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给我一个支点

| 述职报告 |

【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如果你给我一个支点篇一
《给自己一个支点》

给自己一个支点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

信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在心中的理念,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支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支点就是一个支撑着自己走完生命全程的东西,而信仰,恰恰是这个支点。我们缺乏的,就是这么一种叫做信仰的精神支柱。

我们信奉着很多,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信仰就是一种动力。很多小女生痴迷于偶像,而偶像就是她们生活中的信仰,是她们的动力。虽然这在很多成人看来她们只是一群不懂事的小孩子,但他们根本不知道那不仅仅只是偶像,而是她们的支点,是支撑着她们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们往往沉溺在一种自我陶醉的感觉之中,然后用一种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安于现状,认为根本不用寻找什么所谓的“支点”。那么我想问:如果没有这么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你,你是如何生存到现在的?

消沉的人一般是这么看待生活的:在他的眼中,他已经失去了生活的动力,认为这个世界已经不会接纳他了。那么,诸如上吊等自杀行为的例子的原因就不难解释了,单单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丧失了他们原有的信仰,从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谁都不能说自己没有信仰,至少是信仰还不够明确。“人”拆开了看,左边是人的身体,而右边就是支撑着整个人的支点——信

仰。信仰,它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直到你发现它。

不要认为阿基米德说了一句“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就觉得他高傲,而我们一直缺失的就是他这种想要的“支点”。所以,给自己一个人生的支点吧,让它支撑着我们一路前行,去完成我们那未完成的梦。我们生活中就需要这么一个支点,要不我们有什么资本去坚持我们的理想,去走完我们的人生之路?

如果没有精神的支点,一切都会轰然倒塌。到那时候,即使我们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奋斗,又有什么用?当你成功时,别忘了那个一直支撑你到最后的支点;当你失败时,也别灰心丧气,再重新给自己寻找一个支点,走完离成功剩下不远的路。

给自己一个支点吧,到那时,你会庆幸你的成功,也同样会感觉你的人生其实很完美;给自己一个支点吧,到那时,你会发现生活其实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有的阻碍、困难都会统统在你面前低头,你会因此变得更强大。

而这所有的一切,只因为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支点。

如果你给我一个支点篇二
《给我一个支点》

给我一个支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国王说:“这并不现实,你还是来帮我拖动海岸上的那条大船吧。”这条船是赫农王为埃及国王制造的。体积大,相当重,因为不能挪动,搁浅在海岸上已经很多天了。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下来。

阿基米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系统安装在船上,将绳索的一端交到赫农王手上。赫农王轻轻拉动绳索,奇迹出现了。大船缓缓的挪动起来,最终下到海里。国王惊讶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是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凭着这句话,阿基米德名扬天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也是同样需要一个支点吗?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之中,顺也好,逆也好,一个人应该有一个能永远让自己获得动力和幸福的基地。有一个支撑自己整个生活和全部灵魂的支点。这个支点能使你从中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能让你透过生活的平淡甚至痛苦,看到生活的美好,找准这个支点,足以然你从困惑中,从平淡中,从艰辛困苦中品味生活的意义。

也许你在困顿潦倒的时候又摔了一跤,也许你在春风得意的时候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其实这些都没什么,在人生这个茫茫的海洋里,只要你拥有生活的支点,你就会发现:晴空万里的美丽与阴雨连绵的生活都是一道风景! 人生其实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进与退。损与益,福与祸,智与愚,荣与辱,强与弱,刚与柔,难与易................种种的矛盾冲突交替变幻。我们要学会驾驭自己,有所为有所不 为,在人生的海洋中坚定执着地向前航行,自律自己,形成属于你自己的生活支点,你才能遍历生活百味,深谙现代享受,不会随波逐流,不会满足于平淡庸碌的生活,懂得欣赏,懂得把握。 这是一种睿智的把握,更是一种内涵的沉淀。

不必拿别人的优势来比自己的短处,要知道,你的长处也许是他人永远也无法比拟的!岁月流逝,无论生命的时钟把自己推移到什么位置,把握好自己。为自己的生活找准一个支点,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很有韵味,你就会活的很充实。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如果你给我一个支点篇三
《第四课 给我一个支点》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从阿基米德的故事说起

