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眼泪的诗句

| 内审师 |

【www.guakaob.com--内审师】

关于眼泪的诗句篇一
《关于“泪”的意象诗》

关于眼泪的诗句篇二
《写泪的诗句》

古诗词中“泪”含情

“情到深处泪自流”。泪是人们情感沸腾的自然流露。因此许多古诗词往往用泪来抒写主人公或喜或悲,或乐或忧的情感,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艺术共鸣。读来无不为之动容,催人泪下。

1、“终日成章,涕泣零如雨。” (《迢迢牵牛星》)

盈盈一条天河隔开一对有情人牛郎和织女,互相只能含情脉脉地遥望而不能相见,不禁泪如雨下,哪里还有心思弄机织布,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尽了人间有情人的相思之深,相思之苦。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诗人杜甫登上岳阳楼,望着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想起杳无音信、远在天边的亲人,贫病交加,以孤舟为伴,再想到国家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不禁悲从中来。倚着栏杆老泪纵横。此句将诗人思亲忧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这是乐景写悲情的典范诗句。安史之乱使京都满目疮痍,一片荒凉,百姓妻离子散。杜甫感时伤怀,加之思念亲人,面对鸟雨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泪落心惊。

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是欢喜激动的眼泪,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战乱,而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泣。“初闻”仅承“忽传”, “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加的逼真表现。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诗人陈子昂登上幽州蓟北极目远眺,不禁感慨万端:时光匆匆,天地宇宙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有生不能建功立业,这怎能不悲伤叫人怆然泪下呢!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6、“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这是乡思旅愁之泪,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的作者,便想登高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又使他倍感孤独和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他又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酒入愁肠,思乡之情更涌上心头,不禁黯然神伤,流下一行热泪。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大漠边关,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又怎能抵御万里乡关之思?久困孤城,将士们早已归心似箭。但壮志未愁,功业未就,还乡之计又从何谈起。万般思绪萦绕心头,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读来情真意切,感同身受。

8、“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这是离别之泪。一对有情人即将离别,河岸边,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一句话也说不出,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柔情蜜语,依恋祝福,都在泪花闪烁间。

9、“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是悲凉的泪。词人苏轼怀念亡妻,竟在梦中相逢。多少深情,多少追忆,多少相思,多少孤寂和辛酸,此时都化作千行热泪,静静地在心中流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打动了读者。

只要我们用心感悟,认真分析,就能品位出诗人笔下晶莹泪花中蕴含的深情。

关于眼泪的诗句篇三
《杜甫“眼泪”诗作的情感意蕴探析》

杜甫“眼泪”诗作的情感意蕴探析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3-01-15 08:14:18 ] 作者:高美玲 编辑:studa1211

摘 要:杜甫是“诗圣”,也是“情圣”,其诗作总是饱含着自己浓厚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对国家社稷的关心,也有对百姓的忧虑,既有儿女情长的真性情,也有胸怀千古的英雄志。而这些意蕴在他所作有关眼泪的诗作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本文拟从这个角度,以他的五首诗为例分析杜甫诗作的内在情怀。

关键词:社稷泪;黎元泪;儿女泪;英雄泪;

文如其人,诗如其人。诗歌是可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的,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的情感》一文称杜甫为“情圣”①。因为他对国家、对民众、对亲人、对朋友之“情”,无往而不笃实淳厚,诚可谓千古一人。情至深处,泪水滂沱。面对战乱的国家,诗人洒下社稷之泪;感慨未酬的壮志,诗人洒下英雄之泪;思念离散的亲人,诗人洒下儿女之泪;叹息穷苦的百姓,诗人抛洒黎元之泪。伤心会“感时花见泪,恨别鸟惊心”(《春望》)②;高兴则“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泪水看似轻弹,但实则重似泰山。从其“泪”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窥见到伟大诗人忧国忧民的真性情,同时也能体会到他貌似柔弱的阳刚与坚韧,细腻中的宽容与豪情,平凡中的博爱与伟大。

社稷泪

“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西阁口号》),杜甫关注时局、关心社稷,念念不忘祖国兴亡,时时忧虑祖国前途命运,为救国家社稷而抛洒血泪。“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哀江头》)。哭是无声的,因其无声,能哽咽在胸,痛苦更为难当。这既有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巨恸,也流露了对蒙难君王的伤悼,还含对世事沧桑变换的感慨。兵荒马乱之际,人心惶惶,自身安危难以担保,何况还被叛军俘虏过?逃命尚且来不及,诗人却仍然要去哭去行。这是怎样的一颗赤胆忠心?这是怎样一种心系国家关心社稷的赤子情怀?杜甫在心灵中就坚守着这样一份执著。情深情长,凄切哀悯,蕴涵无穷,令人肝肠寸断。《北征》不仅形象再现“乾坤疮演”的凋蔽景象、“呻吟更流血”的苦难现实,更是反映国家残破不堪、关心祖国命运的忧虑。

大历三年(768),年已五十八岁的杜甫登上了仰慕已久的岳阳楼。登楼远眺,本应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但一个人垂暮之年登楼,年轻时的抱负不仅没实现,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个人背负那么多痛苦与不幸,哀怜自己,埋怨上天,痛恨统治者尚且怕来不及,但是,谁能想到既老且病、生活异常窘困的诗人并没有停留在个人的不幸遭遇上,孤零无助的衰翁关注的却不是他自己,放不下的也不是他自己,而是“关山北”,而是国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并为国家多难而叹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做到?“诗圣”并非虚名啊!

