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儒儒儒儒

| 网络规划设计师 |

【www.guakaob.com--网络规划设计师】

儒儒儒儒儒篇一
《儒商 儒道 儒文化》

儒商 儒道 儒文化

——记汉中市派林大药房董事长岳正红专访

从库房工人到拥有28家连锁药店企业的老总,从一个人独闯商海到拥有300多名企业的团队;从西式管理到“中国式管理”……他将毕生精力投身到医药事业,誓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他就是汉中派林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岳正红先生。

1991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岳正红,跟很多同龄人一样为了挑起生活的重担而去外地谋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他只能从最底层干起。在西安市医药公司做库房工作开辟了他的职业生涯,也因为一次契机,让他深深感受到医药行业的职责所在,彻底颠覆了他对生命的价值观。

“生命很伟大,但也很脆弱”在一次大差市集训中心的培训会议上,一位导师这样讲。他纵贯古今,融汇各方药理的演讲第一次让岳正红有了“健康需要保护”的意识,从此立志扎根医药行业,这一干就是二十三年。

1998年,他作为河北张药的销售代表回到汉中发展,并一举成为当时的全国销售状元,而后在西乡县盘下了一家零售药店(西乡康身店),为日后创办派林连锁奠定了基础。

人脉即“钱脉”

2003年,对于岳正红本人来说,是极具纪念意义的一年,而对于

派林,也是很传奇的一年。

十多年的药品销售经验,让他积累了人生第一笔宝贵的财富——人脉。2003年,岳正红托友人帮忙寻找有意向转让的药店或合适的门店,而后很快就有了消息。收到这一确定的消息时,正在西安出差的岳正红万分激动,飞身跑到位于西安东郊的八仙庵找到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把自己立志做“儒商”的想法铿锵道出,并让他以“杏林典故”为主线卜上一卦,于是“派林”的名字就这般传奇的诞生了。它意味着岳正红誓将儒商文化发扬光大,而“派林人”也将从一颗树成长为一片森林,更初步形成了他创建自己连锁平台的构想。

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也未必“骨感”。岳正红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老天似乎也特别眷顾这位陕南汉子,让他既有着南方人的细腻,也有着北方人的仗义。这点从派林在汉台区的第一家店面——椰岛总店的成立就不难看出。

“想好了就去做,资金方面哥几个帮你凑,等你啥时候挣钱了再还也不迟”朋友们的仗义帮忙,让当时“只有想法,却苦于行动”的岳正红万分激动,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可以说,没有朋友的帮忙,就没有派林的今天”岳正红这样讲。

人才出自派林商学院

随着派林大药房分布网点的增多,很快就成为汉中市连锁药店中规模最大的机构。作为自主创业的民营企业,能做到如此规模的实为少见,2012年,岳正红本人被汉中市政府授予“汉中市创业明星”

称号,派林大药房也被全国品牌委推荐为“医药行业明星企业”。而这一切都跟其创始人岳正红密不可分。

从一开始创业,他就有着“做百年老店”的梦想,一心想做正规的医药连锁店。而规模化和精细化的连锁优势,让派林在以汉台区为大本营的同时也积极向县区拓展,这样“近似疯狂”的开店行为,既可以引起上游供销商的重视,也可以有效避免山寨版的流入,但同时也会有相关问题出现:如资金和人才。

相比而论,资金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实在困难了还可以贷款,但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岳正红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店长和职业药师这两方面的人才严重断片……为此,他没少花功夫,经过多年的摸索学习,2009年,他成立了自己的派林商学院,通过自养、外授、送出国外培训等方式,培养了大批派林人才,目前,派林有300多名在职员工,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店长和职业药师都出自其商学院。

中国式管理

有人才的地方就有管理之术,有管理才有企业制度和文化理念。 “管理不能太死,最高境界是不罚”,岳正红这样说。现在很多企业崇尚西方管理学,殊不知拿着西方管理体制去制约一群中国人,实

