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 的诗词

| 内审师 |

【www.guakaob.com--内审师】

安静的 的诗词篇一
《最喧嚣的时代最宁静的诗》

最喧嚣的时代最宁静的诗

(一)

在喧闹而奔忙的世界中平静地往前走

这是多么和平、安宁

你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友好相处

尽可能不要放弃这种努力和追求

你要轻轻却要清晰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思想

并且耐心倾听别人含糊甚至烦人的想法

因为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

你要远远避开那些吵闹、具有侵略性的人

他们会使你的精神痛苦

如果你将自己与他人作比

那么你将变得既自负又痛苦

因为这世上永远有着比你强和比你弱的人们

你该享受你自己的成就和计划

保持对你自己的事业的兴趣

它们不管多么细琐、低下,都是你

在变化多端的时代能真正拥有的财产

在商业事务中你要小心谨慎

这世上到处都有阴谋和欺骗

你也不要让自己对美德视而不见

世界上很多人为了崇高的理想在忍饥挨饿

生活中到处都有英雄主义存在

你对你自己要诚实

尤其不要无情装有情

对爱情不要玩世不恭

在这干旱、没有希望的土地上

它是一片四季常青的绿洲

你要认真吸取流水年华的经验

从容地向青春时光告别

你要培养自己的精神力量

以抗击突如其来的不幸的打击

但你千万不要用想象使自己苦恼、忧伤

有很多恐惧产生于疲劳和孤独

除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原则之外

你要善待你自己

你和树林、星星一样是这茫茫宇宙的一分子

你有权力生活在这里

毫无疑问这世界已经完全为你打开

所以你要与上帝和平相处

不论你觉得他身在何方

也不论你作出何种努力、有什么渴望

在喧闹、混杂的生活中

你应该与你的心灵和平相处

尽管这世上有很多假冒和欺骗

有很多单调乏味的工作

和众多破灭的梦幻

它仍然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二)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居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击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

无论谁死了

都是自己的一部份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为我

也为你

————

(三)

你怯懦地祈助的

别人的著作救不了你

你不是别人,此刻你正身处

自己的脚步编织起的迷宫的中心之地

耶稣或者苏格拉底

所经历的磨难救不了你

就连日暮时分在花园里圆寂的

佛法无边的悉达多也于你无益

你手写的文字,口出的言辞

都像尘埃一般一文不值

命运之神没有怜悯之心

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

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

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四)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

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

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五)

你为生存做些什么,我不关心。

我想知道,你的渴求,你是否敢于梦想, 那内心的渴望。

你的年龄有多大,我不关心。

我想知道,为了爱,为了梦,为了生机勃勃的奇遇,

你是否愿意像傻瓜一样冒险。

我不关心,是什么行星使你的月亮位于方照。

我想知道,你是否已触及自己悲哀的中心,是否因生活的种种背叛而心胸开阔,

抑或因为害怕更多的痛苦而变得消沉和封闭!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面对痛苦--我的或者你自己的,

用不着去掩饰,使其消退或使其凝固。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安享快乐——我的或者你自己的,

你是否能充满野性地舞蹈,让狂喜注满你的指尖和足尖,

而是不告诫我们要小心 、要现实、要记住做人的局限。

我不关心,你告诉我的故事是否真实。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为了倾听真实的自己而敢于让别人失望;

你是否能承受背叛的指责而不出卖自己的灵魂;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忠心耿耿从而值得信赖。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即使每天的生活并不舒心,

你是否能从上帝的存在中寻求自己生命的来源。

我想知道,你能否身处颓境,

却依然站立在湖边对着银色的月光喊一声“真美”!

我不关心,你在哪里生活或者你拥有多少金钱。

我想知道,在一个悲伤、绝望、厌烦、受到严重伤害的夜晚之后,

你能否重新站起,为孩子们做一些需要的事情。

我不关心你是谁,你是如何来到这里。

我想知道,你是否会同我一起站在火焰的中心,毫不退缩。

我不关心,你在哪里受的教育、你学了什么或者你同谁一起学习。

我想知道,当一切都背弃了你时,是什么在内心支撑着你。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孤独地面对你自己,

在空寂的时候,你是否真正喜欢你结交的朋友

(五)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受到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 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安静的 的诗词篇二
《《安静的一个夜》诗歌》

安静的一个夜

就是像今晚这样安静的一个夜 就像此时的安静和放松的心情

减少了呼吸和心跳

却不顾得去管它

只想写下一段文字

表达此时的心境

喜欢这样安静的夜

不用去考虑有压力的学业 不用为吃什么饭而发愁

不用为早读而忧心

有的只是放松和享受

这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 就如这片静谧的夜空

给人依赖的感觉

喜欢这微妙的知觉

它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缩小

你不用去考虑这些

你可以把心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是我喜欢的夜

也许明天还是要往前冲

还是有很多令人做出选择的事情 但此刻的夜很美好, 此时的心情很放松 啊,我喜欢 就是这样安静的一个夜

安静的 的诗词篇三
《生活的感动与安静的力量——2014年中国诗歌印象》

生活的感动与安静的力量

——2014年中国诗歌印象

作者:梁平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6日 13版)

人们早已厌倦了总结,厌倦的理由就像人生不是拿来总结而是拿来经历的。所以,任何煞有介事的总结和梳理都是徒劳的,只要人们在所经历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收获某种经验和教训,就值了。

2014年,我依然要说中国诗坛还算平静。尽管卧夫、蓝疆、许立志、陈超走了,给诗坛留下了哀痛、惋惜和缅怀。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诗歌与文字留下了。2014年,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揭晓了,有一些议论也是点到为止,很少有人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这样的“已经”上,从诗歌界的整体气象看,难得的和谐与宁静。