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在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国,出现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叫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阿基米德的一生勤奋好学,专心一志地献身于科学,忠于祖国,受到人们的尊敬与赞扬。

人们从远古时代起就会使用杠杆,并且懂得巧妙地运用杠杆。在埃及造金字塔的时候,奴隶们就利用杠杆把沉重的石块往上撬。 造船工人用杠杆在船上架设桅杆。人们用汲水吊杆从井里取水,等等。但是,杠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在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之前,是没有人能够解释的。阿基米德经过反复地观察、实验和计算,终于确立了杠杆的平衡定律。就是,“力臂和力(重量)成反比例。”阿基米德确立了杠杆定律后,就推断说,只要能够取得适当的杠杆长度,任何重量都可以用很小的力量举起来。据说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叙拉古国王听说后,对阿基米德说:“凭着宙斯(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主管天、雷、电和雨)起誓,你说的事真是稀奇古怪,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向国王解释了杠杆的特性。

国王说:“ 我有一个困难的问题,就是我替埃及王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造好后,动员了叙拉古全城的人,也没法把它推下水。”

阿基米德说:“好吧,我替你来推这一只船吧。”

阿基米德离开国王后,就利用杠杆和滑轮的原理,设计、制造了一套巧妙的机械。把一切都准备好后,阿基米德请国王来观看大船下水。他把一根粗绳的末端交给国王,让国王轻轻拉一下。顿时,那艘大船慢慢移动起来,顺利地滑下了水里,国王和大臣们看到这样的奇迹,好象看耍魔术一样,惊奇不已!于是,国王信服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利用这些定律设计了多种机械,为人民、为祖国服务。关于他生平的详细情况,已无法考证。但关于他发明创造和保卫祖国的故事,却流传至今。在叙拉古保卫战中,阿基米德使用他发明的克敌器械阻击了罗马人的进攻。在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最后为国捐躯。

●想一想:

读了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请你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

探究1

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

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这句话已被无数事实证明。

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几乎都具有从小热爱科学,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特点。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十几岁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他在印刷厂当工人,但是他十分热爱科学,常常利用空闲的时间整理自己的实验成果,整理成比较系统的材料,加以研究,后来他终于踏入了科学大门,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电力时代降临人间。“光明使者”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小时候为了探索小鸡是怎样孵出来的,结果在柴堆上孵了一天的鸡蛋。后来,他冒着生命危险,经过一年的时间,数百次的实验,终于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从小就有科技强国的夙愿。他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为“两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中国第一颗氢弹问世„„

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等等,这些大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都是因为他们

从小就爱科学、学科学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应该,也必须具备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腾飞需要科学技术;时代告诉我们,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的使命在不断地提醒我们,祖国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接班人。让我们从小爱科学,发奋学习,向着世界科技的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再攀登!

●在班内讨论时,个别同学认为:科学技术问题太深奥是科学家的事情,与青少年关系不大。大部分学生认为: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密切相关。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你认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探究2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

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志向,也许远大也许平凡。但,人有一份志向,便有一份动力,人有一份动力,便有一份成功。理智是成功的动力,能让我们为实现目标而艰苦奋斗,凭借坚韧不拔的信念,屹立在成功的巅峰眺望远方。无论你是立志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还是一名燃烧蜡烛的教师;成为勤劳为民的公务员,还是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成为一名驰骋商海的弄潮儿,还是一名公正廉明的法官,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还是一名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不论是什么样的选择,只要你的志

向崇高而远大,我会恭喜你已经找准了支点,只须付出足够的努力和不懈的拼搏,相信你人生中所拥有的辉煌灿烂就会是最多的!你的人生就会变得充实与富足,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人民的爱戴。

立志成才,必须努力读书,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读书。作为莘莘学子,来学校的目标就是更好的泛舟书海,读书成才。 读书,就是用心灵去感悟:星的灿烂,月的朦胧,花的嫣然,泪的晶莹,人类的进步,科技的腾飞,以及生命的沧桑与美丽。 读书,是在如画风景中捡拾朝花,寻找生命感悟的花絮。你可以泛舟西湖,随手采摘到生命启迪的莲子;你可以驾长车踏进苏杭,欣赏人间天堂;你可以登临泰山,了解帝王封禅的缘由,体味“一览众山小”的胸襟;我们为中华的崛起而骄傲,为中华腾飞而勤奋读书。

你会将报效祖国作为自己最高的志向,并朝这个方向努力。 如此慷慨的宣言,好好珍藏在你的心灵深处!看看自己身边那么多真正为志向而拼搏的人们,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我们应该珍惜社会给予我们这大好的时光和机会,更好更强地发展自我,明朝成才,我们学富五车,满载而归,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立志成才,我们无所畏惧,向未来的彼岸,奋勇航行。 报效祖国,我们无所保留,向成功的巅峰,奋力攀登!