为锱铢必较,杀伐人性!他最崇拜“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先生的管理之道,也将其用在派林人身上。很多同行都采用“考核到门店每一位销售员”的考核制度,以前派林也同样效仿,但这样就造成了团队合作意识差,个人英雄主义高涨的局面。

为此,岳正红也大伤脑筋。后经几番“折腾”,终于研究出一套“以团队为考核”的管理机制,即老员工带领新员工,逼迫其帮助团队成长,同时,为了不抹杀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又将其分为A、B、C类等级,取其合理的百分比,宏观调控员工薪资。在奖惩制度上,也是说的重,罚的轻。他给每个员工都发放一本“弟子规”让其品阅,深挖孝道,努力将儒家思想融入到管理机制之中,他经常告诉员工“你为什么而工作?是为父母、为自己、为子女……”这是典型的中国管理体系,是儒家思想的有序传承。

“百善孝为先”也成为岳正红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基本标准,此外,他擅于以发展的眼光看潜力,敢于培养人才的同时也遵循“不二过”原则,让派林的人才机制健康有序的运行着。

跟随他三年多的青年店长刘义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年22岁的农村娃刘义退伍回到汉中,在派林药店做库房工作,每天负责为门店送货,虽然阅历少,但岳正红很欣赏他身上的军人作风,因为工资不高,一年之后他转战去做武装押运,岳正红送他到了车站,临走前告诉他“年轻人先别急着赚钱,打好基础才是本钱”。半年后,刘义带着岳正红的期许回到派林,沉下心来努力学习,3年后成为派林养生堂最年轻的店长之一。

民营企业管理者需不断的学习

“创始人的胸怀决定了企业到底能走多远”岳正红深谙此理。在送优秀员工外出培训的同时,他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攻读完大专学科之后,他曾先后三年跟随台湾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学习中国式管理之道,从自身德行的修炼到股份制分化,均得益于此。

除此之外,他还进修了两年由瑞士维多利亚大学和北大清华联合组办的EMB培训班,学习企业管理,并将其充分融入到派林的文化理念之中,为建立“百年老店”奠定基础。

派林药贵在有理由

即使再优秀的企业,也无法让顾客100%满意,尽管派林在成立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不断的提升服务理念:每年春节前免费赠送顾客毛体对联、元宵节免费猜灯谜、端午节送艾草等等,在追求卓越品质和疗效的同时,更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习俗传承下去。然而,面对残酷的医药市场和价格战的恶意竞争,派林也难免受到波及。一场顾客大闹门店的纠纷就这么产生了。

一日,椰岛店的一位老顾客突然吵嚷着要求派林给个说法,原因是同样的中药处方,为何派林的收费要比其他药店的贵?很快,人头攒动的街道就被看客们包围,店长和店员都苦无主意,岳正红接到消息后马上赶到现场,看到被质问的手足无措的员工们,他怒火中烧,就和情绪激动的顾客发生了争执,一句“嫌我家药贵就别来买了”让

儒儒儒儒儒篇二
《儒学》

儒学

目录[隐藏] 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 两汉政治制度化宗教化儒学 宋、明、清时期性理之学的儒学 近现代新儒学 儒学的未来展望

儒学

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如果对儒家学说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功能等进行综合的宏观考察,有些人认为中国儒学有四个比较明显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

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

儒出身于“士”,又以教育和培养“士”(“君子”)为己任。“士”者“仕”也。孟子说:“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士出来任职做官,为社会服务,就好像农夫从事耕作一样,是他的职业。荀子在讲到社会分工时,也把“士”归于“以仁厚知能尽官职”(《荀子·荣辱》)的一类人。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原始儒家学说也可以说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官吏的学说,是“士”的文化。

子贡曾向孔子提出“何如斯可谓之士矣”的问题,即怎样做才称得上“士”。孔子回答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这句答话中,既表明了“士”的官吏身份,同时也指出了作为一名“士”的最基本条件和责任:一是要“行己有耻”,即要以道德上的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即在才能上要能完成国君所交给的任务。前者是对士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后者则是