2014年过去了。中国诗歌的收获可圈可点,很多诗人远离诗歌场域的折腾,各种奖项、各种活动的吸引与影响已经渐渐消减,诗人们更关注自身诗歌写作的出新与突破,注意力转向了文本的价值、意义,以及写作介入现实生活新的思考和实践。诗歌切入生活的路径有了新的变化,不少诗人自觉地进入有温度、有重量的写作,一批有血有肉、接地气的诗歌显现出奇异的光彩。同时,很多优秀的诗人寻求安静的思考,在写作中多了一份非凡的洞察,批判与颂歌皆力透纸背,振聋发聩。这两个方向的诗歌,为过去一年的中国诗歌注入了活力。 直面现实的开阔与细微

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了,从人们熟知的中华文脉里的“文以载道”“诗言志”,到人们普遍接受的“诗人是一个种族的触角”(庞德),中国新诗为此付出了近百年的努力。中国社会转型已趋向立体和深入,社会的细分和渐趋定型的社会形态所带来的新问题、新经验,使诗歌道义的力量,诗人的责任与担当,开始成为诗人的自觉。可喜的是,这种自觉也是立体的、深入的,唤醒的是诗人不同经历、不同视角的发现与切入。

青年诗人羌人六始终生活在羌族聚居的平武山区,他在《抱着她头发里的大雪》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爱得那么细腻和刻骨:“比起自由和虚无,我更爱故乡/爱这些连绵起伏的群山,爱这条在阳光照耀下/闪动着鳞片的河流,也爱这些黝黑但朴实忠厚的脸谱。”这样的情感真实、可靠:“我喜欢崎岖但始终能够爬上山顶的羊肠小道/喜欢孩子脸上不曾掩饰的纯真与梦想/喜欢我写下的这些文字,带着我心里的这些/石头、露水、阳光和青苔,在这长途般的时光隧道里游梭。”这是一种没有杂质的、纯净的赞美,这是一个远离城市、原生态生活环境里的羌民族的生活写照和心灵写照,诗人血液里流淌的是羌民族的善良、自足与美好。 与羌人六的生活正好构成反差的霍俊明,在《与老母乘动车回家》里,对现实则是另一个角度的切入。母亲从乡下到了儿子工作的北京,住着住着就不适应了,脸上没有了表情,而且“她肿痛的腿在北京的冬雪里阵阵发冷”“地铁里滚动的电梯和滚烫的人群增高了母亲的血压”。母亲想回家了,想尽快回到乡村。儿子送母亲坐动车返乡,母亲不习惯乘坐电梯,“却在步行阶梯朝我满脸微笑地攀爬”,那是一种回家的喜悦、奢侈的微笑。除了这短暂的微笑,母亲再也没有了表情,儿子不知道母亲此刻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但是只有儿子知道,“她不属于这个城市,更不属于北京”。这里的酸楚绝不只是这一个母亲,而是一个偌大的群体,一个城市与乡村文化背景差异与心理冲突的细微切入,疼痛不可避免、不能更改,这构成了生活的真实。

诗人谭克修的《还乡系列》,似乎每一首都在寻找和揭示最不为人知的隐秘乡愁。其中《大年初一》的震撼让人久久不能释怀:“这是一个过于奇怪的日子/村里人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他们天亮前就吃完早餐/他们和遇到的所有人说吉祥话/他们要一口气把全年攒下的吉祥

话说出来/他们和昨天相比仿佛是另外一群人/他们已经忘记城里受到的委屈/只是被当作小件行李临时寄存在车站/他们千里迢迢赶回来/完全不是为了挤爆那几个铁皮车厢/他们要在这一天集合/用喜悦和美丽的谎言把整个村子引爆。”这首诗的意外在于,所有从城里回家乡的人,背井离乡,都经历了艰辛与苦楚,然而在这一天,都不约而同地把在外的艰辛与苦楚隐藏起来,只讲美丽和喜悦的“谎言”。这是为了让父老乡亲减轻担心、缓解牵挂,“撒谎人”人性的美好和善良跃然纸上。一首12行的短诗,如此轻描淡写、不露声色,所展示现实的宽度与长度是很多上百行的诗所不能抵达的。这一年,余幼幼的《东门记》、王杰平的《间谍》、颜梅玖的《父亲的遗物》、熊焱的《在人间》等,都找到了新的路径切入生活,别开生面。2014年中国诗歌直面现实的开阔与细微,以及文化、心理层面的冲撞,使抒情不再彼此类似或者流于表面,而多了可以触摸的温度和感动。

捕获别人无从下手的“新大陆”

过去的一年,越是安静的诗人越有不俗的表现。我比较注意那些已经成熟、已经有了成就的诗人。在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在和自己较劲,他们努力克制、修炼自己,思考怎样才能把自己放下,让内心真正安静下来。他们开始在现实生存的繁复、含混、荒诞和司空见惯的日常经验里,拒绝惯性、虚无和自恋,捕获别人所忽略、甚至无从下手的“新大陆”,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诗人蓝蓝把的诗作《汽车站旁的神经病不见了》,一个患有神经病的人“睡在一棵杨树下面,五冬六夏/盖一件破烂不堪的大衣,要是下雨了/就躲进候车室屋檐下,站一整夜/咧着大嘴笑,不管面对半块馒头/还是一口浓痰。笑起来还挺好看/大眼很亮,双眼皮很深”。就这样一个经常见到的病人,突然不见了,被人杀害了:“凶手是个推销员。杀了好几个疯子、傻子。/他说这是为民除害,说这些人不配活在世上。”很显然,诗人并不是在揭露阴暗面,而是在鞭挞丑恶,呼唤和呐喊人类的人性与良知。正如诗人自己所说:“我震惊,嘴张得能吞下一本社会学词典。”

