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室的诗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执业医师】

图书室的诗篇一
《以“读书诗”劝学: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形式》

图书室的诗篇二
《图书馆:中国古代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

图书室的诗篇三
《图书馆网站》

国家图书馆

始建于1909年,当时名为京师图书馆。1911年辛亥革命后

府接管,1912年8月27日开馆接待读者,这一天成为北京图书

纪念日。1928年7月改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1931年建成文津 1949年10月后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87年7月位于北京西郊

成。1999年改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该网站提供馆藏书目在线

据库查 询。免费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中国国家书目、中文期刊

文期刊篇名、中国年鉴、馆藏音像资料、中国现代地方志人物

索引、中国现代地方志书目、 中国图书馆数据库、中国法律法

链接到 >> 中国国

美国国会图书馆

建于1800年,主要为美国国会服务,并担负着国家图书馆的职能。 该站点除提供访问国会图书有许多难得的资源,而且通过访问该站点可了解历史档案或文献数字化工作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目录外,还有历史文献的数字图书馆、美国珍藏、其它图书馆引导、因特网站点的主题引导。内容异

链接到 >> 美国国

英国不列颠图书馆

1973年建立,由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国

发明参考图书馆、国立科技外借图书馆、专利

等机构合并而成。主要负责收藏保存国内外文献,并负担全国

中心、外借中心、书目中心、情报中心和图书馆事业指导中心

分手稿。

访问此站点可以看到该图书馆收藏的史诗《贝奥伍尔夫》(Beo

链接到 >> 英国不列

加拿大国家图书馆

建于1967年,该网站除介绍本

与服务外,还提供检索加拿大的图书

接,所有信息按照杜威十进分类法排列,内容丰富。

联合目录。专项服务包括检索加拿大联邦政府信息、同各专业

链接到 >> 加拿大国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前身为1902年建立的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图书馆,1960年改今名。主要为联邦议会

门及全国各界人士提供服务。该网站除包括本馆馆藏外,还为检索澳大利亚其它图书馆对每一种期刊进行颇为简明实用的描述。

供引导。特别是"Australia Journal Online"栏目,引导读者访问1,700种澳大利亚电子期刊

链接到 >> 澳大利亚国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建于1948年,是在帝国议会贵族院、众议院图书馆(1890年

帝国图书馆(1872年建立)的基础上建成的。除为日本国会服务外

目数据库外,重点提供数字化的国会文件和珍本书的全文图像。

政和司法部门以及日本国民提供法律规定的服务。该网站除提供检

链接到 >> 日本国立国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该网站突出公共图书馆普及文化知识方面的职能,提供与此相关的各种服务,包括商

和休闲等内容。

链接到 >> 新加坡国

图书室的诗篇四
《对图书馆的认识》

1.图书馆的前身是古代藏书楼———藏书中心

序言很早以来,国内就有学者对图书馆发展及其规律进行研究[1-3],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多数都是针对某个阶段所做的,全面系统性的研究不够。在图书馆发展阶段的划分上,存在标准模糊和结果相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后现代图书馆三个时期的划分上。另外,缺乏对图书馆最高发展目标的研究,导致对图书馆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对发展规律把握不准,对发展思路亦没有厘清。

笔者依据图书馆主要职能( 第一职能) 这一特征划分图书馆发展阶段,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主要职能,不同阶段的主要职能不同,主要职能变化导致阶段变化[1]。同时,以主要职能的变化为主线,对各阶段图书馆形态进行研究,认识图书馆发展特点,预测图书馆的未来,以为图书馆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2 对图书馆认识的困惑

2.对图书馆认识的困惑

长期以来,图书馆人一直在探寻图书馆的本质,追问图书馆到底是什么[2]。有人认为图书馆是“信息中心”,这并不确切,因为图书馆中的内容不是信息,而是知识,知识是系统化了的信息。在互联网这个信息世界面前,图书馆拥有的信息显得更为渺小。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公共图书馆要发展成为百姓的“公共书房”,“书房”和“图书馆”本质上讲没什么区别。还有人提出图书馆是“第三文化空间”[4],很有现代气息,但这一提法过于泛指。根据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的定义,家庭和工作场所之外的文化空间都属所谓的“第三文化空间”[5]。“知识宝库”和“知识殿堂”体现了社会对图书馆的重视,但涵义并不贴切,大体上没有超越对藏书楼的认识。《公共图书馆宣言》提出图书馆是“信息公平的守望者”,受到国内图书馆界,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界的热捧,但是这一定位也不准确,在西方社会也未得到广泛的认同,在中国社会就更不合实际。“信息公平”是政府的责任,图书馆的作用是有限的。对公民影响最大的关乎民生的信息并不属于图书馆工作范畴。博尔赫斯“图书馆是天堂的模样”的诗句,让一些图书馆人陶醉,其实这是诗的语言,不是规范用辞,更不是科学语言。客观地看待图书馆的历史定位,科学总结图书馆的发展特点,正确把握图书馆的未来,是历史赋予当代图书馆人的神圣使命。

