王朝宗室自居,“我系本王孙”①,但“我亦举家清”②,十岁父亲去世,给本以贫穷的家雪上加霜,使他很早就帮助母亲挑起了治家的重任。他虽进士及第,却难以在仕途上大展鸿鹄之志,只能通过他的作品来体现他遭遇的坎坷,而且在十几首的咏柳诗中,寄寓身世所占的比重较大。如:

《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下暗记》无奈巴南柳,千条傍吹台。更将黄映白,拟作杏花媒。

《巴江柳》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这些诗都是写身世之悲。直接写的是柳,这里有季节不同的柳。它们有“乐游”的时候,但更多的是“无奈”,以“有断肠”作结局;柳的数量也多,有“千条”、有“一行”,实际上都是作者自身个人的曲写。不管怎么努力他都成不了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就象舞动在春景中的柳一样,满眼的绿色春意,只能起到扶花、衬景、点红的作用,它永远成不了春景中,那“姹紫

分,根据诗人的人生境遇、人生心态与情感寄托的不同,我把李商隐笔下的杨柳分为四类,即蕴含离愁别绪情感的柳;寄寓了对身世感叹的柳;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对政治的态度和看法的柳;借柳抒写艳情来进行分析。试图对李商隐诗作内容的研究进行一些丰富。

关键词:李商隐;咏柳;寄情

李商隐是唐末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数量丰富,内容取材广泛,题材多样,有政治诗、咏史诗、无题诗、爱情诗、咏物诗等。在咏物诗中又以咏柳诗为多,笔者试图立足于这一点,窥斑见豹,来了解诗人的人生境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展现的政治环境,以及在这种境遇之下的人生心态,以及他的价值取向等。

李商隐的一生写有六百多首诗歌,其中以“柳”为题的就有十多首,我们从他十几首的咏柳诗中,依据情感寄托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类:

(一)寄寓了对身世的感叹

跨鹤,风味浅深君自知。”(《沁园春?送宗人景召游姑苏》)“抚剑悲歌,纵有杜康,可能解忧?”(《沁园春?次韵林南金赋愁》)“懒学冯君,弹铗歌鱼,如今五年。”(《沁园春?壬寅春寓东林中有感而作》)“叹男儿未到,鸣珂谒帝,此身那免,弹铗依人。”(《沁园春?铙镜游吴中》)

据《战国策·齐策》记载:“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先后三次弹铗作歌,表达了对自己遭受菲薄待遇的极大不满。词人正是通过对该典故的多次运用,感叹自己正值当年,本应奔赴前线、卫国杀敌,无奈“古来才命两相妨”(唐·李商隐《有感》),终作者一生不仅没有求取到任何功名,不得上阵为国效力,反而只能以幕宾的身份随宦于淮、湘等地,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回到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之后,更是从此滞留都门,郁郁而终。“长吉(李贺)、惇夫(陈人杰),俱不尽其才而死,世人工诃丑好,卒然而定,自古勋业之士皆然,重可哀也已。”(南宋·陈容《龟峰词跋》)言其与李贺都是长才未尽、赍志以殁,可谓肯綮之论。

此外,三国时期曾经长期寄人篱下,不得崭露头角的蜀主刘备,也曾4次出现在《龟峰词》的典故运用中。“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沁园春?记上层楼》)“但使豫州,堪容玄德,何必区区依景升。”(《沁园春?送高君绍游

霅川》)“摩挲髀肉,清泪双垂。”(《沁园春?送郑通父之吴门谒宋使君》)“雄心元德,岁月依刘。”(《沁园春?次韵林南金赋愁》)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糜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以此典故的多次运用,作者对历史上昏聩无能,不知尊重人才,造成国家人才巨大浪费的刘表之流,予以了深刻的批判;同时借古喻今,批判当局奸臣当道,阻塞忠良的罪恶行径,抒写了自己空怀匡国济世理想,却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满腹牢骚以及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情怀。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范之麟.全宋词典故词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1.

[3]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4]张惠民.宋代词学资料汇编[M].广州: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5]上海书店编.二十五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作者:暨南大学文学院2009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192

嫣红”花朵般最耀眼的色彩。虽然自己也怀念曾是春光无限的日子,但也只是追逐着春风,舞动着柳袖———“拂舞筵”,给人们送去“拂面香”、并希望能“依依长发故年春”,在春风里能展尽柳姿的魅力,也想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无奈”“东来西去人情薄”,自己没有后台撑腰,得不到皇帝的赏识,也得不到权贵的重用;只能迁徙、辗转于各幕府,不做“清阴减路尘”,看来都不行了。诗人“并不甘心以书生自居,像古代政治家贾谊那样‘作赋又论兵’(《城上》),才是他的人生理想。”[1]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必须官居高位,这样的景象谁都“乐游”,但现实告诉他,他永远都没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特别是他卷入党争的漩涡,沦落到做幕僚的命运,那就意味着离他的理想是更加遥远了。即使自己再风光,也是他人的:“何曾自敢占流光?”他有深深的感叹而又有自知知明,他充其量就是别人幕府中的一位幕僚,怎敢抢府主的“流光”,这是当时境况下无可选择的结果,是迫于生活的需要,他只能依“傍”别人,只能“作杏花媒”;诗人一生的才华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而已,自己即使政绩再突出也只能归功于府主,“断肠”是不可逆转的命运。

(二)蕴含离愁别绪的情感

从李商隐的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虽然有一腔爱国热情和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抱负,但生不逢时,统治者昏庸,宦官专权,征战不断,前途渺茫,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辗转迁徙在幕府之间,他曾入郑亚幕、卢弘止幕直至入柳仲郢幕,而每一次的转徙都是一次生的别离。特别是中年,妻子的离世,让他对生离死别的感受更深。且看他的《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暂凭樽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在这首诗中,原本是把酒言欢的宴席,却成了诗人“无聊”之举,只好暂时凭借杯中物来驱遣内心的离愁别绪,诗人强忍那份离别前的凄苦之情,反而劝慰送行的人,“莫损愁眉与细腰”,可见诗人对他人的关心与怜爱,让自己来担当“人世死前惟有别”的内心巨大创伤,同时也是他的最真感受:人世间,除了死亡,还有什么比分别更令人“断肠”呢?况且中年丧偶,让他经历了死别,这种切肤之痛,诗人的感受才是最深的。而此时能与诗人共鸣的唯有“惜长条”,因为杨柳的情态正如诗人的心境一样,柳条、柳枝、柳叶在春风的吹拂下,分开又纠缠,纠缠又分开,总有那份依依不舍,难解难分之情,正与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相吻合:三步一回头,五步挥挥手,十步又想往回走。“别易会难,古人所重。”[2]

(三)阐述自己对社会、对政治的态度和看法。

纵观李商隐的一生,得意的少,失意的多。他内心的苦闷与煎熬是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诗人也只能借助他的笔锋对那个给他带来不幸的社会口诛笔伐一番:

《垂柳》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这首诗历来被许多人认为是写“权贵为新君所斥”。“浩曰:‘此借喻朝贵之为新君所斥者,语意显豁,当在文宗后

作。’”表面上看,此时的柳是“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那些生长在“小宛”中的柳,非常抢人眼,“娉婷”“婀娜”尽显新贵的姿态,“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写出他们得势的气派,如此风流的权贵却遭新君所斥。我们似乎可以在“不为新君所容”中找出诗人自我的影子。我们都知道,李商隐的一生大部分都挣扎在“牛李”党争的旋锅中,牛党的人发现了他、提拔了他、栽培了他,却不重用他,就是因为他是李党的女婿,因此他背负了“忘恩”的罪名,为了生存,他辗转在牛李两党的政治斗争中,想有所作为,却处处受到打压和排挤,加上宦官的专权,在“牛李”矛盾斗争的旋涡中始终都是郁郁寡欢。

(四)借柳来写艳情

“夕阳芳草无情物,化作诗人笔下诗”,李商隐对柳的那份独特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别样的柳,这种柳也是作者对曾经拥有,却没能天长地久的那份难以释怀的爱的曲写,柳的女人化,也是作者另类情感的表现,如:

《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谑柳》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长时须拂马,密处少藏鸦。眉细从他敛,腰轻莫自斜。玳梁谁道好?偏拟映卢家。

还有《柳枝五首有序》等,这些诗中,除了《柳枝五首有序》有明确所指的人之外,其他诗中的人物指向是不明确,我们也不必深究诗中所特指的形象,我们所看到的是诗人内心情感的铺张。诗以柳为题,而通篇不着“柳”字一个,却用华美的辞藻来极写柳的“风流”、“婀娜”、“眉细”、“腰轻”乃至“倾国”。他的柳已不是简单的绿色植物,而是有妩媚可爱的风姿;又有清秀飘逸的姿容,更有千娇百媚的丽影,写得极其美艳动人。这,不仅让人情不自禁“意相随”,也把人的怜爱之情表达到了极致:“谁来独赏眉?”同时,也夹杂了一些同情与惆怅。此时,我们不难看出,李商隐手中之柳已脱胎成了美人,究其根源,是因为“咏柳即咏人,对柳之爱怜不舍,即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与思念。似彼似此,亦彼亦此,不即不离”

