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情失落伤心的诗

| 内审师 |

【www.guakaob.com--内审师】

关于感情失落伤心的诗篇一
《情感诗句》

人有时可以欺骗世界,但人永远不能欺骗自己 发表日期:2011-06-14 人有时可以欺骗世界,但人永远不能欺骗自己。孤寂时,可以告诉世界,我很充实;痛苦时,可 以告诉世界, 我很快乐; 穷困时, 可以告诉世界, 我很富有。但是, 遇到真爱时, 不能告诉自己, 我不动心;...也许每个喜欢夜的人,心里都藏有沉重的故事 发表日期:2011-06-14 也许每个喜欢夜的人,心里都藏有沉重的故事,也许每个躲在黑暗中的人,都在默默地翻看着那 沉重的故事。伴随而来的孤独,流在黑暗中,流在心里,没有人看得见,也不会让别人看见。一 切,都不会有...是一个只生活在自己的角落的人。我不想走出去,我也不敢走出去 发表日期:2011-06-14 是一个只生活在自己的角落的人。我不想走出去,我也不敢走出去。我是一个外表坚强,内心懦 弱的人。我善感,我多愁,但在人前,我总是微笑,给人是一个知足的幸福的小女人。我学会了 善待别人,却...多事,不是我想,就能做到的。很多东西,不是我要,就能得到的 发表日期:2011-06-12 多事,不是我想,就能做到的。很多东西,不是我要,就能得到的。很多人,不是我留,就能留 住的。你就像指缝间的阳光,温暖,美好,却永远无法抓...为了别人的事忙得团团转,却没有获得相对的充实感 发表日期:2011-06-12 为了别人的事忙得团团转,却没有获得相对的充实感。甚至还有些被别人孤立排斥的不安。不过 可别因此而想以金钱上的请客来博取人心, 不然只会使自己破财而已。 独处时倒是相对自在多了, 没必要刻意...迷迷糊糊的就喜欢上一个人,这不是喜欢上这个人 发表日期:2011-06-07 迷迷糊糊的就喜欢上一个人, 这不是喜欢上这个人, 而是喜欢恋爱的感觉。 一个人对自己好一点, 就喜欢上了, 也不是真正的喜欢, 只是喜欢上这份好。 这时, 会把开心与否, 全部寄托在恋情上, 寄托在心...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旁人不该过多的去评判 发表日期:2011-06-07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旁人不该过多的去评判。很多事情本来就无所谓对与错,因为 我们每个人在看待同一件事情时的角度不同,情感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人都有追逐幸 福的向往,有...做一个有爱人的女孩,找一个爱人,你最后的男人 发表日期:2011-06-06 做一个有爱人的女孩,找一个爱人,你最后的男人,你爱的,爱你的,真心的。尊重你的选择, 看穿你的逞强,体贴你的孤单,保护你的自尊,心疼你的脆弱,善良、正直、有教养;不求帅气 多金,只愿有...

其实,我很累了,我习惯假装坚强,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所有 发表日期:2011-06-06 其实,我很累了,我习惯假装坚强,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所有,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怎么样。-----有时候我可以很开心的和每个人说话,可以很放肆的,可是却没有人知道,那不过是伪装,很刻 意的伪装...有多久忘了抬头看看天空的云。有多久忘了低头看看路边的花 发表日期:2011-06-06 有多久忘了抬头看看天空的云。有多久忘了低头看看路边的花。有多久忘了去想从前爱过的人, 偶尔触碰回忆却只剩无奈。有多久忘了给父母主动打个电话,关心他们。慢慢的,懒得改变。慢 慢的,懒得理...爱听的歌,是真的自己喜欢。还是谁喜欢,谁为你唱过 发表日期:2011-06-06 爱听的歌,是真的自己喜欢。还是谁喜欢,谁为你唱过,或是,和谁一人一个耳朵。爱吃的菜, 是真的自己喜欢,还是谁喜欢,为谁学做,或是,和谁一替一口尝过。看了电影哭了笑了,是真 的感触,还是...我们都对了还是错了,我们都爱了但是忘了 发表日期:2011-06-06 我们都对了还是错了,我们都爱了但是忘了。走的时候你哭了还是怎么了,我只是疼了但还是笑 了。我想引用一句被说过很多次的话,我生命中的温暖就这么多,全部给了你,叫我以后怎么再 对别人微笑。...当我在此时遇上他 发表日期:2011-06-06 当我在此时遇上他, 我以为我足够好了吗?当我在此时遇上他, 过了这么多年, 他应该有个她了, 那时年轻,曾经真挚的爱过,一直不舍,可是爱不会在原地等你,错过只能是错过。如果在此时 遇见你,只...我们都还年轻,多走几步路,多欣赏下沿途的风景 发表日期:2011-05-30 我们都还年轻,多走几步路,多欣赏下沿途的风景,不要急于抵达目的地而错过了流年里温暖的 人和物;趁我们都还年轻,多说些浪漫的话语,多做些幼稚的事情,不要嫌人笑话错过了生命中 最美好的片段...我就是我,如果受不了,就别走进我的世界 发表日期:2011-05-30 我就是我,如果受不了,就别走进我的世界。我不温柔、我脾气不好、 我容易生气、我容易吃 醋、我容易心痛、我容易胡思乱想、我很任性、我生气时不想说话、我开心了会一直傻笑、我受 委屈会放在心...亲爱的朋友,原谅我渐渐少去的问候 发表日期:2011-05-30 亲爱的朋友,原谅我渐渐少去的问候。有一种感情,不再浓烈,却一直存在。我们不能时时在身 边, 好像电话短信也没有了, 我们不能第一时间分享彼此的快乐与不快乐, 好像变的冷漠沉默了。 可是如果有...

