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企业信息化,案例

| 物流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物流师考试】

篇一 中型企业信息化,案例
几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案例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在2009年12月底编写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案例汇编》,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做法。交流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增强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信心。
  《汇编》收录了对几百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之后筛选出来的70个成功案例。筛选把企业采用信息技术之后的应用效果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目的是要引导企业在业务流程上更多地采用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成为更具有成长性的企业。案例企业分布在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建筑业、服务业、流通业、服装业。从IT采购金额的角度来看,中型企业,即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占了整个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80%~90%的份额。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案例对于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有着强大的示范作用。本刊将从《汇编》中选出不同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案例,分期刊登。希望广大的中小企业能从中得到启发。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增强能力,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期选登制造业案例。
  
  普利特:从数据里发现盈利之源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目前拥有五大类、二百余种品级的改性塑料产品,为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是专业从事高性能塑料复合材料研究、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5月在中国企业制造业上海峰会上,上海普利特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张祥福在会场与众多与会嘉宾就企业信息化问题进行探讨。张总打开一张管理报表,侃侃而谈,这看似简单的一张管理报表揭示了普利特的盈利之源。
  “销售收入最大的客户不一定是企业利润贡献最大的客户”。当张总洪亮而又坚定的声音回荡在会场时,众多嘉宾已被眼前的一张看似简单的管理报表所迷住。通过对这张报表的剖析,张总告诉大家,普利特有500家以上的大大小小的客户,如何更好地提高客户服务,如何挖掘企业的最有价值客户,某一个客户一年销售收入贡献近2000万元,而真实的利润贡献不到28万元,利润率只有1.5%。同样一个客户一年销售收入贡献不到600万元,而一年的利润贡献超过100万,利润贡献率高达18.87%。
  通过这样的多维度分析,可以轻松揭示一个事实:销售收入最大的客户不一定是企业利润贡献最大的客户。而这一点在传统的ER2系统里是无法实现的。传统ERP可以帮助用户获取客户收入、费用支出、产品销售这一系列维度的单一信息,而要把这些信息统一到一张表里,综合进行分析,传统EIP就无能为力了,类似的综合信息的获取只有通过商业智能系统才能获得。
  
  留住对企业利润贡献最大的销售人员
  
  公司有几十个业务人员,如何掌握哪个业务员对企业的利润贡献最大,当然是普利特管理者关注的问题。有的业务员看似销售收入贡献很高,但他成本、费用也高,算下来最终纯利率很低。而有的业务员销售收入贡献看似不大,但成本合理,最终纯利率高,这样的业务员才是企业的核心人才。
  
  企业管理者都应该掌握商业智能系统
  
  张总认为,企业管理者都应该掌握使用商业智能系统的技能。有了这个系统工具可以指导管理的经营,抛弃传统的经验管理,以数字说话。现在普利特管理者每天一早,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一下个人的管理门户(U8商业智能管理者门户),查看企业运营是否异常,通过主题分析监控、分析企业运营。普利特真正实现了从数据里发现企业的盈利之源,帮助管理者实现了科学管理决策。
  
  金太阳:应收应付一门清
  
  天津金太阳纸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天津地区最大的纸制品经营公司。公司的发展方向是打造为一个集纸张销售、印刷、广告出版、物流配送于一体的集团化企业。
  金太阳纸业总经理张捷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早晨,一名财务人员怯怯地跟我说:“张总。今天有一笔200万元的承兑汇票到期!”当时我的头皮发麻,头发都立起来了!大家都知道如果不给兑现,企业会是什么结果,这个企业肯定是完蛋了!这名财务在家照顾孩子给忘了,突然那天早晨起来一看到期了,才意识到问题。而这意味着我11点钟以前必须有200万元的现金填进去,支票都来不及了!那以后的一段时间,我每天过的日子就是一下班就问明天咱有到期的吗?自从实施了商业智能系统以后,现在我全部掌控着运营情况,应收、应付等等是多少,自己一清二楚。
  
  信息化使企业管理变得轻松
  金太阳主要是一个贸易公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最关键的地方。作为总经理,需要分析大量的管理报表,如每天的应收、应付、进销以及每天纳税的预期值等等,才能对公司整个的税