3.客观看待图书馆的历史定位

3.1 图书馆的前身是古代藏书楼———藏书中心

天一阁、文渊阁、文津阁等是中国早期的“图书馆”。准确地说,它们都是藏书楼,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藏书楼是图书馆的前身,是藏书中心,即文献的档案馆或博物馆。

藏书楼与图书馆有根本区别,藏书楼重藏轻用,其职能是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承图书文献。图书馆则相反,强调藏是为了用,用是目的。

藏书楼只为极少量的社会“精英”服务。皇家藏书楼为帝王将相服务,寺院藏书楼为内部僧人服务,民间藏书楼只为自家人服务,他们多数也是富豪权贵[6]。藏书楼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在印刷出版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它使图书文献得以保存和传承。

3.2 近代图书馆是阅读中心

由以“藏”为主向以“用”为主转变,面向社会大众开放是近代图书馆的主要特征。近代图书馆是受变法、维新等外来思想的影响而建立的。早期的汉语中并没有“图书馆”一词,该词是后来由梁启超先生从日语中转译过来的,是个外来语[7]。图书馆强调藏书的目的是为了使用,1921 年刘国钧先生在《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一文中就精辟概括了近代图书馆应该是为广大平民提供借阅服务的机构———“故其目的在使凡有阅读之能力者,不问其年龄阶级与性别之如何,皆得有适当之读物”[8]。为普通民众提供阅读服务,提高大众文化素养是近代图书馆最主要的社会职能。

3.3 现代图书馆是知识公园

图书馆往往并不是知识的直接生产者,但是图书馆是知识的收集、加工与保存的场所,这些知识一旦进入图书馆,图书馆就成为知识的载体,向公众开放[9]。高校图书馆本身就比较侧重该项服务,而目前,即使是公共图书馆,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向读者提供知识服务,包括数据库、阅读推荐等显性知识,也包括阅读沙龙、知识讲座等[10]。

图书馆是知识公园,自然而然,无门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11]。公园和百姓很亲近,没有心理隔阂,没有门槛,更没有门锁。图书馆像公园一样,普通百姓可以自由出入。图书馆从有门到无门,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变。“殿堂”的主人不可能是百姓,公园的主人才是平民百姓。读者进出无门图书馆,就像进出公园一样自由自在,因为他们是主人。现代图书馆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旨在满足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知识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尤其在数字图书馆背景下,知识服务更是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价值所在[12]。开放与平民化是现代图书馆的时代特征。因此,知识公园是现代图书馆的准确定位。

4 科学总结图书馆的发展特点

4.1 图书馆发展的基本特点

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不难发现图书馆的发展有两条基本路径: 一条是服务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 另一条是服务对象从精英到平民大众,而且,二者是并行的、同步的[13]。

古代藏书楼闭而不开,近代图书馆服务方式从闭架到半开架,现代图书馆从开架到全开放,进而发展成为知识公园,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

古代藏书楼只服务帝王、僧侣和富豪权贵等少数社会精英,近代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也只是社会知识精英,现代图书馆则扩展到全社会平民大众,这是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的过程。

4.2 图书馆最重要的价值

阅读和共享是图书馆的最重要价值之一。图书馆强调藏书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这里讲的使用其实就是阅读。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然后再发挥其他职能。图书进入图书馆以后,可以提供给不同人阅读使用,这是图书馆文献共享最原始、最本质的精神内涵。图书进入图书馆以后,实现了共享,使图书利用率大大提高,这是图书馆生命力之所在。现在我们说的文献共享一般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共享,只是图书馆文献共享内涵的外延扩展,是重要的,但不是本质的。因此,可以说,图书馆是图书文献共享阅读最重要的实施机构。

