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教学叙事

| 小学英语 |

【www.guakaob.com--小学英语】

小学老师教学叙事篇一:小学教师教学叙事

小学教师教学叙事

随着“教师专业化”、“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科研兴校”、“反思性教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教育观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与大学教育研究者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在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研究者鼓励教师留心收集自己的研究资料,然后整理成“教育论文”并争取公开发表。中小学教师最初对“发表教育论文”往往很有兴趣,热心地请大学研究者帮助他们“修改”文章,大学研究者也很乐意提供这种“专业支持”。 可是,发表教育论文似乎并不能促进教师教育实践的改进,也很难说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于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合作研究”之后,合作研究中的双方对这种以发表“教育论文”为目的的“教育科研”不免发生怀疑。 我们也曾与中小学教师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在我们的合作研究中,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尴尬。不过,在一次与教师对话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教师在“谦虚”地承认自己“理论水平不够,不会写论文”的同时,他们很善于讲述自己经历的教育故事。他们叙说出来的“教育故事”很真实,且令人感动。 于是,我们开始改变合作研究的策略,把合作的重点从原来的“给教师做教育讲座”转移到“听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建议教师“讲述”自己是否遇到了什么教育问题或教育困惑,自己遇到这个教育问题的情境;问题发生之后,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是否有值得叙说的细节。

那次对话使我们意识到,教师做研究可以采用“叙述教育故事”的方式,我们甚至在某些合作研究中提出“教师做研究就是讲教育故事”。在我们的合作研究中,不少教师很愿意接受这种研究策略,并感受到“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对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作用。

不过,我们也不断地遇到中小学教师提出来的质问:叙述出来的教育故事是否算教育论文呢?

我们的解释是:叙述出来的教育故事显然不是教育论文,它毋宁说是一种“教育记叙文”,我们称之为“教育叙事”。但又有谁能够说只有教育论文才算是教育成果呢?

就实际效果来看,“叙述”包括口述和书面描述,教育故事对教师本人确实是比较有效的研究方式。如果教师引经据典地写“教育论文”而对自己所发表的“教育论文”中的观念并不相信的话,这种“教育论文”不仅不能说比“教育叙事”更有理论水平,而且简直不能算是研究成果。相反,如果教师将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叙述出来,这种叙述不仅可以启示他人,引起共鸣,而且可以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通过叙述教育事件来改进、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这才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

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在合作研究中常常建议教师以多种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我们将这种研究方式称为“叙事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叙事、管理叙事或德育叙事。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最日常的教育生活,所以,我们将教学叙事作为所有叙事研究的重点。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配合“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在我们与中小学老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个过程总结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

但“用钢笔录像”只是教学叙事的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使“教学叙事”仅仅落实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在我们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中。

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

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这种“教学叙事”的方式同样适合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如果教师针对某个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踪研究,那么,这种“班级管理叙事”会显得更有价值。同样,这种叙事也适应于校本的行动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第一,“叙述”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第二,教师“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不只是为了发表教育论文,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第三,对大学研究者而言,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最好是“听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

目前,写教育论文是每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事情,也确实有许多教师在写论文的时候犯了难。教师到底要不要写论文也引起过有褒有贬的争论。本文作者提出的教师做研究要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故事,并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叙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而不是去写那些有时是连自己也不理解的观念性的论文。这种方式与其说是教育论文,毋宁说是教育记叙文。以此类推,可以提出教学叙事、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等,在这些叙述中寻找那些有意义的细节,然后进行反思与分析。这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小学老师教学叙事篇二: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叙事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叙事:意外的收获

我深知,做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课改需要的不只是热情,还需要语文教师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开发教材。因为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教学应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而不再是控制者。当教学情境发生偏差时,应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

最近我在阅读课上给学生读了一篇文章《珍贵的纪念》,当说到小猴、小熊纷纷在小亭中刻上自己的名字时,一个同学就说:“老师,它们这是乱写乱画,这是不对的”。我还没说话,另一个同学就很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小刚用铅笔画桌子,你过来看看…”话音还没落,同学们便七嘴八舌讨论开了 “小刚,你不爱护桌子”“小刚,桌子是学校的,不应该乱画““你看,这墙上有一道印,肯定是你画的”看同学们的情景,跟开批斗会一样,你看看我的桌子,我批评你两句,我看看小刚,脸红红的,低着头不说话。作为新课改的教师,不应是“一言堂”的堂主,这时的我,应是学生探究的引导者,于是我亲切地问:“小刚,你想说点什么,做点什么呢?”“我错了,我再也不画桌子了。”“老师,有一次我发现我桌子上有谁用铅笔画了一道线,我用橡皮把它擦掉了,我可以帮小刚擦掉。”我们的班长起来发言了,三月是学雷锋月,我马上肯定了她想帮助别人的想法。“老师,我们应该学习小刺猬,种些花草,不应该破坏公物。”文静的课代表说出了我们下面想学的内容,我想说的话。我马上因势利导:“小刺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因为我们最近一段时间讲环保比较多一些,所以我的问题一提出,同学们马上打开了话匣子,不摘花,不踩草,多种花,多植树,不随地扔垃圾…关于爱护、环保的“演讲”整整持续了十分钟。同学们热情高涨,课下有的同学竟然抓住了几个踩草坪的小朋友,有的同学跑到院子里去捡垃圾,有的同学在教室喧哗,马上有同学指责他是噪音污染。一堂不是按我设计上的课,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第一,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正面、积极的引导;第二,学生环保意识提高了;第三,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四,同学们互相监督,我们班的卫生、纪律有了很大的改观。