我对他的咏柳诗的分类是相对的,因为他的每一首诗都蕴涵着多种思想内容,我只能是基于诗的主要思想内容而进行。李商隐的咏柳诗传达出晚唐这一特定时代条件下受压抑文人苦闷忧痛的心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社会衰败的面影;对揭露和批判封建势力对文人的打压和摧残,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注释:

①《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在《玉溪生诗集笺注》P51页②《蝉》在《玉溪生诗集笺注》P440页

参考资料:

[1][3]郁贤皓、朱易安、陈伯海.《李商隐及其作品选》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1P54页P40页

[2]梁明、余正平译注.《颜氏家训》广州:广州出版社

会,2001.5(2004.6重印)P42页

(作者单位:广西司法学校)

193

古诗写情深篇二
《20首古诗词默写》

诗词二十首

一、关雎(关关雎鸠)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

两句就是佐证。

2、《关睢》中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的诗句是: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传神地表达对恋人的相思之苦的诗句是: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表达对某一事物

极想得到的心情可用《关睢》中"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二、观沧海(东临碣石)

1.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描

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3.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5.详细写诗人见

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6.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

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7.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

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三、饮酒(结庐在人境)

1.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

南山。2.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

车马喧。“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3. 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1、本诗摒弃了赠别诗常有的哀伤和悱恻,写得乐观开朗。其中劝慰友人,最能表达诗

人宽阔胸襟的两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诗中写景壮阔精整的句子是城阙畏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代诗人陆龟蒙《别离》

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

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为好友送行,人们常常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

4、李白面对友人汪伦折柳相送,满怀激情地吟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与这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5、你和你的好友好友将天各一方,好友非常伤感,这时你可以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还可以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几时有》中的“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王勃在诗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如 比邻”。

7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因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

沾巾。

8、读到美国哲学家欧美文的名言:“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待在一起”时,我脑海

里不禁浮现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五、《次北固山下》(唐代诗人:王湾)

1.王湾在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悬。2.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六、《使至塞上》(王维)

1.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七、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八、.《望岳》(唐)杜甫

1、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一种居高临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2、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3、诗中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

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4、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巧妙引用

了毛泽东同志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抒发他的雄心壮志。由此,我们想

到了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写到的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

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翰愈)

1、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的诗句是:天街小

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对早春加以赞颂,且具有哲理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

胜烟柳满皇都。3、不带“春”字表现春天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十、观刈(yì)麦 (唐)白居易

1、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

忘。 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4 、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

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 、《观刈麦》写

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请再写出农人生活贫困或劳作艰

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悯农》 谁知盘中餐,粒

粒皆辛苦。 李绅 《悯农》 6、 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

倾家荡产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7 、诗中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

相近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8 、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

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9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

田”。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10、《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11、、《观

刈麦》中直接表现农民劳动繁忙辛苦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十一、《赤壁》(杜牧)

1.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诗中抒写了历史兴亡感,想象奇绝的句子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十二、《夜雨寄北》

1.《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

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

时。2.《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君问归期未

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十三、《相见欢》(李煜)

1、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是:剪不断,理还

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十四、《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十五、登飞来峰

1、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小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此山中 。

2、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时,温家宝总理引用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来比喻中美关系应该高瞻远瞩,妥善处理分歧。

十六、江城子〃密州出猎

1、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 。

2、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 , 射天狼 。

十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5、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中秋明月映照着浅浅的海峡,遥望台湾,思念亲人,不禁吟诵苏轼《水调歌头》中祝福亲人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十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1、词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 。

2、词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

3、词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直抒胸臆、直叙壮志。

4、词中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十九、《过零丁洋》(文天祥)

1,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急凄苦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十、《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4.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古诗写情深篇三
《古诗词赏析》

观沧海[东汉]曹操

[赏析]《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雂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对海上风浪迚行动态描写,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収了统一中国廸功立业的抱负。

[中心]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赏析]

[中心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赏析]

[中心]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赏析]这是马致进著名的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租”。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感到幽雃闲致,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12个字写出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古道西风瘦马,又增加了一层荒凉感。

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点出时间,幵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乡愁。

[中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唐]李白

[赏析]

杨花落尽子觃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渲染幵烘托了暮春的特定时令和环境,出象征着飘零之感;突出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对王昌龄安危的深切关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把明月人格化,诗中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表达对友人不并遭遇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中心 望岳[唐]杜甫

[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首句“岱宗夫如何”,以设问统领下文。第事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未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进望所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是迋望所见。“造化钟神秀”用的是虚笔,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一个“钟”字生动有力地写出了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丼都聚雄在这里了。“阴阳割昏晓“,是实写,突出泰山的高大。“割”字形象贴切,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这两句雄中表现了泰山的秀美与高大的特点。

荡胸生兽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写的是实景,是细望所见。抓住两个景物的细节表现诗人心情激荡和眼界的开阔。“生”字

写出山腰云雾层层缭绕,腾云生起之势,用“兽云”衬托出山高,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生动地写出一只只小鸟好象从进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表现出了山谷的深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是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了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不仅要攀登泰山的顶峰,出要攀登人生的顶峰。

[中心]

春望[唐]杜甫

[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春望所见,将“国家”残破不堪与富有生机的“城春”反衬,描写长安城被叚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通过写景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移情于物,睹物伤情,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借助苍老的形象表达出忧国、伤时、思家的感情。

[中心]

使至塞上[唐]王维

[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表明作者身份,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西北边塞慰问将士。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既写亊又写景,传达出作者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画,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劲舞的画面感,描绘出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第一,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迋处的烽烟到进处的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景物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丰富;第事,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园的是落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色彩:大漠黄沙、橘红色的夕阳、闪着白光的河水、白色的烽烟,多种颜色的交织使雂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表现边塞将士紧张战斗生活(表现战亊频繁)。给人留下回味余地。

[中心] 赤壁[唐]杜牧

[赏析]

抗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写兴感之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事乔。

借物兴感,以事乔的命迊形象地代表了国家的命迊,以小见大,深刻警策世人机遇对于英雂成功的重要性。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赏析]

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丽而走入仕途;事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抖元。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迊用比喻,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迊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迊和个人命迊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廸时,忧念国亊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并被俘的孤独处境。对仗工整,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中心] 山坡羊 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赏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角度一:“聚”化静为动,生动形象表现了潼关处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形象表现了黄河水的奔腾澎湃。这两个字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角度事: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望西都,意踌躇:

“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是各个王朝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写出历史是不断収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都避免不了最终不忘的命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批判,即在漫长的封廸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也是主旨句(警句)。

[中心]这首元曲通过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 饮酒[晋]陶渊明

[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返回自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他把这一理想落实在“人境”,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完满,“车马喧”意味奔波于仕宦之途的喧嚣。这句体现作者虽身处人境,犹能免于世俗的困扰。

问君何能尔,心进地自偏: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心灵既进进的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既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心进”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现了南山的优美景色。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领会到生活的真谛和情趣,却又不可言传,暗用《庄子》“得意而忘言”的说法。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挃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中心] 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

行路难[唐]李白

[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用夸张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

停杯抔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与上句对比,衬托出诗人内心悲苦。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以形象化语言,写出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概。暗喻自己的政治道路被权贵堵塞,愿望无法实现。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迊用典敀,表现诗人理想还在,写出诗人要等待时机,再展宏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通往直前的精神,写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迈气概。

[中心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赏析]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挃即天涯:既有作者离别的愁绪,又表现了回归的喜悦,在无限感概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 送杜少府这任蜀州[唐]王勃

[赏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通过一迋一进两处景物的对照,写朋友事人将分两地,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也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从内容、情感方面赏析“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只要全国各地都有知已朋友,即使进在天涯也像迋邻,饱含深情而寓于哲理,表现作者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的鼓舞,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共同心声。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点出题面上的“送”字,劝慰友人不必伤别,不要学儿女之态,更显情深意长。

[中心]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和季节。“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了塞下天气的寒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写了战亊紧张,戒备森严。

浊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边关将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是本词的核心句。

羌管悠悠霜满地:环境描写,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人不寐,将军白収征夫泪:抒収了边关将士忧国思乡、壮志难酬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腐败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中心]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赏析]

老夫聊収少年狂:“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雂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収”,与“少年”事安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写出狩猎装备精良,出猎者气宇轩昂,非常威武。