这辈子,每个人心中都有过这么一个特别的朋友 发表日期:2011-05-30 这辈子,每个人心中都有过这么一个特别的朋友。一开始你不甘心只做朋友的,时间久了,突然 发现这样最好。你宁愿这样关心他(她),总好过你们在一起而有天会分手。你宁愿做他(她) 的朋友,彼此...想谈一场长久的恋爱,最好很长很长,最好可以把对方当成像家人一 发表日期:2011-05-30 想谈一场长久的恋爱, 最好很长很长, 最好可以把对方当成像家人一样, 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人。 彼此吵架怎么吵都不会提分手两个字,刚开始可能很热恋,后来可能很平淡也没关系,因为彼此 习惯彼此。...旅行是一种病。一旦感染了,你就再也无法摆脱 发表日期:2011-05-30 旅行是一种...那诗情画意的地方 发表日期:2011-05-29 乘着一叶扁舟,驶向我梦的远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有我想要的意境?...有的时候不要太计较,男人都有点粗枝大叶,忘了一件事,不代表 发表日期:2011-05-25 有的时候不要太计较,男人都有点粗枝大叶,忘了一件事,不代表他不爱你,别自己吓自己。在 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留点空间给自己,留点空间给对方,留点美好给距离。...只想放空自己,让烦恼随风飘去,走过熟悉地方,失落感涌了上来 发表日期:2011-05-25 只想放空自己, 让烦恼随风飘去, 走过熟悉地方, 失落感涌了上来, 原本以为已经忘了的事和人, 清晰的出现在脑海,就像从未忘记!走在热闹的人群中,显得那么的孤单,看着别人微笑,想着 何时自己才...我想做一个温暖的女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生活简单快乐 发表日期:2011-05-25 我想做一个温暖的女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生活简单快乐;我想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为生活添 一些阳光;我想做一个恬静的女子,可以在朋友低落时给予安慰。做一个女子,平凡但不平庸; 做一个女子,...明明人在线,明明想说话,还要学隐身 发表日期:2011-05-25 明明人在线,明明想说话,还要学隐身;明明很难过,明明很想哭,还要裂嘴笑;明明很孤单, 明明很害怕,还要一个人;明明想见面,明明很期待,还要去拒绝;明明心很乱,明明想人陪, 还要装沉默;...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快乐富足 发表日期:2011-05-25 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快乐富足。永远不要去评价别人是否幸福,即使 那个人看起来孤独无助。 幸福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你不是我, 怎知我走过的路, 心中的乐与苦。 ...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老是咳个不停 发表日期:2011-05-25 如果有一天, 你发现父母老是咳个不停; 如果有一天, 你发现父母过马路反应慢了; 如果有一天, 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出门;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脸上多了皱纹;如果有这么一天,说明父母真 的老了树欲...幸福就是重复。每天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通电话,旅行 发表日期:2011-05-25 幸福就是重复。每天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通电话,旅行,重复一个承诺和梦想,听他第二十八 次提起童年往事,每年的同一天和他庆祝生日,每年的情人节、圣诞节、除夕,也和他共度。甚 至连吵架也是...春天那么短,秋天也那么短,就像是人的生命和感觉 发表日期:2011-05-25 春天那么短,秋天也那么短,就像是人的生命和感觉,大半都给了冬夏。不要眷恋,因为它去了 还会再来,更不要埋怨,因为你终要懂得,常在的不叫做好景。...我不是不会对别人动心,是因为有了你,我没必要再对别人动心 发表日期:2011-05-24 我不是不会对别人动心,是因为有了你,我没必要再对别人动心;我不是不会爱上别人,是因为 有了你,我懂得拥有了爱情就别再暧昧;我不是碰不到更好的,是因为有了你,我不想再碰到更 好的。爱情可...遥远是个悲观的名词,它往往表示着不可抵达的意思 发表日期:1970-01-01 遥远是个悲观的名词,它往往表示着不可抵达的意思。有些地方不愿去或不能去,跟路程的远近 没有关联。曾经那么近,现在呢?...其实你很乖,懂得放肆之后适可而止 发表日期:2011-05-24 其实你很乖, 懂得放肆之后适可而止。 你并不愚笨, 有些事也可以做的很漂亮。 怯懦不是你的错, 只是外界太强势。 别每天把讨厌自己挂在嘴边,要知道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你喜欢了爱了,就 不许后悔,...每颗心里都有座空寂的城。城里装满了陈旧的泪水,陈旧的声音 发表日期:2011-05-24 每颗心里都有座空寂的城。城里装满了陈旧的泪水,陈旧的声音,陈旧的影子,陈旧的爱啊恨啊 心魔啊情种啊陈旧的生命最终编织出灰色的花。寂然的城门口,总有一匹孤单的白马,它代替所 有的离人与逝...我,不会问,不会提,难过了就一个人不停地走 发表日期:2011-05-24 我,不会问, 不会提, 难过了就一个人不停地走。 我, 不会吵,不会闹, 心痛了用沉默代替一切。 我,不会哭,不会笑,累了我就会消失一下。我知道,每条路都难走,我知道,那条路就注定了 要坎坷。我...有些书,不管何时何地,得闲时总有一再翻阅的 发表日期:2011-05-24

有些书,不管何时何地,得闲时总有一再翻阅的,而每一次的重读过程,不仅仅是心灵共鸣那样 的简单,另有所思,另有所悟,才是重读的愉悦感。...也许每个女人身边都放着这样一个人,你不是对他没有感情 发表日期:2011-05-20 也许每个女人身边都放着这样一个人,你不是对他没有感情,你不是没有想过嫁给他,偏偏他又 好像不是最好的,你不甘心,寻寻觅觅,要找一个比他好的人,仿佛这样才像活过一场,时日渐 远,回头再看...不是每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会相识,不是每个相识的人都让人牵挂 发表日期:2011-05-20 不是每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会相识,不是每个相识的人都让人牵挂。我们在今生,在那个地方,在 一转身时,忽然离对方很远,咫尺之隔,却是天涯。可是,我们都忘不了那份真挚的情。只是有 一段感情再也...我习惯假装坚强,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我不知道自己想怎样 发表日期:2011-05-20 我习惯假装坚强,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我不知道自己想怎样。有时候我很开心的和每个人说话, 很放肆的,可是却没有人知道,那不过是伪装,很刻意的伪装;我可以让自己很快乐很快乐,可 是却找不到快...平淡是生活的主线,精彩是人生的点缀 发表日期:2011-05-20 平淡是生活的主线, 精彩是人生的点缀。 我们无法回避现实的平凡, 更无须沉迷在对未来的幻想。 脱离现实的想象是没有生命力的,与其胆怯的逃避,不如勇敢地应对;与其消极地抵触,不如努 力地抗争。...人越长大,就越习惯压抑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再放声大哭放声大笑 发表日期:2011-05-20 人越长大, 就越习惯压抑内心的真实感受, 不再放声大哭放声大笑, 什么都只是淡淡的点到为止。 好像越来越没有什么事,可以伤心到落泪,再也找不出,释放伤感的出口。如果有时间有机会自 由的哭,总...你忙,忘了我需要人陪;你忙,忘了我会寂寞 发表日期:2011-05-20 你忙,忘了我需要人陪;你忙,忘了我会寂寞;你忙,忘了我在等你电话;你忙,忘了你对我的 承诺。但你知不知道,爱情不是等你有空的时候,再去珍惜的。 爱情是点点滴滴的积累,一点 一滴,慢慢珍...我们长大了,就别那么任性。要学着懂事了,不要总让父母担心 发表日期:2011-05-20 我们长大了,就别那么任性。要学着懂事了,不要总让父母担心;我们长大了,就别什么事都闷 在心里。真的有什么伤心事,就和朋友讲讲;我们长大了,要学会关心人。不要任何事都要叫别 人干;真的,...再次告诉那些情绪低迷,对生活没希望的朋友 发表日期:2011-05-20