4.3 图书馆的灵魂

图书馆是有灵魂的,即文化。对于这一点,业界已没太大异议。需要强调的是,图书馆不应被技术的神奇迷失方向。各种高新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日新月异,这些事实无可否认,但是,技术毕竟只是手段,只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不能掌控发展的方向,因此,技术不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文献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图书馆的服务满足的是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受社会文化所指引。因此,文化是图书馆的灵魂。

4.4 图书馆的职能

为了准确把握图书馆的职能,笔者将图书馆职能分为原生职能和次生职能。所谓原生职能是指有生以来固有的、伴随图书馆发展全过程的职能,是不可或缺的。次生职能是指随图书馆的发展而产生,由原生职能演化而来的职能。次生职能的出现顺应了图书馆的发展,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它是图书馆某个阶段特有的产物,不是不可或缺的[14]。 阅读是图书馆的原生职能。它随图书馆的产生而出现,随图书馆的发展而发展,是教育、信息和文化这三项图书馆职能的基石。没有阅读职能,就没有教育、信息和文化职能,后三者是图书馆的次生职能。

4.5 图书馆的基本服务

与图书馆阅读、教育、信息和文化4 个职能相对应,衍生出阅读、学习、信息和文化4 项服务。

阅读服务包括纸本阅读和数字阅读。流通外借、开放阅览是阅读服务的形式,但绝不是全部。书刊推介、精品书评、阅读沙龙等活动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组织阅读、引导阅读的创新性的体现[15 - 16],提高全民阅读率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

学习服务依赖于图书馆的学习平台建设。网络学习平台( E - learning) 建设是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其作用是辅助课堂教育,支撑终身学习。

信息服务是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能力。数字图书馆联盟为稀缺信息资源的获取提供了保障。文献传递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

文化服务现阶段主要是指为社会大众文化交流提供服务,其形式有讲堂、沙龙和展览等。今后文化服务会朝着为社会大众提供精神关怀服务的方向发展。

以上4 项服务在图书馆的不同阶段都是存在的,只是各自比重不同。眼下,学习服务正在突起,文化服务势头强劲,各种名人讲座、沙龙和文化展览成为各个公共图书馆重点推出的特色服务[17 - 18]。

4.6 认识中国图书馆发展的特殊性

我们既要善于借鉴国外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又不能全盘照搬。认识图书馆总体发展特点的同时,还要看到中国图书馆发展的特殊性。总体而言,中国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并不落后,但服务能力远远不够;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成效显著,但阅读服务的潜能远远没有发掘出来。 中国传统的纸本阅读至今尚未普及,国内市民公共图书馆持证率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发达国家传统纸本阅读始终受到追捧,尽管近些年网络数字阅读发展很快,但纸本阅读和数字阅读相行不悖,相得益彰。而中国传统的纸本阅读始终没有得到普及,近些年还受到网络移动设施的冲击和影响。国人的阅读习惯至今没有建立起来,这也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阅读的发展对传统纸本阅读的影响是两面性的。一方面,冲击了传统的纸本阅读,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年轻国民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年轻一代习惯甚至喜欢数字阅读,忽视纸本阅读。但也应该看到,国民总体每年人均阅读量、纸本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上升势头[19]。国民阅读情况同经济状况有关,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未来国民阅读率总体将呈上升趋势。

中国图书馆传统服务也难以令人满意。如: 普遍缺少诚恳的态度,鲜见馆员微笑服务,借阅期规定刻板,缺乏弹性。英美一些国家图书馆的借阅期通常是同读者预约制度相配合的,读者已经借出的图书一旦有另外的读者预约,系统将自动缩短借期,并自动通知前面的读者提前归还,使读者满足率和图书利用率大为提高。国内基本没有全天24 小时开放的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坐垫、躺垫等人性化、细节性服务者更是难见踪影。讲座、沙龙等引导阅读的活动还不够丰富和普及。总之,中国图书馆传统服务总体与国外图书馆的差距较大。

5.正确把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5 正确把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正确

客观看待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科学总结图书馆的发展特点,我们就有可能正确把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5.1 后现代图书馆是学习中心

