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诗句

| 内审师 |

【www.guakaob.com--内审师】

唱歌的诗句篇一
《在村庄深处唱歌(组诗)》

唱歌的诗句篇二
《边唱边学古诗词》

唱歌的诗句篇三
《诗歌知识竞赛》

唱歌的诗句篇四
《古诗新唱》

古诗新唱《锄禾》

团风县但店小学 陈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深沉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锄禾》。

2、通过演唱《锄禾》,使学生体会到古诗与音乐在音调高低和节奏上的关系,能有节奏地朗诵古诗并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育。

3.通过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用深沉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时要大胆自信

教学难点:

1、 节奏×× ×× |× — | 和× ×| ×× ×× |的正确区分

2、 2 1

餐 的一字多音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听王老师说,咱们二(1)班的同学可厉害了,那唐诗背得一个比一个好听,愿意背给陈老师听听吗?

生:愿意

(生背诵唐诗,师及时进行鼓励)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背这么多唐诗,陈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啊,特别喜欢一首诗,今天我也想把它背给你们听听,行吗?不过,在背之前陈老师可有个要求哦,你们得仔细地听,能做到吗?

师背诵《锄禾》

师:谁知道我背的诗名是什么?

生:《锄禾》(板书:锄禾)

师:那老师背得怎么样呢?谁来给老师打打分?

生评价

师:那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这样来试试啊?

生:想

二、 根据节奏,读熟歌词

师:那就请同学们先和你左右的同学一起试着背背看吧?陈老师马上就要请同学来挑战我哦?(生自由练习背诵《锄禾》)

师:挑战开始,谁敢来? (生背诵)

师:他背得怎么样? (生评价)

师:其实陈老师在朗诵的时候还有一法宝,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它的名字就叫节拍,瞧!今天我就把他们给带来了,如果我们在朗诵的时候也按照节拍来,那一定比陈老师还棒!(出示×× ×× |× — | 和× ×| ×× ×× |)

师:这是四二拍,想听听怎么打吗?(师打节奏)

师: 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试试了,那就赶快跟着老师来吧!老师打一遍你们打一遍。

(师教学生打节奏)

师:打得真不错,这节奏我们也会打了,该把古诗放进去试试了!(师在相应的节奏下贴上古诗)老师先来做个示范,待会儿你们也像这样来试试看,好吗?

(师范打节奏配古诗)

师:好了,自己先在下面试试看!(学生练习)

师:谁愿意来试试?(师指名朗诵)

师:那我们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带上节奏来念念这首古诗啊?

生边拍手边念古诗

三、 饱含深情,学唱歌曲

师:你们可真聪明,这么快掌握了陈老师的法宝,不过陈老师还有一绝招呢——我还可以把这古诗编成歌唱呢?(板书:古诗新唱)你们想听吗?( 师边弹琴边唱歌) 师:怎么样,音乐是不是特别神奇,连古诗都能编成歌唱,你们想学这首歌吗? 师:现在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啦”字代替歌词跟着我试试吧?

(生拍着小手跟唱) 生第一遍练唱

师:真不错,我们现在带上歌词一起来试试吧!老师大声唱,你们可以小声跟唱,行吗? ( 师大声唱,学生小声跟唱) 生第二遍练唱

师:老师听出来了有的同学都差不多学会了,现在陈老师小点声唱,你们可以大点声唱出来,试试看。来,拍起你们的小手。

(师小声唱,学生大声跟唱) 生第三遍练唱

师:有进步,陈老师现在不唱了,那你们还会唱吗?那好,我来你们伴奏哦!

(生大声唱) 生第四遍练唱

师:老师听见刚刚有的同学小手拍得特别快,老师都快跟不上了,唱这首歌时,我们到底是唱快点好听还是慢点好听呢?不着急,咱们来比比看!首先请男同学跟着我的节奏唱

(男同学快节奏跟唱)

师:现在请女同学跟随着我唱?

(女同学慢节奏跟唱)

师:你们觉得谁唱得更好听?生:女同学?

师:为什么呀?生:她们唱得慢一些。

师:是啊,不同的歌曲她也适合不同的节奏,我们同学们想像一下,在太阳的灸烤下,我们的农民伯伯还在田间劳作,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啊,同学们,如果我们看到这些农民伯伯,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生交流想法

师:是啊,他们多么辛苦啊!因此,我们遇到表达这种情境的歌曲的时候就应该把它唱得缓慢、深情一点它才好听,大家都记住了吗?