黎民泪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虽然自己尚在穷困中,却不忘关心别人,这就是杜甫的古道热肠。他不仅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枣熟从人打”(《秋野五首》其一),“药许邻人斫”(《正月三日归溪上……》),“拾穗许村童”(《暂往白帝复还东屯》)。此外,他还劝告别人也如此:“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又呈吴郎》)。他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想人之所想,忧人之所忧,倾注真情。由老妇人困苦不堪、一贫如洗,诗人放眼天下黎民百姓,他们都“已诉征求贫到骨”,更是杜甫关怀民生忧心如焚的悲悯情怀的

流露。“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的伟大在于兵荒马乱年代,他连自身的生活保障都没有,还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还能由一个扑枣的穷寡妇,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特别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百姓,以至流泪,正如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一样“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儿女泪诗人关心社稷,担忧民生疾苦。那对待妻儿,诗人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怀?“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虽然被俘长安,失掉自由、处境危险,然而他却仍记挂着妻子,想着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心焦。虽说夫妻情深,相互惦念,但更多的应该是诗人对家人的关爱,对妻子的怜惜。看月思人,想着妻子虽有儿女在旁,但“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小儿女世事未谙,他们以为母亲看月,是在欣赏自然风光,哪里懂得是在挂怀他们远在长安生死未卜的父亲啊!诗人可怜妻子的孤独、凄然,心中充满了辛酸,交织着忧虑与惊恐,对妻子的一片深情跃然纸上。由“独看”,回想往日“同看”的美妙,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曾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羌村,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共“忆长安”,那时虽然百感交集、不胜辛酸,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诗人想象妻子独自看月,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自己是否还活着,一定会泪流满面?其实这也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当他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也早已泪湿双颊。于是盼望将来能够早日“同看”:“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对妻子不尽的关心与爱怜怎不让人动容?“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儿女情长,夫妻情深。满怀爱国情,报国志的人,心中也有这么柔软的地方,实乃有情有义真英雄。

英雄泪

爱怜家人,关心邻人,心怀社稷,对自己呢?

上元元年(760)春,诗人由秦州漂泊到成都,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诗人寻幽凭吊,追慕先贤。诸葛亮这样一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曾使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为国呕心沥血、忠心耿耿,却“出师未捷身先死”。他踌躇满志却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是在哭诸葛亮,更是哭自己。周汝昌先生说“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杜甫心怀英雄之志,然而一直无法施展。诸葛亮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毕竟曾经有人那么赏识他,刘备心甘情愿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隆中对策,为刘备制定了统一国家之策,造成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然而诗人虽“许身稷契,志在匡国”,却“隔叶黄鹂空好音”,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至此依然未有建树。武侯祠内鸟鸣草绿,自然界的春天已然来临,可是,属于诗人的春天何时才能到来呢?此情此景,他怎能不伤心流泪?怀古正是因为伤今。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诗人忧心如焚。诸葛亮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诗人也渴望能有他那样的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然而他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拥有的只是泪水,为国家,为自己,也为千古失意的英雄。这种一事无成的悲感时时困扰着诗人:“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秋雨叹三首》)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三载的夏秋之间,当时淫雨不止,“雨中百草秋烂死”,面对如此环境恶劣,诗人不禁为担忧决明花之命运而潸然泪下。其实诗人也为自己流泪:在恶浊的世风里,诗人空有满腹经纶,空怀济世之才,更空空愁白了满头的乌发。还有什么比才士坐老更让人伤心呢?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杜甫在很多诗作中都会用到“哭”、“涕”、“泪”,那是为国家社稷、为黎民百姓、为家人、为自己付出的真情。他有爱国情,有壮怀志,关爱家人,同情百姓,然而他无能为力,因为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改变不了国家的命运,担负不了拯救国家的重任;给不了家人快乐自足的生活,无法和爱妻朝朝暮暮、耳鬓厮磨,更无力救济黎民摆脱困境,他能做的惟有一哭。但是,这哭是发自内心的,泪是带血的。正是在“哭”中我们看到了杜甫丰富的情感意蕴,看到了他善良的天性,看到他对苍生万物满怀的深情,对社会不公充满的激愤,对国家安危的万分忧虑,将此汇于笔倾洒于天地,成就一代“诗圣”,更成就了一代“情圣”。

注释:

① 夏晓虹.梁启超文选下〔M〕P42.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②文中所选杜甫诗歌,参见〔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参考文献:

〔1〕贺 严.论杜甫性格与其诗歌创作[J].杜甫研究学刊,2007(1).

〔2〕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关于眼泪的诗句篇四
《杜甫“眼泪”诗作的情感意蕴探析》

摘 要:杜甫是诗圣,也是情圣,其诗作总是饱含着自己浓厚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对国家社稷的关心,也有对百姓的忧虑,既有儿女情长的真性情,也有胸怀千古的英雄志。而这些意蕴在他所作有关眼泪的诗作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本文拟从这个角度,以他的五首诗为例分析杜甫诗作的内在情怀。

关键词:社稷泪;黎元泪;儿女泪;英雄泪;

文如其人,诗如其人。诗歌是可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的,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的情感》一文称杜甫为情圣①。因为他对国家、对民众、对亲人、对朋友之情,无往而不笃实淳厚,诚可谓千古一人。情至深处,泪水滂沱。面对战乱的国家,诗人洒下社稷之泪;感慨未酬的壮志,诗人洒下英雄之泪;思念离散的亲人,诗人洒下儿女之泪;叹息穷苦的百姓,诗人抛洒黎元之泪。伤心会感时花见泪,恨别鸟惊心(《春望》)②;高兴则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泪水看似轻弹,但实则重似泰山。从其泪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窥见到伟大诗人忧国忧民的真性情,同时也能体会到他貌似柔弱的阳刚与坚韧,细腻中的宽容与豪情,平凡中的博爱与伟大。

社稷泪

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西阁口号》),杜甫关注时局、关心社稷,念念不忘祖国兴亡,时时忧虑祖国前途命运,为救国家社稷而抛洒血泪。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哀江头》)。哭是无声的,因其无声,能哽咽在胸,痛苦更为难当。这既有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巨恸,也流露了对蒙难君王的伤悼,还含对世事沧桑变换的感慨。兵荒马乱之际,人心惶惶,自身安危难以担保,何况还被叛军俘虏过?逃命尚且来不及,诗人却仍然要去哭去行。这是怎样的一颗赤胆忠心?这是怎样一种心系国家关心社稷的赤子情怀?杜甫在心灵中就坚守着这样一份执著。情深情长,凄切哀悯,蕴涵无穷,令人肝肠寸断。《北征》不仅形象再现乾坤疮演的凋蔽景象、呻吟更流血的苦难现实,更是反映国家残破不堪、关心祖国命运的忧虑。