[1] [2] [3] 下一页

篇二 中型企业信息化,案例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探析

  【摘要】 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正经受着非常严峻的考验,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我国实践中已经构建了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相一致的金融支持体系,但是该体系仍然存在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不足、创业投资机制不健全、证券市场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因此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必须构建多层次、多阶段的多维科技型小微金融支持模式,包括加强创业投资引导、拓展和创新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完善证券市场体系等,以适应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 科技型小微企业 生命周期 金融支持 创业风险投资 成长性评估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研发人员比例不低于10%,研发强度不低于6%,主要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产业领域从事科技研发、服务、咨询和高新产品生产、销售的智力密集型小型和微型企业。知识和科技是应对金融危机、战胜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大力发展作为科学技术发展载体的科技型企业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而完善的金融支持又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我国已构建了相应的金融支持体系,但该体系的运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必须对现行体系进行完善。

  一、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主要特点

  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来看,如表1所示,我国现行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呈现以下特点。

  1、种子期

  基于种子期科技型小微企业高风险和融资需求小的特征,企业很难获得外部的创业风险投资、大企业股权投资或银行贷款,其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于创业者的自有资金。现阶段我国种子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资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我国很多省市地区都拨出专门资金设立了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第二,民间借贷。我国民间金融市场规模非常大,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大约1/3的融资来自于民间借贷。第三,天使投资(私人创业投资者)。天使资本对种子期企业出资入股,承担高风险,同时也享受企业成功后的巨额股权投资回报。

  2、初创期

  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仍然很大,我国商业风险投资机构和商业银行一般不向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该阶段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包括政府公共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民间借贷和天使投资。此外,如果企业产品或服务市场前景比较好,也可以吸引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创业风险投资机构VC介入。

  3、成长期

  成长期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大幅下降,企业具有较好的发展预期,政府投入减少。成长期的早期和扩张阶段,主要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提供金融支持。当企业进入“盈利但是现金缺乏”阶段后,商业银行开始介入。近几年我国众多银行机构纷纷设立了中小微企业信贷部门、科技金融处、科技银行分支机构等,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形成了对成长期中后期科技型小微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4、成熟期

  成熟期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较低,商业银行贷款成为最主要的金融支持。同时,随着科技型小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规模和盈利水平达到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要求时,可以通过上市实现企业不断发展对资金的进一步需求。

  二、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民间金融过度依赖

  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对民间金融的依赖程度很大,而民间借贷一般运作机制不规范,金融风险较大。民间借贷往往手续不完备,缺乏担保,供给不稳定,融资规模相对较小,利率通常高于国家法律的规定,容易造成经济纠纷,金融风险普遍较高。而且民间融资的高利率很容易引发非法集资,扰乱金融秩序。近几年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和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民间借贷起到了规范作用,但众多民间资金仍然游离在灰色地带。

  2、创业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不健全

  创业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企业或者从企业获得长期持续的回报,而是在企业快速成长起来之后,通过从企业退出股权获取高额投资回报,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没有畅通的退出渠道,创业风险投资就难以良性运转。从全球来看,创业风险资本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的退出方式包括IPO(首次公开发行)、MBO(管理层股权回购)、并购或股权转让、清算破产。而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能够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交易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很少,IPO退出渠道非常有限。兼并、MBO、股权转让等退出方式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从而导致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绝大部分投资都滞留在了被投资企业中,主要通过被投资企业的分红实现投资回报,不利于创业风险投资的自我增值和持续发展。

  此外,我国创业风险投资还存在投资企业的阶段偏右问题,较多投资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最需要风险资金的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难以获得创业风险资本。

  3、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存在较多不足

  (1)缺乏专门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中小科技银行。大银行更有可能向规模较大、成立时间较长、财务更有保障的科技型大中企业发放贷款,因为大银行更倾向于获取“硬信息”。而小银行则更可能向规模较小、成立时间较短、财务上缺乏保障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因为小银行可以更有效获取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软信息”,更准确地判断企业的实际信用程度,从而可以减少信贷成本和风险。美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而在国内银行贷款市场中,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处于主导地位,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虽然数量较多,但在市场上仍处于较弱的竞争地位。而且在长期经营实践中,中小金融机构存在规模做大的倾向,贷款也随之向大中企业倾斜,加剧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贷款困难。2008年之后各银行虽然在《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纷纷设立了小企业融资中心、科技银行、科技金融处等专门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但科技贷款规模的扩张仍然十分有限。(2)缺乏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的评估体系。目前我国大中小商业银行体系有着相对比较成熟的中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但是还没有建立相应的针对信息透明度较差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种规模商业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实现。

  (3)科技贷款高风险和低收益不匹配。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资,承担高风险,同时可以享受企业快速成长带来的高股权回报。商业银行向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面临着同样的高风险,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金融分业经营体制,银行不能持有企业股权,使得银行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只能收取较低的利息,而不能享受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带来的高权益回报。商业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传统利息收益模式具有天生的高风险、低收益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发放科技贷款的积极性。