总之,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深入研究,把握教材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小学老师教学叙事篇三:小学教师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被听课后的感受

今天上午第二节,学校组织听我的课,上完后,我自己知道失败了,因为教学任务没完成,40分钟只完成了我教学设计的一半,重难点刚出来,就下课了。我自己知道我时间没把握好,前面耽误时间太多,原因有:一是我看学生课上没反应,以前学生学的知识不扎实,基础薄弱,本来很快就能进行完的,但是学生基础知识不会,怎么能往下进行呢?所以我花了时间在复习上,哎,反思一下,学生没没反应的原因,和我没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有关;二是我重复的话太多,太罗嗦,本来一句话就好,我生怕他们没听明白反复的说,数学讲究一个说话严谨,能少说的就少说,能不说的就不说,一句废话都不能有,我正好相反,我还要修炼啊。下面是我总结的我师父和其他听课老师给我的建议,我收获很大,本来我苦思冥想的问题,经他们一指点,我豁然开朗。在这里,希望能和老师们分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课堂时间要把握好。复习导入环节,新授阶段,巩固练习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把时间用在解决重难点上,也就是新授环节。

2.数学课堂,老师用语要严谨准确。老师说话要完整,不要说太多半截话。特别是一定要提醒学生回答问题也要完整。最高境界就是这个课堂感觉少说哪一句就不行。

3.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的课本上的主题图可能设计的不是很合理,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总之,一个目的,怎么让学生更清晰明了的获得有用信息,就怎么设计。

4.课堂上,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要及时评价。回答的好的,及时鼓励,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5.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适时的用。不需要用就能解决的尽量不用,如果用了效果更好的就用,总之让多媒体起到为课堂服务,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浪费时间的累赘。

先总结这些吧,呵呵,非常感谢我学校的领导老师们,给我的建议和帮助。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会好好反思一下我的课堂,结合我的课堂吸取有益的经验,修改教案,争取天天进步,我相信,我会慢慢成长。加油啊!

小学老师教学叙事篇四: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格子不够了,怎么办?

记得在学习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学完后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们完成书上的统计图。我本来是想对新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巩固练习,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学生在完成统计图时遇到了新的问题——喜欢游泳的人太多(有25人),而书上的统计图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也只到20人,这时孩子们犯愁了“该怎么办呢?”。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突然,小机灵冯凡得意地说:“那还不容易,再往上加3个格子,涂2格半就可以了。”这时,班长吕昊蓝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办法不行,上面已经没有地方了不能加。”“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对他们说。孩子们开始思索„„“我知道了,既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我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3个单位。”张柯站起来说。有一个同学接着站起来说:“我觉得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4个。”冯凡急得跳起来:“不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呢?”我问他。他说:“喜欢跑步的有5个人怎么涂呀?太麻烦了。” 这时,王亚松同学站起来了,他慢条斯理的说:“我觉得最好用一个格子表示5个人,因为这些数都是5个5个的,如喜欢跑步的有5人,是一个5;喜欢跳绳的有10人,是2个5;喜欢游泳的有25人,是5个5。用一格表示5个很容易也很方便。”孩子们都点头表示赞成。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他们说:“请你想一想在制作统计图时怎样确定

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呢?”孩子们开始讨论,不一会,很多孩子举起了他们的小手。

“我觉得跟统计的个数有关,如果不是很多,就用一个格子表示一个”

“我想要先观察统计的个数的特点,再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 “对!我觉得还应该观察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来确定格子的数量。”

“是的,我想,要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应该先观察数的特点和统计数量的多少,还要想到涂的时候怎样比较方便。”

“你们想得真好,你们愿意自己设计一个统计图吗?请你们自己从下面的几个统计表中选择一个,和小伙伴一起来设计一个统计图。”我趁机布置了下一个环节学习的内容。

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让我也为之惊讶和感动。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发言多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乘法交换律》

——原来是我错了

从教十多年,自认为教学风格稳重扎实,说不上与学生走得很近,却也能抓住教学的质量。但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观念是有缺陷的。虽然不教新课程新教材,但相同时代的学生个性也是相似的,就拿《乘法交换律》一课教学时发生的那件意外的事来说吧,两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反常表现,不但促使我深刻地去思考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这个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问题,还促进了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我重新认识他们并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