大历三年(768),年已五十八岁的杜甫登上了仰慕已久的岳阳楼。登楼远眺,本应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但一个人垂暮之年登楼,年轻时的抱负不仅没实现,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个人背负那么多痛苦与不幸,哀怜自己,埋怨上天,痛恨统治者尚且怕来不及,但是,谁能想到既老且病、生活异常窘困的诗人并没有停留在个人的不幸遭遇上,孤零无助的衰翁关注的却不是他自己,放不下的也不是他自己,而是关山北,而是国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并为国家多难而叹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做到?诗圣并非虚名啊!

黎民泪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虽然自己尚在穷困中,却不忘关心别人,这就是杜甫的古道热肠。他不仅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枣熟从人打(《秋野五首》其一),药许邻人斫(《正月三日归溪上》),拾穗许村童(《暂往白帝复还东屯》)。此外,他还劝告别人也如此: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又呈吴郎》)。他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想人之所想,忧人之所忧,倾注真情。由老妇人困苦不堪、一贫如洗,诗人放眼天下黎民百姓,他们都已诉征求贫到骨,更是杜甫关怀民生忧心如焚的悲悯情怀的流露。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的伟大在于兵荒马乱年代,他连自身的生活保障都没有,还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还能由一个扑枣的穷寡妇,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特别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百姓,以至流泪,正如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一样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儿女泪诗人关心社稷,担忧民生疾苦。那对待妻儿,诗人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怀?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虽然被俘长安,失掉自由、处境危险,然而他却仍记挂着妻子,想着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心焦。虽说夫妻情深,相互惦念,但更多的应该是诗人对家人的关爱,对妻子的怜惜。看月思人,想着妻子虽有儿女在旁,但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小儿女世事未谙,他们以为母亲看月,是在欣赏自然风光,哪里懂得是在挂怀他们远在长安生死未卜的父亲啊!诗人可怜妻子的孤独、凄然,心中充满了辛酸,交织着忧虑与惊恐,对妻子的一片深情跃然纸上。由独看,回想往日同看的美妙,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曾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羌村,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共忆长安,那时虽然百感交集、不胜辛酸,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诗人想象妻子独自看月,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自己是否还活着,一定会泪流满面?其实这也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当他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也早已泪湿双颊。于是盼望将来能够早日同看: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对妻子不尽的关心与爱怜怎不让人动容?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儿女情长,夫妻情深。满怀爱国情,报国志的人,心中也有这么柔软的地方,实乃有情有义真英雄。

英雄泪

爱怜家人,关心邻人,心怀社稷,对自己呢?

上元元年(760)春,诗人由秦州漂泊到成都,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诗人寻幽凭吊,追慕先贤。诸葛亮这样一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曾使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为国呕心沥血、忠心耿耿,却出师未捷身先死。他踌躇满志却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是在哭诸葛亮,更是哭自己。周汝昌先生说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杜甫心怀英雄之志,然而一直无法施展。诸葛亮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毕竟曾经有人那么赏识他,刘备心甘情愿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隆中对策,为刘备制定了统一国家之策,造成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然而诗人虽许身稷契,志在匡国,却隔叶黄鹂空好音,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至此依然未有建树。武侯祠内鸟鸣草绿,自然界的春天已然来临,可是,属于诗人的春天何时才能到来呢?此情此景,他怎能不伤心流泪?怀古正是因为伤今。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诗人忧心如焚。诸葛亮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诗人也渴望能有他那样的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然而他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拥有的只是泪水,为国家,为自己,也为千古失意的英雄。这种一事无成的悲感时时困扰着诗人: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秋雨叹三首》)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三载的夏秋之间,当时淫雨不止,雨中百草秋烂死,面对如此环境恶劣,诗人不禁为担忧决明花之命运而潸然泪下。其实诗人也为自己流泪:在恶浊的世风里,诗人空有满腹经纶,空怀济世之才,更空空愁白了满头的乌发。还有什么比才士坐老更让人伤心呢?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杜甫在很多诗作中都会用到哭、涕、泪,那是为国家社稷、为黎民百姓、为家人、为自己付出的真情。他有爱国情,有壮怀志,关爱家人,同情百姓,然而他无能为力,因为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改变不了国家的命运,担负不了拯救国家的重任;给不了家人快乐自足的生活,无法和爱妻朝朝暮暮、耳鬓厮磨,更无力救济黎民摆脱困境,他能做的惟有一哭。但是,这哭是发自内心的,泪是带血的。正是在哭中我们看到了杜甫丰富的情感意蕴,看到了他善良的天性,看到他对苍生万物满怀的深情,对社会不公充满的激愤,对国家安危的万分忧虑,将此汇于笔倾洒于天地,成就一代诗圣,更成就了一代情圣。

注释:

① 夏晓虹.梁启超文选下〔M〕P42.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②文中所选杜甫诗歌,参见〔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参考文献:

〔1〕贺 严.论杜甫性格与其诗歌创作[J].杜甫研究学刊,2007(1).