  (4)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应证券市场发展滞后。从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的发展来看,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市场主要是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而从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上市要求来看,光营业收入一项就基本上将科技型小微企业排除在外。能够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就只剩下了新三板市场即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而新三板市场目前又主要局限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市场范围太小,交易规模过小,还不能成为真正的OTC市场。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并不能顺利进行再融资,该市场更多是一个交易市场,而不是融资市场。而且新三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之间缺乏升降转板机制,其发展远远跟不上市场预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证券市场融资渠道非常狭窄,不利于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高效率开展。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完善

  1、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动员民间资金

  比如建立非银行的民营中小投资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或者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行参股,或者通过委托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对于处于种子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天使投资是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政府应当加强对天使投资者的教育和引导,建立比较紧密的天使投资者团体和信息网络,加强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降低天使投资的风险。同时,建立良好的法律法规保障天使投资者的权益,推出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天使投资者的收益。

  2、充分发挥公共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大力发展信用担保机构

  创业风险投资与银行贷款倾向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和成熟期,主要是出于自身控制风险的考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公共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并结合信用担保机构体系,降低他们的投资风险和贷款风险,引导其融资服务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早期和初创期移动。

  (1)在商业银行贷款方面,通过引导基金和信用担保机构向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提供部分贷款担保,并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与其业务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支持,以降低商业银行向早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发放小额贷款的损失风险。比如某银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处,采取4:4:2的模式由政府和商业银行共担贷款损失,其中市级政府引导基金承担40%,科技型小微企业属地政府引导基金或者信用担保机构承担40%,贷款银行自己承担20%。这些举措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向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

  (2)在创业风险投资方面,引导基金与私人投资者共同出资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资基金,设定出资比例。如果投资失败,私人投资者以出资为限对风险投资承担有限责任。如果投资成功,在收益分配上私人投资者可以获得超过其出资比例的利润。这样既利用有限责任为私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保障,降低了其风险,同时政府引导基金收益的让渡又大大提高了创业风险投资的积极性,将创业风险投资引向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前期阶段。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对商业性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采取所得税减免、资本利得税收优惠、损失补偿等财税政策,鼓励支持保险公司研究开发科技保险产品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承保等方式,来降低创业风险资本和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提高收益,以鼓励他们将金融支持阶段前移。

  3、创新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支持体系

  (1)建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中小科技银行。在现阶段我国银行业风险控制能力整体缺乏,科技银行创新盈利模式尚未建立等大环境下,直接建立中小科技银行不太现实。从我国商业银行科技贷款实践出发,可以以各大中银行已经建立的科技金融处、科技支行为基础,进行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的经验积累,探索与科技贷款高风险相匹配的创新盈利模式,提高科技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在条件成熟后,将科技支行分离出来设立中小科技银行,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高度专业化的金融支持。

  (2)探索适应商业银行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高风险的盈利模式。现阶段大中商业银行不愿意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贷款高风险和低利息收益的不匹配。因此,必须改变现阶段银行科技贷款的传统盈利模式,提高银行发放科技贷款的积极性。从美国硅谷银行的盈利模式来看,硅谷银行既可以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收取较高的贷款利息,同时又可以通过持有企业的股权获取权益收益。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不能直接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持股,所以不能直接引用国外成功的盈利模式。银行可以考虑:第一,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合作,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在科技型小微企业初创期,向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提供贷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直接向企业贷款的高成本和高风险,降低风险收益的不匹配程度。在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期,银行和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向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共担风险,并且银行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约定,在科技型小微企业股权在资本市场交易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将获得的股权市场溢价的一定比例分配给银行,以对银行承担的贷款风险进行补偿。第二,银行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签订贷款合同时,嵌入债权转换为企业股权的期权。当企业获得高成长时,银行可以行使期权进行债权转换,并由企业进行回购,从而银行同样可以获得股权溢价收益。在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收益匹配程度后,银行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贷款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提高。(3)构建专门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因为科技型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成长性,评估体系不能仅仅局限于贷款企业的当前信用状况,而应当更注重其成长性,因此应当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性评估体系(见表2)。该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动态评价,增加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并将银行获利能力从建立在资金基础上拓展为建立在“资金、资源、智才”上,增强银行竞争力。同时,该体系的构建也是商业银行科技贷款创新盈利模式探索的前提条件。