关于感情失落伤心的诗篇二
《情绪的高涨与诗美的失落_郭沫若诗歌创作得失谈》

第5卷第2期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5 No.22003年5月        JournalofWuy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May,2003

情绪的高涨与诗美的失落

———郭沫若诗歌创作得失谈

李征宙

(浙江丽水师范专科学校,浙江 丽水 323400)

  摘要: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自由体诗歌的出现,一举结束了早期新诗文白参半的稚拙局面。在具体的创作

中,郭沫若主张“形式的绝端自由”、“感情绝端的流露”,其结果是在获得一种“狂暴的技巧”的同时也失去了诗歌现代性的深层表现的朦胧美。探寻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得与失,对当今日益衰微的新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郭沫若;诗歌;主情说;得失

中图分类号:I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13(2003)02-0043-04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新诗创作史上所作的贡献尤

其是在新诗形式解放方面的贡献是人所共知的。朱自清曾明确指出,五四新诗革命与近代“诗界革命”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新诗从诗体解放下

[1][P2]

手。”而导致诗体空前大解放的第一人,郭沫若。

众所周知,从放的历史胜利。容与旧的诗词的传统形式之间的矛盾。胡适、刘半农、刘大白等人首先冲破了文言和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尝试着用白话写作自由体诗。胡适在《谈新诗》一文里,明确指出“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又说“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新

[2][P183]

文学的文体是自由的,是不拘格律的”,早期白话诗人的写作实践,证明了白话可以写诗,他们是勇敢的旧形式的破坏者。但遗憾的是,那时胡适对诗的性质和特征的认识有着其片面的地方。例如,他把新诗的革命仅仅看成是语言形式的革命,以为只要明白如话就是新诗,而不大注意诗的美学特征和创作规律。因此,他把散文分行甚至是“罗罗唆唆的讲学语录”,也当成了新诗。有人曾做过这么一项统计,在20世纪20年代的头两年,报刊上发表了新诗近一万首,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艺术粗糙的散文分行之作,缺乏诗味甚至根本没有诗味。

①收稿日期:2003-02-19

暂尝试之后,,,主张

[1][P4]

,不过在诗论和创作实,郭沫若又远远超过了胡适等人。郭沫若认为“诗是我们心中的诗意诗境之纯真的表现,生命源泉中流出来的Strain(诗歌),心琴上弹出来的Melody(曲调)”,无论是新体的或旧体的,今人的或古人的,我国的或外国的诗作,“凡是生之颤动,灵的喊叫,那便是真诗,好诗;便是我们人类欢的

[3][P233]

源泉,陶醉的美酿,慰安的天国”。郭沫若强调诗意的纯真,感情的美化,的确是揭示了诗的真谛。他的自由体诗充满了火山爆发般的反抗精神,集中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闻一多先生为此称赞郭沫若“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歌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精神———二十世纪的时代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

[4][P351]

《女神》真不愧为时代的一个肖子。”

公平而论,郭沫若在“五四”时期的诗体大解放中,冲破了一切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并身体力行地创作出了被称为时代号角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它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美学原则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达到五四时期中国新诗主潮的顶峰,为中国新诗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其成就是前无古人的。然而,

),男,浙江松阳人,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作者简介:李征宙(1965—

・44・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一个历史事实又为研究者们所公认:郭沫若自《女

神》开始,诗歌在先天上就缺乏一种诗美的质素,以后的诗歌在艺术上更是呈现了一种倒退的走向。到了《星空》则已经没有当年的“浪漫的、蓬勃

[5]

的、汹涌的、雄浑的热情”,缺乏撼人的艺术光彩。以后的几本诗集,从艺术上看更是每况愈下。甚至郭沫若本人也认为《前茅》可以值得提起的“就只在有左倾的意识一点”,《恢复》“不免有浓厚

[6][P42]

的感伤情绪”,艺术上也“没有多大价值”。那本由四十二首爱情诗组成的诗集《瓶》,不过是诗人“过去的恋情的痕迹”的一点“纪念”,[7][P271]艺术上没有新的突破,至于写在留居日本十年和归国投身抗战时期的《战声集》、《蜩螗集》,概念式的呼喊淹没了诗美的特质,一直到解放后真正好的诗也是屈指可数。因此,连诗人自己也不得不带着自嘲的口吻承认:郭老郭老,诗多好的少。要探究造成郭沫若诗歌创作步入疲乏与困顿的根本原因我认为仍要从郭沫若本身的诗歌创作理论为切入口。

郭沫若诗歌理论的核心是“主情说”。他曾在《革命与文学》中提出[8][P33]

终于感情的”在抒情。,自由诗、的束缚,破除一切已成的形式,而专挹诗的神髓以

立言”的封建诗歌和文艺,对那些空虚颓废、无病呻吟的苍白之作,都是有力的批判和否定。但在另一方面,由于诗人热情奔放,对感情的倾泻不加节制,任它天马行空,一气呵行,使得其许多诗作流于粗率,雄浑有余,意境不远,一览无余,显得单调乏味。周扬曾经评论郭沫若的诗歌说“你不用惋惜你在他诗中不免要遇到的粗率和单调,他在掌握内在的旋律、内在音节上所显示出来的天才将会弥

[13][P42]