如果你给我一个支点篇四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如果你给我一个支点篇五
《给我一个支点 我能撬动地球》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语文课题组 叶汇琴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儿童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课堂教学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我们往往对学生的创造潜能估计过低。这舞台就是具有生成性的课堂,动态的课堂。

一、课堂——为生成而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这种预设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正如叶澜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孙双金老师在预设《老人与海鸥》一课时,预计到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之时,可能会想到的几个关键词——喂、唤、说、别、念,也预计到学生一读课文后有可能有产生一些不同的意见。正因为如此,教师的预设就顺着学生的思路,将课堂暂时交给学生,并又据此作了具体的设计:如有学生提到了相关联的字,则启发学生作深入思考。对于眼前的难题,孙老师并不急于解决,而是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朗读、体会,直到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这时学生们就能更准确地用词了。这样的多维预设及导向,体现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在预设中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从而也使课堂精彩纷呈。

二、课堂——搭建教学的生成点

语文课堂怎样生成?关键是把学生当作重要的资源,让学生在与文本、师生的对话中碰撞出火花,这些是课堂中的生成点。

1、在多元解读中生成

当代文艺理论区分文本和作品,作家创造出来的只是文本,而经读者阅读参与创造而完成的才是作品。由于读者时代、经历、经验、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必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2、在学生质疑中生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质疑问难,并把它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依据,引导学生感悟,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相互启发,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老人与海鸥》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1: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什么事?

生2:为什么题目是老人与海鸥?

生3:这是怎样的老人,怎样的海鸥?

师:读书啊,抓住课题,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老人与海鸥》是一个词组式,现在请你们把它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老人与海鸥______________。

生1:朝夕相处

生2:相依相伴

生3:永不分离

生4:亲如家人

„„

一个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个个有创见的想法不断迸发,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实在令我震惊, 课堂成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天地,而这便是缘于“生成”。

3.在思维拓展中生成

阅读课堂上教师适当地进行延伸,既达到能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在思维拓展中有更生动的、更有效的生成奠定基础,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

林乐珍老师在教学《“红领巾”真好》一课时,当学生读出小鸟在唱歌,在梳理蓬松的羽毛,在捕捉害虫之后,老师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小鸟还会干什么呢”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打扫房子的,有打羽毛球的,有捉迷藏的„„适度的随机拓展,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当然,拓展不能离题太远,这是需要注意的。

4、在创造中生成

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课堂中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才能演绎出精彩的课堂,一个别有洞天的教学胜境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用叶澜老师的话说“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 在生本的理念下,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实现以生为本,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这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课堂教学

理念新的追求!

如果你给我一个支点篇六
《24 给我一个支点》

给我一个支点

我得承认,我能走出那座叫石头洼的小村庄,完全得益于一个姓阿的外国老头和一个叫刘青山的中国同桌。

说到这里,必须要提到一节物理课。当老师讲到阿基米德的“杠杆定律”时,提问道:杠杆原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就在我挠得头屑乱飞时,我的同桌刘青山却把手举得比旗杆还直。他的答案是:撬石头。

嗨——,教室里响起一片懊恼之声。要知道,当时我们学校的名字就叫石头洼学校,而班上叫石头的同学就有七个之多。在我们这山旮旯里,最不缺的就是石头。哪家若要盖房子,垒猪圈,砌护坡什么的,随便找个地方,大锤一抡,撬杆一别,石料就齐了。这撬石头,不就用的是杠杆原理吗?

