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诗大全

| 网络规划设计师 |

【www.guakaob.com--网络规划设计师】

悼亡诗大全篇一
《中国古代十大悼亡诗》

中国古代十大悼亡诗

第一首:《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葛生

——诗经·唐风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译文】:

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

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

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

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背景】: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衣

——诗经·邶风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译文】: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

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

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背景】:

这首诗同样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首‘悼亡诗’,和《葛生》一样,其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否归属悼亡范畴亦有争论。旧说谓诗的主旨是卫庄姜伤己,《毛诗序》云:“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但后世多家注本均点其悼亡之音,同《葛生》均奉为悼亡诗经典。

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个人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处于抑制状态的兴奋点,而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晋潘岳《悼亡诗》很出名,其实在表现手法上是受《绿衣》影响的。如其第一首“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寝兴何时忘,沉忧日盈积”等,实《绿衣》第一、二章意;再如元稹《遣悲怀》,也是悼亡名作,其第三首云:“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全由《绿衣》化出。可见此诗在表现手法上实为后代开无限法门。 第三首:魏晋·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悼亡诗

——潘岳·魏晋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作者】: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他少年时即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背景】:据说,潘岳的妻子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杨两家原是世交,潘岳十二岁时第一次见到杨氏的父亲杨肇,杨肇很喜欢这个聪颖过人的美少年,便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他。潘岳十二岁时与杨氏订婚,结婚之后,夫妻两人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杨氏于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卒,当时不到五十岁。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去世后,潘岳除过《悼亡诗》三首外,还有《杨氏七哀诗》等。

潘岳所做《悼亡诗》一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天、秋天和冬天。其二首分别为:

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其三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另注】:

潘安以前,中国古代文学并无‘悼亡’一说,正是潘安所做《悼亡》三首,开中国悼亡诗歌之先河。《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该辞典也收“潘岳”条,其释文中有:“工诗赋,辞藻艳丽,长于哀诔之体,《悼亡》诗三首最著名”的内容。第四首:南朝·沈约《悼亡诗》之: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悼亡诗

——沈约·南朝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作者】:

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仕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官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仕至尚书令,卒谥隐。政治上主张严格区分士族与庶族,维护封建门阀制度。诗风浮靡,着意雕饰,与谢朓、王融等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所创“四声八病”之说,在声律方面为诗歌创作做了许多规定,对五言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有一定影响。曾据何承天、徐爰等宋史旧本,稍加更益,撰成《宋书》。所著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背景】:

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沈约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清怨’,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的清怨之风。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沈约的这首悼亡诗对后世以离别哀亡的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有较大影响。把南朝之前类似作品的哀而不伤(如潘安《悼亡诗》)的境界真正推向哀伤并茂的新境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沈腰’之说。《梁书·沉约传》载:沉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因以“沉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均典指沈约。

第五首:唐·元稹《离思》五首之四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离思·其四

——元稹·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

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治学,一半是没有忘情于你呀!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诗一直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除此之外,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的《遣悲怀》三首,同样堪称中国悼亡诗歌的绝唱。‘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之类的诗句已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遣悲怀》三首如下:

钗。

斋。

开。

哀。

词。

眉。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

第六首——北宋·苏轼《江城子》之: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悼亡诗大全篇二
《悼亡诗》

诗歌题材—悼亡诗

悼亡诗的概念

悼亡一词只能指丈夫对死去妻子的悼念,既不能指妻子对死去丈夫的哀悼,也不能指对死去朋友的哀悼

悼亡诗的起源

•西晋潘岳为悼念亡妻所作的《悼亡诗三首》开创了悼亡诗的先河,后世乃专以悼念死去的妻子的诗词为“悼亡”。

悼亡诗中常用意象

•1、闺阁庭院---亡妻生前所生活的空间。--“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黯然伤神。

•【物象】苔径凉阶、弱蕙衰兰、芜闺尘窗、孤帐空床、长簟床空、室虚悲风、残灯虚座、余墨遗芳、翰墨馀迹、遗挂在壁、朗月胧胧、针线犹存----物是人非,凄寂而清冷、衰颓而黯淡。

•2、墟墓间--怅恨阴阳两分隔,表现“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的伤逝之情。•【物象】坟、墟墓、落叶、孤魂、凄凄朝露、烈烈夕风。残阳

•【其他词语】茕茕徘徊、踟蹰、不忍、未忍、茫茫

悼亡诗大全篇三
《悼亡诗》

悼亡诗大全篇四
《中国古代悼亡诗大集》

中国古代悼亡诗大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2、悼亡诗三首 作者:潘岳

(其一)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重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生,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静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彷佛睹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其三)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遗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己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期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馀。