对士的实际办事才能方面的要求。而这两方面的统一,则是一名合格的士,也就是一名完美的儒者的形象。荀子写了一篇题为《儒效》的文章,其中对于儒者的形象和社会作用是这样来描写的:“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美俗”就要不断修身,提高道德品质,以身作则;“美政”则要“善调一天下”,为社会制订各种礼仪规范、政法制度等,以安定社会秩序和富裕百姓生活。

基于以上对于“儒”、“士”、“君子”的基本社会使命的分析,可以说原始儒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关于“士”的修身方面的道德规范和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而且,从孔子、孟子到荀子,他们所提出的各种道德规范和治国原则,都是十分具体的、为人处世中践行的规范和原则,而不是一般的抽象的形上学原理。

人们称孔子之学为“仁学”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孔子是把“仁”作为士君子最根本的道德规范来要求的。如他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论语》一书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回答弟子们问“仁”的言论,其内容都是实行行为中所要遵循的各种具体规范和原则。如: 答樊迟问仁,一则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一则曰:“爱人”(《颜渊》)。

答颜渊问仁,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

答仲弓问仁,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答司马牛问仁,曰:“仁者其言也讱。”(《颜渊》)

答子张问仁,曰:“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阳货》)

再如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阳货》)“刚、毅、木、讷,近仁。”(《宪问》)以及有子说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等等,无一不是具体实践行为中遵守的规范原则。

《论语》一书中也还记载着许多条孔子答问为政的言论,同样也都是十分具体实践行为中遵守的规范原则。如:

答子贡问政,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颜渊》)

答齐景公问政,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

答子张问政,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

答季康子问政,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 答子路问政,曰:“先之,劳之”,“无倦”。(《子路》)

答仲弓问政,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

答叶公问政,一则曰:“近者悦,远者来。”一则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又答子张问从政,则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尧曰》)等等。 孟子除了进一步发展孔子以“仁”修身的思想外,又以推行“仁政”学说而著称于世,而其所论的“仁政”内容,同样也是十分具体的。如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而所

谓的“正经界,”就是“分田制禄”,“制民恒产”(《孟子·滕文公上》《梁惠王上》)等。再就是他经常举以为例的周文王的“仁政”内容,即:“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梁惠王下》),以及“尊贤使能”(《公孙丑上》)等等。孟子对为什么要行仁政和为什么可能行仁政,也进行了理论上的说明。但他的那些理论说明,大都是感性直观的。如他认为,因为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先王同样也有“不忍人之心”,此心发之于政,即是“仁政”等,来论证行仁政的根据。又以“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尽心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等“推恩”理论,来说明行仁政的可能性等等。 孔子、孟子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是很具体的,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也就是说更多地寄希望于人的本性的自觉。所以,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宪问》)、“为仁由己”等。而孟子则以“性善”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公孙丑上》),“求其放心”(《告子上》),即可恢复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实现“仁政”理想。 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他认为,人的本性并不是那么美好的,顺着人性的自然发展,必然造成社会的争乱。因此,必须用礼义法度等去化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所谓的“化性起伪”,然后才能使之合乎群体社会的公共原则和要求。所以,荀子在强调自我修养、道德自觉的重要的同时,更为强调“师”与“法”的教育与规范作用。如他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荀子·性恶》)又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荀子·修身》)

同样,荀子设计的治国原则:“明分使群”、“群居和一之道,”包括理想的“王制”与具体的“富国”、“强国”之策,乃至他的“礼论”、“乐论”、“君道”等等,可以说都是非常富于现实主义的。它都是在肯定当时已经形成的社会等级和职业分工的基础上,来规定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名分和位置,并要求其各尽其职,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一致。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荀子提出的治国原则中没有一点理想主义的成分。因为,如果它的学说中一点理想主义成分都没有,那么,他的学说就不会有什么感染力,而他也就不能称为一名思想家。