表扬完刘青山后,老师又说,除了杠杆定律外,阿基米德还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说着,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吱吱有声地写道: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我咂了下嘴巴,乖乖,蚊子吹喇叭,口气不小哩!很快,我就听见后座的李老歪说了一句很流氓的话:吹牛B。我不知道如果那个外国老头听了会怎么样,反正老师当场脸就白了,她一拍桌子,李老歪,下课到我办公室来。然后抬手把那句很著名的话给擦去了。

第二天,我看见刘青山买了个新笔记本,那句“吹牛B”的话,竟然被他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扉页上,后面还打上一个大大的“!”。刘青山问我,你看这感叹号像什么?我很认真地瞅了瞅,摇摇头。于是,他便得意地一笑,像一根撬杆,正在撬地球哩。我拿起笔记本再仔细一瞄,嘿,还真像,就是地球小了一点。说着,我顺手又往下一翻,就看到了刘青山写下的两句话: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上大学!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当将军!

我笑嘻嘻地捣了刘青山一拳:你真行!

刘青山一把夺过笔记本,脸蛋红得像鸡冠一样,我写着玩的,你可别笑话我啊?我不笑了,挺严肃地说,看你说的,我笑话你干啥?哪个人不想当兵上大学,走出山沟沟哩?刘青山听了很激动,激动得像革命战友久别重逢一样,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嗯,咱们一起努力,争取上大学,当将军!当然我也很激动,激动得第二天也买了一个新笔记本,也工工整整写上那句“吹牛B”的话,也打上大大的“!”,两个。

从那以后,我和刘青山的学习成绩,就像唱国歌时的红旗,嗖嗖往上升,不但在班里迎风飘扬,而且还在全校迎风飘扬。直到我随着转业的父亲一起转学,我这面旗帜才恋恋不舍地移到城里继续飘扬。

很快,我就收到刘青山的报喜信,他考上了我们县城一所重点高中。我也回信向他报喜,我同样也考上了这座大城市里最好的一所高中。刘青山在信中说,大学就像被撬下来的石头,咕噜噜地朝我们滚来了„„

就在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我寄给刘青山的信却被退回来了,上面写着“查无此人”。我一下子懵了,便央求父亲以单位名义寄了一封“学校领导亲启”的查询信件。很快,我就收到回信,信上说,刘青山同学的父亲,在石场放炮时炸死了。因为他还有一个生病的母亲和两个幼小的弟妹,所以他选择了退学„„那一天,我一封封地翻看着刘青山给我的来信,当再次看到“咕噜噜朝我们滚来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咕噜噜地滚了下来。

再后来,我真的被“撬棍”撬进了大学,撬进了机关,然后,娶妻生子。而刘青山也真的像撬下的石头,咕噜噜地滚进了山沟,滚进一个被我渐渐遗忘的角落。

多年后,我借一次下来检查工作的机会,回了一趟石头洼。当我得知刘青山还在家乡石场打工的消息后,既高兴又难过。我谢绝了当地领导的陪同,只身前往刘青山打工的石场。

尽管我已有了心理准备,可当石场老板喊了一声老刘后,那张抬起的面孔,还是让我一下子愣住了。直到刘青山在裤子上磨蹭双手时,我这才醒过神来,一步跨过去,紧紧握住他的大手,摇,再摇„„

站在石场的山坡上,看着快被掏空的大山,我感慨万千。青山啊,你掏空了一座大山,大山也掏空了你的青春啊!刘青山听了,很平静地笑了笑,答非所问地说,这石头好啊,靠着这些石头,我把妹妹送出嫁了,把弟弟送进大学了,把儿子也养得跟这撬杆一般高了„„ 看着刘青山手中的撬杆,我突然想起那个“!”的比喻来。这么一想,心里便是一酸。我说,青山,还记得„„阿基米德说过的一句话吗?

刘青山愣了一下,笑了笑,没有回答。他转过身去,把手中的撬杆插进石头缝隙间,两腿一叉,身子往后一仰,嘴里发出“嗨”的一声呐喊——轰隆隆,一块上千斤的巨石,顺着山坡的石道翻滚着,跳跃着,朝着山下的石堆呼啸而去„„刘青山收回目光,看着我,微笑着说了一句话:给我一根撬杆,我就能撬起石头!

嗵——,石头落堆时的碰撞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58886.html

    上一篇:塞的成语

    下一篇:兄弟网名5人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