四、 歌曲比赛,拓展创编

师:那带着这种感受自己在下面唱唱看,待会儿陈老师可要请同学来唱哦!(学生自己练唱)

师:谁愿意来试试? (学生表演)

师:其实啊,不仅仅《锄禾》可以唱成歌曲,我们其它的古诗也可以这样,听听看! (师范唱《静夜思》)

师:神奇吧?你们也可以把学过的古诗放这乐曲里面唱一唱啊!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由创编)

师:来,让大家听听,谁先来?

(学生自由唱歌)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古诗歌曲《锄禾》,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有心人他们把古诗编成各种各样好听的乐曲,课后请同学们多搜集搜集,咱们下节课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

手的律好听动:

第一个乐句:头部两侧拍手

第二个乐句:上举举左右晃手

第三个乐句:双手捧起的动作

第四个乐句:擦拭汗的动作

2音乐律动表演(重复4遍)

第一个乐句:俯下腰锄地的动作

第二个乐句:双手叉腰,双肩做上下耸动动作

第三个乐句:双手叉腰,屁股左右扭动动作

第四个乐句:最后双手于胸前摊开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让古诗插上歌声的翅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能让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情感得到宣泄和。”这就是我选择古诗歌曲作为我们学校音乐学科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音乐课《锄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中,诗和乐一直是紧紧相伴的。古代的诗是可以吟唱的,而古代的乐也总是带有许多诗意和想象。因为古诗短小孩子们从小就听熟或背熟了,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她们能在自己熟悉的歌词中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同时,结合古诗句的特征、语气、语调,培养儿童对节奏的表现和创造能力。《锄禾》在一年级语文曾学过,此诗为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描述了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农民们还在禾地里锄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呢!这首诗告诉了人们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歌曲《锄禾》是二年级音乐第四单元古诗新唱的一部分。为五声宫调式,运用河南鼓子曲音调为古诗配乐,从节奏韵律到音高起伏,吟诵时基本是采用了一字一音的形式。上句两个乐节节奏完全相同×× ××|×—|,吟诵起来琅琅上口,该乐句结束于属音,具有开放性特点;下句旋律略有变化,主要围绕中低音区进行,同时,节奏上也略有不同。两个乐句基本上形成对比,这与诗歌朗诵中第三句情绪转折的特点相吻合结尾两小节的音阶下行,旋律稳重、有力,犹如一声叹息。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深沉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

2.通过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能用深沉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时要大胆自信

四、教学难点

×× ×× |× — | 和× ×| ×× ×× |

2 1

餐 的一字多音

五、教学准备

音乐书、钢琴、头鼓等教学工具。

六、依据课程标准和二年级学生自律性差、好动的特点,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游戏竞赛法、合作探究法、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等,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用一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把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

1、直接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以大家都会背的古诗《锄禾》直接导入;让那些学困生感觉到我也会、我也能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我的音乐教学中来。

2、按节奏读歌词

通过学生的古诗朗诵和我的古诗朗诵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朗诵歌词时有节奏的进行效果更好。还可以通过有节奏的朗诵把曲中要注意区分的节奏× ×与× ×轻松的区分开了在学唱歌曲时就不会唱错

锄 禾 谁 知

3、学唱歌曲

这一环节还用听唱法学唱歌曲,1、首先,老师问:“这这首诗还被配上了河南鼓子曲音调变成了一首歌呢!你们想听吗?”边听边想这首歌是几拍的,跟着音乐拍打节奏来熟悉歌曲的旋律能够使学生较快唱准歌曲。2、随着琴声用“啦”模唱后再继续模唱,轻声填入歌词演唱全曲,再分析歌曲的情绪,边分析边唱,然后跟琴完整地演唱„„ 最后全班进行游戏竞赛法演唱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

4、拓展、创编

把其它古诗填入到锄禾的旋律中变成了一首新歌,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和表现能力。而在创编活动中,先让他们随着音乐相互讨论、思考,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让所有的同学一起唱一唱,评一评。这样有助于营造热烈的学习气氛,增强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唱歌的诗句篇五
《让诗“歌”起来》

让诗“歌”起来

——诗歌教学方法初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优美的歌声从教室里传出来,你不要以为这是音乐课,这是一堂语文课。