补你一切。”要是这种粗率和单调只是指情绪的旋律和音节,那诗人的天才的确弥补了这个缺陷;但在此地我指的却是诗的内容、诗的意境。由于诗人有时兴之所至,感情迸发,求其痛快,不加调节,不少诗作缺少深远的意境,这不仅是诗人才华过于显露的结果,主要原因还在于没有饱满的生活血肉,感情像流星似的飞驰,譬如《晨安》一诗,;一口气呼出28个“,,,在《海外归鸿》一诗中郭沫若是这样呼喊着:“我和你别离了百日有奇,又来在你的门前来往;我禁不着我的泪浪滔滔,我禁不着我的情涛激涨。”这里的“泪浪滔滔”显然是形容过度,夸张失实,徐志摩在胡适创办的《努力周报》第51期上发表了《杂记・坏诗,假诗,形似诗》一文对此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我记得有一首新诗,题目好像是重访他数月前的故居,那位诗人摩按他从前的卧榻书桌,看看窗外的云光水色,不觉大大的动了伤感,他就禁不住……泪浪滔滔。固然做诗的人,多少不免感情作用,诗人的眼泪比女人的眼泪更不值钱,但每次流泪至少总得有个相当的缘由。踹死了一个蚂蚁,也不失为一个伤心的理由。现在我们这位诗人回到他三月前的故寓,这三月内也并不曾经过重大变迁,他就使感情强烈,就使眼泪‘富余’,也何至于像海浪一样的滔滔而来!……总之形容哭泪的字类尽有,比之泉涌比之雨骤,都还在情理之中,但谁能想像个泪浪滔滔呢?”这真是一语中的,击中肯綮。遗憾的是,郭沫若在当时不仅没有对自身的缺点加以认真审视,反而认为是徐志摩在有意抬杠,从此绝断了彼此的友谊。郭沫若的“主情说”还使得他过分注重情感的热力在诗歌创造中精神传达的作用,从而忽视了美感的传达作用。譬如《女神》一诗所体现的便是郭沫若崇尚的美学原则:“以情感人”的绝妙代表。

便于其自然流露的一种表示”。又说“情绪的律吕,情绪的色彩便是诗。诗的文字便是情绪自身的表

)我看要到这体相现。(不是用人力去表示情绪的。

[3][P243]

一如的境地时,才有真诗、好诗出现。”在谈到创作实践时说:“我作起诗来,也任一己的冲动在那里跳跃,我在一有冲动的时期,就好象一匹奔马。”“……每每有诗的发作袭来,就好象生了热病一样,使我作寒冷,使我提走笔来战栗着有时候写

[9][P203]

不成字。”而且郭沫若是这样说明诗的创作心理的:“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我想诗人底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如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底印象都涵映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翻波涌浪起来,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着在里面。这风便是所谓直觉、灵感,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涨的情调。这活动

[12][P238]

着的印象便是徂徕着的想象。”基于这种“感情的自然流露”的“唯情”主张,一方面,使得郭沫若诗歌创作在“五四”狂飙突进时代,对于那些虚伪欺骗、矫揉造作,所谓“文以载道”、“代圣贤

第5卷第2期            李征宙:情绪的高涨与诗美的失落・45・

他首先注意的是情感的真而不是传达感情手段的美。诚然如沈从文批评的:“他沈默的努力,永不放弃那英雄主义者的雄强自信”,“他那同情的线是

[11][P311]

为思想而牵,不是为艺术而牵的。”郭沫若在《女神》序诗中表白的是整个作品产生之后与读者艺术创造的“自我失控”。诗人通过屈原之口说,他尊奉的是自由的表现自己的原则:“我有血总要流,有火总要喷,不论在任何方面,我都想驰聘。”(《湘累》)他又形象地描述自己创作激情到来时是怎样的发热发冷,战栗得不能自己。《凤凰涅般、木》

寻求的衔接点是脉搏“振动数”的相同与心灵“燃《天狗》、《站在地球边上放号》、《晨安》、《匪徒颂》

烧点”的一致,诗人渴望最大的审美效应就是拨动等充满“男性的粗暴”的诗篇,就是这种情感战栗青年的心弦,点燃青年的智光。属于艺术审美的更时的产物。一种美的创造的原则当然与诗人自身气多追求则是没有的了,这就使得《女神》的美变得质、性格有关。郭沫若自认为是一个偏于主观而又残缺不齐,或者说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湘累》富于冲动性的人,“我便作起诗来,也任我一己的一诗中诗人更是集中笔力表白了他的这种诗歌美学的价值观。听到娥皇女英在水中传来的悲切的歌声,三个人有一段对话很值得我们玩味。

屈原 哦,好悲切的歌词!唱得我也流起泪来了。流吧!流吧!我生命底泉水呀!你一流了

出来,好象把我全身的热火都浇息了的一样。我感觉着我少年时分,炎天热日之中,在长江里面游泳着一样快活。你这不可思议的内在的灵泉,你又把我复活转来了。哦,我的姐姐!你也在哭吗?吗?女须 呢!屈原 不然,不然,我不相信人们底歌声有那样泪晶一样地莹澈。

老翁 这便是娥皇、女英底哀歌了,这歌儿似乎还长,我在湖中生活了这么一辈子,听了不知道有多少次。我虽不知道是些什么意思,但是我听了总也不知不觉地要流下泪来。屈原 能够流泪的人,总是好人。能够使人流泪的诗,总是好诗。诗之感人有这么深切,我如今才知道诗歌底真价了。……郭沫若这段“夫子自道”,清楚地说明他诗歌审美价值的核心是以情动人,和他的诗论的核心“主情说”是完全相吻合的。这情的确是来自郭沫若生命的泉底,它以自身的热火使泉水沸腾,然后再去点燃别人的热血。这即是歌德讲的“灵魂热”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浪漫主义诗人的光荣就在于他内心燃烧着最热烈、最激昂的感情,用烈焰烧光

[12][P179-180]

了一切坚固的形式,形象和思想”,诗歌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感人的“深切”。显而易见,诗人在这里是非常重视诗歌创造主体的作用。但是郭沫若重视感情的热超过了关注传达的美,感情喷发的随意性超过了表现方式的选择性,造成了一种

冲动在那里跳跃。我在一有冲动的时候,就好像一匹野马,我在冲动窒息了的时候,又好像只死了的

[13][P128]