  4、培育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

  国外学者通过对美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科技型企业采取证券市场融资方式更能够提高技术创新活动效率,而银行贷款则不具有这种作用。对科技型企业发展来说,基于银行制的金融系统效率要低于证券市场的金融系统效率。一方面证券市场投资者在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同时可以享受企业高成长收益,保持了风险和收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证券市场拥有风险识别、风险分散功能,有利于科技型企业融资的高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分配,避免了在银行贷款中的风险积聚弊端。因此,我国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结构性转型,在继续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力发展证券市场。

  从英美证券市场结构来看,不仅包括了面向大型企业的证券交易市场,面向中小企业的证券交易市场,还包括了面向中小企业的粉单市场、第三市场和灰色股票市场等庞大的场外交易市场,向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我国应构建适应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证券市场,也必须大力发展场外交易OTC市场。可以在现行新三板市场的基础上,明确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市场进行再融资的相关政策和机制;完善交易制度,降低交易门槛,改变集合竞价的交易方式;建立新三板市场和创业板、主板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扩大新三板市场的挂牌企业范围,将其构建成全国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同时,我国还需要积极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债券市场,促进小微企业集合债等新型债权型融资工具的发展。

  (注: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建设银行合作研究项目“民营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评估体系研究”(2011HSS036)阶段性成果;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常规性规划课题“杭州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研究——基于融资信用的角度”(B12YJ1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S].2011.

  [2] 黄茹军:从生命周期理论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J].财会月刊(综合),2005(10).

  [3] 成思危:成思危论风险投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范香梅: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史话[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5] 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8).

  [6]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 焦军利:关于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比较分析报告[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4).

  [8] 管晓永、孙伯灿:中小企业信用理论与评价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9] 尚福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J].证券市场导,2007(12).

  [10] 陈锡贵:搭建三板市场——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必由之路[J].天津经济,2007(6).

  (责任编辑:胡婉君)

篇三 中型企业信息化,案例
企业信息化战略篇案例

企业信息化战略篇案例

——以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例

1公司简介及信息化实施目标

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位于长江之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快捷便利,素有“江南一枝花”的美誉。以发展和振兴我国钢铁工业为己任的马钢,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业绩,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篇章,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马钢自1953年9月16日恢复生产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滚动发展,从当年的一个小铁厂发展成为粗钢产能具备1500万吨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马钢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造精神,加快实施“做强钢铁主业、发展非钢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大发展战略任务、以“马钢速度”完成了“十五”钢铁主业结构调整和以建设500万吨高档板材生产线为核心的“十一五”规划项目,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的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信息化实施目标长远来说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一个一体化的集成系统,从马钢的全局出发,统一编码,统一名称,统一数据规范;实现计划、生产、财务、经销、质量、科技、安全以及原材物料、设备、备件、采购供应的计算机管理;坚持数据从数据发生地即时输入,避免重复输入。(2)建立共享的集中式的大型数据库和各部门专用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3)建立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主干网。

2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企业信息化实施情况简介

2.1公司整体ERP系统

公司整体ERP系统从原燃辅料采购、仓储、加工、配送的物流源头入手,以生产主线物流跟踪为基础,在公司范围内实现高度集中的财务信息化管理。通过公司整体ERP系统的实施,公司实现了生产经营计划与执行集成、财务与业务集成、技术质量设计与生产实际控制集成、生产过程与销售业务集成等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形成以实现公司经营计划为目标、以财务高度集中管理为核心、以整体标准化作业和生产技术质量一体化管理为业务控制手段的企业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体系。

2.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

系统建立了稳定的人力资源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全公司工资集中发放,为人力资源集中规范的管理提供辅助手段,同时对人力资源部分管理业务进行流程化管理。马钢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成后,各级人事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实现信息化,提高工作工作效率,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管理进步。

2.3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

系统通过引入目前国际先进的EAM管理理念,对公司的设备、设施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配合公司设备管理规划、作业长制的推行,以优化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在设备管理部门与各个作业区之间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2.4办公自动化系统(OA)

系统集数据库技术、Java技术、信息安全技术、Web技术于一体,主要用于日常公文处理,系统的成功应用,使得复杂、繁琐的公文处理变得自动化、流程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公文处理的工作效率,实现了便利、快捷的文件管理和无纸化办公。

2.5马钢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系统通过与客户互动的方式来采集客户信息、市场信息、销售信息等,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到与ERP系统共享的数据库中,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汇总和抽象分析,从而对市场和销售情况进行预测,对客户行为、客户价值等进行分析。