路也同样是一个安静的诗人,她的《嘉峪关》写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想象力的嘉峪关:“敢在地球上建一道万里长的灰砖墙壁/把国家当作一个四合院/给大地和天空断章取义”“再用一座孤城当门,把政权和尊严锁在里面/锁住落日,锁住白云/锁住汉语以及汉语的回声”“最终,砖墙未能挡住一次次入关/诗人有机可乘,翻墙或骑墙,造出诗词”。从古到今,诗人的嘉峪关已经成百上千了,很难另具一格,而路也提供的“这一个”,没有着笔于大漠、孤烟,没有嚼别人嚼过的馍,不落窠臼,别有一番情致。

我一直认为,衡量一个诗人水平的高低,除了他在艺术上的讲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诗人驾驭题材的能力。蓝蓝、路也如此,包苞《菜墩上的月光》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他偏居西北的一角,一向安安静静,内心却拥有细腻、辽阔的诗意。一个毫无诗意的菜墩,在包苞的笔下诗意如此荡漾:“一块用旧了的菜墩/就是一个泊着月光的码头/静默的菜刀站立高处/瘦削的身子不曾锋芒消钝/但心老了/容易陷入忧伤/二月里的荠菜珍贵无比/她们都曾带着山野的泥土/在小小的菜墩上青翠成了海/鲜嫩而多汁的身体/贮满阳光/不用说,从菜墩的码头启程/带着微量的苦/抵达生命的旷野/春天,才有了浩瀚的意义„„”蔬菜、季节可以入诗,阳光、月光、已经逝去和即将到来的生命的尺度、人生和情感的体验都可以入诗,而这些,竟然可以集结在一个菜墩上尽兴渲染,张弛有度,游刃有余,并且还能如此朴素、熨帖与饱满。我相信,浮躁的诗人、过于自恋的诗人,写不出这样的诗歌。

中国诗歌走到今天,比任何时候更迫切需要倡导欣赏与尊重。诗歌的风格与技法林林总总,抒情与反抒情、传统与现代、口语与非口语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剥离、互补、渗透,并不是非此即彼。所以,中国诗坛需要呼吁的是学会彼此尊重、相互欣赏,而不是唯我独尊,事实上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一统天下。现在要做的是,诗人的创作要在文本上下功夫,要有勇气给自己制造陌生,拿出令人信服的作品。批评家的批评和研究,也要在文本上下功夫,放

下驾轻就熟的“榜样文本”,针对当下诗歌现场文本的得失发声,才不至于总是翻来覆去的老生常谈。只有创作与批评互动,中国新诗的发展才会欣欣向荣、才会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作者为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

安静的 的诗词篇四
《宁静的身心 诗意的生活》

宁静的身心 诗意的生活

杨柳整理

爱心联盟企业家演讲课的讲话

看到大家在这里跳舞,使我突然想起了青春的状态:尽情挥洒,快意淋漓。刚才你们在这里学习催眠时,我就站在窗外看着那棵树。现在已经到了夏末,阴气开始上升,阳气开始下降,树的叶稍已经被自然的圣手悄悄染黄。我因它的枯萎而有所感怀:为什么春天方过,秋天就那么急迫地来临?正好像我们的人生一样,仿佛昨天还是一个孩子,今天揽镜自照,眉梢眼角已有点点秋意。这真如同大梦一场,无人醒觉,而人间往往狗苟蝇营不止,去向成谜。

我记得有人对我说过:“你若欣赏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便会觉得自己身处在天堂之中。你若怨怒,则甘尽苦来,烦恼、扭曲,次第爬上心头。这时,你就在地狱之中。”生活何如?这取决于你的眼光。

一、宁静的心不攀援

今天,主办方请我来讲“静心的方法”。当我们静心面对世界,面对自己,我们的心就会无限敞亮、无限丰足。静心的时候,心中的敏锐更胜往常,性灵独具。但静心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这是依靠我们日积月累而修成的。

如何将心修静呢?如何使我们在生活中运用这种静心的智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分享的内容。

静心的修习在于你独抒灵机的思考,这并不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不是说树立一种好的思想、行为方式,然后跟着那种方式去做就可以了。东施效颦的缺憾在于东施只知道西施捂着自己的胸口,楚楚可怜的样子很美;但是不知道这种美之所以美的原因在于西施就是西施。

她的美是不能够复制的。模仿别人模仿得再好,只不过和别人相当而已,永远不可能超越那个学习的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应该按照自己所是的样子去发展,而不应该盲目地模仿他人。

我们在建设寺院,确定愿景时,也曾走访了许多地方,如中国台湾、日本、泰国,甚至欧洲各国。我们参观了那里的寺院和其他的宗教场所,学习了各地的先进文化,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是我们并没有去模仿任何一家寺庙的建设理念,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找到了自己的特色。

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必人云亦云,只要做出自己的文化和特色,让你感觉这种模式是能够为你自己所欣赏,能够为员工、客户所尊重,就可以了。

同样,可能在一般人看来,作家是什么都能够写的。但实际上,由于各人的气质和禀赋不同,就决定了他天赋地倾向于某一种文体。德国作家施笃姆热爱自然,写作小说空灵洁净,好像散文诗;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文风犀利简净,从不拖泥带水,善于写作反应现实的题材;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想象奇特,充满童趣,善用温和的语言与故事折射苦痛悲哀的现实。他们的气质和阅历决定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但无论哪一种,都是后来的任何一个人所无法模仿的,模仿必入歧途。

当我们和别人不断比较,带来的只有无尽痛苦。因为有比较,就会有不足;有不足,就会有痛苦;有痛苦,人生就不得安宁。

我们的生命何其短暂,为什么要在比较和攀援上花掉那么多的时间呢?如果你真要比较,那你生命的长度甚至连庭院中的树都赶不上;你生命的勤奋程度,甚至比不上任何一只日夜吐丝结网、食虫饮露的蜘蛛。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比较,值得我们去抑郁不平的呢?