现代图书馆正处在转型期,而成为后现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以数字图书馆为依托,以信息服务为核心,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数字图书馆早期以单馆服务、单库使用为特征,可以满足读者一定程度的信息需求。近年来,数字图书馆联盟得到了较大发展,实现了多馆合作服务、多库统一检索,通过文献传递提高了对信息需求( 稀缺需求) 的满足程度,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受到制约,必须另谋发展空间。为此,图书馆必须转型,寻找新的发展机会。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求日渐迫切和大量网络学习资源的出现,图书馆将继续发挥终身学习机构的作用,建设后现代图书馆学习中心是图书馆当前发展的新机遇。作为学习中心的后现代图书馆具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教育职能成为主导性职能和最重要的职能; 二是用户教育成为图书馆的核心工作; 三是图书馆社会教育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5.2 未来图书馆是社会交流中心

图书馆交流职能与阅读职能形影相随,有阅读就有交流,通过阅读实现书面交流,并可能拓展为多层面的交流。图书馆交流职能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上世纪30 年代,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提出图书馆是社会书面交流机制的执行机构[20]。

图书馆的交流职能一直在不断发展,已从最早的书面交流,发展到现在的网络交流,还有现场交流。讲座、展览、沙龙、课堂、会议等就是现场交流的有效形式。人类对传统交流( 现场交流) 的守望使得传统图书馆不会消失。图书馆提供交流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此,图书馆将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交流机制的执行机构。

5.3 图书馆是人类理性的精神家园

图书室的诗篇五
《天堂,图书馆的摸样——读博尔赫斯《巴别图书馆》》

天堂,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巴别图书馆》“误读”

张靖

[摘要] 论文首先通过释题阐明研究的角度。在介绍了博尔赫斯的图书馆生涯以及博尔赫斯两篇与图书馆有关的作品概况后,论文以图书馆学为支点,从题目、情节、哲学蕴意等方面对小说《巴别图书馆》加以解读。最后借《关于天赐的诗》进一步阐述博尔赫斯的图书馆世界。

[关键词] 博尔赫斯 《巴别图书馆》《关于天赐的诗》

初读博尔赫斯的小说《巴别图书馆》,第一感觉是不懂。再读,顺着文本,尝试着逐句分析逐笔描绘,便陷入了博尔赫斯现实与梦幻无界交织、时间与空间无形消解的神奇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希望知道一个故事梗概的被动的阅读只能以混乱告终。“我的小说,在一种意义上,是在我之外的。我梦想它们,塑造它们,记下它们;之后,一旦被散发而进入了世界,它们就属于别人了。”[1] 博尔赫斯曾经这样说过。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有一百个读者,也许就有一百个博尔赫斯。每个人都有“误读”博尔赫斯的权利。无论是诗歌、随笔还是小说(当然,文体疆界在博尔赫斯这里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博尔赫斯的作品都具有词句简练、形容偏少、典故及比喻极多的特点。[2] 而比喻产生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语词张力,必然带来作品语词的意义漂浮以及象征的多重隐晦,为“误读”提供了发挥想象的空间。而这一空间,在博尔赫斯匪夷所思的比喻运用技巧下,被淋漓尽致地无限扩大。“博尔赫斯既然布下对他作品欣赏的疑阵,那就已经确定了解读他作品的潜在困难,这是一种无可如何的宿命基调。但我们正是在疑阵中获得了现代意义上广阔的‘误读’自由,我们把弄清博尔赫斯的作品意义变成漫长而‘自由’的阅读。”[3] 有些人从文学角度“误读”博尔赫斯,有些人从哲学角度“误读”博尔赫斯,各有各的领悟,各有各的感动,各有各的执着,同时也各取所需。既如此,从图书馆学角度对博尔赫斯进行又一次的“误读”,又有何妨?《巴别图书馆》也许是“误读”最佳的切入点。

1 博尔赫斯的图书馆生涯:读者、公共图书馆馆员、国家图书馆馆长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是一个在世界文学殿堂上极为响亮的名字,是一个经过时间无情的汰洗后保留在世界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世界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阿根廷人以拥有两支璀璨的艺术之花而感到自豪。一支是风靡全球的探戈;另一支就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文学作品。”[4] 对于这样一个人物,他的一生已经在不记其数的作品目录、

获奖记录、名言事迹甚至文学传记中或局部或全部反复且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此没有赘述的必要。但既然是要进行图书馆学的“误读”,博尔赫斯与图书馆的渊源却不能不提。