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共选诗歌45首作为课文学习,另选诗歌60首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背诵。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是语文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诗歌阅读水平的考查,也是近几年来语文考试中必备的项目。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考题中,诗歌鉴赏题目的分值都在5分左右。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诗歌阅读水平普遍比较低下。几次考试试卷分析看出,农村学生诗歌部分考题的得分率很低,都在50%以下。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对诗歌不感兴趣,主动地阅读并能理解诗歌的人是很少的,大多停留在能背这一层次。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教学也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读读背背”上,不大注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更没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习惯和阅读诗歌的能力。

为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了诗歌教学的一些方法,让诗歌教学走人文化、趣味化的道路,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水平。

所谓让诗“歌”起来,就是发挥诗歌音乐美的特性,让诗歌音乐化、歌曲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一、让诗“歌”起来的教学方法

变“读诗”为“唱诗”,用欣赏音乐的方法欣赏诗歌。

“诗”和“歌”本来是一家,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这个“歌咏”指的就是唱歌,而唱歌的歌词,就是诗歌。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作品大多其实是歌词。《国风》,其实就是全国各地的民歌,是用来唱的,而不是用来读的。古代的人,大多时候也是唱诗而不是读诗。诗歌的很多变体,比如宋词元曲,更是诗歌的歌曲化表现。

因此,变“唱诗”为“读诗”,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返璞归真。用唱的方法来学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容易背诵,更容易理解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在唱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比空洞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掌握。

有些诗词,有古代遗留下来的曲谱;有些诗词,现代人谱曲歌唱,这些现成的唱“诗”之“歌”,可以直接运用。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就有现成的曲子。这些歌曲,只需要在网上下载,让学生边听边学,很快就能做到“会唱”。会唱,其实也就是会背。在唱的过程中,学习很容易就理解了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一些诗词,虽然目前不能查找到曲谱,但其格律和思想内容与目前已谱曲的诗词相似,或者与其它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格律相似。这类诗词可以借用别的曲谱,让学生把词填进去之后,尝试着唱。这类

填词和唱“诗”,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快速准确地记住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如果教师或学生的音乐素养好,能自己谱曲,根据诗歌的内容谱写新的曲子,效果会更好。

如果有的诗实在不能找到合适的曲谱,无法填入曲谱唱起来,可以尝试带有音乐节奏的朗诵。凡是诗歌都具有音乐美,朗诵虽然不是唱歌,但也能体现诗歌的音乐美。优美的朗诵,能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让诗“歌”起来的优越性

1、让诗“歌”起来,更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让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相融合,语文教学要做到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让诗“歌”起来,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能同时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同时,完成了知识积累和情感熏陶。一边学习诗歌的知识,一边提高了语文能力;一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一边获得审美享受;一边完成知识的积累,一边培养了对诗歌的兴趣。同时,在诗歌的音乐化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提倡的学习方式。

2、让诗“歌”起来,可以更轻松地完成背诵任务。

背诵任务,对于那些记忆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件繁琐、枯燥无味的艰苦工作。让诗“歌”起来,利用了诗歌的音乐美,在快快乐

乐的歌唱中,不知不觉地背得了诗歌,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思想。事实证明,让诗“歌”起来,不仅能让学生迅速地完成背诵任务,而且背诵之后的遗忘率也要低得多。让诗“歌”起来,提高了背诵的效率。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对两种教学诗歌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用传统的朗读和讲授法的班,一节课后只有近30%的学生能背诵,而用唱的方法来教学的班,一节课后有近90%的学生能唱,当然也就能背。一周以后,调查遗忘率,传统教学的班比用唱的方法来教学的班,平均每个学生高十多个百分点。

3、让诗“歌”起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现在的学生,普遍地感觉到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而音乐,是缓解压力的重要方法。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让诗“歌”起来,把诗歌变为音乐,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知不觉地转移为对诗歌的兴趣。在诗的国度里,有更多的孩子对诗歌感兴趣,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语文水平,还能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让诗“歌”起来,可以更好地领悟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美,体现在诗歌整齐的句式、注重押韵和节奏、注重平仄和音调、注重音韵和谐这些方面,而这些方面,通过音乐,更能准确地反映出来。音乐,让诗歌的语言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传神的字眼,言简意丰的语句,言有尽意无穷的特点,就像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音乐一样,让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的魅力。

5、让诗“歌”起来,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抒情言志的特征,使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成为阅读诗歌最

重要的一个环节。思想感情的理解,不是教师将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总结出来,用几句话概括,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就能完事的。思想感情的理解,重在感悟。而感悟思想感情,感情的共鸣是很重要的。学生的生活阅历浅,经历简单,对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容易理解,没有体会和感悟。让诗“歌”起来,在唱的时候,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种感情。因为相比于读诗,唱歌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感情。