一个人最不容易的就是要活得明白、知道。人往往会被一些名利冲昏了头脑,而忘却了本性。这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使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就能够使心沉淀下来。

每个人每天都忙着安身立命、吃喝应酬,如果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只是被某种隐形的力量所驱役,或者仅仅是为了获得名利而周旋于名利场中,当你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做这些事,

不知道生活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的时候,就很容易迷失自己。

在这个物欲的轮盘之中,迷失自己,简直太容易了。别人有一套房子你没有,别人住别墅你住筒子楼,别人开跑车你骑自行车,这些都足以使一颗充满名闻利养的心失去平衡,使一颗被世俗所迷的心就此沉沦。这些无妄的比较使我们的身心躁动不安,高悬难平,一丝微风都会使它摆动不停。

二、智慧的心常觉知

人到一定的年龄之后,便应该常常回头反思。反思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程,反思自己得到时的欣悦或淡然,反思自己失去时的苦痛与接受,反思自己的善恶两端,反思自己的所爱所恨,所敬所恶,然后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公允的评价。

当你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见到的只是冷屋、冷脸、冷锅、冷灶的时候,先别忙着去指责自己的家人,而应该赶紧去看看镜中的自己。你是不是疲惫又充满怒气,是不是冷漠而毫无笑容。并不是别人对不起你,只是你自己的样子反射在生活环境之中而已。

我们为什么会愤怒,为什么会嗔恨呢?我可以用几句话告诉你这个隐秘的答案:

“万法因缘心中起,

皓月映泉空万里。

谁人试燃原上草?

柴干风高凭汝意。”

只因为你的心是一堆柴草,一拨即燃;如果你的心是泉水清泠,那么任我怎样搅动,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风波起。

我们的心应该要随时随地处在一种觉察、觉醒、觉知的状态中。时时觉察,可以使自己处在正确的轨道中,不会偏离太远。

大家这几天还学习了演讲术。其实在演讲的过程中,你越是要求讲好,越是关注听众的反应,就越是讲不好。因为在这种分散的精神状态中,我们对于演讲本身的关注就不足。只有在放下听众,放下自我,放下一切一切,甚至闭上眼睛去讲的时候,心中的话才会如同泉水喷涌一般,是自然而然,是水到渠成。演讲首先是要专注,要觉察自己内心的真正状态;其次就是要求“真”,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唯有真实不欺,诚挚不虚才能够感动自己,感动人心。

有一位音乐家对我说,阿炳的《二泉映月》,音程非常简单,主旋律数次重复出现。但是世界上有多少人曾被这首曲子所感动呢?这就是心的力量。阿炳把自己一生的起伏、困顿、苦痛都浓缩在了这首乐曲之中。他的倾诉是如此诚挚而不生二意,如此专注而毫无炫技之嫌,因此才能够令世人倾心折服。

不仅演讲要真诚,音乐要真诚,做企业也一样要真诚。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使人相信,方能服人。诚信这根准绳,放之四海而皆准:带领团队是这样,回到家中也是这样;与朋友交是这样,和客户相谈也是这样。

一个人、一个企业想要成功,想要长久,就必须使自己的频道处在正心、正念、正行、正为的天地大道上。

佛家有一个思想:若要让一滴水不干涸,就把它抛入海中。同样的,要让我们的事业不倒闭,就要把它融入大众之中。我们作为佛教徒,一定想让佛教的思想在世间永存,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使命。这个使命的达成非常困难,如何才能做到呢?唯有将佛教的思想种进每一个人的心田,让人人的心中都有一颗慈悲的种子,使慈悲影响身边无量无边的人才有可能使得佛的神髓永存。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寺院的十六个短信平台连续三年每天发出七千多条短信。这些不含有宗教色彩的短信,在形而上的意义上,在一片潜默中给人们指示一条通向正大光明的觉知之路;使人能够及时觉察自己,而不被声色名利所绑缚。这就是香海禅寺的小小心愿。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理:当你时时刻刻想的都是如何利益别人时,最后一切善皆得报偿。这就是利他的思想、奉献的思想。佛教中无人不知的观音菩萨最核心的理念就是“慈悲”,慈就是“给予快乐”,悲就是“拔除痛苦”。各位在做企业的过程中可以将这种“慈悲”的思想带到企业文化中,帮助客户、员工“予乐拔苦”。佛教的慈悲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相当于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他人的需求看作你自己的需求,把他人的快乐看作你毕生努力的方向。人说,观音菩萨有千百亿化身,每一个具有慈悲精神的人都是她的化身。企业若想让每一个客户、每一位员工都成为自己的化身,也应该参照这样的慈悲精神来完善自己的文化。

在藏传佛教中,观音的地位非常高。有人说,藏族的每一位同胞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曾经有一个人描述过藏区的安宁,他说即使是随意将一样东西放在路边,也不会有人擅自拿去。这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理想,就是观音的化身。

有一位新昌的企业家,工厂经营得非常强大。我问他,你是怎么做到今天这种规模的呢?

他对我讲,这并不是他自己所设想和刻意营求的。当他从做拖拉机的生意转行做现在的行业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帮助他、给他方便的人。他对于别人的恩情看得很重,想方设法要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以前对他有恩的人如果失业了,或者工作上遇到问题了,他就尽力帮助他们安排工作。这些人来到他的企业以后,又竭尽所能地帮助他成就事业。他说,正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给他留下的福泽,推动他成就今天的事业。

三、诗意的心悟空性

人之所以会生活得不快乐、不明白,最大的障碍就在于你最在意的东西。那是什么呢?是自我。佛教说到“我”的时候,便说到了“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在前六识中,眼根对色尘,恋美物;耳根对声尘,爱悦音;鼻根对香尘,喜芬芳;舌根对味尘,好饕餮;身根对触尘,触万有;意根对法尘,五识一起,意识随动。这都是人最基本的识见。第七末那识(梵文为manas),就是“我识”。“我识”有四个基本的功能:我见、我爱、我慢、我痴。人最大的障碍就在末那识中。人皆以为:我看到的我相信,我喜爱的不捐弃,我傲慢的是真理,我痴迷的恒不移。岂不知:我见之中谬误藏,我爱之物有别离,我慢之心生横祸,我痴之情交相替。