原始儒家在先秦春秋末至战国时期,是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的“显学”之一。他们提倡的道德修养学说在“士”阶层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他们设计的理想政治制度和治国原则,则因其主要精神,即一统天下和礼义王道为上等,太脱离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了,因而始终没有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采用。所以,原始儒家学说与以后成为实际社会制度依据的儒学不同,它还只是一种关于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

的一般性学说。在我们以下的论述中,人们将会看到,分清这种差别是非常重要的。

[]

两汉政治制度化宗教化儒学

汉初统治者为医治秦末苛政、战乱造成的社会民生极度凋敝的状况,采用了简政约法、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方针政策,以恢复社会的生机。与此相应,在文化思想上则主要是推崇和提倡黄老道家学说。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才有所变化。不过,这并不是说儒学在汉初社会中一点也没有起作用。儒学在传授历史文化知识方面,对汉初社会仍然是很有影响的。儒家所推崇的历史文献——“六经”的教授和研究,也是得到官方的肯定和重视的。荀子的学说在汉初儒家中影响很深,“六经”中的《诗》《易》《礼》《乐》等学,都有荀学的传承。同时,荀子作为先秦诸子和儒家各派学说的集大成者,他那广采各家学说之长的学风,对汉初思想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学说中,不仅接受和发扬了荀子关于礼法并重、刑德兼用的理论,而且还大量吸收了墨家“兼爱”、“尚同”的理论,乃至墨家学说中某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而更为突出的是,在他专攻的春秋公羊学中,充满了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并使阴阳五行思想成为汉以后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中说:“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就清楚地指出了这一事实。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这是以后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方针的重要根据。但必须指出的是,董仲舒这里所说的“孔子之术”,显然已经不是原来的孔子学说,也不是原始儒家学说,而是经过他和汉初其他儒家学者发展了的,吸收了墨、道、名、法、阴阳等各家学说之长的,董仲舒心目中的“孔子之术”。

董仲舒对于儒学的发展不仅在于学理方面,而更在于他把儒学推向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方向。董仲舒研究的春秋公羊学,是一种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的学说。公羊学认为,《春秋》经所载对于各类社会事件的判断和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具有某种法典的意义,可以作为当今社会(汉王朝)判断各类事件和评价人物的依据和范例。这也就是当时社会上相当流行的所谓“春秋断狱”说。由此,他们进一步又认为,《春秋》经中所说的“三统”、“三正”、“三世”等理论,都是为汉王朝的建立作论证的;而《春秋》经中所提到的各种礼义法度也都可以为汉王朝所效法。于是,董仲舒作《春秋繁露》,藉以揭示孔子作《春秋》之宏旨及其包含之微言大义。他认为,“《春秋》修本末之义,达变故之应,通生死之志,遂人道之极者也”。(《玉杯》)“《春秋》记天下之得失,而见所以然之故,甚幽而明,无传而著,不可不察也。”(《竹林》)所以,他引述子夏的话说:“有国家者不可不学《春秋》。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侧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君之重任也。”(《俞序》)董仲舒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是很有影响的,如司马迁在谈到《春秋》时就明确表示说:“余闻董生曰。”同时,他也竭力强调说:“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

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史记》“太史公自序”)无怪乎当时就流传着所谓孔子作《春秋》“为汉帝制法”的说法。

《春秋》被认为是孔子所作,而孔子所作的《春秋》又居然是为汉王朝制订礼义法度,那么孔子应当放在什么地位上呢?董仲舒与汉儒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称号:“素王”,即一位没有实际王位的王。这样,儒学就开始与当时实际的社会政治制度联系了起来。不过,这在董仲舒时代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直至东汉章帝时,由皇帝亲自主持召集大儒们举行了一次“白虎观”会议,会后由著名学者班固整理纂集,公布了一个官方文件:《白虎通德论》,这才真正完成了把儒家一部分主要学说转变为实际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律条,以及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从此以后,儒学已不再是单纯的伦理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的学说了,而是同时具有了一种社会制度方面的律条的作用。