把音乐与诗歌结合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尝试,也是诗歌教学的“返祖”现象。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唱歌的诗句篇六
《成为一班唱诗的人》

唱歌的诗句篇七
《百人颂唱古诗》

1.《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是触景生情之作,表达了诗人劝导世人要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光阴之情。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2.《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3.《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5.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溪水,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带着微醉的神态,亲热地用吴地的方言在一起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趴在溪边剥莲蓬。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

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7.《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这是诗人王昌龄著名的两首边塞诗之一,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能够过上安定生活的良好愿望。

8.《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9.《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阑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1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口号:日行一善,勤学有为,励志乐学,善思求索,诚实勇敢,礼仪文明,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唱歌的诗句篇八
《可以唱的古诗词》

水 调 歌 头

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零七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虞 美 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1、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这是他的绝笔词,相传他在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

2、故国:指南唐都城金陵(现在南京)。

3、雕栏玉砌:雕有图案的栏杆和玉石铺就的台阶。此泛指宫殿建筑。砌,台阶。

4、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满 江 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澜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阑,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

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两帝,至今仍被金人俘虏。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发誓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忆 江 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赏析]

这三首词当是诗人卸苏州刺史任,回到洛阳以后所作。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这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 剪 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无 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唱歌的诗句篇九
《诗词吟唱与写作》

如何进行诗词吟唱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瑰宝,不但形式优美而且洋溢着音韵之美。从懂事开始我就已经会跟着家里人摇头晃脑地背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虽然不是很懂诗里写的是什么,但觉得很美妙,跟唱歌一样其乐无穷。其实很多情况下,古人也是通过吟唱的方式品来品赏诗词的,由此可见吟唱对于诗词来说也非常重要。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学习了很多的唐诗宋词,但遗憾的是我们都没有学会该怎么去吟唱。《古典诗词吟唱与写作》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巨大魅力。同时这门课程也让我对诗词的吟唱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诗词从创作到现在都有久远的历史了,我们该用什么方式去来吟唱古人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呢?

诗词的吟唱方式多种多样。作为分春馆的“传人”,课堂上我们学习的是粤语的唱法。这其实只是诗词的一种方言吟唱方式。根据我查的一些资料,粗略地把吟唱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方言吟唱、民歌吟唱和戏剧吟唱等。也不知这种分法是否科学,下面我谈谈个人对这三种吟唱方法的一些鄙见。

首先是方言吟唱法。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仅汉语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语言。普通话的推行并不是很久,而方言却早已千百年扎根与全国各地。用方言吟唱诗词,久已有之。比如广东人用粤语或客家话吟诗,福建人、台湾人用闽南话吟诗,上海人用上海话吟诗„„而不同的方言吟唱又各有特色,相同方言吟唱又有不同派别。在这我主要说说我们课堂上学习的“分春馆”中的粤语唱法。这种唱法与诗词格律密切相关。在通读全诗酝酿好感情后,我们需要对诗词进行平仄判断,明确其平仄类型,然后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吟唱。而吟唱过程中对每个字的音调和节拍又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诗词的平仄判断是诗词吟唱的一大难点,而入声的判断又是平仄判断中最难攻克的。这是因为诗词写作时间久远,古人的入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消失,变成了其他声调,只有江浙、福建、广东、广西等处还有所保存。虽然粤语的入声变成了三类,但这并不影响入声的判断。所以对于纯正的广州人来说掌握粤语的吟唱方法还是相对轻松,比较容易的。用粤语方言吟唱的诗词总体来说比较低沉、凄婉。刚开始听朱庸斋先生的吟唱时,感觉在听冥诗一样。经过学习后,当我自己尝试着用此法去吟唱时,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韵味。我觉得粤语特有的声色更能体现古代诗人思乡报国,郁郁不得志的愁怀。有人说“分春馆”的粤语唱法就像一颗榴莲,

可能你会浅尝则止,但当你吃了几次后就会深深爱上它。这也许也是诗词吟唱的普遍特点吧。

接着我说说方言的另一种唱法——普通话吟唱。普通话也就是北方方言,建国后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而得到推广,成为了“普通话”。所以用普通话进行诗词吟唱是非常普及的。我们在电视、电影以及各种晚会上都经常可见。不过,在用普通话吟诗时要特别注意传统诗词的格律以及诗词的音乐性和诗词的韵味。有些字的读法还要作特别的处理才能吟唱好。因为我们的普通话中只有四声,不包括古音中的入声,我们所以不能读出正确的入声字来。为了使古诗的声调听起来能够谐和,合乎古人的声调,就要把入声字都读成第四声仄声字了。