〔2〕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关于眼泪的诗句篇五
《眼泪成诗》

眼泪成诗

-----杜甫的眼泪

听了孙燕姿的《眼泪成诗》,我不由想起一代诗圣杜甫。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杜甫是中国眼泪最多的诗人。眼泪是人一种独特的情感的表达,也是人生经历的动情诉说。翻阅杜诗,总能读出大把大把的泪水,这种泪水有时酣畅淋漓,一泻而下,雄波滚滚,有时涓涓细流,悲痛深沉,让人为之动容,而这种泪水已然成了千古的绝唱,让我们为之倾倒。

总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去探索杜甫的眼泪,寻找杜甫眼泪的源头,去感受他的大爱和大悲。翻看了杜甫的生平,生活经历,不觉为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人生境遇叹服。最后,竟然无法辨清是时代成就了杜甫,还是杜甫塑造了那个时代。杜甫笔下的诗诉说了那个时代,也令那个时代熠熠生辉。我总这么认为。

杜甫的眼泪,包含了太多太多….他为国家烽烟四起,兵革不断而哭;为家国衰败,盛况不再而哭;为百姓流离,无家可归而哭;为壮士赴汤蹈火,战死前线而哭;为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而哭;为妻离子散,亲朋分离而哭……眼泪流成了诗,千古流传。

杜甫的眼泪,是对国家山河破碎,家国衰败的感伤诉说。读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将山河破碎和思念家人结合在一起,前四句写花鸟感时恨别,来暗示叛军作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丛生,诗人触目惊心,于是有了后四

句写战乱不断,家属不至,诗人对家人的思念,更加衬托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感伤和无奈。读诗人《悲陈陶》,“孟军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夷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诗人哭诉战争的残酷,唐军惨败,叛军大胜,血流成河,横尸遍野,都人北向而恸哭,诗人痛诉唐王朝的腐败,哭“良家子”赴汤蹈火,为国捐躯的悲壮情怀;哭大唐官军挥师南下,收复河山的殷殷希冀。这种悲悯情怀,让日月为之失色,天地为之动容。

杜甫的眼泪,是对兵役繁重,生死分离的离别之苦的诉说。读杜甫的《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诗人哭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百姓哭声遍野,直冲云天,悲痛分离,令人触目惊心;哭战争使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让人动容。

杜甫的眼泪,是对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身世飘零的感慨之泪。诗人在《蜀相》中,发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哀叹,诗人忧心如焚,关心国事,一句“泪满襟”倾注了诗人满腔的热情,却无处施怀的无奈和痛苦,全诗曲折宛转,自然紧凑,意在臧否人物,所怀者大,所感者深,凡读此篇者,莫不有雄浑沉郁之感。诗人以缅怀先人来感概自己的处境,一唱三叹,令人心酸。《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非常有名的一首诗,“身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诗人诉说自己平素志向,对现实的看法,在失去亲人的痛苦

下仍心系祖国,让人敬慕不已。

杜甫的眼泪,是对思念家人亲友,有家不得归的寂寥愁苦的流露。诗人《月夜》有“何时倚虚晃,双照泪痕干。”不说今天如何思念,而是说异日相逢,在帷帐之前,让月光照耀着两个人的眼泪。情到深处,泪流满面。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苦可见一斑。而诗人独特的表述更为这种眼泪洒入一徐青光,悲伤而又幸福。读诗人的《野望》,“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诗人哭兄弟分离,各在天涯,思念不可见的痛苦,不禁涕泪横流。诗人《赠韦赞善别》,“只应尽客泪,复作掩荆扉”哭诉离别之情,一字一泪。而《题郑十八著作虔》,“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 又是杜甫激昂慷慨、悲愤淋漓的怀友之作。 杜甫的眼泪,是对百姓生活困苦,一贫如洗境遇的同情之泪,又是对政府横征暴敛,苛政赋敛繁杂的愤慨抨击。读杜甫的《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杜甫哭时代动乱,阴霾蔽日,破败凋敝,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社会画面让杜甫哀思,愁苦。秋天的原野上传来阵阵哭声,然而却分不清是谁家的哭声,衬托了动乱年代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状。读杜甫的《又呈吴郎》,“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诗人哭黎民苍生饱受战乱之苦,哀贫苦百姓生存之艰。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导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音蔼如也”

(《读杜私言》)。

杜甫的眼泪,是“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爱国热忱;是“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的忠君之泪;是“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的欢喜泣涕之泪;是“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的贫寒飘零之泪;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欣慰之泪…..杜甫的眼泪,深沉而意蕴深远,大气磅礴而感情细腻,他为千千万万的百姓而哭,为家国社稷而哭,为亲朋好友而哭,为边疆战死的将士而哭,有悲亦有喜,而这又是杜甫独特情感的表达,因为他是杜甫,他的大爱与大悲都是时代的豪歌,读之令人痛快而叹服。 眼泪成诗,杜诗已流入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心坎里…..

关于眼泪的诗句篇六
《把眼泪炼成诗》

把眼泪炼成诗

山西省孝义市第八中学七年级100班杨惠 指导老师 张文芬 联系电话13803482753

我们都曾仰慕过某个诗人,仰慕他触动人心的文字,仰慕他如此得出名。却不知,这种触动人心的文字,是诗人在跌跌撞撞的生活中感悟到的。他经历了多少的苦痛,才写出那样奢华的文字。当你在跌跌撞撞中能够感悟到什么,定也能把人生炼成一首精彩的诗。

我在跌跌撞撞的人生中留下过许多的足迹。我曾无数次泪流满面,在这无数次眼泪的洗礼中,我磨炼出了人生独一无二的诗篇。 曾经,哭泣是我常用的发泄方式。但现在,我却很少流泪。因为曾经无数次的哭泣,使我的心变得无坚不摧,使我变得强大。

有人认为,哭泣是一种宣泄方式,哭过之后雨过天晴。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只是在哭泣中慢慢得学会了什么。每次哭泣都会使我变得成熟。人都是在不断得哭泣中成长的。总有一次眼泪,让我瞬间长大。当把眼泪中的感悟总结出来的时候,你便炼成了一首美丽的泪水之诗。

绝不可在哭泣中沉沦,迷失。一次的哭泣之后,你需要随时迎接下一次的哭泣。哭泣将会陪伴在你的左右,它将成为你一生的伴侣,就算朋友离去,亲人死去,爱人老去,它还是会一直陪伴着你,你需要把无数次眼泪凝聚起来,让眼泪去敲击出美丽的音符,磨炼出精彩的诗篇。