记得那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本中寻找赵翔宇的“那张纸”。他答应今天一定交,这家伙,说话倒还算数,总算对我有个交代。打开一看,一段文字告白跃然纸上:

“老师,其实事情不是像你说的那样的,我认为自己没有错。说出来请你不要怪我。今天的课堂上我虽然没有按你的话在做,但我和于士皓两个人也没有讨论与数学无关的问题,我们俩是为了讨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才争吵起来的。其实,不是我们故意要这样,而是对于乘法交换律,我真的已经懂了,这个知识与加法交换律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符号不同,这么简单的知识还用教吗?我还知道乘法也有结合律、还有乘法分配律,这三种运算定律都能帮我们做好简便运算。不信,我可以举个例子:8×36×125=36×(8×125)=36×1000=36000,你看,这道题就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了简便计算的。„„”

好家伙!俨然是个数学家,讲得这么头头是道。读着读着,我心中的怒气也消了一半,这么说来他们的确没有错,难道是我错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还要从昨天的数学课说起。 那是发生在《乘法交换律》课上的事情。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去引导他们更好地猜测、验证与运用规律,根本没考虑另外的问题。没想到就是因为我的考虑不周,让我与学生在课堂上闹了点小小的不愉快。

上课了,我先出示两道生活实例:①妈妈买来一箱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6盘,这箱苹果共有多少个?②陈老师给四年级同学买羽毛球拍,4个班平均每班买12副,共买多少副羽毛球拍?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两道题目?(现在想想这两道题还真是简单。) 学生当然能准确无误地分别用两种方法来解答这两题:5×6=30(个)或6×5=30(个);4×12=48(副)或12×4=48(副)。这样一来,我就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来观察算式的特征,发现规律。其实,学生很快就能确切地把这条定律概括出来,我却让他们同桌说,小组说,一起说,反复说了好几次。(这个过程虽然很符合我事先设计的教学思路,但是不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倒是没考虑。再说这么简单的规律说得也太多了。)

接着,我又请学生举例验证,并把自己写的算式或文字向大家汇报,得到两个等式:5×6=6×5;4×12=12×4。最后,又回到说规律,请学生单独说,同桌互说„„说好后,揭示出字母公式。(此时,我观察到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显得有些不耐烦。)

哈!本课的主要流程结束了,进入运用定律、练习巩固的阶段,我可以轻松了。此时,我放眼望去,同学们都低头在完成练习,我心中窃喜。正在这时候,第四组最后的角落忽然传来一阵的争吵声,这吵声由轻到响,逐渐向整个教室蔓延开来。循声而去,原来是“数学精灵” 赵翔宇和另一个数学爱好者于士皓正纠缠在一起,一副互不相让的样子。碍于其他学生的认真练习,我没有当场发火,硬生生地把火气压了下去„„

“你们俩还真有能耐,„„”下课后,我把这两人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一顿(其实是骂了一顿),以泄心头之愤。但奇怪的是,两人并没有一丝悔意,既不愿意说明事情的经过,也不愿意向我道歉。不对呀,这与他们平时对数学的那份喜爱和对我的尊敬来比,今天的事显得有些蹊跷。唉,反正刚才的气也消了,看来他们也不准备坦白从宽,怎么办好呢?一个念

头涌上来,于是,我和颜悦色地说:“你们不肯说,肯定也有自己的道理,这样吧,把今天的事写在纸上与老师交流可以吗?”他们俩想了一会儿,才答应了下来。所以,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要不是那张纸,不知道这两位同学到什么时候才肯向我吐出实情。那天课后,我把课堂的大概流程和发生的事向学校数学组的老师说了,他们也向我提出来,这节课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可能太低了,今天看了学生的日记,倒是不谋而合。这俩小子,还挺有眼光的!看来,这次的事件还真是我惹出来的祸!于是,我决定找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解,听听大家的看法。大家看法都差不多,那就是“挺简单的”,没想到,我花了几个小时准备的课竟然不如他们自学强,但学生的话却正好证明了我的粗心大意:低估了学生,或者是课前根本没有称学生的斤两,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试着想想,班级中有几个陈勇那样的学生,就算有10%好了,那我这节课只不过是面向这些学生来设计的,教学的有效性最多也不会超过30%,一位教师,如果她只为这30%的学生上课,那岂不是太可悲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的起点意义重大。

小学数学教

学叙事

中坞小学:张艳春

我教五年级“分数除法”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分香肠”,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在做锯木头一类习题时,学生经常把分的段数和所用的时间弄不明白,尽管老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不理解。所以,我在讲这节课之前,动脑筋、想办法,学生对直观的事物容易理解,记忆深刻,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师:我们今天来“分香肠!”

生:哇!

师:我来切香肠,大家细心观察,老师切几刀,分了几段?

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分五段,切四刀。

生:切一刀,是两段。一个词形容,一刀两断。

生:对!

师:出示题,把一根木头锯成相等的六段,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锯

一段所用的时间是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生:纷纷回答,热情高涨。

师:做题时,遇到更大的数据时,怎么办?

