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一)
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案(一)

七年级数学(上)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设计人:佛山中学 马冬梅(15905488162)审核人:张同华

【教学目标】

1、掌握移项法则,会用移项法则对方程进行变形

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和“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

3、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难点:移项法则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指一列学生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

1、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习本节课的重要依

据,学生回答后,全班同学齐读一遍)

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的形式.

(1)x-5=7 (2)-5x=5

课内探究:

环节1:自主学习

1、结合课前预习中的内容,自学课本,解方程x-2=5 ,2x=x+3

(1)你发现将方程的一项由等式一边移到另一边时,它的符号发生了什

么变化?(学生先自学,然后同桌讨论交流)

(2)把方程中某一项_______________,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

变形叫做____。

注意:(1)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

(2)一般的,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左边,不含未知数的项(常数

项)移到右边。

二、巩固新知:

下列方程的变形正确吗?如果不正确,怎么改正?

(1)由方程z+3=1,移项得z=1+3

(2)由方程3x=4x-9,移项得3x-4x=-9

(3) 由方程3x+4=-5x+6,移项得3x+5x=6-4

(4)由方程5-2x=x-9,移项得-2x-x=9-5

强调:(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不移项符号不变。)

环节2、交流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交流课本例1、2、3,共同讨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

骤和注意事项,每组找代表汇报课本例1、2、3的解法,师用幻灯片显示

解答过程。集体交流解题步骤。1.移项,2.合并同类项,3.把未知数的

系数化为1,4.检验。根据学到的方法,解答下列方程。

试一试:

(1) (2)

(3) (3)

(指做得最快的4名同学在黑板上做出4道题然后集体交流,找出薄弱环

节,加强练习)

环节3、精讲点拨:

问题:解方程要注意“移项”与“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的区别。求下列

方程的解是移项还是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并说明变形的根据。

(1) 5

x3 (2) 5x2

2x59(3) (4) 5x =3x – 5

(再找做得快的其他4名同学上黑板做出这4道题,每名同学讲出自己的

做题依据。找出典型错误,订正)

温馨提示:(1)移项:要先改变符号再移项

(2)合并同类项:移项后,把方程左右两边的同类项合并,将方程化为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

ax=b的形式

(3)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将方程ax=b未知数x的系数x化成1。

环节4:巩固检测

1、 (1) 3 + x = 6 (2) x — 15 = 2

(3) 7x—5 = —3x

(同桌交换所做练习,集体交流答案,标出对错,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

情况)

课堂小结: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出解简单方程的步骤吗?在每

一步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三、【作业布置】

(1-3题巩固作业,为必做题;4、5题拓展提升)

1、解方程

(1)3 – x = 6 (2) 2x + 3 = 3x

(3)2x – 1 = 5x + 7

2、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方程变形的根据:

(1)x + 1.6 = 0 (2)-2.8y - 0.7 = 1.4

3、填空题

(1)若 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k的取值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方程3x+2a=12和方程3x-4=2的解相同,那么a=__________.

4、解答题:

当x取何值时,2x+1 与 — x —2的值,

(1)相等 (2)互为相反数

5、回顾:

整式的加减中的去括号法则你还记得吗?利用去括号法则完成下列题目

1、(1)3x + ( 2x –x ) (2) 3( x + 6 ) – 9 + 5 ( 1 – 2x )

2、尝试解下了方程:

(1)3( x + 6 ) = 9 – 5 ( 1 – 2x )

(2)( y + 1 ) - 2(y - 1 )= 1 – 3y

【板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移项定义

注意事项:(1)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

(2)一般的,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左边,不含未知

数的项(常数项)移到右边。

强调:(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不移项符号不变。)

2.精讲点拨: 例题讲解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1)移项

(2)合并同类项

(3)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二)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一课时)教案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第一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3.体会数学问题源于实际生活,会从实际情境中建立等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3.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一元一次方程(板书课题)

推进新课

问题1:在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中,羽毛球运动员有19人,比跳水运动员的2倍少1人.参加奥运会的跳水运动员有多少人?