3、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作者: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4、离思(其四)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他:

1、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2、遣悲怀 作者: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3、为薛台悼亡 作者: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 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 月冷空房不见人。

4、沈园二首 作者: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5、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作者: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6、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作者: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

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7、悼亡诗 作者: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8、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十九岁娶卢氏为妻,情甚笃,"吹花嚼蕊弄冰弦","相看好处却无言"。二十二岁时卢氏难产而死,三年相依一朝散,纳兰性德痛苦不堪,"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曾有人言,"观纳兰之悼亡词,不记‘曾经沧海难为水',亦忘‘十年生死两茫茫'",言辞或有偏颇,然纳兰之悼亡词,确是凄恻婉绝,感人肺腑,窃以为足以比肩"四大悼亡诗(附录1)

【其一】《采桑子·当时错 》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其一】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毁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字早醒侬自梦,更更。泣不尽风檐夜雨铃。

——《南乡子》

【其一】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唯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潮。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西风打画桥。

——《于中好》

【其一】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那种深入骨髓的痛,要怎样的深爱一个人,才能怀念如斯?杜鹃啼血,凄切哀绝,不忍卒读。纳兰性德深深的愧疚着,他被自己给自己的枷锁折磨着,"只向从前毁薄情",可是,当初的他们是何等的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他又几时薄情过?他把所有的责任担在了自己肩上,到头来,只有"几回偷拭青衫泪","泣不尽风檐夜雨铃"。

【其一】《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其一】《沁园春》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

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其一】《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其一】《青衫湿》-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悼亡诗大全篇五
《中西悼亡诗的比较》

中西悼亡诗的比较

由于各国社会背景、文化、宗教的不同,致使死亡观的巨大差别。中国人重生轻死,而西方人直面死亡,因此中西悼亡诗在表现死亡时也显示出不同的风貌。中国悼亡诗往往把死亡表现得含蓄,是一种哀美,走的是一条内在超脱之路,西方悼亡诗把死亡表现得明朗和谐,是一种壮美,走的是一条外在的超脱一路。

不管是一种哀美还是一种壮美都与中西方人们的死亡观密不可分。

中国人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又终点的历程,这个终点就是死亡,他们不相信来时,认为“人死如灯灭”,与中国传统的死亡观不同,在西方哲学家眼里,死亡是实体性的存在,它具备可以想象和理解的丰富形态和深奥秘密。赫拉克利特说“当他们诞生的时候,他们就期待着活下去,并期待着死去或安息。西方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 “终有一死都是人,他视死之为一种重要的存在方式,人只有意识到有一死时,才会真正明白人生的意义”。从这一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他们对生命的本质乃死亡的必然性有着明确的看法:死亡时生命的终极,但也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所以西方人的死亡态度是平静的。

中国人没有天堂的概念,虚无缥缈的天国,彼岸始终对注重现世的中国人产生不了多少诱惑。而西方人在传统上习惯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目的,即生而为死,生时辛苦的耕耘,死是欣喜的收获和平安的享受,因而更强调对死亡的理解和感知。因为死亡观不同 所以对死后亲人,朋友等的悼亡诗的不同,所以中国的悼亡诗给人的感觉是“肝肠寸断”“未语泪先流”的悲哀,传达的是一种哀美。如纳兰性德的几首悼亡诗《于中好 十月初四夜风雨,其名曰是亡妇生辰》云:“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哀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同样的“落花朝”同样的“画桥”,但却生死殊途物是人非了,故今日是有悲苦难消,又如《金缕曲亡妇忘日有感》云:“此恨何时已?滴空阶,更寒雨歇,葬花天气”,“清泪尽,纸灰起”,妻子之亡犹如花之凋谢,令人清泪尽,凄婉缠绵,死亡在这些诗人的笔下转化为