生:画图。

师:你能用画图法表示吗?

生:画图。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

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

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

在教学中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困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给他们

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回想这节课的点点滴滴,给了我太多的思考,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注

意设计教学环境,十分必要,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会不断努力,积极探索,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乘法的运算定律》

——原来是我搞错了

从教二十多年,自认为教学稳重扎实,说不上与学生走得很近,却也能抓住教学的质量。但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观念是有缺陷的。就拿《乘法的运算定律》一课教学时发生的那件意外的事来说吧,两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反常表现,不但促使我深刻地去思考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这个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问题,还促进了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我重新认识他们并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

记得那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第一节课就上《乘法的运算定律》一课。课上得轻松而高效,不一会本节课的重难点得到了解决,然后进入课堂练习。我出了几道习题,有个别学生的计算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例如:102 ×43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有的同学会做成10

小学老师教学叙事篇五:小学语文老师 教育叙事

用心思考 用爱感悟 作为一名非班主任老师,在平时的上课中,课堂纪律的管理便成为了一件着实令我头疼的事情。面对课堂上几个调皮的学生,真的是有种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感觉。以至于杂乱的课堂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学计划的进行。于是我渐渐的开始思考如何想办法改变这样的现状。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断的尝试不同的教育方法,运用不同的管理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逐步摸索,我越来越发现表扬的作用要远远的大于批评的作用!面对课堂上调皮捣乱的学生,“河东狮吼”的方法无济于事,怎样才能让他们安静而且懂得学习,这成为我一段时间研究的主要问题。后来一件小小的事情令我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河东狮吼”管理方法。

我所任教的一个班级中有几个特别不遵守纪律的小男孩,他们上课爱做小动作,成为了老师们整天抱怨的对象。我的课堂中,他们也是依旧我行我素,

老师的批评教育已经对他们不起任何作用。一次上课时,我像往常一样让他们在课前集体背诵所学内容,而他们一如既往的在做小动作,为了不让他们影响到其他的同学们,我可以的站到了他们的身边,其中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有带课本,于是我便将我的课本放在了他的面前,同时用手指着教材跟他一起朗读,这个过程我发现他有试图跟读,但因为他之前落下的太多而无法跟上同学们的节奏,但我却知道此时的他已经尽力。于是在诵读结束后,

我在班上点名表扬了他,也许是老师给他的表扬太少的缘故,当我表扬他时我从他的眼神中发现了他少有的害羞的表情,尽管如此,我看得出他是很高兴的。同时我让他选择了一部他喜欢的动画片答应播放作为了对他努力表现的奖励,而且我让全班同学更是给了他一个鼓励的掌声。这样之后,一整节课,他居然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认真听讲!这节课让我真的很感动!从这节课之后,我开始找机会表扬他,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会进行肯定,在课堂上我也总是给他展示的机会,几次课下来,他已经完全改掉了他之前的坏毛病,并且是我的课堂上最认真听讲的学生,当我说让全班同学让他学习时,班级里的同学们更是情不自禁的给了他热烈的掌声。这个学生的转变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原来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爱的表扬,都需要别人对他的肯定,也许你一句微不足道的表扬,就可能融化他那颗冰冷的内心!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要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师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哪个班没有理解能力差和性格有缺陷的孩子呢?这些孩子在学习上不能和同龄的孩子同步,行动也不如别人敏捷,他们受到了伙伴们的冷落和挖苦。他们成了班级中的灰色人群,有些孩子还相当自卑。这是一群更需要爱的孩子,如何看待他们呢。 我对这些孩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老师眼中最可爱的孩

子”。这句平实的话,就像一缕阳光,温暖着孩子的心,传递着快乐、慈爱,让孩子感觉是生活在大家的关爱中,更加地热爱班级这个集体,更加地充满了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体味到了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四年级六班 孙艳红

小学老师教学叙事篇六:小学 英语教师教学叙事

一年教育工作的点点滴滴

----朱德兰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为人师已一年了。在这段时间内,我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艰辛。教师整日与孩子在一起,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清楚,曾经的我彷徨过,迷惘过,烦恼过,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在这一年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纯真与美好。望着那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一切的烦恼与忧愁刹那间消退, 我觉得小学教师是一个纯真和美好的职业。

如何做好一名合格教师我觉得是一件需要时间和需要不断摸索的事情,需要自己的不断总结和学习,现在的我才刚刚起步,一定要怀着虚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以前的我一直认为老师只要上好课就好了,但现在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上完一节课只需40分钟,但要上好一节课却要花上几倍的时间,上完与上好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有时看到教材,觉得毫无头绪,不知该如何落实好知识点,觉得自己是在黑暗之中摸索。但幸好自己身上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只能多听课,多多虚心请教,有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就问,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也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了一些问题。