千骑卷平冈: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太守出猎时浩浩荡荡的声势和排场,表现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投擞。(或“卷”字传神地写出了行走之快,生动表现出猎者呼啸着席卷而来的热烈场面。

为报倾城随太守,亯射虎,看孙郎:迊用典敀,表现诗人虽年纪不小,但在密州城百姓面前仍有少年狂气。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迉击来犯之敌。生动的写出了作者的豪放情怀,愈老愈坚。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遣冯唐”的典敀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爱国情怀。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词人报敁国家、杀敌立功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

[中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醉里”一句极其细致地勾勒出词人仔细端详宝剑的神态,“看剑”表示雂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梦回”平接一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以下承“吹角连营”,回忆梦中情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每句写一亊,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挃挥战斗。写出了军队生活的豪迈雂壮。

沙场秋点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仅仅五个字,就把雂壮威武的阵容描绘的栩栩如生。烘托出肃杀和悲壮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战无不胜的坚定信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概括战斗场面,马快弦急说明战斗和激烈和顺利。写马、写弓,全是侧面描写,意在衬托人的意气风収、英勇无畏。

了却君王天下亊,赢得生前身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诗人的最高理想,它充分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激情和雂心壮志。

可怜白収生:山梦境返回现实,情绪一落千丈。这一句与篇首失意英雂的形象遥为呼应,它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出以凝重深沉,从而形成一个特大跌宕。欲抑先扬,化“雂壮”为“悲壮”,表达了赋闲在家、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和惆怅。

[中心]

古诗写情深篇四
《情深义重夫妻情_论杜甫的爱情诗_任靖宇》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1期,2004年2月

JournalofJiaozuo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5,No.1,Feb.2004

情深义重夫妻情

———论杜甫的爱情诗

任靖宇

Ξ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杜甫不仅是“诗圣”,也是富有人情味的“情圣”。杜甫爱情诗中所表达的夫妻情体现在三

个方面,即:对妻子感情真挚、忠贞;饱含感激和愧疚;对妻子的尊重。最后,情观源于杜甫的真。

关键词:杜甫;爱情诗;夫妻情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Ο0055Ο04  刘熙载说:物,。“中,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

[2]

做情圣。”唐君毅先生也说:“中国言夫妇之情之最好者,莫如处乱离之世如杜甫,处伦常之变如陆

[3]

放翁等之所作”。由此知,杜甫不仅是一位忠君爱国、终生忧民的“诗圣”,而且也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血肉之躯。杜诗中述及妻子的诗有二十多

。而唯在离别患难之际,其怀念之深

[3]

厚处乃见。”大约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和杨氏成婚,至德二年(757年)回羌村探亲,后携家属去长安。这期间的十五年,杜甫频频出游,或漫游,或为官,但因距离妻子不远,离别的时间一般不长,只有在天宝十五年(756年)被叛军拘押长安之时,虽距 州不远,但相见之期却不能以杜甫的意志为转移,故诗中离别眷恋之情让人感佩。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老杜当兵戈骚屑之际,与其妻各居一方,自人情观之,岂能免闺门之念,而他诗未尝一及之。至于明月之夕,则遐想长

[4]

思,屡形诗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月

首,专咏妻子或思念妻子的诗有两首:《月夜》、

《一百五日夜对月》。在此,笔者谈谈杜甫的爱情诗中所饱含的情深义重的夫妻情。

1 对妻子感情的真挚、忠贞

杜甫虽然生活贫困,但对妻子的爱却是真挚的,甚至是至死不渝。他们当初的结合,也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果,或许谈不上爱情,但在以后的日子中却产生了真挚、深厚的感情,以至在战乱、流亡、饥寒交加不断折磨他们的时候,依旧保持着天然淳朴的爱情关系,直到生命的尽头。这种爱主要表现在别离时的相思,重逢时的喜悦,困难时的同甘共苦,以及穷其一生的长相厮守与忠贞不二。

“中国夫妇之相处,恒重其情之能天长地久,

夜》、《一百五日夜对月》二首。《月夜》诗中写到“今夜 州月,闺中只独看。可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王嗣 《杜臆》评它:“意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思我,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之不能思,又进一层。须溪云:‘念缓愈悲’是也。‘云鬟’、‘玉臂’,语丽而情更悲。至于‘双照’可以自慰矣,而仍带‘泪痕’说,与泊船悲喜惊定拭泪

[5]同。皆至情也。”仇兆鳌也说:“词旨婉切,见此[6]老钟情之至。”作于次年的《一百五日夜对月》

可谓《月夜》之续篇,“无家对寒食,有泪对金波。

Ξ收稿日期:2003Ο10Ο17

),女,河北保定人,研究生,从事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作者简介:任靖宇(1974Ο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卷56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象颦青娥。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二诗构思不同,

[7]

而思家情意的真切却无二致。”前者实写,而后者借牛女渡河相会反衬妻子的分离,以寄托相思。

至德二年(757年)秋,杜甫终于平安抵达羌

女奴,但并不是歌妓,而是料理家务、农事的仆人(见杜诗《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清晨谴女奴

)。杜诗中也有写妓女的句阿稽、竖子阿段往问》

子,如“复携美人登彩舟,笛声愤怨哀中流。”(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上客回空骑,佳人满近船”(《数陪李梓州泛江,村,与分别一载、朝思暮想的妻儿团聚。抵家时,

),但非杜甫携写《羌村三首》以表达久别重逢、惊喜交加之情。有女乐在渚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

妓,乃地方官事也,他只是坐陪,前诗末句云:只因“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所以“妻孥怪

,“从乐极悲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人生欢会岂有极,无使霜露沾人衣”

[6]

生,结出规讽之意”。后诗末云:“使君自有妇,王嗣 说:“久客归来,未能即睡,不无琐事,更

莫学野鸳鸯。”对李使君进行规劝,这才是杜甫的换秉烛,自是真景,非相疑而相照。至‘相对如梦

[5]诗旨所在。相比之下,更看出杜甫对爱的忠贞。寐’,则惊怪意犹未尽忘也。”“‘夜阑更秉烛’,

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都写与

2 妻久坐不即就寝情景……言剪烛,则坐久之意自

见。烛不但须剪,且须更换,二人相对而坐的时间修身齐家这是中国古代

[7]就更加长久了。”这一切都只因离别之久,关爱“修身”的目之切,感情笃厚。,并兼顾“齐家”,杜甫也不

。、对苍生、对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杜甫还继承了先秦儒家一起,,同“五伦十义”的传统,“夫妇有别”(《孟子・滕文公生死。,安史叛军逼近潼关,在长安)、(礼记・)。他认为夫妻之上》“夫义妇听”《礼运》供职的杜甫担心寓居奉先县的家属会遭不测,就返间的权利与责任是互动的,不是像汉儒所主张的回奉先,带着妻儿向北逃难,经历了许多艰难险“夫为妻纲”,彼此之间要互敬互爱,和谐共处。他

),但“泥泞相牵阻。“北走经艰险”(《彭衙行》对妻子的感激和愧疚就源于这种责任和义务,当然

),一攀”,“野果充食侯粮,卑枝成屋椽”(《彭衙行》也源于对妻子的爱以及杜甫性格的敦厚。杜甫早年

家人相互扶持,终于走出困境。再有从秦州到同

谷,又从同谷到成都,翻山越岭,踏栈道,渡嘉陵,步履维艰,加上饥寒交迫,身体病弱,如同共

(赤峡》),赴鬼门关。“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一旦从“百年不敢料,一坠哪得取”(《龙门阁》

死神手中挣扎出来,就会更加珍惜生命,珍惜彼此

之间的感情。杜甫也不例外。“妻儿待米且归去,

);“未他日杖藜来细听”(《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

(谒真谛寺禅师》),表示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自己不能如佛教所要求的那样割断尘缘。“昼引老

);“老妻画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

(江村》),可谓“并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相亲相近水中鸥”蒂芙蓉本自双”(《进艇》(《江村》),岂可分离!

雄心勃勃,自比稷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但世上的事总不尽如《

人意,长安十年,只得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样一个管理宿卫、仪仗的小官。安史之乱中,杜甫从叛军占领的长安甘冒生命危险投奔凤翔,拜见肃宗,被授予左拾遗。为官在外,家中的大小事情都担在妻子一人的肩上,“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

)。儿女穿在身上补丁连补丁的衣服,褐”(《北征》

都是妻子用破旧的官服一针一针缝补的。“世乱怜

),由于自己不在家渠小,家贫仰母慈”(《遣兴》

中,儿女的抚育就全靠妻子了,暗含一种对妻子的感激。由于对肃宗失望,就辞官而去,从此过上了没有俸禄、没有经济来源的漂泊生活。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计拙无衣食,穷途仗友生”(《客夜》),但乱世交情淡薄,全家挨饿受冻是常事,自己还要“强将笑语供主人”,却“入门依旧

(百忧集行》)。对于这一切,妻子没有抱四壁空”《

怨,“老妻睹我颜色同”,安于贫困,怎不叫杜甫心

杜甫和妻子结婚三十年,始终相依相伴,不曾纳妾,不曾蓄养歌妓,做到了忠贞不二、生死不

渝,这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在唐代,士人蓄妾赏妓,留连声色,涉足风月场,被誉为名士风流。当然,杜甫也雇有一个

第1期                任靖宇:情深义重夫妻情57

存感激!