河豚。”但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诗人是应该懂得怎样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在创作中的作用的。郭沫若在崇尚一种艺术原则时表现了失控的状态,缺乏艺术的节制和选,沈从文为此,而不

[4][P312]

。闻一多也说他不曾选择”,而“选择是创造艺术底程序

[14][P363]中最紧要的一层手续”,得到的便是情感传达的自然,丧失的却是情感传达中的美感作用。

此外,这种“自我失控”后产生的诗篇就表现了一种情感宣泄与艺术表现的不平衡性。《凤凰涅般木》就是在战栗中奋笔疾书,结果就出现了连作者

后来都感到是空洞而泛滥的歌唱。《晨安》一口气道出了28个“晨安”,虽然增强了诗歌的浪漫主义气势,其中一些诗句也经过想象锤炼而得到了升华,如“情热一样燃烧着的海山呀”,“梳人灵魂的晨风呀”,“我冻结的北方的黄河呀!黄河呀!我望你胸中的冰块早早融化呀!”等等,但是由于感情的过分放纵,读起来总有一种单调感,诗中许多句式也如散文式的直呼,没有诗的提炼,诗句缺少诗美的质素。《浴海》、《笔立山头展望》、《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匪徒颂》等诗篇均有这个毛病。朱湘为此曾经批评郭沫若的诗歌“对于艺术是很忽略

[15][P365]

的”,传达感情具有“单调的结构的倾向”。譬如《天狗》全诗分29行,出现了29个“我”,表述结构基本是“我是什么”、“我做什么”、“我怎样了”,古板单一,毫无变化,整篇诗文呈现了创造主体与被创造的艺术完全等同的命题。试看“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一类的诗句,这里创造主体的我和被创造的客体的我———即艺术中的自我形象之间的距离几乎等于零。生活原型语言与艺

・46・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1980.

[3]郭沫若.论诗三札-郭沫若论创作[M].上海:上海

术创造的语言之间的差异或空白被忽略到了乌有的

程度。难怪宗白华说郭沫若的诗歌“简单固定了

[16][P26]

些,欠流动曲折”,后人则干脆用“空虚”或“空洞”来批评郭沫若,附以解释就是他的作品

[11][P312]

“缺乏内含的力”。郭沫若的诗歌完全是激情的产物,也即感情的自然流露,也正因他具有着奔腾的想象和澎湃的激情,进而才形成了他诗歌构思的峻伟、夸张的奇特和色彩的瑰丽。毋庸讳言,郭沫若在诗歌创作强调“形式的绝端自由”和“感情的绝端流露”使其作品出现了散文化、平板化的倾向,在获得一种“狂暴的技巧”美的同时,失去了对诗歌现代性的深层表现的朦胧美的追求;在完成了打破旧镣铐建立新生的自由诗的任务同时,却没有肩负起诗歌表达方式走向更美的变革的责任。诗人的美学意识还未能进入一个新的大门就徘徊止步了。为此,我认为探寻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得与失,对当今日益衰微的新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朱自清.[:上

文艺出版社,1983.

[4]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女神之时代精神(卷三)

[M].

北京:三联书店,1982.

[5]穆木天.郭沫若的诗歌[J].文学,1937,8(1).[6]郭沫若.郭沫若专集・郭沫若诗作谈(卷一)[M].四

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7]郭沫若.郭沫若文集・郁达夫〈瓶〉附记(卷一)[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8]郭沫若.郭沫若论创作・革命文学[M].上海:上海文

艺出版社,1983.

[9]郭沫若.郭沫若论创作・创造十年[M].上海:上海文

艺出版社,1983.

[10]楼栖.论郭沫若的诗[J].文学研究,1957,(2).[11]沈从文.沈从文选集・论郭沫若(卷五)[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12]勃兰兑斯.[M].北京:人民文

,)[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闻一多全集・女神之地方色彩(卷三)[M].

北京:三联书店,1982.

[15]朱湘.中书集・郭君沫若的诗[M].上海:上海生活

海文艺出版社,[2]胡适.谈新诗[A].建设理论[Z].

书店,1934.

[16]宗白华等.三叶集[C].上海:亚东书局,1920.

TheRiseofEmotionsandtheLossofPoeticBeauty

———AnexplorationintothesuccessesandfailuresinGuoMoruo’spoeticcreation

LI Zheng-zhou

(ZhejiangLishuiNormalCollege,Lishui323400,China)

Abstract:TheappearanceofromanticfreestylepoetryrepresentedbyGuoMoruoputanendtotheimmatureandclumsysituationoftheearlynew-stylepoetry’shalfliteraryandhalfvernaculardiction.Inhisownpoeticcreation,GuoMoruoadvocatedex2tremefreedomofformandcompleterevelationofone’sfeelings.Asaresult,helostthehazybeautyofpoetry’smodernisticin-depthexpressionwhileachievingaviolentskill.Anexplorationof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GuoMoruo’spoeticcre2ationhasfar-reachinghistoricalandrealisticsignificanceforthedevelopmentofnew-stylepoetrywhichisonthedecline.Keywords:GuoMoruo;new-stylepoetry;theviewthatthefunctionofpoetryistorevealone’sfeelings;advantagesanddis2advantage

[责任编辑 李 明]

关于感情失落伤心的诗篇三
《诗歌的情感》

关于感情失落伤心的诗篇四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关于感情失落伤心的诗篇五
《诗鉴感情》

关于感情失落伤心的诗篇六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 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诗作颇多,其中以其二百多首感伤诗最为出色。感伤诗的分类尚存争议,但就其感伤诗而言,其实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事物牵于外”和“情理动于内”两类,作为“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的感伤诗,白居易的真实感触和心态多是通过这类诗歌来展现给读者的。其主题有的写仕宦生涯的拘束和失落感,有的写人生经历的孤独和无常感,有的写孤苦多病的深刻体会,有的则写对自然人事规律的清醒认识和矛盾心态,体现出以儒、释、道三者一体著称的白居易真实的心路历程。 作为白居易诗歌中较有诗味诗意的感伤诗,其艺术特色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流露上,都切近他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白居易的感伤诗中始终贯注着他的真情实感,所以大多是“以我观物”的“有我之境”,不是理智、客观、冷静的俯视自己,而是感性的、情绪化的融入了自己的身心。正因为此,他的诗歌才具有一种感染人的力量。