3. 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企业信息化成果实施的原因

3.1坚持第一把手亲自抓的原则

马钢MIS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均得到公司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这是马钢MIS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公司历届总经理、亲自担任信息管理现代化领导小组(现更名为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领导马钢MIS系统的实施。在马钢MIS系统建设的各个关键时刻,领导小组都及时召集会议,参与决策做出指导,保证了MIS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公司明确由总工程师为马钢MIS系统的总负责人。各个部门的行政领导是该部门管理信息子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统一领导业务部门与开发人员组成的开发队,实施MIS工程。

3.2贯彻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

马钢MIS工程浩大,MIS建设是过程,不可能一次建成。必须坚持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就是要把马钢MIS总框架设计好,自上而下的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设计好公司的中心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规划好各个子系统及功能的划分。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设备的性能价格比逐步提高,技术人员对新投入的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平台,有个学习、熟悉的过程。分步实施,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技术上讲都是正确的。几年来的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个建设方针是非常正确的。

3.3采用当今先进的、成熟的IT技术与装备

按照开放、先进、可靠、可扩展的原则来配备马钢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与开发平台。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开发手段上,选择第四代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把系统工程的生命周期法与快速原型法相结合,加快应用系统的开发进度。系统开发初期,应用Cortex的Corvision开发工具,开发了马钢生产调度系统,马钢销售管理系统(这是H/T结构);以后一些子系统逐步选用Delphi ,Powerbuilder等开发工具,实现C/S的三层结构(如财务管理系统)。由于系统选择的开放性,可扩展性,随IT技术的进步,系统的扩充,新技术跟进得心应手,没有任何障碍。

3.4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马钢的管理水平,设计MGMIS

马钢是1953年恢复生产的老钢铁企业,是从一个单一的高炉炼铁小厂慢慢发展起来的,装备比较落后。马钢的厂区分散,以前生产、财务、供应等都是二级管理即分公司级、厂处级。因此马钢MIS基本上是按照现有的管理体制而设计的,按"数据从其发生地进入计算机"的原则,能自动则自动,不能自动则手动;尽量简化操作手续。能集成的则集成,暂时做不到则分散;能统一则统一,不能则冗余;不追求高标准、高水平,而追求实用,设计功能满足管理需求。

3.5开展厂校合作,内外合作,优势互补

在国家经贸委和冶金局的帮助下,马钢MIS系统建设的第三阶段,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参加了"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示范工程"(马钢管理信息系统)的部分工

作。在应用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工作,并在设计方法,开发组织等方面,为马钢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东大信息学院还利用在马钢做项目的机会,花了三年时间,组织培训班,讲授IDEF0设计;面向对象技术,培训马钢工程技术人员。为马钢培养了一批工程硕士,这对促进马钢MIS的建设起了很好的作用。 4启示

4.1企业信息化是是企业走向市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必需

国家把"采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八·五"发展的重点。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的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公司必然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只有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借助于计算机才能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敏感机制,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企业推行信息化技术,是企业的发展需要,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给企业的发展求得一个更大的生存空间。企业推行信息化后,能够从各个方面增强自身能力,除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获取信息外,还能够帮助企业利用好信息,将信息与企业内部的管理、自身发展结合起来。企业信息化带给企业的是一个全方面的改革,也是一次质的飞跃。

4.2 科学技术是企业信息化开展的重要手段,而信息化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的关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应用科学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要想实现企业信息化,就必须要一定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它是我们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硬性条件。因此,科学技术是企业信息化开展的重要手段,而不断研究和思考新的科学技术是人们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而对于科学技术而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有了良好的技术条件支撑,没有人会用还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够一味地追求设备上的先进性而忽略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只有会思考的人,懂得利用信息的人,才能够发挥出信息化设备的作用,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4.3企业信息化具有个性化特征,不同企业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向其他成功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企业学习是时,不能够将人家的经验一味地照搬照用,要清楚了解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调整,研究和创新,努力营造出自己的特色和创新点,走出自己的信息化道路。目前MIS的开发方式有自行研发、合作开发、购买软件包等等,其中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不同的选择,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才能选择到合适自身的方式。

5问题思考与讨论

5.1你是如何看待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的?

5.2你认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5.3从以上关于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企业信息化成果实施的原因分析中,你觉得最为重要的是什么?