分析:此题可能有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得出,如(19+1)÷2.当然上述学生比较少,因为这个算式的建立是不容易的.这样大部分学生的方法是用在小学学过的简易方程,他们也会设出x,建立方程.

解:设跳水运动员有x人,则依据题意,得

2x-1=19.

注意:此处为了不分散主题,暂不分析这个方程得来的思路.

问题2:王玲今年12岁,王玲的爸爸今年36岁,问再过几年,她爸爸的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 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们是问什么设什么,我们这儿设过x年后她爸爸的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这样用这儿的两倍关系建立等式,即x年后她爸爸的年龄=x年后王玲的年龄×2. 解:设过x年后她爸爸的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则依题意,得

36+x=2(12+x).

教学策略:此处父女两人x年后的年龄可以请学生表示出来,以加强互动.

1.一元一次方程 观察以上两个方程,找出其特点:

(1)有几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是几?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等式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得一元一次方程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方程的解,也可叫做方程的根.

2.等式性质

为了能对方程进行求解,我们必须有依据,什么是依据呢?这就是等式的性质.(方程是一个等式)

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

如果a=b,那么a+c=b+c,a-c=b-c.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

ab如果a=b,那么ac=bc,c≠0) cc

(3)(对称性)如果a=b,那么b=a.

(4)(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3.等式性质的应用

【例题】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2x-4=18.

分析: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问题:怎样才能把方程2x-4=18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两边都加上4(等式性质1),得

2x=18+4,

即2x=22.

两边都除以2,得

x=11(等式性质2).

检验:把x=11分别代入原方程两边,得

左边=2×11-4=18,

右边=18,

即左边=右边,

所以x=11是原方程的解.

4.巩固训练

(1)下列各式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x+3y=4 B.x2-2x=6

1C.-6x=0 D.x-1=x

(2)课本练习.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它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只含一个未知数,二是未知数的次数只能是一次.同时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性质,这个性质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第二条,同除的数不可以是0,三是我们学会了利用等式性质对方程进行求解.同学们还有什么困惑吗?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三)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1]

课题: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一课时)

合肥市五十五中学 蔡新莲

一. 教材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应用题,但所学方程形式较简单,仅限于axbc,axbxc的形式,(a,b,c,x都是非负数)。本节教科书在描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后,利用等式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比小学更为广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一元二次方程等内容的基础,是代数中的重要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

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四. 教学流程:

1.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引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2. 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

3.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生:练习本

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概念

问题1: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共获得了51枚金牌,比澳大利亚的3倍还多9枚,问澳大利亚共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设澳大利亚共获得了x枚金牌,引导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

3x951

问题2:

王玲今年12岁,她爸爸今年36岁, 问再过几年,他爸爸的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

设再过x年,他爸爸的年龄是她的2倍,引导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

36x2(12x)

观察思考:上面的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例子引入,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也为下面得到一

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埋下伏笔。

师生互动: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同时教师明确方程的解的概念,指出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考考你: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2x45x3

(4)x3

2.判断对错:

(1)x=2是方程x-10=4x的解. (2)xy1(5)3x1(3)3a211(6)x1x

(2)x=3和x=-3都是方程 x290的解.

【设计意图】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及根的理解。

(二)互动探究等式的性质

多媒体演示:在一架已调为平衡的天平的两边,同时加入相同数量的小球,再同时减去相同数量的小球,学生观察结果。

思考: (1)如果将天平看成等式,从上面的两个演示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如果天平两边的小球个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那么天平还平衡吗?能得到等式的什么性质呢?

(3)如果小明和小文身高一样,那么小文和小明身高一样吗?你能得到等式还具有什么性质吗?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

(4)如果小明和小文身高一样,同时小文又和晓婷身高一样,那么小明和晓婷的身高有什么关系?你又能得到等式的什么性质呢?