当你在流下许多次失败的眼泪之后,你将会流出成功的眼泪;当

你在流下许多次孤独的眼泪之后,你将会流出温暖的眼泪;当你在流出许多次痛苦的眼泪之后,你将会流出幸福的眼泪……

朋友,不要埋怨眼泪一直纠缠着你,成为你的羁绊,要知道:它怕你孤单,所以留下来陪着你;它怕你堕落,所以留下来警示你;它怕你茫然,所以留下来指引你;它怕你受伤,所以留下来保护你。就算全世界都背叛了你,眼泪还是会陪伴在你身边,不离不弃。

眼泪为你付出了许多,你也应该努力得报答它,不要埋怨它不争气,那是因为有了你,它不需要倔强得假装坚强,可以毫无顾虑得去软弱。

点评:眼泪和人是如影随形的,不要去埋怨它,只是感激就好,作者认识了这一点是很不错的。文章前半部分写出了人们对眼泪的错误认识,后半部分又对人们进行忠告,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关于眼泪的诗句篇七
《怀念的诗泪》

怀念的诗泪(诗歌二首)

作者 王耀军

<诗人长安>

——悼著名诗歌编辑王长安*

说你可惜

是因为你走得匆忙

一位诗人在黑夜里流着泪

说他不知道你具体的死因

我只记得你在北京

经营着一块绿地

种了大片大片的诗草

田里的草茂盛了你却悄悄地走了

凭你的长相和身材

完全可以当演员或足球明星

而你却在朋友堆里

天天搜寻那么一点满足

记得那一年

你赶走热恋中的爱情

用一辆很破的自行车

搭我去吃葱油煎饼

其实我心理清楚

你一辈子都太诗人

我们都是诗人却很少谈诗

我们的棋技很臭却经常下棋

我还记得那年去九寨沟的路上

你最好的朋友

白天用美酒灌你

晚上用小便浇你

你却沉默不语

长安 憨憨的长安

你的拖鞋早已破了

你不会再有钱借给别人了

这个世界对你也许太拥挤

做个诗人不容易

有时连死也是那么朦胧

长安 长久地安息

<诗的母亲>

——悼著名女诗人杨星火*

10月23日是诗歌的冬天

翻开报上那页悲伤

才知道您已离去

那是一个绵绵的雨天

所有的诗歌都在哭泣

为一位诗人

一位75岁高龄的老人

一位诗的母亲送别

一声叹息 微风肃立树梢

唱着动人的挽歌

让诗歌记起50年前

那位花季般的女兵

那位用笔在川藏线上行走的战士

75岁人生

如75朵洁白的雪莲

川藏线有多长

您的诗就有多长

那些与您相伴的诗歌们

已将您的慈爱

缀成一串串诗的项链

挂在珠峰的脖颈

星火 星火——星星之火

您的诗歌和品德

将永在世间燎原

*注:杨星火,我国著名女诗人,49年参军入藏,主要作品有诗集《雪松》、《拉萨的山峰》、《波梦达娃》、《月亮姑娘》等,

于2000年10月23日不幸去世。

关于眼泪的诗句篇八
《泪水,泡软了四月的诗句》

泪水,泡软了四月的诗句

1天前 | 阅读原文

姗姗来迟的诗句在四月的泪水里浸泡,直至软化——题记

1、 春天的泪水

春天的泪水,在清明时节频频倾盆而下。

在历经三个月的阵痛,清明的泪水终于潸潸而下,拉长了思念的季节。

哗哗啦啦,轻轻洒洒,飘飘扬扬。

那么冷静,那么淡定,那么潇洒。

一如前人的诗句,小雨纷纷飘洒在清明时节,摇摇欲坠行人皆断魂。清明的泪,走过

三月,走进四月,走出春天。每一场春雨都能催生沉睡的哀痛,都能促发压抑的悲伤。 枯萎的思念得到淋湿,麻木的神经得到刺激,干燥的知觉得到润泽。从此,清新的空气开始溶化了浑浊的泪水,洗却了一年的阴霾。

妈妈,为你画了一次又一次的心,为你弹了一次又一次的情,为你一次又一次地坦露内心的暗伤,情感的线条在湿透的思念里起伏。倾斜的天空断断续续地飘过黑色的云朵,井然有序的生活里只剩下无边无际的悔恨在摇摆。

妈妈,冷清的家里终于再次唱起热闹的童音,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回家的路,悲痛的心

谷开始在爸爸殷切的盼望下泛起久违的微笑,离家与回家的宿命因你的离开再次改写。

投入在回家的温馨与宁静中,晴空里的阳光变得格外可爱,温暖的希冀渴望挽住亲情的臂弯,在回归的温馨中抚平被死亡撕碎的心伤。

妈妈,你看到了吗?冷漠的视线已经改道而行,女儿终于可以天天陪着你,看着你,边笑边哭,好想再听你叫我一声“憨女儿”,好想再让你狠狠地用白眼瞪我,再情不自禁地发笑。好怀念好怀念我们母女亲密无间,互相打趣的快乐时光。

2、 春天的诗句

妈妈,去年为你写的诗句潮湿了,我把它们拿出来,放在阳台上晒干。

楼上的风景依然很安静,静得像没有人经过一样。我知道,你不爱爬楼,你喜欢一个人在一楼看电视,如果受不了寂寞,你会一个人跑到邻居家串门,说说话。现在,再也听不见你回家里关门的声音了,一切都很安静,很安静。我每次回家都轻轻地走路,轻轻地上楼,轻轻地回房,真怕惊醒了你的沉睡。

“妈妈,我想外婆了,以前她会带我出去玩。”儿子时不时地在耳边提醒我,你已经不在的现实,妈妈,其实,我们很想自欺欺人一次,我们不想承认你已经不在这个人间,我们常常幻想着,你一定在哪个角落看着我们,你在跟我们捉迷藏吧?快点回来吧,女儿已经很听话,现在每天晚上都回家了,你怎么还不出现呢?

