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的意思

| 网络规划设计师 |

【www.guakaob.com--网络规划设计师】

举一反三的意思篇一
《举一反三等的意思与造句》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删繁就简[shān fán jiù jiǎn] [解释]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见微知著jiàn wēi zhī zhù 微:微小(隐约);著:明显;知:知道。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问题的实质,或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开源节流【注音】kāi yuán jié liú 开:开发,开辟;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的。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一箭双雕[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删繁就简;写作文要删繁就简,不要啰嗦。 开源节流;做生意要开源节流。

一箭双雕;这真是个一箭双雕的好计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一句千古名句。

举一反三:我们做事情要学会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学数学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习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举一反三。

删繁就简:写作文要删繁就简,不要废话一大堆。 本文内容很好,如果再删繁就简就更好了。

见微知著: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开源节流:只有开源节流,才能让整个公司兴旺起来。

一箭双雕:无偿献血不但可以救人,还可以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有益健康,真是一箭双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做到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删繁就简[shān fán jiù jiǎn] [解释]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见微知著jiàn wēi zhī zhù 微:微小(隐约);著:明显;知:知道。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问题的实质,或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开源节流【注音】kāi yuán jié liú 开:开发,开辟;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的。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一箭双雕[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删繁就简;写作文要删繁就简,不要啰嗦。 开源节流;做生意要开源节流。

一箭双雕;这真是个一箭双雕的好计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一句千古名句。

举一反三:我们做事情要学会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学数学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习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举一反三。

删繁就简:写作文要删繁就简,不要废话一大堆。 本文内容很好,如果再删繁就简就更好了。

见微知著: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开源节流:只有开源节流,才能让整个公司兴旺起来。

一箭双雕:无偿献血不但可以救人,还可以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有益健康,真是一箭双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做到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举一反三的意思篇二
《举一反三等的意思与造句》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删繁就简[shān fán jiù jiǎn] [解释]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见微知著jiàn wēi zhī zhù 微:微小(隐约);著:明显;知:知道。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问题的实质,或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开源节流【注音】kāi yuán jié liú 开:开发,开辟;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的。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一箭双雕[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删繁就简;写作文要删繁就简,不要啰嗦。 开源节流;做生意要开源节流。

一箭双雕;这真是个一箭双雕的好计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一句千古名句。

举一反三:我们做事情要学会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学数学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习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举一反三。

删繁就简:写作文要删繁就简,不要废话一大堆。 本文内容很好,如果再删繁就简就更好了。 见微知著: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开源节流:只有开源节流,才能让整个公司兴旺起来。

一箭双雕:无偿献血不但可以救人,还可以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有益健康,真是一箭双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做到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举一反三的意思篇三
《举一反三解释》

举一反三解释: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举一反三的意思篇四
《举一反三的资料》

举一反三的资料:

【典故】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释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学习等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到齐国去向齐景公推销他的“仁政”,齐景公有些心动,准备划出一块地来让他治理。他去拜访齐国三朝元老相国晏婴,他对晏婴事三君不解,晏婴一心事三君,孔子只知举一反三,不知举三反一,结果得罪了晏婴,仁政没推销出去

【示例】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成语造句】

◎ 吸取《性风俗》一书教训举一反三加强出版管理

◎ 四、如何举一反三?古蔺县曲酒厂6种带"郎"字的商标应该停止使用,但是,为了避免鱼目混珠,对古蔺县那些凡带"郎"字的侵权商标也应停止使用。 ◎ 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深刻吸取教训,在前阶段查禁工作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加强出版管理,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 ◎ 长此下去,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缺乏“举一反三”

【故事】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故事】寓言故事:知己知彼,举一反三

有一个名叫吐的人,经营宰牛卖肉的生意,由于他聪明机灵,经营有方,因此生意做得还算红火。

一天,齐王派人找到吐,那人对吐说:“齐王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打算把女儿嫁给你做妻子,这可是大好事呀!”