1899年8月24日,博尔赫斯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具有古老英国和阿根廷血统的律师家庭。在祖母和父亲的影响下,博尔赫斯从小就学习英语,并通过英语接触了大量的欧美文学名著。[5] 童年时期的文学启蒙,对于博尔赫斯后来的文学成就无疑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回忆起这段时光,博尔赫斯曾坦率地说:“倘若有人问我一生中的主要东西是什么,我会回答说是我父亲的藏书室。至今它仿佛还历历在目:在一个很大很大的房间里,立着一个安有玻璃的书柜,书柜里摆着好几千本书。”[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博尔赫斯全家前往欧洲。刚在日内瓦定居下来,博尔赫斯就成了日内瓦市立图书馆和法国流动图书馆的忠实读者。[7] 战后博尔赫斯随全家遍游西欧各国,对文学的了解不断加深,其文学天赋之光亦不时闪现。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不同时期的博尔赫斯享受着阅读带给他的无限快乐和精神财富,以至于后来他常说,自己首先是读者,其次是诗人,最后才是作家。[8]

1921年,22岁的博尔赫斯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此后10年,他发表了大量散文和诗歌。1930年后,博尔赫斯把创作的方向从诗歌转向小说。此时,博尔赫斯在当地已经名闻遐尔,但而立之后,他所从事的许多文学活动,仍没能保证使他获得固定的收入,他还要依靠父亲有限的退休金生活。为了摆脱这一尴尬的处境,1937年,博尔赫斯通过朋友在市立米格尔"卡内图书馆谋得一份差事,成为该馆的第一助理馆员。[9] 写作对于博尔赫斯,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生命的方式;图书馆员才是博尔赫斯第一份正式的工作。这一工作持续了九年,直到1946年庇隆独裁执政,博尔赫斯因在反对庇隆的宣言上签字,被解除馆员职务。当然,那不是一段愉快的工作经历。“在图书馆,我们的工作不多。我们共有五十来个职员,其实只消十五个人就足够了。跟我一起工作的就有十五或二十人,负责图书分类和编目。„„我在图书馆好歹干了九年,干得很不痛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里我已经是个有名的作家,只是图书馆的人还不知道。„„图书馆的那点活儿,上班一小时就干完了。然后我躲进地下室,把其余的五小时全用在读书或写作上。”[10] 图书馆外越来越大的名气和图书馆内枯燥的工作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得阅读书籍、并且易于接触书籍都没能稍减职位低下给博尔赫斯带来的痛苦,却意外地为博尔赫斯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写作激情,“我的那篇卡夫卡式的小说《巴别图书馆》是作为那个市图书馆的梦魇似的再现或热情的赞美而构思的。”[11]

失业后,博尔赫斯走上了文学演讲之路。在这对博尔赫斯来说是痛苦与耻辱的庇隆执政的10年里(1946~1955),博尔赫斯作为作家的声望随着作品的不断发表而不断提高。

1955年,博尔赫斯对庇隆的反抗得到新的军政府的公开表彰,他被任命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在官方任命正式下达前几天,“我曾和母亲去看那座图书馆大楼。但是出于纯粹的迷信,我没有进去。我心想:‘在得到这个职位之前决不能进去。’”[12] 对于国立图书馆馆长这一职位,博尔赫斯从一开始就视之为神圣的上帝的恩赐。虽然,上帝同时也“赐予”了他黑夜,正如《关于天赐的诗》中所描写的一样。多年后,博尔赫斯回忆道:“我一生受到过许许多多不相称的荣誉,但是有一个我却特别喜欢:国立图书馆馆长。”[13] 直到1972年退休,博尔赫斯做了18年的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

从读者,到公共图书馆馆员,再到国家图书馆馆长,以书籍为精神食粮、以文学创作为生命方式的博尔赫斯,一生与图书馆结下了深厚的情缘。现实生活中,博尔赫斯终身从事图书馆

工作,图书馆员是他唯一的正式职业;文学创作上,图书馆,和迷宫、镜子、老虎、梦一样,是博尔赫斯用以表述对世界的抽象理解的具体形象。博尔赫斯的图书馆生涯,是对其作品进行图书馆学“误读”的现实基础。

2 博尔赫斯的图书馆作品:《巴别图书馆》与《关于天赐的诗》

对于中国图书馆界来说,博尔赫斯的作品也许比博尔赫斯本人为更多的人所知道,“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美丽的诗句给了人们太多的感动和无限的想象。

图书馆,作为实体或者作为喻体,经常地出现在博尔赫斯的作品中。而以图书馆为主题的,主要有小说《巴别图书馆》和诗歌《关于天赐的诗》。原作以西班牙文撰写,而博尔赫斯曾与迪"乔瓦尼合作将部分诗歌作品翻译成英语,其中包括《关于天赐的诗》。