杜甫对妻子的愧疚之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杜甫总爱称妻子为“老妻”、“瘦妻”,这本身就表现

3 对妻子的尊重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男女的地位是极不平等出杜甫对妻子的爱和愧疚。杜甫第一次称妻子为的,无论是上层社会的贵妇,还是下层的良家女“老妻”是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这子,都没有独立的人格。因为“女子是‘阴类’,首诗写于天宝十四年(755年),当时妻子杨氏还是主内的,是男子的附属品”(鲁迅《我之节烈不到三十五岁,怎能言老?只可看出杜甫内心的愧)。因此,女性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实质是观》疚,所以要“庶往共饥渴”。还有“经年至茅屋,男权话语构建的结果,将女性抽象化为审美客体甚

),妻儿衣衫褴褛,内心愧妻子衣百结”(《北征》至欲望化为玩物来满足男性缺失的情感,如以屈原

疚;“万里须十金,妻孥未相保”(《奉赠射洪李四为代表的楚辞体作家,就大量将女性作为“比兴”

),妻儿的性命不能保护,内心愧疚;“何日干丈》的喻体或自我象征来表达其政治失意之感;还有以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诗经》中的《周南・卷耳》,汉乐府中的《饮马长戈尽,飘飘愧老妻”《

城窟行》,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青青首》其二),不能给妻子一个安定的家,内心愧疚,

河畔草》等为代表的闺怨诗等等。这些诗句饱含着杜甫无以生存、无以为家的

。感伤和愧疚。

,但杜甫对妻子并不是一味的愧疚,他一直在不

,。但杜甫不同,在他懈地努力、奔波。杜甫回家探亲,除了《佳人》一诗还有争论外),女性不买些东西,,?再是抽象的喻指和象征,而是有血有肉、有独立人,为了全家包,(《格的人。他关注的是自己人生历程中真实人物的真的生存,,追着养猴人拾橡

实人生,如《石壕吏》中的老妇人,《又呈吴郎》栗;;

为了全家的生存,杜甫率领一家人从华州、秦州、中的寡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的公孙

大娘和她的弟子李十二娘等等,他对她们都充满了

同谷再到成都,可谓长途跋涉。尤其在攀越龙门阁

尊敬与同情。杜甫对自己的妻子也是尊敬有加,妻

时,他得了头风病,“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

子在他的生命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龙门阁》),而且山壁如削,栈道极险,“终身历

杜甫从成家到离世,生命之路越走越艰难,而

),但凭着他的坚艰险,恐惧从此数。”(《龙门阁》

默默支撑这个家、抚育儿女、无怨无悔地支持自己

强意志,他的责任感,终于到达了成都;为了全家

的只有妻子,杜甫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对妻子在家

的生存,他不惜个人情面,向亲朋好友或地方官吏

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杜甫和妻子结婚的头

索取生活必需品,有时不得不委曲求全,献诗逢

十五年,杜甫漫游、为官,经常离家,被叛军俘虏

迎。如杜甫初到秦州时,族侄杜佐曾来看望他,并

长安时期,干脆回不了家,家中只有妻子在照顾儿

答应给他一些小米,可白露节过后,谷子已成熟,

女:“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

却迟迟不见杜佐送米,杜甫未免着急,不得不写诗

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在忧虑丈

催讨,可毕竟是向别人讨米,所以就得注意言辞的

夫:“今夜 州月,闺中只独看”。尤其在兵荒马乱

委婉,“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已应舂得细,的年代,生活就更加艰难,“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颇觉寄来迟”(《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二),由此可)。因此,杜甫在思家时,“反畏消鸡狗”(《述怀》看出杜甫的无奈和悲哀。杜甫还用惨淡的诗句,描)?本望有消息传来,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述寓居江陵的屈辱生活:“饥藉家家米,愁征处处却说害怕其来,表达出诗人对妻小安危的极度担

(秋日荆南述怀杯。”“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腮”《)。显示忧;“沉思欢会处,恐做穷独叟”(《述怀》

)等诗中,杜甫把自己描绘成摇尾乞食的三十韵》出诗人对妻小的深切依恋,同时也足见妻小在诗人

狗,报恩不得的鱼,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困窘。当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杜甫在拉扯儿女成长的问也有较安定的时候,杜甫会和妻子泛舟、下棋题上,把妻子的地位放在了自己的前面,“世乱怜(昼引老妻乘小艇”),以给妻“,“老妻画纸为棋局”渠小,家贫仰母慈。”这是他对儿女说的真心话。子带来快乐为快乐。在后来的十几年,杜甫和妻子在长期漂泊和艰难的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卷58              

生活中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感情更加深厚,诗人对这位给自己和儿女以极大关爱、安于贫困的妻子给予深深的敬重。杜甫在长安时得了疟疾,在秦州时又复发,登栈道时,得头风病,后来漂泊荆湘时,多年未愈的肺病加重,又患上了糖尿病[8],生命的最后又得了风痹病,半身偏枯[7],可看出

(客堂》杜甫一直身体不好,有时还需长时间卧床《

),那么谁来伏侍他?“卧愁病脚废,徐步视小园”

当然主要是他的妻子。“老妻忧坐痹”(《遣闷奉呈

)、严公二十韵》“筋力妻孥问”(《秋日夔府咏怀奉

),表现出老伴对诗人的关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爱;“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秦州杂诗》之二十),从晒药这件小事中就充分肯定了妻子的重要地位。“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百忧集行》),自己身为布衣的悲凉,为人父、人《

夫的愧疚,只有妻子知道;“老妻书数纸,应悉未

(客夜》),自己的艰难处境,归情”《

解。这一切的一切,(初过陇山途时,如“,岂为妻子谋”《

),“男儿何心恋妻子,莫向江村老中呈宇文判官》

),“妻子仅仅被作为牵附却人”(《送费子归武昌》

[9]

性的存在(负担)而被一笔带过”,何谈思念,更何谈尊重!

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

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

[10]

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杜诗有真情实感都缘于杜甫的真,对所爱之人真爱、真乐、真悲,对所恨之人真怒、真恨。清人黄生也说:“他人有所不假,杜公无所不真耳!人假,故其诗亦假;人真,故其诗亦真”。如今,世风日下,家庭关系脆弱,离婚、重婚、包二奶现象屡见不鲜,笔者感到今人缺乏的就是杜甫的真,所以认为读杜诗、学杜甫,宣扬杜甫重情惜义的精神是有必要的,也是应该的。参考文献:

[1] 刘熙载.王气中笺注[M].州人民出版社,

1980.

[2][[:,1984.

[3.[M].台北:中正书局,

1981.

[4] 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1.[5] 王嗣 .杜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6] 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7] 陈贻 .杜甫评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8] 韩成武.诗圣:忧患世界中的杜甫[M].保定:河

北大学出版社,2000.

4 结 语

杜甫对妻子情深义重,感情真挚、忠贞,而且还把妻子作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尊重她、感激

她,因自己不能给她以幸福而愧疚。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

[9] 笕久美子.以“女性学”观点试论李白杜甫寄内忆

内诗[A].唐代文学研究[C].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0] 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本文责任编校 杨玉东]

古诗写情深篇五
《古诗词五首》

古诗写情深篇六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东汉文人诗

一、文人五言诗的源流:

•《诗经》中的一些五言诗句可以作为它的源头。

到西汉以后,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 。汉初戚夫人的《舂歌》、武帝时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成帝时的歌谣《斜径败良田》都是西汉时期的五言诗作。

在东汉乐府中,五言诗已经是其主要的形式。

班固的《咏史》----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其内容是咏西汉缇萦救父的故事。后世对其评价为“质木无文”。

张衡的《同声歌》----通篇假托新婚女子口气自述。措辞奇妙,兴寄高远。 《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七言诗,开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到了东汉末年的桓灵之际,由于社会现实日趋黑暗,很多诗人如郦炎、赵壹、蔡邕等都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愤恨和避祸远害的心理。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诗风较之前一阶段有了明显的不同。

•郦炎的《见志诗》二首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传达出遭受压抑的不平之气。

•赵壹的《疾邪诗》是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以秦客和鲁生对唱的形式出现,二人是各申己志。

蔡邕的《翠鸟诗》是首寓言诗,它可以说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真实写照。它既是蔡邕本人自身经历的形象反映,也传达出汉末文人身处乱世的惶恐之情。

一、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它是流传在汉末魏初无作者又无诗题的诗歌总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中下层文人,所写是游子思妇之辞,间或也反映某些社会现实。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刘勰认为“古诗”是“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题材:游子思妇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这五个字读起来形成一种往而不返的声音。那远行的人往前走再往前走,前边的道路是无穷无尽的,而后边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这就是往而不返,从这里边就使你感受到一种把两个人越拉越远的力量。

“与君生别离”就是写由分别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痛苦了。所谓“生别离”,可以有两种讲法

(1)生离 (2)硬生生

思考:人世间的别离有生离也有死别,二者哪一个更令人悲哀呢?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阻”(1)高山大河的自然界的险阻, (2)战乱流离等人世间的险阻。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1)李善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说:“诗云‘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但这“不忘本”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远行者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从正面写他的思乡念旧之情;从留居者的角度来看,则是说胡马尚且依恋故乡的北风,越鸟尚且选择遥望故乡的南枝,你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呢?这是从反面来作比喻的。

(2)第二种说法认为,它来源于《吴越春秋》的“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这是取同类相求的意思。就是说,“云从龙,风从虎”,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相依相恋不忍离去之处;而我和你本来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对,怎么竟然会分离这么久而不能再结合到一起呢?