吐听了,并没有受宠若惊,而是连连摆手说:“哎呀,不行啊。我身体有病,不能娶妻。”

那人很不理解地走了。

后来,吐的朋友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奇怪,吐怎么这么傻呢?于是跑去劝吐说:“你这个人真傻,你一个卖肉的,整天在腥臭的宰牛铺里生活,为什么要拒绝齐王拿厚礼把女儿嫁给你呢?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

吐笑着对朋友说:“齐王的女儿实在太丑了。”

吐的朋友摸头不知脑,问:“你见过齐王的女儿?你何以知道她丑呢?” 吐回答说:“我虽没见过齐王的女儿,可是我卖肉的经验告诉我,齐王的女儿是个丑女。”

朋友不服气地问:“何以见得?”

吐胸有成竹地回答说:“就说我卖牛肉吧,我的牛肉质量好的时候,只要给足数量,顾客拿着就走,我用不着加一点、找一点的,顾客感到满意,我呢,惟恐肉少了不够卖。我的牛肉质量不好的时候,我虽然给顾客再加一点这、找一点那,他们依然不要,牛肉怎么也卖不出去。现在齐王把女儿嫁给我一个宰牛卖肉的,还加上丰厚礼品财物,我想,他的女儿一定是很丑的了。”

吐的朋友觉得吐说得十分在理,便不再劝他了。

过了些时候,吐的朋友见到了齐王的女儿,齐王的女儿果然长得很难看。这位朋友不由得暗暗佩服吐的先见之明。

有些事情虽没什么直接的联系,但道理是相通的,如果吐不是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去举一反三地思考生活中的现象。这位吐先生能够先知己后知彼,用自己的买卖专业知识来透射事情的真伪,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股市也会是一通百通的,相信我们都可以用上职业的专业知识来辅助投资。

【故事】昨天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从前有一只老虎追赶一条蛇,追啊追,这条蛇钻进水里去了,老虎在岸边等啊等,这时一只乌龟出来了,老虎就把它抓住了,说:你以为你穿了件马甲我就不认识了。

想了一下,我给爸爸讲:一只老虎追赶一只乌龟,追啊追,乌龟突然钻进水里去了,老虎在岸边等啊等,这时一条蛇出来了,老虎就把它抓住了,说:你以为你脱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了。

爸爸直夸我能够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的意思篇五
《成语典故:举一反三》

成语典故: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举一反三的意思篇六
《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

1、在( )里填上“看”的近义词,不能重复。

(1)仰(望) 注(视) 参(观 ) 检(查 )

(2)博(览) (发)觉 东(张)西(望) (盯)梢

2、用“望”组词,表示“看”的意思。(至少三个)

仰望 看望 张望 探望

3、对对子。

早对( 晚 ) 外对( 内 ) 昼对( 夜 )

朝对( 暮 ) 白天对( 黑夜 )

清晨对( 傍晚 ) 灵巧对( 笨拙 )

愚笨对( 聪明 ) 黄金对( 白银)

青山对( 绿水 ) 绿树对( 红花 )

花好对(月圆 ) 细雨对( 微风 )

酷暑对(严寒 )

4、读诗,填对子。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对( ) 西岭对( )

鸣翠柳对( ) 千秋雪对( )

(2)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对( ) 关不住对( )

5、歇后语

四两棉花-----免谈(弹)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大海捞针-------无处寻

飞机上放鞭炮------空想(响)

雾里看花-----越看越花

九曲桥上散步-----尽走弯路

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唐僧的书-----一本正(真)经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老虎挂佛珠-----假慈悲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一只筷子吃藕-----专挑眼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九牛加一毛-----时髦(十毛)

外甥点灯笼-----照旧(舅)

6、加标点

(1)这个学期 我订了 儿童文学 和 少年文艺 两种杂志

(2)我会背杜牧的 江南春

(3)今天 我读了 三国演义 中的一个故事

(4) 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首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5)老鹰气得暴跳如雷 说 我要将你吃掉

(6) 难道我不是一位伟大的魔术师吗 北极熊咆哮道

(7) 中午有时间吗 他停顿了一下 继续说 我有事找你

(8)正当阿南看得聚精会神之际 忽然传来了阿丹的尖叫声 阿哥 快来看 一只白色的乌龟

(9)我低头对博士说 博士 我知道复制机不能替代学习 以后我要自己努力

(10) 你看到我的作业本了吗 我问 就是放在桌上的那本

(11) 怎么 怎么 会这样呢 他自言自语道

(12)这里的水产丰富 有味道鲜美的青鱼 鲤鱼 有披盔戴甲的龙虾 螃蟹 有闻名全国的红眼银鱼

(13) 我 我 他吞吞吐吐了半天 也没说出来

7、名言警句

A、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学问就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大加图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高尔基