《巴别图书馆》的中文版本常见的有王永年译版、王央乐译版和徐雪英译版三种。王永年译版,题目译作《通天塔图书馆》,见于近年来浙江文艺出版社新出的全集、文集[1]中;王央乐译版多见于较早出版的各种文集、选集中;徐雪英译版则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此外,作品的题目有《巴别塔图书馆》、《巴比伦图书馆》等其他译法,但多为在作者传记或文学评论中引用,少见有以这些译法为题的完整译文。可能是因为作品本身因博尔赫斯“故布疑阵”而产生的多义性或不确定性以及语言转换过程中必然的失真,“误读”加“误译”使得三家译本出入较大。

《关于天赐的诗》的中文版本常见的有王永年译版和陈东飚译版两种,后者译自原作英译版,题目译作《天赋之诗》;两者分别为不同的文集、选集所采用。此外,作品的题目有《馈赠之诗》等其他译法,多为片断译文,少见完整译文。王永年译版《关于天赐的诗》中,“天堂”的那一段文字表述如下: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昏昏然缓缓将空幽勘察,

凭借着那迟疑无定的手杖。[14]

同样一段文字,在陈东飚译版《天赋之诗》中则表述成:

在我的黑暗里,那虚浮的冥色

我用一把迟疑的手杖慢慢摸索,

我,总是在想像着天堂

是一座图书馆的类型。[15]

与文学评论无关,纯粹出于图书馆人对那句诗的特殊情结,下文“误读”中,《关于天赐的诗》采用王永年译版。出于统一性,《巴别图书馆》小说译文亦采用王永年译版,但考虑到译题《巴别图书馆》比《通天塔图书馆》更能反映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2],故文章统一使用译题《巴别图书馆》。

3 《巴别图书馆》的图书馆学“误读”

“由于博尔赫斯创造了非同凡响的小说,使得言说他小说的人都变成了典型的盲人摸象。”

[16] 即使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读了他作品的后半部分,就像涉过忘川一样,搞忘了他作品的前半部分,反之亦然,的确让人有见而生畏之感。”[17] 事实正是如此,任何的复述企图都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想要从中将传统文学教材所谓的小说三要素提取出来也是勉为其难的:人物――包括“我”在内的全人类;环境――由无限个六角形回廊组成的,以任何六角形为中心,圆周远不可及,周而复始,齐全收集所有书籍的球体图书馆(或称宇宙);情节--人类自开天辟地以来漫长且痛苦的在图书馆里寻找“有序”的无尽旅程。

在进行“误读”之前,有必要诚实地交待《巴别图书馆》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巴别图书馆》最初收入发表于1941年的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3],后收入1944年的《虚构集》

[4],博尔赫斯是在米格尔"卡内图书馆工作的时候完成这一作品的。如前所述,对博尔赫斯来说,在那个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九年不是一段愉快的经历。“我的那篇卡夫卡式的小说《巴别图书馆》是作为那个市图书馆的梦魇似的再现或的热情的赞美而构思的。”[18] 故事处处暗示着真实书架的数量或形状;书脊上印着“并不表示或预示书本的内容”的神秘字母,暗示藏书的分类号;一种绝望、无聊和恐惧的总体感觉尖锐地反映米格尔"卡内图书馆的气氛。[19] 写作的背景能也只能从一个方面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我的小说,„„一旦被散发而进入了世界,它们就属于别人了。”[20] 不管怎么样的“误读”,应该都是在博尔赫斯预料之中的吧。这是“误读者”为“误读”找的借口,博尔赫斯在这种时刻,通常都会回予对方挂在嘴角、似有非有、狡诘而大度的微笑吧。

3.1 巴别:能通天的图书馆

小说的题目源于一个意义深长的典故。根据犹太人的《圣经·旧约》记载,洪水大劫之后,人越来越多,开始向东迁移,在示拿地(古巴比伦附近)的一片平原上定居下来。那时天下的人都讲一样的语言。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由于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城和塔很快就要建成了。然而此举惊动了上帝,上帝深为人类的虚荣和傲慢而震怒,不能容忍人类冒犯他的尊严,决定惩罚这些狂妄的人们。于是他悄悄地离开天国来到人间,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使他们分散在各处,那座塔于是半途而废了。在希伯来语中,“巴别”是“变乱”的意思,于是那座塔就称作“巴别塔”。也有人将“变乱”一词解释为“巴比伦”,称那座城叫“巴比伦城”,称那座塔叫“巴比伦塔”。而在巴比伦语中,“巴别”或“巴比伦”都是“神之门”的意思。[21]