这世上真有不败的事业,不死的生灵,不迁的义理吗?我们寻常所见的山河,不也是高低不平,峰谷相替吗?我们仰观宇宙,星辰死死生生,哪得恒常;明月盈缺随时,浓淡任意。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个至理。这就是所谓的“空性”。

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自然知道事业应该怎么做,人应该怎么活。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自然能够放下负担,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思考人生。

要我们客观地对待“我见”,主要是因为不正确的知见会引起种种烦恼,我爱、我慢、我痴,其实都是从不正确的知见中衍生出来的。生活中自以为正确,其实不正确的知见比比皆是。现代社会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很多新人在没有结婚以前很坚定地发愿道:“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结果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竟然在没有原则性问题的情况下就轻易分手了。开始时所说的海枯石烂、磐石无转,不都是不正确的知见吗?人是会变的,感情自然也会变,珍惜每一天就可以了,何必去妄求不改变的情感呢?

人的生死更是自然的规律。如秦始皇海上求药,多少帝王仰慕蓬莱仙境,何曾求得?多少修炼外丹的高士,最后还不是像《红楼梦》中的贾敬一般只得到了速死。

人的错误知见给人造成巨大的困扰。万事万物无不在变化之中运转。人的悲欢离合都是由于这个规律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学会珍惜每天所得到的物,所遇见的人,更要珍惜与我们共度风雨人生的亲人和伙伴,珍惜始于微时的客户与伴侣。懂得珍惜的人心灵柔和、笑容亲切,别人只要与他相交,都会觉得如沐春风。只有用心感觉生活的每一个当下,我们才会觉得快适逍遥。

安静的 的诗词篇五
《郴州师范郭梦媛原创诗歌《安静的力量》》

安静的力量

城市此刻甩掉熙熙攘攘

所有人都停下脚步等雨走完 来得好巧的安静的力量 一滴一滴打进心里 淋在身上

时而欢快时而缓慢雨在歌唱 灰尘飞舞混进空气里迅速弥漫 此刻的风儿也来晾晾凉爽 安静的力量静止骄傲和张狂 郴州师范大专14班郭梦媛

安静的 的诗词篇六
《安静之诗》

{辜f崞l诗界l

103

l誓

孔灏的这组《安静之诗》.文如其题,沿袭了他古典、优雅的诗风,以现代诗歌的技巧和笔法来追求古诗深远的意蕴和气韵.彰显了诗人一颗安静、从容的诗心。这在今天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诗坛,是一种多么难得的诗歌品质。王夫刚的诗是从他的长诗《山河仍在》中节选的一个章节,对诗人而言。诅圈L|l河的行走不是放松身心的采风旅游,而是人生中心灵的磨砺和灵魂的修炼,是他在旅程中对生命的探寻和对历史的追溯。从而呈现出凌厉、深厚而尖锐的诗歌/『J量。牛依河的诗朴素、温婉.仿佛他就是你熟识的老友.以一种平静、亲切的口吻向我们娓娓叙述,道}B他内心深处水藻般交织的爱恨和忧愁,不经意间就将我们轻轻打动。徐文中的诗足对个体存在的哲学探讨。是对生命的深刻解读。是对人类在生死中不断得到繁衍和延续的阐释.以诗歌的形式来演绎牛命存在的哲学意义。

——本栏t持人

—_,—:一一

觚矗

芗罗

安静之诗

◇孔灏

关于英雄和美人的遥远的传说了……

高山之上

高山之上有我的想象——

那时的你多么年轻呵!高山之上急促的蝉声滤出一山的安静夏天的风鼓动白云远嫁异乡

那时的你就像我此刻的忧伤一样柔顺就像没有照过影子的溪水

渐渐地已在尘世里流出月亮的清香众生之中,有一个人代替我爱你多么好众生之中

有一个我代替我痛惜多么好!众生之中注定还会有一个我成为你的西藏呵我那么低

却有一座冰峰代表我等你多么好高山之上

那些岩石响动.他们肯定是想让我忘掉什么那些脉脉含情的草不为人知

她们肯定以为我已经忘掉了什么……

这一天

这一天宜饮酒。宜读经

宜在蓝天白云下面做一个散淡的人这一天,蝴蝶有蝴蝶的前世蜻蜓有蜻蜓的今生这一天谁的脚步轻柔如梦这一天宜爱上老虎这一天也宜爱上武松这一天清风不问候流水这一天大海不表白自己的蓝这一天宜焚香、独处宜在内心计算你的归期

宜让沉重的肉身香烟般袅袅——那么东山后面的月亮和你家门前的莲花又是谁拈住了谁的破颜一笑

那在尘世中幸福着沧桑的人呵这一天宣原谅我宜原谅我的卑微我的落魄原谅我无法放下的种种执著原谅我呵愚蠢而无望地爱着那么多这一天,峰顶宜有苍松对坐那癌说不完的前朝旧事旱已是青山之外?