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

-----加里宁

B、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人生只不过有三万多个日夜,不要到最后一天才后悔自己曾浪费那么多时光。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图书包含着整个生活…… -----巴尔扎克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8、古诗用今

(1)当你的好朋友贪玩、学习不努力时,你会赠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他好好学习。

(2)当大地回春,百花盛开时,你会吟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赞美美丽的春天。

(3)母亲节到了,你想把孟郊的哪两句诗献给亲爱的妈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教师节到了,你想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

(5)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爷爷奶奶过生日,为他们写一幅寿联表达自己的敬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9、填下面成语的主人公。

三顾茅庐(刘备) 指鹿为马(赵高)

望梅止渴(曹操) 乐不思蜀(刘禅)

纸上谈兵(赵括) 背水一战(韩信)

名落孙山(孙山) 口蜜腹剑(李林甫)

草木皆兵(苻坚) 四面楚歌(项羽)

大公无私(祁黄羊) 一字千金(吕不韦)

10、按要求写诗句。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举一反三的意思篇七
《举一反三编辑》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举一反三”谓触类旁通。《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 邕 与 李则 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中文名

举一反三

拼 音

jǔ yī fǎn sān

近义词

融会贯通、触类旁通、闻一知十

反义词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目录

1基本信息

2示例

3典故

基本信息编辑

【词目】举一反三

【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解释】

反:类推,推及,推论。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以此类推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推论,能触类旁通,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

【出处】

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选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注释

(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3)隅:音yú,角落

示例编辑

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典故编辑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论语·雍也》有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孔子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举一反三的意思篇八
《举一反三式》

“举一反三”让学生学会求知

河南省商丘市文化路小学 穆素华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矣。“举一”是老师的行为,“反三”是学生的感悟能力,是老师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孔子的“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的确是卓有成效的。现代的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多媒体开始进入教室,与孔子的“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精神并不矛盾,依然值得我们为人师表的人谨记,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培养自学能力,让他们学会求知,很有必要。

一、“举一”阶段在精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都浅显,生僻难懂的词句不多,学生把课文读熟了就能大体上懂得意思。因此,我们提倡精讲,也就是抓住重点、难点来讲,抓住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来讲,不必面面俱到。现在“讲”似乎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管学生懂不懂,总要从第一节讲到最后一节,力求讲的“全面”,讲的“系统”。我以为,教师的讲解不一定要那么“全面”、“系统”,可以采用“举一反三式”的教学方法。在举一阶段,教学的基本策略是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舍弃繁琐的文字分析,做到精讲。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清楚的思路。如《林海》一文中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三个段落,写法相似。教师在教“岭”这一段时,要抓住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就行了。(1)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2)你是从哪里

看出来的?简单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读读课文的有关语句来解决,学生很快就得出了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是多而柔。这不仅让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而且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把握全段的写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学法自学后两个自然段,精教典型段落,教给学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过渡”阶段在悟

举一后,重在让学生反三,中间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悟出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的牢,运用的妙。由于学生在举一阶段中已有了清晰的思路,在过渡阶段就比较容易悟出学习方法,如学习《林海》这课时,在学生初步理解写“岭”这部分内容后,再引导学生回忆这一部分是用了什么方法学习的?主要讨论了哪几个问题?归纳出本段的结构(岭的特点—具体介绍)的叙述格式,学生就很快悟出了根据上述两个问题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学生悟出学习方法后,教师再出示写有上述两个问题的小黑板,这样,学习方法就显而易见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学习方法。

三、“反三”阶段在比

因为“举一”阶段时提供了模式,所以“反三“阶段就容易完成知识的迁移。学生并不感到困难,容易忽略的是它们的不同之处。例如《林海》一课,在教学“林”、“花”这两节,告诉学生这两节的叙述方法跟上一节一样,让学生自学课文,自己找问题,找答案,学