(3)隋树森引纪昀所说的“此以一南一北申足‘各在天一涯’意,以起下相去之远”。这种说法是把出处和取意都抛开不论,只从字面上看,胡马和越鸟一南一北,在直觉上就使读者产生一种南北相分的隔绝之感。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相去日已远”和前边的“相去万余里”似乎是一个重复,但实际上并不是简单重复。因为“万余里”虽然很远,但毕竟还是一个有限的数字,而且它所代表的只是空间,并没有时间的含义,而“日已远”三个字则进一步用时间去乘空间,所得数字就更是无穷无尽了。而且更妙的是,这“日已远”三个字又带出了下一句的“日已缓”,从而使人感到:离人的相思与憔悴也是一样无穷无尽的。

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就是从此句变化出来的。但柳永的那两句却未免带有一些着力刻画的痕迹。而且那个“悔”字还隐隐含有一些计较之念,不像“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在外表上所写的只是衣带日缓的一件事实,内中却含有一种尽管消瘦也毫无反省、毫无回顾的意念。倾吐如此深刻坚毅的感情,却出以如此温柔平易的表现,这就更加令人感动。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浮云蔽白日”所比喻的是什么呢?

(1)有的人把这首诗看作思妇之辞, 比如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就说, “浮云蔽日,喻有所惑,游不顾反,点出负心”。那么, “白日”就指的是游子; “浮云”则指的是游子在外边所遇到的诱惑。《西厢记》里的崔莺莺送张生时说,“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像此处栖迟”,就是这个意思。

(2)从《易经》开始, “日”这个符号就是国君的象征。所以饶学斌的《月午楼古诗十九首详解》说:“夫日者,君象也,浮云蔽日所谓公正之不容也,邪曲之害正也,谗毁之蔽明也。”这是以“白日”比喻国君;以“浮云”比喻谗间的小人。

(3)“白日”是比喻被放逐的贤臣,如李善《文选注》引陆贾《新语》说: “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彰日月。 ”

实际上,游子、国君、逐臣三者本来是可以相通的。因为在中国的伦理关系中,君臣关系与夫妻关系很为相似。如果那个行者是游子,则可能是说他在外另有遇合,不再想念家中的思妇了;如果那个行者是逐臣,则可能是说国君听信谗言放逐了他,使得他再也不能回到朝廷中了。杜甫的诗说:“每依北斗望京华”,那种对朝廷和君主的思念,实在并不亚于思妇对远行游子的思念。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纵使你不甘心放弃,纵使你决心等到底,可是你有多少时间用来等待呢?时间在不停地消失,一年很快就到了岁暮,而人生很快也就到了迟暮。一旦无常到来,一切都归于寂灭,所有相思期待的苦心都将落空,这是多么令人恐惧而又不甘心的一件事!事实上,这又是人世间绝对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是多么平常而且朴实的语言,然而却带有如此强烈的震动人心的力量!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弃捐”这个词出自汉乐府: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怨歌行》相传是班婕妤所作。汉成帝宠爱赵飞燕,不再喜欢班婕妤,于是班婕妤主动要求到长信宫去侍奉太后,并写了这首诗。诗中说,当初我们俩的情意像白团扇这么圆满,这么纯洁,然而我经常恐惧的是:到了秋天,天气凉了,你就把扇子扔到盒子里不再使用了。“弃捐”,就是被抛弃的意思。显然,这是弃妇之辞。所以“弃捐勿复道”的意思是说:你抛弃了我,使我如此伤心,从此我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努力加餐饭”也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一种是自劝,一种是劝人。

劝人: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以不恨己之弃捐,惟愿彼之强饭收住,何等忠厚。”这显然是解释为劝对方加餐的意思。

自劝:姜任惰《古诗十九首释》则说:“惟努力加餐保此身以待君子”,又引谭友夏的话说:“人知以此劝人此并以之自劝。”另外张庚《古诗十九首解》也说:“且努力加餐,庶几留得颜色以冀他日会面也,其孤忠拳拳如此。”

大家认为“自劝”、还是“劝人”好?

“自劝”一说似较“劝人”一说意义更深一层

因为这样可以较自然地承接上面的“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如果你在人之老和岁月之晚的双重恐惧之下还不肯放弃重逢的希望,那么惟一的一线指望就是努力保重自己的身体,尽量使自己多活一些岁月以延长等待的时间了。然而对于一个相思憔悴的人来说,要想加餐何尝容易!因此,就需要“努力”。所以这平平常常的“努力”两个字之中,充满了对绝望的不甘心和在绝望中强自挣扎支撑的苦心。

如果把这一句解释为劝人,只是表现了一种忠厚之心;而把这一句解释为自劝,则用情更苦,立志更坚。

要知道,一个人为了坚持某种希望而在无限的苦难之中强自支持,甚至想要用人力的加餐去战胜天命的无常,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而是一种极高贵极坚贞的德操了。

对于具有这种德操的人,无论是逐臣还是弃妇,是居者还是行者,抑或是任何一个经历过这样的离别却仍然一心抱着重逢的希望不肯放弃的人,这首诗所写的情意都有它永恒的真实性。

层次:叙别——远别——久别——疑虑——宽慰

艺术特色

一、回环复沓的情调

朱自清:“回环复沓,是歌谣的生命”,而“《古诗十九首》出自本是歌谣的乐府,复沓是自然的。”

诗中有语义反复之处,更主要是由于抒情的需要,只有如此反复,方能尽情尽意,方能表达出思妇的刻骨相思和由此而生的怨怒之情。

二、比兴手法的运用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比喻游子思乡的心情,既形象地刻画了相思者的心理活动,又加强了怀念的气氛。

三、叠辞的运用

“行行重行行”表现游子对前途茫茫、漂泊无依的感慨,表现他眷恋故土而又不得不前行的愁苦和怨恨。

四、排叠句法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用排叠句式表现因相距久远而相思变得消瘦,形象贴切。此外,此诗在用典、遣词造句上,有明显的文人作风,毕竟是与民歌不同。“与君生别离”出自《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

《迢迢牵牛星》

抒写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却不能团聚的相思之情。

起首两句

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远景)

中间四句

描写织女,以动作神态写苦闷、哀怨;(由景及人)

最后四句

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暗示离别的根源。 “盈盈”写水美, “脉脉”写情深,这美好的情和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

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2、连用六个叠音形容词,增加音乐美、节奏美;且增强表现力:“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纤纤”状素手之美,“札札”状织布之忙,“盈盈”写水之清浅,“脉脉”写人之含情。 作者多是中下层文人,从学习乐府民歌的基础上汲取营养;同时也接受了《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因而造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长于抒情,融情入景,寓景于情,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

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 《古诗十九首》语言炉火纯青,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它没有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又是浓缩的、积淀已久的,诗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简洁生动,哲理深而诗意浓。

古诗写情深篇七
《古诗默写答案》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

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六)《夜雨寄北》(李商隐)

1.《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

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何当共剪西窗烛,

话巴山夜雨时。

2.《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七)《泊秦淮》(杜牧)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

(八)《浣溪沙》(晏殊)

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年天气旧亭台。

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无可奈何

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 (九)《望岳》(杜甫)

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浅草才能没马蹄。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神秀,阴阳割昏晓。

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西风瘦马。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 (十)《春望》(杜甫)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

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五)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

1

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

(十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 (十一)《使至塞上》(王维) 离人心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2.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长河落日圆。 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坚信两岸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汉塞,归雁入胡天。 3.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