与儒学政治制度化发展过程的同时,两汉时期也出现了一股把儒学宗教化的倾向。在董仲舒和当时流传的纬书中,不断地把“天”描绘成儒学中至高无上的神。如董仲舒说:“天者,百神之大君也。”(《春秋繁露·郊祭》),并且竭力宣扬天是有意志的,能与人相感应的,而王者是“承天意以从事”的等等一整套宗教神学理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自然也就成了教王。为了神化教主,在当时流传的大量纬书中,不仅把孔子说成是神的儿子,而且把他的相貌也描绘成与一般凡人极不相同的怪模样[5]。同样,为儒家所推崇的历代圣人,如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等,在纬书中也统统被装扮成了与众不同的神。又,这些纬书都是以神话和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说来附会地阐释“六经”以及《论语》《孝经》、“河图”、“洛书”等,这些也可以视作是配合当时儒学宗教化所需要的儒教经典。再有,由秦汉以来逐步完备起来的儒家礼仪制度(可参看《礼记》中的“冠义”、“婚义”、“乡饮酒义”、“聘义”、“祭义”等篇的内容),也为儒学的宗教化准备了仪式上的条件。从两汉儒学发展的历史看,儒学的宗教化是与儒学的政治制度化密切相关的,是同步进行的,前者是为使后者得以成立和巩固服务的。

儒学社会政治层面功能的形成和加强,同时也就减弱了儒学作为一般伦理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层面的作用。在原始儒学那里,它是通过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去启发出人们遵守道德规范、追求理想社会的自觉。所以,儒学对于士大夫们的修身养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可是,当儒学的一些主要内容被政治制度化以后,它就成了不管你自觉与否,自愿与否,都必须遵守的外在规范,因而它的修养意义和作用就大大地被减弱了。这样,儒学制度化方面的成功,却成了它在道德修养功能方面走向衰危的契机。

到了汉末,政治制度化了的儒学礼教(名教),一方面成为束缚和压制人的自然感情的东西,一方面又成了那些伪君子沽名钓誉的工具,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玄学乘此流弊而起,调和名教与自然(性情)的矛盾,而其中又都强调以“自然”为本。并且在理论学说上,玄学也明确地提出了“道明其本,儒言其用”(《后汉书》卷十二“袁宏曰”)。所以,自从玄学诞生以后,儒学尽管在政治制度层面仍然保持着它的统治地位,而在思想修养层面的功能,却已为玄学或道家(以及道教)所取代。东晋南北

儒儒儒儒儒篇三
《儒化中国》

“儒化中国”行不通

(2007-12-11 10:50:43)

作者:林甘泉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问题是目前理论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者提出许多有新意的观点,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个别以“新儒家”自命的学者,打着弘扬传统文化和复兴儒学的旗号,公然提出要改变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国家的指导地位和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他们认为,一百多年来中国走的是一条“文化歧出”、“以夷变夏”的路,直至今日已经陷入“礼崩乐坏、学绝道丧”的境地;要解决今日中国“严重的文化危机”,只能走“儒化”之路。他们要求“用儒学取代马列主义”,“立儒教为国教”,“儒化共产党”,“儒化社会”,“儒化中国”。这些“新儒家”所提出的这种所谓“儒化中国”的主张,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思想。民国初年孔教会要求定孔教为国教的闹剧,声势不谓不大。上世纪三十年代蒋介石提倡“新生活运动”,更是借助政治权势力图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规定为全体国民生活的准则。但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主张和行为都只能以失败告终。如果多熟悉一下近代中国尊孔复古思潮和反尊孔复古思潮的斗争史,头脑就会清醒一些。

随着近年中国综合国力的加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和兴趣。西方有些人士由于自身文化矛盾和弊端的困扰认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人际关系、族群关系、国家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到一条解脱各种危机的出路。我国也有些学者认为,孔子思想和儒家文明具有明显优势,将会引领21世纪世界文明的潮流。对于这样一些言论,我们究竟怎样看待呢?