下午

世界的寂静是世界的

而两个人的喘息。是两个人的如果下午所有的绿荫都已经慌乱那么我就代替那些远在非洲的恋人们

104

I诗界I

出一身汗吧

你看那河畔的青草多么柔顺你看那斜飞的水鸟多么抒情世界呵请慢些再慢些客我站稳

容我把姿势摆正我想在日落之前让我的手比太阳高出半寸

我想在秋天之前让我的心跳比流水落后半分……

其实我更愿意像一个古代的书生那样爱一个人更愿意,像二十年前的我那样写一首诗那朱门映柳

那秦筝低弹那修长的少年青涩而腼腆他说“微风”所有的花朵就飞成了蝴蝶他说“细雨”所有的情话就都在她耳边绵绵这样,我尽可以怀抱着前世隔山隔水的远听那谁谁的轻叹一声忆那谁谁的眼波一横

陌上花开呵或不开一

我已把那人的微笑剪成了西窗的烛火我已把那人嗅过的青梅

典当给照过她影子的无悔的月色而这个下午这下午的风声是下午的而蓝天在大河里的自由和快乐是鱼和水的

孔灏,诗作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等多种选本。参加过诗刊社第22届青春诗会。第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得主。诗集《漫游与吟唱》入选“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罗斯

我记住的,不是那些崭新的建筑

而是美酒、哈达和歌声——

唉,这些故乡不曾拥有的东西故乡永远不会给予我我是你的客人,科尔沁草原你赠我朝阳和奶酪我是你的客人,郭尔罗斯你教我呼麦和马头琴我是你的客人,查干湖你给我胖头鱼吃

你还给我松花江水喝

当然要乘着快艇游览湖上风光

当然要赞美这辽阔的水域疑为苍天所赐当然要乘着快艇返回岸上

要在照相机里存满快乐与兴奋的镜头旅游,这时代的怀乡病我和我们,都不例外

王爷,你的府第藏着众多秘密藏着一部游牧民族的传奇史,它们始于成吉思汗

有的真实,有的荒唐而这并非你的过错王爷,你戴毡帽。拉手杖

一点也不像不怒自威的贵族但事实远非如此五

汽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像当年骏马奔驰在草原我在不能移动的蒙古包给孝庄写信放心吧太皇太后昨天我冒雨参观满蒙文碑发现它已住进屋子里

诗人们坐在湖畔聊天不远处,另一群人围着篝火

栽歌载舞:这里有敖包也有欢乐的聚会湖风吹过夏日。吹过夏日的

草原,和草原的夜晚远黑近红的苍穹下异乡的歌者忽然沉默起来

盛装的孩子们,在同一张琴上同一根弦上,弹着同一首

耳熟能详的曲子盛装的查干淖尔广场上马头琴说出了草原的

盛装归采;多少美的担心那些出身煌煌的人物那些战功赫赫的英雄那些为漫长的时光擦拭尘埃的身影已经住进郭尔罗斯的庙堂

出入庙堂,是庙堂的朝拜者王夫刚,在《人民文学>《诗刊》多家刊物上发表作品若干。著,或者歌>《第二本诗集>。参加过诗刊社第19届青春诗七

倾诉和召唤:啊.多少逐渐消失的美在盛装的嘴唇上无疾而终八

那些叫不上名字的牧民朝拜,或者被朝拜是命运的规则也是历史习以为常的春秋笔法

有诗集《诗会。曾获第四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安静的 的诗词篇七
《青少年最喜欢的诗话妙语经典_《宁静》》

作者:绿野

宁静是一段静静地享受生命的日子。

宁静是一颗心灵的相对安定。宁静时心里有淡淡的甜蜜和喜悦。因为宁静,你有足够的理智来细细解剖人生,寻找生活的真谛。

落日之前的满天彩霞是极绚美的,美得令人陶醉。伫立在江滨河畔或者漫步在山间的羊肠小道,你融入了宁静的霞光,成为另一道宁静的风景。

秋风撩起窗内粉帘,把桌面上的书翻翻合合。闭上所有的灯,只让月光透过唯一的窗口,静静地泻在脸上、睫上、颊上和指梢上。打开音乐,让轻柔的舒缓的音符如山泉般地淌过耳膜,滑过脑际,你就完完全全地沉醉在一种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宁静之中。这时的你犹如深嗅着雪地独放的寒梅送来的清香,甚至于你就是一朵雪中独放的寒梅。刹时,你强烈地感受到一份空灵飘逸的静谧……泡杯好茶,开水要滚烫的。你看那杯中茶叶在清水中轻悠地沉浮。那水也由纯洁逐渐变红、变黄,你坐在窗边的藤椅上,一边品尝着茶水的清香,一面让灵魂安然地在梁实秋的散文或者拜伦的诗歌上筑巢,摒弃刺眼的旋转彩灯和喧闹的卡拉OK的疯狂,更加真实地认识历史,认识自己。

让脚轻轻地踏着流得缓缓的、清可见底的溪流,让这双属于自己的灵动的手寻觅溪中迅捷的游鱼。清澈的溪水溅湿了你的腿和脸。这一份清凉竟然澄明了你的烦恼。你繁杂而痛苦的心顿时清晰也轻松了许多。这时你可以感觉到自己若有若无地在田野的青翠和金黄中随着清脆的鸟鸣声悠然自得地散步。一颗充满爱意的心飞过田野,拥抱整个世界。

能拥有一份宁静是生命的福祉!

安静的 的诗词篇八
《谈谈古诗中的动与静》

谈谈古诗中的动与静

作者:图林小姜欢迎您 2008-01-03 00:33:59

标签: 艺术赏析

感悟随笔

文化

文学

语文教学

古诗欣赏

中国的古诗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除讲究诗韵外,其特点是文字短小精练的同时又不失内涵丰富而意义深远。因此要运用大量的修饰方式,来扩充读者的想象空间,以弥补诗词本身的文字上的局限。现在,我们以古诗中有关“动”与“静”的物象描写为例,看看古诗是如何通过联想、相互映衬、互相衬托和渲染烘托等修饰手法来进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

一、古诗词中的动静相衬

动静相衬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意境描写的方法。诗中的动词,不是简单的动词,它同时可以用来起到衬托、烘托、渲染的效果。