妈妈,春天来了,去年的清明节,你还一个人到处去为老祖宗扫墓,今年的清明节,你却一个人孤伶伶地呆在安息堂里,连一块风水宝地都没有。那天提前去看望你,意外地发现一向冷冷清清的安息堂竟然变得拥挤起来,整座房子到处都是前来悼念亲人的人。你一定不觉得孤单了吧?你一向很爱热闹的,你最喜欢看到我们携女带儿地回去看你的。现在,我们来了,来看望你了,你高兴吗?

思念,在春天的雨水里浸泡

纷飞的泪阻挡了春天的奔跑

挤出一些苍白的词,却堆不起像样的微笑

把妈妈的名字搂入怀抱

放在四月的诗里用泪水浸泡

泪水,泡软了四月的词藻

泡软了三百六十五个日夜的煎熬

哽咽的诗句,折断了春天的柳腰

睁开黑暗的视线,好心情开始失效

一个人的季节牵出一个人的寂寥

3、春天的伤痕

春雨过后,诗句依然柔软。带雨的云自眼前飘来飘云,到处流淌着伤感的泪。

妈妈,来生可否再次相逢,如果有来生,换我当你的妈妈,我一定牢牢地牵住你的手,不会再让你那么早离开我身边;如果有来生,我宁愿少活几年,也要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后再离开。

伤痕,这是春天留下的伤,这是你留下的伤。

拉开伤痛的窗帘,我仿佛看到你刚刚离开后的那个不可思议的夜晚。

一些人埋头失声痛苦,一些人马不停蹄地收拾你的房间,眼泪还没来得及抹去,妈妈的房间已经席卷而空,所有的衣物,都被放置一旁,准备拿去焚烧。看着一堆堆崭新的衣服,一屉屉稀罕的物品,顷刻之间化为灰烬,顺着海水漂远,隐隐作痛的心已经痛得没有知觉。

有人说,死人生前用过的东西,一样都不能留。我们庆幸的是:三个姐妹都留下一件你生前穿过的衣服。妈妈,我拿到是你那件紫色的外套,那是某年过年时,我帮你买的新衣服,你一直不舍得穿,当我拿在手上,看到依然崭新得好像没穿过一样,泪水又淹没了红肿的双眼。

有些伤痕,注定无法愈合。有些故事,注定没有结局。

春天的伤痕在母亲离开后,就开始坦露鲜红的伤口。

转身,惊魂未定的那一夜,就在春天里停留吧!春天的萎靡,春天的痛哭,春天的思念,在春天的小雨里,化成一缕缕清新怡人的空气,消失在晴空里了。

一些关于伤心的诗句,总是姗姗来迟。四月的思念又开始泛滥成灾,就再用泪水浸泡一下诗句吧,只要泡软就行,泡软就行!

收起

分享到微博▼

评论(20)

收藏

取消收藏

您已收藏成功! 现在去看看»

笔记: 修改

确 定 取消

您还可以输入 70 字

收起笔记

发 表 取消

您还可以输入 70 字

查看更多评论

loading....

收起评论

四月,我的一首情诗

我很特别。在某一方面 总以为自己懂得太多 以致于四月赋予生命的一切 在一个彷徨的傍晚里 满目沧桑 (也许还会走在夕阳下晚风中 飘雨牵雾的时分诡异XX的夜色) 蜷在石头上也可以安然入睡,也...

全文↓

4评论

四月,我的一首情诗

1天前 | 阅读原文

我很特别。在某一方面

总以为自己懂得太多

以致于四月赋予生命的一切

在一个彷徨的傍晚里

满目沧桑

(也许还会走在夕阳下晚风中

飘雨牵雾的时分诡异XX的夜色)

关于眼泪的诗句篇九
《论杜甫诗歌中的“泪”》

金 华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 毕业教学环节成果 (2012届) 题 目 论杜甫诗歌中的“泪” 学 院 师范学院 专 业 语文教育 班 级 语教091班 学 号 200932050550130 姓 名 冯慧 指导教师 章海凤

2012年6月5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教学成果 师范类

目 录

摘要 „„„„„„„„„„„„„„„„„„„„„„„„„„„„„„3

英文摘要„„„„„„„„„„„„„„„„„„„„„„„„„„„„„3

引言„„„„„„„„„„„„„„„„„„„„„„„„„„„„„„„3

一、长安十年泪阑珊„„„„„„„„„„„„„„„„„„„„„„„„4

二、安史时期泪满襟„„„„„„„„„„„„„„„„„„„„„„„„5

(一)仕途失意的无奈„„„„„„„„„„„„„„„„„„„„„„„5

(二)战乱频繁,国家破碎,百姓流离„„„„„„„„„„„„„„„„5

1.从百姓之泪感受苍生之悲 „„„„„„„„„„„„„„„„„„„„5

2.从诗人之泪感受离乱之忧 „„„„„„„„„„„„„„„„„„„„7

3.从山河之泪感受国破家亡之痛 „„„„„„„„„„„„„„„„„„8

三、漂泊西南泪萧瑟„„„„„„„„„„„„„„„„„„„„„„„„9

谢辞„„„„„„„„„„„„„„„„„„„„„„„„„„„„„„„11

注释„„„„„„„„„„„„„„„„„„„„„„„„„„„„„„„11

参考文献„„„„„„„„„„„„„„„„„„„„„„„„„„„„„12

论杜甫诗歌中的“泪”

师范学院小学语文教育专业091 冯慧

摘要:杜甫经历了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变化,见证了盛唐王朝的没落,且由于身处社会底层,他在动乱中切实体会到了下层百姓的痛苦,故写下的诗篇情真意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从长安十年,陷贼为官,奔至凤翔,再到辞官而去,度陇入蜀„„他一生漂泊,历经苦难。在这奔波劳累的过程中,杜甫面对着破碎的山河,眼泪从不曾离去。他的眼泪中饱含着对大唐命运的担忧,对平民百姓的同情,对亲人朋友的牵挂„„也正是这些眼泪造就了“诗史”。