生通过阅读课文,自己就能找出问题:(1)大兴安岭的“林”、“花”有什么特点?(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就能很容易地总结出“林”的特点是“广而绿”,“花”的特点是“多而美”。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比较各段的不同之处,如作者在写“岭、林、花”时,都有写它们多的意思,那么,作者是怎样分别写它们的呢?经教师提示,学生再细读课文,就知道了作者写“岭”是说它式样多,用“几个钟头也看不完”来写多;写“林”作者把大兴安岭的“林”说成是“林海”,形象地写它的多;写“花”时作者说自己是爱花的人,到了这里却叫不出名儿,以及具体写“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来表现花的多。这样在课堂上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使学生愿意、主动、自觉地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应该指导学生去学,只是要把握好课堂上这个“舵”。

四、“总结”阶段在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老师讲例子,讲方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动脑,多思考。老师讲的少(举一),学生悟的多(反三),总结学习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以便运用。如《林海》一课,在学完了“岭”、“林”、“花”三个部分后再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自读、同桌互读、按节奏读、齐读等形式,欣赏、品味文章写的最好的地方,读出情趣,加深印象,悟出奥妙,体会到作者通过写大兴安岭中“岭”、“林”、“花”的美丽,表达自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育中去。学

生掌握了“举一反三”这种学习方法后,关键就让他们学会用。教师一方面在语文课上启发引导他们运用,遇到这种结构的课文,就可以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析。另一方面在课外鼓励他们应用,教师可以从课外读物或优秀的学生习作中选择这种结构的文章,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的迁移,用课堂学到的方法做指导,扩大阅读面,逐渐增加积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就是反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才有提高。学生能力的获得,不在于老师授予,而在于历练习得。“文字之佳胜,正贵读者之自得,如饮食甘旨,衣服轻暖,衣且食者之领受,各自知之,而难以告人。正如欲告人之衣食之道,当指脍炙而令其自尝,可得甘旨,指狐貉而其自被,可得轻暖,则有是道矣。”对于本文的解读是个性化的,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质疑、探索、创新等形式来获得,自求自得,教师“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以求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在2007-10-12,cczl89041528@vip.163.com 写道:

穆老师:

您好!文章我已看过,可以发表在明年1月份,请您及时汇款450元之本社,以便我们尽早给您安排版面!谢谢!

汇款请寄:哈尔滨市道外区大方里小区203栋a座成才之路杂志社

薛士钰收

有事电话联系:15303610392

举一反三的意思篇九
《三年级举一反三---5 算 式 迷》

算 式 迷 举一反三

.

专题简析:

小朋友都喜欢猜谜语,你们知道数学中也有一种有趣的谜吗?一个完整的算式,缺少几个数字,那就成了一道算式谜。算式谜又被称为“虫食算”,意思是说算式中的一些数字像是被虫子咬去了。

算式谜,就是要将算式中缺少的数字补齐,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算式。

解算式谜的思考方法是推理加上尝试,首先要仔细观察算式特征,由推理能确定的数先填上;不能确定的,要分几种情况,逐一尝试。分析时要认真分析已知数字与所缺数字的关系,抓准解题的突破口。 .

例题1 在下面算式的□内,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思路导航:已知被乘数个位是8,积的个位是2,可推出乘数可能是4或9,但积的百位上是7,因而乘数

只能是4,被乘数百位上是1,那么十位上只能是9。所以算式是:198×4=792。

.

练习一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答

.

例题2 □里填哪些数字,可使这道除法算式成为一道完整的算式?

思路导航:已知除数和商的某些位上的数,求被除数,可从商的末位上的数与除数相乘的积想起,5×6=30,可知这个被除数个位为0;再想商十位上的数与6的乘积为一位数,这个数只能为1,这样确定商十位上为1,最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为3+6=9。

.

练习二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答

.

例题3 在下面竖式的□里,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思路导航:要求□里填哪些数,我们可以先想商的个位上是多少,商个位上的数与除数7相乘积是两位数的有14、21、28、35、42、49、56、63,由此可确定被除数个位与商个位有八种情况:

商个位上的数确定后,再想被除数十位上是多少,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商十位上的数乘除数加上第一次除后所得的余数。我们可以发现,商为15、16、17、18、19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是一位数,而是两位数,不合要求,所以这题有三种填法:

.