 (十二)《游山西村》(陆游)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莫笑农家

 (十七)《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

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刘禹锡) 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3.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典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十八)《饮酒》(陶渊明)

人。 1.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十上)《赤壁》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十五)《过零丁洋》(文天祥)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

 (十九)《行路难》(李白) 1.李白《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

太行雪暗天。

2.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

2

 (二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 (二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翰愈)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二十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 (二十六)《相见欢》(李煜)

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是: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二十七)《登飞来峰》(王安石)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二十八)《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 (二十二)《己亥杂诗》(龚自珍)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2.《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作春泥更护花。 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吟鞭东指即天涯。  (二十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

 (二十九)《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会挽

3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这是一首爱情诗,其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4.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5.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的句子:寤唐? 寐思服,辗转反侧。

3.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

6.诗中描绘劳动场景的诗句是: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7.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想象和她结婚时的热闹情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小伙

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 (三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 (三十三)《诗经·蒹葭》

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1.《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弓如霹雳弦惊。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中央。

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蒹葭》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所谓伊人,在水 (三十一)《观刈麦》(白成易) 一方。

1.《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4.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意境,蕴涵执着、炽烈的相思之情的句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2.《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5.“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 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6.“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3.白成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 (三十四)《雁门太守行》(李贺)

的句子的诗句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4.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或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

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

龙为君死。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

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

貌女子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

古诗写情深篇八
《古诗文默写复习》

古诗文默写复习

1 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风正一帆 。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

2 《赤壁》 杜牧

折,自将磨洗认前朝。铜雀春深锁二乔。

3《浣溪沙》 苏轼

游 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松间沙路 无泥, 雨子规

啼。 ?门前流水尚能西。 。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 ,草色 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5《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 , 。 ,听取 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店社林边,路转 桥 。

6《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

7《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迢迢 牛星, 。纤纤 素手, 弄机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

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

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9《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 , ,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 月。至于夏水 ,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 百里,

春冬之时,则 ,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柽柏, , 。

。每至“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 ? ,不亦乐乎? ,不亦

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 。”

子曰:“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

子曰:“由,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 ,是以谓之‟

文'也。”

子曰:“ ,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 。举一 不以三 ,则不复也。

秋思 王建 中 地白树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 ?

11《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今 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 。起舞弄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照无眠。不应有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 。但愿人长久, 。

6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7《三峡》中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山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侧面描写山势峻

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用对偶修辞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用夸张修辞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9春冬之时三峡江水澄澈、风光妩媚的句子是:

10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1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前文的“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

12《迢迢牵牛星》形象地表现了有情人被分隔两地,隔河相望,难以相会的痛苦的句子

是: , 。

1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

关怀的名句是“ , ”。

14刘禹锡的《秋词》中,秋高气爽、鹤冲云霄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

15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动衬静,使用对偶手法,描绘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句子

是: , 。

16.《西江月》中,作者通过侧面烘托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

是: , 。

17.《西江月》中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相

同: , 。

18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19《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2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2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春雨春草的“绝妙佳句”是:22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中,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

23《秋思》与“床前明月光,疑是底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

是 。作者怅然于家人离散,表达了入骨相思的诗句是

24宋朝苏轼《水调歌头》感叹人生的无奈与世事无常的诗句

是: , ,

25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2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

是: , :

27《论语》八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什么? , 28《论语八则》中孔子强调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

《汤姆•索亚历险记》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国作家。

2、阅读下列语段,说说你从中看出汤姆什么样的心情.

汤姆叫醒了其他两个强盗,三个人大叫一声往外跑。不到一两分钟,他们已经脱光了衣服,在白

色沙洲边清澈的浅水里追逐、嬉戏打闹了。他们毫不想念原出这片浩荡的河水那一边沉睡着的小

镇。„„不过这只会叫他们高兴,因为筏子一漂走,正如他们和文明之间的桥梁给烧掉了一般,

断了后路。

3、阅读下列语句,说说你从中看出汤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① 过了一会儿,汤姆拿过蓓姬的蜡烛来,把它吹灭了。这样的节省十分重要。

② “兴许不会,兴许不会。振作起来,蓓姬,让我们再试试。”

③ 蓓姬涕泗横流地哀哀地哭起来。汤姆使尽全身谢数去安慰她,但没多大效果。

④ 汤姆那一半儿蛋糕还剩下一点儿,他们又分着吃了。

⑤ 汤姆吼得嗓子都哑啦,可是不管用。他仍抱着希望的语气跟蓓姬说话。

⑥ 汤姆吻了吻她,喉咙里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却装出很有信心能找到搜寻的人或者找到出洞的

路的样子。

古诗写情深篇九
《古诗改写》

〔作文教学〕 古诗改写

【原创】课堂实录:习作《古诗改写》

一、导语

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其隽永的意境赢得人们的喜爱。它们有的激昂悲壮,有的凄婉哀怨,有的气势雄浑,有的奔腾豪放。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世界,品悟诗人的情感,聚焦诗人的思想,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把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通俗易懂的记叙文。(板书:古诗改写)

二、明确习作要求

师:首先我们进入第一环节:谈理解、明要求(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

1、 把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2、把古诗所描绘的内容具体连贯地写下来,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

3、题目自拟,也可立题为“改写古诗《xx》

请大家自读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

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对习作要求的理解。

生1: 我认为本次习作的体裁从形式上由诗歌改变成了记叙文。

生2: 从内容的要求上看,要写具体生动,叙事完整,尊重诗歌原意。情节要生动,适当展开想象,有创新。 生3: 借景抒情的古诗重点是景物描写,抒发情感;叙事性古诗重点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进行描写,叙事完整。

师:同学们对习作要求理解得很好。古诗改写就是对古诗词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新的包装,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使诗词句子更具体、更加通俗易懂。(板书:形式:古诗 记叙文 内容:保留原意 适当想象)

那么怎样进行古诗文的改写呢?下面我们进行第二环节:读例文、学方法。(学生齐读)

三、例文引路

(一)

师:请看第一篇例文。《改写暮江吟》。这是一首著名的写景诗。诗人就江边所见,摄取残阳铺水和新月两个小镜头,把黄昏的奇景和月夜的风光组成一幅色彩鲜明、富有立体感的秋江图景。意境优美。那么小作者是怎样改写的呢?请看大屏幕。

(投影出示诗配画以及例文《暮江吟》)

暮 江 颂

——《暮江吟》改写

1

落日渐瞑,夕阳的余晖洒满整个大地。

太阳脱去了那件耀眼的外衣,披上了鲜红的披肩,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美!

清澈的江水宛如一面镜子在余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微风吹来,江面上泛起水波,太阳的倒影也随之颤动,犹如一位少女在水中翩翩起舞。

江边一棵棵垂柳将她们长长的头发伸入水中,好似一个个美丽的公主,扭着细细的腰肢,摆着那翠绿的裙摆在岸边与水中的太阳比美。可惜他们没有分出输赢,反而把江水映得半红半绿,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

江边的花儿虽然没有那么婀娜,却一直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我站在岩石上,放眼望去,轻轻的远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异常神秘;灯花通明的村庄像一只只萤火虫成群结队,雾的朦胧使江、地、天连为一线。啊!多么美的九月初三之夜呀!鸟儿在山前啼鸣,田野里散发果香;露珠儿酷似晶莹的珍珠;隐月好似一把精美的弯弓,就连落叶上都写满赞美,风儿都在唱着赞歌。

我爱你这让人陶醉的暮江!

师:写景类的古诗要侧重景物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时,字里行间要有真情,抒发真情实感。情与景不可分离,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一篇好的习作要避免有景没情,做到情为景生,景为情注,只有二者妙合无痕,才能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二)

师:绘景类的古诗同学们领会了它的改写方法,那么叙事类的古诗应该怎样改写呢?下面请同学们看《赠汪伦》的改写。

这是一首歌颂友情的叙事诗。也是送别诗中的佳作。自古以来,别离的气氛是哀婉凄凉的,很少有欢声笑语。可是诗人却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营造出一种豪迈的气氛。表达出朋友间的一片深情和临别祝愿。请看原文及改后例文。

(投影出示诗配画以及例文《赠汪伦》)

送 别

——改写《赠汪伦》

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身世坎坷,曾经历过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李太白之所以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是因为他性情豪爽,好游,好酒。而当时有位名为汪伦的人极为崇拜李白。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吟诵李白的《赠孟浩然》。得知李白因国事而操劳想出去游玩一番,便给李白写了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汪伦

李白收到此信,心花怒放,心想:游玩,饮酒乃是我的最爱,为何不借此机会放松放松?于是,他第二天就出发了。来到汪伦的家中,李白迫不及待地问“汪兄,十里桃花在何处?”汪伦笑着带李白去看,可却只有一棵桃树,汪伦说:“我们这里只有一株桃树,每逢盛开的季节就飘香十里,所以叫„十里桃花‟”。