相信最受年轻人喜欢的吟唱方法就是用民歌语言吟唱了。大家都听过邓丽君的《独上西楼》《几多愁》《在水一方》等等优美的曲子吧。课堂上老师也让我们品尝过,那凄美的歌声,绵长的旋律,把我们的心揪住了,让我们的感情也随之起伏跌宕„„这应该是一个新境界——可意会又可言传。民歌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各民族传统文化凝聚而成的结晶。人们用诗词来传承文明,用吟唱来传递情感,用音乐来袒露心声。作为歌诗一体的一个基本形式——民歌,自然也是大众所喜欢的吟唱方式。比如,我们老一辈非常熟悉喜爱的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就是由赣南民歌《采茶调·长歌》改编而来,它婉转优美,如泣如诉,唱半句,停半句,反复吟唱,给人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印象。还有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也正是优美动听的广西山歌。这种民歌唱法虽然非常的优美动听,但很多情况下都是由精通曲乐之人所创,然后被大众所吟唱。这对于一些不擅长作曲而又很喜欢吟唱的人来说就非常困难了。如果遇到一些新的诗词,无法套用原有的旋律,而又不能马上为其谱曲那就无法进行吟唱了。所以这种方法对于我这些不通曲乐之人来说只能被动地接受,运用性偏弱。所以我还是更偏向于用方言吟唱诗词,容易分辨平仄,抑扬顿挫分明,而且韵味也很足。

对很多人而言,用戏曲语言进行诗歌吟唱应该是最难的。虽说中国戏曲与古典诗词同属中华瑰宝,但对我而言戏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经常接触但了解不多。据天津戏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戏曲剧种名录》列示,中国传统戏曲有一千多个剧种。在许多戏曲中都有诗词吟唱。以传统京剧为例,角色初次上场时,常常要念一首韵律性极强的定场诗,往往还是用韵白来念,念得不紧不慢,高高低低,抑扬顿挫。如《击鼓骂曹》祢衡的定场诗:“口似悬河语似流,全凭舌战运机谋,男儿若得擎天手,自然谈笑觅封侯。”毋庸置疑,这就是一段高质量的诗词吟诵。同时在戏剧中还有着吟唱相夹,半吟半唱的诗词吟唱形式,

这种形式更宜于感情的抒发。如《宇宙锋》中赵艳容上场时的“杜鹃枝头泣,血泪暗悲啼”就是先吟后唱。仅仅十个字,人物的满腔悲怨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不寒而栗。诗歌这种戏曲唱法非常有挑战性,但非常有吸引力,我们不但要把诗词唱出来,还要加以动作将其表演出来。如果想要完全掌握它,恐怕要为之努力数载或数十载。遗憾的是在课堂上没有机会听老师为我们演说一番。

到此,总结前面所提到的几种方式,可以看出古典诗词之唱法不外乎吟与唱两种。按台湾大学曾永义教授对诗歌韵文的音乐化,他认为有诵、吟、歌、唱四部曲。第一部曲「诵」,就是朗读,依据字音四声的掌握,音节韵脚的拿捏和意象情趣的感染,然后运转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而表现出来。第二部曲「吟」,就是曼引其声,通过声音的曼引,把诵读所具备的条件,所表现的情味更加强化出来,其与声音的结合又向前推进一步。第三部曲「歌」,就是徒歌,也就是不用乐器伴奏的山歌民谣,它有由方言音乐化所形成的「腔调」。第四部曲「唱」,就是透过作曲及作词所呈现的作品,由歌者诠释及演唱之。简言之吟唱就是语言的再创作,更是语言的音乐化,除了腔调的变化,更有曲调与节奏的律动,所以诗词吟唱者要同时具备文学与音乐双重素养,否则是很难达到字正腔圆或珠圆玉润的艺术境界。

眨眼间八个星期过去了,对这门课程感到意犹未尽。在写论文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仅仅是冰山一角。单单是学会诗词吟唱我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在此也难以深刻地回答“如何进行诗词吟唱”这个大问题,我只能用浅陋之言来表达我对其的看法。在以后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希望我可以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合格继承者,把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古典诗词唱法研究》

《唐诗三百首》

《现代人如何吟唱传统诗词》 作者:龚希健

唱歌的诗句篇十
《唱歌的小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8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