种种能表达出自己悲凉心境的自然意象,落花,哀柳,冷雨,清泪等,然而透过这些语言迷雾,我们更可以品味到诗人对生命之于死亡的抗拒,死亡在这里化作了一缕缕凄美的情形。 与重生轻死的中国人相比,在西方,由于基督教注重终极的彼岸世界而否定和鄙视此岸世界中的人的肉体生命。因而西方人认为人出生就带有原罪,人必须通过忏悔和赎罪以拯救自己的灵魂,直面现实生活中的死亡,苦难和罪恶,才能够深入天堂,获得不朽的生命。不管基督如何变迁,这种精神已渗透到西方文化的血脉中,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感情方式,死亡已成为获得最后意义并得到超越的标志。对于天空的向往,使西方人并不畏惧死亡,并完全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使人以一种肃穆诚恳的心情去注视它给人类带来的一种庄严神圣,心灵净化的美感。如米尔顿的《梦之妻》:“我确信自己清清楚楚,充分地重见到了天堂里她的清辉”,诗人认为妻子死后已升入天国,圣洁的灵魂透出一种高贵,露出一种安慰,一份宁静,一线希望。勃朗宁有《展望》之悼亡名著:

那黑暗,寒冷和苦痛

对勇者,最坏的会立刻变成最好的

黑暗的时候终于结束

那精灵的狂喊,魔鬼的嗓音,在怒叫的

将沉落,将首先从痛苦中化出和平

然后一闪光,然后您的胸怀

我灵魂的灵魂啊!我将再拥抱您

并将永远和上帝同在

以上我们体会到了西方悼亡诗的明亮、和谐、纯净和壮美,以及中国悼亡诗的悲愁哀美。 我们也发现中国悼亡诗在表达上的含蓄委婉,这是儒学和道家文化影响的结果,中庸和平精神渗透到文学艺术创造中,便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中和之美以及含蓄婉曲的艺术传达,

如:窗尘岁时阴,闺芜日夜深。沛黄夕不织,宁闻梭抒音,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晴蚓知寂寞,娥飞测幽阴

-----江淹《悼室人》 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和平相比,西方文化石一个在强烈的斗争中发展进步的文化。有着漫长海岸线,并致力于征服大海的西方各民族,由于大的自然的磨砺,他们崇尚个性和自由,具有冒险和开拓,怀疑和否定的勇气,再加上西方人的宗教意识,使得西方的悼亡诗表现上的一种壮美如: 怕死吗?--感到我喉头的雾

我上面的烟

这时雨雪开始下降,狂风指出

我已接近那地点

那黑夜的威力,那风暴的胁迫

那敌人的标杆

那儿有“大恐怖”在可见的形象中站着

但强者必须向前

------勃朗宁《展望》 我的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中西悼亡诗在表现手法,氛围烘托,意象选择上的不同,同时从中西方人们对死亡的态度,文化,宗教以及社会方向分析了不同的原因。

参考书 何功杰. 《优秀名诗品读》.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杨文秀. 从英汉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 2000

中西悼亡诗的比较

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号:201220348

姓名:甘颖

悼亡诗大全篇六
《古代悼亡诗名篇教学案例》

古代悼亡诗名篇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主讲教师:陕艳娜

一、案例名称:古代悼亡诗

二、案例适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

三、案例内容:

材料1、《悼亡诗》三首(其一) 潘岳 西晋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黾勉恭朝命,迴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周遑忡警惕。如比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此诗是潘岳为悼念亡妻杨氏而写的,大约作于杨氏死后一周年,即晋惠帝永康九年(299年),共三首,此为第一首。主要写诗人为亡妻守丧一年之后,即将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忆起跟爱妻一起生活的情景,物是人非,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痛苦与孤独。此诗写得富于感情,陈祚明在其《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云:“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析,旁写曲诉,剌剌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对潘岳的悼亡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真因为潘岳的悼亡诗写得富于真情实感,自潘岳之后,后人遂以悼亡作为丧妻的代称。 材料2、《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是元稹悼念其亡妻韦丛的作品,诗人以精警的语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亡妻感情的忠贞。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亦成为人们乐于传诵的名句。

材料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苏轼 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是苏轼悼念原配夫人王弗之作,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美貌年轻,温柔贤惠,同诗人是恩爱情深。不料王弗只活到二十七岁,对于作者,心中的悲痛是难以言说的。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与亡妻王弗在梦中相逢,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诗。全诗由追忆、现实、梦中、梦醒组成,时空交错,虚实相间、笔墨翻转,境界层出。上片先直叙生死之隔、无由相见,但不及思量,进而设想纵使相见,也难相认,寄寓世事沧海、宦途坎坷之慨。下片忽转写梦境,由实入虚,久别重逢,千言万语,化作“泪千行”。结尾三句写梦后的思念。感情哀痛缠绵,至深至浓,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材料4、【鹧鸪天(又名半死桐)】贺铸 宋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此词是贺铸悼念其亡妻赵夫人之作,与东坡青年丧妻不同,贺铸是晚年丧妻的;与东坡《江城子》词抒情的淋漓尽致、大笔挥洒不同,贺铸的《鹧鸪天》