“巴别图书馆”这一小说的题目,因“巴别”一词而具有了四层涵义。“通天塔”图书馆,意指图书馆存在的原本目的,亦指通过图书馆可上穷碧落下抵黄泉的无限功能;“变乱”图书馆,意指图书馆的无序,正因为无序,才有了对有序的寻找和追求;“神之门”图书馆,意指图书馆的神圣,同时亦再次呈现图书馆存在的目的和功能;巴别塔是人类祖先为了同类不至于“分散在全地上”而建造的指引方向的标志性建筑,巴别塔在上帝的干预下倒塌了,而图书馆却“只能是一位神的作品”[22],倒塌的巴别塔以图书馆的方式得以重建,人类从此可以在图书馆获得指引确认方向。

这也是论文坚持采用《巴别图书馆》这一译题的理由。

3.2 宇宙:图书馆无限膨胀

小说开篇首句便说:“宇宙(别人管它叫图书馆)由许多六角形的回廊组成,„„”。[23]小说末了又说:“假如一个永恒的旅人从任何方向穿过去,几世纪后他将发现同样的书籍会以同样的无序进行重复(重复后便成了有序:宇宙秩序)。”[24] “宇宙”与“图书馆”在小说中是同一事物,或者说博尔赫斯用“图书馆”来比喻“宇宙”。博尔赫斯这样一个睿智而博学之人,是不屑于在他作品中仅以研究和解剖世界万物为出发和归宿的,探索心灵世界、人生、宇宙,从而建立博尔赫斯的精神王国,才与他与生俱来又经生活不断历练而日趋敏感的文学触觉和沧桑过后置身事外的高度洞察力以及玩味人生的意趣相匹配。“大作家注定要完成探讨命运的使命,调侃也好,悲悯也好,其心中自有承载。”[25]

这样说来,“图书馆”自然不是《巴别图书馆》小说的主题。然而要探索人生和宇宙那样形而上学的抽象概念,若非通过描述一种可以比拟的具体之物并将思想蕴涵其中,便只能是以抽象的语言去抽象地表达抽象的意念;而后一种方式,即不是小说这一体裁所适合的,也不是热衷于通过反讽和戏拟并能够驾轻就熟地将这些文学技巧运用的优雅从容却又直抵读者心灵深处的博尔赫斯所愿意采用的。回顾博尔赫斯的一生,图书馆在其间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图书馆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在某些意义上与宇宙极为相似,博尔赫斯深解其味。既是现实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又与精神生活中的一些思考有共通之处,图书馆自然成为博尔赫斯作品中不时出现的概念,图书馆以及图书馆收集的书籍成为博尔赫斯自创的“混杂而庞大,„„对现实与幻想一望无垠的,就连隐形边疆都不保留的”[26] 精神王国中的组成部分。

在《巴别图书馆》中,图书馆由数目不能确定的,也许是无限的,六角形回廊组成,每个六角形没有摆放书架的两边各自是一个小门厅,通向另一个一模一样的六角形,空间被横向的无限伸延;而小门厅边上的螺旋形楼梯又将空间纵向的无限拉长。图书馆无限膨胀的结果必然是充溢宇宙或者变成宇宙本身,用抽象的概念(宇宙)来概括具体的事物(无限多个图书馆),“有穷”的概念绕过了“无穷”的具体[27],小说的哲学意味通过对图书馆和宇宙的哲学思考和哲学替换得以体现。

3.3 二十五个书写符号:图书馆无形消解

“每个六角形的每一面墙有五个书架;每个书架有三十二册大小一律的书;每本书有四百一十页;每面四十行;每行八十来个黑色的字母。„„书写符号的数目是二十五。„„所有的书籍不论怎么千变万化,都由同样的因素组成:即空格、句号、逗号和二十二个字母。”[28]

图书室的诗篇六
《图书馆历史》

图书室的诗篇七
《名人与图书馆》

图书室的诗篇八
《图书室1》

昱城中学图书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1770.html

    上一篇:如果就

    下一篇:关于梦想的文言文句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