【设计意图】使同学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渐熟悉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些数学概念。

(三)巩固提高

1.将等式的四条性质整体回顾一下,变零散为整合,体现知识的系统性

2.想一想:说明下列变形是根据等式哪一条基本性质得到的:

(1).如果5x+3=7,那么5x=4;

(2).如果5x=4,那么x=0.8;

(3).如果-8x=4,那么x=-0.5;

(4).如果3x=2x+1,那么x=1;

(5).如果-0.25=x,那么x=-0.25;【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

(6).如果111111x,那么x. 236263

【设计意图】熟悉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1,2其实就是解方程的过程。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1 解方程 3x951

变式: 513x9

露一手: 解方程

(四)自主评价 (1)5x78111(2)x236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把你的收获与不足与同伴分享.

(五)分层作业:

必做:课本92页第1,2两题

选做:见大屏幕。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根据实际自身情况,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 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后记: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四)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富裕一中 张传河

一、 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

2、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代数初步知识、系统学习了整式加减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对整式运算的进一步深化和认识。本节课是在教授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第一课时因此尤为重要。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优良品格,逐步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想,养成正确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熟练运用等式性质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形式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进一步巩固等式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寻找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和谐、简洁之美,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能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三、教法方法:自学探究指导法

学法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初步设想简单问题由学生自主完成,难度稍大同桌或小组互助完成,知识拓展由小组间互助完成,即同桌对学,小组对学,互查互助,学友展示师傅补充。

四、课前准备

1、导学案的使用:由于七年级是课改的年段,教师在新课前一天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思路和方法等以“预习案”的形式明确给学生,学习目标、思路和方法要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并印发“探究案”和“测评案”(三案合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前自学。

2、分组:两个差异较大的学生结成一个学习对子,即:师傅和学友。三个学习对子为一个学习小组。桌椅按照面对面排列。每一对学习对子中的师傅负责徒弟的学习,六人中挑选综合能力最优者为组长,负责本组合作学习的总组织者和协调者。相邻的两个小组为结对组。班级同学般6人一组,其中优中差相结合,不仅考虑数学学科同时考虑其他学科,由于学生各科不均衡,师徒角色有时会转化。

五、教学流程

一)、基础知识链接

本环节设置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1)温故知新复习巩固难点重现。(2)概念回顾承上启下识记运用。(3)新知初探自主学习合作认知。

1、复习回顾

(1)下列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2+x=0 B、x-y=0 C、y-2=0 D、 110x

m (2)、如果3x+2=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__

(3)如果(k+1)x|k|+2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___

2、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加(或减) (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

(2)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 结果仍相等

3、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一项 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叫做移项。

(1)x+3=7移项得x=7 -( )

(2)3x+4=5x移项得4=5x-( )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学会解决问题。

二)、基础知识巩固

在新知初探的基础上引进对移项的探究,旧知识与新知识结合更利于掌握移项的理论基础。本环节设置6道题分成3个层次同桌互助、小组互助、对组合作乃至全班大范围交流。

小组探究,合作互助(试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1)-2x=4 (2)x+5=2

(3)-5y=-3y+2 (4)3m+7=32-2m (5)x-3=3x+1 (6)2.5y+10y-15=6y-21.5、 2

本环节为解决问题的核心初级阶段尽量由学生完成,成熟之后由学生自主或互助完成,机动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施

三)、基础知识拓展

本环节是将探究完全放手给学生通过重点重现,难点分解,小步距教学,变换问题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对学生灵活学习方法进行探究,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并通过组内、组间交流,让他们在集体的思想碰撞中,寻求答案。既攻破了疑难,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1.如果 -3x2a-1 +6=0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a= 。

2、方程 (a2-1)x2+(a-1)x+1=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

3、当m= __ 时,方程2x+m=x+1的解为x=-4.