词则是惜墨如金,在平静的叙述中饱含对亡妻的深厚情感。

四、学生讨论分析(略)

五、作业与思考

1、课后背诵上述诗词。

2、结合古典作品中所学的悼亡诗作品,分析悼亡诗的发展脉络。

3、分析比较上述几首悼亡诗词。

悼亡诗大全篇七
《中国古代悼亡诗考》

中国古代悼亡诗考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很早就有“悼亡”一类,本来“悼亡”是个宽泛的概念,既可以用于悼念亡妻,又可以用于悼念已故的朋友或熟人。可自从西晋诗人潘岳写了三首悼念亡妻的《悼亡诗》之后,“悼亡”便成了悼念亡妻的专用词了。

不过提到悼亡诗,还得先说说《诗经·邶风》中的《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首诗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悼亡诗,应该可以称为我国“悼亡诗之祖”了,诗主要是写妻子死后,丈夫看到她生前亲手缝制的衣裳时那种伤感的心情。

真正开中国悼亡诗先河的是前面提到的潘岳,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美男子潘安,他虽然貌美,但并不花心,对妻子杨氏感情非常专一,在杨氏死后他非常悲痛,于是作《悼亡诗》三首,其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说“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

写悼亡诗最有名的诗人无疑是潘岳,但悼亡诗中最著名的诗句却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两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出自元稹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的《离思》一共有五首,这只是其中的一首,除此之外,元稹还写有《遣悲怀》三首,都是悼念妻子韦丛的,其二有“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样的句子。虽然在写这三首诗的同一年,元稹就纳妾了,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亡妻的怀念与追忆吧?

前面说的几首都是悼亡诗,但广义的诗应该也包括词,下面再说两首悼亡词吧。

一首是苏轼的《江城子》,提到悼亡词就必须提到这一首,因为这首词也称得上是悼亡词中的千古绝唱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是苏轼为亡妻王弗而作,写这首词的时候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了,当时苏轼身边除了继室王闰之之外,还有侍妾朝云,但我依然丝毫不怀疑苏轼对亡妻的那份感情。

另一首是贺铸的《鹧鸪天》,这一首虽然没有苏轼那一首流传得广,但是却更朴实、更催人泪下: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苏轼是梦亡妻梳妆于窗前,贺铸则念亡妻补衣于灯下,都是非常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象这样的画面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10高级文秘

20号

梁靖仪

悼亡诗大全篇八
《中国古代悼亡诗的情感解析》

悼亡诗大全篇九
《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悼亡诗研究》

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悼亡诗研究 ——先秦至汉

潘岳(247~300年)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正是他的《悼亡》诗,使“悼亡诗”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专指悼念亡妻的诗歌门类。《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该辞典也收“潘岳”条,其释文中有:“工诗赋,辞藻艳丽,长于哀诔之体,《悼亡》诗三首最著名”的内容。(1.《辞源》1~4合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7月1版,第614、1022页)再看今人所编的专门辞书上的有关文字:“由于潘岳有《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潘岳追悼亡妻的诗以情真、语真、意真,油然善入,千百年来叩动人们的心弦。后影响唐代元稹等人,使悼亡成为专指悼念亡妻的诗歌门类。”(2.吴小如、王运熙等撰写:《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第367~368页)

例如他的《悼亡诗三首·其一》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重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据说,潘岳的妻子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岳十二岁时与杨氏订婚;结婚之后,夫妻两人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杨氏于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卒。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去世后,潘岳除过《悼亡诗》三首外,还作有《杨氏七哀诗》等。