篇四 中型企业信息化,案例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对策

引言 .................................................................................................................................................. 3

【中型企业信息化,案例】

一 、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提出 ......................................................................................................... 3

(一)企业信息化定义 ........................................................................................................... 3

(二)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 4

二 、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现状 ................................................................................................. 4

(一)企业信息化的雏形基本显露 ....................................................................................... 4

(二) 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逐年提高 ................................................................................. 5

(三) 各行业发展状况差异明显 ......................................................................................... 5

(四) 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 ............................................................................................. 6

(五) 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困难 ......................................................................................... 6

三 中小型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 7

(一)XXXX净化水厂简介 ...................................................................................................... 7

(二)XXXX净化水厂实施信息化遇到的障碍 ...................................................................... 7

四 信息化实施及建议(以XXXX净化水厂为例) ....................................................................... 10

(一)XXXX净化水厂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 10

(二)XXXX净化水厂实施信息化带来的启示 .................................................................... 12

结束语 ............................................................................................................................................ 14

参考文献......................................................................................................................................... 14

【中型企业信息化,案例】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对策

——以XXXX净化水厂为例

摘要: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在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今天,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论文将以XXXX净化水厂信息化建设为例,分析企业原先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介绍企业为解决这些不足所做的改进,以此案例分析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XXXX净化水厂 发展策略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as becom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At the same time, the in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world today, the informatiz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This paper taking Suzhou Yangshan purification of inform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enterprise in the original management deficiencies, the introduction of enterprise for addressing these deficiencies improvements made, this case analysis our coun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 that faces in the process, and the future of China's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unty water purification plants Development strategy

引言

在我国经济构成中,中小企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80城镇就业机会。因此,中小企业的壮大是扩大内需、提升消费能力的根本支撑。

在当前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为着力点,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和实现产业结构以及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建设一个可靠的网络平台,实现管理规范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以XXXX净化水公司为典型案例力图分析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企业所采取的解决方案。

一 、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20世纪40年代,全球进入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技术刚刚起步之时,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在实验室里的计算机科学研究,而是将其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整个工业化进程中。

(一)企业信息化定义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隐含知识的挖掘和编码化,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这将涉及到

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01]。

(二)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的信息化推进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战略建设的的研究与制定,对企业今后的顺利发展,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和经营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企业的信息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

3)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4)实现企业信息化全程管理,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例如:航信软件融合“税务会计处理系统“的”懂税的ERP“产品系列,可同时针对企业涉及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行业化发展目标的特殊要求,全面支持企业在特殊业务环节上的深度应用,可拓展功能构建了企业信息化全程管理模式[02]。

二 、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对来自内外部双层的挑战,对内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额今天,信息技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

但是,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能力和条件、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员工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步伐举步维艰,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以实现更大的产业效益,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03]。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

(一)企业信息化的雏形基本显露

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0%以上,但许多行业信息化的成功率不到10%,作为企业信息化最核心的ERP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2.9%,强烈的反差说明中小企业信息化形势严峻。而且,即使是已经初步落【中型企业信息化,案例】

实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也只是添加一些普通计算机,并没有真正实现网络互连和数据交换;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诸如计算机之类的自动化办公设备。【中型企业信息化,案例】

(二) 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逐年提高

随着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的持续增长,虽然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对信息化投资较为谨慎,但对信息化的日益重视和投资的持续增加仍是较为突出的特征。在受访的中小企业中,信息化投资逐年增加的企业比例最高,为57.8%(其中,信息化投资增长速度超过20%的占39.4%);信息化投资逐年减少的企业比例仅为

8.9%[04]。 如图3.1

图3.1 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中型企业信息化,案例】

(三) 各行业发展状况差异明显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在行业上也有很大差异。据某网站调查显示,在180个受访中小企业中有半数的企业CIO认为,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这与该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认知程度普遍较高密切相关。此外,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物流业也是信息化应用水平较好的行业,而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餐饮业等依然还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实力仍任重道远。如图2.2

篇五 中型企业信息化,案例
案例_以中小企业美特斯邦威的信息化为例

经营管理

论信息化对中小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作用

——以中小企业美特斯邦威的信息化为例

李静强 重庆正大软件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 本文通过中小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实施虚拟经营的案例分析,诠释了中小企业发展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依靠信息化平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实施虚拟经营。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实施虚拟经营的基础条件,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虚拟经营 信息化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诞生了成千上万的民营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不断寻找新的市场机会,生存和繁殖能力特别强,

有着灵活的企业竞争机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生存环境。但是,中小企业资源有限,资金不足,在发展过程中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许多中小企业停滞不前,发展步伐缓慢,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也有一些企业能够把握机会,脱颖而出,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商业奇迹。

【中型企业信息化,案例】

分析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发现成功的中小企业往往都能够根据外部发展环境和企业自身特点,整合和利用外部资源,采用虚拟经营模式迅速做大做强。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梳理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是中小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最重要手段。