唐代诗人王维在他的《山居秋暝》一诗中这样描绘傍晚山村之景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描述动感的动词有:“照”、“流”、“归”、“下”等。而静态的物体是“山”和“石”,以及相对静态的“月”。作者用动词“照”,把明月与山松相互映衬(明月在松叶间隙中依稀可见,而松叶在微风中摇曳),用动词“流”,把清泉与山石进行动静相衬,用动词“归”,把原本幽静的竹林与喧闹的浣女进行动静相衬,而用“下”又把正在划行的渔舟与原本相对不动,却因船而动的莲叶相互映衬,增强动感。

同样的动静相衬,除了通过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即动与静的对比描述外,还通过“喧”与“寂”和“声”与“静”的对比,进一步烘托了动感,渲染了静感。空山是寂静的,而浣女是喧闹的。空山里的山石本无声,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一个“流”字,起到奇特的声响效果。诗的上半部全部是写自然情景,因山泉流水声,使画面动中有静,恬静而不死寂;诗的下半部则是写社会场景了,凡人的加入,使宁静的山水顿时鲜活起来,一群浣女(洗衣服的妇女)回家路过竹林,边走边谈笑喧闹;而正在划行的搅动了水莲叶子的捕鱼的小船上劳动的,当然是就男丁了,一幅类似“男耕女织”的中国传统美景图画跃然纸上,使画面静中有动,借动反衬静,安宁而不乏生动。

王维的另一首诗《鸟鸣涧》也大量运用了动静相衬的意境描写的方法: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山中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寂静得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早已归宿的山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这诗主要写春山的月夜之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以动衬静的修饰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再看东晋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艅艎:大船;空:天空;水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44里的若耶山(今称化山),沿途纳36溪溪水,北入鉴湖。当年,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诗人乘坐一条大船,驶向若耶溪上游,这就是题中的“入”。船不是快速行进,而是任意漂荡,可见诗人此行在于游山玩水;一个“何”字,隐隐透出作者乘船驶入若耶溪时的轻松喜悦之情;“泛泛”两字,除了写出水域宽阔,还表达了诗人的游兴。一入若耶溪,诗人马上发现这里的水特别清澈,抬头望天空,天空高朗,白云悠悠;低头看水面,水映朗空,也是一派悠悠之景;这里的一个“共”字,将本来了然无涉的朗空和清水置于同一幅和谐的山水画之中。

阴霞,山北面的云霞。若耶溪的流向是自南而北,诗人溯流而上,故曰“阴霞”。远岫,远处的隐现的峰峦。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两边倒流的水。船是向上游行进的,溪是由南而北流向的,因此,除了题目中用“入”,在诗中还用“阴霞”、“回流”作照应。远处写山,近处写水,山水相映,境界奇美。但诗人不满足于此,他以云霞衬群山,以日影照清水,使境界富有了层次感和色彩感。不仅如此,诗人又将静景化动景,一个“生”字,不仅突出了云霞的动态美,而且赋予了云霞以情趣;一个“逐”字,使日影也富有灵气,仿佛水中的太阳也像诗人一样正在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想跟艅艎一起行进,到上游去观赏美景!

如果说“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从视角落笔,那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便是从听觉落笔了。这两句被称为“文外独绝”。《梁书·文学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

从动静相衬之修饰手法的角度看,这两句有以下几点“独绝”之处:

首先,诗人写山林,在于写出若耶溪的幽静。这样幽静的环境,与“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和谐统一,是开头“泛泛”、“悠悠”之情趣的写实。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境界,为诗句最后的抒情张本。

其次,写山林的幽静,不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夏日蝉噪,方知风声松涛具息,才显得山林更寂静;惟闻鸟语婉转,方知人迹不到,才显得山更幽深。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三,诗人的情趣在幽静,因此,诗人笔下的山林,不是没有生命的死寂的静,而是依然充满生命活力的清静,并且给人以幽雅的感觉。写蝉,写鸟,而且蝉在噪,鸟在鸣,目的就在于此。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 这两句诗句工整,读起来有一种整齐美与音韵美。据说,到了宋朝,王安石也很喜欢这两句诗,只是觉得还不够味,于是在他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袭用了下句,并把它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全诗是:“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改完以后,自己觉得挺得意,可是却被他的好朋友黄庭坚说成是“点金成铁”了。

二、声响效果的意境描写手法

唐代以苦吟出名的诗人贾岛所作的著名诗篇:《题李凝幽居》,是著名的文学典故“推敲”的出处: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传说贾岛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有一天骑驴到郊外,触景生情,吟出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时候,贾岛的脑海中浮现一幅画:月夜幽静的山林,飞鸟在池边的树林里栖息了,万籁无声,一个和尚匆匆而归,来到门前,是“推”还是“敲”呢?贾岛觉得诗中用“敲”用“推”两字都恰当,但一时不知用哪个字更好。就一边思考,一边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料冲撞了时任京都长官的韩愈的车队,贾岛连忙赔礼,并将因“推”“敲”二字专心思考而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韩愈听了深思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推敲”的典故由此而来,引申意为斟酌文字,反复琢磨。

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推”和 “敲”,假如此处用“推”,从实情上讲也许更为合理,因为门是锁还是闭,回家的僧人应该知道。而且僧人半夜三更回家,怕影响别人休息,怕影响树上的鸟,一般只会轻轻地推门。由于古寺的寂寞,少有人来,与世无争,也没有多少钱财,大门多半也是不会紧闭的。作为大文学家的韩愈,不会不知道“推”与“敲”的区别,但为什么韩愈最终选择一个“敲”字呢?