[关键词] 白居易;感伤诗; 明白晓畅; 情景交融; 淡雅清婉

On BAI Ju-yi's sentimental Poems

(College of Literatur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wu,730070)

[Abstract] a great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poems by Bai Ju-yi quite a lot, which with its more than 200 sentimental poem best, sentimental poetry classification is controversial, but the sentimental poetry, in fact, can be summed up as " things hold outside" and " reason to " two categories, as " of encounter in shape with chants of " sentimental poems, Bai Ju-yi's true feelings and the attitude of many by this kind of poetry to show readers. The theme of writing and some official career management and sense of loss, some write life experience of loneliness and sense of impermanence, some write alone sickly profound experience, some writing on natural personnel law awareness and contradictory mentality, reflect the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the three one is Bai Ju-yi true journey. As in Bai Ju-yi's poems are more poetic flavor poetic sentimental poetry,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content selection, language expression, emotions, are close to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inner world. The Bai Ju-yi's theory of poetry in his sentimental poetry always give his one's real feelings, so most is " I view things " "me state ", is not rational, objective, calm

down myself, but perceptual, emotional into my body and mind. Because of this, his poetry has an infection of human strength.

[Key words]:Bai Ju-yi;sentimental poetry;lucid elegant;scenes

对于白居易的感伤诗,前代学者的研究总括起来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让其置身于源远流长的感伤文学的长河中去考察,自宋玉的《九辩》到潘岳、江淹、庾信再到白居易、李商隐最后到纳兰性德、黄仲则等都纳入了“感伤—言情”这一传统,是人们一贯的探讨方向;另一种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传统分类于现在的西方严格意义上的逻辑分类存在争议。但就白居易感伤诗独立出来而与其他诗人或其他诗类比较研究的相对较少,其实白居易的感伤诗除此之外还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与他的讽谕诗的“意在言外”的特点有着明显区别,其感伤诗已经摆脱了自初唐以来功利化的倾向,开始转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身世的感叹和对短暂生命的无奈,表现领域开始转向人的内心情感世界的抒发。这些诗或格调凄迷,或思绪辗转反侧,诗句质朴通俗,简易精致,有些长诗凄美的风格更是无往不收,呈现出了阴柔清婉、落寞感伤的诗调。白居易的感伤诗无论从字到句,从用韵到章法的巧妙运用都相当娴熟,为当时及后来诗歌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贡献毋庸置疑的。

一、白居易感伤诗的分类及主题

(一)感伤诗的分类

白居易感伤诗的命名来源于他的《与元九书》“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谓之感伤诗。”由此可将其感伤诗题材分为“牵于外”的感伤诗和“动于内”的感伤诗两类,前者意在感物道情,又可分为“牵于事”和“牵于物”两类,后者旨在人生感慨,又分为“动于情”和“动于理”两类。在白居易所创作的二百零一首感伤诗中,数量最多的是“动于情”的题材,这也正说明了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的诗人气质,同时也说明感伤诗是偏重抒发内心感情的诗。这种感伤情绪始终充溢

于白居易诗歌创作的生涯当中,几乎覆盖了其诗作大半。其它如讽谕诗、闲适诗及杂律诗虽是白居易的重要诗作,但还不能说是其代表作品。在当时及后世,使他享受盛名的流行作品是以《长恨歌》、《琵琶行》等为代表的感伤诗。

(二)感伤诗的主题

1、拘束和失落——抒写宦海沉浮

白居易的仕宦生涯中的拘束和失落感,即“承家”与“事国”的理想在现实面前都是不能如愿的,这使白居易充满了失落和无奈。最典型的如《五古·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写出了他在宦海变幻无常的命运下抱负难以实现,失落的情绪和无奈选择“中隐”的生活方式的被动状态。再如“身为三品官,年已五十八。”“早晚重来游,心期罢官后。”“不知明日休官后,逐我东山去是谁?”等诗句,都流露出了宦海沉浮下的失落感。还有许多诗篇如《杂曲歌辞悲哉行》、《自问》、《食饱》等诗中显现出的往往是追求自由、向往退隐,在现实中处处感到受压抑、受拘束的心情。

2、孤独与无常——抒发人生苦短

白居易自幼孤苦多病,使得他对人生苦短有着深刻体会,感伤诗中有一大部分写自己的孤苦人生,如“病知心力减,老觉光阴速”,“头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肘痹宜生柳,头旋剧转蓬。恬然不动处,虚白在胸中。”“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等诗句看见白居易体弱多病,再加远离家园亲人的贬地岁月,失亲离友更促成了他感伤诗中孤独和无常感。比如《五律·唤笙歌》:“露坠委花槿,风吹败叶荷。老心欢乐少,秋眼感伤多。芳岁今如此,衰翁可奈何。犹应不如醉,试遣唤笙歌。”诗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用“老心”、“秋眼”和“衰翁”三个词对衰老的无奈和感伤,种种景象都散发出孤凄的氛围,透露出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

3、清醒与矛盾——抒发天命难违

白居易诗中处处流露出哲理的思考,然而与此同时,他又为之忧伤、感慨,这样两种看似矛盾的心态一直伴随着他。比如《寄黔州马常侍》“闲看双节信为贵,乐饮一杯谁与同。可惜风情与心力,五年抛掷在黔中。”再如“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皆怀王佐道,不践陪臣秩。自古无奈何,命为时所屈。”“坐愁今夜醒,其奈秋怀何。”等诗句中的“无奈”、“醒”、“屈”、“可惜”和“志”的字词,最能看出作者清醒后的理性思考,但是自己清醒的认识面对眼前的一切都只能无能为力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天命难违的哲理思考。

二、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特色

(一)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唐宋诗醇》评:“香山居士,古体多以铺叙畅达见长,短篇间以含蓄蕴藉生姿。”。白居易的感伤诗有的是长篇歌行,有的是短篇。部分短篇通过有限的语言营造意境,以简约的笔墨勾勒景物并熔铸主观的意绪,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效果。“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真景物,即目之所触、心之所及的景象,要求绘景逼肖自然,真感情,即对人生真切体验的情感。感伤诗的意境是通过秋天萧索之景与孤苦心境的遇合而产生的,将真切的人生体验圆融在眼前的兴象之中,创造出凄清空明的诗境。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四溟诗话》),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白居易对诗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物我同一,浑然融成一片,诗人巧妙的让世界万物具有了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的表现。例如《秋江送客》:

秋鸿次第过,哀猿朝夕闻。是日孤舟客,此地亦离群。

濛濛润衣雨,漠漠冒帆云。不醉浔阳酒,烟波愁杀人。

诗中通过秋鸿、哀猿、孤舟、蒙蒙细雨、漠漠浮云汇聚成一幅悲凉

的画面,令人愁绝,情调悲切。全诗皆为景语,情寓景中,无一字写愁情,然愁情尽露,才赡思新,得意处辄题,妙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

明代江进之《雪涛小书》中说:“诗之境界,到白公不知开扩多少。”白居易善于使用多种化境技巧,如拟人、用典、比喻、练句、白描等,开掘出更为新颖的诗境,写得含蓄蕴藉,韵味醇厚。如他的长篇七言歌行《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

关于感情失落伤心的诗篇七
《第三节 鉴赏古诗词的情感》

第三节 鉴赏古诗词的情感

复习要点:1情感类型 2抒情方式 3情景关系4答题要领

复习过程:

一课前一练:比较下列两首词所表达感情的不同。

[甲]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乙]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答:[甲]词作者传为李白,从诗中意象看,体现了博大的盛唐气象,同时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但仔细体味那幽怨的箫声、秦楼的冷月及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又无不给人一种惆怅空寂的伤怀之痛。[乙]词作者是伟人毛泽东,从凛冽的西风、雁叫的长空、如铁的雄关、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中,分明感到词中所抒发的是红军战士那种昂扬、悲壮、豪迈之情。两词结尾均具博大苍凉之气,但前者略显伤感,后者则透露出昂扬豪迈的英雄气概。

二:(一)考点分析:感情之于诗,如血液之于人体,如水分之于花草,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就应当从诗歌的意象出发,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王安石的《梅花》,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讲解: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寓情于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是远处望到和听到的;“渔火”、渔民的“愁眠”、“寒山寺”、“钟声”、“客船”是近处看到和听到的,由这些景物和声音构成了一幅暮秋季节凄凉、冷落的夜景。面对这幅夜景,必然勾起诗人飘泊他乡的孤愁情怀。再比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表面上咏物,实际上言志。王安石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宋神宗时,任为宰相,积极推行新法,但遭到守旧派的反对,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后来,被迫离职回到江宁,但仍不屈服于腐朽的压迫。这首诗是他借咏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品格的。还比如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是一首记事诗,江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不知道渔民是冒着风流去捕捞的,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后两句的意思作者没有明说,而是令“江上往来人”去看捕鱼的险景。看到一叶小舟颠簸在大风浪里,一会儿被送上浪峰,一会儿又陷入波谷的惊险场面,自然会懂得“吃鱼容易,捕鱼难”的道理。诗中反映了渔民生活的艰险和作者对渔民的同情。

(二)高考再现:

※湖北卷]16.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

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1)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 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4分) ※[浙江卷]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三知识积累:

【一】知识卡片: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 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B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D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 建功报国

A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B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C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D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E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F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G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 思乡怀人

A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D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生活杂感

A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B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C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D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E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F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长亭送别

A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请列举古诗词中常形容情感特点的双音词:

痛楚-激愤-伤感-悲观-失落-凄凉-幽怨-郁闷-忧愁-孤独

愉悦-欣喜-恬淡-闲适-悠闲-激昂-乐观-豁达-仰慕-奔放

【二】知识提要:古诗词的抒情方法

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即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由作者直接对有关的人、事、物、景等表明爱憎态度。

古代诗歌中绝大多数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寓情与景,寓情于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四:鉴赏古诗词情感的方法:(体会下列诗词的情感)

例1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唐长庆年间,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白居易谙尽朝廷的滋味,自求出京外任。这首诗就大约写在诗人奔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根据注释可以分析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既然诗人已经熟悉并厌倦了朝廷的生活,不希望自己被卷进尔虞我诈、扑朔迷离的政治风云中,他出外任职,实质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在争取一种自由和解脱,当他看到这一幕幕难得的美景时,心中的喜悦之情就不言而喻了。只要结合背景,对诗句稍作鉴赏便可知道这种感情基调是喜悦的。

方法总结一:知背景,理清诗人的心路历程。诗人的每一首诗都可以折射出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自身的人生背景,从而看出诗人的心路历程。诗人也有失意与得意、得志与不得志的时候,所以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风格也有所不同。李白所处盛唐,所以以豪放居多,杜甫处在唐朝走向衰败的时代,战争频繁,所以杜诗大多表现出对战争与朝廷政治的揭露以及对自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思索、担忧,显得沉郁。苏轼是豪放词宗,但他回想起自己的亡妻时,也难免有无限的伤感,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鉴赏诗歌,对诗人的创作背景应该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才可以快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例2.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柏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娇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标题就告诉我们这首诗在写物,从诗歌内容上看,整首诗都是对孤桐的描写,然而诗人正是通过写孤桐的高大茂盛,干直虚心,越老越坚硬,最终被百姓做“五弦琴”表达出自己的追求:正直高大,虚心踏实,穷且弥坚,甘愿牺牲。所以这应该是一首咏物诗。

方法总结二:知类型,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不同类型的诗歌传达的情感类型也是不一致的,表现的思想态度也有所不同。从内容上看,古诗可以分为离别诗、咏物诗、咏史诗(怀古诗)、边塞诗、闺怨诗、羁旅诗等。送别诗传达的惜别之情,一般表现的是诗人对亲人朋友情人的不舍、思念或劝勉;咏史诗表现的是怀古之情,诗人往往是吊古伤今,或借古讽今,或写昔盛今衰、或抒怀才不遇;写景诗往往是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边塞诗常常传达爱国情、思乡情,表现诗人建功立业、奋勇报国的理想;羁旅诗则写出诗人绵绵的乡愁或不得志的情怀。

例3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诗题能明人“望”心“怅”;首句“孤云”和“归鸟”相对;第二联两句“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既已明其旨,——我们由此可以对整首诗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诗表现了一个孤寂游子的思乡之情