例如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三年级上学期期末周柏旭同学的成绩33分是全班甚至全年级的倒数,我先是帮其分析试卷,发现他连最基本的字母都掌握不好,于是我就安排优秀学生结成互助小组,先从最基本的字母开始,每次一听写,如果他的成绩有进步就奖励互助小组的两个人。慢慢地学生们一见到我就积极问我他们的听写情况,他们由开始的抵触听写到现在的渴望听写。班级不仅有周柏旭一组互助小组,还有很多,月底我会给他们作总结,哪个小组是优秀组,给与奖状奖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其次,在课堂上我会挑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周柏旭展

示自己的能力,只要他答的基本正确我就会及时表扬他,这样大大提高他的自信心,也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我与他做知心朋友,平时会关心他的生活点滴,我还与他有个约定,如果他的成绩超过他的组长邹玉,那么组长将由周柏旭来担当。通过点点滴滴的关注,周柏旭在不断的进步,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他考取了81分的好成绩,我为他高兴。所以我相信后进生是有潜力的,对于他们,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责备,更不应该放弃。只要我们用心,他们就会转化成为优等生。

作为一个新教师,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从对教学工作的一无所知到如今的开始思索自己的教学理念,自己虽有成长但也有很多不足需要弥补。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会碰到很多问题,如:学生的上课走神,互相讲话,而在英语教学中时常有作对话,表演等活动,这时是学生最活跃的时候,如何利用它们的活跃来为教学服务,或是学生对话分组问题等,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原来认为这些是细节问题,不用过多的考虑,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实际,不能由他们自行安排,否则会造成课堂的混乱。我很欠缺的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一举一动直接影响教学,但当有学生因课程难而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易受影响,把他带入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克服。

其次、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以前学的基本上是纯理论的知识,只知道学生是主体,但如何落实呢?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使学生易接受。我以为这样学生会很好的理解我讲过的内容,但事实并

非如此,以我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有时会高估他们的水平,想不到他们可能会出的错误。听过许多老师的课,不管是公开课还是随堂课,他们总是把学生的思维慢慢引出来,循序渐进的,一切都好象是水到渠成的,这还需要我一段时间去学习。我会珍惜每一次的听课机会,因为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仔细算算这一年我听了六十多节课,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也经常向组长及其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老师们都非常热情帮我解答,获益匪浅,从中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绽放异彩。

北兴小学

2013年09月02日

小学老师教学叙事篇七:小学教师班主任教育叙事 案例

让学生在“甜头”中自我成长

中心学校 余盛英

本学期,我接手了一个令我头痛的班级:60人的大班;上课爱捣乱、哄堂、和老师顶嘴;下课打架,破坏公物;作业不交,练习不做;教室里满地纸屑;开班会我都插不上嘴……不管我如何想招“惩罚”他们,都没有一点好转。两个星期下来,我简直快发疯了! 思索许久,我想,既然惩罚不起作用,那我何不给他一点“甜头”尝尝。于是,我开始实施我的计划。

第一步,我在网上购了一套批改作业用的卡通印章(这在我们这里是买不到的)。改作业时,我给他们盖上了“请改正”“你真棒”“读书认真”“书写整齐”“加油”“善于思考”等印章。第一次作业发下来,班上就像开了锅:“耶,我得到了你真棒”“我得到了表扬”“我得到了……”没得到表扬的显然显得很失落,对那些卡通印章羡慕极了。第二天的作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字写得漂亮了,准确率高了,交的也及时了。第三天我刚到校,就有一帮学生堵在门口问我“作业改了没有?”“盖章了吗?”“给我盖的啥章?”作业发下去之后,得到表扬的同学,高兴的一天都合不拢嘴,一下课就瞅着自己的作业傻笑。作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这第一颗“甜枣子”让学生甜到了心里。

这枣子吃多了,也不甜了。我开始实施第二步计划。我又买了一些彩色的“钻石”(这东西3元一张,每张260颗,特好看),得到10个以上表扬印章的给发一颗钻石,此后累积,每再得到5个就发

一颗,超过25个就得到2颗。很多学生为了多得到印章,就建议我每天布置2次作业,有几天上级来检查,忙的没布置作业,全班一片呼声“一定要补上”。看到这情形,我真有点沾沾自喜。

作业的问题算是解决了,接下来我计划整整纪律和卫生了。 第三步,我实行纪律卫生评比活动。各组满分一百分,由小组长进行监督,由班长把关,哪个组卫生、纪律被举报一次各扣5分,一周下来,哪组分数最低,哪组打扫清洁区,并且中午打饭时排在最后,而分数最高的那组,组长奖励2颗钻石,组员奖励一颗。活动方案一公布,大家一下课就扫自己的桌底,组长除了上厕所,就是监督组上的卫生。一周下来,班上的卫生特好,几乎见不到地上有纸片,课堂上也很少有人乱嚷嚷了,下课也很少有人打闹,只要有人稍微一闹,组长或其他人就会提醒他“下个周你一个人打扫卫生哦”“下周打饭排最后哦”,打闹的人赶紧就此罢手。