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七言绝句。其中第四首可谓妇孺皆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经历了与韦丛的那场爱恋,诗人的心里再也泛不起爱的波澜,除了韦丛再也没有那位女子能打动诗人。这不是婚前的信誓旦旦,而是在妻子去世之后的内心告白,读来给人以特别的震撼。有许多研究者根据元稹的经历,认为元稹在韦丛去世后不久就发生了与薛涛的爱恋,而后又续了弦,从而批评《离思》为矫情之作。但我却认为这些批评者是在用封建时代禁锢妇女的贞节观来要求这些狂放不羁的士大夫,未免太过苛刻。唐代是个极为开放的时代,士大夫们讨妾、蓄妓都无须回避自己的妻子。妇女们根本不会奢望丈夫为自己守鳏。元稹在《莺莺传》中借崔莺莺之口所写的一首诗很能传达当时女子的心声:“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当时意,怜取眼前人。”元稹与韦丛的七年夫妻生活恩爱有加(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未提及元稹这七年间有婚外恋),妻子去世后元稹也一直把内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留给韦丛,这些都可以说明元稹对韦丛的一片痴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贺铸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据史载,他相貌丑陋,长身青面,人称贺鬼头。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意,因为他天生心性旷达,且诗才横溢。说他心性旷达,因为他写过很多爱国忧时之作,其境界格调颇近苏轼。其悼亡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亦属上品,既可见其襟怀之一斑,亦可显其才情之一粟。说他诗才横溢,因为其诗作涉笔广泛,且各体兼长,既长于高旷之作,又擅写哀婉之思。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缠绵并非寻愁觅恨,有意为之,而是情郁于中,由笔端自然倾泻。如此便有了不可抗拒的感人魅力。

《鹧鸪天》是贺铸悼念亡妻的名作。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

复挑灯夜补衣?全词气氛深婉凄切,用语朴挚情深,读来殊为动人。再联想到作者是个叱咤风云的铮铮硬汉,则更不由人不为之潸然泣下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也是一首悼亡之作,但与前人相比,这首词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词意是明白如话的。生死永诀、幽明路隔,何况“十年”、“千里”,于时于空,都绝无相逢的可能!“不思量”,故作决绝语,实际上是思量得太深、太苦了;偏生“自难忘”,刻骨铭心,自然推不去、躲不开了。逝者留给生者的是永恒不改的回忆,而岁月却不住地给活着的人添加着憔悴与衰老,“纵使相逢应不识”,这真是生者的悲剧。所以在梦中见到当年临轩梳妆的倩影,词人只有百感交集,泪眼相对了。而“相顾无言”,仍未诉积愫、“话凄凉”,错过了如此短暂而珍贵的机会,词人醒后,又该是何等的惆怅!读者也同词人一样,“料得年年肠断处”,懂得了作者永久的深情与悲哀。

有人说,还是欧洲女人幸运,谈恋爱时会得到最好的爱情诗,中国女人则只能在死后才得到,诚然。但是,只要感情真挚,谁又在乎爱情诗是在生前还是死后呢?还是秦观说得好:“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悼亡诗大全篇十
《经典悼亡诗词》

中国古代的经典悼亡诗

中国古代的经典悼亡诗

秋日正好,放一曲略带忧伤的音乐,捧一卷书来读,忘却秋意犹寒凉,直觉光景绵长。读至“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一句,本来的温暖感觉变得索凉。那时候纳兰该是多么的落寞凄凉,一腔情思只得西风寒凉,黄叶飘洒。不禁又想起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那阴阳相隔的怅然,还有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痴情。索性找度娘请教一番,搜得悼亡词多首,这些词各有千秋,却都是对亡妻的追思、留恋。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1]

注释

①谁念句:意谓秋天到了,凉意袭人,独自冷落,有谁再念起我呢?“谁”字指亡妻。

②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③被酒:中酒、酒醉。

④赌书句: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

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优患困穷而志不屈。”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中国古代四大悼亡诗: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2、悼亡诗三首(其一)

作者: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①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注:①此处有版本为“周”。

译文:

时光流逝,冬去春来,你去了碧落黄泉,层层的土壤将我们永远隔绝了。我自己也很矛盾到底走不走呢,想留在这里,但是你已经不在了,留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勉强遵从朝廷之命,转变念头,返回原来任职的地方.看着我们共同居住过的房子,走进去就想到了你以及和你的种种经历。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你的身影。可是墙上挂的你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恍惚间,你还在我身边,直到看到你的遗像在墙上挂着,才想到你已经离开我了,心中怅然若失,还有点惊惧。我们就像翰林鸟一样,现在我却形单影只;如同在小河里一起遨游的比目鱼一样,你的中途离开让我再再难以前行。冬去春来,寒暑流易,你去世忽已逾周年。又是春风袭人之时,檐下晨溜点点滴滴,逗人哀思,难以入眠。深沉的忧愁,何时方能消却?如同三春细雨,绵绵无休,盈积心头。要想使哀思衰减,只有效法庄周敲击瓦盆了。

3、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作者: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4、离思(其四)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他:

1、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2、遣悲怀

作者: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3、为薛台悼亡

作者: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

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

月冷空房不见人。

4、沈园二首

作者:陆游

【其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87446.html

    上一篇:现代爱情诗句

    下一篇:灵芝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