李白又问:“那万家酒店呢?不如我们去痛饮几杯吧!”可汪伦则领李白去了一个名为“万家酒店”的小酒楼。李白不解,汪伦告诉李白这家酒店的老板姓万,所以就叫“万家酒店”。

李白不但不生气,而且还连连叫好。汪伦也十分开心,请李白到家中做客,汪家的人盛情款待。李白在汪伦家中与其促膝长谈,并结为至交好友。

2

李白在汪伦家一住就是半年,时光飞逝,这一天,李白对汪伦说:“汪伦兄,我在你家已有半年了,明日我就要离开,继续过我那神仙般的生活。”“为什么?难道是我待客不周,你不愿意再住下去了?”汪伦问道。李白挥挥手解释说:“不,您的家人待我像亲人一样,我怎么会嫌弃呢?只是我志在四方,想云游天下。”汪伦见说不过李白,只好答应让他走。

第二天,清晨,李白载着无尽的留恋和惋惜来到桃花潭边边。李白双手握拳,含着泪说:“汪兄,你对我的情谊,李某没齿难忘!”话还没有说完,岸上就传来用脚步打节拍唱歌的声音。李白一眼望去,啊!是村民们在为自己送行,李白向人群挥挥手,大声说:“乡亲们,保重,我李某一定会再来看你们的!”人群中一人说道:“大诗人,您也要保重呀,祝你一帆风顺,咱们后会有期。”这时,一条小船已停靠在岸边,等待着大诗人李白上船。李白踏上小船,深情地对汪伦说了最后一句话:“汪伦兄,桃花潭固然很深,但也比不上你和我的情谊深,让我们撑起友谊的小船,驶向对方心灵的彼岸。”汪伦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流满面地说:“保重!”

船儿渐渐远去,望着李白的身影,汪伦在心底默默地念叨:“李兄,我们何时才能再见面呢?

师:请大家齐读原诗。(学生读)谁愿意把例文给大家读一读?(一生读)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

① 你认为这篇习作改写得怎样?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有哪些不足?

② 与第一篇例文比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生汇报点评(略)

师:叙事类的古诗文改写要把事情叙述完整,有故事情节,有时间、地点、人物,也就是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改写。

四、选材构思

通过这两篇例文,同学们基本上领略了古诗的改写方法,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环节:选古诗 巧构思

生: (大屏幕出示 学生齐读)

师: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学过的古诗,同学们可以在这里选,也可以选择自己平时积累的古诗。(大屏幕出示古诗)

师:你想选择哪一首诗进行改写,怎样改写,重点部分怎样写,把你的构思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选择古诗)

师:下面请大家汇报一下你的构思。

生1: 我改写的古诗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亘古不变的亲情。在改写时我先写重阳节王维在街头漫步,看到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不仅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然后写他回忆从前的时光,怎么与他的兄弟姐妹朝夕相处,最后写抒发自己的感情。重点写登高、遍插茱萸等情节。

师:很好。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没有的亲情,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亲情也是人类最朴实、最动人的情感在改写时要紧扣这个主题。下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略)

生2:。我想重点写母亲灯下为游子缝衣的母子情深的画面,通过一些细节歌颂伟大的母爱。

3

师:是啊,母爱是人世间最淳朴、最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多少诗人、作家尽情地吟唱。因此改写这首诗时要抓住细节表达这一永恒的主题。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抒发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 (略)

生3: 我改写的古诗是《枫桥夜泊》。这首诗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诗人以一缕愁绪把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和谐而有层次的组成一幅秋江夜泊图。在这首诗的改写中,我想加一些故事情节,有物有人,有情有景。借助寒山寺的钟声衬托诗人的愁绪离索。

师:是的,这钟声在夜半悠扬回荡,余音袅袅,衬托出夜的静谧与深沉,使夜不成眠的游子更增添了愁绪,而诗人卧听钟声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通过你的妙笔把诗人张继的感受表达出来。下面请大家帮她参谋参谋。

生: (略)

生4: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我想先叙述时间地点,故事的的主人公登场,然后描写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再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借景物承载一段乡愁。

师:是啊,剪也剪不断的乡愁。对故乡的思念是每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共同的情结。乡愁难眠啊。下面大家给她提一提建议。

生: (略)

生5: 我改写的古诗是《泊船瓜洲》。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怀。我想重点写诗人的所见所想表达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

师:是的。思乡之情是每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的一种最真切的感受。不管身在千里万里,故乡只有一个。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可是诗人多年的企盼只能寄情于明月。因此,我建议在改写这首诗时字里行间要突出作者的思乡情结。

生6: 我改写的古诗是《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表现了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充满喜悦的离别,充满向往的离别。时间地点人物提供得很具体,借景物描写表达友情。

师:这首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感情真挚深切,意境优美动人。这也是送别诗中的佳作,在改写时要表达出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大家提提建议。

生: (略)

生7: 我改写的古诗是《清明》。在改写时,我先写时间、环境、气象等。然后交代清明节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接着写杜牧的所见所感,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引出故事的发展。

师:改写这首诗时,要抓住清明时节气候特点,阴沉沉,雨绵绵以及细雨中的景物,把环境衬托得极为伤感,再用行人愁肠欲断加以渲染,把作者的愁绪满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暗示了主人公思乡、怀旧、苦闷、缠绵的心情。下面大家提提建议。

生: (略)

师:同学们提的建议很好。没有发言的同学也都在小组内谈了对自己喜爱的古诗的理解,说出了自己精巧的构思,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让我们赶快进入第四环节:写草稿 共品评(大屏幕出示 生齐读) 4

五、成文共点评

1、下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妙笔去叙述诗中的事,描绘诗中的景,表达诗中的情。(学生起草)

2、谁愿意把你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听后评议)

3、学生评议(略)

预设点评提纲:

(1) 是否符合诗歌愿原意?

(2) 再创作时想象是否合理?

(3) 故事情节是否完整?

(4)字词句运用如何?有没有特别好的语句?好的修辞?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追寻诗人的足迹,走进诗歌改写的殿堂,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去解读,去感悟。不知不觉中,四十分钟的聚会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让我们相约下节课,共同走完古诗改写的旅程!

古诗改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训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二.训练学生迁移创新的能力。

教学设想: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无数中国人都是沐浴着唐诗、宋词、元曲的阳光雨露而茁壮成长。本课希望通过对古诗的改写训练,让学生走进诗歌,与古代诗人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教学设计:

步骤一:活动准备

1.让3—5名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说说古诗内容和自己喜欢的理由。

2.为自己喜欢的诗选配一首歌、一支曲或一幅画,注意诗与所选歌、曲和画的联系。

步骤二:进入活动

让学生将自己为古诗选配的歌、曲或画在班上交流,同时介绍自己选配这些歌、曲或画的原因。再让其他同学对此诗与歌、曲或画进行评点。然后要求学生用文字将上述内容口述出来,为进入古诗改写打下基础。

步骤三:写作演练

1.激趣导入

有一位秀才,因书法极好,被召去为慈禧太后书写王之涣的《凉州词》。书写中,一不小心,将词中的“间”漏掉。慈禧阅后,认为秀才讽刺自己没有文化,不由大怒,喝令将秀才推出斩首。秀才急中生智,忙说自己写的并非是王之涣的诗,而是一首词,言毕当场高声朗诵出来。慈禧一听,转怒为喜,放了秀才,还给了不少赏赐。 同学们知道秀才是如何朗诵的吗?

(待学生讨论作答以后,教师再给出答案: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

古诗写情深篇十
《古诗词鉴赏

一、古典文化中的两颗明珠:唐诗宋词

1 、流传千古的情感基础:

①共同的个性化心理和情感:

A 、乡情

有四种人格外思念故国:第一种是离开祖国后,在异国受到冷落、感到了孤独寂寞的人;第二种是国土沦丧之时有志向和理想的诗人,他们想的是收复国土;第三种是朝代更迭之际,忠于前朝的志节之士,他们想的是反新复旧;第四种是在自己手中断送了江山的懦弱君主,多的是无可奈何的悲叹。

有着大一统思想传统的国度,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的诗人,面对那残缺不全的江山,心里自然是不好受的。跟那些悲调的诗歌作品不同,岳飞的《满江红》表现的是收复失地的决心和自信: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词中表现出的复国决心、信心和气势都反映了他对失去的国土的感情是深挚的。世间所传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四字,遒劲有力,也可以看出他这种复国决心和急切的心情。亡国之君多有才,南唐李后主堪称才艺最为出色者,他有几首词表现了对败亡在他自己手里的故国的无限怀念。如:

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独我情无限。故国梦重归,觉来泪双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 《菩萨蛮》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浪淘沙》 )