练习三

□里可填哪些数字?答

例题4 在下面竖式的□里,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思路导航:这道题我们可以从商百位上的4与除数8的乘积来考虑,4×8=32,由此可确定被除数千位和百位上的数;再想商十位上的数与8相乘接近61,而小于61,7×8=56可得商十位上为7。最后想,几与8相乘得五十几,7×8=56,这样全题可填出。 .

练习四

举一反三的意思篇十
小学奥数六年级举一反三11-15》

第十一周假设法解题(二)

专题简析:

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应用题中的变倍问题,有两数同增、两数同减、一增一减等各种情况。虽然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解答时的关键仍是确定哪个量为单位“1”,然后通过假设,找出变化前后的相差数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从而求出单位“1”的量,其他要求的量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1 两根铁丝,第一根长度是第二根的3倍,两根各用去6米,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是第二根剩下的长度的5倍,第二根原来有多少米?

【思路导航】假设第一根用去6×3=18米,那么第一根剩下的长度仍是第二根

剩下长度的3倍,而事实上第一根比假设的少用去(6×3-6)=

12米,也就多剩下第二根剩下的长度的(5-3)=2倍。

(6×3-3)÷(5-3)+6=12(米)

答:第二根原来有12米。

练习1

1. 丁晓原有书的本数是王阳的5倍,若两人同时各借出5本给其他同学,则丁晓书的本数是王阳的10倍,两人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2. 在植树劳动中,光明中学植树的棵数是光明小学的3倍,如果中学增加450棵,小学增加400棵,则中学是小学的2倍。求中、小学原来各植树多少棵?

3. 两堆煤,第一堆是第二堆的2倍,第一堆用去8吨,第二堆用去11吨,第一堆剩下的重量是第二堆的4倍。求第二堆煤原来是多少吨?

例题2 王明平时积蓄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若两个人各买了一本4.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就是陈刚的8倍,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

【思路导航】假设仍然保持王明的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则王明要相应地

花去4.40×3 =13.20元,但王明只花去了4.40元,比13.20元少

13.20-4.40=8.80元,那么王明买书后的钱比陈刚买书后的钱的3

倍多6.40+8.80=15.20元,而题中已告诉:买书后王明的钱是陈刚

的8倍,所以,15.20元就对应着陈刚花钱后剩下钱的8-3=5倍。

【6.40+(4.40×3-4.40】÷(8-3)+4.40=7.44(元)

答:陈刚原来有零花钱7.44元。

练习2

1. 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的3倍多50本,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0

本,则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2倍,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2. 上学年,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2倍多54人,本学年马村中

学增加了20人,牛庄小学减少了8人,则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4倍少26人,上学年马村中学和牛庄小学各有学生多少人?

3. 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比白球的3倍多2粒,每次从箱子里取

出7粒白球和15粒红球,若干次后,箱子里剩下3粒白球和53粒红球,那么,箱子里白球原有多少粒?

1例题3 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两人各买5枝后,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2

2的 ,两人原来各有彩笔多少枝? 3

1【思路导航】假设小刚买了5枝后,小红的彩笔仍为小刚的2 ,则小红只需买(5

1111×2 )=22 枝,但实际上小红买了5枝,多买了5-22 =22 枝。

12将小刚买了5枝后的枝数看作“1”,小红多买了22 ,相当于(3

11-2 )=6 。

121小刚原来:(5-5×2 )÷(3 -2 )-5=10(枝)

1小红原来:10×2 =5(枝)

答:小刚原来有彩笔10枝,小红原来有彩笔5枝。

练习3

111. 小华今年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6,四年后小华的年龄是爸爸的4,求小华

和爸爸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312. 小红今年的年龄是妈妈的8,10年后小红的年龄是妈妈的2 ,小红今年多

少岁?

53. 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7,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90本后,甲书架

4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5,甲、乙两各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4例题4王芳原有的图书本数是李卫的,两人各捐给“希望工程”10本后,则5

7王芳的图书的本数是李卫的,两人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10

4【思路导航】假设李卫捐了10本后,王芳的图书仍是李卫的5 ,则王芳只需捐

410×=8本,实际王芳捐了10本,多捐了10-8=2本,将李卫5

471捐书后剩下的图书看作“1”,着2本书相当于5-10=10。

447(10-10×5 )÷(5 -10 )=30(本)

4 30×5 =24(本)

答:李卫原有图书30本,王芳原有图书24本。

练习4

41. 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5,从这两个书架上各借出112本后,甲书架

4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7,原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有多少本书?

