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的诗意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执业医师】

夜书所见的诗意篇一
《夜书所见的诗意》

夜书所见的诗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1、萧萧:风声。

2、动:打动。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挑:捉。

5、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6、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言】

夜书所见的诗意篇二
《古诗《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的诗意篇三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五里乡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夜书所见的诗意篇四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的诗意篇五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的诗意篇六
《夜书所见》

9、《夜书所见》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年级语文语文(上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夜书所见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三年级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掌握本单元34个生字。读读写写29个词语。掌握本单元28个生字。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3)背诵优秀诗文。

三上学生在朗读上应注重语气、语调的培养。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展开想象,另外内容。 2.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本课古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都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邵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动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3.学情分析

学习这首古诗时正好是深秋时节,也正值重阳之际,而这两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古绝唱。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并结合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感受诗中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促、深”两个生字。会认会写。

2.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4、会背诵古诗《夜书所见》。 5、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书写“促、深”两个生字。

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 任务三:会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到诗歌的思乡之情。 任务四:会背诵古诗。

任务五:喜欢搜集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1

板书: 夜书所见

梧叶 秋风 儿童 灯明 思乡

2

夜书所见的诗意篇七
《夜书所见ppt》

夜书所见的诗意篇八
《古诗《夜书所见》》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2121.html

    上一篇:形容兰草的

    下一篇:二郎赶至涧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