关键词:杜诗 眼泪 意象 社会

“Tears” in the poems of Du Fu (Normal colleg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hinese Feng Hui) Abstract:Du Fu witnessed the fall of Tang Dynasty from the change of An Lushan Rebellion. He truly felt the pain of the people from the turmoil, so he wrote poems to reflected the social status. He wandered all his life in suffering. In this process , facing the broken pieces, Du Fu was always in tears. His tears fulled of worries about the future of Tang Dynasty, compassion to the common people, and carefully of his family and friends „„The tears created a “epic”. Key words:pomes of Du Fu tears imagery social

引言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封建时期最繁盛的王朝,然而一场长达三十几年的安史之乱导致了它的逐渐衰弱。杜甫就是唐王朝盛极而衰的见证者,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被誉为“诗史”。可以说,杜甫就是安史之乱中的“战地记者”。唐朝诗人无数,诗圣只有一个。尽管他穷困潦倒,饱受饥饿折磨,除了苦难屈辱就是辗转奔波,但杜甫并没逃避,而是拿出自己生命的全部情怀,给天下苍生以真挚的关注。“诗人远离了前半生‘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的潇洒,放弃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的火热理想。”[1]“他在饥肠辘辘中写作,在穷困潦倒中奔走,以笔作枪,将一切黑暗,一切悲哀扫入诗集。”[2]在他的诗歌中,我们读到的不仅是社会的黑暗,战乱的频繁,无法保全自身的悲痛,还

有杜甫对整个破败世界的无奈感叹。“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在他的诗中,我们总能读到哭泣与眼泪,而且随着战争的肆虐,越发深沉!

一、长安十年泪阑珊

在杜甫早年漫游及长安十年中,虽然盛世气息已渐露衰势,权贵当道,社会黑暗,百姓生活艰难,杜甫的满腔抱负无处实施,干谒之路坎坷波折,但此时在杜诗中多见的是诗人对于这般社会现状的揭露与批判,写到眼泪的还很少。诗人虽然忿忿不平,对上层贵族越来越失望,却还未绝望!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诗中写到的是送军百姓的依依不舍,同时还想象了新战死的士兵在呜咽哭泣。此时杜甫已经开始对这个社会的不公平与残酷产生了不满,诗风开始由哀叹向悲愤转变。

诗人在《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二)》中云:“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劝弟侄不必为他仕途失意而伤心流泪,来表达自己仕途不顺的愤懑不平与不甘心。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劝慰他人之语写出,更显凄楚悲愤。

杜甫怀着远大理想,在长安求官,历经波折,吃尽苦头,却只得到了一个京兆府兵曹参军的从八品下的小官。在他就任了这个小京官后,他离开长安回奉先探望妻子和儿子,而就在这途中,安史之乱爆发了。杜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写下了他被称为“诗史”的第一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这首长诗中,杜甫描写了一个辉煌的王朝在风雨飘摇中的动荡不安,写了在大厦将倾之前,权贵们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生活,也写了一个生活和成长在盛世末年中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现实面前极度的愤懑和无可奈何,同时也写了下层民众的艰难困苦的生活,揭示出在安史之乱爆发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本质。”[3]这社会矛盾重重的现实主义诗篇成为杜甫在长安十年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诗人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这首诗中还描写了杜甫回家后的情形: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

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他回家后发现自己的幼子竟然已经被饿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怎能不伤心落泪?杜甫是“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不用交苛捐杂税,不用被迫应征入伍,可是就是这样,孩子也被活活被饿死。由此,诗人发出感慨,那些平常百姓家的生活该是多么艰

难!

二、安史时期泪满襟

安史时期,也就是杜甫陷贼为官及漂泊西南的前半期。在这段时间内,杜甫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是整个国家的衰亡,百姓的民不聊生,而由此所生发的感慨也是痛彻心扉的。他为自己流泪,为国家流泪,为黎民百姓流泪。在他的很多诗歌中都描写了眼泪:自己的泪,他人的泪。总的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仕途失意的无奈

陈涛斜之战是肃宗起兵以来对叛军发动的第一战,他任命房琯为“持节、招讨西京大使,兼防御蒲关、潼关两关兵马使、节度使”[4],房琯模仿春秋时期的战法,采用车战,被敌军的火攻所迫,官军惨败。再加上不久后房琯的琴师贪污受贿被揭发,就使得肃宗大怒,罢免房琯宰相之职。杜甫作为谏官,再加上他与房琯是布衣之交,就上书为房琯求情,惹得皇帝不悦。

皇帝因杜甫为房琯求情而疏远他,令他回家探亲,《北征》就是杜甫根据自己在途中的亲身见闻所写。其中有一句:“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可见杜甫对皇帝的忠心,也足见杜甫的伤心。杜甫的报国之心无可置疑,此次因其耿直的个性,为尽谏臣的责任,为房琯求情,也是出于国家大义,皇帝让杜甫回家探亲却是有意疏远他,以后恐怕也不会再重用他了,这怎么不让杜甫伤心。

《所思》是杜甫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崔漪的一首诗: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崔漪被贬,借酒浇愁,有满腹牢骚却无知己可诉说,诗人思念、担忧好友,所以寄诗慰问。这首诗虽然表达的不是诗人自己的失意之情,却是借着对朋友的劝慰,“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来反映现实,感叹自身遭遇。像杜甫与崔漪这样忠心为国的臣子得不到重用,满腹才学无处施展,反而一贬再贬,这怎能不让人黯然伤神。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所写,诗人既是在写楠树,同时也是在写自己。大风吹过:“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楠树倒在了地上,经雨打湿,就好像泪痕血点滴满胸前,有一种英雄末路的感慨,诗人既是在叹楠树,同时也是在叹自己。