李煜词之成大家,跟他有这种深沉的亡国之痛分不开。作为一位君主失去江山,这种遭遇是一般词人诗人没有的;再者,李煜在作词方面确实具有超人的天赋。两者结合,作品自然客观。苏东坡有言:‚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 《东坡志林》卷四) 照这个说法,李煜虽然失去了王国宝座,但是得到了江山风月,从王国朝廷的主人变成了江山风月的主人。只是这种得失的交换,不是普通人所能够接受的,李煜本人也不例外,所以他的故国之思就格外的沉痛感人。

人在他乡,又逢秋天,诗人们思乡之心每每不加遮拦地表现在作品中。如: 为客愁多在九秋,况复沦流更千里。 ( 佚名:《秋夜闻风水》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 )

晚唐诗人温庭筠描写旅途思乡的名作《商山早行》,虽然没有点明季节,

但是从诗中可以看到也是凄清的深秋或初冬时节:

晨起动征铮,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写道路之辛苦见于言外 ( 欧阳修:《六一诗话》 ) 的名诗,正是以道路的早行辛苦、住宿简陋、气候寒冷、景色萧杀等,烘托人在旅途的思乡悲愁。

关于明月,乡思,不能不提到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两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如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先生所言,‚露无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适逢白露节,故曰露从今夜白。月无处不明,但心在故乡,故曰月是故乡明。‛因为自己心在故乡,他乡的明月仿佛都暗淡了,这种合情不合理的主观判断,正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乡思的惆怅。

B 、亲情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诗词里表现的感情世界是不很健全的。诗言志,基本上被用于表达志向抱负;词言情,大部分是表现男女之爱的;这样一来,人间最为普遍的血缘亲情反倒几乎成了诗词表现的盲区。有些诗人还是忍不住要打破惯例,把笔触伸向血缘亲情这一世间感情的大宗,并且留下了一些生动可喜的亲情诗。

梁启超称杜甫为‚情圣‛,杜甫是当得起这个光荣称号的。在唐代诗人中,论及诗歌中表现友情、亲情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无人可以跟杜甫相比。杜甫盛年遭逢安史之乱,漂泊异乡,颠沛流离,历尽艰辛。艰难考验真情,在这流离艰辛之中,杜甫的诗歌中表现了真挚而深刻的对于妻子儿女的爱、对兄弟家人的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春望》 ) ,只这句就写尽了杜甫在战乱期间对于家人的一往情深。这里举几首他的诗歌,以管窥杜甫对亲人的感情。先请看《月夜》:

今夜并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这首诗时杜甫正为安史乱军所俘,沦陷长安。诗中没有直接抒发自己对妻子儿女的思念,表面上只是悬想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和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思念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心已驰神到彼‛(浦起龙:《读杜心解》),是很深沉的。

论诗歌表现兄弟之情,苏轼堪称模范。年轻的时候,苏轼没有别的朋友,整天跟弟弟苏辙在一起,形影不离。苏轼二十二岁时作的一首诗里有‚我年二十无一朋,当时四海一子由‛两句(《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副赴阙》),可为证明。苏轼与其弟弟苏辙从小志趣相投,苏轼有《沁园春》一词下阙描写二人早年到京城时的情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年少。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自比西晋陆机、陆云兄弟,不但博学能文,而且都有与杜甫相近的远大政治理想,同时也做好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语出《论语〃述而篇》)的准备,在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兄弟二人也可以一同退隐,过一种饮酒取乐、悠闲度日的生活。兄弟二人皆是宋代诗文兼擅的著名作家,两人又同在官场,载沉载浮,天各一方,离别机会多,因此两人唱和、赠别、怀念的诗词中,苏轼表现了对兄弟的深情关爱和思念。

西晋左思大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不加掩饰地表现自己对女儿喜爱之情的诗人,他的《娇女诗》堪称古今父亲疼爱女儿的经典: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彻明 。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其姊字惠芳,面目慧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左思之女在他的笔下确是如此的活泼可爱、生动百出。父女的和谐,亲情的美好,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晋书》本传说左思‚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可见左思是一个性格沉静内向的人,这大概也是关注亲情并且写出《娇女诗》的重要原因。

在左思的影响下,后代也有一些诗人在诗歌里描写女儿的种种可爱。杜甫的《北征》就是一例,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女儿: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C、友情

‚诗圣‛杜甫是一个非常重视友情的人,同时代的许多诗人都跟他有过交往,不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被杜甫引为知交的就有:郑虔、李白、苏源明、高适、元结、王维、岑参等。由于杜甫喜欢结交年纪比自己大得多的人,‚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壮游》),因而日后看着朋友一个个仙逝,杜甫就一一为他们写下悼亡诗歌。杜甫对待朋友有一个特点:从不吝惜赞美之辞。

作为比李白年轻11岁的朋友,相识之初,杜甫对于李白的诗歌才华和飘逸个性十分欣赏。在《八仙歌》中,他对李白作了如下生动的描绘: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是历史上对诗人李白最早、最令人难忘的描绘,从中可以看出杜甫描写的非凡本领,特别是对李白的欣赏之情和友谊的真诚。杜甫对李白诗才的赞赏是没有保留的,作于公元747年的《春日忆李白》进一步评价了李白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李白的思念: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D、爱情

中国的诗词,历来以表现郁闷、悲伤为主流,我们见得更多的是寄挂,是惆怅,是忧伤。请看苏轼《蝶恋花》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只是一次闻声未必见人的邂逅,多情的人儿已经坠入情网,很是懊恼了一阵子。这种连回眸凝望的机会都没有的、与想象中的佳人擦身而过的经历、其间的怅惘失落,大约也是人所共有的。瞬间失去与佳人的刹那之缘,从感情上说,不啻是人类一种莫大的遗憾,令人产生绝望般的孤独。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面之缘可以让人牵挂,一面之后还要继续惆怅低回不已。情之所至,一往而深。

辛弃疾《青玉案》写的则是一种经漫长的寻觅、追求,才找到称心人的情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脸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不管是一拍即合,还是历尽艰辛,总之是两颗心跳到了一起,爱情从此进入妙趣横生的阶段。

2、令人叹惋的审美意趣:

A、自然景物

中国诗歌虽然很早就倾向于抒情了,但是对景物也从来不隔膜。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写景的优秀作品,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东方特点的审美体系,再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世界,从而提供给我们无限美的享受。在历代写景名句中,随便拈出一两句,都可以让我们陶醉其中。喜欢雄壮阔大的有: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谢灵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等;欣赏空灵精致的有:池塘生春草(谢灵运),夜雨滴空阶(何逊),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等;穷形尽相,风格各异,千古奇语,佳句如云,美不胜收,尽可以各取所需,各陶所醉。

移景入诗,谈何容易。首先得具有很高的语言驾驭能力,‚笔补造化天无功‛(李贺:《高轩过》),‚文字觑天巧‛(韩愈:《赠东野》),都是语言运用的理想境界。其次要具有画家那样善于摄取景物的能力。中外都有‚诗如画‛的说法,古希腊诗人西蒙德斯说‚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苏轼讲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应该能够将这两者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才能写出‚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之类并非实有的‚诗家之景‛‚景外之景‛(司空图:《与极浦书》),才能以简洁的文字写形图貌皆得其精神,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中国诗歌写景有自己一套不同于西方的审美理念。例如讲究含蓄蕴籍,讲究兴象玲珑,讲究意为神韵;崇尚自然清新,反对人工雕琢,崇尚淡远,反对浓艳;创作态度上,肯定创造翻新,反对蹈袭犯古。所有这些,一方面提高了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的品位,同时也加大了诗歌写作的难度。

中国古代诗词写景往往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情景交融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诗词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就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所谓无我之境,就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举的例子如下: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元好问:《亭留别》)

有我无我的不同无非就是,一是情在景先,一是景在情先,发生顺序不同,而结果都是一样:情景交融。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历代诗人,不可能不对山水怀有特殊的敬意。道家崇尚自然,提倡隐遁,满足于乡村山林生活的清贫简朴,有足够的时间、兴致欣赏山水美景。比如,老子对于水的美就有非常高的评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尽‛(《老子》上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下篇)。后来道教也是在深山老林里讲修炼成仙,对于山林烟霞有细致的观察和特殊的情感。东汉末年以来,佛教传入中国,六朝隋唐时期大行于世,不少知识分子热衷于参禅悟道,自然把禅理渗透进山水观赏中。总之,儒、道、释都对诗歌山水的欣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请看谢脁和李白的作品: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常回溪。

交藤荒且蔓,枝耸复低。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窗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谢脁:《游敬亭山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有了谢脁、李白等诗人歌咏的敬亭山,虽然不敢说名声真的就跟五岳相当了,但是跟与它规模、景致相当的小山丘相比,它是有魅力得多了。山原本蕴涵着灵性,但是需要诗人的神来之笔点醒,否则将永远沉睡。

B、人文景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7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