这一步,学生明白了,只要自己“乖”,就会有“甜枣子”吃的。 对班上几个特别爱捣乱的学生,如姚博旭,我告诉他,只要一天没人打他的小报告,我就给他奖励2颗钻石,他可乐意了,保证绝不再捣乱,的确,他捣乱的次数越来越少,每周都能领到两三次奖励,现在基本上不捣乱了。当然,我没有那么多奖品,现在规定,他一周不捣乱才发奖。

当然,同样的甜头吃多了就不甜了,所以我时时变化着方式,比如发小贴画,让表现好的帮我在作业上盖章(学生可喜欢了,觉得自己权力好大哦)等等。

这个班的学生,开始就像是没有渠的水,乱流,可现在,因为我给了他们一点甜头,他们正一步步的顺着我挖的渠前进。希望他们

能在我的渠里流得更欢更远。

小学老师教学叙事篇八: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叙事

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叙事

“hello,miss LI!”作为老师的我能听孩子们这么说很是开心。望着孩子渴望的眼神,我心中的感动油然而生。每天我就被身边的一切感动动着,这里的人,这里的事,他们朴实、纯真,还有善良……

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很吃力,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另外学生的情况也比较复杂,有分流过来的;有转学过来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习惯不一样,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上课的时候,我简直受不了,整个教室乱哄哄的,有说话的;有作小动作的……,我就使劲喊:“坐端正”,还没静到一分钟,整个教室又像市场一样,我上一节课就如同上了十节课,我是筋疲力尽,孩子呢,什么也没听懂,说实话,我很压抑,更是担心,像这样下去,教学成绩肯定是一塌糊涂。课下我就反思自己,肯定是自己的方法不当,学生是生面孔,我也是生面孔,我不了解学生,学生也不了解我,学生不喜欢我,那肯定就不喜欢我的课了,我想我应该走进学生的心里,要与学生交流,与学生沟通,我就利用课下专门找爱讲话的爱做小动作的学生,问他们几岁了,家在哪里,喜欢玩什么,并告诉他们,老师也爱玩,很想和他们在课间一起玩,但上课的时候必须好好听讲……,这一着还真灵,上课的时候这些孩子坐的很端正,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教他们读单词读句子时,有的捂着嘴,有的不敢张嘴,我被这一幕给逗乐了,我轻轻地走过去抚摸着孩子的头告诉他们:“咱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自信会让我们变得很帅、很美。”孩子们笑了……

日子久了,师生间的情感在升华,现在走在学校里,总能听到孩子甜美的英语问好声,我感动他们带给我的快乐和幸福。

偶然在一次下课的时候,我习惯性地走进一堆孩子的中间,问道“你们喜欢上英语课吗?”“喜欢!”孩子很肯定的告诉我。“英语很有意思。”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

记得有一天上四年级的课,我刚走上楼,孩子们就亲切地和我打起招呼来,其中一名平时很腼腆、害羞的孩子突然鼓起勇气,走到我面前,“hello……”话到嘴边似乎想了很久极力记住的话语又咽了回去,过了半晌,感觉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很欣喜地从嘴里冒出一句“I’m Miss Xie.”。同学们立刻笑起来,都忙着帮她纠正起来,孩子好象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我很开心地摸摸这个孩子的头一边给孩子纠正,一边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了她的勇气,孩子热烈的掌声触动了她的心灵,她抬起头,开心地笑了。

我打量了一下周围,很是融洽,于是准备上课了,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孩子突然举起他的小手,经过我的允许后,站起来,眼睛扑闪扑闪地说,“老师,我们很喜欢英语”,“那你喜欢老师吗?”“嗯。”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虽然只是几句话,几分钟的事情,可是这比上一堂精彩的课给孩子的影响更深。也足以说明了我们的孩子是能学好英语的。兴趣和自信是他们学好英语最好的老师。

因此,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乃至课外都要随时随地向孩子灌输思想,不断鼓励孩子,树立他们的信心,尤其是这些农村的孩子。同时,在教学中老师的声音、语言的抑扬顿挫、表情和动作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正所谓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这也给我上了一堂课。

小学老师教学叙事篇九:小学教师教育故事叙事

教学叙事

进入教师的行列,短短三年时间,这三年里不乏有喜、怒、哀、乐的陪伴,面对头疼的孩子也曾束手无策,面对质疑和不理解的声音也曾深感委屈,静心思考时也曾全盘否定自己,可纵使前方有千万险阻,你哪曾见我后退一步。

2011年9月,我走进了刘集二小这个让人倍感温暖的大家庭,每一天我都在和一(1)班的孩子们一起收获着成长着,每个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想来,我的付出虽从不求回报,可学生的进步让我的付出有了收获的喜悦。

上课铃响了,我走进一(1)班的教室,苍天呀!有打闹的、有吃零食的、还有说笑的,更有甚者,铃声响完还从操场对面跑过来爬二楼到教室门口,带着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喊报告的。当时,我连着喊了三声安静,却发现他们根本听不到我的话,怒由心生,用了狮子吼,“上课铃响没听见吗?”“你们还是学生吗?”学生终于安静下来,磨磨蹭蹭地坐回了座位上,看着那无所谓和不情愿的眼神,这一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我心底暗自焦急,这样的学习习惯可怎么得了?