例4 鲁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诗人所写之物及其特征:山—千、高、低;峰—好、随处改;径—幽;霜—落;熊—升(爬)树;林—空;鹿—饮溪(水);鸡—云(天)外一声鸣;诗还有关键性诗句:“适与野情惬”。闲适美好的自然景物与诗人悠然恬静的情趣浑然一体。

方法总结三:抓住能体现诗人情感及诗歌整体意义的形象,如人以及人的行动,物以及物的特征。

例5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首句宣室“求贤”,目的既明,“贾生”有“才”,目标已现。“可怜”意转失望,结果是“不问苍生问鬼神”。由此我们对整首诗的内容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

叹婉英雄无用武之地;统治者对人才不过如此。

例6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题“望月”而“怀远”,主旨隐约可见;古人常以“明月”寄相思之情,首联相思之情浓盈;颔联“情人”已明“相思”对象;尾联“佳期”乃“梦”,因此,诗意已明:

即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在月下对情人的缱绻情思。

方法总结四: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及诗歌整体意义的字句

例7 四时田园杂兴一首 范成大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诗题“田园”已明所写对象是“农民”。由“采菱辛苦”、“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可感知农民的辛酸与苦难;“湖面收租”使人感知农民的辛酸与苦难的原因。由此可知:

诗表现了农民的辛酸与苦难,揭露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无情盘剥。

方法总结五:抓主要人事

例8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关于感情失落伤心的诗篇八
《诗歌情感分类》

关于感情失落伤心的诗篇九
《古代诗歌鉴赏——思想感情》

关于感情失落伤心的诗篇十
《陆游诗词里的爱情》

陆游诗词中的爱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文坛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大部分诗词雄浑豪

放,宏丽遒劲。但是他个人也有儿女之情的一面,诗词往往缠绵悱恻、哀婉动人。陆游在很多诗词中深刻记载了与结发妻子唐琬的爱情悲剧。陆游于二十岁时与母舅唐诚之女唐琬结为琴瑟之好,婚后伉俪情深,但陆母并不喜欢儿媳,终

至迫使他们在婚后三年左右离异。后来唐琬改嫁同郡赵士程,陆游也续娶王氏。

后来陆游回到家乡绍兴闲居,一天陆游独自一人到沈园去消愁散闷,在园

中与前妻蓦然相遇。唐琬遣仆送去黄封酒、果馔以致意。陆游面对此情此景,怅然久之,挥笔在园壁上题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首《钗头凤》,是一篇令人悲愤神伤的佳作,诗人在这首词里抒发了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后来唐琬见到了这首词,牵动了自己的心扉,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不久之后,唐琬竟因愁怨而香消玉殒。从此以后,沈园也就成了陆游爱情

生活的伤心地、留恋地、触景生情地。伤心,因为这里过去美好的的一切如今

已不复存在,留恋是因为曾经的美好历历在目,触景生情更是让诗人不能自已。

陆游平生爱情诗并不多,但其情思细腻,饱含深情,从中可窥大诗人陆游

真实内心,百转千回,让人不禁怦然心动。诗人除了驰骋沙场,其真性情的另一面,更加耐人寻味。 陆游爱情诗,体现伟大爱国诗人丰富精神世界。诗人的爱情是那样刻骨铭心,让人低徊不已。 他晚年时又一次到沈园,写下了两首悲伤的怀人诗: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尤吊遗踪一泫然。”

第一首回忆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笔墨之间。第二首写诗人对爱

情的坚贞不渝。第一首的首联写空冷之景,颔联写空寞之感,颈联写空虚之情,尾联写空无之念。这时陆游已经两鬓斑白,想起伤心的往事,却因生死殊途,无法诉说。沈园诗壁犹在,而人已久逝,令人伤情。他至死也无法忘记妻子,心灵上的创伤始终无法平复。

为什么爱会如此深沉,以致在唐琬去世多年以后,诗人还会悲戚地吟出如

此惹人断肠的诗句。诗的开头斜阳和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情调中,诗人

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连池台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池台。“伤

心桥”则是诗人意念的幻化,桥本是不会有感情的,但在悲伤失落的诗人眼中,桥是伤心的桥。在生死两相隔的现实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亦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但是

割不断的一线情思牵引他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这时的沈园,池台非旧,老柳凋残,那曾映照唐琬身影的桥下水波虽然依旧碧绿,唐琬却已“梦断香消四十年”了。古稀之年的老诗人面对夕阳,听着悲凉的画角声,想到自己也将化为尘土,不禁泫然泪下。柳老不吹绵,柳树已老,不再飞絮,饱含着诗人爱与恨以及悔的复杂感情。

时间没有冲淡陆游对唐婉的思恋,颠簸流离中也没有忘记唐婉,间消磨 了

人间万事,却总也消磨不掉诗人的情思 。诗人八十四岁的时候,生命中最后一次来到沈园,写下《春游》诗,他对对唐婉的深情,至死难忘:“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沈园和当年一样鲜花绽放,如同美丽的彩锦,可是曾经深爱的美人已经早已离去,岁月匆匆流过,爱情那么短暂,连梦中也不能拥有。一段悲悲喜喜的爱情生活,一直

萦绕诗人心头,直至自己也归于尘土,让人不得不佩服这种爱情的伟大与坚韧。

造成陆游爱情悲剧的原因首先是封建社会父母之命的不可违背。在古代封

建社会中,儿女的婚姻大事均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陆游的爱情悲剧是由所谓的“父母之命” 直接造成的。陆游是在陆母的威逼下与唐婉离异的,期间的无奈与痛苦不言而喻。而唐婉也是遵从父命再嫁赵士诚。父母之命大于一切,若不从,便不孝。陆游在爱妻与父母之间最后选择了否者,这个选择让他在孝

义面前放弃了爱情,也由此抱憾终身。再者因为封建社会追名逐利的间接摧残。陆、唐两人成婚后,陆游便暂时忘却了追求功名利禄的理想,而陆母唐氏则一心盼望儿子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宗耀祖。因此她责令唐琬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要淡薄儿女之情。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陆母大为不满,担心唐琬会让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于是威逼陆游将其休离。在封建社会里有“士农工商”的等级排列,进入仕途和追逐功名以光耀门楣成了古代家族的梦想,所以陆家当然也不例外。陆母之所以会逼迫陆游与唐琬离异,很大程度上在于害怕唐琬会影响到陆游的科举仕途。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80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