认为儒家思想在21世纪将引领世界文明的人士,期待中国能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更多的贡献,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对世界文明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在认识上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西方世界的社会弊病和矛盾,是由它们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所决定的。且不说儒家思想有其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即使是那些对于我们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值得继承的传统思想和道德,对于别的国家来说也未必能适应他们的国情。何况西方国家一些怀有文化偏见的决策者及其谋士,始终不忘要把他们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推广到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身处当今的国际环境,竟然想要中国的儒家思想在21世纪引领西方世界,这岂不是要招痴人说梦之讥吗?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曾经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文明元素,儒家思想的一些精华,诸如以人为本、尊老爱幼、重视诚信、和而不同、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等等,在 21世纪和以后世界文明的构建中,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孔子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历史遗产。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文明遗产,但如果认为孔子可以充当世界文明的教主,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念。研究孔子及其思想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宣传孔子及其思想也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只有这样,才是对待孔子及其思想的正确的科学的态度。(转自北京日报

2007年12月10日第20版)

儒儒儒儒儒篇四
《赞儒》

赞儒

儒崇品格高而洁, 忠孝气节不可灭! 进退得失置度外, 荣辱褒贬任评说!

——唐河县龙潭镇 粟仁 作 2013年4月11日星期四

儒儒儒儒儒篇五
《黄楠儒》

黄楠儒个人简介:台湾医学微整形研究会员美国抗衰老医学会(A4M)会员澳洲墨尔本面部年轻化中心研究员亚洲第六屆医学美容整型会员医师台湾大S美容机构指定微整形注射医师韩国PRP注射临床研究员武汉五洲美莱整形美容医院特聘台湾无创美容专家亚洲第六届医学美容整形医学会会员医师履历介绍:1968年出生台湾1990-1996年国立台湾大学医学系毕业1996-1999年台湾中山医院皮肤科医师1999-2003年台湾高雄米采洛亚整形医学美容中心主治医师2005-2007年台湾水印光医学美容集团行政副院长兼医美中心主任医师2007-2009年台湾风华绝代SPA医美中心主任医师擅长项目:塑美极、美白针、黑脸娃娃、脉冲光、肉毒素注射、射频除皱等激光美容、注射美容、抗衰老美容项目。最新活动:在微整形领域进行研究与治疗已有20余载的黄楠儒博士,多年成功整形经验以及良好的口碑,被捧为亚洲整形届屈指可数的璀璨明星。同时作为海峡两岸抗衰老中心首席技术指导,经常在世界各地进行学术交流,拥有高度的审美观和创新的设计技巧,对注射微整形项目具有极高的造诣,在台湾地区享有”微整形教父”美誉。黄南儒博士,将于12月21日-22日坐诊武汉五洲美莱整形美容医院。  

儒儒儒儒儒篇六
《论儒》

论儒 僧弃凡尘寺中隐, 道喜清静观中存。 唯我儒家意高远, 进为黎民退修身!

——唐河县龙潭镇 粟仁 作

2013年3月26日

儒儒儒儒儒篇七
《儒学》

儒儒儒儒儒篇八
《儒的起源 (1)》

儒  的  起  源

徐 山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之一的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的本义是什么?孔子的学说何以称之为“儒学”?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以期准确地把握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儒”字(其初文为“需”)在形、声、义三个互为关联的层面上,都有各自的原型和演变系列,下面将分别讨论。

“需(儒)”的形。西周金文有“需”字,其形体上为雨,下为天(“天”和“大”一样,都是人的正面形)。“需”的字形义为人在雨下,当属会意字。不过,该字形表现的真实文化背景是什么仍不太清楚,这一问题将在后面“需(儒)”的义中详加讨论。甲骨文中未见上为雨下为人形的“需”字。据徐中舒先生的看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9139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