原因只有一个,韩愈选择“敲”,是为了突出“静”,用“敲”声来渲染诗所描绘的“幽静”的意境。而如果用“推”,可能更符合实情,也就是相对于“意境”的“实境”。况且,门是锁还是闭,僧人应该知道。就是不知道,先推一下也就知道了,根本不用去费心思索是“推”门还是“敲”门。因此,韩愈思考的并不是在实境中的简单的“推”与“敲”门前动作的取舍,而是在整个诗作的意境中的“推”与“敲”之不同“声响”效果的选择。

前面已经用“鸟宿”的静感,映衬了环境的寂寞与宁静,这里再用“敲”字,以声制寂,用“敲”的动感,进一步突出月夜的宁静。

诗言情,而情从境。作为一首诗的“境”,意境是艺术化了的实境,是诗所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是诗人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的结果。所以,诗作所描述的对象,毕竟不是生活本身的反映,容许,而且必须做某种恰当的艺术加工。由此可见,诗人贾岛和韩愈所琢磨“推敲”的问题,与其说是从诗作的细微方面讲,是“推”还是“敲”的文字斟酌,不如说是从诗作的宏观方面讲,该诗之写作,应主从实境还是主从意境的思索。这才是“推敲”这个典故的实质所在。

在古诗词中,同样一个“敲”字,所起到的“不同凡响”的声响效果,还有一例。宋朝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江南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润及千家万户。开头一句,展现的是南国一片迷蒙的整体景象,接着是草地池塘的近景。前者是目所见,后者是耳所闻。江南风景,有声有色。阴雨连绵,空气湿润,池水陡涨,青蛙欢歌一片。深夜无所事事,等候客人来下棋,诗人心情闲适。所以蒙蒙细雨也就有了诗意,蛙鸣声声也如此悦耳。此处的“雨”和“蛙”,是名词作动词,下雨和蛙叫。

而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是个特写镜头,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久候客仍不至时的寂寞、无聊的心情。尤其是此中的一个“闲”字,顿使境界全出。又是下雨,又是蛙叫,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在动的,客人也许有事,等到半夜还没来,周围只有自己闲着,但也闲不住寂寞,独坐敲棋,聊以自遣。又通过一个动作“敲”,来突出主人公久等不耐烦的心态。同时也通过一阵“敲”声,衬托出屋中无人的寂静。在“闲敲棋子”后继之以“落灯花”,用来照应“过夜半”,进一步衬托了人物的心情。能被下意识的“敲”动作所轻易震落的灯花,自然是因灯芯久燃所结成的,这就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失望的情绪。“闲敲棋子震落灯花”这个艺术细节,使全诗更为蕴藉含蓄,有了无穷的韵味。

三、古诗词中“静”的意义

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古诗词中“静”的概念,并非是客观上的“静”,而是主观上的“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在噪,鸟在鸣,林更静了吗?山更幽了吗?显然从客观的,自然界的角度看,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静”,是指没有人烟的静,因为没人声,所以蝉噪。这里的“幽”,是指没有人世的幽。因为没有人迹,所以鸟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所描述的意境,准确地说,应该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幽静,一种远离官场吵杂的幽静,一种不求名利、与世无争的幽静,而并非是客观世界的幽静。这句看似普通的诗句,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正是因为该句所蕴涵的意境,引起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思想共鸣。

隐居山林乡村的文人,一般都有从政的经历,由于种种原因,辞官回乡或隐居某地,在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之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些文人所写的诗词,往往会有一种清雅淡泊的韵味。

以王维为例,是中国文学史上多才多艺的文人。他21岁考取进士,曾官至尚书右丞,但因官场争斗,多次受贬被逐,又多次被提拔重用。安史之乱后平定以后,王维感到仕途的坎坷,让他心灰意冷,终于“退朝之后,焚香独望,以禅三诵为乐”,隐居陕西蓝田终南山中。由于官场险恶的钩心斗角,使王维的内心希望拥有安静祥和的精神世界。正如刚才讲的《山居秋暝》诗,此诗洋溢着诗情画意,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人在有限的篇幅中,选择最富有感染力的自然景色和山水风光,以灵活多变的手法交织成一幅清新和谐、宁静高远的图画。诗中描绘的清新、美好的生活画面,反衬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而映现在画面中的泉水、翠竹、莲花,既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烘托。 王维在他隐居的终南山附近的一个叫鹿柴的地方写了一首诗:《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写景诗,描写的是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前两句“静中有动”,写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该诗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后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接着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周身幽暗的感觉。最后以青苔结尾,由于长期没人走过的地方才长青苔,因此,所闻的人语只能是自己的自言自语,空山异常幽静。作者的描写,似随手拈来,不着痕迹,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

以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出名的东晋南朝诗人王籍,虽没有象王维那样一生大起大落,也没有最后隐居山村。但由于他的“诞纵酣饮,不持检操”的放荡性格与朝廷格格不入,出任地方官遭罢后,王籍就在朝廷担任一些闲差。文人缺乏处理繁杂政务的历练,现实的平庸又让王籍难以适从,他很郁闷,常常“忽忽不乐”。为舒解心中不快,他经常混迹于市井酒肆,与泼皮无赖称兄道弟,狂饮啸聚。因此王籍的诗,也与王维一样,动中有静,动中求静,在诗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世界。《入若耶溪》的最后两句“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正表露了诗人面对赏心悦目的林泉美景,联想起官场的复杂和长年游宦生活的疲倦,不禁激起的归隐若耶溪的念头。

再说唐代诗人贾岛,因他的诗多为苦涩,又常因斟酌诗中文字而苦思冥想,故被称为“苦吟”诗人。他早年参加科考,但屡次失利,后出家为僧,号无本。因斟酌“推”、“敲”诗句而无意中撞到韩愈的车队,由此开始被韩愈赏识。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士,走上仕途。文宗时,又因受无辜诽谤,被贬逐到四川蓬溪做小官。因此可见贾岛的一生也是相当艰辛的。由于早年为僧,进入官场后就发现许多现实世界与佛门思想的巨大差距,就常常苦闷、抑郁。因此,贾岛也只能在诗作的意境中享受没有官场争斗的片刻安宁与寂静。

安静的 的诗词篇九
《古诗的动与静》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82609.html

    上一篇:友情的词

    下一篇:形容四个人友谊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