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读书诗句

| 内审师 |

【www.guakaob.com--内审师】

古诗读书诗句篇一
《读书诗句》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作者: 偶然论者 2007-12-30 17:3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关于读书的古诗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宋应星《怜愚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清〕潘际云《厂桥》:“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作者: 偶然论者 2007-12-30 17:31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关于读书的古诗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裴说《句》:“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唐〕许浑《寄殷尧藩》:“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唐〕杜荀鹤《书斋即事》:“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明〕杨循吉《题书橱》:“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清〕刘岩《杂诗》:“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清〕汪莹《示儿》:“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袁枚《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唐〕薛令之《草堂吟》:“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唐〕姚合《别贾岛》:“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宋〕王安石《寄吴冲卿》:“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清〕袁枚《遣怀杂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彭兆荪《读书》:“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5 回复:关于读书的古诗

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宋应星《怜愚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清〕潘际云《厂桥》:“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裴说《句》:“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唐〕许浑《寄殷尧藩》:“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唐〕杜荀鹤《书斋即事》:“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明〕杨循吉《题书橱》:“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清〕刘岩《杂诗》:“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清〕汪莹《示儿》:“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袁枚《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唐〕薛令之《草堂吟》:“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唐〕姚合《别贾岛》:“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宋〕王安石《寄吴冲卿》:“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清〕袁枚《遣怀杂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彭兆荪《读书》:“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

古诗读书诗句篇二
《关于读书的诗句》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顿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

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阅读的最

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古诗读书诗句篇三
《读书古诗》

读书古诗

1、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

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2、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

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3、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4、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

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

5、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

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6、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

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7、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

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8、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胡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9、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

10、清代诗人袁枚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

(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2)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3)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9)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1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11、中国古代的“劝学诗”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六类:

(1)立志 :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2)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

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3)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

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

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

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

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

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

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4)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

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5)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

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

熹《观书有感》)

(6)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

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

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

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12、闲居书事 杜荀鹤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古诗读书诗句篇四
《有关励志读书的古诗》

有关励志读书的古诗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颜真卿的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观书|明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

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

未信我庐别有春。

陆游《寒夜读书》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劝学》唐 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代 韩愈 读书诗

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杂诗》陶渊明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惜阴| 无名氏 古人惜光阴,贵于惜黄金。 光阴金难买,黄金失可寻。 大禹惜寸阴,陶侃惜分阴。 吾辈方少年,更应惜秒阴。

时光| 无名氏

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 年华若虚度,老来恨不浅。 时光容易逝,岁月莫消遣。 碌碌而无为,生命不值钱。

苦学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 车胤囊萤光,孙康映雪读。 诸人家虽贫,有志自勤苦。

终一酬壮志,功名传千古。

劝学(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古诗读书诗句篇五
《关于读书的古诗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古诗读书诗句篇六
《读书古诗》

读书古诗

1、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2、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3、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4、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

5、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6、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7、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8、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胡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9、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

10、清代诗人袁枚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

(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2)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3)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9)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1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11、中国古代的“劝学诗”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六类:

(1)立志 :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2)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3)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4)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5)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6)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12、闲居书事 杜荀鹤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古诗读书诗句篇七
《读书古诗词》

古诗读书诗句篇八
《课外古诗阅读(精品)》

中考课外古诗阅读

1.(2011·义乌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①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2011·湖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

(唐)郑谷

①②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③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3.(2011·金华)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①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②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2011·温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5.(2011·玉溪)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①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②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 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6.(2011·嘉兴)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⑴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2011·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中考古诗文阅读(二)

8.(2011·兰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①敷浅原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②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⑴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⑵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9.(2011·肇庆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释】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⑴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

⑵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2011·济宁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 ,表达了诗人的 之情。

11.(2011·江西省)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⑴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⑵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12.(2011·兰州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①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⑴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⑵“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13.(2011·台州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释】①落落:松高貌,稀疏或零落的样子。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盛的样子。

⑴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⑵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14.(2011·泸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⑴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⑵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15.(2011·宿迁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 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萋萋:草木茂

中考古诗文阅读(三)

16.(2011·菏泽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⑴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17.(2011·佛山市)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⑴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

⑵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18.(2011·南京)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②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卖酒的女子。②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1)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 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 , ”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

19.(2011·泰州市)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不 见

杜 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①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②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古诗读书诗句篇九
《读书诗句及解析 Microsoft Word 文档》

关于学习的古诗

1、选取段落: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闲居书事》

原文:〔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译文: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水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2、选取段落:〔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原文:〔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

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那样珍贵。

要不是道人过来逗趣开玩笑,

还在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中投入钻研呢。

3、选取段落: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原文: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4、选取段落:〔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原文:〔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5、选取段落:唐·杜甫《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原文:唐·杜甫《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不够完善的,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7、选取段落: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原文:〔唐〕韩愈《符读书城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关于品格的诗 选取段落: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翻译

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所以难以果腹;尽管它自命清高也好,含恨哀鸣也罢,这些都是徒劳的,终究不能摆脱生活的清贫,难饱的困境。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几近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依然是那样的苍翠,并不为蝉的哀鸣而悲伤萧疏,显得是那样的冷酷,没有一点一滴地同情。诗人在各地当幕僚,是一个官职卑下的小官,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人走到地里已没有地方落脚了。蝉的操守高洁正与我的廉正清贫相应。烦劳你蝉君最能让我警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也当坚持操守,玉洁冰清,这让我不免有了归乡的念头。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79180.html

    上一篇:后悔的好句

    下一篇:什么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