642. 小明今年的年龄是爸爸的11,10年前小明的年龄是爸爸的9,小明和爸爸

今年各多少岁?

13. 甲车间的工人是乙车间的4,从甲、乙两个车间各抽出30人后,甲车间的

1工人只占乙车间的6,甲、乙两个车间原来各有多少名工人?

2例题5 某校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后来转进2名男生,转走3名女生,3

3这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现在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4

2【思路导航】假设转走3名女生后,男生人数仍是女生的3,则男生应转走3×

2实际上男生却转进2人,与应转走2人相差2+2=4人。3 =2人,

将转走3名女生后的女生人数看作“1”,则相差的4人相当于现在

32女生的4 -3 。

232(2+3×3 )÷(4 -3 )=48(人)

3 48×4 =36(人)

答:现在男生有36人,女生有48人。

练习5

21. 甲车间的工人是乙车间的5,后来甲车间增加20人,乙车间减少35人,

7这样甲车间的人数是乙车间的9,现在甲、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22. 有一堆棋子,黑子是白子的3,现在取走12粒黑子,添上18粒白子后,

5黑子是白子的12,现在白子、黑子各有多少粒?

3. 爱华小学和曙光小学的同学参加小学数学竞赛,去年的比赛中,爱华小学

得一等奖的人数是曙光小学的2.5倍。今年的比赛中,爱华小学得一等奖的人数减少了1人,曙光小学增加了6人,这时曙光小学得一等奖的人数是爱华小学的2倍。两校去年的一等奖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答案:

练1 1、王阳:(5×5-5)÷(10-5)+5=9本

丁晓: 9× 5=45本

2、小学:(400×3-450)÷(3-2)-400=350棵

中学:350×3=1050棵

3、第二堆:(11×2-8)÷(4-2)+11=18吨

第一堆:18×2=36吨

练2 1、乙:(150×3-150-50)÷(3-2)-150=100本

甲:100×3+50=350本

2、牛庄小学:(54+20+8×2+26)÷(4-2)+8=66人

马村中学:66×2+54=186人

3、【53-(3×3+2)】÷(7×3-15)=7次

原有的白球:7×7+3=52个

111练3 1、爸爸:(4-4×)÷(-)-4=36岁 646

1小华:36×6 =6岁

313 2、妈妈:(10-10×8 )÷(2 -8 )-10=40岁

3小红:40×8 =15岁

545 3、乙:(90-90×7 )÷(5 -7 )-90=210本

5甲:210×7 =150本

444练4 1、乙:(112-112×7 )÷(5 -7 )=210本

4甲:210×5 =168本

464 2、爸爸:(10-10×9 )÷(11 -9 )=55岁

6小明:55×11 =30岁

111 3、乙:(30-30×6 )÷(4 -6 )=300人

1甲:300×4 =75人

272练5 1、乙:(20+35×5)÷(9-5)=90人

7甲:90×9 =70人

225 2、白:(12+18×3 )÷(3 -12 )=96粒

5黑:96×12 =40粒

1 3、曙光:(1+6×2.5)÷(2.5-2 )-6=2人

爱华:2×2.5=5人

第十二周倒推法解题

专题简析:

有些应用题如果按照一般方法,顺着题目的条件一步一步地列出算式求解,过程比较繁琐。所以,解题时,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结果出发,运用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互逆关系,从后到前一步一步地推算,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倒推法。

13例题1一本文艺书,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余下的4835

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2【思路导航】从“剩下48页”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1-55212看后还剩下48÷5=120页,这120页占全书的1-3=3,这本书

2共有120÷3=180页。即

31 48÷(1-5)÷(1-3)=180(页)

答:这本书共有180页。

练习1

354. 某班少先队员参加劳动,其中7的人打扫礼堂,剩下队员中的8打扫操场,

还剩12人打扫教室,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325. 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第一天走了全程的83,第三天

走了250千米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26. 把一堆苹果分给四个人,甲拿走了其中的65,丙拿走这

3时所剩的415个,这堆苹果共有多少个?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91793.html

    上一篇:李开复观后感

    下一篇:每个人的缺点

    【举一反三的意思】相关推荐