关于眼泪的诗句篇十
《浅析杜甫“眼泪”诗作的情感意蕴》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 文

系 (部) 文学院

专 业 初等教育

班 级 中社1202班

学 号 12950124085

学生姓名 彭玉娟

指导教师 王晓红

职 称 副教授

论文题目 浅析杜甫“眼泪”诗作的情感意蕴

2015 年5月

目录

摘要„„„„„„„„„„„„„„„„„„„„„„„„„„„„(1)

一、儿女泪„„„„„„„„„„„„„„„„„„„„„„„„„(3)

1、为妻子儿女落泪 „„„„„„„„„„„„„„„„„„„„„(3)

2、因思念友人而泣 „„„„„„„„„„„„„„„„„„„„„(4)

二、英雄泪„„„„„„„„„„„„„„„„„„„„„„„„„(4)

1、仰慕先贤而涕„„„„„„„„„„„„„„„„„„„„„„ (4)

2、 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泣 „„„„„„„„„„„„„„„„„„ (4)

三、黎民泪 „„„„„„„„„„„„„„„„„„„„„„„„(5)

1、为百姓无依而落泪 „„„„„„„„„„„„„„„„„„„„(5)

2、此生夙愿„„„„„„„„„„„„„„„„„„„„„„„„ (6)

四、社稷泪„„„„„„„„„„„„„„„„„„„„„„„„„(6) 为安史之乱下的国家而泣„„„„„„„„„„„„„„„„„„„(6) 总结„„„„„„„„„„„„„„„„„„„„„„„„„„„„(7)

致谢„„„„„„„„„„„„„„„„„„„„„„„„„„„„(8) 参考文献„„„„„„„„„„„„„„„„„„„„„„„„„„(9)

浅析杜甫“眼泪”诗作的情感意蕴

摘要:杜甫,子子美,又称“少陵野老”。其祖父杜审言为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家世背景可谓是官僚世家了,由此可想而知,杜家的子孙从出生便带有许多特权。可是,上天偏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特大的“意外”。而这个意外恰巧好成就了他“诗圣”的地位。也正是由于上天没有给他一个安定富足的生活,所以才赐予他另一种特殊的才能,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为我们留下了万人传颂的“诗史”。他的诗中总是饱含着自己浓厚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对国家社稷的关心,也有对人民的真切同情,同时也有对妻子儿女的深切思念。而他的这些作品中无处不饱含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天下苍生的爱与悲痛之情。于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含泪而作,泣咽而成,由此造就了他的“眼泪诗”。下面我就从他的“儿女泪”、“英雄泪”、“黎民泪”、“社稷泪”几个方面分析杜诗的内在情感。

关键词:诗圣 儿女泪 英雄泪 黎民泪 社稷泪

The emotional meaning of Du Fu "tears" Poems

Abstract: Du Fu, a son of beauty, also known as "Shaoling noe". His grandfather was Zenbe Toro Du, Du busy father was Yanzhou county magistrate Sima and fengtian. Family background is a bureaucratic family, then one can imagine, Du children born with many privileges. But, God only gives us a big surprise "". The accident happened to the good achievements of his "Saint" status. It is because God does not give him a stable and prosperous life, so I gave him a special gift, make him a star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left a million people told us "poetry". His poems are full of his strong emotion. This kind of emotion is the nation's care, but also on the people's sincere sympathy, but also deeply miss his wife and children. But nowhere all his works are full of love and grief to the country, to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the feelings of. So, most of his works are in tears, tears pharynx and into, thus creating his poem "tears". Below I will from his "sons and daughters of tears", "the hero tears", "people's tears", "the tears" analysis of severalaspects of the inner feelings of Du Fu's poems.

Keywords: great poet-saint children hero tears tears Oh tears the state's tears

杜甫这个伟大的诗人,其内心情感是非常丰富的。他的诗在反映现实,揭露黑暗,忧虑民生以及表现其他方面的内容时无不体现和渗透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感。他的全部诗作是他伟大情感的写真。其中不仅凝结着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挚爱,同时还饱含着他对亲人、朋友以及邻里的深情。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在颠沛流离的人生中,诗人创作出大量诗篇。例如《月夜》、《月夜忆舍弟》等抒写对妻子儿女,兄弟姐妹的思念之情,寄托着自己与亲人团聚的愿望。他的诗中总是饱含着自己浓厚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对国家社稷的关心,也有对人民的真切同情,同时也有对妻子儿女的深切思念。而他的这些作品中无处不饱含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天下苍生的爱与悲痛之情。于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含泪而作,泣咽而成,由此造就了他的“眼泪诗”。以下我就从他的儿女泪、英雄泪、黎民泪、社稷泪四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儿女泪

杜甫这个伟大的诗人,其内心情感是非常丰富的。他的感情不仅表现在对江山社稷上,对黎民百姓上,而且也表现在儿女情长上。杜甫有着对妻子、儿女的至真至爱之情,也有着对朋友、兄弟的深切思念之情。 1、为妻子儿女落泪

杜甫对家人,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即使是在聚少离多的艰难岁月里,他眼中、笔下的妻子儿女,也是无比美丽,非常可爱的。沦陷长安期间,是杜甫一生最为艰难的时期。但是,他在一首题为《月夜》的诗中,表现了对妻子儿女的深切思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关心社稷,担忧民生疾苦。那对待妻儿,诗人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怀呢?“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虽然被困长安,失掉自由、处境危险,然而他却仍记挂着妻子,想着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心焦。看月思人,想着妻子虽有儿女在旁,但“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小女儿世事未谙,她以为母亲看月,是在欣赏自然风光,哪里懂得是在挂怀他们远在长安生死未卜的父亲啊!诗人怜惜妻子的孤独、绝望,心中充满了辛酸,内心情感非常复杂,对妻子的一片深情跃然纸上。诗人想象妻子独自看月,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84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