为了震慑他们,我找了打闹声音最大的孩子,当即他战战兢兢地站起来,用胆怯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老实说,当时我也有些迟疑,后来果然验证了我的想法。几乎每次上课都重复上演着这样的情景剧,孩子们潜意识里也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但似乎总是心离口,口离手,想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每

次在我的怒气里孩子们都会低下头表现出忏悔的样子,事后却又抛在九霄云外。

那段时间我想过很多办法,提前进教室提醒,发过威动过怒,后来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孩子们还小,我这么大了有时候也管不住自己呀!每次都去发现比以前表现有所好转的同学并树立榜样,效果却并不明显。

课后我先向其他同学打听他们上其他课的表现,再和其他任课老师探讨一下他们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家庭环境,这样我就具备了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底气。

我找了机会和李梦雪、杨锦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孩子进行交流,操场上、花园里,就这样一回生、二回熟,我彻底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了他们的心声。其实从那时起我的内心也开始被他们纯真的眼神稚嫩的声音感染着,孩子毕竟还是孩子,需要的还是爱。

我首先先帮他们树立信心,多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再一个一个教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比上课铃声早几分钟,也就是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做准备工作,准备好下节课要用到的学习用具;李梦雪的基础特别差,那些别人看来十分简单的字他要照着抄写都抄错,拼音几乎完全不懂,我抽课余时间教他怎么拿笔,握着他的手一笔一划地慢慢写字,后来又给他找了一个小老师,也就是他的同桌。每当他拿着写字的本子主动来找我时,我的心里的的确确生出了许多感动,每次都会大大

地表扬他,这样一来我走进了她的世界,其他的孩子也在慢慢地被感染着。

现在每次上课,教室等着我的不再是喧嚷叫嚣,而是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的身影,课堂上也没有人再在课桌里翻箱倒柜,上课效率自然也就好了许多。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渴望的是鲜花和掌声的鼓励,需要的是老师的关注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微笑。

小学老师教学叙事篇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叙事

小学英语教学叙事

巩固和反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机械的笔头练习或让学生死记硬背来完成任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压力大,效果差。为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在巩固知识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巩固知识的效果,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意境,吸引学生自觉地去记忆所学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巩固效果好。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同学间彼此沟通,取长补短。例如:在操练 Who's this woman/man? How old is she /he? 句型时,先让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然后四人一组看相片询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互问互答,互相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练习 I can... 句型时,可以在小组内开展竞赛,比一比谁会的多,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 I can sing. I can dance. I can ride a bike. I can play football. 这时,完全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来回巡视中适当加以指导,以等待的心态来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依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即使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的掌握,也很难一步到位,而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需要不断“温故知新”和“知新温故”的过程。

人的一生有 90% 的努力是徒劳的,而正是这貌似徒劳的努力,使我们拥有 9% 的接近成功的机会,而正是这“9% 的接近成功的机会”,最终让我们有了 1% 的取得成功的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何况我们整天面对的不懂世事的学生呢?

学会了等待的教师,一定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最能体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效,尽管更多的时候不是那么直接,那么迅速。当我们学会了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而我们也会有效减少白发的增生、皱纹的出现…

让我们共同尝试“学会等待”带给我们的愉悦和宽心吧!让孩子们也能在我们

殷切的期待中从容而快乐地学英语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 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 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于 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 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下雨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让学 生听预先录下的下雨声,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 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教唱英语歌曲,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

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游戏情景,复习巩固对话内容。

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

电脑的普及和使用,使得每个学生的知识源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教师、书本,而电脑将世界各种版本的大百科全书都放进了一张小小的光盘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和学生拥有了电子百科全书等于拥有了自己的私人图书馆,如果将电脑与Internet连网的话,坐在家中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上海英语教学的语感培养 外语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把这一思想贯穿在教学环节之中。

2000年9月份,我从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变成了一名小学教师。没来上班之前,心里常常美滋滋地想:“小学生学一些简单的A.B.C.多好教!今后再也不用为初三毕业班的月考成绩、星期天补课、中招成绩而烦恼了!我只要领着小学生们学学英语、唱唱歌就行了,那样的日子该有多好啊!”