一、利用外部资源实施虚拟经营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快捷之路

1.中小企业美特斯邦威实施虚拟经营的案例分析

美特斯邦威公司是1994年成立的经营休闲服饰的中小企业。当时,企业的创业者周成建仅仅是温州服装市场的一名普通的个体户,但是创业者具有远见地认识到休闲服饰在未来有长足的发展空间,便果断地退出了仍然火暴的服装市场,投入50万资金,自创“美特斯邦威”品牌。其产品走时尚路线,迎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迅速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和特色的休闲服饰企业,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

该公司在创业初期,缺乏资金,没有技术实力,是同时期创业的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也是千百万中小企业中普通一员。在这10多年间中,不少企业消失了,更多的企业默默无闻,停滞不前,而该公司却逐步发展壮大。是什么原因使得该公司能够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剖析该公司的发展,发现其“不走寻常路”,采用虚拟经营模式,整合外部资源,从而实现底成本快速扩张,是该公司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美特斯邦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和其他中小企业一样,也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美特斯邦威自创品牌后,有限的资金成为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如果当时仍然沿用传统的经营方式,为满足市场需求就要购买成倍的机器设备扩大生产,但如果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建立工厂,再建立终端销售渠道,既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也影响了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美特斯邦威现在就只是温州一家普普通通的服装企业。而创业者周成建“不走寻常路”的理念,开始了自己独特的虚拟经营,企业倾注所有资源,全力打造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特斯邦威抓住服装企业经营中的关键环节,精心营造品牌、先后用重金聘请郭富成、周杰伦作

为企业品牌形象代言人;同时聘请具有国际化水准的设计师根据市场状况,设计迎合市场需求的各种休闲服饰,提升了设计水平。企业与广东和江浙等地的100多家服装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强大的产能为美特斯邦威定牌生产,这样,生产环节就委托其它企业外包出去了。同时,采取特许连锁方式,通过“共担风险、实现双赢”在全国各个区域招募加盟商,建立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到目前全国已有1000多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通过合作,企业把销售环节也外包出去。美特斯邦威借助外部资源的企业经营模式,通过虚拟经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崛起。2.中小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有利于企业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虚拟经营是国外理论界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企业发展理论。虚拟经营,既是对传统企业构架的组织创新,同时也是营销观念的一场革命。虚拟企业是现代社会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组织形式包括生产完全外包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战略联盟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技术联盟模式等。在以上各种组织形式中,国内许多企业选择特许经营模式,利用外部资源建立终端渠道;而美特斯邦威把虚拟经营用到了极致,生产完全外包给上游企业,同时用特许经营模式建立销售渠道。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分析,虚拟经营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在竞争白热化条件下企业为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产物。企业通过虚拟经营模式,扬长避短,发挥了各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虚拟组织中的所有企业受益。

企业的不同组织模式的选择是与企业自身的特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共同选择的结果。生产完全外包是分工整合模式下的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外包本质是以外加工方式充分利用公司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目的。核心企业将生产外包给其他厂商,自己集中资源重点构造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如产品设计、品牌营造,市场开拓等。在美特斯邦威企业成立之时,创业者周成建曾到广东、江浙等服装基地进行考察,发现国内有不少服装企业设备先进齐全,但是产品却找不到市场,大量加工设备闲置。周成建立即决定摒弃传统做法,利用国内服装行业产能过剩的机会,借外力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做法既解决了大批量销售带来的生产压力,也使企业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重点做好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

赢得市场的认同是民营中小企业生存的唯一理由,而中小企业要赢得市场,其产品和服务就要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其产量达

年7545期

74

经营管理

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积累和发展,其步伐将非常缓慢。企业要做大,就必须依靠和整合外部资源,虚拟经营组织模式是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信息化是虚拟经营真正得以实现的基础条件

采用虚拟经营方式的核心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发挥核心企业的主导作用,整合产品价值链上各个企业协同运行,并利用虚拟企业中各企业组织的优势资源,在产品成本、品质、市场响应速度等方面发挥出整体优势,从而提升虚拟企业组织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并由此分享各自应得的利润,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增强虚拟企业组织中核心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从技术手段上,信息技术平台是实现虚拟企业组织高效运行的工具。

1.美特斯邦威打造信息化平台的案例分析许多中小企业往往在遭遇企业的发展瓶颈时才尝试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而服装企业美特斯邦威在企业发展初期就开始探索信息化管理。现任公司副总裁王泉庚在1995年应聘到了刚成立的美特斯邦威时,就开始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利用业余时间编制产品条码,王泉庚用了6个月时间完成了商品编码标准的推广和应用。随着产品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加,产品条码开始发挥作用。随着美特斯邦威专卖店的增加,总公司为了解决和特许加盟店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导致库存激增的难题,从1996年开始,公司产品出入库全部使用条码技术,企业在财务、仓储、运输和销售等各种环节的报表变得简单而规范。1997年实施了专卖店零售和分销管理系统;1998年实施了财务管理系统;1999年实施了生产进货管理系统;2000年实施了办公自动化系统。