4. 若x=2是方程2x-a=7的解,那么a=___

5.如果5a2b2m+1与-2a2bm+3是同类项,则m= 。

6. 关于x的方程2x-4=3m和x+2=1有相同的解,那么m=_____

四)当堂检测

巩固训练,稳步提升,习题数量少,难易适中,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个人认为学习与孩子们的快乐成长相比较学生的快乐更重要。

五)归纳总结知识提升

归纳总结纳入系统,交流反思提高认知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课后跟踪训练)

这组题的设计目的是“趁热打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采用形式完全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增加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解方程:

(1)2x12x

1(2)53(y)3 3

(3)-5x-7=2x-11

2a-9a2、若与互为相反数,求a的值。 32

3、用一根长10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已知长比宽多1.4cm,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4、求作一个方程,使它的解为-5,且未知数的系数为2,试列出一个满足条件的方程。

5、在"希望工程"义演中,成人票8元,学生票5元,一共售出1000张票。所得的票款可能是6932元吗?如果可能。成人票比学生票多售出多少张?

本环节设计构想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得到运用和发展,并且使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真正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六、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课改新型课,而课改又处于尝试阶段,设计理念是自始至终我都是有意识培养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心态下去完成学习任务。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使刚学过的知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但由于教法处于尝试阶段,而我又能力有限,设计中一定会有不足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五)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之后,进一步系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又为我们以后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提供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同时也为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做好准备,具体的说,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对解法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结构,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步骤。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辨别,故本节课继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和掌握要求就要高一些。【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能判别解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 能力;。

②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 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

②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③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弄清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②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

①移项变号

②学会方用程解题的思想。

五、教法、学法,教学准备

1、教法:回顾——探索——发现——运用 引导发现法

2、学法:练习→发现→练习巩固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节所学: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检验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

(二)新课讲解:

(1)小李用52元钱到书店去买了一套三本书, 还剩4元。

问他买的书平均多少钱一本?

分析:若设小李买的书平均每本x元, 则买书用钱_____元, 而用于买书的钱也可以表示_______元,故方程即可列出。 解:设小李买的书平均每本x元, 则他买了3本这样的书共

3x元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3x+4=52

你能说出解这个方程每一步的依据吗?【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

回忆等式性质,寻找求解方法

等式的基本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 ,结果仍相等。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基本性质2

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ac=bc;如果a=b,那么a/c=b/c(c≠0) 。

2 利用等式基本性质抢答

(1)从4a=12能否得到a=3?为什么?

(2)从a+2=b+2如何得到等式a=b?

(3)怎样从等式a=b 得到等式-3a=-3b?

(4)怎样从等式5x=4x+3 得到等式x=3?

(2) 定义:移项

1.移项的得出

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第四小题的推导过程

观察打横线部分:哪些项位置没有改变?哪项位置改变了?原来在哪?现在在哪?除了位置的改变还有什么改变?

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将变化过程描述出来吗?

归纳:①移项的定义

②移项的依据

③移项的注意之处

2判断下面的变形正确吗?

⑴6-x=8, 变形得 -x+6=8

⑵6+x=8, 变形得 x=8+6

⑶3x=8-2x, 变形得 3x+2x=-8 (4)5x-2=3x+4, 变形得 5x+3x=4+2

生举手回答,重点指出哪先进行了移项?

(3)利用移项法解方程

3x-1=4+2x

分析:根据上面的移项方法,哪项项需要移动?

生思考(+2x从方程的右边移到左边—2x,—1从方程的左边得移到右边+1)

师生共同完成,强调解题格式

(4)运用移项法解方程

①4-x=3

②5x+1=3x+1

③5x-5=4x+9

(5)拓展探究

①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6-3x和2x-19的值相等?

②当x取何值时,2(3x+4)的值比5(x-7)的值大3?

(6)布置作业

(7)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运用移项法解方程

3.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课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4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