第一天上班,走进三(一)班上第一节课,看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的心情好极了。互相作完自我介绍后,我就开始上课。一开始他们还饶有兴趣,可后来就坐不住了:说话的、打闹的、做其它事情的教室里乱作一团。没办法,又得停下来讲纪律,就这样说说停停,一节课下来,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我不由的又怀念起中学课堂,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那多轻松!那像今天,还以为唬小学生挺容易呢,第一天就当头给了一棒。

回到家,坐在桌子前细细地回想今天的课:“为什么会上成这样?”想着想着,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位前辈在开学前对我说的话:“小学课堂与中学课堂有着千差万别。小学生不像中学生有自制力,小学课堂也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兴趣。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第二天,我事先准备好的卡片踏进了教室。起立——我不要了。摆摆手,对他们说了声:“Hello!”,很多学生一听到这个熟悉的单词,都争着向我说Hello.于是我趁势伸出手和学生一一握手,面带微笑向他们问候着:“How are you ? Nice to meet you!”一下子,在我面前伸出了许多小手,争着和我握一握,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接着我又让他们来了一次英文歌对唱,看着学生们渐渐融入英语环境中,我拿出做好的图片、卡片开始上新课,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我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卡片在学生手中传递,当我说:“stop!”,手中有卡片的学生必须站起来,大声念出手中的单词,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不知不觉几个单词就在看似玩耍的游戏中深深印在学生的脑子里,我也舒开了眉心,开心极了。

从此以后,我每节课都创造出适当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有分组竞赛、学生表演、互换角色等。孩子们在蹦蹦跳跳中学会了知识,也让我知道孩子们好动的天性真的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如何利用好这个礼物,对于每一个教育者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

一晃,和这些小孩子们在一起相处有几个年头了,和他们相处融洽的同时,使我坚信一个道理:课堂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们体会知识的舞台,让学生、老师彼此快乐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

随着攀登英语课程的不断进展,孩子们每天学习的日常用语在不断地增多,学英语用英语已形成了习惯,学习的气氛越来越浓。无论是早上见面问好还是放学说再见,都用上了英语,就连进教室和办公室,孩子们也会很有礼貌地说:“May I come in ? ”可以说英语已走进了孩子的生活 , 当然这其中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

最近,学习了 I want to go to the washroom 。这一日常用语后,课间,我身边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一群孩子们都围着我,说:“I want to go to the washroom. 。”只有听到OK时,才一哄而散,有时孩子们竟会跑到办公室来说。我为了减少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就想了一个办法,下课了,好朋友之间相互问一句“I want to go to the washroom , and you ?” 就不用来找老师了。也正是我自认为的好办法,闹出了趣事。

一天,我正上英语课,一学生突然举起了手,我刚问她有什么事,他就立刻站起来说:“I want to go to the washroom ,and you ?” 我一听,愣住了。怎么,问我去不去洗手间,这是上课呀,真是又可气又可笑。可看他一副认真的样子,我不忍心打消他学英语的这份热情,于是我连连说:“No 、no、 no 。”

事情虽然过去好几天了,但每每想起来,我都忍不住想笑,是的,真该笑一笑,为孩子们的天真而笑,为孩子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喜欢上英语而笑。看着孩子们的一点点进步,我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一笑而过。

第一天上班,走进四(4)班上第一节课,看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的心情好极了。互相作完自我介绍后,我就开始上课。一开始他们还饶有兴趣,可后来就坐不住了:说话的、打闹的、做其它事情的教室里乱作一团。没办法,又得停下来讲纪律,就这样说说停停,一节课下来,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完全打消了我原先想得,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那多轻松!哪像今天,还以为唬小学生挺容易呢,第一天就当头给了一棒。

回到家,坐在桌子前细细地回想今天的课:“为什么会上成这样?”想着

想着,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位前辈在开学前对我说的话:“小学课堂与中学课堂有着千差万别。小学生不像中学生有自制力,小学课堂也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兴趣。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第二天,我事先准备好的卡片踏进了教室。起立——我不要了。摆摆手,对他们说了声:“Hello!”,很多学生一听到这个熟悉的单词,都争着向我说Hello.于是我趁势伸出手和学生一一握手,面带微笑向他们问候着:“How are you ? Nice to meet you!”一下子,在我面前伸出了许多小手,争着和我握一握,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接着我又让他们来了一次英文歌对唱,看着学生们渐渐融入英语环境中,我拿出做好的图片、卡片开始上新课,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我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卡片在学生手中传递,当我说:“stop!”,手中有卡片的学生必须站起来,大声念出手中的单词,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不知不觉几个单词就在看似玩耍的游戏中深深印在学生的脑子里,我也舒开了眉心,开心极了。

从此以后,我每节课都创造出适当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有分组竞赛、学生表演、互换角色等。孩子们在蹦蹦跳跳中学会了知识,也让我知道孩子们好动的天性真的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如何利用好这个礼物,对于每一个教育者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

一晃,和这些小孩子们在一起快一学期了,和他们相处融洽的同时,使我坚信一个道理:课堂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们体会知识的舞台,让学生、老师彼此快乐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

外语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把这一思想贯穿在教学环节之中。

语感就是对语言的自我感受、领悟的能力。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反映了使用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总是先学会言语,即口语,然后再学习语言文字。在他学习口语并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并不懂得语言的语法规则,而是在语音、词汇、句子中感受语言的实际意义,在实际交流中不断掌握母语。

这样,当学龄儿童开始学习母语文字时,已经不会有很大的语感困难了。学习外语则不同,学生学习外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对外语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5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