2001年,随着美特斯邦威扩张速度加快,公司在高起点上重新规划和构造了新的信息系统,新的信息系统平台充分发挥了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作用。新系统包括三套既独立又相互集成的系统:一是制造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这是美特斯邦威站在服装加工厂的角度设计开发的专供工厂内进行独立管理的ERP系统;二是美特斯邦威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这是为了帮助企业自身做好品牌经营和整合社会资源的ERPII系统;三是代理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这是美特斯邦威从代理商的角度设计开发的专给代理商内部进行独立管理的系统。三套系统高度集成,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2.信息化对中小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保障作用

信息化使得虚拟组织能够及时传递产品价值链上各企业的业务数据,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美特斯邦威作为虚拟组织的核心企业,要和上游的200多家服装加工企业发生频繁的业务往来,同时要和下游的1000多家连锁专卖店传递销售、订货、资金往来等业务信息,按照传统的业务工作方式完成这一浩瀚的工作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也绝对不可能把近2000家上下游企业拧在一起协同作业。而美特斯邦威通过高度集成的三套信息系统,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上下游企业的全面整合,到2003年,新的系统成功实施后,美特斯邦威完成一个完整订单处理的时间缩短到2分钟~3分钟,财务往来结算周期降至2分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下降到2分钟,日人均处理订单数上升到150多个,订单交货周期减少到2天~4天。企业通过这一系列信息系统的成功运用,降低了运作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营运速度。

网络分销使得企业贴近了终端消费者,并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美特斯邦威的虚拟经营中,采用了特许加盟店的方式建立产品销售渠道。由于利用外部资源建立终端通路,往往会导致企业离最终消费者市场越来越远,反馈渠道不畅通,就难以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降低市场反映速度。企业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建立的网络分销系统,改善了对连锁专卖店的管理。公司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及时查询专卖店的各种经营数据,并能及时查询专卖店的销售及库存情况,并根据系统自动处理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调控,公司与专卖店之间通过网络传递和处理定单,并及时得到总部的调配和支持。公司在使用网络分销系统后,实现了产品的主动配送,而且备货及时,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

3.信息化推动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和商业模式的变革

虚拟经营既是组织模式的创新过程,同时也是组织流程不断优化和商业模式的变革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业务流程再造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实现的条件;另一方面,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才能真正达到信息化应有的效果。随着企业由小到大,业务流程从简单趋于复杂,组织机构越来越多,机构变得臃肿、效率变得低下,成本急剧上升,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状况。若企业不加以变革,在市场竞争的自然选择下,中小企业就避免不了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因此,在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要把规模逐渐变大的企业做得像小企业那样灵活。中小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最大的不足是产品缺乏规模效应;大企业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但运作不灵活,若企业经营者把小企业和大企业两者的优势都发挥出来,企业就强大了。这种变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小企业别无选择,必须经历流程再造(BPR)的过程,企业才能走向成熟,而企业的信息化就是承载这一使命的最重要工具,通过信息技术,推动业务流程的优化,从而推动商业变革。美特斯邦威在企业发展中经历了这种变革,企业组织原来有30多个部门,现在回归为简单的四个部门:生产、销售、财务、行政,在这一变革过程中,美特斯邦威所拥有的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美特斯邦威属于服装行业,服装是时尚性季节性产品,库存积压是经营中最大的风险,必须具有对市场敏捷的反映能力。同时,市场的容量巨大,企业的发展空间广阔,正因为如此,这是一个高度竞争性的行业。美特斯邦威经营的成功和该企业发展初期就把信息化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密不可分,企业总部500名员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控制上下游的虚拟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信息化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资源掌控能力。

中小企业经营的成败与否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但是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实施虚拟经营,及时实施信息化管理手段,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世伟:草根企业的虚拟经营与信息化建设.经济管理,2007(12)[2]陈 艳等:企业虚拟经营与美特斯邦威.华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崔啸山:虚拟经营模式下的品牌服装零售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铜陵学院学报,2007(6)

[4]宝建梅:虚拟经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4(4)

篇六 中型企业信息化,案例
大中型企业信息化论坛讲稿-大型多元化集团信息化战略华润集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834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